第 89 章
韩王府(下)
顾净言甩袖离席后,率先去的是韩王府□□仙鹤池。
此时月明星稀,翠竹丛生,夜风吹得叶声飒飒,令跟在她身后的摇雨颇有些提心吊胆。
直至两人行至深处,顾净言方转过头来对她低声道:“你可记得方才行过的路?”
摇雨有些惊措,犹豫思索了一阵,朝着面前已无法看清面容的顾净言忙不迭开口:“奴婢记得。”
顾净言扯了扯腰间的银铃,把铃舌固住后,又抽了一条面巾蒙面,吩咐道:“你就在此处待着,默念五百个数,再慢慢往回走,若是遇到奴仆,便说我命你去取盏灯。”
摇雨是个机灵丫头,很快便明白了各种深意,重重点头时还没来得及开口,顾净言已拍了拍她肩头,道:“随机应变,若是念奴姐姐有性命之危,就去寻谢鹿笙先拦一拦,我会尽快回来。”
话方落地,人便骤然跃起,飞快融入了夜色之中。
她身法轻盈,不过瞬息已离开了仙鹤池,直往韩王住处去。
她是斥候出身,在来前便偷偷打探过韩王府的地形。如今乘着夜色之便,更是如鱼得水。
只是韩王府实在贵气,其住处附近因近着宴席,如今更是灯火通明。
费了些时辰绕开奴仆进入其中后,顾净言先是去寻他的桌案。
只是除却日常公文外,并无甚异常之处。
韩王的桌案很是整洁,侧面的书柜亦如此。只是顾净言眼尖,隐约看见了其中有一个摆件的四周落了微细的灰。
她凑近仔细观察了一阵,伸手微微挪了一下摆件,身后便传来了极其细微的声音。若非她五感灵敏,实在难辨。
她骤然欢喜起来,转身回桌案仔细查看,欲找到是何物。
直至她摸到方才无法挪到的摆件,发现它竟拦腰开了半截,是个能掀开的暗箱!
她眸色微亮,手指摸进了其中。
里头却是一个更小一些,形状相同的摆件。
顾净言拨了拨它,却发现并不能掀开。
犹豫了一阵,她手指搭在了小摆件的头部,用力按了下去。
此时身后的书柜又发出了微细的异响,惹得顾净言扭头。
韩王这座院子背山而建,她猜此处约莫是有个暗道,遂要去寻门道在何处。
果不其然,她按着书柜上的暗扣,用力一推。顷刻,书柜成了一道暗门,遮挡着的是一条幽深的长廊。
如同探险一般的刺激感让顾净言兴奋起来,双眸在夜色中依旧亮得清澈。
下一刻,她毫不犹豫地抬脚,步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长廊之中。
她就是为此才数月留恋宴席,今夜自然是做足了准备。待深入后便取出了怀里揣着的夜明珠用作照明——这是云引之得知她们欲行之事后差人送来的。
珠子约有一截手指宽,十分容易携带,照夜的功效比起平日用的烛灯还要好。让顾净言不得不感叹,家中富庶果然做何事都要方便一些。
走了约莫有百来步,狭窄的长廊变得宽阔,接着光亮,顾净言隐约看见前方便是路的尽头。
她心中一喜,脚步不禁加快了许多。但待看清了眼前景象后,她又缓缓停下了脚步。
又一个书柜与桌案。连摆设也与外头无异。
顾净言困惑地拧起眉,望着眼前桌案上唯一放着的一个锦盒,抬步上前。
霎时脚下微微一陷,耳边两侧传来划破沉寂闷风的箭鸣,令顾净言眉眼猛然一凛。
她正要侧身去躲,却猛然被人拦腰一搂,勾起她轻盈的身躯往怀里狠狠一带,躲过了两支利箭。
顾净言被如此猝不及防地拦住,腰上宽大的手掌传来滚烫的热气,令她高度警惕而来,当即反手朝人胸前击去。
来人对她毫无防备,被她一掌击得瞬间脱了搂着她的手,并且有些控制不住地往后退了一步。
只是因方才躲箭的原因,他如今是背靠桌案的,往后一退,脚下又是微微一陷。
借着莹亮的夜明珠,顾净言此事终于看清了来人的脸。
他蒙着半张脸,但那双疏冷的眼前不久顾净言方见过,自然是认得清清楚楚。
是谢珩钰。
她速度极快地反应了过来,连忙倾身赶在利箭刺向他以前干脆利落地射出了某样极其小巧之物,将两面的长箭击落了下来。
她的身法很利落,几乎是在瞬间贴着谢珩钰转了一圈,便把一场危难化解。
谢珩钰望着身旁被击落的箭,突然感觉自己似乎多虑了。
顾净言心中没有他这样多的弯弯绕绕,只是转身举着手中明珠看向他,有些疑惑:“谢少卿?你怎会在此?”
谢珩钰望着她璀璨感觉的双眸,心底微微一叹,如实道:“我比你先入的韩王院子,见有人来便躲了起来。后来见你打开了暗室,便一路尾随你而来。”
这对顾净言而言不可谓惊讶。
她学得便是追踪的本领,被人如此跟了一路而毫无察觉,若是在军中岂非要出大事?
她眼光犹疑地审视了谢珩钰两眼,心中想着他的功夫应当是在自己之上,手不自觉地摸向小腹揉了揉,试图消除方才被他搂过的异样触感。
谢珩钰见状忙不迭致歉:“方才无意冒犯,只是一时情急,姑娘莫怪。”
顾净言当然知道他并非故意,于是摆了摆手,并不介意地答道:“无碍,你也是为救我。只是我功夫尚算不错,谢少卿实在不必担忧我。”
谢珩钰见识了她卸箭的功夫,自然是明白了自己方才是多此一举。
只是凡事总有万一。即便再来一回,他还是会出手的。
顾净言见他不答,又问道:“谢少卿来此是为何?”
谢珩钰没有答话,只是手遥遥指向被箭阵阻隔的桌案,回首看向她。
顾净言恍然大悟,轻轻“噢”了一声后,顺手把手里的夜明珠递了过去。
她的动作十分自然,谢珩钰也默契地接了过去,微微举起为她照亮着暗室,低声道:“小心受伤。”
顾净言侧目一笑,眼下的红痣在微光下依旧灵动。
下一刻,她骤然跃起踏入了箭阵。她的身法迅速,衣袂尚未翻起便躲过了一支又一支的利箭,如一只轻盈的燕。
在触及木箱时,谢珩钰叫住了她:“此箱恐怕有诈,不妨寻寻别处。”
顾净言微怔,低眉看了一眼木箱后,缓缓收回了手。
确实显眼了些。
于是她拧眉侧面的书柜,抽出了火折子翻看其中的文书。
直至一截书信跌落引起了她的注意。
取出翻看时,尾款的落印让她目光骤然凝住。
这是,浑邪王的大印。
她正仔细查看书信内容,却听见了自她进入的那条长廊中,传来细微的脚步声。
。
宴席之上,当苏念奴打开了木箱,众人瞬间静了下来。
洛京之中,无人不知镇国公府的小世子双刀一绝,也无人不晓他那宝贝一样的双刀从不轻易让人碰。
那是苏鼎托了上好的工匠为他锻造的双刀,也是他当年十二岁的生辰礼。
如今其中一柄静静地躺在木箱之中,失去了主人的精心养护,成了暗哑无光之物。
众人虽惊讶于此物会在韩王府重新出现,却也并未过于惊奇。
毕竟苏与安死在平陵城外的流沙之中,至今连尸首也未曾寻到......
思及此,有人总算反应了过来,惊讶道:“殿下,苏与安的尸首您竟寻到了?”
韩王如愿听到了询问之声,先是挑唇一笑,目光依旧紧紧投在苏念奴身上,没有答话。
他需要仔细看清楚苏念奴的反应。
然苏念奴只是敛着眼,抿唇不语。但若认真观察,不难发现她的面色已然煞白,就连扣在木箱边上的手也翻起了用力的苍白之色。似是难以接受这一切。
是因何呢?
因他送来了苏与安的遗物,还是因她知道了死而复生的阿弟又遭遇了不测?
韩王用手背撑着脑袋,阴鸷的眼微微眯起,期待着她开口。
苏念奴自然也如他所愿。
她抬眼望着韩王,眼中一改方才的恭顺,反而迸射出了不加掩饰的恨。她压沉了声线,被酒水浸润过的咽喉带了莫名的沙哑,问道:“韩王殿下,是何意?”
“此物不是你阿弟的?”韩王故作无辜地问,“日前有胡商前来献宝,本王看着相熟,恍然想起这似是你阿弟的短刀。思来想去地,念起此物还是苏氏你对其最为熟悉,你就帮本王掌掌眼,是真是假?”
苏念奴分明知道他在胡诌,却不能反驳。只是扣紧了木箱的边沿,似是没有听见他的解释,又问道:“还有一柄呢?”
说罢又顿了顿,微微抖着唇,轻声问:“还有我的阿弟,可是一并在殿下手里?”
“这是什么话?”韩王眨了眨眼,语气惊讶,“本王可没有收藏尸首的癖好。”
这话说得实在无棱两可。是不在,还是指活抓了?
她默然不语良久,在韩王得意自鸣时缓缓合上了木箱:“殿下素来不喜舞刀弄剑,为何会对阿弟的短刀感兴趣?”
“近来觉得有意思。”韩王让奴仆把木箱取了回去,掀开取出了短刀出鞘,语气轻蔑,“何况这又不是旁人的刀,是你阿弟的刀。洛京谁人不知,苏与安生时视它若珍宝,旁人碰都碰不得。如今人不在了,本王自然要替他收藏一番。”
说着他取了酒来倾倒在刀刃上:“刀剑易锈,本王近来日日喂酒养之,就想看看它能坚持多久。即便是苏与安的刀,应当也有易折的时候。苏氏,你说可对?”
他话里有话,每字每句皆是威胁,令苏念奴垂放的双手捏得更紧了。
但越是如此,她的面色就越发沉静。
她很想当即修书一封去问赵破奴究竟发生了何事。与安是与陈漾四人同行的,如今他被韩王所俘,那陈漾呢?另外四人又去了何处?抑或是连赵破奴也不知他们出了事?
她心中实在有太多疑惑需要理清楚。但无论如何,苏与安应当是尚活着的。
一具尸首不比一个活人作用大。因为她知道韩王目的为何。
于是她轻轻吁出一口气,在众人的目光中轻声道:“父亲在世时,曾送了一颗紫珠到云府,托云公子为妾做成簪子,以贺妾生辰。日前云公子为妾送来,见之璀璨,不由自惭形秽,自觉不应让明珠蒙尘。韩王殿下,若妾以此物相赠,可能得殿下垂怜,送还殿下所得于妾?”
胡诌的一大段话,在提及苏鼎那刻,韩王就坐直了腰板。
他身躯微微前倾,锐利地审视着苏念奴的面色,缓声问:“紫珠......是苏鼎所赠?”
苏念奴眼也不眨,面上露出极其隐忍地不甘与愤恨,应道:“是。”
坐在席间的一众高门子弟不知他们隐晦的交易,只知这紫珠极为难得,在大魏为稀世珍宝,以此来换苏与安的短刀,不可谓暴殄天物。但念及苏氏姐弟感情深厚,倒也不觉稀奇。只是这紫珠稀珍,他们很想瞧上一瞧。
可韩王并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既是苏鼎赠与苏念奴的遗物,他自然要珍而重之。
当初设局射杀苏鼎父子,本就以为只需给他安个罪名抄家,便能搜出所要之物。却不料将苏家上下搜查了数遍也未曾查出丝毫蛛丝马迹。
如今回想,紫珠这种珍宝,对苏鼎谨言慎行之人来说,绝不可能会搜寻来送给自己女儿做生辰礼,其中必有重大机密。
而且此物又经云引之转手。若是苏念奴死在狱中,以云引之的性情,恐怕也不会将其收入云府珍藏。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苏鼎早早交代了云引之,一旦苏念奴死于非命,便把此物转呈给皇帝,届时韩王费劲心机遮掩的秘密,自然会被公之于众。
韩王的心思百转千回,凭短短的几句话便顺着苏念奴的心意推测出了全盘谋局。
于是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把事情应了下来。
话方落音,奴仆急匆匆入内,凑在他身侧低声禀告了几句话,令韩王原本如沐春风才脸色骤然冷了下来。
他猝然站起身,目光环视一圈后,停留在了已离席良久的顾净言的桌案上。
公然入府盗窃,威远将军的人,果真是胆大包天。
他着人收起了木箱,对苏念奴道:“本王等你把紫珠送上府。”
说罢,他急匆匆要往南苑走。
奴仆禀告的不是旁的,正是发现有人私闯暗室,如今正在南苑追捕。
可他前脚方踏出门,就见顾净言正与谢鹿笙正缓缓往屋内走。
“殿下,这么早便散席了吗?”她抬眉看着韩王,黑白分明的双眸清澈而平静,腰间系着的银铃尚随着她的动作作响,清透细碎,没一刻消停。
韩王目光一顿,面色异常古怪起来。
。
回程的路上,顾净言罕见没有骑马,与苏念奴两人坐在马车中面面相觑,神色皆有些沉重。
两人都担忧隔墙有耳,满腹心思闷在唇边不敢轻易吐露,直至回到府中,顾净言谨慎地合上了门扉,方从自己怀中抽出了急忙藏在身上的信:“这是我在韩王暗室寻到的,里面有浑邪王大印,你可要看一看?”
苏念奴此时却无暇顾及这些,抿了抿唇问她:“近来你可有收到将军的传信?”
她在回府路上思索了许久。距离赵破奴离京已三月有余,此间他也并非杳无音信。
当初托人送去半截玉佩后他亦是回了信的,只是里头并非是缠绵情话,而是十分正经地告知她已把浑邪王头颅与大王子送出了大魏,与安闯下的大祸已被化解,她无需再担忧。
因他如此愣头青的行为,苏念奴颇有些不满,故在回信时也十分公事公办地感谢了,丝毫没有提及其他。
一来二去地,赵破奴这个闷葫芦哪怕心中急切地唇上长泡,也不知道该如何回信了。
顾净言不知两人之间的别扭,此前在自己要寄信时还问了苏念奴是否要修书,因此她是知道兄妹两人一直有联系的。
顾净言尚且不知席间之事,一时有些莫名,沉吟了一阵后如实道:“算来已有月余了。但无旁事,阿兄也不惯给我传信的。可是边关出事了?”
苏念奴的眉心紧蹙,并没有犹豫,如实把韩王与自己的对话告知了她。
“你确定是小公子的短刀?”顾净言有些难以置信,“阿姐可是郡主,同行的又有沐哥与阿炎,若是他遭遇不测,他们不可能不告知阿兄与我的......”
说着,她后知后觉得睁大了双眸:“难道他们也......”
苏念奴显然比她更早想到了这一点,她沉着眼眉,没有在掩饰自己的担忧:“雁北郡,怕是已经反了......身为邻郡的平陵不该毫不知情。如此大事,将军也不可能欺瞒于你我。我担心平陵恐怕也......”
“这不可能!”顾净言霍然抬眉,眸中似是燃起了剧烈的抗拒,“平陵郡郡守可是我的兄长!”
苏念奴神色一顿,定睛看向她,并没有说话。
顾净言气势瞬间软了,犹犹豫豫地小声喃喃:“虽然里头确有不少旧部,是周伯父带出来的......”
苏念奴见不得她似打霜茄子的模样,还是宽慰道:“也未必如此悲观。既然你我不知平陵如今情况,不妨先把眼前事处理好。”
说罢,她伸手取走了顾净言一直攥在手里的信,定了定心神后,方展开细读。
只是这一读,却让她浑身骤然冰冷。
此信所记录的,是浑邪王在与韩王谋划如何杀害她父亲。
“小公子取回来的浑邪王印我曾研究过,与你父亲案宗里那封信一致,也与此封信一致。想来,是韩王命人仿照此信印,刻意嫁祸于你父亲。”顾净言见她面上血色尽褪,还是如实道,“有此信,可能为你父亲鸣冤?”
夏风孤静,在夜色中惹不起半点声响,徒留满树蝉鸣,隔着门扉鸣噪于耳,不堪其扰。
苏念奴捏着信纸,在明明灭灭的灯火中久久不言。而顾净言见她神色,也不敢再出言打扰。
良久,她终于松开了紧绷的面容,颤了颤眼睫低声问:“韩王可是知晓此物被窃了?”
顾净言不曾料到她竟会率先问此事,愣了愣神方点头:“当是知晓了。但应当尚不知晓是谁所窃。”
她在暗室与谢珩钰被撞了个正着,但两人很快便逃了出去。后来是谢珩钰为她引开了注意力,才令她及时遇见了与摇雨同行的谢鹿笙。
苏念奴听她叙述经过后,垂眼重新折起了信:“他当是知晓了,如今应当已认定了是你所为。”
顾净言有些懊恼地垂头道:“怪我,本是打算暗访,被发现后不该直接把此信带走的。”
她当时只匆匆一眼,心中尚未来得及细想,便下意识揣入了怀中。如今打草惊蛇,实非她所愿。
苏念奴浅声笑了一下,语气却是极冷:“不妨事。他如今怕是在等我们送还给他。”
他的手里捏着苏与安的命,自是不怕她进宫面圣揭发的。何况他是当朝皇子,背后又有王氏撑腰,又岂是这样区区一封信能扳倒的。
可苏念奴无意顺他意。
她的目光落在她腰间的银铃上一瞬,又很快移开。接着把信重新折叠,又把今夜推测之事写了下来,一并交给了顾净言,托她私自走一趟谢府,把信亲手交给谢珩钰。
顾净言重重地点了点头,又问:“可小公子那边怎么办才好?”
苏念奴打开了自己的首饰匣子,把赵破奴赠的紫珠取了出来,神色平静:“用它拖延便是。”
顾净言微怔,呐呐道:“这是兄长赠你的.....”
她虽得知了苏念奴席间搪塞韩王的话,但想着这不过是放在众人眼前的暗语罢了。私下要拿去交换的,必然不会是她家兄长倾了大数财产得来所赠的紫珠。
苏念奴见她神色不对,却并未动摇,只是缓和了语气:“事急从权,我来日会再取回来的。”
她的声线很浅,却蕴含着不容拒绝的力量。
顾净言虽将信将疑,但毕竟是兄长亲自送出去的物什,自然也容不得自己去反对,便没有再坚持。
“还有一事,需要你亲自走一趟。”苏念奴并未纠结于此事,又道,“你在平陵军是斥候统领,想来如今洛京也只有你能查一查此事。”
说着,她取出了大魏舆图,取过油灯放在一旁。在昏黄暗沉的微灯下,指着洛京西侧城门,语出惊人:“沿此门出,一路向西,秘密查探韩王私兵如今距离洛京,尚有多远。”
顾净言眼眉猛然一跳,被她这话吓得不轻。但沿着她手指所及之处望去,顾净言的心血才逐渐发凉。
西出洛京,便是琅琊郡......再及上,便是范阳卢氏地界,雁北军若要进京,简直畅通无阻!
她的面色当即难看了起来:“这不可能。平陵军就在雁北下方,怎可能察觉不到此事!”
苏念奴只是平静地看向她,没有出言辩驳。
顾净言咬了咬牙:“我今夜先修书一封回平陵,明日见过太子便出发。”
“不必。非常时期,无论平陵是否有恙,既然将军没有传信于你,我们询问此事怕是会打草惊蛇。你且权当无事发生,先出京查探一番。”苏念奴摇了摇头,“若是一路西行并未探得私兵,便直上回平陵郡寻将军便是。”
“我怎能留你一人在此。”顾净言摇头,不赞同道,“我脚程很快的,今夜只需找出两郡最有可能藏匿私兵之处,不出一个月便能归来。”
苏念奴并不勉强,也清楚行兵打仗之事她比自己更了解,遂没有再劝。
况且她潜意识里有一种直觉,若是雁北军要谋逆,平陵军绝不可能如此悄无声息。其中恐怕尚有暗流涌动。
但这一切她如今顾不得去了解。她只知道,自己需要稳住韩王。若当真有雁北叛军兵临洛京城下那日,她更需要守住这座城。
如此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望着顾净言行色匆匆的背影,她的心智却更坚定了。
顾净言甩袖离席后,率先去的是韩王府□□仙鹤池。
此时月明星稀,翠竹丛生,夜风吹得叶声飒飒,令跟在她身后的摇雨颇有些提心吊胆。
直至两人行至深处,顾净言方转过头来对她低声道:“你可记得方才行过的路?”
摇雨有些惊措,犹豫思索了一阵,朝着面前已无法看清面容的顾净言忙不迭开口:“奴婢记得。”
顾净言扯了扯腰间的银铃,把铃舌固住后,又抽了一条面巾蒙面,吩咐道:“你就在此处待着,默念五百个数,再慢慢往回走,若是遇到奴仆,便说我命你去取盏灯。”
摇雨是个机灵丫头,很快便明白了各种深意,重重点头时还没来得及开口,顾净言已拍了拍她肩头,道:“随机应变,若是念奴姐姐有性命之危,就去寻谢鹿笙先拦一拦,我会尽快回来。”
话方落地,人便骤然跃起,飞快融入了夜色之中。
她身法轻盈,不过瞬息已离开了仙鹤池,直往韩王住处去。
她是斥候出身,在来前便偷偷打探过韩王府的地形。如今乘着夜色之便,更是如鱼得水。
只是韩王府实在贵气,其住处附近因近着宴席,如今更是灯火通明。
费了些时辰绕开奴仆进入其中后,顾净言先是去寻他的桌案。
只是除却日常公文外,并无甚异常之处。
韩王的桌案很是整洁,侧面的书柜亦如此。只是顾净言眼尖,隐约看见了其中有一个摆件的四周落了微细的灰。
她凑近仔细观察了一阵,伸手微微挪了一下摆件,身后便传来了极其细微的声音。若非她五感灵敏,实在难辨。
她骤然欢喜起来,转身回桌案仔细查看,欲找到是何物。
直至她摸到方才无法挪到的摆件,发现它竟拦腰开了半截,是个能掀开的暗箱!
她眸色微亮,手指摸进了其中。
里头却是一个更小一些,形状相同的摆件。
顾净言拨了拨它,却发现并不能掀开。
犹豫了一阵,她手指搭在了小摆件的头部,用力按了下去。
此时身后的书柜又发出了微细的异响,惹得顾净言扭头。
韩王这座院子背山而建,她猜此处约莫是有个暗道,遂要去寻门道在何处。
果不其然,她按着书柜上的暗扣,用力一推。顷刻,书柜成了一道暗门,遮挡着的是一条幽深的长廊。
如同探险一般的刺激感让顾净言兴奋起来,双眸在夜色中依旧亮得清澈。
下一刻,她毫不犹豫地抬脚,步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长廊之中。
她就是为此才数月留恋宴席,今夜自然是做足了准备。待深入后便取出了怀里揣着的夜明珠用作照明——这是云引之得知她们欲行之事后差人送来的。
珠子约有一截手指宽,十分容易携带,照夜的功效比起平日用的烛灯还要好。让顾净言不得不感叹,家中富庶果然做何事都要方便一些。
走了约莫有百来步,狭窄的长廊变得宽阔,接着光亮,顾净言隐约看见前方便是路的尽头。
她心中一喜,脚步不禁加快了许多。但待看清了眼前景象后,她又缓缓停下了脚步。
又一个书柜与桌案。连摆设也与外头无异。
顾净言困惑地拧起眉,望着眼前桌案上唯一放着的一个锦盒,抬步上前。
霎时脚下微微一陷,耳边两侧传来划破沉寂闷风的箭鸣,令顾净言眉眼猛然一凛。
她正要侧身去躲,却猛然被人拦腰一搂,勾起她轻盈的身躯往怀里狠狠一带,躲过了两支利箭。
顾净言被如此猝不及防地拦住,腰上宽大的手掌传来滚烫的热气,令她高度警惕而来,当即反手朝人胸前击去。
来人对她毫无防备,被她一掌击得瞬间脱了搂着她的手,并且有些控制不住地往后退了一步。
只是因方才躲箭的原因,他如今是背靠桌案的,往后一退,脚下又是微微一陷。
借着莹亮的夜明珠,顾净言此事终于看清了来人的脸。
他蒙着半张脸,但那双疏冷的眼前不久顾净言方见过,自然是认得清清楚楚。
是谢珩钰。
她速度极快地反应了过来,连忙倾身赶在利箭刺向他以前干脆利落地射出了某样极其小巧之物,将两面的长箭击落了下来。
她的身法很利落,几乎是在瞬间贴着谢珩钰转了一圈,便把一场危难化解。
谢珩钰望着身旁被击落的箭,突然感觉自己似乎多虑了。
顾净言心中没有他这样多的弯弯绕绕,只是转身举着手中明珠看向他,有些疑惑:“谢少卿?你怎会在此?”
谢珩钰望着她璀璨感觉的双眸,心底微微一叹,如实道:“我比你先入的韩王院子,见有人来便躲了起来。后来见你打开了暗室,便一路尾随你而来。”
这对顾净言而言不可谓惊讶。
她学得便是追踪的本领,被人如此跟了一路而毫无察觉,若是在军中岂非要出大事?
她眼光犹疑地审视了谢珩钰两眼,心中想着他的功夫应当是在自己之上,手不自觉地摸向小腹揉了揉,试图消除方才被他搂过的异样触感。
谢珩钰见状忙不迭致歉:“方才无意冒犯,只是一时情急,姑娘莫怪。”
顾净言当然知道他并非故意,于是摆了摆手,并不介意地答道:“无碍,你也是为救我。只是我功夫尚算不错,谢少卿实在不必担忧我。”
谢珩钰见识了她卸箭的功夫,自然是明白了自己方才是多此一举。
只是凡事总有万一。即便再来一回,他还是会出手的。
顾净言见他不答,又问道:“谢少卿来此是为何?”
谢珩钰没有答话,只是手遥遥指向被箭阵阻隔的桌案,回首看向她。
顾净言恍然大悟,轻轻“噢”了一声后,顺手把手里的夜明珠递了过去。
她的动作十分自然,谢珩钰也默契地接了过去,微微举起为她照亮着暗室,低声道:“小心受伤。”
顾净言侧目一笑,眼下的红痣在微光下依旧灵动。
下一刻,她骤然跃起踏入了箭阵。她的身法迅速,衣袂尚未翻起便躲过了一支又一支的利箭,如一只轻盈的燕。
在触及木箱时,谢珩钰叫住了她:“此箱恐怕有诈,不妨寻寻别处。”
顾净言微怔,低眉看了一眼木箱后,缓缓收回了手。
确实显眼了些。
于是她拧眉侧面的书柜,抽出了火折子翻看其中的文书。
直至一截书信跌落引起了她的注意。
取出翻看时,尾款的落印让她目光骤然凝住。
这是,浑邪王的大印。
她正仔细查看书信内容,却听见了自她进入的那条长廊中,传来细微的脚步声。
。
宴席之上,当苏念奴打开了木箱,众人瞬间静了下来。
洛京之中,无人不知镇国公府的小世子双刀一绝,也无人不晓他那宝贝一样的双刀从不轻易让人碰。
那是苏鼎托了上好的工匠为他锻造的双刀,也是他当年十二岁的生辰礼。
如今其中一柄静静地躺在木箱之中,失去了主人的精心养护,成了暗哑无光之物。
众人虽惊讶于此物会在韩王府重新出现,却也并未过于惊奇。
毕竟苏与安死在平陵城外的流沙之中,至今连尸首也未曾寻到......
思及此,有人总算反应了过来,惊讶道:“殿下,苏与安的尸首您竟寻到了?”
韩王如愿听到了询问之声,先是挑唇一笑,目光依旧紧紧投在苏念奴身上,没有答话。
他需要仔细看清楚苏念奴的反应。
然苏念奴只是敛着眼,抿唇不语。但若认真观察,不难发现她的面色已然煞白,就连扣在木箱边上的手也翻起了用力的苍白之色。似是难以接受这一切。
是因何呢?
因他送来了苏与安的遗物,还是因她知道了死而复生的阿弟又遭遇了不测?
韩王用手背撑着脑袋,阴鸷的眼微微眯起,期待着她开口。
苏念奴自然也如他所愿。
她抬眼望着韩王,眼中一改方才的恭顺,反而迸射出了不加掩饰的恨。她压沉了声线,被酒水浸润过的咽喉带了莫名的沙哑,问道:“韩王殿下,是何意?”
“此物不是你阿弟的?”韩王故作无辜地问,“日前有胡商前来献宝,本王看着相熟,恍然想起这似是你阿弟的短刀。思来想去地,念起此物还是苏氏你对其最为熟悉,你就帮本王掌掌眼,是真是假?”
苏念奴分明知道他在胡诌,却不能反驳。只是扣紧了木箱的边沿,似是没有听见他的解释,又问道:“还有一柄呢?”
说罢又顿了顿,微微抖着唇,轻声问:“还有我的阿弟,可是一并在殿下手里?”
“这是什么话?”韩王眨了眨眼,语气惊讶,“本王可没有收藏尸首的癖好。”
这话说得实在无棱两可。是不在,还是指活抓了?
她默然不语良久,在韩王得意自鸣时缓缓合上了木箱:“殿下素来不喜舞刀弄剑,为何会对阿弟的短刀感兴趣?”
“近来觉得有意思。”韩王让奴仆把木箱取了回去,掀开取出了短刀出鞘,语气轻蔑,“何况这又不是旁人的刀,是你阿弟的刀。洛京谁人不知,苏与安生时视它若珍宝,旁人碰都碰不得。如今人不在了,本王自然要替他收藏一番。”
说着他取了酒来倾倒在刀刃上:“刀剑易锈,本王近来日日喂酒养之,就想看看它能坚持多久。即便是苏与安的刀,应当也有易折的时候。苏氏,你说可对?”
他话里有话,每字每句皆是威胁,令苏念奴垂放的双手捏得更紧了。
但越是如此,她的面色就越发沉静。
她很想当即修书一封去问赵破奴究竟发生了何事。与安是与陈漾四人同行的,如今他被韩王所俘,那陈漾呢?另外四人又去了何处?抑或是连赵破奴也不知他们出了事?
她心中实在有太多疑惑需要理清楚。但无论如何,苏与安应当是尚活着的。
一具尸首不比一个活人作用大。因为她知道韩王目的为何。
于是她轻轻吁出一口气,在众人的目光中轻声道:“父亲在世时,曾送了一颗紫珠到云府,托云公子为妾做成簪子,以贺妾生辰。日前云公子为妾送来,见之璀璨,不由自惭形秽,自觉不应让明珠蒙尘。韩王殿下,若妾以此物相赠,可能得殿下垂怜,送还殿下所得于妾?”
胡诌的一大段话,在提及苏鼎那刻,韩王就坐直了腰板。
他身躯微微前倾,锐利地审视着苏念奴的面色,缓声问:“紫珠......是苏鼎所赠?”
苏念奴眼也不眨,面上露出极其隐忍地不甘与愤恨,应道:“是。”
坐在席间的一众高门子弟不知他们隐晦的交易,只知这紫珠极为难得,在大魏为稀世珍宝,以此来换苏与安的短刀,不可谓暴殄天物。但念及苏氏姐弟感情深厚,倒也不觉稀奇。只是这紫珠稀珍,他们很想瞧上一瞧。
可韩王并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既是苏鼎赠与苏念奴的遗物,他自然要珍而重之。
当初设局射杀苏鼎父子,本就以为只需给他安个罪名抄家,便能搜出所要之物。却不料将苏家上下搜查了数遍也未曾查出丝毫蛛丝马迹。
如今回想,紫珠这种珍宝,对苏鼎谨言慎行之人来说,绝不可能会搜寻来送给自己女儿做生辰礼,其中必有重大机密。
而且此物又经云引之转手。若是苏念奴死在狱中,以云引之的性情,恐怕也不会将其收入云府珍藏。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苏鼎早早交代了云引之,一旦苏念奴死于非命,便把此物转呈给皇帝,届时韩王费劲心机遮掩的秘密,自然会被公之于众。
韩王的心思百转千回,凭短短的几句话便顺着苏念奴的心意推测出了全盘谋局。
于是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把事情应了下来。
话方落音,奴仆急匆匆入内,凑在他身侧低声禀告了几句话,令韩王原本如沐春风才脸色骤然冷了下来。
他猝然站起身,目光环视一圈后,停留在了已离席良久的顾净言的桌案上。
公然入府盗窃,威远将军的人,果真是胆大包天。
他着人收起了木箱,对苏念奴道:“本王等你把紫珠送上府。”
说罢,他急匆匆要往南苑走。
奴仆禀告的不是旁的,正是发现有人私闯暗室,如今正在南苑追捕。
可他前脚方踏出门,就见顾净言正与谢鹿笙正缓缓往屋内走。
“殿下,这么早便散席了吗?”她抬眉看着韩王,黑白分明的双眸清澈而平静,腰间系着的银铃尚随着她的动作作响,清透细碎,没一刻消停。
韩王目光一顿,面色异常古怪起来。
。
回程的路上,顾净言罕见没有骑马,与苏念奴两人坐在马车中面面相觑,神色皆有些沉重。
两人都担忧隔墙有耳,满腹心思闷在唇边不敢轻易吐露,直至回到府中,顾净言谨慎地合上了门扉,方从自己怀中抽出了急忙藏在身上的信:“这是我在韩王暗室寻到的,里面有浑邪王大印,你可要看一看?”
苏念奴此时却无暇顾及这些,抿了抿唇问她:“近来你可有收到将军的传信?”
她在回府路上思索了许久。距离赵破奴离京已三月有余,此间他也并非杳无音信。
当初托人送去半截玉佩后他亦是回了信的,只是里头并非是缠绵情话,而是十分正经地告知她已把浑邪王头颅与大王子送出了大魏,与安闯下的大祸已被化解,她无需再担忧。
因他如此愣头青的行为,苏念奴颇有些不满,故在回信时也十分公事公办地感谢了,丝毫没有提及其他。
一来二去地,赵破奴这个闷葫芦哪怕心中急切地唇上长泡,也不知道该如何回信了。
顾净言不知两人之间的别扭,此前在自己要寄信时还问了苏念奴是否要修书,因此她是知道兄妹两人一直有联系的。
顾净言尚且不知席间之事,一时有些莫名,沉吟了一阵后如实道:“算来已有月余了。但无旁事,阿兄也不惯给我传信的。可是边关出事了?”
苏念奴的眉心紧蹙,并没有犹豫,如实把韩王与自己的对话告知了她。
“你确定是小公子的短刀?”顾净言有些难以置信,“阿姐可是郡主,同行的又有沐哥与阿炎,若是他遭遇不测,他们不可能不告知阿兄与我的......”
说着,她后知后觉得睁大了双眸:“难道他们也......”
苏念奴显然比她更早想到了这一点,她沉着眼眉,没有在掩饰自己的担忧:“雁北郡,怕是已经反了......身为邻郡的平陵不该毫不知情。如此大事,将军也不可能欺瞒于你我。我担心平陵恐怕也......”
“这不可能!”顾净言霍然抬眉,眸中似是燃起了剧烈的抗拒,“平陵郡郡守可是我的兄长!”
苏念奴神色一顿,定睛看向她,并没有说话。
顾净言气势瞬间软了,犹犹豫豫地小声喃喃:“虽然里头确有不少旧部,是周伯父带出来的......”
苏念奴见不得她似打霜茄子的模样,还是宽慰道:“也未必如此悲观。既然你我不知平陵如今情况,不妨先把眼前事处理好。”
说罢,她伸手取走了顾净言一直攥在手里的信,定了定心神后,方展开细读。
只是这一读,却让她浑身骤然冰冷。
此信所记录的,是浑邪王在与韩王谋划如何杀害她父亲。
“小公子取回来的浑邪王印我曾研究过,与你父亲案宗里那封信一致,也与此封信一致。想来,是韩王命人仿照此信印,刻意嫁祸于你父亲。”顾净言见她面上血色尽褪,还是如实道,“有此信,可能为你父亲鸣冤?”
夏风孤静,在夜色中惹不起半点声响,徒留满树蝉鸣,隔着门扉鸣噪于耳,不堪其扰。
苏念奴捏着信纸,在明明灭灭的灯火中久久不言。而顾净言见她神色,也不敢再出言打扰。
良久,她终于松开了紧绷的面容,颤了颤眼睫低声问:“韩王可是知晓此物被窃了?”
顾净言不曾料到她竟会率先问此事,愣了愣神方点头:“当是知晓了。但应当尚不知晓是谁所窃。”
她在暗室与谢珩钰被撞了个正着,但两人很快便逃了出去。后来是谢珩钰为她引开了注意力,才令她及时遇见了与摇雨同行的谢鹿笙。
苏念奴听她叙述经过后,垂眼重新折起了信:“他当是知晓了,如今应当已认定了是你所为。”
顾净言有些懊恼地垂头道:“怪我,本是打算暗访,被发现后不该直接把此信带走的。”
她当时只匆匆一眼,心中尚未来得及细想,便下意识揣入了怀中。如今打草惊蛇,实非她所愿。
苏念奴浅声笑了一下,语气却是极冷:“不妨事。他如今怕是在等我们送还给他。”
他的手里捏着苏与安的命,自是不怕她进宫面圣揭发的。何况他是当朝皇子,背后又有王氏撑腰,又岂是这样区区一封信能扳倒的。
可苏念奴无意顺他意。
她的目光落在她腰间的银铃上一瞬,又很快移开。接着把信重新折叠,又把今夜推测之事写了下来,一并交给了顾净言,托她私自走一趟谢府,把信亲手交给谢珩钰。
顾净言重重地点了点头,又问:“可小公子那边怎么办才好?”
苏念奴打开了自己的首饰匣子,把赵破奴赠的紫珠取了出来,神色平静:“用它拖延便是。”
顾净言微怔,呐呐道:“这是兄长赠你的.....”
她虽得知了苏念奴席间搪塞韩王的话,但想着这不过是放在众人眼前的暗语罢了。私下要拿去交换的,必然不会是她家兄长倾了大数财产得来所赠的紫珠。
苏念奴见她神色不对,却并未动摇,只是缓和了语气:“事急从权,我来日会再取回来的。”
她的声线很浅,却蕴含着不容拒绝的力量。
顾净言虽将信将疑,但毕竟是兄长亲自送出去的物什,自然也容不得自己去反对,便没有再坚持。
“还有一事,需要你亲自走一趟。”苏念奴并未纠结于此事,又道,“你在平陵军是斥候统领,想来如今洛京也只有你能查一查此事。”
说着,她取出了大魏舆图,取过油灯放在一旁。在昏黄暗沉的微灯下,指着洛京西侧城门,语出惊人:“沿此门出,一路向西,秘密查探韩王私兵如今距离洛京,尚有多远。”
顾净言眼眉猛然一跳,被她这话吓得不轻。但沿着她手指所及之处望去,顾净言的心血才逐渐发凉。
西出洛京,便是琅琊郡......再及上,便是范阳卢氏地界,雁北军若要进京,简直畅通无阻!
她的面色当即难看了起来:“这不可能。平陵军就在雁北下方,怎可能察觉不到此事!”
苏念奴只是平静地看向她,没有出言辩驳。
顾净言咬了咬牙:“我今夜先修书一封回平陵,明日见过太子便出发。”
“不必。非常时期,无论平陵是否有恙,既然将军没有传信于你,我们询问此事怕是会打草惊蛇。你且权当无事发生,先出京查探一番。”苏念奴摇了摇头,“若是一路西行并未探得私兵,便直上回平陵郡寻将军便是。”
“我怎能留你一人在此。”顾净言摇头,不赞同道,“我脚程很快的,今夜只需找出两郡最有可能藏匿私兵之处,不出一个月便能归来。”
苏念奴并不勉强,也清楚行兵打仗之事她比自己更了解,遂没有再劝。
况且她潜意识里有一种直觉,若是雁北军要谋逆,平陵军绝不可能如此悄无声息。其中恐怕尚有暗流涌动。
但这一切她如今顾不得去了解。她只知道,自己需要稳住韩王。若当真有雁北叛军兵临洛京城下那日,她更需要守住这座城。
如此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望着顾净言行色匆匆的背影,她的心智却更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