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与安回京,自是要回宫面圣的。

    他年纪尚幼,贺兰俞对他百般叮嘱,担忧他一个不察得罪了皇帝。

    苏念奴倒是没说什么,只在他离家前嘱咐了一句:“切记,只要你足够忠君,哪怕愚笨一些,陛下才会更重用你。”

    苏与安早已不是当初莽撞的少年,听后很快便明白了个中深意。

    贺兰俞在一旁依旧放不下心,但对着苏念奴,只能幽幽叹息。

    她惧怕的不是旁的。是苏念奴揭露了韩王身世,逼迫皇帝应下这丢尽皇室脸面的事却能全身而退,只怕是要在苏与安身上做文章。

    毕竟郡主的名号传不得一世,但镇国公的爵位确是实打实的可代代相传。

    “娘亲,不必忧心。”苏念奴见她愁眉不展,不由上前宽慰道,“陛下既已下了旨为父亲翻了案,还恢复了父亲的爵位,便不会对阿弟如何。”

    回想起苏鼎死后她们母子是如何被他们当做棋子摆弄,贺兰俞便要摇头:“那是帝皇之心,又岂是我们做臣子的能揣测的。”

    苏念奴想了想,意识到她的忧惧,只好低声解释道:“这位,是个能隐忍的性子,而且对肱股之臣多有宽宥。与安于他而言,是把好刀。只要一心想着他,即使有行差踏错之处,他也会庇护一番的。”

    贺兰俞长吁短叹地坐下,心中郁结难舍,只能勉强地点点头。

    过去贺兰俞是个十分清冷内敛的人。

    苏念奴听父亲说,母亲在年幼时吃了许多苦,因此并不喜与人相处。也是因为如此,她比起寻常的姑娘要独立得多。但自重逢后,贺兰俞对他们二人便依赖了许多。

    可她从不在苏念奴面前提起苏鼎,只是在偶尔清晨一同用早膳时,苏念奴会看见她微红的双眼。

    她心知娘亲不见苏与安全须全尾回来,怕是心中不能安稳,索性陪了她一整日。

    直至日昏月升,苏与安踏着残阳归家,贺兰俞一直紧皱的眉才总算松开。

    “陛下并未为难我,反倒夸奖我在边境有功。”苏与安望着她忧心的神情,轻声抚慰道,“他还私下嘱咐我,要好生照顾您。”

    贺兰俞这才终于宽了心,轻声感叹:“幸而你们皆安好。你爹若知晓你们做了何事,定会为你们骄傲。”

    话音一落,三人皆静默了一瞬。

    苏鼎的死就似是一道巨大的伤口,在这一瞬间被撕扯开来。

    贺兰俞微微抿唇,颤了颤眼睫后很快扬唇笑,佯作无事发生:“苦尽甘来,日后与安继承爵位,京中不会再有人看轻你们姐弟。”

    她紧紧握着苏念奴的手,声音一如旧日温和。

    姐弟二人相视了一眼,皆沉默地垂下了头。最后三人竟是谁也不曾落泪,只在残阳将尽的冬日,相顾无言。

    苏念奴并未打算劝说母亲什么。因为她的倔强与强大,便是从母亲身上学来的。

    “我们寻个日子,一同去拜祭父亲吧。”她轻声开口,抬眉看着母亲,“娘,该去看看他了。”

    苏与安咬了咬唇,望着母亲与阿姐交握的两双手,也沉声开口:“嗯,娘,我们去看看爹吧。”

    贺兰俞忍下泪,哽咽时仍不忘扯起唇角,声音颤抖地答:“好。”

    。

    在苏与安回府半月后,镇国公府的开府宴便准备好了。

    除去那日在城墙上邀请之人,回京的陈漾等人自然也受邀在列。不仅如此,就连高令茹也被苏念奴特意请人递了私帖进宫,询问是否能来。

    贺兰俞知道苏念奴是要感谢诸位在自己落魄之时相助,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出席,方只请了这些知道此间秘事之人。因此也同姐弟二人一同在前庭迎客。

    前来之人颇有不少是头一回见贺兰俞。只见她站在苏念奴身侧,面容清冷且带有几分疏离的模样,方知晓苏念奴的脾性是与谁相似。

    谢珩钰此时已知晓了贺兰俞未死,对自己当初在为她处理“后事”时未能发现其中密辛而愧疚,上前头一句话便是对苏念奴与贺兰俞致歉。

    二人自是惶恐地不敢应。

    “少卿何错之有,在如此境地之时仍愿为苏家安排这些,本就该是我等跪谢才是。”苏念奴扶起鞠躬的他,实在愧不敢当他一句道歉。

    这时赵破奴一行人入席,自远处望着苏念奴扶着谢珩钰的手,目光便下意识地难以挪开。

    顾净言并未察觉自家兄长的不对劲,反而是扬着笑上前相熟地喊了一声“少卿大人”。

    见他们来,苏念奴与谢珩钰皆收回了手,两人眸光微微亮起,静静看着两人朝自己走来。

    苏与安看见了跟在他身侧的阿炎,忙不迭上前去迎,熟稔地与他攀谈起来。

    阿炎远远望着站在灯烛旁含情的苏念奴,缓缓地挪开了眼,回应着苏与安。

    赵破奴生得高大,眼神也好,自是也看清了站在苏念奴身侧的贺兰俞。

    她们母女的神色有几分相似,并不难让人猜出贺兰俞是谁。

    但那总归是苏念奴的母亲,还是性情与她颇有几分相似的母亲。赵破奴颇有些惧怕,惧怕她对自己不满意。

    贺兰俞自然是对他不满意的,尤其是面前尚站着洛京形容出色的谢珩钰时。她想起了在苏鼎尚未去世之前,苏念奴与谢珩钰是有过口头之约的婚姻的。如此一来,望着谢珩钰便更是欣赏起来。

    苏鼎挑的人,自然是最好的。她哪哪看着都极好。反观朝她们走来的赵破奴,不仅长得粗野,就连模样也生得冷峻,似是头凶狠的狼。

    苏念奴不知自己母亲此时心中已在暗暗对比,只向前走了两步,仰目朝赵破奴微微挑起唇角,浅浅地笑了一下。

    她并未对他说话,反而是率先扭过头来看向贺兰俞,对她认真地介绍道:“娘亲,这是威远将军,赵破奴。”

    贺兰俞遏制了自己打量他的眼神,只是望着他颔首,语气也并无半分心中的不满,反倒谦恭:“听小女说,将军过去对她多有照顾,我做母亲的,未能尽责保护好她,实在不该。将军当时不计前嫌,愿救小女于水火,当受我一拜。”

    赵破奴站在贺兰俞面前,一路想着要说的话本就已卡在了喉间,又见她不过三言两语的功夫,开口便已朝自己行稽首之礼,自是受不得。

    他猛然上前去,阻止了她的动作:“我当不起夫人这礼。”

    他的声音低沉,比起谢珩钰如润珠一般的巧妙的声音有几分野性,与一般人说话不同,却又有一种不容拒绝的权威。

    苏念奴反应不及他快,但也很快便明白了母亲欲作何。她忙不迭上前,手也伸到了母亲的手臂上,低低叫唤了声娘。

    贺兰俞见她眸间带着几分含蓄的撒娇,神情微微顿了顿,恰当地收起了自己的不满。

    自家的女儿她最是理解,她当然是不愿让她为难的。

    赵破奴敛起眉,只是犹豫了一阵,让一同跟来的管事递上了一个匣子:“我让军中医正为您研制了些安眠茶,希望夫人能喜欢。”

    贺兰俞看了一眼,恭敬地道了谢,并未表现出是否欢喜。

    苏念奴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并未再插话。

    贺兰俞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今夜来的人或多或少都带了礼,她都是一样的态度,并不算是给他难堪。

    只是后来云引之来时给她们抬来了几箱的药材与首饰,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才惹贺兰俞无奈地笑了一下。

    云引之拨了拨腰间的小玉算盘,抬眉环视四周,似是在打量什么。

    苏念奴知晓他在寻谁,干脆地给了答案:“尚不知会不会来,只回了信说不必等。”

    云引之顿了顿,不置可否地入了席,也并未再询问什么。

    苏念奴理解不了他们两人的关系,也不打算好奇打听,也跟着入了席。

    说是开府宴,实则坐在一起也不过十来人。

    贺兰俞作为苏家长辈,率先站了起身,朝众人敬重地敬了一杯。

    她酒也喝得很是豪迈,在倾尽了杯盏后方朝众人浅浅地笑了笑,敬重地说道:“诸位相助之情,铭记于心。苏氏欠诸位救命之恩,他日若有机会,定会倾力相助。”

    在场之人也起了身,心思复杂地应承了这杯酒。

    但陈漾却并未动作。与她一同站在原地的,是李沐。

    “我当不起夫人一句谢。”她大方地看向苏念奴,目光敬重,磊落地续道,“郡主,我该向你致歉。”

    陈漾是个分得清是非曲直之人。过去她对苏念奴所做之事,实在算不得正直。她理当向她道歉。

    苏念奴知她心中有愧,也起身端起了酒盏,语气从容:“郡主与我同时将门中人,今日恩仇尽泯,不必再提。”

    说着她又看了沉默的李沐一眼,“一路历来,我与诸位缘分早已纠缠不清,倘若事事厘清,反倒不美。不若就此揭过,日后做能相互扶持的好友,有酒同喝,有难同当,更为美好一些。”

    陈漾与李沐沉默了一阵,心中的结总算被开解,这才饮尽了杯盏的酒。

    方落座后,秦尧之才携着重礼而来:“孤与父皇议事,来迟了。”

    众人匆匆行礼,却被他阻拦。又扬手叫了近侍把礼都送入了庭内:“父皇听闻孤要来此参宴,特地吩咐孤去库房取了东西,让孤为他送来。”

    短短一句话,足够让现场人明白了如今太子对苏家的重视。因这皇帝送来的礼,自然是太子向皇帝讨来的。

    苏念奴三人从容跪谢皇恩,又邀秦尧之落座。

    酒过三巡,众人皆有些熏醉。秦尧之受人敬了几回的酒,自知在场怕是让众人感到拘谨,便起身借口离去。

    谢珩钰见状也起了身,欲陪同他离去。秦尧之拦住了他,只遥遥与苏念奴对视了一眼,敬重地颔首后朝她心照不宣地敬了一杯酒,便独自走了。

    苏念奴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地不知想起了什么,于是抿唇轻笑了一下,侧身去对贺兰俞悄声说了什么,说话时眼中仍带着难掩的笑意。

    坐在远处的赵破奴看见了这一幕,举杯的手顿了顿,垂眉敛下了眸底的郁色。

    秦尧之一走,众人也不再受束缚,几乎是撒开了手地喝了起来。

    贺兰俞看着席间一群年轻人并未阻拦,只无奈地摇了摇头,起身离席坐在了庭前的廊檐下。

    谢珩钰见她一人坐在檐下,方走近坐在了她身旁。他稍稍观察了一下贺兰俞的神情,确认了她并未介怀,方温润地笑了笑:“夫人尚活着,对苏家,对大魏,皆是很好的结果。”

    贺兰俞未料他会这样讲,只跟着仰目,轻轻吐出一口薄气。

    缭绕的雾遮掩了明月的视线,很快又消散而去。

    “日后,大魏会更好的。”谢珩钰仰目,望着天清气朗的明月夜,有所指地感叹道,“会如苏公所愿,河清海晏,山河永明。”

    贺兰俞知晓,苏鼎与他生前是忘年交。比起旁人,他心中对苏鼎的离世是更难以接受的。因此他理解自己此刻的落寞。

    “会的。有谢少卿这样的肱股之臣,大魏会的。”她认真地点点头,“一时之胜,敌不过百世之胜。逝世之人,也不过是半途停在了走向正道的路上。如今自有前赴后继的后来者。所以。”

    她语气一顿,侧目看向谢珩钰,温声续道,“所以少卿不必愧疚于苏家。夫君之死,罪不在少卿。您与殿下,已为苏家做的足够多了。今后且往前看,尽责于江山百姓,无愧于己心,便足够了。”

    她的目光不复此前疏离,温润且慈悲。

    如此谆谆教诲,竟让谢珩钰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可谢氏系出贵族,父母是从不曾对他说过这些的。言必称谢氏利益,家族大任,才是他自幼从父母处听来的教诲。

    想来也正是如此,苏家才会教养出这样一对儿女。

    谢珩钰看着贺兰俞,双目微潮,心中的濡慕与敬重更添了几分:“夫人大义,珩钰愧不敢当。”

    贺兰俞摇摇头,回头复看不远处饮酒的众人,不再说话。

    她想起了往日苏鼎归京,也总爱邀些旧友在庭前摆宴。她也坐在此处看着,看他与旁人比武,看他与旁人饮酒,看他在宴散过后,双眸清明地走向自己,抱起她朗声笑说自己不曾醉。

    如今她依旧会坐在此处,看着与安和旁人比武,看着月奴与旁人饮酒。

    她轻轻抹了一下眼角的泪,垂头笑了。

    除却没有他,一切并无不同。

    。

    高令茹最终还是未能来参宴。

    云引之等了又等,知晓她当是不会来了,便没有再多逗留。

    苏念奴也没有挽留,只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凑近低声道:“引之,你若当真有心,也不可害了她。”

    这话她想说很久了。只是总怕自己多管闲事,如今接着几分醉意,才敢出言劝阻。

    云引之敛眉看她,久久不言。

    苏念奴也执着地与他对望,认真道:“你当明白我在说什么。”

    云引之寂寥地笑:“我与她并未有什么。能见一面也好,见不到也罢。不过是痴妄之人,总归要有些念想才能过活。”

    他是个商人,最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买卖。这种只会两败俱伤的生意,他做不来。

    他一向是风流惬意地过活,少有如此神情。苏念奴皱了皱眉,对他们之间的事果真是无法理解。

    但终归得到的回答是她想要的,便点了点头:“她是刚烈之人,心中认定之事只知一往无前。我怕自己拦不住她,所以只能拦着你。”

    云引之当然知晓她的用意,侧目看了眼正盯着自己不语的赵破奴,好笑地退开一步:“我能处置好。你且好好担忧自己吧。”

    苏念奴不解地望着他的背影,回首对上了赵破奴的眼。

    他静静地望着她,浓墨的双瞳里藏着的情感并不真切,让苏念奴下意识眯了眯眼。

    她朝他走了一步,却见他别过了头,低声对谢珩钰说起话来。

    苏念奴拧了拧眉,察觉他似乎在生气。

    此时贺兰俞煮了醒酒茶来,在廊檐下喊她喝上一些。

    她乖巧地走过去,捧着一口一口的抿。

    发现暗暗盯了苏念奴一夜的兄长终于移开了目光,顾净言寻着机会凑上前,脑袋歪在她肩上,小声地咬起耳朵来:“念奴姐姐,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

    苏念奴没动,反倒是贺兰俞把目光落在了她身上。

    姑娘穿着一身俏色的衣裙,灵动又活泼的模样很是俏丽。

    不想顾净言也偷偷觑了一眼贺兰俞,朝她甜甜一笑后,收着脆生生的声音续道:“你的母亲,前阵子在霸柳时险些出了意外,是我救下的。”

    此话一出,母女二人皆是一怔。

    贺兰俞归京后,在提及自己在霸柳的日子时并没有多言什么。唯一提过的,是因她额头处留了一道伤疤才无奈解释的事。

    她在霸柳秘密隐居了一年,徐统领为她准备了侍女与卫兵,专门看守着不让她离开小院半步。

    贺兰俞对徐统领在霸柳所行之事是一概不知的。只知自己住在深山之中,而他就在山下。非特殊情况,他并不会上门打扰。

    但就在苏念奴被韩王构陷再次入狱时,贺兰俞听见了守卫闲聊,便提出了要见徐统领一面。

    她并不打算回京,只是希望从他口中能得到关于苏念奴的确切消息。

    可彼时正是洛京最紧张的时候,徐统领在山下忙于公务,并无暇顾及她的情绪。贺兰俞在居所实在担忧,四次三番欲要见人而不得,便在夜里独自一人私逃了出去。

    贺兰俞是边境长大的,虽是手脚比寻常贵女要麻利,却并不会武。全赖自己素来规矩,不曾多生事端,才麻痹了守卫顺利离开。

    只是她头一回外出,对山上的境况并不熟悉。跌跌撞撞走了大半个时辰,便跌入了徐统领特意设下的陷阱,昏迷了过去。

    再次醒来时,贺兰俞已回到了自己的居所,也成功见到了徐统领,问清了苏念奴的情况。因徐统领并未对她多加解释,她一直误以为是侍女发现了她出逃,守卫及时找到了自己。

    “那时我刚寻到夫人,因兄长吩咐了不能贸然出面,便只能暗中跟在身后。当时夫人跌下去便昏迷了,我也不敢耽误,赶忙把您送了回去。又下山找了徐统领请来军医为您治的伤。”她指了指自己的额头,细细观察了一下贺兰俞如今留下的浅淡伤痕,从怀里掏出了一罐药膏,语气真挚:“夫人,这个治您的伤痕很有用的,您可以试试。”

    她显然是已有些醉意,双眸亮盈盈地对着贺兰俞说话,又抱着苏念奴的手不愿放开:“你在京中遇险,我虽未能及时回京救你,但也算将功补过,救了你的母亲。你可不要生气。”

    苏念奴望着她,温和地问:“道谢尚来不及,怎还会生气。只是将军怎么知道母亲在霸柳的?”

    提及此事,顾净言便皱了皱眉:“他在离京后没多久,就让我去查了当初夫人被斩前后的事。后来又给我传信,让我亲自去一趟霸柳。当时我们并不确定夫人尚在世,担忧此事过早告知你会令你失望,才瞒着你的。”

    苏念奴听她解释,如何还能不理解他们的苦心。

    可这尚不是全部。

    顾净言微微顿了一下,看清了左右并无旁人,才凑到她耳边,低声把真正的秘密告诉苏念奴:“只有确认夫人尚在世,安全无虞,兄长才会在韩王起兵时让平陵军去漓泉行宫。毕竟当时谢少卿是递了信息的,太子殿下会秘密返京。”

    她声音虽小,但贺兰俞在一旁还是能听清晰的。

    母女两人怔在原地,神色皆有了明显的变化。

    顾净言这个秘密,虽说的隐晦,但实在太过令人心惊。言下之意,是因贺兰俞在陛下手中,赵破奴才会同意介入漓泉之乱。否则,他本也可以只守洛京。

    须知道,皇帝与韩王两败俱伤,太子却是在洛京的,大魏江山并非后继无人。

    但因为贺兰俞,苏念奴的母亲,赵破奴选择了救皇帝。

    在那个掌握了大魏未来的瞬间,赵破奴是因为苏念奴才改变了抉择。

    如此动魄惊心的秘密,赵破奴却不曾对她透露过一星半点。

    苏念奴微微加重了呼吸,心脏止不住地狂烈跳动起来,目光微微一偏,落在了远处毫无表情望着自己的赵破奴身上。

    贺兰俞此时也正在看着赵破奴。如今他与谢珩钰站在一处,贺兰俞竟霎时觉得,赵破奴那令人可憎的样貌俊朗了起来。

    实在难以置信这样一个粗野的武夫,竟会有妄图助太子称帝的野心。更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一个满是野心与谋划之人,仅仅因为自己的命,而放弃了图谋从龙之功的至高权力。

    直至这一刻,贺兰俞才明白苏念奴为何会对他如此喜欢。

    她虽满口忠君,但心总归是偏的。赵破奴能为苏家做出这样大的让步,只怕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她此生已无别的愿望,只盼着一双儿女能有自己的幸福。

    显而易见的,这威远将军,确是苏念奴的良配。

章节目录

白月光与我有杀父之仇却成了我妾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辞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辞晏并收藏白月光与我有杀父之仇却成了我妾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