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瓦剌可汗被俘,其余将士败走,京城已然稳定,太子华珩也携了太子妃与太孙回京。
可此时京城里涌动的,却是另一番暗潮。
民间不知何时传出了恪靖公主护国有功,而太子却不战而逃的消息,更有人言,太子身居高位却无甚作为,这储君之位,还不如让公主来坐。
亦有百姓惊诧:“这如何使得?从未听闻有过公主当储君的。”
旁边有人回答:“若是公主当储君,咱们就再也不怕瓦剌了。可若是太子,你要跟着太子一起逃走吗?”
那百姓听了,便也不说话了。储君是谁,皇帝是谁,对他们来说,其实都没有什么分别,谁能让他们安安稳稳度过这一生,才是最要紧的。
段竹将市井所言告诉华珣的时候,华珣不由失笑:“哦?民间也已经知道了?竟然传得这样快吗?”
“文武百官呢?”华珣从侍女手中抓起一把鱼食,轻轻撒进湖里,湖中的游鱼摆着尾巴纷纷涌上前来,不多时便将鱼食全部分吃。
“多有揣度,不敢妄动。”段竹回答。
华珣没再多言,只是将手一松,更多的鱼食落入湖里,引得游鱼争着抢食。
华珣去了东宫。
华珩面容上有几分憔悴,他看着高冠华服的华珣,嘴角蕴出一丝苦笑。
“你来了。”
“皇兄神色不佳,可是连日奔波劳累了?”华珣关切道。
“路上再累,也不如回京以后累。”华珩伸手按了按自己的额角,发出一声苦笑。
华珣说:“那些传闻,皇兄应该听到了。”
“真的是传闻吗?”华珩轻声反问。
华珣看着华珩,忽然笑了:“自然不是,这世上怎么会有空穴来风的事情?皇兄,你觉得我有能力与你一争吗?”
华珩苦笑:“你若想争,我争不过你。”
“瓦剌一战,你为自己挣下了功绩,就连卢相也站在你这一边,我不如你。”
“皇兄还是疼我。”华珣笑道。
正说话间,秋风烨带了侍女,给华珩与华珣送来茶点。
秋风烨似乎并未察觉到兄妹二人间有些诡异的气氛,只笑意盈盈地指挥着侍女将茶点摆在他们面前的小几上,笑道:“这是我带宫人新做的茶点,快些尝尝,可还和胃口?”
华珩捻起一块放进嘴里,又饮了口茶:“味道极好。”
秋风烨闻言,脸上笑意更盛,似乎是极高兴的样子:“公主快尝尝,凉了就不好吃了。”
华珣斜倚在椅子上,嘴角含笑,却并不答话,也不动作。
秋风烨微微变了脸色:“公主这是何意?”
华珣却说:“皇嫂,何必装傻?”
她端起茶盏,手稳稳地递到秋风烨身前:“不如皇嫂替我喝了这茶。”
华珩骤然变了脸色,霍然起身:“阿烨!”
秋风烨亦是神色微变,却还算镇定:“我不知公主是何意。”
“皇嫂一定要我叫来太医,才肯承认自己在这茶里下了见血封喉的毒药吗?”
华珣声音和缓,吐字清晰,像是一把利刃,将这里一切虚与委蛇全部戳穿。
秋风烨脸色到底透出些惨白来。
“皇嫂与我的关系,并不算差。”华珣微微叹口气:“皇嫂,你为何要这样做?”
“殿下,我没有下毒。”秋风烨对着华珩说完,又转过身来看着华珣:“我没有下毒,但我确实恨你。”
“太子是储君,我的儿子日后也会是储君。”秋风烨冷声道:“可你……你却说你要当储君,日后还要当皇帝。从古至今,何曾有女人当过皇帝?”
“我想着,皇嫂自己也尝过权力的滋味,应当能懂我。”华珣轻声道。
“我尝过,自然是懂得的。”秋风烨说:“就是因为我懂,我才更恨你。华珩登基,我是皇后。可你当了皇帝,我算什么呢?”
说到此处,秋风烨眼中竟闪出一丝晶莹来:“我的儿子,今后又算什么呢?”
殿中酝酿着长久的沉默,华珣终于开口:“皇太子妃毒害公主,念其诞育皇嗣,免去死罪,废为庶人,有金长秋宫,终生不得出。”
“阿珣!”华珩急道:“阿珣,你让父皇赐我一处封地,我即刻带着阿烨离开。”
“皇兄。”华珣说:“现在想走,已经晚了。”
皇太子妃意图毒害公主之事,很快朝野皆知,太子上奏,称自己无德无能,连后宅都不能约束,唯恐日后贻误国事,因而请辞太子之位。
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皇子亲自请辞太子之位,这样的大事,朝野之上,竟无人胆敢议论。
京城的守军听令于华珣,百官之首的丞相亦是她的簇拥,宗室之内,齐王的惨死历历在目,长宁侯便是华珣放进去的一只眼睛,无人敢轻易造次。
万事俱备。
明合帝经受到瓦剌和齐王的连番打击,身体已然大不如前,华珣于华珩之间的争斗结束地太快,他来不及阻止,也无力阻止。
华珣对明合帝说:“皇兄待我极好,我日后,也不会苛待皇兄。”
“朕已经管不了你了。”明合帝苦笑:“朕只希望,你能记得今天说过的话。”
“绝不会忘。”华珣轻声道。
翌日,明合帝颁下圣旨,传位于华珣,文武百官俯首称臣,纵然心里有再多的不愿,此刻也不得不低头。
华珣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面前的这张椅子。
前世今生,这是她头一次触碰它。
“阿珣可还满意?”卢子林站在华珣身后问她。
“满意。”华珣说:“我曾想过许多次,这张椅子究竟是什么滋味,如今真的握在手里,却比我想的更加美妙。”
“子林。”华珣转身问他:“江山万里,你可愿助我共创这太平盛世。”
“臣愿意。”
可此时京城里涌动的,却是另一番暗潮。
民间不知何时传出了恪靖公主护国有功,而太子却不战而逃的消息,更有人言,太子身居高位却无甚作为,这储君之位,还不如让公主来坐。
亦有百姓惊诧:“这如何使得?从未听闻有过公主当储君的。”
旁边有人回答:“若是公主当储君,咱们就再也不怕瓦剌了。可若是太子,你要跟着太子一起逃走吗?”
那百姓听了,便也不说话了。储君是谁,皇帝是谁,对他们来说,其实都没有什么分别,谁能让他们安安稳稳度过这一生,才是最要紧的。
段竹将市井所言告诉华珣的时候,华珣不由失笑:“哦?民间也已经知道了?竟然传得这样快吗?”
“文武百官呢?”华珣从侍女手中抓起一把鱼食,轻轻撒进湖里,湖中的游鱼摆着尾巴纷纷涌上前来,不多时便将鱼食全部分吃。
“多有揣度,不敢妄动。”段竹回答。
华珣没再多言,只是将手一松,更多的鱼食落入湖里,引得游鱼争着抢食。
华珣去了东宫。
华珩面容上有几分憔悴,他看着高冠华服的华珣,嘴角蕴出一丝苦笑。
“你来了。”
“皇兄神色不佳,可是连日奔波劳累了?”华珣关切道。
“路上再累,也不如回京以后累。”华珩伸手按了按自己的额角,发出一声苦笑。
华珣说:“那些传闻,皇兄应该听到了。”
“真的是传闻吗?”华珩轻声反问。
华珣看着华珩,忽然笑了:“自然不是,这世上怎么会有空穴来风的事情?皇兄,你觉得我有能力与你一争吗?”
华珩苦笑:“你若想争,我争不过你。”
“瓦剌一战,你为自己挣下了功绩,就连卢相也站在你这一边,我不如你。”
“皇兄还是疼我。”华珣笑道。
正说话间,秋风烨带了侍女,给华珩与华珣送来茶点。
秋风烨似乎并未察觉到兄妹二人间有些诡异的气氛,只笑意盈盈地指挥着侍女将茶点摆在他们面前的小几上,笑道:“这是我带宫人新做的茶点,快些尝尝,可还和胃口?”
华珩捻起一块放进嘴里,又饮了口茶:“味道极好。”
秋风烨闻言,脸上笑意更盛,似乎是极高兴的样子:“公主快尝尝,凉了就不好吃了。”
华珣斜倚在椅子上,嘴角含笑,却并不答话,也不动作。
秋风烨微微变了脸色:“公主这是何意?”
华珣却说:“皇嫂,何必装傻?”
她端起茶盏,手稳稳地递到秋风烨身前:“不如皇嫂替我喝了这茶。”
华珩骤然变了脸色,霍然起身:“阿烨!”
秋风烨亦是神色微变,却还算镇定:“我不知公主是何意。”
“皇嫂一定要我叫来太医,才肯承认自己在这茶里下了见血封喉的毒药吗?”
华珣声音和缓,吐字清晰,像是一把利刃,将这里一切虚与委蛇全部戳穿。
秋风烨脸色到底透出些惨白来。
“皇嫂与我的关系,并不算差。”华珣微微叹口气:“皇嫂,你为何要这样做?”
“殿下,我没有下毒。”秋风烨对着华珩说完,又转过身来看着华珣:“我没有下毒,但我确实恨你。”
“太子是储君,我的儿子日后也会是储君。”秋风烨冷声道:“可你……你却说你要当储君,日后还要当皇帝。从古至今,何曾有女人当过皇帝?”
“我想着,皇嫂自己也尝过权力的滋味,应当能懂我。”华珣轻声道。
“我尝过,自然是懂得的。”秋风烨说:“就是因为我懂,我才更恨你。华珩登基,我是皇后。可你当了皇帝,我算什么呢?”
说到此处,秋风烨眼中竟闪出一丝晶莹来:“我的儿子,今后又算什么呢?”
殿中酝酿着长久的沉默,华珣终于开口:“皇太子妃毒害公主,念其诞育皇嗣,免去死罪,废为庶人,有金长秋宫,终生不得出。”
“阿珣!”华珩急道:“阿珣,你让父皇赐我一处封地,我即刻带着阿烨离开。”
“皇兄。”华珣说:“现在想走,已经晚了。”
皇太子妃意图毒害公主之事,很快朝野皆知,太子上奏,称自己无德无能,连后宅都不能约束,唯恐日后贻误国事,因而请辞太子之位。
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皇子亲自请辞太子之位,这样的大事,朝野之上,竟无人胆敢议论。
京城的守军听令于华珣,百官之首的丞相亦是她的簇拥,宗室之内,齐王的惨死历历在目,长宁侯便是华珣放进去的一只眼睛,无人敢轻易造次。
万事俱备。
明合帝经受到瓦剌和齐王的连番打击,身体已然大不如前,华珣于华珩之间的争斗结束地太快,他来不及阻止,也无力阻止。
华珣对明合帝说:“皇兄待我极好,我日后,也不会苛待皇兄。”
“朕已经管不了你了。”明合帝苦笑:“朕只希望,你能记得今天说过的话。”
“绝不会忘。”华珣轻声道。
翌日,明合帝颁下圣旨,传位于华珣,文武百官俯首称臣,纵然心里有再多的不愿,此刻也不得不低头。
华珣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面前的这张椅子。
前世今生,这是她头一次触碰它。
“阿珣可还满意?”卢子林站在华珣身后问她。
“满意。”华珣说:“我曾想过许多次,这张椅子究竟是什么滋味,如今真的握在手里,却比我想的更加美妙。”
“子林。”华珣转身问他:“江山万里,你可愿助我共创这太平盛世。”
“臣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