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的行李变得无比笨重,四个轮子却仍然在熙攘的走廊里擦出火。
她还是迟到一步。
尽头的病房内响起一声哭泣。
离角落里的房间还有不远的距离,门敞开着,门口有几位面熟的亲戚。
许是语不想奔跑了,一切都似乎变得没有意义。
她死死握住行李把手,艰难地推着慢慢走上前去。
有人低沉地和她打了招呼,有人拍拍她的肩膀。
她没敢第一眼去看躺在病床上的人,视线却硬生生停留在病床旁跪坐抽泣的余薇。
这一刻她僵住,迟迟不敢再踏进这扇门半步。
仿佛面前是一道隔绝生死的鸿沟。
门里的大人们都在悲伤,瞬间的痛哭,隐忍的眼酸,她站在门外,头脑有些眩晕,心脏也在喉咙中跃进。
一瞬间她分不清那些人是谁。
人群里忙乱走出一个高挑消瘦的身影,朝她跑过来,一把把她抱在怀里。
许是语所有的冷静被瞬间打破。
目光被眼前的人遮挡着看不清病床,她双臂僵硬垂贴在大腿两侧,整个手都是冰凉的,身前人拍着她的后背以作安慰,病房内的嘈杂一瞬间在她耳膜间无情地回荡。
她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可偏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
周五放学较早,许是语却丝毫不担心第二日一早的数学补习班,跟朋友们热火朝天地讨论今晚要更新的电视王牌综艺。
从公交站下了车,一排林荫大树挡住太阳热气,偶然看见有个小朋友拿一根小布丁,引人发馋。她跟朋友们道了别,往外祖母家门口的小卖铺走。
她倒是希望这个夏天能来得再快点,毕竟在外祖母家过暑假是她最开心的日子。
哥哥和她一样,喜欢在假期里赖在老人家里,抢一个阳台上外祖父生前留下的摇椅。
可许是语小他四岁,她就此占了这般便宜。许是言初三的功课不仅要比六年级紧凑不少,还得日日上晚自习,也只有周末时才得空来姥姥家蹭饭。
六层的老式居民楼,此时此刻许是语一口气登顶一点不嫌累。
“姥姥我回来啦!”走廊里就能听见她大喊声。
“哎呦,小语你慢些。”
许父许母都是老师,一位任职当地高中,一位任职当地大学,两人平日里是忙得很,少有时间事无巨细看管两位孩子。平日里除了学习问题,生活方面多是依靠许母的母亲。
外祖母家离许是语家并不远,坐公交车出不了三站地,许是言平日上学吃住于学校,许是语则是得空就去已成家常便饭。
老房子临街,旁是一整排嫩绿的杨树,夏初虽不比酷暑,却也在午后闷闷热。
许是语不着急做功课,这里不比自己家,没有余薇的监督,自然成了一番小天地。她拿一把蒲扇,一手拿着刚买的雪糕,躺坐在摇椅上,翻看着大屁股电视机里各种各样的节目,甚是悠闲。
姥姥刚从厨房里熬出一锅绿豆汤,端出一碗给她拿过去,又瞧见窗外阳光还是有些刺眼,赶忙拉拉窗帘,挡住电视屏幕上微微的反光。
许是语只记得绿豆汤是甜的,窗外的阳光把整个屋子都照得橙黄金灿。
她趴在沙发上睡着了,醒来时已是凌晨三点,周围只有鱼缸里喋喋不休的滴水声,这才意识到自己正被黑暗包裹着。
许是语做梦了,没有意外的从梦中哭着醒来。
这时房门响了,进来一个熟悉的人。
他即便真的被许是语下了一跳,却仍然在门口一束温和的灯下展开一张温柔似水的笑脸。
“怎么还不睡呢?”
“安顿好了?” 开口的声音略带沙哑。
他轻“嗯”一声,点点头,把衣服挂在门口衣柜里。
“姥姥病重你是不是早就知道。”
许是言一怔,他没想到女孩一开始就这么强硬。
“所以这次妈给我打电话让我早点回来,不是因为你,对不对?”
她带些哭腔,埋怨他的同时,也在埋怨自己。
许是言换鞋后去厨房给她热了一杯牛奶,始终没说一句话。
女孩没有善罢甘休,追着他去。
“我知道你忙,平时有假也不回,可你学校离得家近,而我呢?你们真的觉得这样瞒着我,是对我好吗?
许是语无法言喻心头上溢的愤怒,她甚至都想此时跑去质问余薇。
“这是第二次了......原来是因为我高考,我都理解,现在却还是这样!”说完她轻笑一声,生吞着酸楚,继续道:“用什么理由不好啊,偏偏是你。”
他默默把牛奶拿到他们面前的餐桌上,玻璃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许是言眼睛渐红,却仍然稳住情绪,淡淡开口,“小语,稍微喝一点吧,对睡眠好。”话里尽量避即外祖母。
许是语强撑着泪眼望他,当下忍不住时,转身就进了自己的屋子,关门声像裂帛。
黑暗里只留下了许是言一个人,和那杯还在冒着热气的牛奶。
门背后的女孩抱着小熊哭成泪人。
回想起自己回家前一晚打给姥姥的电话怎么都打不通。
许是语怨恨自己离得远,怨恨自己没有天天打电话打视频问候,更埋怨自己没有早点回家,哪怕仅仅早一天。
-
时光流逝却度日如年。
老房子还在六楼,贴在楼道里的开锁小广告已泛黄,那扇发着巨大响声的金属防盗门仍然欢迎她的到来。
电视柜上那沉甸甸的电视机也已经搬空,不大的客厅里,还摆有一套扔掉海绵后空旷的沙发架,仿佛一具残朽的老骨。
阳台窗外似楼高一般的大杨树还矗立着,秋已至,叶全枯黄。
上一次在外祖母家还是大二的暑假,那年酷暑之日,少了儿时几分热情。不知何时外祖母家里檀香的味道逐渐又一阵又一阵的中药味代替,阳台上那把摇椅也早已落了灰。
前些年,许是语的外祖母得了要紧的病。
在她刚上高中时家里人就一个劲儿地往各大医院跑。
最终确诊时,除了瞒着老人也瞒着她。
那年她正高三。
许是语不会忘自己收到高考通知书那晚告诉老人有多兴奋,仿佛回到童年一股劲爬上六层楼的愉悦。
许是言骗她姥姥的病会好。
她也一如既往的骗自己。
大学离家后的每个假期她也从未缺席过。
无数个医院的走廊,都总是弥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气氛,让许是语每次踏入都感到一阵压抑。
她清晰地记得,每次陪姥姥前来,都能看见她脸上难掩的疲惫与痛楚。
可老人总是努力地对她笑,仿佛想将所有的疼痛都隐藏在那份慈祥的笑容背后,像小时候给她笑呵呵端来一碗绿豆汤一样。
也总是和她说。
“姥姥没事,一点小毛病。”
做手术前都在安慰她。
“姥姥没事,一个小手术。”
家人一直在尽力维持老人的生命,一次次的治疗,一次次的希望。
可她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日子终究是有限的。
她却没想到这一天来临得这么突然,这么冷血,这么切金断玉。
重回外祖母家,许是语怎么都想不到是同家里人前来整理老人的遗物。
来的路上她接到发小江遇的电话问候,许是语也只能是强迫自己收紧情绪,说自己没事。
真正再回到这里时,脑子里曾经所有和老人生活的记忆涌现,不由得两眼发酸。
“小语。”
她忙慌掩埋自己的情绪,回头发现是表哥余声,他手里正拿着一大筐书本画册类的东西。
“这是刚才在奶奶书房发现的,大抵都是你的东西,我稍微整理了一下。里面还有一些是言哥的东西,你也一起带回去吧。”
“好。”她接过来,坐在不远处的床边,低头捡看起来。
二年级的画,三年级英语作业本,四年级的作文书......
刹那,许是语再也忍不住,翻看着那些稚嫩的笔记,眼泪一滴一滴往下落。
有些人的悲伤是摆在明面上的,哭声是宣泄的工具。而她的悲伤如同她自己一般,喜欢悄悄地藏着掖着,一颗颗都滴在了心里。
老人的房子一日下来变得空荡荡的。
临走前,许是语再一次回头环顾这个曾经她生活过的地方。
不料碰到门框,许是语手中篮筐没拿稳朝一方倾斜,掉出好几本书。
她无奈只好把篮子放在地上,再一个一个捡起来,其中有一本又从里面掉出一张陌生男生的照片。
却发现这是个密码本,这一掉是把旁侧的已然生锈的锁撞开了。
她对这本笔记毫无印象。
里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短暂浏览一页后,她好似在确定什么又快速翻后续的几页。
“小语,走吧。”
门外有人叫她。
她答应一声,忙慌把照片夹入本子里,重放回原位,抱着篮子走出了门。
她还是迟到一步。
尽头的病房内响起一声哭泣。
离角落里的房间还有不远的距离,门敞开着,门口有几位面熟的亲戚。
许是语不想奔跑了,一切都似乎变得没有意义。
她死死握住行李把手,艰难地推着慢慢走上前去。
有人低沉地和她打了招呼,有人拍拍她的肩膀。
她没敢第一眼去看躺在病床上的人,视线却硬生生停留在病床旁跪坐抽泣的余薇。
这一刻她僵住,迟迟不敢再踏进这扇门半步。
仿佛面前是一道隔绝生死的鸿沟。
门里的大人们都在悲伤,瞬间的痛哭,隐忍的眼酸,她站在门外,头脑有些眩晕,心脏也在喉咙中跃进。
一瞬间她分不清那些人是谁。
人群里忙乱走出一个高挑消瘦的身影,朝她跑过来,一把把她抱在怀里。
许是语所有的冷静被瞬间打破。
目光被眼前的人遮挡着看不清病床,她双臂僵硬垂贴在大腿两侧,整个手都是冰凉的,身前人拍着她的后背以作安慰,病房内的嘈杂一瞬间在她耳膜间无情地回荡。
她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可偏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
周五放学较早,许是语却丝毫不担心第二日一早的数学补习班,跟朋友们热火朝天地讨论今晚要更新的电视王牌综艺。
从公交站下了车,一排林荫大树挡住太阳热气,偶然看见有个小朋友拿一根小布丁,引人发馋。她跟朋友们道了别,往外祖母家门口的小卖铺走。
她倒是希望这个夏天能来得再快点,毕竟在外祖母家过暑假是她最开心的日子。
哥哥和她一样,喜欢在假期里赖在老人家里,抢一个阳台上外祖父生前留下的摇椅。
可许是语小他四岁,她就此占了这般便宜。许是言初三的功课不仅要比六年级紧凑不少,还得日日上晚自习,也只有周末时才得空来姥姥家蹭饭。
六层的老式居民楼,此时此刻许是语一口气登顶一点不嫌累。
“姥姥我回来啦!”走廊里就能听见她大喊声。
“哎呦,小语你慢些。”
许父许母都是老师,一位任职当地高中,一位任职当地大学,两人平日里是忙得很,少有时间事无巨细看管两位孩子。平日里除了学习问题,生活方面多是依靠许母的母亲。
外祖母家离许是语家并不远,坐公交车出不了三站地,许是言平日上学吃住于学校,许是语则是得空就去已成家常便饭。
老房子临街,旁是一整排嫩绿的杨树,夏初虽不比酷暑,却也在午后闷闷热。
许是语不着急做功课,这里不比自己家,没有余薇的监督,自然成了一番小天地。她拿一把蒲扇,一手拿着刚买的雪糕,躺坐在摇椅上,翻看着大屁股电视机里各种各样的节目,甚是悠闲。
姥姥刚从厨房里熬出一锅绿豆汤,端出一碗给她拿过去,又瞧见窗外阳光还是有些刺眼,赶忙拉拉窗帘,挡住电视屏幕上微微的反光。
许是语只记得绿豆汤是甜的,窗外的阳光把整个屋子都照得橙黄金灿。
她趴在沙发上睡着了,醒来时已是凌晨三点,周围只有鱼缸里喋喋不休的滴水声,这才意识到自己正被黑暗包裹着。
许是语做梦了,没有意外的从梦中哭着醒来。
这时房门响了,进来一个熟悉的人。
他即便真的被许是语下了一跳,却仍然在门口一束温和的灯下展开一张温柔似水的笑脸。
“怎么还不睡呢?”
“安顿好了?” 开口的声音略带沙哑。
他轻“嗯”一声,点点头,把衣服挂在门口衣柜里。
“姥姥病重你是不是早就知道。”
许是言一怔,他没想到女孩一开始就这么强硬。
“所以这次妈给我打电话让我早点回来,不是因为你,对不对?”
她带些哭腔,埋怨他的同时,也在埋怨自己。
许是言换鞋后去厨房给她热了一杯牛奶,始终没说一句话。
女孩没有善罢甘休,追着他去。
“我知道你忙,平时有假也不回,可你学校离得家近,而我呢?你们真的觉得这样瞒着我,是对我好吗?
许是语无法言喻心头上溢的愤怒,她甚至都想此时跑去质问余薇。
“这是第二次了......原来是因为我高考,我都理解,现在却还是这样!”说完她轻笑一声,生吞着酸楚,继续道:“用什么理由不好啊,偏偏是你。”
他默默把牛奶拿到他们面前的餐桌上,玻璃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许是言眼睛渐红,却仍然稳住情绪,淡淡开口,“小语,稍微喝一点吧,对睡眠好。”话里尽量避即外祖母。
许是语强撑着泪眼望他,当下忍不住时,转身就进了自己的屋子,关门声像裂帛。
黑暗里只留下了许是言一个人,和那杯还在冒着热气的牛奶。
门背后的女孩抱着小熊哭成泪人。
回想起自己回家前一晚打给姥姥的电话怎么都打不通。
许是语怨恨自己离得远,怨恨自己没有天天打电话打视频问候,更埋怨自己没有早点回家,哪怕仅仅早一天。
-
时光流逝却度日如年。
老房子还在六楼,贴在楼道里的开锁小广告已泛黄,那扇发着巨大响声的金属防盗门仍然欢迎她的到来。
电视柜上那沉甸甸的电视机也已经搬空,不大的客厅里,还摆有一套扔掉海绵后空旷的沙发架,仿佛一具残朽的老骨。
阳台窗外似楼高一般的大杨树还矗立着,秋已至,叶全枯黄。
上一次在外祖母家还是大二的暑假,那年酷暑之日,少了儿时几分热情。不知何时外祖母家里檀香的味道逐渐又一阵又一阵的中药味代替,阳台上那把摇椅也早已落了灰。
前些年,许是语的外祖母得了要紧的病。
在她刚上高中时家里人就一个劲儿地往各大医院跑。
最终确诊时,除了瞒着老人也瞒着她。
那年她正高三。
许是语不会忘自己收到高考通知书那晚告诉老人有多兴奋,仿佛回到童年一股劲爬上六层楼的愉悦。
许是言骗她姥姥的病会好。
她也一如既往的骗自己。
大学离家后的每个假期她也从未缺席过。
无数个医院的走廊,都总是弥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气氛,让许是语每次踏入都感到一阵压抑。
她清晰地记得,每次陪姥姥前来,都能看见她脸上难掩的疲惫与痛楚。
可老人总是努力地对她笑,仿佛想将所有的疼痛都隐藏在那份慈祥的笑容背后,像小时候给她笑呵呵端来一碗绿豆汤一样。
也总是和她说。
“姥姥没事,一点小毛病。”
做手术前都在安慰她。
“姥姥没事,一个小手术。”
家人一直在尽力维持老人的生命,一次次的治疗,一次次的希望。
可她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日子终究是有限的。
她却没想到这一天来临得这么突然,这么冷血,这么切金断玉。
重回外祖母家,许是语怎么都想不到是同家里人前来整理老人的遗物。
来的路上她接到发小江遇的电话问候,许是语也只能是强迫自己收紧情绪,说自己没事。
真正再回到这里时,脑子里曾经所有和老人生活的记忆涌现,不由得两眼发酸。
“小语。”
她忙慌掩埋自己的情绪,回头发现是表哥余声,他手里正拿着一大筐书本画册类的东西。
“这是刚才在奶奶书房发现的,大抵都是你的东西,我稍微整理了一下。里面还有一些是言哥的东西,你也一起带回去吧。”
“好。”她接过来,坐在不远处的床边,低头捡看起来。
二年级的画,三年级英语作业本,四年级的作文书......
刹那,许是语再也忍不住,翻看着那些稚嫩的笔记,眼泪一滴一滴往下落。
有些人的悲伤是摆在明面上的,哭声是宣泄的工具。而她的悲伤如同她自己一般,喜欢悄悄地藏着掖着,一颗颗都滴在了心里。
老人的房子一日下来变得空荡荡的。
临走前,许是语再一次回头环顾这个曾经她生活过的地方。
不料碰到门框,许是语手中篮筐没拿稳朝一方倾斜,掉出好几本书。
她无奈只好把篮子放在地上,再一个一个捡起来,其中有一本又从里面掉出一张陌生男生的照片。
却发现这是个密码本,这一掉是把旁侧的已然生锈的锁撞开了。
她对这本笔记毫无印象。
里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短暂浏览一页后,她好似在确定什么又快速翻后续的几页。
“小语,走吧。”
门外有人叫她。
她答应一声,忙慌把照片夹入本子里,重放回原位,抱着篮子走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