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燕归后退一小步,双手捏着帕子放在小腹处,开口道:“儿媳是来给姨娘认错的。”
关伊婕盯着她的脸看了几秒,似是嘲讽地微微勾起嘴角,饶有兴致地看向她,“哦?你倒是说说你哪儿错了。”
陶燕归侧了下身子,示意身后的麦冬上前一步,好让姨娘看清她头上的绢花,“那日是燕归不对,没有像姨娘解释清楚,叫姨娘误会了,这绢花确实是我买给麦冬的。”
见她说到这就停下了,关伊婕瞪向她,声音有些不耐烦:“还有呢?”
陶燕归顿了顿,半垂下眼帘,睫毛微微颤动,“还有,还有儿媳不该自己付钱。大夫人今日告诉儿媳,说那日姨娘从账上支了银子,准备给我置办首饰…是儿媳落了姨娘好意。”
“哼!弄了半天,原来是大夫人叫你来才来的,我说呢。”关伊婕阴阳怪气道。
“不是!”陶燕归连忙摇头。
本来二姨娘就跟大夫人不大对付,甚至警告她不许和大夫人走得近,现在要是二姨娘再误会了,方才的道歉怕是全作废了。
“原本就算大夫人不说,那日儿媳回来后也反思了自己,深觉自己做得不对,正好大夫人今日提醒,儿媳就过来了。”
说完,陶燕归心里一下轻松许多,坦然地看向关伊婕。
关伊婕抬眼扫了面前这对主仆一眼,说出的话相当不客气,“眼皮子浅的黄毛丫头,有俩钱儿就穷得瑟,就你手里头那点钱,怕是连我给你的那只镯子都买不来。你自己抢先付了钱又怎样?就为了那莫名其妙的自尊心?”
“你记住了!你是我儿子明媒正娶的妻,是童府名正言顺的二少奶奶!你要是自己轻贱自己,自个儿委屈自个儿,别人更会如此!”
“既是童家的儿媳妇,花公中的钱置办些首饰又如何?这是童家二少奶奶该得的,就算你不要,二少奶奶也得要!”
关伊婕越说越大声,越说越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她就不明白这蠢儿媳了,现成的便宜不占,非得假清高,她也不想想,难道她用的那些钱就不是童家给的了?
陶燕归被骂得低垂着头,半天不敢吭声,一是她第一次被人这样骂,家中继母对她也只是冷眼占多数,父亲最多厉声训斥几句,旁人就更没机会骂她了,二是她真的在思考姨娘说的话,也许……她真的没找准自己的位置。
关伊婕骂完人后觉得心里舒坦不少,也慢慢平静下来,看着陶燕归那受气的小模样,她有些嘀咕,该不会被她骂傻了吧……本来就不大机灵。
半天,才出声:“姨娘教训得是,是儿媳错了,儿媳下次不会了。”
关伊婕觉得有些口感,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眉头微皱,茶水早就凉透了,她嫌弃她放下。
一抬眼,无意间又看到了麦冬头上的那绢花,还是觉得碍眼,丑不丑的无所谓,主要是一打眼看过去就显得格外寒酸,这是二少奶奶贴身丫鬟该戴的玩意儿?
关伊婕又忍不住开口嘲讽:“好歹是二少奶奶,行事竟这般小气,一对绢花才几文钱,也亏得你拿得出手。”
麦冬把那绢花珍爱得不行,听到二姨娘这么说就有些不服气了,小声开口道:“不是几文钱,是五十文钱。”
有区别吗?有区别吗?关伊婕继续对陶燕归说教:“你代表的是二少爷的脸面,而你这丫鬟却也能代表你的脸面,若是她不抓面子,连带着你我面上都无光。”
麦冬戴绢花其实没什么问题,府里也不是没有小丫鬟这样打扮,倒不至于说有什么别样的心思,这样年龄的小姑娘,有几个不爱俏?
不过,在关伊婕眼中,送绢花什么的太拿不出手了。
陶燕归受教地点点头,一脸真诚地请教她:“请姨娘指教,儿媳对这些不太懂。”
见她真的像是听进去了,关伊婕心中微微满意,难得有些耐心,给她传授了一些。
告诉她要准备些碎银子或是金叶子之类的,见哪个下人伺候得不错,可以偶尔赏一些,若是稍微加大赏赐力度,也可以赏些不太贵重的金银首饰。
陶燕归抿着唇点头,心想她回头也给麦冬买个金簪子,麦冬指定要高兴坏了。
而麦冬则是一脸拧巴地站在一边,格外肉疼,这一样一样的又要花不少钱,怕是用不了多久她们的钱就要花完了。
***
几日后,钱婆子又来了,还是为了那件事。
陶燕归支支吾吾地,到底还是没能说假话,坦白地告诉钱婆子她并没有见到那浊物。
钱婆子看着陶燕归瘦弱的身子想了想,对她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了。
钱婆子又告诉她一个法子,叫她听得耳朵都快红得浸出血来。
当晚,她又开始了她的研究探索之路。不出所料,以失败告终。
陶燕归从善如流地爬到里面躺好,盖被子,顺便也给身边的人盖,闭眼睡觉。
羞耻的例行公事罢了。
她都快要习惯了。
一直以来,童明轩就没少灌些补汤补药,为了防止肌肉萎缩,也有小厮每天过来给他按摩,陶燕归也偶尔会帮他按摩一会儿。
不过,丫鬟是不许近身伺候的,这是关伊婕早就吩咐过的,就怕有些个心思不正的丫鬟对她儿子的身体做些什么,那可真是恶心透了。
所以,童明轩的瘦不是皮包骨头的瘦,瞧着还算健康。不枉费每日各种汤汤水水进补着。
平时无事的话,陶燕归并不经常出院子,要么坐在廊下绣花,要么摆弄摆弄花草,倒还是有事可做的。
出去,她也不知道该去哪儿,唯一几处她能找得到的地方便是大夫人的芳华院和二姨娘的玉清阁,还有老夫人的院子。
有二姨娘警告的话再在先,陶燕归是不可能没事去芳华院的,二姨娘也明确说过,没事的话别去找她,陶燕归不至于自讨没趣,至于老夫人的院子,那简直是陶燕归避之不及的地方。
每日早晨她去老夫人的院子里请安,不可避免地遇上钱婆子,陶燕归就忍不住想那种事,既窘迫又有压力,而老夫人本人,也时不时说两句来催她。
因为那天二姨娘的说教,陶燕归本想给麦冬打一支金簪子,奈何一直没机会出府,这事便搁置下来了。后来她再一想,这事拖着也不是办法,说不定以后哪天出去了又忘了这事,还不如先给她几颗金珠子。
金珠子就是陶燕归新进门敬茶那日得的,她给了麦冬两颗,可把她高兴得不行,专门缝制了一只荷包,小心翼翼地将金珠放进去,然后揣在怀里。
关伊婕盯着她的脸看了几秒,似是嘲讽地微微勾起嘴角,饶有兴致地看向她,“哦?你倒是说说你哪儿错了。”
陶燕归侧了下身子,示意身后的麦冬上前一步,好让姨娘看清她头上的绢花,“那日是燕归不对,没有像姨娘解释清楚,叫姨娘误会了,这绢花确实是我买给麦冬的。”
见她说到这就停下了,关伊婕瞪向她,声音有些不耐烦:“还有呢?”
陶燕归顿了顿,半垂下眼帘,睫毛微微颤动,“还有,还有儿媳不该自己付钱。大夫人今日告诉儿媳,说那日姨娘从账上支了银子,准备给我置办首饰…是儿媳落了姨娘好意。”
“哼!弄了半天,原来是大夫人叫你来才来的,我说呢。”关伊婕阴阳怪气道。
“不是!”陶燕归连忙摇头。
本来二姨娘就跟大夫人不大对付,甚至警告她不许和大夫人走得近,现在要是二姨娘再误会了,方才的道歉怕是全作废了。
“原本就算大夫人不说,那日儿媳回来后也反思了自己,深觉自己做得不对,正好大夫人今日提醒,儿媳就过来了。”
说完,陶燕归心里一下轻松许多,坦然地看向关伊婕。
关伊婕抬眼扫了面前这对主仆一眼,说出的话相当不客气,“眼皮子浅的黄毛丫头,有俩钱儿就穷得瑟,就你手里头那点钱,怕是连我给你的那只镯子都买不来。你自己抢先付了钱又怎样?就为了那莫名其妙的自尊心?”
“你记住了!你是我儿子明媒正娶的妻,是童府名正言顺的二少奶奶!你要是自己轻贱自己,自个儿委屈自个儿,别人更会如此!”
“既是童家的儿媳妇,花公中的钱置办些首饰又如何?这是童家二少奶奶该得的,就算你不要,二少奶奶也得要!”
关伊婕越说越大声,越说越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她就不明白这蠢儿媳了,现成的便宜不占,非得假清高,她也不想想,难道她用的那些钱就不是童家给的了?
陶燕归被骂得低垂着头,半天不敢吭声,一是她第一次被人这样骂,家中继母对她也只是冷眼占多数,父亲最多厉声训斥几句,旁人就更没机会骂她了,二是她真的在思考姨娘说的话,也许……她真的没找准自己的位置。
关伊婕骂完人后觉得心里舒坦不少,也慢慢平静下来,看着陶燕归那受气的小模样,她有些嘀咕,该不会被她骂傻了吧……本来就不大机灵。
半天,才出声:“姨娘教训得是,是儿媳错了,儿媳下次不会了。”
关伊婕觉得有些口感,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眉头微皱,茶水早就凉透了,她嫌弃她放下。
一抬眼,无意间又看到了麦冬头上的那绢花,还是觉得碍眼,丑不丑的无所谓,主要是一打眼看过去就显得格外寒酸,这是二少奶奶贴身丫鬟该戴的玩意儿?
关伊婕又忍不住开口嘲讽:“好歹是二少奶奶,行事竟这般小气,一对绢花才几文钱,也亏得你拿得出手。”
麦冬把那绢花珍爱得不行,听到二姨娘这么说就有些不服气了,小声开口道:“不是几文钱,是五十文钱。”
有区别吗?有区别吗?关伊婕继续对陶燕归说教:“你代表的是二少爷的脸面,而你这丫鬟却也能代表你的脸面,若是她不抓面子,连带着你我面上都无光。”
麦冬戴绢花其实没什么问题,府里也不是没有小丫鬟这样打扮,倒不至于说有什么别样的心思,这样年龄的小姑娘,有几个不爱俏?
不过,在关伊婕眼中,送绢花什么的太拿不出手了。
陶燕归受教地点点头,一脸真诚地请教她:“请姨娘指教,儿媳对这些不太懂。”
见她真的像是听进去了,关伊婕心中微微满意,难得有些耐心,给她传授了一些。
告诉她要准备些碎银子或是金叶子之类的,见哪个下人伺候得不错,可以偶尔赏一些,若是稍微加大赏赐力度,也可以赏些不太贵重的金银首饰。
陶燕归抿着唇点头,心想她回头也给麦冬买个金簪子,麦冬指定要高兴坏了。
而麦冬则是一脸拧巴地站在一边,格外肉疼,这一样一样的又要花不少钱,怕是用不了多久她们的钱就要花完了。
***
几日后,钱婆子又来了,还是为了那件事。
陶燕归支支吾吾地,到底还是没能说假话,坦白地告诉钱婆子她并没有见到那浊物。
钱婆子看着陶燕归瘦弱的身子想了想,对她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了。
钱婆子又告诉她一个法子,叫她听得耳朵都快红得浸出血来。
当晚,她又开始了她的研究探索之路。不出所料,以失败告终。
陶燕归从善如流地爬到里面躺好,盖被子,顺便也给身边的人盖,闭眼睡觉。
羞耻的例行公事罢了。
她都快要习惯了。
一直以来,童明轩就没少灌些补汤补药,为了防止肌肉萎缩,也有小厮每天过来给他按摩,陶燕归也偶尔会帮他按摩一会儿。
不过,丫鬟是不许近身伺候的,这是关伊婕早就吩咐过的,就怕有些个心思不正的丫鬟对她儿子的身体做些什么,那可真是恶心透了。
所以,童明轩的瘦不是皮包骨头的瘦,瞧着还算健康。不枉费每日各种汤汤水水进补着。
平时无事的话,陶燕归并不经常出院子,要么坐在廊下绣花,要么摆弄摆弄花草,倒还是有事可做的。
出去,她也不知道该去哪儿,唯一几处她能找得到的地方便是大夫人的芳华院和二姨娘的玉清阁,还有老夫人的院子。
有二姨娘警告的话再在先,陶燕归是不可能没事去芳华院的,二姨娘也明确说过,没事的话别去找她,陶燕归不至于自讨没趣,至于老夫人的院子,那简直是陶燕归避之不及的地方。
每日早晨她去老夫人的院子里请安,不可避免地遇上钱婆子,陶燕归就忍不住想那种事,既窘迫又有压力,而老夫人本人,也时不时说两句来催她。
因为那天二姨娘的说教,陶燕归本想给麦冬打一支金簪子,奈何一直没机会出府,这事便搁置下来了。后来她再一想,这事拖着也不是办法,说不定以后哪天出去了又忘了这事,还不如先给她几颗金珠子。
金珠子就是陶燕归新进门敬茶那日得的,她给了麦冬两颗,可把她高兴得不行,专门缝制了一只荷包,小心翼翼地将金珠放进去,然后揣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