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那日,未时一到,满香园便响起了咿咿呀呀的戏曲声。
开场是童老夫人百看不厌的《琵琶巡游》,戏台上几人挥着长袖,妆面鲜明显目,或唱或念,声音或尖细或宏亮,将人物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陶燕归原是看不惯戏的,可在这副情境下,大家都在看戏,她只能有样学样。
看着看着,她竟入了迷,戏曲收尾时,她还感到意犹未尽。
不过,接下来的曲目也不差就是了。
丫鬟们时不时过来添茶倒水,方才才上了糖水圆子,香甜软糯,陶燕归吃着正对口。一碗糖水圆子,指甲盖大小的圆子只有八个,轻松下肚。
若不是一个多时辰前才用过午饭,像这样的糖水圆子,对现在的她来说两碗不在话下。自打小腹稍有起伏,她的饭量日渐增长,先前不曾觉察,这段日子才发觉。
童老夫人到底是年纪大了,经不起闹腾,这才看了半个时辰的戏,身子骨就坐不住了。
老人家一走远,方才默声看戏的儿辈孙辈逐渐小声交谈起来。
大房二房两位正室夫人坐得靠前,陶燕归同白嘉禾并排而坐,几位庶出小姐仅次之,最后才是四位姨娘的位子。三房的乔姨娘染了风寒,恐过了病气给旁人,今日就没有露面。不然,该是五位姨娘的。
不管姨娘在自家房里是如何受宠,或是生了几个儿子,在府中重要场合都不能越过少爷小姐们。
白嘉禾刚与陶燕归闲聊两句,就被腿边的小元白扯着裙摆,直念叨着“走,走,走”。
一岁多的小孩,刚学会走路,自然不能强求他呆在一个地方不动。
白嘉禾没办法,只好跟大夫人说了一声,才顺着童元白的意往外走。
小方桌另一侧的位置空下来没多久,又坐下一人。
陶燕归转头看,二夫人笑着跟她说话:“侄媳妇瞧着气色不错,想来明轩那孩子是个懂得心疼人的。就看戏这会儿功夫,心里都挂念着你,频频向这边看过来。”
陶燕归下意识看向那边,正巧对上童明轩的视线。
大庭广众之下,他,他怎好意思这样明目张胆,净叫人看笑话。
她面上发热,只一眼就移开视线,故作镇定地端起杯子喝口水。
二夫人本就打着与陶燕归交好的心思,自然不会让她下不来台,看出了新媳妇的羞窘,她笑了笑便顺势转了话头。
“侄媳妇这一胎该有五个月了吧,可有不适应?”
陶燕归摇头回道:“吃睡都好,让二婶挂心了。”
二夫人看着她小腹位置,笑道:“你这孩子真是有福气,成亲没多久就怀上了,胎儿也懂事,不闹人。想当初我怀惠如那会儿,有段日子光是闻到饭菜的味道,都止不住想吐,后面肚子大起来了,胃口刚好些,夜里又睡不好觉。”
正说着,她叹了口气,满脸的感慨,“妇人怀孩子,是喜事,也是苦事。”
这话陶燕归不知怎么接,有些发愣。
“不过你也别怕,怀胎不过十月,生下来就好了。到时候休养个一年半载,再要个老二,趁着年轻底子好,身体恢复得快,多要几个孩子。你这肚子要是争气,头一胎就生个儿子,老太太指定高兴,你这二少奶奶也能做得称心。”
“万一头胎是个女儿,后头你可得加把劲儿,争取早日生个男娃娃。不要像二婶这样,膝下孤零零一个女儿,被人欺负都没个撑腰的。”
“但凡我肚子争气些,给惠如生个弟弟,都不至于让她大过年的还住在外头庄子里。”
说到最后,二夫人就忍不住流泪。
大年三十,正是喜庆的日子,她只能快速擦干眼泪,睁大眼睛微微仰头,免得让别人看到觉得徒增晦气。
看到二夫人说着说着就哭起来,陶燕归心里有些慌,想起了那次二夫人凄惨的哭相,她左右看了看想求助,可没有人注意到这边。她只好给二夫人倒一杯水,略显干巴地安慰道:“许是二叔还在气头上,说不定过几日就把人接回来了。”
“但愿如此......”
有些话她到底还是没敢说出口,上次已经被老爷警告过,叫她不许在小辈面前乱说话。
二夫人不好意思地对她笑了笑,“瞧瞧我,这喜庆的日子,净跟你说些不讨喜的,叫人看笑话。”
陶燕归不大自然地笑了一下,没说什么。
这个话头算是过去了。
后面的关伊婕等人只能看见二夫人在和陶燕归说话,却不知她们说了何事。
二房的何姨娘正巧坐在关伊婕旁边,见此不由轻笑道:“二少奶奶和二夫人的关系倒是好,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才是婆媳呢,关姐姐不会有什么想法吧。”
这就明显是在挑事儿了。
几位姨娘都是一个府里的,私下少不得来往接触。不过姐妹情深是假,暗中比对较量才是真。
何姨娘仗着自个儿给童府生了两个儿子,平日里趾高气昂的,旁人她不大能瞧得上,非要和关伊婕碰一碰,分出个高下来。五位姨娘中,也就这两位生了儿子。
关伊婕心中确实是有些气的,准备回头说教陶燕归两句,叫她不要跟二房走太近。二夫人一脸怨妇相,说哭就哭,直叫人感到丧气。
她气归气,可里外亲疏分明得很。
她没接这个话头,反而懒懒问了一句,“听说四少爷前一段时间装病逃学去斗蛐蛐儿,二老爷大发雷霆把四少爷抽了一顿。不过,男孩子皮实,现下该是好得差不多了吧?”
何姨娘有些咬牙:“小半月前的事了,你也非得拿出来说嘴。”
她不舒坦,她心里便得劲儿了。关伊婕又假装关切道:“哦对了,我还听说,你护子心切冲过去为二少爷挡了一鞭,怎么样,没留下疤痕吧?”
何姨娘脸上彻底绷不住了,这个贱人,哪块疤疼她就戳哪块。
她恨恨斜了她一眼,气不平道:“你管好自己就行,别整天盯着我们二房。”
关伊婕同样回道:“你也管好自己,大房的事轮不到你来说嘴。”
这两个主谁也不让谁,都是不服输的性子。
李冬梅和阮姨娘对视一眼,颇有默契地端起茶杯喝茶,这会儿子没人愿意引火烧身。
别看三房没有正室夫人压着,姨娘们理该更张扬些,可三老爷是个醉心诗歌的读书人,家里生意一概不沾手,所以三房的两位姨娘在大房二房姨娘面前说话都少三分力度。
而李冬梅身为大房的三姨娘,只要关伊婕不找她麻烦,旁人很难给她脸色看。不过,要是关伊婕同人吵架吃亏了,她只有偷着乐的份儿,怎么可能会安慰她,更别说帮她了。要是赢了那便赢了,总归都是大房的人。
该说不说,李冬梅自己个儿跟关伊婕拌两句嘴也就罢了,她是不敢帮旁人跟她斗嘴的。万一惹恼了那疯女人,回头怕是又要被收拾。
可见关伊婕几年前给她留下的阴影有多大。
今儿是个好天气,太阳暖烘烘的,加之每隔几步就摆上一尊碳炉,即便偶尔吹来些许小风,也不会让人觉得寒凉。如此一来,哪怕长时间坐着不动弹也不会觉得冷。
陶燕归在披风下抱着汤婆子,方才喝了一杯热水,现下手心都有些微微出汗。
汤汤水水的就是会催人去茅房,她正好借此机会出去喘两口新鲜气儿。
童明轩正巧看到她起身出去,不由得想起身跟上去,却被童二老爷出声叫住。
“听说明轩近日在搞什么羊锅酒楼,大哥可是知道这事?”
童大老爷点头,“是有这么个事。”
二老爷的神情有些严肃,“浔阳城的食肆酒楼主要由曹家把控,这么多年来,我们童家专注于布料绸缎买卖,明轩贸然插手酒楼生意,怕是要引起曹家不满。”
“童家曹家都是浔阳城有头有脸的大商户,咱们虽说不怕曹家,却也犯不着与他们作对,大哥你以为如何?”
童大老爷却是哼笑道:“老二啊老二,你未免顾虑太多,偌大个浔阳城哪里就容不下一家羊肉锅子了?照你这么说,曹家名下的两间成衣铺,咱们也该打砸了去。若是一家小小羊肉锅子就能动摇曹家根基,我看,他们家趁早收手另谋出路罢了。”
实际上,童大老爷看上这块肥肉许久,只是自家生意都差点忙不过来,一时间无暇去管。童明轩此举,正合他意。
若是能做出点名堂,那当然再好不过,童家也能慢慢发展起另一种产业。若是没什么挣头甚至赔了钱,他也只会无所谓地笑笑,就当小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
童明轩接着道:“二叔也不必过于担忧,那家羊肉锅子不全是我一人名下,而是同曹家次子曹孟阳联手操办。”
他没说的是,那家店从里到外皆由他一手操办,曹家次子只是挂个名,最终也只能分得一成红利。
买店面的银钱,还是他私下向关伊婕要的接济。他手头的钱这段日子花得七七八八,快要见底了,不然也不会冒着得罪曹家的风险急忙搞什么羊肉锅子。
童二老爷还是不能安心,“我听说那曹家次子顽劣不堪,整日招猫逗狗不思上进,同这样的小儿一起打理店面,怎能叫人放心?”
但是对童明轩来说,只要曹孟阳听话不捣乱就足够了,从不指望他能做些什么。
童大老爷笑呵呵地冲童二老爷摆摆手,“今天三十,不说外面的事。只要孩子们没有掀起大风大浪,咱们就当没看见。总不能永远把孩子们护在羽翼之下,也该叫他们出去经历外面的风吹雨打。不然等日后我们老了,这么大的家业能指望谁?”
这件事就算这样过去了,童二叔只是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耽搁了一会儿,早就不见陶燕归的身影。童明轩不知她去了哪里,就歇了跟出去的心思。
约莫一刻钟后,陶燕归和白嘉禾一同回来了,童元白手里拿着一枝梅花被奶嬷嬷抱在怀里。
陶燕归去了茅房之后,在小花园走了走透透气,碰巧遇上白嘉禾带着孩子。白嘉禾也刚准备回去,她点的戏就快上场了,觉得错过了怪可惜的,就和陶燕归一道回来了。
见白嘉禾过来,二夫人不好继续占着位置,笑着朝她点点头就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白嘉禾面上没显露什么,内心却是有些不舒坦。她看得出来,二夫人似乎有意亲近陶燕归,但她想不明白这是为何。
论身份,她才是大房的大少奶奶,又是举人夫人,夫君前途不可限量。论子嗣,她才是为童家生下嫡长孙的媳妇。
从前陶燕归没进门时,白嘉禾从未想过与二夫人亲近,只当作是家中寻常长辈。可现下,她总是下意识与陶燕归比较一番,哪怕本身不喜二夫人,也不愿见到二夫人亲近这个弟媳。
回过神来,白嘉禾也觉得自己有些魔怔了,出嫁前她是官家小姐,如今她是举人夫人,若是处处同庶弟媳比较,岂不是显得自己过于小家子气?
一个多时辰后,日落西山,廊下的一圈红灯笼被陆续点燃,最后一场戏也接近尾声。
几位老爷先一步起身离开,几位少爷紧跟其后。
正膳阁正在有条不紊地上菜摆桌,约莫一刻钟等人到齐落座,便能开席。
童明轩刚出了白玉石拱门又掉头回来,走向陶燕归的位置,他先跟几位女性长辈问好,“母亲,二婶,大嫂。”
接着他就向陶燕归伸出了手。
当着长辈的面他也如此行事不羁,陶燕归脸上不免有些臊红,微微犹豫之后,把手搭了上去借势站了起来。
见此,二夫人笑着对大夫人说:“瞧瞧这对小夫妻,才成婚不久,感情就是好。这也多亏了大嫂,给明轩挑了个好媳妇。”
大夫人笑了笑,道:“天色暗下来了,年夜饭也该准备好了,我们这就过去吧。”
大夫人和二夫人并排走在前面,白嘉禾紧随其后,接着才是童明轩牵着陶燕归,他偏着头小声问她:“下午坐了这么久,累不累?”
陶燕归摇摇头,心说,累不累不打紧,后臀倒是有些疼。
这种话,也就想想罢了,她是万不可能说出来的。多羞人啊。
白嘉禾离得近,隐约能听见后面的讲说声,让她本就不平衡的心思愈发波动。
弟媳夫妻俩感情好,不惮在外头表现出亲昵,偏生她家那位是个榆木疙瘩,就是在自个儿屋里头都从未这样体贴过。
一时间,她心中酸涩极了。
开场是童老夫人百看不厌的《琵琶巡游》,戏台上几人挥着长袖,妆面鲜明显目,或唱或念,声音或尖细或宏亮,将人物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陶燕归原是看不惯戏的,可在这副情境下,大家都在看戏,她只能有样学样。
看着看着,她竟入了迷,戏曲收尾时,她还感到意犹未尽。
不过,接下来的曲目也不差就是了。
丫鬟们时不时过来添茶倒水,方才才上了糖水圆子,香甜软糯,陶燕归吃着正对口。一碗糖水圆子,指甲盖大小的圆子只有八个,轻松下肚。
若不是一个多时辰前才用过午饭,像这样的糖水圆子,对现在的她来说两碗不在话下。自打小腹稍有起伏,她的饭量日渐增长,先前不曾觉察,这段日子才发觉。
童老夫人到底是年纪大了,经不起闹腾,这才看了半个时辰的戏,身子骨就坐不住了。
老人家一走远,方才默声看戏的儿辈孙辈逐渐小声交谈起来。
大房二房两位正室夫人坐得靠前,陶燕归同白嘉禾并排而坐,几位庶出小姐仅次之,最后才是四位姨娘的位子。三房的乔姨娘染了风寒,恐过了病气给旁人,今日就没有露面。不然,该是五位姨娘的。
不管姨娘在自家房里是如何受宠,或是生了几个儿子,在府中重要场合都不能越过少爷小姐们。
白嘉禾刚与陶燕归闲聊两句,就被腿边的小元白扯着裙摆,直念叨着“走,走,走”。
一岁多的小孩,刚学会走路,自然不能强求他呆在一个地方不动。
白嘉禾没办法,只好跟大夫人说了一声,才顺着童元白的意往外走。
小方桌另一侧的位置空下来没多久,又坐下一人。
陶燕归转头看,二夫人笑着跟她说话:“侄媳妇瞧着气色不错,想来明轩那孩子是个懂得心疼人的。就看戏这会儿功夫,心里都挂念着你,频频向这边看过来。”
陶燕归下意识看向那边,正巧对上童明轩的视线。
大庭广众之下,他,他怎好意思这样明目张胆,净叫人看笑话。
她面上发热,只一眼就移开视线,故作镇定地端起杯子喝口水。
二夫人本就打着与陶燕归交好的心思,自然不会让她下不来台,看出了新媳妇的羞窘,她笑了笑便顺势转了话头。
“侄媳妇这一胎该有五个月了吧,可有不适应?”
陶燕归摇头回道:“吃睡都好,让二婶挂心了。”
二夫人看着她小腹位置,笑道:“你这孩子真是有福气,成亲没多久就怀上了,胎儿也懂事,不闹人。想当初我怀惠如那会儿,有段日子光是闻到饭菜的味道,都止不住想吐,后面肚子大起来了,胃口刚好些,夜里又睡不好觉。”
正说着,她叹了口气,满脸的感慨,“妇人怀孩子,是喜事,也是苦事。”
这话陶燕归不知怎么接,有些发愣。
“不过你也别怕,怀胎不过十月,生下来就好了。到时候休养个一年半载,再要个老二,趁着年轻底子好,身体恢复得快,多要几个孩子。你这肚子要是争气,头一胎就生个儿子,老太太指定高兴,你这二少奶奶也能做得称心。”
“万一头胎是个女儿,后头你可得加把劲儿,争取早日生个男娃娃。不要像二婶这样,膝下孤零零一个女儿,被人欺负都没个撑腰的。”
“但凡我肚子争气些,给惠如生个弟弟,都不至于让她大过年的还住在外头庄子里。”
说到最后,二夫人就忍不住流泪。
大年三十,正是喜庆的日子,她只能快速擦干眼泪,睁大眼睛微微仰头,免得让别人看到觉得徒增晦气。
看到二夫人说着说着就哭起来,陶燕归心里有些慌,想起了那次二夫人凄惨的哭相,她左右看了看想求助,可没有人注意到这边。她只好给二夫人倒一杯水,略显干巴地安慰道:“许是二叔还在气头上,说不定过几日就把人接回来了。”
“但愿如此......”
有些话她到底还是没敢说出口,上次已经被老爷警告过,叫她不许在小辈面前乱说话。
二夫人不好意思地对她笑了笑,“瞧瞧我,这喜庆的日子,净跟你说些不讨喜的,叫人看笑话。”
陶燕归不大自然地笑了一下,没说什么。
这个话头算是过去了。
后面的关伊婕等人只能看见二夫人在和陶燕归说话,却不知她们说了何事。
二房的何姨娘正巧坐在关伊婕旁边,见此不由轻笑道:“二少奶奶和二夫人的关系倒是好,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才是婆媳呢,关姐姐不会有什么想法吧。”
这就明显是在挑事儿了。
几位姨娘都是一个府里的,私下少不得来往接触。不过姐妹情深是假,暗中比对较量才是真。
何姨娘仗着自个儿给童府生了两个儿子,平日里趾高气昂的,旁人她不大能瞧得上,非要和关伊婕碰一碰,分出个高下来。五位姨娘中,也就这两位生了儿子。
关伊婕心中确实是有些气的,准备回头说教陶燕归两句,叫她不要跟二房走太近。二夫人一脸怨妇相,说哭就哭,直叫人感到丧气。
她气归气,可里外亲疏分明得很。
她没接这个话头,反而懒懒问了一句,“听说四少爷前一段时间装病逃学去斗蛐蛐儿,二老爷大发雷霆把四少爷抽了一顿。不过,男孩子皮实,现下该是好得差不多了吧?”
何姨娘有些咬牙:“小半月前的事了,你也非得拿出来说嘴。”
她不舒坦,她心里便得劲儿了。关伊婕又假装关切道:“哦对了,我还听说,你护子心切冲过去为二少爷挡了一鞭,怎么样,没留下疤痕吧?”
何姨娘脸上彻底绷不住了,这个贱人,哪块疤疼她就戳哪块。
她恨恨斜了她一眼,气不平道:“你管好自己就行,别整天盯着我们二房。”
关伊婕同样回道:“你也管好自己,大房的事轮不到你来说嘴。”
这两个主谁也不让谁,都是不服输的性子。
李冬梅和阮姨娘对视一眼,颇有默契地端起茶杯喝茶,这会儿子没人愿意引火烧身。
别看三房没有正室夫人压着,姨娘们理该更张扬些,可三老爷是个醉心诗歌的读书人,家里生意一概不沾手,所以三房的两位姨娘在大房二房姨娘面前说话都少三分力度。
而李冬梅身为大房的三姨娘,只要关伊婕不找她麻烦,旁人很难给她脸色看。不过,要是关伊婕同人吵架吃亏了,她只有偷着乐的份儿,怎么可能会安慰她,更别说帮她了。要是赢了那便赢了,总归都是大房的人。
该说不说,李冬梅自己个儿跟关伊婕拌两句嘴也就罢了,她是不敢帮旁人跟她斗嘴的。万一惹恼了那疯女人,回头怕是又要被收拾。
可见关伊婕几年前给她留下的阴影有多大。
今儿是个好天气,太阳暖烘烘的,加之每隔几步就摆上一尊碳炉,即便偶尔吹来些许小风,也不会让人觉得寒凉。如此一来,哪怕长时间坐着不动弹也不会觉得冷。
陶燕归在披风下抱着汤婆子,方才喝了一杯热水,现下手心都有些微微出汗。
汤汤水水的就是会催人去茅房,她正好借此机会出去喘两口新鲜气儿。
童明轩正巧看到她起身出去,不由得想起身跟上去,却被童二老爷出声叫住。
“听说明轩近日在搞什么羊锅酒楼,大哥可是知道这事?”
童大老爷点头,“是有这么个事。”
二老爷的神情有些严肃,“浔阳城的食肆酒楼主要由曹家把控,这么多年来,我们童家专注于布料绸缎买卖,明轩贸然插手酒楼生意,怕是要引起曹家不满。”
“童家曹家都是浔阳城有头有脸的大商户,咱们虽说不怕曹家,却也犯不着与他们作对,大哥你以为如何?”
童大老爷却是哼笑道:“老二啊老二,你未免顾虑太多,偌大个浔阳城哪里就容不下一家羊肉锅子了?照你这么说,曹家名下的两间成衣铺,咱们也该打砸了去。若是一家小小羊肉锅子就能动摇曹家根基,我看,他们家趁早收手另谋出路罢了。”
实际上,童大老爷看上这块肥肉许久,只是自家生意都差点忙不过来,一时间无暇去管。童明轩此举,正合他意。
若是能做出点名堂,那当然再好不过,童家也能慢慢发展起另一种产业。若是没什么挣头甚至赔了钱,他也只会无所谓地笑笑,就当小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
童明轩接着道:“二叔也不必过于担忧,那家羊肉锅子不全是我一人名下,而是同曹家次子曹孟阳联手操办。”
他没说的是,那家店从里到外皆由他一手操办,曹家次子只是挂个名,最终也只能分得一成红利。
买店面的银钱,还是他私下向关伊婕要的接济。他手头的钱这段日子花得七七八八,快要见底了,不然也不会冒着得罪曹家的风险急忙搞什么羊肉锅子。
童二老爷还是不能安心,“我听说那曹家次子顽劣不堪,整日招猫逗狗不思上进,同这样的小儿一起打理店面,怎能叫人放心?”
但是对童明轩来说,只要曹孟阳听话不捣乱就足够了,从不指望他能做些什么。
童大老爷笑呵呵地冲童二老爷摆摆手,“今天三十,不说外面的事。只要孩子们没有掀起大风大浪,咱们就当没看见。总不能永远把孩子们护在羽翼之下,也该叫他们出去经历外面的风吹雨打。不然等日后我们老了,这么大的家业能指望谁?”
这件事就算这样过去了,童二叔只是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耽搁了一会儿,早就不见陶燕归的身影。童明轩不知她去了哪里,就歇了跟出去的心思。
约莫一刻钟后,陶燕归和白嘉禾一同回来了,童元白手里拿着一枝梅花被奶嬷嬷抱在怀里。
陶燕归去了茅房之后,在小花园走了走透透气,碰巧遇上白嘉禾带着孩子。白嘉禾也刚准备回去,她点的戏就快上场了,觉得错过了怪可惜的,就和陶燕归一道回来了。
见白嘉禾过来,二夫人不好继续占着位置,笑着朝她点点头就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白嘉禾面上没显露什么,内心却是有些不舒坦。她看得出来,二夫人似乎有意亲近陶燕归,但她想不明白这是为何。
论身份,她才是大房的大少奶奶,又是举人夫人,夫君前途不可限量。论子嗣,她才是为童家生下嫡长孙的媳妇。
从前陶燕归没进门时,白嘉禾从未想过与二夫人亲近,只当作是家中寻常长辈。可现下,她总是下意识与陶燕归比较一番,哪怕本身不喜二夫人,也不愿见到二夫人亲近这个弟媳。
回过神来,白嘉禾也觉得自己有些魔怔了,出嫁前她是官家小姐,如今她是举人夫人,若是处处同庶弟媳比较,岂不是显得自己过于小家子气?
一个多时辰后,日落西山,廊下的一圈红灯笼被陆续点燃,最后一场戏也接近尾声。
几位老爷先一步起身离开,几位少爷紧跟其后。
正膳阁正在有条不紊地上菜摆桌,约莫一刻钟等人到齐落座,便能开席。
童明轩刚出了白玉石拱门又掉头回来,走向陶燕归的位置,他先跟几位女性长辈问好,“母亲,二婶,大嫂。”
接着他就向陶燕归伸出了手。
当着长辈的面他也如此行事不羁,陶燕归脸上不免有些臊红,微微犹豫之后,把手搭了上去借势站了起来。
见此,二夫人笑着对大夫人说:“瞧瞧这对小夫妻,才成婚不久,感情就是好。这也多亏了大嫂,给明轩挑了个好媳妇。”
大夫人笑了笑,道:“天色暗下来了,年夜饭也该准备好了,我们这就过去吧。”
大夫人和二夫人并排走在前面,白嘉禾紧随其后,接着才是童明轩牵着陶燕归,他偏着头小声问她:“下午坐了这么久,累不累?”
陶燕归摇摇头,心说,累不累不打紧,后臀倒是有些疼。
这种话,也就想想罢了,她是万不可能说出来的。多羞人啊。
白嘉禾离得近,隐约能听见后面的讲说声,让她本就不平衡的心思愈发波动。
弟媳夫妻俩感情好,不惮在外头表现出亲昵,偏生她家那位是个榆木疙瘩,就是在自个儿屋里头都从未这样体贴过。
一时间,她心中酸涩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