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盛元帝因玉宁侯身死,而不惧其子所领之玉家军如以往,因而为玉希沅及云筝亲准和离,玉希沅离开岱安王府,但也派人时刻警惕盯梢。
待玉希沅回到家后,与族人嘱咐一二,也知道盛元帝不会如此放过,所以她不能离去,就在府中秘密加强戒备,而她的和沅扇从不离身。
而两军一路未有多少阻拦,不过是有些小插曲,盛元帝不愿耗费太多兵力,只等着他们入了京,自己退兵。
而云锦和玉希和就是再疑惑,也得继续前进,终于,到了京郊。
玉随跟洛长没有一起,只有玉随一个人走向将军营帐,也是不愿军中刚忘记的事重蹈覆辙。
“姐姐,我们先走之后,军中可安好?”玉随在玉希和面前站定,脸上还是带了些担忧的,但他一路过来也是发现了一点的,但还是要多余问一嘴。
玉希和放下了手里的图纸,抬眼安抚弟弟:“莫忧,两军战士都不是胡搅蛮缠之人,都是明事理的,就是再不认可这段关系,那也不会误了大事。”
见玉随慢慢平下心来,玉希和也放心了,转头看见桌上的信笺,是云筝送来的,玉宁侯的绝笔。
“阿随……你看看吧。”她将那信笺递给玉随,眼底沉下的悲伤被弟弟察觉,玉随颤颤巍巍地接过,展开。
一张阿爹的字迹在手里展开,而慢慢,周围的风都停下来。
玉随哽咽着开口:“所以呢?要撤军吗?姐姐真觉得盛元帝会这么放过我们?”玉宁侯真的没有把自己长子的执拗看破,或许,哪一个都只看到了表面。
玉希和呢,不是不想攻,可玉家族人还在那里,若是没有这封信,她有父亲和百姓两个缘由。因为盛元帝要拿玉家作把柄来牵制玉家军,那就不会动他们的性命,而族内的青壮子孙和府将自会将家护得好一时,还有姐姐镇守,有的是时间让大军入城。她的族人不会愿意让玉家从前的家主死得冤屈不白,她的族人定有一念是为家主雪仇。
可现在有了这封信,那之前以险法求生的理由就少了一半,阿爹和阿娘皆是为安定所亡,而之前的念头都是险中求胜,是有一处之微误,就可以葬身无处,真的要赌吗?把族人的性命赌上,换一个长久太平?
而玉希沅则是没法子赌,她被困在京城里,不可能毫无顾忌冲出去,家中不是没有老弱妇孺,她只能守。
若是这场纷争只为山河或是千万个不认得的人而战,不是为了家人亲人或是敬重之人,那若要把一族里百十人性命都搭进去,她不能替他们做决定。
“阿随,那你要玉家的白十人都去死吗?我们若要攻城,玉家的境遇就会在深渊里,之前是为玉家所有人都至亲而搏,所以我愿意赌一把,可若不是呢?阿随,我不是圣人,玉家也不是天神,我只想护好至亲至爱,只在乎他们,在那之后,才是苍生。”
玉随呵笑:“可若是我们真的撤兵,那往后我们的境遇就好了?”
“不,这只是当下计策,待我将玉家族人慢慢都转移回到平安山后,我们再争一争。那时没有牵绊,没有记挂,不是打得更过瘾吗?”
三日,两军皆卸下铠甲,放下杀招。
四日,两军也昭告天下,从此再不为朝堂所用,只是为百姓所战,有战乱他们会平,但再不是以盛元之军的名号。
虽说这样很不和规矩,也是有反叛之嫌,但盛元帝不能不允,现下却是最好的结果,如若不然……
两军大营还未远去,而玉希和他们也已经入城,那之前的顾忌也就少了许多,那后果则会脱离现状。
所以,盛元帝允此说法,只是,两军有任何一人若要入京,都要有事先报备。
五日,盛元帝所遣去探察两军的眼线被尽数杀死,而因为两军脱离朝堂,盛元帝不好质问,也怕再折损精良,也就罢休。
但玉家还是盛元子民,云锦也还是这盛元的亲王,盛元帝没有撤他的封号,因为他要让天下还记得,哪怕两军脱离朝堂掌控,但这几位掌控人,也还是盛元的子嗣。
云筝在与云锦一同下棋时,心里还是忐忑:“以我们云锦的性子,定不会善罢甘休吧,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圣上如此容易就放过你们?从圣上允我与玉家女和离时,我就已经觉得不对了,再到现在,每一件事,都不对,多疑如他,怎会如此容易?”
云锦落子,却发现有更好的落处,可落子无悔,也只能坦然笑笑:“那怎么办呢?就是再不对,也已经到这儿了,回不去,若是我善罢甘休,多疑如他,就会有放过的念头了?或许还会再来的快一点。”
水里起了涟漪,想着出手把它抚平,可马上更多的水波在从手的周围散开,再抬手,水里的动摇愈来愈大,而手,也沾了许多泥土。
……
而待一月后,玉家族人陆续转移出京,玉家军分出小许护送并在平安山守山,此间出奇顺利,盛元帝没有丝毫询问,玉希和他们就是再奇怪,也只能先这样了。
再待半月,两军集结,两军将领在京城的大门前站定,沙尘飞舞,百姓多数都听了玉希和散出去的消息,赶紧逃离,而剩下的也都闭户不出。
可这其间,太过顺利,没有任何询问,任何阻拦。
明知前路有险,明知盛元帝还有后手,可能被盛元帝拿来作后手的,定是在城门前,每个人都会在乎的东西,至少,会是两军将领所挂念的。
不去,可能会有憾有悔。
而城门,就在他们面前,自己开了,是城内的禁军亲自打开迎接。
这是真的很震撼了。
不光如此,那个禁军的将领还对他们笑了笑,手抬起来,当震惊的众人以为他要拔剑的时候,那个将领对他们招了招手,侧身让道。
现在每个人都不敢前进了,玉随和玉家军的每个人一样都看向玉希和,这位他们的将军。
玉希和皱了眉,呆了片刻后下了马,转身对玉家军的所有人说:“校尉和副将领百余将士,随我入城,余下所有人,原地等候!”
可武天不答应了:“将军,里面如何情状我们都不知晓,只百余人?”
玉希和却重重地点下头:“就是因为未知才要谨慎,若是真的有诈,我们不能都折在里头,至少还有大部队冲城。”随后压低声音,对着身后留下来的少尉道:“记着,我若放箭,立马按我之前部署冲城,我们会坚持到你们破了皇城。”
之后,每一个将士的脸上都带着坚定的模样,没有视死如归,他们要活着拼杀出去。
待玉希沅回到家后,与族人嘱咐一二,也知道盛元帝不会如此放过,所以她不能离去,就在府中秘密加强戒备,而她的和沅扇从不离身。
而两军一路未有多少阻拦,不过是有些小插曲,盛元帝不愿耗费太多兵力,只等着他们入了京,自己退兵。
而云锦和玉希和就是再疑惑,也得继续前进,终于,到了京郊。
玉随跟洛长没有一起,只有玉随一个人走向将军营帐,也是不愿军中刚忘记的事重蹈覆辙。
“姐姐,我们先走之后,军中可安好?”玉随在玉希和面前站定,脸上还是带了些担忧的,但他一路过来也是发现了一点的,但还是要多余问一嘴。
玉希和放下了手里的图纸,抬眼安抚弟弟:“莫忧,两军战士都不是胡搅蛮缠之人,都是明事理的,就是再不认可这段关系,那也不会误了大事。”
见玉随慢慢平下心来,玉希和也放心了,转头看见桌上的信笺,是云筝送来的,玉宁侯的绝笔。
“阿随……你看看吧。”她将那信笺递给玉随,眼底沉下的悲伤被弟弟察觉,玉随颤颤巍巍地接过,展开。
一张阿爹的字迹在手里展开,而慢慢,周围的风都停下来。
玉随哽咽着开口:“所以呢?要撤军吗?姐姐真觉得盛元帝会这么放过我们?”玉宁侯真的没有把自己长子的执拗看破,或许,哪一个都只看到了表面。
玉希和呢,不是不想攻,可玉家族人还在那里,若是没有这封信,她有父亲和百姓两个缘由。因为盛元帝要拿玉家作把柄来牵制玉家军,那就不会动他们的性命,而族内的青壮子孙和府将自会将家护得好一时,还有姐姐镇守,有的是时间让大军入城。她的族人不会愿意让玉家从前的家主死得冤屈不白,她的族人定有一念是为家主雪仇。
可现在有了这封信,那之前以险法求生的理由就少了一半,阿爹和阿娘皆是为安定所亡,而之前的念头都是险中求胜,是有一处之微误,就可以葬身无处,真的要赌吗?把族人的性命赌上,换一个长久太平?
而玉希沅则是没法子赌,她被困在京城里,不可能毫无顾忌冲出去,家中不是没有老弱妇孺,她只能守。
若是这场纷争只为山河或是千万个不认得的人而战,不是为了家人亲人或是敬重之人,那若要把一族里百十人性命都搭进去,她不能替他们做决定。
“阿随,那你要玉家的白十人都去死吗?我们若要攻城,玉家的境遇就会在深渊里,之前是为玉家所有人都至亲而搏,所以我愿意赌一把,可若不是呢?阿随,我不是圣人,玉家也不是天神,我只想护好至亲至爱,只在乎他们,在那之后,才是苍生。”
玉随呵笑:“可若是我们真的撤兵,那往后我们的境遇就好了?”
“不,这只是当下计策,待我将玉家族人慢慢都转移回到平安山后,我们再争一争。那时没有牵绊,没有记挂,不是打得更过瘾吗?”
三日,两军皆卸下铠甲,放下杀招。
四日,两军也昭告天下,从此再不为朝堂所用,只是为百姓所战,有战乱他们会平,但再不是以盛元之军的名号。
虽说这样很不和规矩,也是有反叛之嫌,但盛元帝不能不允,现下却是最好的结果,如若不然……
两军大营还未远去,而玉希和他们也已经入城,那之前的顾忌也就少了许多,那后果则会脱离现状。
所以,盛元帝允此说法,只是,两军有任何一人若要入京,都要有事先报备。
五日,盛元帝所遣去探察两军的眼线被尽数杀死,而因为两军脱离朝堂,盛元帝不好质问,也怕再折损精良,也就罢休。
但玉家还是盛元子民,云锦也还是这盛元的亲王,盛元帝没有撤他的封号,因为他要让天下还记得,哪怕两军脱离朝堂掌控,但这几位掌控人,也还是盛元的子嗣。
云筝在与云锦一同下棋时,心里还是忐忑:“以我们云锦的性子,定不会善罢甘休吧,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圣上如此容易就放过你们?从圣上允我与玉家女和离时,我就已经觉得不对了,再到现在,每一件事,都不对,多疑如他,怎会如此容易?”
云锦落子,却发现有更好的落处,可落子无悔,也只能坦然笑笑:“那怎么办呢?就是再不对,也已经到这儿了,回不去,若是我善罢甘休,多疑如他,就会有放过的念头了?或许还会再来的快一点。”
水里起了涟漪,想着出手把它抚平,可马上更多的水波在从手的周围散开,再抬手,水里的动摇愈来愈大,而手,也沾了许多泥土。
……
而待一月后,玉家族人陆续转移出京,玉家军分出小许护送并在平安山守山,此间出奇顺利,盛元帝没有丝毫询问,玉希和他们就是再奇怪,也只能先这样了。
再待半月,两军集结,两军将领在京城的大门前站定,沙尘飞舞,百姓多数都听了玉希和散出去的消息,赶紧逃离,而剩下的也都闭户不出。
可这其间,太过顺利,没有任何询问,任何阻拦。
明知前路有险,明知盛元帝还有后手,可能被盛元帝拿来作后手的,定是在城门前,每个人都会在乎的东西,至少,会是两军将领所挂念的。
不去,可能会有憾有悔。
而城门,就在他们面前,自己开了,是城内的禁军亲自打开迎接。
这是真的很震撼了。
不光如此,那个禁军的将领还对他们笑了笑,手抬起来,当震惊的众人以为他要拔剑的时候,那个将领对他们招了招手,侧身让道。
现在每个人都不敢前进了,玉随和玉家军的每个人一样都看向玉希和,这位他们的将军。
玉希和皱了眉,呆了片刻后下了马,转身对玉家军的所有人说:“校尉和副将领百余将士,随我入城,余下所有人,原地等候!”
可武天不答应了:“将军,里面如何情状我们都不知晓,只百余人?”
玉希和却重重地点下头:“就是因为未知才要谨慎,若是真的有诈,我们不能都折在里头,至少还有大部队冲城。”随后压低声音,对着身后留下来的少尉道:“记着,我若放箭,立马按我之前部署冲城,我们会坚持到你们破了皇城。”
之后,每一个将士的脸上都带着坚定的模样,没有视死如归,他们要活着拼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