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北齐天保三年(552)七月初二,高长恭率领着自己的卫队,沿着官道一路向西,终于抵达了长安城东的灞桥。

    宇文泰对待高长恭的礼仪非常周到,派出仪仗队于城外五里相迎。然而,高长恭心中清楚,这并非宇文泰的示弱。宇文泰与自己祖父高欢斗了半辈子,又怎么会是如此软弱之人?

    果不其然,第一场考验即刻而至。西魏这边,是礼部尚书苏英和宇文泰的长子宇文觉负责接待,短暂的交谈后,苏英便提出了关于高长恭卫队的安排问题。宇文泰给苏英下命令,让他务必要让高长恭只身进宫,至于更多的秘密,宇文泰并未告知苏英,只见苏英在一番问候后出言道:“殿下的护卫将先行安置在宇文丞相所指定的住处。宇文丞相已经为殿下准备了接风宴,请殿下独自前往。圣上亦在等待着殿下的到来。”

    “我不能带人去吗?”高长恭皱眉,有些不悦。

    “下官也是奉命办事,还请殿下……”

    “苏先生,贵国的辅城公在我北齐受尽礼遇,我两国行周郑交好之事,贵国不但对本王多有失礼,又不许本王携带随从入宫,恐怕实非待客之道吧,若是担心什么,本王又不是不讲理之人,按规定卸甲解刃即可,如果苏先生执意如此,本王也不介意再修书一封回邺城让陛下再行考虑两国关系。”高长恭有理有据,反驳的苏英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旁的宇文觉也觉得尴尬,连忙轻咳一声出来唱白脸:“殿下说笑了,苏大人也是为陛下和丞相的安全考虑,初心也是好的,还请殿下不要怪罪,礼数不周,是宇文觉之过。”

    “嗯,本王也觉得是苏大人风声鹤唳了,既然如此,本王带一个随从吧,慕容泽,你随行吧,郗文星,你便先带着这些侍卫回住处休息吧。”高长恭看似随口的吩咐道,朝着郗文星挥挥手,而一旁的苏英一听这话也是脸色一红,自己责难高长恭不成,反被高长恭说是他风声鹤唳,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因为惧怕高长恭才不让高长恭带随从,可偏偏自己反驳不了,当然这锅也要宇文觉背一部分,这也是宇文觉不够聪明之处,要不是宇文觉急于推锅,这话也不至于说得这么难听。苏英不敢发作,暗中给宇文觉递了个白眼,这一举动被高长恭收入眼底,使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几分。

    当高长恭从长安东门进皇城后,他就被长安的未央宫繁华震撼了,未央宫的占地比高欢在邺城临时修的宫殿大上一倍不止,虽然未央宫的基础是汉宫,在战火中多有毁损,但经过了几朝的修补,尤其是前秦等朝的重新修建,也基本恢复了汉宫的基本格局,与未央宫相比,邺城的那些宫殿就连行宫都不一定算得上。不过相比之下,未央宫的布局要凌乱一些,上朝时的正殿未央宫朝南,可是作为后宫的长乐宫却朝东。高长恭等人的目的地是未央宫中殿,入座时,高长恭发现人也到的差不多了,最上首是西魏傀儡皇帝元宝炬,但其实坐在右首位的宇文泰的饮食和仆从都要胜过元宝炬不少,坐在左首位的正是之前来找他过的宇文护,高长恭与他相视一眼,后者递给他一个似乎是好自为之的眼神,便闭上眼继续闭目养神去了,高长恭的座位被安排在宇文泰下首,排行第四,随后的还有西魏的宗室重臣,广陵王元欣,西魏八柱国之一,陇西郡公李虎此刻因公事在京,没有回老家,也被宇文泰叫来撑场面。大致看了看来客,高长恭又把视线转向了上首位的宇文泰,宇文泰此时已年近半百,头发微白,皮肤略黑(因此得名外号宇文黑泰,正史有载),面色严厉,从外表看,情绪隐藏的很好,让人难以摸透他在想什么。

    高长恭看着这阵仗,内心已经感觉不是很妙,很快,宴会就在宇文泰的示意下开始了,宇文泰先是满脸微笑地对高长恭嘘寒问暖,似乎对高长恭很是亲切,就连给高长恭安排的在长安的住处都介绍了一番。在高长恭渐渐放下戒备后,宇文泰看似不经意地问道:“兰陵王果真少年英杰啊,看来贺六浑(指高欢)倒是有个好孙子,古道是童言无欺,你且说说,贺六浑比之我,何如啊!”

    这句话看似不经意,实则笑里藏刀,高长恭如何公正的回答,是非常考验他的智慧的。

    “以长恭浅见,祖父不如宇文丞相。”高长恭面无表情地说道,却让在座所有人都拿着一种幸灾乐祸的表情看着高长恭,就连不怎么注意他的宇文护此刻也有些玩味,将视线转移到了高长恭身上。

    “哦,你说说,是何处不如啊!”宇文泰笑的合不拢嘴,自己一辈子的宿敌高欢的孙子都觉得高欢不如自己,他若是把这件事让史官书写下来,后世可就有好戏看了,为了让这次宴会被历史记录,他特意叫来了史官,没想到高长恭这么配合。

    只见高长恭优雅地端起酒杯,小抿了一口,说道:“祖父不如宇文丞相者三,其一,用兵不当,是有沙苑,潼关之败,其二,运势不佳,是有邙山贻误良机,其三,事君不如,是有逐君不弑之举。”

    这一番话下来,纵使是宇文泰也坐不住了,连忙开始转移话题。这三条,除了第一条是高欢的失败以外,其余两条全是暗中贬低宇文泰。(注,沙苑一战(537年)高欢大败,西魏军以一万精锐击破高欢10万来犯之敌,邙山一战(543年),高欢因中军士兵叛变泄露方位,导致宇文泰派敢死队几乎追杀成功,后高欢极其幸运逃脱,率主力正面大破宇文泰,宇文泰全军覆没,但高欢亦没有追击,错失统一北方之良机,至于第三条,说的是高欢逼走北魏孝武帝而宇文泰却毒死孝武帝的事情)

    宇文泰狠狠瞪了高长恭一眼,为了自己的颜面强压怒火道:“兰陵王言之有的,分析精准,说到底,我与贺六浑,不过都是应乱世而生的一枭雄罢了,哈哈哈。陛下啊,这酒我们也喝得差不多了,不如来点酒后游戏,给兰陵王接风洗尘,添些乐趣如何啊。”

    高长恭心里其实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算是给宇文泰一些挽回面子的余地,这句话更狠,也是后人对宇文泰的评价。“宇文泰……亦一莽(指王莽)也。”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大多对高欢多以魏武帝曹操作比,而对宇文泰毁誉参半的原因了,宇文泰当然对推动汉化改革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从道德上来讲,评价普遍不如高欢。

    被点名的傀儡皇帝元宝炬知趣地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懒懒散散地说道:“兰陵王远道而来,朕听闻你雅好诗书,便请了我朝文坛宗师——庾信先生一同赴宴,既然如此,二位不如来一场酒后飞花如何?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也不得有差,输者罚酒,不知兰陵王有无雅兴行此酒令?”

    被点名的庾信起身,有些懒散,一双有神的眼睛也打量着高长恭,很是不拘礼法。庾信出身南朝书香门第,因才华横溢被选为著名的“昭明太子”萧统的侍读,之后成为东宫学士,奉命出使西魏,结果因为侯景之乱被西魏扣留下来,在西魏住下,因其才华横溢,谈吐不凡,是整个北方的文坛领袖,颇富声望。庾信也是最近才看了高长恭的《南阳烈士碑铭》,觉得此文气度不凡,但不符合当时文风主流,所以也没太在意高长恭的文才。他也不屑参加什么政治斗争,一心所想就是想回故乡,然后找人切磋文章诗句度日,所以这次其实是被宇文泰当枪使。

    此时高长恭也不示弱,就应承下来,庾信先开头,便道:“我也略闻令兄高孝瑜文才不凡,想君亦当了了,故献丑于先,就用新作《燕歌行》中的两句以抛砖引玉吧,‘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要求写桃花,七言句。”

    “庾大师言重,不过长恭亦在去年春日与家兄出游时得一妙句,言‘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不知庾大师觉得如何?”

    庾信一听,立马神色一变,正襟危坐地问道:“依音律内容看,庾信以为此二句当作结尾,可否请殿下说出整篇诗作?”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此为原作,长恭与兄偶得之作。”高长恭在心里默念,说自己是在帮杜诗圣实现他的梦想,把杜诗圣的诗说给他偶像来评价,并不能说是剽窃。

    “佳作,上佳之作,陶渊明以降,能写出此等诗作的,当世无双,是庾信输了,自罚一杯。”庾信激动地说道,连忙拿起酒杯罚了一杯。庾信的举动很爽快,让在场大多数的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好在宇文护反应快,遮掩道:“兰陵王此番援引他人之作,胜之不武啊,应当自罚一杯才是。”

    此言一出,宇文泰的脸色果然缓和了不少,见高长恭也自己斟了一壶酒,自罚一杯,便作罢没有发作。高长恭今日的所作所为,算是真的得罪他了。这,也是宇文护和高长恭商议好的,要在宴会上让宇文泰不快,这样他才有操作空间,有借口把高长恭调到边疆去。但让宇文护没想到的是,高长恭今日锋芒太甚,导致他也不好揣测宇文泰对高长恭究竟什么态度。

章节目录

兰陵风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蒲觅山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蒲觅山人并收藏兰陵风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