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天保三年(552),八月。离开长安到陇西的官道上,高长恭正在看着马车帘子外的一片黄土高原,道旁两行白杨轻轻摇曳着,挺立着诉说着夏天的喧嚣。
在一路的体会下来,高长恭觉得西魏的吏治实在比北齐要好上许多。其一,从均田制的推行来看,西魏要更加井然有序,实实在在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再者,在底层的官员贪污腐败问题基本杜绝,不像北齐一个陈留郡就这么多贪赃枉法的事情。尽管渭州已经是西魏的边疆,已经靠近吐谷浑的地界,但丝毫没有因此乱象丛生。百姓们依然各司其职,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可见渭州的刺史杨忠平日也没少在军政治理上花功夫。
思绪回到当下,高长恭已经远远望见了地平线前方陇西郡的影子。高长恭让侍卫停车,翻身换上了一匹白马,手中缰绳一勒,双腿一夹,白马便向前奔驰过去,一旁的慕容泽见状,就将侍卫队分为两批,一批骑马跟紧高长恭,一批步卒便在后方慢慢走过来。高长恭不喜欢带太多随从丫鬟之类的,所以随行人一概很少,此时离陇西郡城还有约莫两里路,高长恭此时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见这位久仰大名的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在将星璀璨的南北朝,杨忠的战绩一点也不差,之前参加过沙苑之战,大败高欢,一年前曾出征梁朝,和宇文护一起取得大胜,设计埋伏了梁朝的追兵,取得大胜。
高长恭享受着骏马飞驰的速度,耳边有凉风呼啸而过,他也很久没有这样纵马疾驰过了,而身后骑术精湛的慕容泽此时也跟了上来,见此,高长恭有些无语,自己的骑术虽说不错,看来还是比不了慕容泽这家伙。
高长恭正想着,却听得慕容泽说道:“殿下,前方有人来迎了。”
高长恭顺着官道看去,见得城门外来人十数,皆是骑着战马,到高长恭跟前三十余步后勒马停了下来。领头的青年穿着华丽,但骑术说实话在高长恭看来并不能算精湛,勒马都得费上不少劲,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而且举止来看似乎有些不拘礼数。高长恭心中纳闷怎么来了这么一个人来迎接自己,但看在这是在西魏,也没有多说什么。
那人连马都不下,懒懒散散地对着高长恭行了一礼,道:“下官陇西郡尉李延伯,陇西郡公李虎庶长子,见过新任渭州长史,大人请进城吧,众人都在府衙前等大人,大人切莫失了礼数啊。”说完,还故意瞟了一眼高长恭,很是轻慢。
高长恭眼光锐利,心中满是怒火,这陇西城竟然就派了个七品的“地方治安官”来迎接他这堂堂一“省”的副民政长官。更何况自己名义上还是北齐的亲王,虽说现在是一个质子,但按地位来说也不知比这什么陇西郡公的庶长子要高上多少,反倒被他教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真是岂有此理!
高长恭当即就朝着李延伯发作了起来,他倒要看看这陇西郡里面在搞些什么名堂。
“你们当真觉得本王好欺负不成?”高长恭没动手,光是冷眼看向李延伯,如山岳一般威压的气势散发出来就让李延伯心中一悸,但很快,他看了看周围自己带来的几十捕快,壮着胆子恢复了一点勇气,恶狠狠地对高长恭说道:“哟,你一个北齐质子,脾气倒不小,还真当自己是殿下不成?本大爷就看不惯你这种故作声势的小人,既然你不愿意去,可以,左右,给我绑了送刺史府——啪——啊!”他狠话还没说完,便被一马鞭狠狠的抽在了肩上,正是高长恭动的手。
“你,你竟敢动手,左右,快拿下,这北齐质子这是想造反!”李延伯惊慌失措地指着高长恭。他本就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纨绔,身子骨弱的不行,高长恭一鞭下去就把他打了个七荤八素,差点没晕过去,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可高长恭魔鬼一般冷峻的面容已经将他吓出了精神阴影,准备好调转马头跑的时候,他还不忘找来自己的小弟给自己掩护一下。
“谁敢!”慕容泽拔剑上前,护卫在高长恭左右,高长恭身旁的其他侍卫此时也纷纷拔剑,李延伯带来的这些捕快怎么可能是军中精锐的对手,光是这气势上就被吓在了原地。而李延伯此刻早就纵马狂奔,跑得没影了,高长恭想了想,没有追上去,向慕容泽道:“吩咐左右,进城吧。”目睹了高长恭的一系列作为,慕容泽长叹一声,觉得自己跟着高长恭的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之前他跟了高长恭一年多,就觉得自己这主子做事可以说得上是游刃有余,每次危险看上去都能被轻松化解,而且他感觉高长恭的城府很深,看似锋芒毕露,其实一举一动都有自己的道理。关键是,自己永远也猜不透高长恭的想法是什么。猜不透一个比自己小十来岁的青年人的想法——这让他很挫败。
赶走无理取闹的李延伯后,高长恭进城就再无阻拦,路上,慕容泽思索再三,还是问出了他心中的不解:“殿下,这陇西郡城,似乎有人不欢迎殿下啊,殿下如此行事,打伤郡尉,不怕给人口实不成?”
高长恭马蹄不停,换了副平日随和的微笑道:“不会,刺史杨将军如果不欢迎我的话,不会选这么个纨绔过来,这件事反而变成了他理亏。他大不了不迎接我就是,或者在之后公务上可以给我难堪。我估计,他欢不欢迎我我不知道,但至少李延伯不是他的意思,极有可能是那位陇西郡公的意思。”
“嗯,慕容泽受教了。”慕容泽听得高长恭思路如此清晰,暗自觉得自己还是境界不够,要多读书才行,却不防高长恭冷不丁来了句:
“这么一段时间没见,你马术不见生疏啊,过几日陪我练习一下。”一听这话,慕容泽知道是自己刚才太过在意高长恭的安危,全力策马奔驰,反而让高长恭惦记上自己的马术了,看来自己接下来几个月的加班是逃不了了,看书的事情可以放放了。
“是,慕容泽记下了。”慕容泽有些失望,不过高长恭倒是没有发现慕容泽这些微妙的小情绪,自言自语出一句:
“在这陇西居,不易啊。”高长恭目光凝视前方。刺史府,到了。
刺史府外,此刻已经有几个穿着西魏官服的官员正在候着,高长恭扫视了一番,发现似乎没有杨忠的身影,便也就下马,和慕容泽两人上前去,其中为首一个面相老实,穿着官服的中年人出列迎道:“兰陵王殿下一路舟车劳顿,实在辛苦,小人渭州司马邹觉,杨大人此刻去边疆渭源郡巡视去了,并未在陇西,小人已经备好接风宴,还请殿下移步府内再叙。”
高长恭见这阵仗,这才满意,换上了一副随和的表情,和自己的同事们寒暄了几句,理论上来讲,南北朝时期,司马和长史是平级,在州一级上,司马负责更多的是军政,长史更多的是负责民政。一般在军事地位重要的州,司马的权力要大一些,反之则是长史更为强势。
几句话下来,高长恭觉得邹觉是个老实人,也就和他在接风宴上聊了聊此时渭州的一些情况。按邹觉的意思,此时渭州的格局是典型的两极格局,朝廷势力的代表便是刺史府,而另外一极,便是当地的地头蛇——陇西李氏。陇西李氏背靠八柱国之一李虎,受尽恩宠,在地方的特权也是极大,垄断了很多地方官,甚至还有一部分的私兵。既然如此,高长恭觉得,本来这两大势力是相安无事,能团结一致的,但由于自己的到来,势必会导致一些微妙的变化,看来自己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目的,否则会被两大势力群起而攻之,若是自己难以在陇西立足,那回到长安等着他的只有软禁,因为他会输掉自己所有的筹码,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质子,就算自己有一百亲卫,日子想必也不会好到哪去。能否再次回到北齐,都是一个大问题。
“似乎杨刺史和李郡公关系不错啊。”宴席上,高长恭随口一提,却被邹觉马上出言反驳道:“殿下,不然,你看我一个贫寒子弟出身,做官无非是为了养家糊口,察言观色之事,自不在话下,这李郡公和杨将军私交可能确实不错,但他们两家的年轻一辈,实在是一言难尽。”
高长恭一听这话,来了兴趣,低声道:“邹大人,实不相瞒,长恭到西魏,确实也是不解风情,若是邹大人能为长恭稍解困惑,长恭定有重谢。郗大人养家糊口定然也不易,初次见面,长恭无以为敬,朝廷给长恭作为长史的俸禄,便赠予郗大人!”
邹觉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长史的俸禄,对他来讲可不是一笔小钱,他本就是一司马,享有五品官员的俸禄,若是加上这一笔钱,他的俸禄甚至要超过不少朝廷中的二品大员。
“谢殿下!”
高长恭笑了笑,摆手示意邹觉继续说,有固定财源收入的他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俸禄。只听得邹觉继续说道:“杨将军长子杨坚,少年英武,已经与独孤家订有婚约,长女杨鸣玉,生得也是貌美如花,但酷爱刀兵,能拉硬弓,是一女中豪杰。因此,杨将军多次向李家提婚,想两家修为秦晋之好,但李郡公最出息的儿子,三子李昞也与独孤家定过婚约,李郡公不想退婚,而其他儿子,除二子李真外,都不习武略,入不了杨鸣玉的眼。可惜李真三年前从军征战时为如今北齐太尉段韶所败,不知所踪,大概率是阵亡沙场。因此由于杨鸣玉的反对,一直没有让这段婚约成功定下。最近因为杨将军外出,平日风评最差的李家李虎的庶长子李延伯,也就是如今陇西城的郡尉,那纨绔暗恋杨小姐已久,没少来招惹杨小姐,但杨小姐每次都拒而不见,今日早间他就来过一次。”
听到这里,高长恭抿了抿嘴,心中却在嗤笑这李延伯,打趣地说:“难怪啊,被心上人拒绝了,气不过,想到本王这里来撒野,实不相瞒,那李郡尉结结实实挨了本王一鞭,怕是得消停几天。”说着,高长恭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邹觉。邹觉听后也是大惊,不可思议地看向高长恭。
在一路的体会下来,高长恭觉得西魏的吏治实在比北齐要好上许多。其一,从均田制的推行来看,西魏要更加井然有序,实实在在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再者,在底层的官员贪污腐败问题基本杜绝,不像北齐一个陈留郡就这么多贪赃枉法的事情。尽管渭州已经是西魏的边疆,已经靠近吐谷浑的地界,但丝毫没有因此乱象丛生。百姓们依然各司其职,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可见渭州的刺史杨忠平日也没少在军政治理上花功夫。
思绪回到当下,高长恭已经远远望见了地平线前方陇西郡的影子。高长恭让侍卫停车,翻身换上了一匹白马,手中缰绳一勒,双腿一夹,白马便向前奔驰过去,一旁的慕容泽见状,就将侍卫队分为两批,一批骑马跟紧高长恭,一批步卒便在后方慢慢走过来。高长恭不喜欢带太多随从丫鬟之类的,所以随行人一概很少,此时离陇西郡城还有约莫两里路,高长恭此时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见这位久仰大名的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在将星璀璨的南北朝,杨忠的战绩一点也不差,之前参加过沙苑之战,大败高欢,一年前曾出征梁朝,和宇文护一起取得大胜,设计埋伏了梁朝的追兵,取得大胜。
高长恭享受着骏马飞驰的速度,耳边有凉风呼啸而过,他也很久没有这样纵马疾驰过了,而身后骑术精湛的慕容泽此时也跟了上来,见此,高长恭有些无语,自己的骑术虽说不错,看来还是比不了慕容泽这家伙。
高长恭正想着,却听得慕容泽说道:“殿下,前方有人来迎了。”
高长恭顺着官道看去,见得城门外来人十数,皆是骑着战马,到高长恭跟前三十余步后勒马停了下来。领头的青年穿着华丽,但骑术说实话在高长恭看来并不能算精湛,勒马都得费上不少劲,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而且举止来看似乎有些不拘礼数。高长恭心中纳闷怎么来了这么一个人来迎接自己,但看在这是在西魏,也没有多说什么。
那人连马都不下,懒懒散散地对着高长恭行了一礼,道:“下官陇西郡尉李延伯,陇西郡公李虎庶长子,见过新任渭州长史,大人请进城吧,众人都在府衙前等大人,大人切莫失了礼数啊。”说完,还故意瞟了一眼高长恭,很是轻慢。
高长恭眼光锐利,心中满是怒火,这陇西城竟然就派了个七品的“地方治安官”来迎接他这堂堂一“省”的副民政长官。更何况自己名义上还是北齐的亲王,虽说现在是一个质子,但按地位来说也不知比这什么陇西郡公的庶长子要高上多少,反倒被他教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真是岂有此理!
高长恭当即就朝着李延伯发作了起来,他倒要看看这陇西郡里面在搞些什么名堂。
“你们当真觉得本王好欺负不成?”高长恭没动手,光是冷眼看向李延伯,如山岳一般威压的气势散发出来就让李延伯心中一悸,但很快,他看了看周围自己带来的几十捕快,壮着胆子恢复了一点勇气,恶狠狠地对高长恭说道:“哟,你一个北齐质子,脾气倒不小,还真当自己是殿下不成?本大爷就看不惯你这种故作声势的小人,既然你不愿意去,可以,左右,给我绑了送刺史府——啪——啊!”他狠话还没说完,便被一马鞭狠狠的抽在了肩上,正是高长恭动的手。
“你,你竟敢动手,左右,快拿下,这北齐质子这是想造反!”李延伯惊慌失措地指着高长恭。他本就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纨绔,身子骨弱的不行,高长恭一鞭下去就把他打了个七荤八素,差点没晕过去,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可高长恭魔鬼一般冷峻的面容已经将他吓出了精神阴影,准备好调转马头跑的时候,他还不忘找来自己的小弟给自己掩护一下。
“谁敢!”慕容泽拔剑上前,护卫在高长恭左右,高长恭身旁的其他侍卫此时也纷纷拔剑,李延伯带来的这些捕快怎么可能是军中精锐的对手,光是这气势上就被吓在了原地。而李延伯此刻早就纵马狂奔,跑得没影了,高长恭想了想,没有追上去,向慕容泽道:“吩咐左右,进城吧。”目睹了高长恭的一系列作为,慕容泽长叹一声,觉得自己跟着高长恭的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之前他跟了高长恭一年多,就觉得自己这主子做事可以说得上是游刃有余,每次危险看上去都能被轻松化解,而且他感觉高长恭的城府很深,看似锋芒毕露,其实一举一动都有自己的道理。关键是,自己永远也猜不透高长恭的想法是什么。猜不透一个比自己小十来岁的青年人的想法——这让他很挫败。
赶走无理取闹的李延伯后,高长恭进城就再无阻拦,路上,慕容泽思索再三,还是问出了他心中的不解:“殿下,这陇西郡城,似乎有人不欢迎殿下啊,殿下如此行事,打伤郡尉,不怕给人口实不成?”
高长恭马蹄不停,换了副平日随和的微笑道:“不会,刺史杨将军如果不欢迎我的话,不会选这么个纨绔过来,这件事反而变成了他理亏。他大不了不迎接我就是,或者在之后公务上可以给我难堪。我估计,他欢不欢迎我我不知道,但至少李延伯不是他的意思,极有可能是那位陇西郡公的意思。”
“嗯,慕容泽受教了。”慕容泽听得高长恭思路如此清晰,暗自觉得自己还是境界不够,要多读书才行,却不防高长恭冷不丁来了句:
“这么一段时间没见,你马术不见生疏啊,过几日陪我练习一下。”一听这话,慕容泽知道是自己刚才太过在意高长恭的安危,全力策马奔驰,反而让高长恭惦记上自己的马术了,看来自己接下来几个月的加班是逃不了了,看书的事情可以放放了。
“是,慕容泽记下了。”慕容泽有些失望,不过高长恭倒是没有发现慕容泽这些微妙的小情绪,自言自语出一句:
“在这陇西居,不易啊。”高长恭目光凝视前方。刺史府,到了。
刺史府外,此刻已经有几个穿着西魏官服的官员正在候着,高长恭扫视了一番,发现似乎没有杨忠的身影,便也就下马,和慕容泽两人上前去,其中为首一个面相老实,穿着官服的中年人出列迎道:“兰陵王殿下一路舟车劳顿,实在辛苦,小人渭州司马邹觉,杨大人此刻去边疆渭源郡巡视去了,并未在陇西,小人已经备好接风宴,还请殿下移步府内再叙。”
高长恭见这阵仗,这才满意,换上了一副随和的表情,和自己的同事们寒暄了几句,理论上来讲,南北朝时期,司马和长史是平级,在州一级上,司马负责更多的是军政,长史更多的是负责民政。一般在军事地位重要的州,司马的权力要大一些,反之则是长史更为强势。
几句话下来,高长恭觉得邹觉是个老实人,也就和他在接风宴上聊了聊此时渭州的一些情况。按邹觉的意思,此时渭州的格局是典型的两极格局,朝廷势力的代表便是刺史府,而另外一极,便是当地的地头蛇——陇西李氏。陇西李氏背靠八柱国之一李虎,受尽恩宠,在地方的特权也是极大,垄断了很多地方官,甚至还有一部分的私兵。既然如此,高长恭觉得,本来这两大势力是相安无事,能团结一致的,但由于自己的到来,势必会导致一些微妙的变化,看来自己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目的,否则会被两大势力群起而攻之,若是自己难以在陇西立足,那回到长安等着他的只有软禁,因为他会输掉自己所有的筹码,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质子,就算自己有一百亲卫,日子想必也不会好到哪去。能否再次回到北齐,都是一个大问题。
“似乎杨刺史和李郡公关系不错啊。”宴席上,高长恭随口一提,却被邹觉马上出言反驳道:“殿下,不然,你看我一个贫寒子弟出身,做官无非是为了养家糊口,察言观色之事,自不在话下,这李郡公和杨将军私交可能确实不错,但他们两家的年轻一辈,实在是一言难尽。”
高长恭一听这话,来了兴趣,低声道:“邹大人,实不相瞒,长恭到西魏,确实也是不解风情,若是邹大人能为长恭稍解困惑,长恭定有重谢。郗大人养家糊口定然也不易,初次见面,长恭无以为敬,朝廷给长恭作为长史的俸禄,便赠予郗大人!”
邹觉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长史的俸禄,对他来讲可不是一笔小钱,他本就是一司马,享有五品官员的俸禄,若是加上这一笔钱,他的俸禄甚至要超过不少朝廷中的二品大员。
“谢殿下!”
高长恭笑了笑,摆手示意邹觉继续说,有固定财源收入的他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俸禄。只听得邹觉继续说道:“杨将军长子杨坚,少年英武,已经与独孤家订有婚约,长女杨鸣玉,生得也是貌美如花,但酷爱刀兵,能拉硬弓,是一女中豪杰。因此,杨将军多次向李家提婚,想两家修为秦晋之好,但李郡公最出息的儿子,三子李昞也与独孤家定过婚约,李郡公不想退婚,而其他儿子,除二子李真外,都不习武略,入不了杨鸣玉的眼。可惜李真三年前从军征战时为如今北齐太尉段韶所败,不知所踪,大概率是阵亡沙场。因此由于杨鸣玉的反对,一直没有让这段婚约成功定下。最近因为杨将军外出,平日风评最差的李家李虎的庶长子李延伯,也就是如今陇西城的郡尉,那纨绔暗恋杨小姐已久,没少来招惹杨小姐,但杨小姐每次都拒而不见,今日早间他就来过一次。”
听到这里,高长恭抿了抿嘴,心中却在嗤笑这李延伯,打趣地说:“难怪啊,被心上人拒绝了,气不过,想到本王这里来撒野,实不相瞒,那李郡尉结结实实挨了本王一鞭,怕是得消停几天。”说着,高长恭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邹觉。邹觉听后也是大惊,不可思议地看向高长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