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城关灯火如昼,城下一人驭马疾出,赤橙的火光如鞭影般只在甲胄上存在一瞬,便放他被晦暗吞没。扑面而来的风粗糙痛人,他在寒气中向着远方如层层海浪的山影行进,先前的酒气逐渐被他和蹄声趋于一致的心跳冲散,最终在他停下时消弭殆尽。
此处距离城关五里,名曰望坡,视野辽阔,可北观乌山山脉,南望易州,东临季水。
来人下马行至一枯树旁坐下,对着虚空自顾自地说起话来。
“你倒是潇洒,从前游山玩水,现在还在看山看水……这下好了,把大麻烦留给我们了。”
他用手指在身旁雪地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戳着,指尖的钝痛爬上来,又随滴落的雪水转为吐息时某处的麻木。
“易州那战我肩上的伤,今日还有些痛。”
他把额头抵在树干上,身呈跪坐的姿势,像是匍匐的伤鹰在酝酿下一次的险途。良久良久,长空都要放弃等待时,他忽然又问:“老裴,你真的有女儿吗?”
无人应答。
等在几步外的骊马打了个哆嗦,似有感应般转动耳朵。不多时雪幕里模糊勾勒出一人一马的轮廓,几乎没有声响地来到此处,在他身后肃穆立定。
一道如煦似玉的声音同营帐中温好的奶一样平静慰人,不动声色地去破跪立之人无法自褪的凄哀:“裴同衣,你吃酒了。”
跪在雪地里的人一哆嗦,悔愧抬首,不复往日沉静犀利。
“我……我是不该!”
裴同衣给了自己一巴掌,火辣辣的痛感滞后而来,他不想在陆澄面前失态,可悲伤和悔恨如汩汩涌泉,他十指有隙,又如何捂得住?
他作为裴策养子,理应居丧三年;但翼威军中生死如日出日落,多少亲昵的父子兄弟一朝诀别,生人都难以拥有为逝者停留片刻的权利。
他先是翼威军的将,值此动荡关头不得不被夺情;更何况裴策之死牵涉颇深,为避忧患,他甚至无法光明正大的以其养子的身份悼念,只能在行伍中默默注目。
也许是压抑了好几天,他今日竟稀里糊涂碰了酒。也只有醉了,他才能这般放纵地宣泄。
陆澄道:“有心便不在形,忠孝难两全,不要苛责自己。”
裴同衣抹了抹脸,低着头调整一会儿呼吸,才暗哑道:“云麾将军不在啸潜营亦不在城中,被监察使知道可不好了。”
陆澄哂道:“岐西六州百姓冬日本就家无斗储,十月迎敌翼威军亦匮粮草,这些不报,反言陆氏屯粮拥兵之嫌,那不是监察使,那是只咬我陆氏的虫。”
“属下有一问。”裴同衣翻身上马,拍落肩上雪。
陆澄见他迅速平复下来,剑眉薄唇间重新拾回平日里的沉着冷峻,不由得有几分敬佩。
“我为何擅离易州去了莽州,致使易州城破吗?”
他毫不避讳地提出了裴同衣心中所想。
“这些年陆氏坎坷。”陆澄平静地概括。
远离上京多年,那些亭台瓦榭下的文人风流、时光凝滞的静谧书案褪色太久。他提着剑驰骋拼杀,见过尸横遍野,也撕心裂肺过;可最痛不是伤口,而是某时某刻发现头顶悬剑,雕梁画栋中一个声音总在呢喃:“陆氏忠君?”
此时面对裴同衣,他只找到“坎坷”二字,将他们所共知的艰辛概括。
“你援莽州合情合理,”裴同衣长呼一口气,“虽确有不妥,所幸易州失而复得,北狄尽退,将功补过,陛下也并未怪罪。”
“易州失而复得,功在你;罔顾王法,罪在我。”陆澄微微一笑,神色坦然自若,让裴同衣产生别样的错觉,似乎他甚至希望陛下治罪。
裴同衣肃言道:“只是北狄此番意在莽州,你暗援莽州,北狄按理不能察觉,可你离开三日后,两万骑兵便至易州城外。若说易州城内无人报信,我是万万不会信的。”
“我父亲怕是踩住了通敌之人的尾巴,才遭了毒手。”他眸色一暗,“陛下给岐西六州边防事宜的期限就在明年,此时大将军和你不能有半点错失。”
陆澄点头,“只是朝中有些人,怕是已经坐不住了。”
两人并排策马北去。裴同衣方才跪立太久裤腿已经湿透,贴肤的寒意让他连打两个喷嚏,眼角微湿;陆澄见状在旁低低嘱托他莫要太过伤怀,他也无意解释。
八里外,啸潜营里篝火如坠地星尘,被夜里渴暖的野兽觊觎着,也畏惧着。
弥弥在易州城一处不起眼的屋舍里捱至天明。
昨日在松角巷一劫,她自知已被暗中盯上,不敢去驿馆投宿。此处屋舍的主人为一年过半百的杂役老翁,见她伶仃一个女子来寻亲着实可怜,便收容了她一晚。
但弥弥很清楚在此绝不能长留,她不允许这个善良憨厚的老人因为她而横遭厄运。
后梁律令森严,朝官结党营私、越俎代庖都是大忌;弥弥此行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暗许,但却绝不能使人察觉出自己与先生有一丝一缕的关系来。
她从老翁处得知,此次岐西六州都受到了北狄的侵袭,不过近五成都是奔着莽州而去,不料几日后大批敌军出现在易州城外,陆知州不在,才让敌军趁人之危。
彼时老翁不顾她阻拦,佝偻着身子执意要为她取吃食。弥弥千谢万谢地接过一块僵硬的饼子,问道:“阿翁怎么知道陆知州不在?”
“因为易州是裴副将打回来的啊。”
“裴副将?”
“是啊,他本在岐州作战,易州城破才半日便领兵杀来,两日后收复易州。”
岐西六州呈弧状分布,东起岐州,西至末州,其余四州分布其间,莽、易二州在弧上至北处。
“陆知州不在,易州便无人能守了么?”弥弥想起初来时所见的沾殷残帛,不禁又问。
这话戳中老翁的心窝,他本就佝偻的身躯又向内蜷缩了几分。
“厢兵只会搬挖敲打,官府里的人只会握笔,啸潜营剩五千人,半数是朝中新调,北狄来了两万。小娘子觉得,怎么守?”
“阿翁……怎么对这些这么清楚?”弥弥侧目。
老翁坐在残缺的矮凳上,头才堪堪与窗底齐平。软弱无力的日光粘在他沟壑纵生的脸上,好似是冬日最大的恩惠,让他眼角的罅隙生出卑微的喜悦。
“人会说话,人也会听。”
弥弥起身告辞时,他看看她方才坐过的小方凳微微一笑:“小秀以前也坐这里。”
走出屋舍时,天地一白。城中百废待兴,需杂役仆使的地方多得是,她并不担心。
弥弥在城里徒耗了大半日,眼见天色渐暗,街上人影渐疏,不免紧张起来。
易州府衙就在对街,她心下纠结万分,一队人马忽从跟前过去,惊得她后退几步,踩到一个行人的脚。
她忙转身致歉,那人粗袄旧裤,寻常车夫装扮,上下打量她一番,忽然说:“小娘子不是易州人。”
不等弥弥拿话搪塞,他又说:“官府人多眼杂,小娘子当真要去?”
话已至此无需多言,此人话里有话,弥弥面作茫然,警惕答道:“易州的官,天子的臣,民有所求,为何不去?”
那人莞尔:“小娘子,可愿为鹤川山人的画题字?”
为鹤川山人的画题字。
弥弥在中书侍郎宅时常在书斋研磨侍读,孟念池善书,时有文人墨客求字,可他不轻易应诺,弥弥只见他题过几幅宫廷画作。
裴策,号鹤川山人。
一股凉意瞬间爬上脊背,来人看出自己并非易州人,甚至对她的来意也探知了一二。若他同为先生的人倒还好说,可先生从未知会自己,在易州可寻谁庇佑。
“奴不知大人在说什么。”
“小娘子,小人家主受难,小人在城中苟活不易,有些话小人在死之前还是想带到的。”那人压低了声音,近乎卑微地祈求。
弥弥心里排山倒海,额上渗出细细的冷汗,踌躇间不时偷瞥那人。在她第四次看向那人时,那人正好也看着她,目光里除了恳切并无其它。
她十分确定,若她不答话,这人会一直跟着自己。
于是她认命的低下了头,凝重道:“有劳了。”
弥弥跟随他穿过几个街坊,那人走走停停,不时在某户前合掌垂首默念有声。见弥弥疑惑他慌忙解释道:“这几户走了人,”又指指不远处一巷子说:“小人在巷口第二户庇身。”
她盯着巷口。檐瓦的影子定在道边雪上,墨白分明,没有半分暧昧,化不出人心里的魑魅魍魉。这般情景同昨日是如此相似,令她犹疑。
那人已转入巷内不见身影,弥弥望了一眼街道,此时约是申时三刻,卫兵换值,若巷内生变,没有什么指望。
她蹲下捡起一片雪里半露的碎瓦藏于袖中,咬咬牙走了进去。
*
刀冲着胸口而来时,先前的一切假象化作泡影。
弥弥闪身躲开,又死死抵住那人握刀欲前的手。合掌的慈悲不过是修罗的一层伪皮,那双执刀的手此刻因过分用力而骨经分明。
弥弥力聚手掌,汗如雨下;求生的极致愤恨与恐惧这两种如此不同的情绪一硬一软相缠合捻,搅得她发昏,撕得她欲裂。她原以为世间邪魔皆面目狰狞可怖,可此时面前再寻常不过的布衣容貌之人,眼含凶光,口吐骇言:“裴小娘子,对不住了。”
这称呼让弥弥沁出泪来。
也是在那一刻,她猛得踹去,趁那人踉跄时又用力推开对着自己的刀。
刀在她左臂上划出一道长口,温热的粘腻漫开,她挣脱了桎梏向外奔去。
才跑两步肩膀又被人死死抓住,她下意识地右手攥住那片碎瓦,用力向后一划。身后人面部吃痛松开了手,发出一声嘶吟。
“歹人行凶——”
一抹抹赤红落在雪中触目惊心,庶民闻声或闭门或惊慌逃窜。那人先前巷中失手,今日誓要灭口,竟然追了出来。
“歹人行凶——”弥弥凄厉地叫着,朝远处巡逻的乡兵奔去。
领头乡兵闻声带队转向,所配刀剑摩挲作响。另有乡兵取箭引弓,只待瞄准。
弥弥脚下一绊,身骨欲裂。
而后只闻劈厉一声弦响,掩绝了天地一切的庸扰嘈杂,有物刺透易州凝滞的压抑穿雪而来,呼呼的风声在某一刻戛然而止。
她伏在地上,半晌支撑着回头。
那人朝下而卧,一支箭没入后背。
“裴将军!”后至的乡兵们挡在她身前,皆是朝着某处。
“去处理了。”熟悉的嗓音传来,弥弥眼前的人影散去,终是看见了那位将领。
那人仍是在骊马背上,弓尚未来得及收束,一身甲胄寒光映雪,正居高临下地望着自己,眸清气定。
他身旁有一架马车,另有五六名侍从陪同,所着似私府家卫。
烘帘挽开,有妇人声问:“发生何事?”
这样的时间地点,又能得将领护送……弥弥脑中闪过一念。
她在裴同衣诧异的目光中用仅剩的气力犬行至马车前,俯首抵地,声若游丝:“求贵人垂怜。”
此处距离城关五里,名曰望坡,视野辽阔,可北观乌山山脉,南望易州,东临季水。
来人下马行至一枯树旁坐下,对着虚空自顾自地说起话来。
“你倒是潇洒,从前游山玩水,现在还在看山看水……这下好了,把大麻烦留给我们了。”
他用手指在身旁雪地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戳着,指尖的钝痛爬上来,又随滴落的雪水转为吐息时某处的麻木。
“易州那战我肩上的伤,今日还有些痛。”
他把额头抵在树干上,身呈跪坐的姿势,像是匍匐的伤鹰在酝酿下一次的险途。良久良久,长空都要放弃等待时,他忽然又问:“老裴,你真的有女儿吗?”
无人应答。
等在几步外的骊马打了个哆嗦,似有感应般转动耳朵。不多时雪幕里模糊勾勒出一人一马的轮廓,几乎没有声响地来到此处,在他身后肃穆立定。
一道如煦似玉的声音同营帐中温好的奶一样平静慰人,不动声色地去破跪立之人无法自褪的凄哀:“裴同衣,你吃酒了。”
跪在雪地里的人一哆嗦,悔愧抬首,不复往日沉静犀利。
“我……我是不该!”
裴同衣给了自己一巴掌,火辣辣的痛感滞后而来,他不想在陆澄面前失态,可悲伤和悔恨如汩汩涌泉,他十指有隙,又如何捂得住?
他作为裴策养子,理应居丧三年;但翼威军中生死如日出日落,多少亲昵的父子兄弟一朝诀别,生人都难以拥有为逝者停留片刻的权利。
他先是翼威军的将,值此动荡关头不得不被夺情;更何况裴策之死牵涉颇深,为避忧患,他甚至无法光明正大的以其养子的身份悼念,只能在行伍中默默注目。
也许是压抑了好几天,他今日竟稀里糊涂碰了酒。也只有醉了,他才能这般放纵地宣泄。
陆澄道:“有心便不在形,忠孝难两全,不要苛责自己。”
裴同衣抹了抹脸,低着头调整一会儿呼吸,才暗哑道:“云麾将军不在啸潜营亦不在城中,被监察使知道可不好了。”
陆澄哂道:“岐西六州百姓冬日本就家无斗储,十月迎敌翼威军亦匮粮草,这些不报,反言陆氏屯粮拥兵之嫌,那不是监察使,那是只咬我陆氏的虫。”
“属下有一问。”裴同衣翻身上马,拍落肩上雪。
陆澄见他迅速平复下来,剑眉薄唇间重新拾回平日里的沉着冷峻,不由得有几分敬佩。
“我为何擅离易州去了莽州,致使易州城破吗?”
他毫不避讳地提出了裴同衣心中所想。
“这些年陆氏坎坷。”陆澄平静地概括。
远离上京多年,那些亭台瓦榭下的文人风流、时光凝滞的静谧书案褪色太久。他提着剑驰骋拼杀,见过尸横遍野,也撕心裂肺过;可最痛不是伤口,而是某时某刻发现头顶悬剑,雕梁画栋中一个声音总在呢喃:“陆氏忠君?”
此时面对裴同衣,他只找到“坎坷”二字,将他们所共知的艰辛概括。
“你援莽州合情合理,”裴同衣长呼一口气,“虽确有不妥,所幸易州失而复得,北狄尽退,将功补过,陛下也并未怪罪。”
“易州失而复得,功在你;罔顾王法,罪在我。”陆澄微微一笑,神色坦然自若,让裴同衣产生别样的错觉,似乎他甚至希望陛下治罪。
裴同衣肃言道:“只是北狄此番意在莽州,你暗援莽州,北狄按理不能察觉,可你离开三日后,两万骑兵便至易州城外。若说易州城内无人报信,我是万万不会信的。”
“我父亲怕是踩住了通敌之人的尾巴,才遭了毒手。”他眸色一暗,“陛下给岐西六州边防事宜的期限就在明年,此时大将军和你不能有半点错失。”
陆澄点头,“只是朝中有些人,怕是已经坐不住了。”
两人并排策马北去。裴同衣方才跪立太久裤腿已经湿透,贴肤的寒意让他连打两个喷嚏,眼角微湿;陆澄见状在旁低低嘱托他莫要太过伤怀,他也无意解释。
八里外,啸潜营里篝火如坠地星尘,被夜里渴暖的野兽觊觎着,也畏惧着。
弥弥在易州城一处不起眼的屋舍里捱至天明。
昨日在松角巷一劫,她自知已被暗中盯上,不敢去驿馆投宿。此处屋舍的主人为一年过半百的杂役老翁,见她伶仃一个女子来寻亲着实可怜,便收容了她一晚。
但弥弥很清楚在此绝不能长留,她不允许这个善良憨厚的老人因为她而横遭厄运。
后梁律令森严,朝官结党营私、越俎代庖都是大忌;弥弥此行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暗许,但却绝不能使人察觉出自己与先生有一丝一缕的关系来。
她从老翁处得知,此次岐西六州都受到了北狄的侵袭,不过近五成都是奔着莽州而去,不料几日后大批敌军出现在易州城外,陆知州不在,才让敌军趁人之危。
彼时老翁不顾她阻拦,佝偻着身子执意要为她取吃食。弥弥千谢万谢地接过一块僵硬的饼子,问道:“阿翁怎么知道陆知州不在?”
“因为易州是裴副将打回来的啊。”
“裴副将?”
“是啊,他本在岐州作战,易州城破才半日便领兵杀来,两日后收复易州。”
岐西六州呈弧状分布,东起岐州,西至末州,其余四州分布其间,莽、易二州在弧上至北处。
“陆知州不在,易州便无人能守了么?”弥弥想起初来时所见的沾殷残帛,不禁又问。
这话戳中老翁的心窝,他本就佝偻的身躯又向内蜷缩了几分。
“厢兵只会搬挖敲打,官府里的人只会握笔,啸潜营剩五千人,半数是朝中新调,北狄来了两万。小娘子觉得,怎么守?”
“阿翁……怎么对这些这么清楚?”弥弥侧目。
老翁坐在残缺的矮凳上,头才堪堪与窗底齐平。软弱无力的日光粘在他沟壑纵生的脸上,好似是冬日最大的恩惠,让他眼角的罅隙生出卑微的喜悦。
“人会说话,人也会听。”
弥弥起身告辞时,他看看她方才坐过的小方凳微微一笑:“小秀以前也坐这里。”
走出屋舍时,天地一白。城中百废待兴,需杂役仆使的地方多得是,她并不担心。
弥弥在城里徒耗了大半日,眼见天色渐暗,街上人影渐疏,不免紧张起来。
易州府衙就在对街,她心下纠结万分,一队人马忽从跟前过去,惊得她后退几步,踩到一个行人的脚。
她忙转身致歉,那人粗袄旧裤,寻常车夫装扮,上下打量她一番,忽然说:“小娘子不是易州人。”
不等弥弥拿话搪塞,他又说:“官府人多眼杂,小娘子当真要去?”
话已至此无需多言,此人话里有话,弥弥面作茫然,警惕答道:“易州的官,天子的臣,民有所求,为何不去?”
那人莞尔:“小娘子,可愿为鹤川山人的画题字?”
为鹤川山人的画题字。
弥弥在中书侍郎宅时常在书斋研磨侍读,孟念池善书,时有文人墨客求字,可他不轻易应诺,弥弥只见他题过几幅宫廷画作。
裴策,号鹤川山人。
一股凉意瞬间爬上脊背,来人看出自己并非易州人,甚至对她的来意也探知了一二。若他同为先生的人倒还好说,可先生从未知会自己,在易州可寻谁庇佑。
“奴不知大人在说什么。”
“小娘子,小人家主受难,小人在城中苟活不易,有些话小人在死之前还是想带到的。”那人压低了声音,近乎卑微地祈求。
弥弥心里排山倒海,额上渗出细细的冷汗,踌躇间不时偷瞥那人。在她第四次看向那人时,那人正好也看着她,目光里除了恳切并无其它。
她十分确定,若她不答话,这人会一直跟着自己。
于是她认命的低下了头,凝重道:“有劳了。”
弥弥跟随他穿过几个街坊,那人走走停停,不时在某户前合掌垂首默念有声。见弥弥疑惑他慌忙解释道:“这几户走了人,”又指指不远处一巷子说:“小人在巷口第二户庇身。”
她盯着巷口。檐瓦的影子定在道边雪上,墨白分明,没有半分暧昧,化不出人心里的魑魅魍魉。这般情景同昨日是如此相似,令她犹疑。
那人已转入巷内不见身影,弥弥望了一眼街道,此时约是申时三刻,卫兵换值,若巷内生变,没有什么指望。
她蹲下捡起一片雪里半露的碎瓦藏于袖中,咬咬牙走了进去。
*
刀冲着胸口而来时,先前的一切假象化作泡影。
弥弥闪身躲开,又死死抵住那人握刀欲前的手。合掌的慈悲不过是修罗的一层伪皮,那双执刀的手此刻因过分用力而骨经分明。
弥弥力聚手掌,汗如雨下;求生的极致愤恨与恐惧这两种如此不同的情绪一硬一软相缠合捻,搅得她发昏,撕得她欲裂。她原以为世间邪魔皆面目狰狞可怖,可此时面前再寻常不过的布衣容貌之人,眼含凶光,口吐骇言:“裴小娘子,对不住了。”
这称呼让弥弥沁出泪来。
也是在那一刻,她猛得踹去,趁那人踉跄时又用力推开对着自己的刀。
刀在她左臂上划出一道长口,温热的粘腻漫开,她挣脱了桎梏向外奔去。
才跑两步肩膀又被人死死抓住,她下意识地右手攥住那片碎瓦,用力向后一划。身后人面部吃痛松开了手,发出一声嘶吟。
“歹人行凶——”
一抹抹赤红落在雪中触目惊心,庶民闻声或闭门或惊慌逃窜。那人先前巷中失手,今日誓要灭口,竟然追了出来。
“歹人行凶——”弥弥凄厉地叫着,朝远处巡逻的乡兵奔去。
领头乡兵闻声带队转向,所配刀剑摩挲作响。另有乡兵取箭引弓,只待瞄准。
弥弥脚下一绊,身骨欲裂。
而后只闻劈厉一声弦响,掩绝了天地一切的庸扰嘈杂,有物刺透易州凝滞的压抑穿雪而来,呼呼的风声在某一刻戛然而止。
她伏在地上,半晌支撑着回头。
那人朝下而卧,一支箭没入后背。
“裴将军!”后至的乡兵们挡在她身前,皆是朝着某处。
“去处理了。”熟悉的嗓音传来,弥弥眼前的人影散去,终是看见了那位将领。
那人仍是在骊马背上,弓尚未来得及收束,一身甲胄寒光映雪,正居高临下地望着自己,眸清气定。
他身旁有一架马车,另有五六名侍从陪同,所着似私府家卫。
烘帘挽开,有妇人声问:“发生何事?”
这样的时间地点,又能得将领护送……弥弥脑中闪过一念。
她在裴同衣诧异的目光中用仅剩的气力犬行至马车前,俯首抵地,声若游丝:“求贵人垂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