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辰时一刻在做什么?”
“这半日去了何处?”
“你在羹里下了毒,是吗?”
庭中人声如深夜里跃跃欲试的涌潮,伏跪在地的众人神色怆然,或嗫嚅呜咽或扼腕兴嗟,皆对着侍卫说个不停,除了她。
死了的雀儿般,低垂着头,任由别人抓着两翼,安静得可怕。
侍令霎时浑身紧绷,眼神略一示意那两名侍卫,大步走下阶来。他低下头,看着这女使,“回话!”
“是你下的毒吗?何人指使你如此做?”
她仍是一声不吭,身子又向内蜷缩了些。庭中的人忽而都沉默了,连带着侍卫们,他们不约而同地看过来。
眼前的青灰色大地下降,旋即奔跑着向后,弥弥用力闭上眼睛,再睁开时,褐黄的流纹松木地砌取代了原先的青灰,侍卫们将她朝着某个方向摆正。
侍令在屏风前止步,“夫人。”
这二字如鞭,将弥弥从混沌里抽醒,她抬起头来。屏风后,一张支骨雕有梅花的榻边侧坐着一人,耷肩曲身,如一枝遥向水面的枯枝,克制而凄哀地不去触碰隆起的一团白雪。帐边还立有一人,闻声迟钝地转过头来。
侍令道:“当着夫人的面,你如实招来!”
“你是何人?受谁指使?”
去岁冬,弥弥也曾这样跪在了一辆马车前,烘帘拉开,这二人一立一坐,如同今日。彼时她说自己是“裴小娘子,”她们就收纳了她,未有半分迟疑。如今,弥弥恨自己是细作,恨自己要说谎。
她的唇颤抖着,“夫人……”
侧坐在榻边的人一惊,暗哑低弱的声音传来:“放开她。”
侍卫们闻令松手,弥弥栽在地上,用胳膊支起身子,大口喘着气。眼睫早已黏糊,她不受控地眨眼,酸涩之感微缓后,与屏风后的那双眼睛对视。
弥弥艰难地开口,“夫人,我……”
枯竭的母亲泪光盈盈,吐字亦是艰难,却不是对她讲,“不是她。”
侍令有些为难,在盘查的人中,这女使入府时间最短,方才又是一言不发,分明疑点最大。他压着气息,朝弥弥迈了一步,“夫人……”
“绝不会是她。”
绝不会是她。
弥弥意识到了什么,她猛地站起身,慌不择路地往外跑。裙上的兰花纹样在先前沾蹭了脏污,下摆处被她踉跄踩了数次,唯余依稀几瓣线迹清雅,随着她的奔跑剧烈地翻转、跳动,挣扎。
曲径通幽,小院竹影深。弥弥推开那扇门,风呜呜地涌入,数张米白的帷帘翻飞如符咒,于罅隙之中,见那一尊面容模糊的观音。
病了好几日的阿月衣冠整洁,静静地坐在榻上,仰头看向弥弥,就如初见那夜她望向皓月,温柔而静淑。
她们都心知肚明。
阿月轻声道:“是我。”
“为什么?”弥弥走近她,“你是谁?”
“我么?”阿月喃喃着,眉眼间溢出刹那的痛苦,随即又笑了。“真可笑,你也配问我,你呢,你又是谁?”
不等弥弥开口,她大笑道:“说啊!你是谁?你敢不敢对着观音发誓,说你只是安国侯府的女使,你敢不敢到夫人面前——”
阿月猝不及防地哽了一下,继而神色大变,双眸愤恨地瞪着弥弥;大滴的泪水却自眼尾溢出,缓慢地抚过她僵硬的脸。
弥弥道:“我不敢,但你什么都不配。刘琴月,从此我们弃你,观音弃你。”
她压下胃中的酸腥,就快要克制不住自己胸口的那面鼓;像是受伤的将士亲手取刀,将要挑开溃烂的一层肌肤。
不得不痛。
“我想知道为什么。”
阿月的目光涣散,一具木偶般,像是依照着命令露出微笑,全然不顾这是一出怎样的戏、戏中叫豺狼虎豹咬成了什么样。弥弥对此太熟悉,她见过这样的棋子,浑浑噩噩地走完自己的路,总是在最后一刻以执棋者的胜利标榜自己的牺牲、亦想以此来摆脱必然的恐惧、可能的罪孽。
她伸出一只手,竟想触碰弥弥的脸;弥弥一把攥住,“你……”
她怔怔道:“因为,你们动了不该动的人。”
不用想,阿月说的是乌屏;乌屏甫一问斩,阿月便一病不起。弥弥的头痛起来,她早该想到。
“你是谁的人?”弥弥死死盯着她,“顾立?”
“阿弥,你害怕吗?”阿月突然问,笑意越发凄婉,“哦我忘了,你不会懂的。你不过孑然一身,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一人之事,断没有后顾之忧。”
阿月有个患疾的胞弟,弥弥想起吉娘子的话,手上的力大了几分,“他以你胞弟的性命相要挟?”
阿月充耳不闻,“须知,旁人弃你,也没有后顾之忧。你有今日,全凭命好,遇上个还算宽厚的‘蜜饯果子’。”
弥弥脊背发凉,阿月不仅看出她也是细作,甚至猜到了她与孟念池联络的关键。阿月在府中蛰伏了六年有余,何人有如此城府、早早对陆氏伸出了爪牙?
不对,不是顾立。
弥弥齿寒,“你是陛下的人?”
她呼吸急促起来,“你知道我是细作,为什么不冲我来?为什么要动陆佑?他不过五岁!”
“蠢啊阿弥,”阿月泪如雨下,“我都说了,你孑然一身,我伤你轻而易举,可那只是皮肉之痛。你是细作,也应该知晓,这世间的算计,多的是杀人诛心,就是要叫对方痛得入骨焚魂。”
她咳出笑来,有些疯痴,弥弥从未听她一口气讲了这么些话。
“常言道‘打蛇打七寸,’但阿弥你知道吗?其实有些输本可以是赢,只不过,人有软肋罢了。”
人有软肋罢了,所以阿月为了自己的胞弟杀了陆佑。而阿月的郎主要陆氏的兵权,不惜指使乌屏通敌构陷,试图灭陆氏满门,未遂,新的阴谋又始于年幼的陆佑。一切都串起来了。
而她呢,弥弥绝望地想;一只飞蛾,误把火舞作铮铮自由;一纸仿书,自以为夺了天智,然而在旁人眼中不过池鱼,摇头摆尾被看得一清二楚。
那书斋里的流年,她以命相赴的那些事,至此又算什么?弥弥又算什么?
阿月说陆佑死是因为乌屏。那,倘若她没有写那一封信——她又怎能不写?
这竟是死局。
思至深处,弥弥已经流不出泪来。
阿月却是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泪痕斑驳,湖水下她从前的模样模糊,眸中竟含几分离别时会有的珍重。
“弥弥,你的郎主没有教过你么?想要赢,要么杀别人,要么杀自己。”
“住口!”
“好阿弥,你那种活法,行不通的。”
外面传来走动的声响,是侍卫们寻至了小院。
阿月骤然从榻上跃下,光脚撞进两张帷帘;弥弥刚要抓她,帘后,尖锐的破裂声如冲破冰层的春水,弥弥抬脚退避,一块残缺不堪的碎片滑至脚尖——是那观音模糊的眉眼。
“可是,佑儿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孩子。”
侍卫们鱼贯而入,将阿月死死按在地上;观音的碎片如大地里生出的荆棘,阿月的膝处渗出血来。
“所以,让我去地狱吧。”
弥弥立在原地,小屋拥挤,侍卫们押着阿月绕过她,时有刀柄无意间刮过她的身子。
“弥弥,你,我没有告诉别人。”
这是阿月经过弥弥时的最后一句话,以只有她们二人能听到的声量。
透过支摘窗的日光黄了、橙了、灰了,彻底黑了,又渐渐白了。弥弥瘫坐在窗下,先用指尖蹭眼角,再用手背抹,直到这样做变成徒劳;咬着湿漉漉的双袖,她再也忍不住,放声号啕。
庭中的人给齐温以让出一条道来。死寂中,她捏住麻布一角。
吉娘子道:“夫人,别看。”
齐温以顿了顿,还是选择掀开。阿月安详地睡着,仿佛下一秒就会羞窘地坐起,不知所措地说“奴不是故意起晚的。”
六年。
齐温以的手颤抖着,轻轻停留在阿月锁骨下两指处的一块小斑上。当年不过因为万中有一的相像而动了念,终是大错。现在回想,一切都是那么刻意又碰巧。
她重新覆上麻布,脑中莫名浮现出那个淡如山水的人来。其实心中早生妄念,那眉眼间诸多的相似,佑儿的那一声阿姐,马车上和澄儿一字不差的话......齐温以的唇不受控地哆嗦。
但她再也不敢。
*
一轮金日在遥远的层层云雾中,将要自黑夜里新生。人间又一日,可以发生太多的事。
晨光熹微之时,顾林笙在父亲的陪同下去大隐寺拜见肃王,这是她第一次面见自己的郎父。那人一身羽白的襕袍,和善可亲,与她的父亲侃侃而谈,赞她春宴时的曲不凡——那曲中的词已同这段良缘一起,传遍上京。
宫中阴暗的一角,最下等的内侍们推着车,脸上带着嫌恶,例行公事地将凋零的生命扔出宫去。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几个时辰后,那个遍体鳞伤的女使会睁眼看见广阔的天空,一个叫阿惜的小娘子会拭去她满身的污垢与血迹,再给她一张空白的路证、一个朴素的包袱。
她会强忍着疼痛抓起笔,写下“易州”二字,往衣襟里塞一把小刀,而后一瘸一拐,决然地离开。
从此她又是她,那路证上写着她原本的名字——裴安澜。
然后再过几个时辰,卖蜜饯果子的贩夫会经过安国侯府,只不过这一次,不会有弥弥的身影。
上京城万户明灯,被陛下暗诏入宫的朝臣匆匆上马,留给文会街错落有致的蹄声。
千里外,一队人马整装待发,为首一人以巾覆面,腰间一刀一剑,眉凛若刃,眸深如夜。同行之人袖下或许都藏着一段墨绿的绳结,但他没有,他的早已托陆澄给了别人。
陆澄立于右侧,目视着马上之人,珍重之意在眼中如凝,“同衣,此去长路,愿你逢凶化吉。”
裴同衣左眉微挑,引绳夹腿。乘云扬蹄,猛地向前奔去;他亦随着绵延的夜色和渐弱的马鸣,很快没入林中。
“这半日去了何处?”
“你在羹里下了毒,是吗?”
庭中人声如深夜里跃跃欲试的涌潮,伏跪在地的众人神色怆然,或嗫嚅呜咽或扼腕兴嗟,皆对着侍卫说个不停,除了她。
死了的雀儿般,低垂着头,任由别人抓着两翼,安静得可怕。
侍令霎时浑身紧绷,眼神略一示意那两名侍卫,大步走下阶来。他低下头,看着这女使,“回话!”
“是你下的毒吗?何人指使你如此做?”
她仍是一声不吭,身子又向内蜷缩了些。庭中的人忽而都沉默了,连带着侍卫们,他们不约而同地看过来。
眼前的青灰色大地下降,旋即奔跑着向后,弥弥用力闭上眼睛,再睁开时,褐黄的流纹松木地砌取代了原先的青灰,侍卫们将她朝着某个方向摆正。
侍令在屏风前止步,“夫人。”
这二字如鞭,将弥弥从混沌里抽醒,她抬起头来。屏风后,一张支骨雕有梅花的榻边侧坐着一人,耷肩曲身,如一枝遥向水面的枯枝,克制而凄哀地不去触碰隆起的一团白雪。帐边还立有一人,闻声迟钝地转过头来。
侍令道:“当着夫人的面,你如实招来!”
“你是何人?受谁指使?”
去岁冬,弥弥也曾这样跪在了一辆马车前,烘帘拉开,这二人一立一坐,如同今日。彼时她说自己是“裴小娘子,”她们就收纳了她,未有半分迟疑。如今,弥弥恨自己是细作,恨自己要说谎。
她的唇颤抖着,“夫人……”
侧坐在榻边的人一惊,暗哑低弱的声音传来:“放开她。”
侍卫们闻令松手,弥弥栽在地上,用胳膊支起身子,大口喘着气。眼睫早已黏糊,她不受控地眨眼,酸涩之感微缓后,与屏风后的那双眼睛对视。
弥弥艰难地开口,“夫人,我……”
枯竭的母亲泪光盈盈,吐字亦是艰难,却不是对她讲,“不是她。”
侍令有些为难,在盘查的人中,这女使入府时间最短,方才又是一言不发,分明疑点最大。他压着气息,朝弥弥迈了一步,“夫人……”
“绝不会是她。”
绝不会是她。
弥弥意识到了什么,她猛地站起身,慌不择路地往外跑。裙上的兰花纹样在先前沾蹭了脏污,下摆处被她踉跄踩了数次,唯余依稀几瓣线迹清雅,随着她的奔跑剧烈地翻转、跳动,挣扎。
曲径通幽,小院竹影深。弥弥推开那扇门,风呜呜地涌入,数张米白的帷帘翻飞如符咒,于罅隙之中,见那一尊面容模糊的观音。
病了好几日的阿月衣冠整洁,静静地坐在榻上,仰头看向弥弥,就如初见那夜她望向皓月,温柔而静淑。
她们都心知肚明。
阿月轻声道:“是我。”
“为什么?”弥弥走近她,“你是谁?”
“我么?”阿月喃喃着,眉眼间溢出刹那的痛苦,随即又笑了。“真可笑,你也配问我,你呢,你又是谁?”
不等弥弥开口,她大笑道:“说啊!你是谁?你敢不敢对着观音发誓,说你只是安国侯府的女使,你敢不敢到夫人面前——”
阿月猝不及防地哽了一下,继而神色大变,双眸愤恨地瞪着弥弥;大滴的泪水却自眼尾溢出,缓慢地抚过她僵硬的脸。
弥弥道:“我不敢,但你什么都不配。刘琴月,从此我们弃你,观音弃你。”
她压下胃中的酸腥,就快要克制不住自己胸口的那面鼓;像是受伤的将士亲手取刀,将要挑开溃烂的一层肌肤。
不得不痛。
“我想知道为什么。”
阿月的目光涣散,一具木偶般,像是依照着命令露出微笑,全然不顾这是一出怎样的戏、戏中叫豺狼虎豹咬成了什么样。弥弥对此太熟悉,她见过这样的棋子,浑浑噩噩地走完自己的路,总是在最后一刻以执棋者的胜利标榜自己的牺牲、亦想以此来摆脱必然的恐惧、可能的罪孽。
她伸出一只手,竟想触碰弥弥的脸;弥弥一把攥住,“你……”
她怔怔道:“因为,你们动了不该动的人。”
不用想,阿月说的是乌屏;乌屏甫一问斩,阿月便一病不起。弥弥的头痛起来,她早该想到。
“你是谁的人?”弥弥死死盯着她,“顾立?”
“阿弥,你害怕吗?”阿月突然问,笑意越发凄婉,“哦我忘了,你不会懂的。你不过孑然一身,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一人之事,断没有后顾之忧。”
阿月有个患疾的胞弟,弥弥想起吉娘子的话,手上的力大了几分,“他以你胞弟的性命相要挟?”
阿月充耳不闻,“须知,旁人弃你,也没有后顾之忧。你有今日,全凭命好,遇上个还算宽厚的‘蜜饯果子’。”
弥弥脊背发凉,阿月不仅看出她也是细作,甚至猜到了她与孟念池联络的关键。阿月在府中蛰伏了六年有余,何人有如此城府、早早对陆氏伸出了爪牙?
不对,不是顾立。
弥弥齿寒,“你是陛下的人?”
她呼吸急促起来,“你知道我是细作,为什么不冲我来?为什么要动陆佑?他不过五岁!”
“蠢啊阿弥,”阿月泪如雨下,“我都说了,你孑然一身,我伤你轻而易举,可那只是皮肉之痛。你是细作,也应该知晓,这世间的算计,多的是杀人诛心,就是要叫对方痛得入骨焚魂。”
她咳出笑来,有些疯痴,弥弥从未听她一口气讲了这么些话。
“常言道‘打蛇打七寸,’但阿弥你知道吗?其实有些输本可以是赢,只不过,人有软肋罢了。”
人有软肋罢了,所以阿月为了自己的胞弟杀了陆佑。而阿月的郎主要陆氏的兵权,不惜指使乌屏通敌构陷,试图灭陆氏满门,未遂,新的阴谋又始于年幼的陆佑。一切都串起来了。
而她呢,弥弥绝望地想;一只飞蛾,误把火舞作铮铮自由;一纸仿书,自以为夺了天智,然而在旁人眼中不过池鱼,摇头摆尾被看得一清二楚。
那书斋里的流年,她以命相赴的那些事,至此又算什么?弥弥又算什么?
阿月说陆佑死是因为乌屏。那,倘若她没有写那一封信——她又怎能不写?
这竟是死局。
思至深处,弥弥已经流不出泪来。
阿月却是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泪痕斑驳,湖水下她从前的模样模糊,眸中竟含几分离别时会有的珍重。
“弥弥,你的郎主没有教过你么?想要赢,要么杀别人,要么杀自己。”
“住口!”
“好阿弥,你那种活法,行不通的。”
外面传来走动的声响,是侍卫们寻至了小院。
阿月骤然从榻上跃下,光脚撞进两张帷帘;弥弥刚要抓她,帘后,尖锐的破裂声如冲破冰层的春水,弥弥抬脚退避,一块残缺不堪的碎片滑至脚尖——是那观音模糊的眉眼。
“可是,佑儿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孩子。”
侍卫们鱼贯而入,将阿月死死按在地上;观音的碎片如大地里生出的荆棘,阿月的膝处渗出血来。
“所以,让我去地狱吧。”
弥弥立在原地,小屋拥挤,侍卫们押着阿月绕过她,时有刀柄无意间刮过她的身子。
“弥弥,你,我没有告诉别人。”
这是阿月经过弥弥时的最后一句话,以只有她们二人能听到的声量。
透过支摘窗的日光黄了、橙了、灰了,彻底黑了,又渐渐白了。弥弥瘫坐在窗下,先用指尖蹭眼角,再用手背抹,直到这样做变成徒劳;咬着湿漉漉的双袖,她再也忍不住,放声号啕。
庭中的人给齐温以让出一条道来。死寂中,她捏住麻布一角。
吉娘子道:“夫人,别看。”
齐温以顿了顿,还是选择掀开。阿月安详地睡着,仿佛下一秒就会羞窘地坐起,不知所措地说“奴不是故意起晚的。”
六年。
齐温以的手颤抖着,轻轻停留在阿月锁骨下两指处的一块小斑上。当年不过因为万中有一的相像而动了念,终是大错。现在回想,一切都是那么刻意又碰巧。
她重新覆上麻布,脑中莫名浮现出那个淡如山水的人来。其实心中早生妄念,那眉眼间诸多的相似,佑儿的那一声阿姐,马车上和澄儿一字不差的话......齐温以的唇不受控地哆嗦。
但她再也不敢。
*
一轮金日在遥远的层层云雾中,将要自黑夜里新生。人间又一日,可以发生太多的事。
晨光熹微之时,顾林笙在父亲的陪同下去大隐寺拜见肃王,这是她第一次面见自己的郎父。那人一身羽白的襕袍,和善可亲,与她的父亲侃侃而谈,赞她春宴时的曲不凡——那曲中的词已同这段良缘一起,传遍上京。
宫中阴暗的一角,最下等的内侍们推着车,脸上带着嫌恶,例行公事地将凋零的生命扔出宫去。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几个时辰后,那个遍体鳞伤的女使会睁眼看见广阔的天空,一个叫阿惜的小娘子会拭去她满身的污垢与血迹,再给她一张空白的路证、一个朴素的包袱。
她会强忍着疼痛抓起笔,写下“易州”二字,往衣襟里塞一把小刀,而后一瘸一拐,决然地离开。
从此她又是她,那路证上写着她原本的名字——裴安澜。
然后再过几个时辰,卖蜜饯果子的贩夫会经过安国侯府,只不过这一次,不会有弥弥的身影。
上京城万户明灯,被陛下暗诏入宫的朝臣匆匆上马,留给文会街错落有致的蹄声。
千里外,一队人马整装待发,为首一人以巾覆面,腰间一刀一剑,眉凛若刃,眸深如夜。同行之人袖下或许都藏着一段墨绿的绳结,但他没有,他的早已托陆澄给了别人。
陆澄立于右侧,目视着马上之人,珍重之意在眼中如凝,“同衣,此去长路,愿你逢凶化吉。”
裴同衣左眉微挑,引绳夹腿。乘云扬蹄,猛地向前奔去;他亦随着绵延的夜色和渐弱的马鸣,很快没入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