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铜铁摩挲声窸窣,如弓一般展开。禁军已呈扇形围住了他,肃立着等候帝王的旨意。陆澄伏在地上一动不动,感受着额上鲜血的温热,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笑了笑。
好一个四面楚歌。他微微动了动肩膀,慢慢地撑起身子,才发觉几柄长剑竟是早已悬于首前;几名禁军随着他起身的动作抬高手臂,却丝毫不敢懈怠,那长剑仍是不多不少的离他一寸。
“押入诏狱,留待审问。”
陆澄平静地仰视帝王,“恳请陛下勿罪论他人。”
话毕,身上骤然吃痛,一钝物抵至腮边,他急促地吸了一口气,被迫向一侧偏头。
刺眼的阳光越过窗棱,绒针柏的剪影匍匐在禁军脚下,陆澄面沐金灿,垂眸看着暗沉的地砌,不卑不亢道:“谢陛下。”
铜铁声远去,候在门外的一人掸去袖上草屑;紫色的袍摆翻过门槛,随他垂伏在地。
赵观崇取案上一印,稳稳压在先前所书的元书纸上,而后拿在手中端详。朱色的墨顷刻干透,牢牢嵌入纸页。
他转向孟念池,徐徐开口:“令提举兵马巡检孟泽即刻启程,暂领云麾将军一职;你去亲审陆澄,务必找到另外那半纸边防图。”
“此外,”他顿了顿,又将那元书纸细细看了一遍,方扬手令孟念池接过;“急诏安国侯陆归明入京觐见。”
*
雀儿扑入窗前的那棵栀子树,一时间细枝轻颤,清香摇曳,叫屋内静坐的女子偏过了头。她颊边那两弯皎白的珍珠从鬓边缀至下颌,由极明入温亮,如满树栀花一般,在梢顶集日华,叶丛中蓄泽。
光影轮换,雀鸟归去,顾林笙这一坐,便坐到了月升。颊边的珠光萃出清冷之意,阿惜将屋内的烛台点亮,无意间瞥见顾林笙的神色,匆忙跑来。
“小娘子莫哭……”
“我没有,”顾林笙轻声道,“我只是在想以后。我既入嗣王府,往后的路便是要一个人走的了。头顶皇天,背临绝崖,且不论这府外交错纵横的权势要如何用我,单就这小小的后院,怕是都要吃我。”
阿惜一时凝噎,只恨自己嘴笨,说不出什么慰藉话来;但转念一想,又岂是她无话呢,当一片树叶面对整座将秋的森林时,又能做什么。
烛火摇曳,满室朱色似滔天波浪,带着半劝诫半强迫的喜悦团团围住顾林笙。然而她仍是一副平淡的神情,兀自思索着,眸中有了几分锐意。
“阿惜,”她忽而指向不远处放着的几匹花罗,“你将这些拿去,赐与西苑的几位。”
“西苑……”阿惜的声音越来越小,“小娘子当真?”
顾林笙点点头,“快去吧,我已经不是顾小娘子了,无论别人的好是真是假,往后都不能独受。”
阿惜道:“但这是夫人为您亲择许久的,还是留下吧。”
顾林笙闻言挤出一个笑来,“你以为母亲特意从嫁妆里撇出这几匹布是为什么?”
“如今那箱箧俱数置于前堂,我触不可及,唯身边这丝物,供我活络一二。正妻入府,妾室次日要见晨礼,日后妻妾龃龉往往埋祸于此时。妾若骄纵,明日初见便疏于礼节,我是罚还是不罚?我若不罚,是自折舟浆,任人兴风作浪;我若罚,便是把自己推上独木。”
“我让你将这几匹布赐与西苑,是为了给双方留路。今日我既已示好,她们只要对我还有一丝善意,明日于情于理在见礼时就不会出什么差错。若是仍有人明知故犯,那便是不可相与之辈,我日后自无需留情面。”
这些陌生的话语自顾林笙口中讲出,阿惜听着,眼眶里已擒了泪,却是狠狠点了点头,转身拿起那承花罗的木托,向门外走去。
屋内只余顾林笙一人。她盯着摇曳的烛火,抿着唇,觉得是那样的无力。
只几息的时间,阿惜的声音卷着夏虫的夜鸣自外透了进来,“见,见过嗣王!”
顾林笙一惊,忙整顿坐姿,低下头。
赵寻瑞自屏风后曳步而出,一团浓郁的酒气袭来,他腰间的玉佩在她眼前晃了晃,终于静止不动。
“你……”
一指伸来,轻轻贴住了她的下巴。
顾林笙打了个冷战,被那根手指挑着抬起头。蓦然撞进对方的眼,她只抓见了他笑意的残影,而后是同她一样的漠然。
颌下的指尖微微弯曲,若即若离的温热勾连着她,好似在逗弄猫儿。顾林笙眼睫不住地颤抖。她不在乎他须臾的笑眼将她认作了何人,但他的举动是何其残忍;他正以最漠然且疏离的姿态,凝视她的溃散。
她猛地偏开了头,而后心有余悸地留意着他的动静。身侧的床榻向下一凹,两声闷响后她下意识回首,只见地上两只革靴东倒西歪,赵寻瑞瘫在被褥上,闭上了眼睛。
顾林笙长舒了一口气。
她抬手,小心地将头上的珠冠、玉笄、金簪等一一摘下。华美精贵的饰物泠泠作响,不知不觉中压了她满裙,在烛光里熠如星辰。
身旁的人呼吸平稳,窗外渐起雨声。
*
此桩婚事关乎皇宗与朝中顾氏,自是受朝野瞩目。宾客散去,林封在归途中被肃王的近侍卢禅拦下,惊诧间,卢禅已道明来意,请他到肃王府一叙。
他不敢怠慢,由着卢禅带路。天上飘雨,待至檐下,林封已是满头银露,双肩湿润。
赵观全静坐于窗前,因着今日嗣王的婚仪,他往日的白袍换成了漆绿的长衫,与窗外混沌的雨夜糅杂在一处。
见林封来,他竟亲自取盏倒茶,而后淡淡道:“陛下已令提举兵马巡检孟泽暂代云麾将军一职,明日枢密院应会收到文敕。”
林封眼皮一跳,虽不知他的消息从何而来,却是顺着他的话道:“孟泽与孟侍郎沾亲带故,殿下可是要下官驳回这文敕?”
赵观全冷笑道:“陛下意决,此刻那孟泽早已不在上京了。但我此番寻你来,确实是为了此事。”
他定定盯着林封,半晌不语。
林封幡然醒悟,忙道:“但凭殿下吩咐。”
“不难。去岁你是如何对朱丕的,现下就如何对孟泽。”
林封手中的莲杯仓惶跌落,滚烫的茶水刹时将他的手背烫出红块。他望向肃王,惊惧不已。
“怎么,很难吗?”赵观全的笑里渗出寒意,“林大人应该对这类事甚是熟练才是。”
“殿下,”林封周身冰凉,隐觉悬石将崩,“天子之意,我等人臣怎可,怎可忤逆……”
他已将话说得极其委婉,这哪是忤逆,肃王值此关头让他去杀孟泽——一个朝臣杀陛下才任命的新将,这跟篡夺兵权有什么区别!更进一步,这与蓄势谋反又有什么区别……
林封脑中有什么滚滚如雷,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肃王。天雨如注,一道灵晔自窗前闪过,对方眸中压抑数载的野心被照得一览无遗。
“殿下!”他几乎登时哭喊出声,踉跄下座,膝行于赵观全面前,哀求道:“殿下三思啊——”
赵观全垂眸,“林大人似乎不知,你我早已是同路人。”
他揭开案上的竹盖,将一碟点心端至林封鼻前。林封哆嗦着抬眸,玉白的瓷碟正中,竟是一块桂月酥。
他终于意识到什么,遽然瞪大了眼,只听得面前人温言道:“林郎,你且尝尝,跟她做的一样吗?”
*
“哥哥。”
林封扭头。
鱼白瓷碟沁着凉意,光洁的沿边被一双素净的手稳稳托着,往前递了递。林瑶的双袖挽至了手肘,凝脂小臂无意入目,林封下意识垂了眼。趁着转身的动作匆匆扫了一眼四周,他确信无人看见此幕后才松了一口气。
岁初去京殿试,在明堂里滚一遭,又识人脸色蹉跎了五月,林封最终抱着三甲和来之不易的小官衔狼狈回到合州。
金秋九月,他受着乡邻拜谒,却不复彼时绿耳马去,一身的轻与喜。虽在州衙当值,进出堂皇,但父母亲却是颇有微词。只怪他四月间在上京一时兴起,作了篇《论六韬》,不慎被人知晓,不仅让林家此前的打点尽数成空,还被同侪以“文仕不武”之名相疑。
林瑶一连着数日同邻里娘子出门采果,脸色红润;浑然不知兄长囿于前程,又因为多月未见兄长,神采奕奕地在林封耳边道他荣归故里是多么天时地利。
林封接过桂月酥,心下烦闷,正吃得勉强,被林瑶一句“你若是能长久留在合州”一惊,险些噎住。
他放下瓷碟,林瑶忽然噤声,向着他身后某处行了一礼,利落地离开。
林封心有所感,回过头,果见林致负手而立。
“可见到那位上京的贵人?”
林致口中的贵人乃是几日前到合州的。此人车马未至,府衙便紧锣密鼓地准备起迎接事宜,可惜林封被知州当成杂役使唤,筹买果酿从食,等他灰头土脸地回到州衙时,竟不见丝毫筵宴之气,自然也未得见贵人片颜。
林致得知此事后,拿出林封曾祖父任司农寺主簿时帝赐的一块玉,又亲自指导林封写下了谒帖。
此刻林封面对父亲难掩羞愧,低声答道:“儿不曾。”
“那贵人似乎清傲,这几日在合州神龙不见尾,连知州也不敢再张扬此事,俱衙上下,吃闭门羹的不止儿一人。”
林致听毕容色稍缓,叮嘱道:“良机难遇,你且再试试。”
怀中的玉似在灼人,林封想起被拒门外的窘困和同僚随口的轻讽,心如擂鼓,但一想到那贵人似乎不日便要离开,猛地起身,“儿再去写一道谒帖。”
第二日休沐,林封早早出门,不料贵人亦外出,又是一场空。至此林封彻底泄气,心事重重地行至郊野;望着合州的秋林净水,他自觉枉了此生,又从熟悉的景色中得到短暂的慰藉。
他将自己藏入果林,像个顽皮的少年郎一样坐在落叶堆上。不知过了多久,河边漫步走来一双人儿,女子衣袂在风中翻飞,笑声隐约可闻;她身侧男子不时点头,遇滩石凌杂处伸手轻牵女子衣袖。
见二人行近,白鹭涉水趋向河心,拍翅登天。
“六郎。”
女子的声音清晰传入林封的耳朵,他不可置信地扶着树干起身,脸色一白。
林瑶脸色红润,含笑望向前方,二人不似初识。那男子闻声偏首,背影静沉,所着非林氏日常能及。
林封拔腿就跑。惶然回到家中,他犹豫着如何告诉母亲,方转过穿廊,又被所见之景一骇。
林致和知州罗随迎面走来,谈笑竟似故友。他躬身揖礼,罗随沉默半晌,道:“或许林郎的《论六韬》自有机缘。”
林封错愕抬首,二人自他身前走过,林致的一瞥意味深长,暗有喜色。一日间发生这诸般不寻常的事,偏偏林致送毕罗随后又缄口不语;林封神魂错乱,晚些时候将林瑶一事顺口告与了父亲。
林致带了家侍出门,那一晚林瑶没能回来。
次日午后,前日出门的家侍自偏门抬入一人。家侍们步履匆匆,将那人围得严严实实。林封于罅隙中望见了她下垂的凝白小臂。
“父亲……”林封艰难开口。林致瘫坐在椅上,看上去惊魂未定,含糊道了句“为你争前程”,又厉声道:“你不许过问。”
林瑶的屋子从此成了旁人不可近的禁室。然不待林封细想林瑶为何醒后哭喊“但求一死”,三日后,她出嫁的轿辇前脚刚走,擢他为闵州知州的文敕便至。
仍是那匹绿耳马,又复一身轻与喜;只是此后每年秋,林封偶忆起亡妹,会有几分歉疚。
那贵人是谁,这么些年他早已不在意;但如今跪在肃王膝下,林封恍然大悟为何对方此前语“林大人兴于合州,一路走来如有神助”。
口中的桂月酥生生噎在喉咙,他满目通红。哪里是他得天相助,分明是他罪孽深重,贪得太多,冥冥之中与阎罗做了交易。
“本王多年前曾无意中看见一篇《论六韬》,叹此人颇有才识,欲收为己用,以解本王在枢密无人之忧。”
“如今林大人已是枢密使,不念本王多次的恩情了吗?”
林封涕泪滂沱,“殿下与……”
“林瑶。”赵观全笑道,“闲游时相识,倒是有趣。”
他想起了什么,又沉下脸来,阴恻道:“你父亲倒是胆大,为了你,竟敢算计到本王身上。若不是你确实于本王有用,当年只消一个‘卖女求荣,没辱皇亲’的罪名,你林氏上下便能身首异处。”
全自得佛缘,呈表尽言,愿掷尘躯,舍外物。
二十年前,赵观全借积善之名离京,看似远离朝堂,却暗中广结位卑身孤之人。
心苗既种,无惧不成参天大树。他今日唤林封来,是为收割。
林封道:“林、林氏定守口如瓶,林瑶和那孩子早已身死……还请殿下饶过小人!”
“我相信死人,”赵观全点点头,“只是今日话已说开,若林大人仍欲割席,恐怕我只能自求心安。”
窗外的夜雨不曾变小。千万道雨经过檐下的灯,恰如刀刃一击毙命前的流光。
是何时事事都与“死”字相关了呢?
林封坐在冰冷的地上,细数着自己身上被陛下知晓后必死的罪状,心竟慢慢平静了下来。
他的《论六韬》是真的写得好,不然也不会叫同侪生妒。他走出合州许久了,为何还要带着少时的卑微和懦弱?
“殿下,”林封缓缓起身,“杀孟泽不难,难的是让我们的人接替孟泽。若孟泽身死,陛下定会在用人上慎之又慎……若朝堂之上无人得陛下信任,您莫忘了,宫中皇长子赵裕已年十五,虽仍在鼎文阁内受诲,却是可承大统之才。”
“陛下惮武,却悉心养出了允文允武的赵裕;日后将翼威军符交予赵裕,亦未可知。”
好一个四面楚歌。他微微动了动肩膀,慢慢地撑起身子,才发觉几柄长剑竟是早已悬于首前;几名禁军随着他起身的动作抬高手臂,却丝毫不敢懈怠,那长剑仍是不多不少的离他一寸。
“押入诏狱,留待审问。”
陆澄平静地仰视帝王,“恳请陛下勿罪论他人。”
话毕,身上骤然吃痛,一钝物抵至腮边,他急促地吸了一口气,被迫向一侧偏头。
刺眼的阳光越过窗棱,绒针柏的剪影匍匐在禁军脚下,陆澄面沐金灿,垂眸看着暗沉的地砌,不卑不亢道:“谢陛下。”
铜铁声远去,候在门外的一人掸去袖上草屑;紫色的袍摆翻过门槛,随他垂伏在地。
赵观崇取案上一印,稳稳压在先前所书的元书纸上,而后拿在手中端详。朱色的墨顷刻干透,牢牢嵌入纸页。
他转向孟念池,徐徐开口:“令提举兵马巡检孟泽即刻启程,暂领云麾将军一职;你去亲审陆澄,务必找到另外那半纸边防图。”
“此外,”他顿了顿,又将那元书纸细细看了一遍,方扬手令孟念池接过;“急诏安国侯陆归明入京觐见。”
*
雀儿扑入窗前的那棵栀子树,一时间细枝轻颤,清香摇曳,叫屋内静坐的女子偏过了头。她颊边那两弯皎白的珍珠从鬓边缀至下颌,由极明入温亮,如满树栀花一般,在梢顶集日华,叶丛中蓄泽。
光影轮换,雀鸟归去,顾林笙这一坐,便坐到了月升。颊边的珠光萃出清冷之意,阿惜将屋内的烛台点亮,无意间瞥见顾林笙的神色,匆忙跑来。
“小娘子莫哭……”
“我没有,”顾林笙轻声道,“我只是在想以后。我既入嗣王府,往后的路便是要一个人走的了。头顶皇天,背临绝崖,且不论这府外交错纵横的权势要如何用我,单就这小小的后院,怕是都要吃我。”
阿惜一时凝噎,只恨自己嘴笨,说不出什么慰藉话来;但转念一想,又岂是她无话呢,当一片树叶面对整座将秋的森林时,又能做什么。
烛火摇曳,满室朱色似滔天波浪,带着半劝诫半强迫的喜悦团团围住顾林笙。然而她仍是一副平淡的神情,兀自思索着,眸中有了几分锐意。
“阿惜,”她忽而指向不远处放着的几匹花罗,“你将这些拿去,赐与西苑的几位。”
“西苑……”阿惜的声音越来越小,“小娘子当真?”
顾林笙点点头,“快去吧,我已经不是顾小娘子了,无论别人的好是真是假,往后都不能独受。”
阿惜道:“但这是夫人为您亲择许久的,还是留下吧。”
顾林笙闻言挤出一个笑来,“你以为母亲特意从嫁妆里撇出这几匹布是为什么?”
“如今那箱箧俱数置于前堂,我触不可及,唯身边这丝物,供我活络一二。正妻入府,妾室次日要见晨礼,日后妻妾龃龉往往埋祸于此时。妾若骄纵,明日初见便疏于礼节,我是罚还是不罚?我若不罚,是自折舟浆,任人兴风作浪;我若罚,便是把自己推上独木。”
“我让你将这几匹布赐与西苑,是为了给双方留路。今日我既已示好,她们只要对我还有一丝善意,明日于情于理在见礼时就不会出什么差错。若是仍有人明知故犯,那便是不可相与之辈,我日后自无需留情面。”
这些陌生的话语自顾林笙口中讲出,阿惜听着,眼眶里已擒了泪,却是狠狠点了点头,转身拿起那承花罗的木托,向门外走去。
屋内只余顾林笙一人。她盯着摇曳的烛火,抿着唇,觉得是那样的无力。
只几息的时间,阿惜的声音卷着夏虫的夜鸣自外透了进来,“见,见过嗣王!”
顾林笙一惊,忙整顿坐姿,低下头。
赵寻瑞自屏风后曳步而出,一团浓郁的酒气袭来,他腰间的玉佩在她眼前晃了晃,终于静止不动。
“你……”
一指伸来,轻轻贴住了她的下巴。
顾林笙打了个冷战,被那根手指挑着抬起头。蓦然撞进对方的眼,她只抓见了他笑意的残影,而后是同她一样的漠然。
颌下的指尖微微弯曲,若即若离的温热勾连着她,好似在逗弄猫儿。顾林笙眼睫不住地颤抖。她不在乎他须臾的笑眼将她认作了何人,但他的举动是何其残忍;他正以最漠然且疏离的姿态,凝视她的溃散。
她猛地偏开了头,而后心有余悸地留意着他的动静。身侧的床榻向下一凹,两声闷响后她下意识回首,只见地上两只革靴东倒西歪,赵寻瑞瘫在被褥上,闭上了眼睛。
顾林笙长舒了一口气。
她抬手,小心地将头上的珠冠、玉笄、金簪等一一摘下。华美精贵的饰物泠泠作响,不知不觉中压了她满裙,在烛光里熠如星辰。
身旁的人呼吸平稳,窗外渐起雨声。
*
此桩婚事关乎皇宗与朝中顾氏,自是受朝野瞩目。宾客散去,林封在归途中被肃王的近侍卢禅拦下,惊诧间,卢禅已道明来意,请他到肃王府一叙。
他不敢怠慢,由着卢禅带路。天上飘雨,待至檐下,林封已是满头银露,双肩湿润。
赵观全静坐于窗前,因着今日嗣王的婚仪,他往日的白袍换成了漆绿的长衫,与窗外混沌的雨夜糅杂在一处。
见林封来,他竟亲自取盏倒茶,而后淡淡道:“陛下已令提举兵马巡检孟泽暂代云麾将军一职,明日枢密院应会收到文敕。”
林封眼皮一跳,虽不知他的消息从何而来,却是顺着他的话道:“孟泽与孟侍郎沾亲带故,殿下可是要下官驳回这文敕?”
赵观全冷笑道:“陛下意决,此刻那孟泽早已不在上京了。但我此番寻你来,确实是为了此事。”
他定定盯着林封,半晌不语。
林封幡然醒悟,忙道:“但凭殿下吩咐。”
“不难。去岁你是如何对朱丕的,现下就如何对孟泽。”
林封手中的莲杯仓惶跌落,滚烫的茶水刹时将他的手背烫出红块。他望向肃王,惊惧不已。
“怎么,很难吗?”赵观全的笑里渗出寒意,“林大人应该对这类事甚是熟练才是。”
“殿下,”林封周身冰凉,隐觉悬石将崩,“天子之意,我等人臣怎可,怎可忤逆……”
他已将话说得极其委婉,这哪是忤逆,肃王值此关头让他去杀孟泽——一个朝臣杀陛下才任命的新将,这跟篡夺兵权有什么区别!更进一步,这与蓄势谋反又有什么区别……
林封脑中有什么滚滚如雷,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肃王。天雨如注,一道灵晔自窗前闪过,对方眸中压抑数载的野心被照得一览无遗。
“殿下!”他几乎登时哭喊出声,踉跄下座,膝行于赵观全面前,哀求道:“殿下三思啊——”
赵观全垂眸,“林大人似乎不知,你我早已是同路人。”
他揭开案上的竹盖,将一碟点心端至林封鼻前。林封哆嗦着抬眸,玉白的瓷碟正中,竟是一块桂月酥。
他终于意识到什么,遽然瞪大了眼,只听得面前人温言道:“林郎,你且尝尝,跟她做的一样吗?”
*
“哥哥。”
林封扭头。
鱼白瓷碟沁着凉意,光洁的沿边被一双素净的手稳稳托着,往前递了递。林瑶的双袖挽至了手肘,凝脂小臂无意入目,林封下意识垂了眼。趁着转身的动作匆匆扫了一眼四周,他确信无人看见此幕后才松了一口气。
岁初去京殿试,在明堂里滚一遭,又识人脸色蹉跎了五月,林封最终抱着三甲和来之不易的小官衔狼狈回到合州。
金秋九月,他受着乡邻拜谒,却不复彼时绿耳马去,一身的轻与喜。虽在州衙当值,进出堂皇,但父母亲却是颇有微词。只怪他四月间在上京一时兴起,作了篇《论六韬》,不慎被人知晓,不仅让林家此前的打点尽数成空,还被同侪以“文仕不武”之名相疑。
林瑶一连着数日同邻里娘子出门采果,脸色红润;浑然不知兄长囿于前程,又因为多月未见兄长,神采奕奕地在林封耳边道他荣归故里是多么天时地利。
林封接过桂月酥,心下烦闷,正吃得勉强,被林瑶一句“你若是能长久留在合州”一惊,险些噎住。
他放下瓷碟,林瑶忽然噤声,向着他身后某处行了一礼,利落地离开。
林封心有所感,回过头,果见林致负手而立。
“可见到那位上京的贵人?”
林致口中的贵人乃是几日前到合州的。此人车马未至,府衙便紧锣密鼓地准备起迎接事宜,可惜林封被知州当成杂役使唤,筹买果酿从食,等他灰头土脸地回到州衙时,竟不见丝毫筵宴之气,自然也未得见贵人片颜。
林致得知此事后,拿出林封曾祖父任司农寺主簿时帝赐的一块玉,又亲自指导林封写下了谒帖。
此刻林封面对父亲难掩羞愧,低声答道:“儿不曾。”
“那贵人似乎清傲,这几日在合州神龙不见尾,连知州也不敢再张扬此事,俱衙上下,吃闭门羹的不止儿一人。”
林致听毕容色稍缓,叮嘱道:“良机难遇,你且再试试。”
怀中的玉似在灼人,林封想起被拒门外的窘困和同僚随口的轻讽,心如擂鼓,但一想到那贵人似乎不日便要离开,猛地起身,“儿再去写一道谒帖。”
第二日休沐,林封早早出门,不料贵人亦外出,又是一场空。至此林封彻底泄气,心事重重地行至郊野;望着合州的秋林净水,他自觉枉了此生,又从熟悉的景色中得到短暂的慰藉。
他将自己藏入果林,像个顽皮的少年郎一样坐在落叶堆上。不知过了多久,河边漫步走来一双人儿,女子衣袂在风中翻飞,笑声隐约可闻;她身侧男子不时点头,遇滩石凌杂处伸手轻牵女子衣袖。
见二人行近,白鹭涉水趋向河心,拍翅登天。
“六郎。”
女子的声音清晰传入林封的耳朵,他不可置信地扶着树干起身,脸色一白。
林瑶脸色红润,含笑望向前方,二人不似初识。那男子闻声偏首,背影静沉,所着非林氏日常能及。
林封拔腿就跑。惶然回到家中,他犹豫着如何告诉母亲,方转过穿廊,又被所见之景一骇。
林致和知州罗随迎面走来,谈笑竟似故友。他躬身揖礼,罗随沉默半晌,道:“或许林郎的《论六韬》自有机缘。”
林封错愕抬首,二人自他身前走过,林致的一瞥意味深长,暗有喜色。一日间发生这诸般不寻常的事,偏偏林致送毕罗随后又缄口不语;林封神魂错乱,晚些时候将林瑶一事顺口告与了父亲。
林致带了家侍出门,那一晚林瑶没能回来。
次日午后,前日出门的家侍自偏门抬入一人。家侍们步履匆匆,将那人围得严严实实。林封于罅隙中望见了她下垂的凝白小臂。
“父亲……”林封艰难开口。林致瘫坐在椅上,看上去惊魂未定,含糊道了句“为你争前程”,又厉声道:“你不许过问。”
林瑶的屋子从此成了旁人不可近的禁室。然不待林封细想林瑶为何醒后哭喊“但求一死”,三日后,她出嫁的轿辇前脚刚走,擢他为闵州知州的文敕便至。
仍是那匹绿耳马,又复一身轻与喜;只是此后每年秋,林封偶忆起亡妹,会有几分歉疚。
那贵人是谁,这么些年他早已不在意;但如今跪在肃王膝下,林封恍然大悟为何对方此前语“林大人兴于合州,一路走来如有神助”。
口中的桂月酥生生噎在喉咙,他满目通红。哪里是他得天相助,分明是他罪孽深重,贪得太多,冥冥之中与阎罗做了交易。
“本王多年前曾无意中看见一篇《论六韬》,叹此人颇有才识,欲收为己用,以解本王在枢密无人之忧。”
“如今林大人已是枢密使,不念本王多次的恩情了吗?”
林封涕泪滂沱,“殿下与……”
“林瑶。”赵观全笑道,“闲游时相识,倒是有趣。”
他想起了什么,又沉下脸来,阴恻道:“你父亲倒是胆大,为了你,竟敢算计到本王身上。若不是你确实于本王有用,当年只消一个‘卖女求荣,没辱皇亲’的罪名,你林氏上下便能身首异处。”
全自得佛缘,呈表尽言,愿掷尘躯,舍外物。
二十年前,赵观全借积善之名离京,看似远离朝堂,却暗中广结位卑身孤之人。
心苗既种,无惧不成参天大树。他今日唤林封来,是为收割。
林封道:“林、林氏定守口如瓶,林瑶和那孩子早已身死……还请殿下饶过小人!”
“我相信死人,”赵观全点点头,“只是今日话已说开,若林大人仍欲割席,恐怕我只能自求心安。”
窗外的夜雨不曾变小。千万道雨经过檐下的灯,恰如刀刃一击毙命前的流光。
是何时事事都与“死”字相关了呢?
林封坐在冰冷的地上,细数着自己身上被陛下知晓后必死的罪状,心竟慢慢平静了下来。
他的《论六韬》是真的写得好,不然也不会叫同侪生妒。他走出合州许久了,为何还要带着少时的卑微和懦弱?
“殿下,”林封缓缓起身,“杀孟泽不难,难的是让我们的人接替孟泽。若孟泽身死,陛下定会在用人上慎之又慎……若朝堂之上无人得陛下信任,您莫忘了,宫中皇长子赵裕已年十五,虽仍在鼎文阁内受诲,却是可承大统之才。”
“陛下惮武,却悉心养出了允文允武的赵裕;日后将翼威军符交予赵裕,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