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雨来得急,庭中珍植都未收至檐下。

    殿内赵观崇正与赵裕夜谈,郭中人不敢叨扰,自己领着宫人们来回搬运,不一会儿便被浇了个透。回望庭中,终于只剩一盆月季,他抹抹脸,跑了过去。

    他只顾低着头看路,将至廊下时,被一道声音止住:“便放在阶下吧。”

    赵观崇与赵裕并立,静静望着一地残泥败叶,郭中人虽心中有惑,但很快反应过来,低声应是。

    “陛下为何弃了这盆月季?”赵裕偏首,语调波澜不惊。

    赵观崇神色微动,“为何说朕‘弃’了这月季?”

    君臣父子,看似是句闲问,赵裕却立即知晓自己不能随意对答。阶下月季被雨摧折得花落枝蔫,为数不多的叶子紧紧内蜷着,毫无美态。

    他道:“帝台之物,原来定不是这般模样。方才郭中人有意相护,陛下却制止了,由它伶仃在雨中。儿臣以为,这便称得上是‘弃’了。”

    赵观崇笑了,不再与他纠结‘弃’与否的问题,“这盆月季是要淋淋。”他抬眸看了眼郭中人,“你退下,自去更衣。”

    赵裕觉出了玄机,“请陛下赐教。”

    “这盆月季被虫蛀了。”赵观崇对皇长子的表现十分满意,话里多了不少的柔和。他指向那可怜的月季,“但朕并非是今日才察觉。过去几月里,朕眼见着那些虫悄无声息地附上枝叶,驱之不去,灭之又生,直至泛滥成灾。”

    收回手,他又仰首观天,意有所指,“朕此前不闻不问,不过是在等一场合时的大雨——任蝇虫细小,藏得再深,叶落花萎,通通清个干净。”

    *

    蝉鸣阵阵,裴同衣恍惚觉得面前有人,睁开眼来。女子姣好的面容猝不及防地映入眼帘,探查的动作虽轻,低垂的视线在游离间却能让人觉出几分不耐烦。

    裴同衣屏息蓄力,在她的手将要触至自己腿伤处时猛地坐起来,下意识地抬臂去挡;对方始料未及,电光火石间抬眼一瞥,反应倒快,手腕一转箍住了他。

    裴同衣使劲往回抽手,对方凝眉瞪着他,手上加力与他拉扯了几番,忽地甩开起身,“醒了便好。”

    她突然松手,裴同衣不受控地向后倒去。许是腹中空虚的缘故,他低头抵抗着短暂的目盲,缓缓坐直身子后,一时不敢妄动。

    “谢过小娘子。”

    对方不语,向他掷来一物。

    他曲指扣紧,指腹所及,短匕熟悉的纹理让他感到诧异。抬头四顾,明亮的阳光自裂隙钻入这间破败的小屋,越发震耳的蝉噪里,隔门隐有马鸣。

    “那是你的短匕和马,”声音自身后传来,“我是裴安澜。”

    心中隐有预感,他循声望去,倚墙的女子亦正目以对。

    夏花汲尽娇艳,叫人难以注意到枝间的角力相刺或腐叶的颓伤。

    世间事之冥冥天意,裴同衣目光停留不为其他,只是因为在流光某瞬彻底摒去了她的表象,而确信自己看见了与裴策神似的淡泊旷远。

    经历诸般波折,他终究还是未找到入京的路,但现下犹然生出一份庆幸;幸而还有人同他一样始终记得史书宫册中无名的裴策,接续着裴策处江湖之远的未竟之志。

    裴安澜见他沉默,以为他没明白,重复道:“我,裴安澜,裴策的裴。”

    “你身上有伤。”

    这次他回应得很快,起身走了几步,两人的距离顷刻拉近。

    世间真实存在着裴小娘子,他们之间横亘着互不相知的十余年,这其中裴策的考量难以捉摸,裴同衣一时不知如何待她,亦疑自己,是否配以兄长之名自居。

    他斟酌片刻,最终只吐出苍白无力的几字:“我知道一个药方……”

    “哥哥。”裴安澜打断他,声音有些发闷,“你不好奇我是怎么找到你的吗?”

    “我在容城马贩那里见到了受伤的乘云,”她叹了口气,“我沿着山路探了一程,在快至那座牢城时,见山深处有烟。”

    裴安澜细细打量着裴同衣,忆起那日所见之景,心有余悸。云层里的曙色比之那间荒庙的火光不值一提,奔入的那一刻,她的理智仍在歇斯底里地怒吼:你为何笃定他在里面?

    彼时种种,此刻无消再提。

    裴同衣安立于她面前,熠熠金阳跃过他破损玄衣上的褶皱,似陷入洗不去的血点,固执地踞在那处,让她的眼睛恍惚也灼热起来。

    这声哥哥叫得其实没有那么艰难,只是父亲未能狠心做的事,她或许不得不做了。

    “我出宫是要去易州,爹爹他……”

    裴同衣轻声道:“他给你留了一袋糖。”

    那个不祥的猜测至此被验证,裴安澜背过身去,攥紧了手。

    裴同衣幽幽道:“是肃王。”

    她一动不动,半晌后方哑声道:“我们,我们在闵州境内,陆澄两日前入了宫——还没有出来。”

    裴同衣心口骤紧,“是因为他手里只有半纸边防图。”

    裴安澜点点头,“这几日京畿多有禁军巡查的身影,想必是在找另一半边防图。”

    “在我这里,”裴同衣脱口而出,旋即又反应过来,怔怔道:“不对,没有了。”那半纸边防图和那尊木观音,连带着二十五根墨绿的绳结在他眼前烧尽。

    “还有办法!”他想起什么,推门而出,“陛下降罪,是疑陆澄,可若我能呈上一张完完整整的边防图呢?”

    “你可有办法能让我们躲过肃王的眼线入宫?”

    乘云被拴在一道矮桩旁,被他刺伤的地方由蘸了草药的长带方巾裹着;裴同衣向它伸出手,始觉身后没了动静。

    “你明知这样没有胜算。”裴安澜伫在门口,“边防图不全,陆澄或许还能多活几日;你真的认为,在你拿出一份完整的边防图之后,陛下会放你们出宫吗?”

    “不过是,”她神情中添了不忍,“史书上会写,陆氏拥兵自重,抗挟朝廷;陛下收兵权,斩重将以昭天下,臣不忠,王不庸。”

    臣不忠,王不庸。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裴同衣闻言无惊无怒,“君多疑,疑陆氏,难道就不会疑旁人么?真正的不忠之人藏得太好,总要有人在陛下面前开口,引一把火。”

    “你也知他藏得好,”裴安澜眸中黯淡,“也是,不然,不致让父亲辞官后这许多年仍不安枕。”

    “所以我必须入宫面圣。”

    “明知有一死吗?”

    这话问的莫名其妙,裴同衣冷笑,“我非反贼,又得沉冤昭雪,君不能杀我。该杀的是肃王。”

    裴安澜仍立在原地,嘴张了张,心内抖瑟。

    在宫中时,她曾为探听消息故意犯禁,进掖庭挨过不少棍棒。被送至此处的宫人们十之八九心存侥幸,妄图以涕泪讨饶之语搪塞;独她双膝着地不久,便望着走来的刑司,痛快而平静地答“奴无话可辩”。

    是她做的事情,她便不会不认。抱着粗糙陈旧的长木,棍棒一次次落下,掖庭的空气永远带着腥味,分明是面朝下的,灰黑的实地却如反转的天幕压来。李宝仪每每赶来说情,她不曾动容,因为她挨打是理所应当。

    唯有一次,踉跄步出刑庭时,见两名貌似姊妹的女使并跪门前。其一人垂首蜷身,攥着另一人的衣角似阻止她再说下去;而那人目亮如炬,脊挺如松,有条不紊地陈述某宫大内侍如何侵贱自己,言辞直白得令听者心惊。

    末了,那女使挑衅笑道“故奴杀之解恨”,又探手轻抚身侧之人,方有几分凄哀破碎之色。

    世间原是有人,自甘替他人承接厄难。身后捶打声又起,裴安澜不信神佛,可搀着李宝仪的手,她每忍痛落下一步,便在心中卑微地为那名女使祈求:请一定,护她来世美满。

    蝉噪不知何时停下了,裴安澜望着几步外的裴同衣,却如掖庭中求饶的宫人一般心焚。

    这一天终归是到来。

    “你父亲,”她撇开头,不敢看他的反应,“肃王是你生父。”

    半晌,裴同衣压抑的声音传来,“也好。”

    他状若无事,呼出一口气,抬眸笑道:“本想拿着边防图以命换命,如今你既将此事告诉了我,我又多了几分胜算。”

    “一个……一个埋伏在翼威军中多年的反贼之子,手头还有完整的边防图。”裴同衣眼睫轻颤,试探道:“你……有能证明我身份的信物吗?”

    裴安澜满脸通红,“我,我并非此意!况且……”况且什么呢?她蓦地一怔。

    裴同衣低着头,将乘云的缰绳一圈圈绕在矮桩上,脑中浮现出松角巷的那些年,裴策无数次看向自己的眼神。

    那里面有多少次是父亲看着孩子,又有多少次是执棋者端详着棋子呢?

    但他此刻问心无怨,亦无哀。只是仰首向金天,只觉人还是太过渺小,命运不由人择。他突然畏缩,不敢再唤裴策或是父亲二字。

    “鹤川先生,为何不把我早早交出去?”

    肃王赵观全自正妃身逝后便以清戒之名立世,裴同衣自存在的那一刻,便是赵观全不可示人的腌臜,是赵观全结党营私的不二罪证。

    裴同衣接着半开玩笑道:“鹤川先生若早把我带到陛下面前,哪还会有现在这些事?”

    “住口。”裴安澜听他一口一个“鹤川先生”,不知不觉眼中起雾。却见这人作出一副浑不在意的无赖模样,“安澜,此计甚好。我愿意。”

    她如鲠在喉,“爹爹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也曾问过他,为何不把你……他闻言很诧异,真的。”

    裴同衣不禁凝神侧耳,炎炎烈日,树涛中的蝉鸣如涨落的潮汐,他生怕自己错过裴安澜的话。

    “他说,他之待你是父待子,绝非君用臣。”

    “所以,”裴同衣听见自己轻声问,“我到底是谁?”

    “如果他在,他会希望你自己选择,”裴安澜哽咽道,“我告诉你这些,不是在逼你;我在宫中待久了,看淡了世间冷暖,常觉死生不过如此。”

    她深吸一口气,“是我劣性作祟,自己不在乎,便也认为你应当不在乎。”

    裴策的死分明与裴同衣无关,可她的恨意旋亘许久,早已疲惫不堪,不受控地向他飘去。

    “对不起。”

    裴同衣摩挲着短匕,温声宽慰道:“你无需自责。你都说了,父亲希望我自己选择。入京的路难,若我愿意走,你会拦我吗?”

    他粲然一笑,“你不会。但这不是因为你恨我,巴望着我去死——而是换了你,你也会如此做。”

    裴安澜道:“我能做什么?”

    “助我入京。”他极目远眺,缱绻流云之下,飞鸟掠野,自得畅快。

    “我得先去见一位故人。”

章节目录

从上京来的细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心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心筝并收藏从上京来的细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