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弥脑中嗡嗡作响,她从未料到裴同衣此时会来到上京城。但他既在此处,必有缘由。

    她刚想问,可一对上那双深若墨潭的眼睛,心就若陷入绢网的翩蝶,只剩徒然。

    她如今有非做不可的事,她必将去赴她的那片危林。二人无言,弥弥面上平静,却有些慌了。

    奇怪,她竟怕他知道自己是陆宁。

    “裴将军,”弥弥低声道,“陆澄被扣在宫中已逾六日,陛下急诏陆骠骑入京,恐陆骠骑此行亦凶多吉少……”

    “我去求了……”她顿了顿,“我跪祈朝中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孟大人,求他应下了陆澄之请,为陆骠骑代呈一封辞表。”

    裴同衣闻言身形微顿,仍是目不转睛地望着她,“这封辞表何人愿写?陆骠骑的字,又何人能仿?”

    弥弥视线游走,“你这番来上京,是为何故?天色将晚,早些回落脚点歇息吧。”

    秋风伤叶,二人的影子如巷中两棵枯木,弥弥半晌不闻声响,面朝宫城的方向淡笑道:“裴将军若无事,我便先走了。”

    “若是我们同路呢?”裴同衣的声音冷不丁的传来,弥弥一怔,下意识回首看他。

    霞色中他避开弥弥的视线,只自怀中取出一个小糖袋,时隔多日,那袋面上仍有淡淡一层浮粉。

    弥弥口中有些发苦,“我不是裴小娘子。”

    “我知道,”裴同衣捻出一块酥糖,自然地递给她。

    弥弥伸手接住,只听得他声音平静:“裴小娘子与我在离这不远的行店落脚,她有些话或许想与你说。”

    弥弥眼睛一亮,“你寻到裴小娘子了?”

    “嗯,”裴同衣见她将酥糖塞入口中,腮帮微鼓,唇角微勾;“这边走。”

    *

    裴同衣所说的行店其实算不上行店。上京城人来人往,虽是繁华富贵之地,但还是有些价廉简陋的地方供拮据者歇脚。这一类地方人多眼杂,掌柜拿了铜子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往不细究来者的身份。

    弥弥跟着裴同衣走过行贩聚集的小坊,拐入一家酒肆旁的逼仄小巷。甫一入巷,一股泔水的味道扑面而来。

    她低头,面色不改地绕过石板路上蜿蜒的油迹,再抬首,裴同衣的身影已消失在两块木板形成的简陋小门后。

    “谁?”内里模糊人声传来,弥弥伸手方将门推开一个小缝,恰见裴同衣俯身与一小役交谈。

    后者面色多有不耐,循着动静看向弥弥,张开右掌。

    这就是要收她铜子的意思了。

    包袱里只剩下一杆羊毫、几张竹纸和那支圆头簪,弥弥正迟疑,斜上方某处忽而飞出三枚铜子,不偏不倚地打在那小役手心。

    “嘶——”小役吃痛甩开手,铜子哐当落地,他脚底一抹地,赶忙去追。

    陋院昏暗,人栖在此处就像墙角灰尘里的蛾。裴同衣伸手轻扯弥弥的袖口,将她往里带。

    与此同时,二层木栏断裂处,有女子幽幽开口,愠意分明:“昨日我共出入三次,你次次说不识我,总要再收我一次落脚钱,我懒得同你辩驳;就你那多贪的钱,我哥带五人来都不冤枉。”

    “你!”小役涨红了脸。

    “怎么?”那道身影缓缓沿梯而下,“不如我替你告诉你家掌柜,你私下贪了多少。”

    小役不吭声了,悻悻然坐回原处,抱臂作假寐状。

    至此,这女子身份已不言而喻;弥弥看向裴同衣,他略一颔首,言简意赅:“裴安澜。”

    相逢不曾识,万里终同途。眼前之人与她身量相似,一身束口行衫、宽大的乌檀色面巾将口鼻脖颈覆得严严实实,独漏一双英逸而极媚的眼,让弥弥不禁想到宫中的礼器。

    那些被保存得锃亮的金银铜铁件件巧夺天工,士子眸含兴羡慕之,作文颂之,却也畏惧它们——它们锋利的角、能堕人的重量,这里面暗含着来自世代君王无形的威压。

    裴安澜的眼极美,仿若生来会勾人,透出的气韵却是不容看低的。

    弥弥心内惊艳,微微欠身,“裴小娘子,幸识。”

    “快上来,”裴安澜掉头带路,“兄长已与我道明,娘子与陆氏共荣辱,此前顶着我的身份受了不少苦。”

    “安澜擅作主张,唤娘子一声阿姊,望阿姊勿恼。”

    阿姊。

    脑中似有童声相和,弥弥压下隐隐发作的悲痛,怔忡地上了楼。一转身,她发觉裴同衣正关切地探自己脸色,裴安澜眼中亦有些不确定。

    “若……若娘子不喜欢,我不这样叫便是。”

    “没有不喜欢,”弥弥垂眸,“只是方才昏暗,我太过专注脚下,一时未回神。”

    此间屋子小如牢笼,一似桌似榻的方形木具置于中央,四周仅余供一人走动的空间。

    见弥弥盯着那方形木具,裴安澜到底是在宫中侍奉过几年,心思在某些地方格外敏锐,似没来由的来了一句:“此行不平,我与兄长皆是习武之人,轮流守夜。”

    她觑了一眼裴同衣,“所以并未躺在一起歇息过,阿姊……”

    “咳,”屋子对侧,裴同衣清了清嗓子,指尖捏着一物走来。

    三人围案而坐,弥弥揉揉眼,昏蒙的视野里,壁隙中皎月明灿。

    在大隐寺晨昏不分地隔世了五日,弥弥后知后觉,蓦地发问:“今天是什么日子?”

    裴同衣闻言,点烛的动作一顿,像是定了定心神,而后将火折用力一碾。刹那,他墨色的眼底燃起明烈。

    不知为何,如豆烛光在他眼里竟像是北境的野火,茫茫莽原里只有草,夜没有尽头,火似乎一直在烧,怎么也烧不尽。

    案上的烛台被修长的二指抵住底部,缓缓向弥弥靠近;“昨日是……”

    “昨日是中秋。”弥弥轻轻抵住烛台,阻止他的动作。

    裴同衣抬眼,固执地将烛台又往弥弥的方向推近了许多,直至她整个人都被暖光拢住;方才松手,身子向后,静静隐入暗处。

    裴安澜道:“阿姊,你怕黑?”

    弥弥摇摇头,神情肃穆,“说正事吧。”

    裴同衣道:“你可记得我曾与你说过的边防图?我与陆澄此番入京,原本是为向天子呈图。为防节外生枝,那边防图一分为二,由我和陆澄各携一半分二路入京。”

    弥弥点头,“那为何陆澄如今被扣在宫中,你却在宫外?”

    “我本先陆澄一步启程,不料受到伏击;”他话里带着隐忍的悲愤,“图纸成烬,同袍俱死。安澜救下我,待我醒来,陆澄已先一步入宫。”

    弥弥眼皮一跳,面色苍白,“陆氏呈上一张只有半边的边防图……”自陆澄入宫后,天子虽未明喻,但一道褫职的诏令、一道召陆归明入京的急诏;三人成虎,在某些人口中,陆氏已是罄竹难书。

    不出意外,陆澄去岁擅离职守一事又被提起。

    裴安澜道:“昨日中秋,宫城笙竽通晓,坊间丝篁鼎沸;团圆的日子欢欢喜喜过了便过了,哪知那顾立顾老贼令人在夜市旁的小河里整整放了数百盏白花灯,上点半寸白烛,说是感伤去岁易州亡命的百姓,要为他们祈福。”

    她气不打一处来,“中秋节又不是中元节,朝中那些愚蠢之辈见顾侍郎如此,纷纷效仿。”

    马上就是秋冬交接之际,北狄历来南侵掠粮的时候;百姓心中本就忧虑,中秋佳节一个喜乐温馨的日子,天子对陆氏动手,朝官又翻旧账……

    这一桩桩唯恐天下不乱的事,简直荒唐!

    “陆氏在朝中处境何其艰难,”弥弥有些气闷,厉色起来;“裴同衣,你生在山川辽阔处——你不知,你根本不知这上京最害人的利器是什么。人言太可畏,人心最是狠毒……”

    “半纸边防图——”她无力道,“无异于送死。”

    该如何去辩、怎么能活?她不怕死,可她想要陆归明、齐温以和陆澄活;陆宁已被权术所杀,可她不能看着她的亲族重蹈覆辙。

    世人以白净的布巾包扎狰狞伤口,故即便衫下污血腻腥,人前仍是体面。可痊愈之后呢?布巾变成了记载疼痛的秽物,丢掉、烧掉,让它消失最好……不是吗?

    半晌,她深吸了一口气,“你们这次行事草率了。”

    “不是。”

    裴同衣低下头,他起伏的呼吸声里有急促、克制的汹涌。

    “这不是你们的错,”弥弥语气缓和,眼中晶莹,“原不该如此,君臣之间,本不该相伤。”

    “臣臣之间,亦不该相害;”裴同衣缓缓抬眸。

    隔着木案,他的身躯与夜色紧密合抱,唯眼中野火明灭。太多的东西如蜡油般在他眼中沸腾、滴融、凝固,弥弥突然觉得今日的他有些陌生。

    “我曾想过,陆氏五代肱骨,何至今时下场。哪怕是孱豆入土,遇水而发,假以时日,也能长出茂密的根须。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会有小虫依附于它,当有鸟雀想来啄食它时,那些小虫又散发出奇异气味,为它驱走鸟雀。”

    “宫中一个稍微晓事的内侍,都能为自己活络出数条退路;可陆氏却好似一直在死穴中孤立无援,帝王永远在前路上候着。”

    弥弥道:“非是陆氏没有这个能力,是我……是他们不肯,对吗?”

    “是,”裴同衣摇摇头,悲凉道:“陆伯他……他不愿做那样的臣。”

    “我曾以为陆伯性情忠厚,不善心计,不觉朝廷党争,故不知为自己谋划。但后来发觉,他其实心知肚明。”

    裴同衣怔怔道,“他知帝王要用他安天下,也只帝王疑他、惧他——恨他。”

    “他不得已选了一条或许有希望的绝路——不与任何朝臣站在一起,不求功名利禄,只远远守在北疆,不要命地拼杀,试图向帝王证明、让帝王安心——”

    “陆氏是天子一人的臣。”

    只是天子一人的臣。天子信我,我便活;天子绝我,我便亡。

    “有一年冬至,陆伯醉了;”裴同衣忆起往事,眉眼略弯;“他把陆澄和我叫出营帐,对着山崖仰天大笑。平日操练他训人是极其严厉的,我见到这样的场景,一时没敢出声。哪知下一刻他忽然一巴掌拍在我背上,揽过我,对我说……”

    裴安澜好奇道:“说什么?”

    “陆伯对我说,‘澄儿,等爹老了,不要死在上京,也不要解甲归田;要死就死在这,喏!’”裴同衣伸出手,学着陆归明指了指四周,“‘死在北疆,死在北狄刀尖上,戳穿了也没关系,痛快……’”

    他在暗处,墙并没能捕捉到他做这些动作时的影子。

    弥弥静静地听着,被烛光映照的面庞上有莹莹水色。今日裴同衣话格外多,她先前不曾知晓的、关于父亲的往事像是冬天滚烫的芋头,饥肠辘辘的她求之不得,可捧在手里又灼得人想哭。

    她抹干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所以,到底是谁?”

    裴安澜抓过她的手,看着裴同衣,缓慢写下一个字。

    肃。

    裴同衣认真道:“我此行来上京,是要杀一个人。”

章节目录

从上京来的细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心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心筝并收藏从上京来的细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