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彻亮时,弥弥走出了大隐寺堆云般层层叠叠的山林。一百零八级青阶,右脚点地刹那,身后响起一声深沉含蓄的钟鸣,似是道别。

    回家的路,她走得艰难。

    一夜的时间,天地能完成无数次循环与接替,弥弥却还未能完全地成为陆宁。

    胸口如麦穗灌浆般隐隐胀痛,“陆宁”像是春日里一条哀伤的溪水,温凉地灌入她的躯壳,从头到尾重温了一次她名为“弥弥”的人生。

    易州雪夜、暖阁点茶、花苑戏鱼……溪水缓缓淌过记忆的尘土,那些近在咫尺或生死相隔的人忽而都出现在她的来路上——而她提灯独行了许久,此番终于有勇气回首,踉跄着溯溪跑回去与他们再次“初遇”,偷偷流着泪,挨个挨个唤,哥哥、阿娘、爹爹……

    直到脑海里那个青袄子小花裤的身影出现。没有等她唤,他便自己跑了过来:“阿姐!”

    溪水遽然变得彻骨,她止住步子,独余悲痛。

    孟念池投来的目光沉如夜色,“你要与皇天斗个鱼死网破吗?你可有想过,他们希望陆宁活着。”

    她置若罔闻,在心底唤了最后一人——是陆宁、是她自己。属于陆宁的失去和缺憾、属于弥弥的悲愤和不甘,终是在此刻拥抱着交融;若对镜般,本是无二无别。

    上京街头熙熙攘攘,不明所以的行贩不慎撞到她,口中嘟囔着绕开。

    弥弥揉着左臂,蓦然想起自己初至易州时遇险,以至那里留下了一道伤疤;回到上京的第一夜,吉娘子曾心疼地问起。

    “往后不会疼了。”她记起彼时的回答,又喃喃自语道:“我也不想让你们再疼了。”

    弥弥穿过通庆坊,转入仁化街,遥遥的,便望见家了。

    *

    安国侯府前院的那棵古木隐有秋意。

    吉娘子一反常态,沉默地领着弥弥走过长廊。一路时与府中仆使迎面,人皆神色肃凝,步履迟缓。

    将入内院时,弥弥心有所感,在曲门下停顿回望。三两人影没入影壁,他们肩上或臂弯里的包袱暗示了一次没有归期的出行。

    府中茉莉雀跃地开了,雪一样拥在道旁,幽幽的香气飘向深处。

    弥弥望着吉娘子宽实的背影,低声道:“或许有一日,我会像他们一样……”她心虚地停顿了一下,见吉娘子没有反应,才小心地说下去:“像他们一样,离开这里。”

    “是,”吉娘子抬眸,眼中有弥弥不曾见过的情绪;她抿了抿唇,挤出一个笑来:“阿弥是好孩子,以后会遇见一个好郎君,有自己的家,岁岁圆满。”

    “岁岁圆满。”

    弥弥怔怔地重复,若无其事道:“吉娘子此话,倒好似我现下便要离开安国侯府了一般。”

    吉娘子没有回答,只是忽而牵住了她的手。

    暖意如杨柳抽枝,自手掌延至心腑。弥弥清晰地感受到了吉娘子指腹上的陈茧,它们贴着她的手背,若护住她的小小盾牌。

    弥弥下意识回握,吉娘子却已轻轻抽出手,侧首望向屋内。

    褐黄的流纹松木地砌上,博山炉袅袅生香,一道素白的身影凝在窗边。弥弥眼眶一热,腿如灌了铅般,再难前进一步。

    她赶在与齐温以对视前匆匆俯身,将头埋入两袖。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既是不识,毋添新伤。弥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咽下那声“阿娘”,从此在心里叫、梦里唤便好。

    “你回来啦。”

    “是……”

    弥弥缓缓抬首,神情是风雨消融后的山清云净。万般心绪若荷瓣上滚落的玉露,最后攫一缕天光,悄然地藏入眸底。

    “夫人。”她眼睫微颤,轻轻地吐出了这二字。

    “阿弥,你也走,”齐温以似要望穿她,“陆氏怕是要躲不过了。”

    虽早有预料,但亲耳自齐温以口中听见这句话更增一分残酷,弥弥做好了道别的准备,却未想过齐温以亦如此。

    山雨欲来风满楼,今日府中冷清,原来是因为阿娘遣散了仆使么?她攥着旋裙起身,向前迈了半步。

    齐温以退了两步,“阿弥,听话……我不想你受牵连。”

    博山炉顶口的一缕青烟被窗外突如其来闯进的风吹散,片刻后又重新成形。弥弥的视线落在案上,有些失神。

    “奴走,”她低声道,却是径直上前,在案边跪坐下来;一双明澈的眼望向齐温以,含了几分祈求的意味。

    “夫人在易州时曾教奴点茶,今日便允奴在走之前再为夫人备一盏方山露芽吧。”

    语毕她立即垂首,取过茶盏,往里面拨了些茶末。

    茶末落下的声音像夜里窗外簌簌掉落的花叶,齐温以静立一旁,看着弥弥伸手去抓汤瓶,心底忽有什么在发颤。

    “别烫着了。”她声音有些哑,在弥弥身边轻轻坐下。

    “夫人为何说陆氏躲不过了……”炙水旋入茶盏,弥弥握着茶筅捣搅。

    “可能是因为陆氏是良臣吧,”齐温以抹去案上的一滴茶渍,指尖有些抖;“澄儿还在宫中,陛下之意,或许很明确了。”

    此话一出,弥弥的头垂得更低了,齐温以突然后悔将这些讲出,遂不再言语,只旁观她手腕起落,直至汤面鲜白。

    不知过了多久,一双素净的手将茶杯奉至了齐温以面前。

    弥弥跪立着,耳边垂下几根青丝,静凝如一尊塑像。分明是白日,齐温以却觉得落在她衫上的好似是月光。

    真是一杯极好的茶,清清淡淡的茶色,苦而不伤。

    “夫人慢点喝,”弥弥淡笑,“待夫人饮尽三杯,奴便告辞了。”

    “那你……准备去哪里?”

    “去找兄长。”

    齐温以神色微动,“裴同衣?”

    然而弥弥定定看着她的发,没有回答。

    齐温以的手循着弥弥目光的指引,摘下一根圆头簪。

    记忆中亦曾有人睁着清亮的眼,一动不动地望着她发间这根簪子。

    齐温以笑而不自知,柔声道:“阿弥也喜欢这簪子吗?”

    雀影拂过茶案,眼前的人闻言若大梦初醒,匆匆起身,“奴该走了。”

    齐温以亦跟着起身,不由分说地将簪子塞入弥弥的手心。

    吉娘子缀着那道清瘦的身影沿廊下行远,齐温以在门前目送,蓦然生出一种错觉——好似那就是年少的自己,往往认定某事,便再无畏惧;故生为女子,亦敢于士族贵胄、礼法纲常前挺脊抬颌。

    但或许是喉中余留的清苦作祟,齐温以心内渐渐泛起凄哀。不知为何,她感觉今日的道别似乎并非是救赎或庇护,而是困于沉舟上的她眼睁睁地望着又一个孩子向那滔天巨浪游去。

    *

    金赤的霞光落在板砖上,高低瘦腴的影子似游鱼往来。在静默的瑰丽里,一道纤长的影子悄然离开鱼群,如荷花抽茎般,在某一瞬攀上阫墙。

    去往宫城的路有很多条,金钉朱门虽挡住了这世上的大多数人,但其实并不看来人走的什么路。墙内有许多光鲜亮丽自未舜门而入的人,亦少不了磕破头后从某旮旯挤进来的奴。

    弥弥的包袱里只剩下一杆羊毫、几张竹纸和一支圆头簪。她走在巷中,偏首望着阫墙上与自己并行的那道影子,虽不复明月松间的那般心境,但心还是渐渐沉了下来。

    神思间,阫墙上好似出现了一道影子,不疾不徐地跟在她身后。

    高挑挺拔的身姿,除去分明的轮廓外只是一团水墨,却如有风过山岳、清云暗涌——那些起雾的、折叠的景象皆在被吹开、抚平。

    弥弥屏住呼吸,在将出巷子时定住。那道影子亦静止,微微低头,好似在凝视她的影子。

    宫城传来雄浑的钟声,刹那万籁俱寂,钟声的余韵钻入弥弥的心,像月下的水,一层层地荡向湖心的小舟。

    她蓦地回首。

    笔划破了纸面,像是从前她初习画时,有些偏执地想将脑中之境俱化象为实,故慕山水而不觉失度。然而这次,有人主动来到了她的笔下。

    她的画没有碎掉。

    裴同衣定定望着她,一身行头算不上狼狈,可也称不上光鲜。

    他看上去如释重负,旋即露出了弥弥记忆里的笑容:“上京的细作娘子,好久不见。”

章节目录

从上京来的细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心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心筝并收藏从上京来的细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