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李老板的百宝箱
提前赶到的顾客,已经将餐桌的位置占好。
刚刚在车上叫醒孩子的小夫妻,耽误了一儿功夫,
于是只能选择打包。
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家伙,已经在车上睡了一觉。
平常的这个时间,
他基本上已经处在梦乡之中了。
但是这位爸爸昨天加了会儿班,
带回去的馄饨,直接就把小家伙馋醒了。
所以今天又闹哄着要来吃馄饨。
抱在爸爸怀里的小孩子睡眼朦胧,嘴角还有母亲刚刚擦掉口水,所留下的痕迹。
刚刚在车上结束的美梦,肯定少不了馄饨的参与。
他呆在爸爸的怀中,转头问道:
“爸爸,昨天的馄饨就是这里买的吗?”
“嗯,我昨天加班了,晚上回来买到的。”
“加班就能天天吃馄饨吗?我什么时候能加班啊?”
小孩子只想着吃,
对成年人的世界还不太了解。
旁边的妈妈不忍心破坏孩子的美好幻想。
“小宝长大后天天加班,天天吃夜宵好不好?”
“好。”
“想要长大的话,那你白天也要好好吃饭,不能挑食,知道吗?”
小家伙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粉嘟嘟的馄饨。
重重地点了点头。
而在这一家三口旁边,
是有真的结束加班,过来买夜宵的顾客的。
听完他们的对话,这位顾客握着烤串的手,突然停顿了片刻。
“现在的父母,都是这样带孩子的吗?”
“我老板画饼也没有这样画的啊。”
馄饨锅里的骨汤不断翻腾,
烧烤炉将香味源源不断地传播出去。
野馄饨的生意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刚刚出摊不久的李瑞,很快就被食客们前赴后继地围住。
“老板,来三小份馄饨,十二个肉串。”
“再来三瓶啤酒,透透。”
“大份馄饨,打包带走。”
晓姑娘冯锦晓也排到队伍之中。
稍稍有别于其他顾客,她在网上还有个视频账号,“晓姑娘的美食日记。”
粉丝数量不少,打卡的美食遍布很多城市。
冯锦晓本来就是江海人,
但因为工作的原因,之前一直在外地,和朋友一起拍摄其他城市的美食。
这两天家里有事,便回了江海一趟。
而她刚一回来,
就有很多老粉丝在群里跟她说,江海最近有一家野馄饨很不错,推荐她过来尝尝。
家门口的流量,当然是能蹭就蹭。
虽然助手还留在外地,但正缺乏素材的冯锦晓,还是决定自己先过来看看。
毕竟按照粉丝的说法,
这家馄饨可能像老板视频号中的炸鸡店一样,说没就没。
野馄饨虽然有烤串、馄饨两种,
但出餐速度并不慢。
冯锦晓没过多长时间,便排到了最前面。
她掏出手机,将以往跟老板们打招呼的称谓――哥哥、姐姐,叔叔、阿姨
变换了一下:
“帅哥,我可以拍个视频吗?我还在网上刷到你了呢。”
这个李老板的视频账号上的内容,确实和他的id有点像,平平无奇。但粉丝数量和点赞、评论倒是都不少。
“行,你拍吧,吃点什么?”
没有人能拒绝爱说实话的人,所提出的小小的请求,李瑞也不例外。
冯锦晓打开摄像,说道:
“来一碗中份的馄饨。”
“好的,稍等一下。”() ()
拍摄起视频来,这位晓姑娘的问题,也比平常的顾客多了不少。
“老板,晚上几点出摊啊?”
“晚上九点左右过来。”
“哦,那我平时很难遇到啊。”
“你可以晚点来,半夜两三点的时候我也在。”
嗯?冯锦晓听完歪了歪头,
随后将镜头对准了还没下锅的,粉扑扑的小馄饨。
锃亮的不锈钢盘里,垫着白净整洁的屉布,上面的馄饨也码放得整整齐齐。
外面还有一层保鲜膜。
看着就非常干净。
“老板,你这馄饨都是现包的吗?”
“出摊前包好的,一边烧烤,一边包馄饨忙不过来。”
很快,馄饨煮好了。
李瑞将已经提前放了基础调味的打包盒拿了过来,问道:
“配料都要吗?葱花、香菜.”
“除了香菜都要,”冯锦晓看了看各种小配料放在小盒子的不同格子里,黄的、绿的、黑的、十分丰富。
“老板你这个跟百宝箱一样。”
李瑞将馄饨的粉肚皮朝上,缓缓倒进了打包盒里。
随后撒上葱花、鸡蛋丝。
搭配上骨汤冲开的紫菜、冬菜、虾皮,一起飘在粉嘟嘟的馄饨上,看起来很漂亮。
冯锦晓有些好奇,她指着那团黄色细丝问道:
“老板,这是什么啊。”
“鸡蛋丝。”
“是鸡蛋吗?没吃过这种诶,我还以为是干豆皮。”
李瑞又抓过来一小撮,“没吃过啊,那再给你加一点尝尝,很好吃的。”
“谢谢老板,不用给我扣盖子了。”
“行,那你小心烫啊。”
冯锦晓接过打包盒,发现这位老板很细心。
外面的塑料袋子,方便拎走。
而打包盒底下的边缘,端着吃的话,其实并不会烫手。
没有小助手在,
晓姑娘省去了拍摄吃馄饨的环节。
只展示了一下馄饨在餐盒里的样子。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向来以甜妹风格,出现在镜头前的冯锦晓,狼吞虎咽起来的样子,
其实是有点不那么淑女的。
“嚯,呼呼,烫烫。”
透亮的外皮仅仅吹了两下,稍微降低了温度。
但馄饨里面滚烫的汁水十足,在嘴里一咬,便溢了出来。
她这才明白,原来老板的那句“小心烫”,是小心不要因为心急而烫到嘴。
囫囵将热馄饨咽下,
吃下一个的时候冯锦晓终于小心起来。
她咬下半个,细细品味。
馄饨的外皮煮得很到位,咬开的时候还能看到内壁已经沾上了馅料的颜色,吃起来爽滑顺溜。
馄饨馅调味适当,最大程度上还原了肉汁的鲜美。
而大骨汤在种种小料的点缀下,口感丰富,滋味很足。
被老板多加了一点的鸡蛋丝,蓬松的表面吸满了汁水,吃起来非常棒。
原计划去其他城市继续打卡的晓姑娘,
不由得说道:
“坏了坏了,感觉走不掉了。”
吃完馄饨,冯锦晓又回到了队列之中,她听粉丝说馄饨不错,只打算浅尝一下的。
但这个老板的手艺,
大大超出了她的想象。
冯锦晓对一旁的烤串,也充满了好奇。
这时候,她的手机响了一下。
是助理朋友发来的询问,
“老大,忙完了吗?啥时候从江海回来?”
“【捂嘴笑】,暂时还没想好,你要不也来江海吧。”
刚刚在车上叫醒孩子的小夫妻,耽误了一儿功夫,
于是只能选择打包。
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家伙,已经在车上睡了一觉。
平常的这个时间,
他基本上已经处在梦乡之中了。
但是这位爸爸昨天加了会儿班,
带回去的馄饨,直接就把小家伙馋醒了。
所以今天又闹哄着要来吃馄饨。
抱在爸爸怀里的小孩子睡眼朦胧,嘴角还有母亲刚刚擦掉口水,所留下的痕迹。
刚刚在车上结束的美梦,肯定少不了馄饨的参与。
他呆在爸爸的怀中,转头问道:
“爸爸,昨天的馄饨就是这里买的吗?”
“嗯,我昨天加班了,晚上回来买到的。”
“加班就能天天吃馄饨吗?我什么时候能加班啊?”
小孩子只想着吃,
对成年人的世界还不太了解。
旁边的妈妈不忍心破坏孩子的美好幻想。
“小宝长大后天天加班,天天吃夜宵好不好?”
“好。”
“想要长大的话,那你白天也要好好吃饭,不能挑食,知道吗?”
小家伙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粉嘟嘟的馄饨。
重重地点了点头。
而在这一家三口旁边,
是有真的结束加班,过来买夜宵的顾客的。
听完他们的对话,这位顾客握着烤串的手,突然停顿了片刻。
“现在的父母,都是这样带孩子的吗?”
“我老板画饼也没有这样画的啊。”
馄饨锅里的骨汤不断翻腾,
烧烤炉将香味源源不断地传播出去。
野馄饨的生意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刚刚出摊不久的李瑞,很快就被食客们前赴后继地围住。
“老板,来三小份馄饨,十二个肉串。”
“再来三瓶啤酒,透透。”
“大份馄饨,打包带走。”
晓姑娘冯锦晓也排到队伍之中。
稍稍有别于其他顾客,她在网上还有个视频账号,“晓姑娘的美食日记。”
粉丝数量不少,打卡的美食遍布很多城市。
冯锦晓本来就是江海人,
但因为工作的原因,之前一直在外地,和朋友一起拍摄其他城市的美食。
这两天家里有事,便回了江海一趟。
而她刚一回来,
就有很多老粉丝在群里跟她说,江海最近有一家野馄饨很不错,推荐她过来尝尝。
家门口的流量,当然是能蹭就蹭。
虽然助手还留在外地,但正缺乏素材的冯锦晓,还是决定自己先过来看看。
毕竟按照粉丝的说法,
这家馄饨可能像老板视频号中的炸鸡店一样,说没就没。
野馄饨虽然有烤串、馄饨两种,
但出餐速度并不慢。
冯锦晓没过多长时间,便排到了最前面。
她掏出手机,将以往跟老板们打招呼的称谓――哥哥、姐姐,叔叔、阿姨
变换了一下:
“帅哥,我可以拍个视频吗?我还在网上刷到你了呢。”
这个李老板的视频账号上的内容,确实和他的id有点像,平平无奇。但粉丝数量和点赞、评论倒是都不少。
“行,你拍吧,吃点什么?”
没有人能拒绝爱说实话的人,所提出的小小的请求,李瑞也不例外。
冯锦晓打开摄像,说道:
“来一碗中份的馄饨。”
“好的,稍等一下。”() ()
拍摄起视频来,这位晓姑娘的问题,也比平常的顾客多了不少。
“老板,晚上几点出摊啊?”
“晚上九点左右过来。”
“哦,那我平时很难遇到啊。”
“你可以晚点来,半夜两三点的时候我也在。”
嗯?冯锦晓听完歪了歪头,
随后将镜头对准了还没下锅的,粉扑扑的小馄饨。
锃亮的不锈钢盘里,垫着白净整洁的屉布,上面的馄饨也码放得整整齐齐。
外面还有一层保鲜膜。
看着就非常干净。
“老板,你这馄饨都是现包的吗?”
“出摊前包好的,一边烧烤,一边包馄饨忙不过来。”
很快,馄饨煮好了。
李瑞将已经提前放了基础调味的打包盒拿了过来,问道:
“配料都要吗?葱花、香菜.”
“除了香菜都要,”冯锦晓看了看各种小配料放在小盒子的不同格子里,黄的、绿的、黑的、十分丰富。
“老板你这个跟百宝箱一样。”
李瑞将馄饨的粉肚皮朝上,缓缓倒进了打包盒里。
随后撒上葱花、鸡蛋丝。
搭配上骨汤冲开的紫菜、冬菜、虾皮,一起飘在粉嘟嘟的馄饨上,看起来很漂亮。
冯锦晓有些好奇,她指着那团黄色细丝问道:
“老板,这是什么啊。”
“鸡蛋丝。”
“是鸡蛋吗?没吃过这种诶,我还以为是干豆皮。”
李瑞又抓过来一小撮,“没吃过啊,那再给你加一点尝尝,很好吃的。”
“谢谢老板,不用给我扣盖子了。”
“行,那你小心烫啊。”
冯锦晓接过打包盒,发现这位老板很细心。
外面的塑料袋子,方便拎走。
而打包盒底下的边缘,端着吃的话,其实并不会烫手。
没有小助手在,
晓姑娘省去了拍摄吃馄饨的环节。
只展示了一下馄饨在餐盒里的样子。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向来以甜妹风格,出现在镜头前的冯锦晓,狼吞虎咽起来的样子,
其实是有点不那么淑女的。
“嚯,呼呼,烫烫。”
透亮的外皮仅仅吹了两下,稍微降低了温度。
但馄饨里面滚烫的汁水十足,在嘴里一咬,便溢了出来。
她这才明白,原来老板的那句“小心烫”,是小心不要因为心急而烫到嘴。
囫囵将热馄饨咽下,
吃下一个的时候冯锦晓终于小心起来。
她咬下半个,细细品味。
馄饨的外皮煮得很到位,咬开的时候还能看到内壁已经沾上了馅料的颜色,吃起来爽滑顺溜。
馄饨馅调味适当,最大程度上还原了肉汁的鲜美。
而大骨汤在种种小料的点缀下,口感丰富,滋味很足。
被老板多加了一点的鸡蛋丝,蓬松的表面吸满了汁水,吃起来非常棒。
原计划去其他城市继续打卡的晓姑娘,
不由得说道:
“坏了坏了,感觉走不掉了。”
吃完馄饨,冯锦晓又回到了队列之中,她听粉丝说馄饨不错,只打算浅尝一下的。
但这个老板的手艺,
大大超出了她的想象。
冯锦晓对一旁的烤串,也充满了好奇。
这时候,她的手机响了一下。
是助理朋友发来的询问,
“老大,忙完了吗?啥时候从江海回来?”
“【捂嘴笑】,暂时还没想好,你要不也来江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