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熠睁大双目,盯着地上的雪。
“何以见得?”他轻声问。
玉京镇定地盘腿坐在铺着稻草的床铺上。
“今天席间交谈,我试探过他。”她想了一下,说:“他不仅知道天子对王钟秀言听计从,而且还知道太后与天子母子不合。
“他对刘抟感情很深,我猜测刘抟是有厚恩于他的。所以,还是你说的对。刘抟深夜出逃,恐怕就是不想与我的事有所牵扯。罗欢必定要杀我向王钟秀邀功,以求刘抟脱罪。”
她终于想通了。
卫熠微微松口气。
“那大人有何计策?”现在逃出去么?他举目扫一眼营寨,兵马严谨,只怕无机可趁。
“山道上皆有哨探,便是偷越出营,只怕也跑不远。”卫熠提示。
玉京嗯了一声。
这就是她为什么找他商量的原因。身处敌营,重重包围中她确实不知道怎么能脱身。甚至她觉得魏陌也未必有办法。
但不知道为何,就是觉得他会有办法。
“我一筹莫展。”玉京低低一叹,“抱歉。”
这句道歉是真心的。
他虽是个流民,可好好地呆在沂州守城,至少性命无忧。就是有千军万马攻城,以他的身手,自保一点也不必担心。
“是我拖累你了。”玉京有些沮然。
她自幼被养在深宫,外人都以为,深宫中只有锦衣玉食、富贵齐天,可越是金玉堆中,越是波诡云谲、陷阱重重。
她在宫中时尚且幼小,还不配成为他人的目标。可太后因与天子争权,身边种种明枪暗箭,数见不鲜。
宫中人物,讲究的是“谈笑间灰飞烟灭”,言语机关,动算微物,皆须十二分机警,稍一心驰,便是万劫不复。
想前些年,她也助太后赢过几次争斗,便因此觉得自己智计非凡,明明不了解兵事,竟不管不顾地一踏而入。
真到了险地,四顾茫然,才知后悔。
“是我莽撞了,不该不听你的劝。”玉京起身,隔着帐幕,向帐外的卫熠深深一揖,“但我有句话要讲,请君务必细听。”
她慢慢说道,“罗欢的目标是我,但他也不会明目张胆来杀我,约摸会制造一场混乱,让我死于乱兵之中。”
卫熠垂眸听着。
“如果一会儿乱起来,希望你不要顾及我,寻机脱身。你的身手那么好,假以时日,必能在边疆卫国守土。边境十万计百姓,都将受到你的庇护。”
双拳不由自主在身侧收紧。
“我是修道之人。生非生,死亦非死。死生自有天命,非人力能为。但我不想让你死。
“他们也不敢杀魏三哥,我适才已跟他说过,要他一定提拔重用你。
“你学的魏家枪,是他家的传承,他已答应我,到时送你枪法图谱,如果你愿意读书,他家还有不少兵书,你都可以借来好好研读……”
“大人。”卫熠再也听不下去,打断了她的话。
“虽然你不信,但卫熠是来报恩的。”隔着厚重的帐幕,他低低望着那个模糊的纤影。
前世,她买他入府,却从未视他为奴仆。她赐他出身,四处荐举,哪怕后来他远离了她,她每年仍在打探他的下落与消息,总提醒魏侯重用于他。
除了不曾心悦他,甄玉京待卫熠,恩同再造。
没有甄玉京,就没有前世的镇戎军统帅。
“大人。卫熠不会离开你,要活一起活。若卫熠保不住你,你死,卫熠也不独活。”
他说完便提枪而去。
帐内,甄玉京望着那个映在帐幕上的离离身影,呆怔在原地。
她怎么也没想到会听到这番话。
就像他一定不知道,她对他说的那些,便是她的“计策”。
她怕他心存怨恨,本来这次深入敌营,他一直都是不同意的,只是无奈被她拖来。她担心他等会儿面对兵刀弃她不顾,才故意说出这一番话。
就算他真的弃她而去,也必不会忘记她临终善言。日后发迹,或思及此时,对甄氏略加照拂。
玉京呆呆坐回铺上。
她一向自诩有过目不忘之能。可不论如何拼命回想,她也实在记不起,自己究竟何时,有何恩于此人。
-
“大人,衣甲都备好了!”罗欢一回到自己的大帐,便有军校进来禀报:“一共十四套。”
罗欢看着堆在帐角的衣物,走过去,抓起一件细看了看。
确实是魏家军的服色。
早在昨日他便与心腹小校定下计策,只要诱来魏陌,便挑十余军士,装作夜袭堡寨谋夺魏世子的模样喊叫进攻,一方面四处放火,再由布置好的弓手趁乱射杀甄玉京。
这本是个必然得手的计策。
因为不管她身边的那个卫小郎枪法如何精绝,她在明,自己在暗,只需一名神箭手,便可轻松取她性命。
“何时动手?”部下跃跃欲试地问。
罗欢犹豫着。
晚间一番详谈,如今竟让他有些动摇了。
他原以为甄玉京能动用的,不过是太后这张王牌。然而太后与皇帝母子不睦激烈争权的事,在上京可谓老幼皆知。
就算甄玉京真的能说动太后,太后也不可能说服天子赦了大帅的罪。
这就是他为什么一意杀掉甄玉京邀功于王钟秀的原因。
可是没想到,刚才在席上,甄玉京给出的却是另一个答案。
“言官。”当时他问甄玉京有何良策时,她微笑着吐出这两个字。
“王钟秀之所以能随意处死刘洪将军,是因为这件事还没有闹到朝野尽知的地步。若能揭开蒋钦若在蔡州的劣行,只是私卖赈粮这一件事,便能以王法治他的罪。
“散他的罪行,靠的是言官。言官中痛恨王钟秀者大有人在,他们只是拿不到王氏的把柄。
“当然了,就算他们拿到罪证,一起上折子痛骂王钟秀,也未必能令王氏失去圣宠。毕竟,死几个百姓,对天子来说,动摇不了他的社稷江山,王氏一句‘刁民难治’就可以让圣上深信不疑。”
“那将如何?”罗欢被她点燃希望、又泼盆凉水的说话给弄懵了,不由问:“既然如此……”
“尽管如此。”甄玉京却微微笑着给他换了个说法:“即便言官拿王钟秀没办法,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扳倒王钟秀。我们只想让刘将军脱罪。”
罗欢沉黯的眸子都是一亮:“我明白了!”他禁不住低呼一声:“大人的意思,是让言官弹劾刑部,给他们施压,要求他们重审军校打死蒋钦若之案。
“若能将此案定为军校保境安民之举,只是不小心失手打人致死,且致死的还是有罪之人,那么刘将军依律自然没有连坐责任!”
“你总算不太笨。”魏陌也露出笑容,难得地向罗欢举了个杯:“刘将军有你这样的忠心部属,可见平日治军有方,魏某敬他一杯。”
罗欢也忙双手举杯,再三道谢。
“大人?”军校凑近唤一声,“咱们到底,啥时候动手啊?这都快三更啦。”
罗欢扶额摇了摇头。
“暂时不要动,容我再想想。”他吩咐军校:“叫山道上的兄弟警醒着点,魏陌虽是一人前来,但保不齐他底下的人没有动作。
“另外,营中的弟兄也都要睁着两眼,一旦有动静,先擒住魏陌和甄玉京,绝不可让这两人走脱了!”
遣走小校,罗欢独自在军帐中来回逡巡。
今天甄玉京提出那个方案的同时,蓦然说起袁氏之事。她已经知道袁氏曾送了信物与大帅,她欲除袁氏,必要取那信物与军中证词,才能彻底将袁无涯送入天牢,钉成死罪。
她的意思很明白,她愿意出手救大帅,但条件是,大帅将袁氏的信物交与她。
他当时未敢应声。
因那信物固然能置袁氏于死地,可同时也是悬在大帅头顶的一把刀。
对袁氏来说,那是通叛的死证,对大帅来说,那却是彻底与王钟秀绝裂,要与对方做你死我活之争的姿态。
罗欢站起身,踱出帐外,远远望向那顶隐在丛丛军帐之后的小帐。
他早就听说太后喜爱甄玉京,并非只爱她皎如明月的美貌。去年太后为夺权与皇帝明争暗斗,无形的销烟从前朝一直蔓延到后宫。斗到酣时,连太后也如履薄冰。
据说那时正好回宫参加皇家祭典的甄玉京曾向太后献计,要太后以推行“春台历改”为由,联合厌恶王钟秀的宗亲老臣,借前朝百官之力,巧激皇帝设朝辨大会,却悄悄请来“九岳山人”等好几位隐世文魁,出其不意地让皇帝在自己力挺的朝辩大会上,当着百官之面,狠狠栽了个大跟头。
据说王钟秀便是从那时起,对只有十二岁的甄玉京刮目相看,誓要杀她以绝后患。
罗欢垂下眼帘,徐徐吐出一口白气。
袁氏以为他要大帅杀甄玉京,以向王钟秀邀功自保的计策,是套高明的借刀杀人之计。
其实他比甄玉京这个小小女郎差得还很远。
他不知,大帅痛失爱子,旦凡有一线希望,他也是不肯杀甄玉京邀媚王钟秀的。
“来人!!”罗欢忽然呼喝军校。
他拿定了主意,该杀的人,还是要杀!
她要的那件东西,他便是毁了它,也不能给她。
甄玉京想让刘氏挡在前面,做攻击王钟秀的第一批炮灰。
可刘氏只是满京城最普通的百姓之家!哪怕是几千年方士世家魁首的甄氏不是一样倒在王钟秀面前?
舅母晚年丧子,白发人已送了一次黑发人,她再也折腾不起了。
“取我的枪来。
“叫两崖弓手准备。
“听我号令,起火扑营——目标只有,甄玉京。”
所以,舅父不忍杀的人,就由他来杀。
地狱的刀山火海,等着他,也只会等来他。
“何以见得?”他轻声问。
玉京镇定地盘腿坐在铺着稻草的床铺上。
“今天席间交谈,我试探过他。”她想了一下,说:“他不仅知道天子对王钟秀言听计从,而且还知道太后与天子母子不合。
“他对刘抟感情很深,我猜测刘抟是有厚恩于他的。所以,还是你说的对。刘抟深夜出逃,恐怕就是不想与我的事有所牵扯。罗欢必定要杀我向王钟秀邀功,以求刘抟脱罪。”
她终于想通了。
卫熠微微松口气。
“那大人有何计策?”现在逃出去么?他举目扫一眼营寨,兵马严谨,只怕无机可趁。
“山道上皆有哨探,便是偷越出营,只怕也跑不远。”卫熠提示。
玉京嗯了一声。
这就是她为什么找他商量的原因。身处敌营,重重包围中她确实不知道怎么能脱身。甚至她觉得魏陌也未必有办法。
但不知道为何,就是觉得他会有办法。
“我一筹莫展。”玉京低低一叹,“抱歉。”
这句道歉是真心的。
他虽是个流民,可好好地呆在沂州守城,至少性命无忧。就是有千军万马攻城,以他的身手,自保一点也不必担心。
“是我拖累你了。”玉京有些沮然。
她自幼被养在深宫,外人都以为,深宫中只有锦衣玉食、富贵齐天,可越是金玉堆中,越是波诡云谲、陷阱重重。
她在宫中时尚且幼小,还不配成为他人的目标。可太后因与天子争权,身边种种明枪暗箭,数见不鲜。
宫中人物,讲究的是“谈笑间灰飞烟灭”,言语机关,动算微物,皆须十二分机警,稍一心驰,便是万劫不复。
想前些年,她也助太后赢过几次争斗,便因此觉得自己智计非凡,明明不了解兵事,竟不管不顾地一踏而入。
真到了险地,四顾茫然,才知后悔。
“是我莽撞了,不该不听你的劝。”玉京起身,隔着帐幕,向帐外的卫熠深深一揖,“但我有句话要讲,请君务必细听。”
她慢慢说道,“罗欢的目标是我,但他也不会明目张胆来杀我,约摸会制造一场混乱,让我死于乱兵之中。”
卫熠垂眸听着。
“如果一会儿乱起来,希望你不要顾及我,寻机脱身。你的身手那么好,假以时日,必能在边疆卫国守土。边境十万计百姓,都将受到你的庇护。”
双拳不由自主在身侧收紧。
“我是修道之人。生非生,死亦非死。死生自有天命,非人力能为。但我不想让你死。
“他们也不敢杀魏三哥,我适才已跟他说过,要他一定提拔重用你。
“你学的魏家枪,是他家的传承,他已答应我,到时送你枪法图谱,如果你愿意读书,他家还有不少兵书,你都可以借来好好研读……”
“大人。”卫熠再也听不下去,打断了她的话。
“虽然你不信,但卫熠是来报恩的。”隔着厚重的帐幕,他低低望着那个模糊的纤影。
前世,她买他入府,却从未视他为奴仆。她赐他出身,四处荐举,哪怕后来他远离了她,她每年仍在打探他的下落与消息,总提醒魏侯重用于他。
除了不曾心悦他,甄玉京待卫熠,恩同再造。
没有甄玉京,就没有前世的镇戎军统帅。
“大人。卫熠不会离开你,要活一起活。若卫熠保不住你,你死,卫熠也不独活。”
他说完便提枪而去。
帐内,甄玉京望着那个映在帐幕上的离离身影,呆怔在原地。
她怎么也没想到会听到这番话。
就像他一定不知道,她对他说的那些,便是她的“计策”。
她怕他心存怨恨,本来这次深入敌营,他一直都是不同意的,只是无奈被她拖来。她担心他等会儿面对兵刀弃她不顾,才故意说出这一番话。
就算他真的弃她而去,也必不会忘记她临终善言。日后发迹,或思及此时,对甄氏略加照拂。
玉京呆呆坐回铺上。
她一向自诩有过目不忘之能。可不论如何拼命回想,她也实在记不起,自己究竟何时,有何恩于此人。
-
“大人,衣甲都备好了!”罗欢一回到自己的大帐,便有军校进来禀报:“一共十四套。”
罗欢看着堆在帐角的衣物,走过去,抓起一件细看了看。
确实是魏家军的服色。
早在昨日他便与心腹小校定下计策,只要诱来魏陌,便挑十余军士,装作夜袭堡寨谋夺魏世子的模样喊叫进攻,一方面四处放火,再由布置好的弓手趁乱射杀甄玉京。
这本是个必然得手的计策。
因为不管她身边的那个卫小郎枪法如何精绝,她在明,自己在暗,只需一名神箭手,便可轻松取她性命。
“何时动手?”部下跃跃欲试地问。
罗欢犹豫着。
晚间一番详谈,如今竟让他有些动摇了。
他原以为甄玉京能动用的,不过是太后这张王牌。然而太后与皇帝母子不睦激烈争权的事,在上京可谓老幼皆知。
就算甄玉京真的能说动太后,太后也不可能说服天子赦了大帅的罪。
这就是他为什么一意杀掉甄玉京邀功于王钟秀的原因。
可是没想到,刚才在席上,甄玉京给出的却是另一个答案。
“言官。”当时他问甄玉京有何良策时,她微笑着吐出这两个字。
“王钟秀之所以能随意处死刘洪将军,是因为这件事还没有闹到朝野尽知的地步。若能揭开蒋钦若在蔡州的劣行,只是私卖赈粮这一件事,便能以王法治他的罪。
“散他的罪行,靠的是言官。言官中痛恨王钟秀者大有人在,他们只是拿不到王氏的把柄。
“当然了,就算他们拿到罪证,一起上折子痛骂王钟秀,也未必能令王氏失去圣宠。毕竟,死几个百姓,对天子来说,动摇不了他的社稷江山,王氏一句‘刁民难治’就可以让圣上深信不疑。”
“那将如何?”罗欢被她点燃希望、又泼盆凉水的说话给弄懵了,不由问:“既然如此……”
“尽管如此。”甄玉京却微微笑着给他换了个说法:“即便言官拿王钟秀没办法,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扳倒王钟秀。我们只想让刘将军脱罪。”
罗欢沉黯的眸子都是一亮:“我明白了!”他禁不住低呼一声:“大人的意思,是让言官弹劾刑部,给他们施压,要求他们重审军校打死蒋钦若之案。
“若能将此案定为军校保境安民之举,只是不小心失手打人致死,且致死的还是有罪之人,那么刘将军依律自然没有连坐责任!”
“你总算不太笨。”魏陌也露出笑容,难得地向罗欢举了个杯:“刘将军有你这样的忠心部属,可见平日治军有方,魏某敬他一杯。”
罗欢也忙双手举杯,再三道谢。
“大人?”军校凑近唤一声,“咱们到底,啥时候动手啊?这都快三更啦。”
罗欢扶额摇了摇头。
“暂时不要动,容我再想想。”他吩咐军校:“叫山道上的兄弟警醒着点,魏陌虽是一人前来,但保不齐他底下的人没有动作。
“另外,营中的弟兄也都要睁着两眼,一旦有动静,先擒住魏陌和甄玉京,绝不可让这两人走脱了!”
遣走小校,罗欢独自在军帐中来回逡巡。
今天甄玉京提出那个方案的同时,蓦然说起袁氏之事。她已经知道袁氏曾送了信物与大帅,她欲除袁氏,必要取那信物与军中证词,才能彻底将袁无涯送入天牢,钉成死罪。
她的意思很明白,她愿意出手救大帅,但条件是,大帅将袁氏的信物交与她。
他当时未敢应声。
因那信物固然能置袁氏于死地,可同时也是悬在大帅头顶的一把刀。
对袁氏来说,那是通叛的死证,对大帅来说,那却是彻底与王钟秀绝裂,要与对方做你死我活之争的姿态。
罗欢站起身,踱出帐外,远远望向那顶隐在丛丛军帐之后的小帐。
他早就听说太后喜爱甄玉京,并非只爱她皎如明月的美貌。去年太后为夺权与皇帝明争暗斗,无形的销烟从前朝一直蔓延到后宫。斗到酣时,连太后也如履薄冰。
据说那时正好回宫参加皇家祭典的甄玉京曾向太后献计,要太后以推行“春台历改”为由,联合厌恶王钟秀的宗亲老臣,借前朝百官之力,巧激皇帝设朝辨大会,却悄悄请来“九岳山人”等好几位隐世文魁,出其不意地让皇帝在自己力挺的朝辩大会上,当着百官之面,狠狠栽了个大跟头。
据说王钟秀便是从那时起,对只有十二岁的甄玉京刮目相看,誓要杀她以绝后患。
罗欢垂下眼帘,徐徐吐出一口白气。
袁氏以为他要大帅杀甄玉京,以向王钟秀邀功自保的计策,是套高明的借刀杀人之计。
其实他比甄玉京这个小小女郎差得还很远。
他不知,大帅痛失爱子,旦凡有一线希望,他也是不肯杀甄玉京邀媚王钟秀的。
“来人!!”罗欢忽然呼喝军校。
他拿定了主意,该杀的人,还是要杀!
她要的那件东西,他便是毁了它,也不能给她。
甄玉京想让刘氏挡在前面,做攻击王钟秀的第一批炮灰。
可刘氏只是满京城最普通的百姓之家!哪怕是几千年方士世家魁首的甄氏不是一样倒在王钟秀面前?
舅母晚年丧子,白发人已送了一次黑发人,她再也折腾不起了。
“取我的枪来。
“叫两崖弓手准备。
“听我号令,起火扑营——目标只有,甄玉京。”
所以,舅父不忍杀的人,就由他来杀。
地狱的刀山火海,等着他,也只会等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