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朱瞻壑的死对汉王朱高煦的打击是沉重的,虽说朱棣把汉王的三子朱瞻坦册封为世子,但丝毫不能消除汉王心中的仇恨。
但汉王也看到了,朱棣是极偏袒这个皇太孙的,那么在朱棣在世时要扳倒皇太孙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朱高煦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人,就算再难他也要做,毕竟皇位是很多人的梦想,而且现在自己的儿子又被皇太孙害死了,所以朱高煦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如何对付皇太孙。
于是他便暗中与锦衣卫指挥使胡猛、内侍太监黄俨等取得联系,吩咐他们务必盯住皇太孙,一举一动都要向他汇报。
皇太孙朱瞻基也觉得这次的事情办的有些仓促了,就是由于仓促才使得朱棣对自己起了疑心,而且还派胡猛寸步不离的保护自己,名为保护实为监视,朱瞻基是明白这一点的。
有个人在身边盯着总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不过,这种不舒服仅仅维持了几天,因为朱瞻基和邱灵成婚了。
皇室婚姻的排场总是一般人所不能想象的,礼部早已为皇太孙安排好了婚礼的仪仗、服饰和新婚的燕居,皇太孙和邱灵的服饰和仪仗与亲王和王妃的相同,新婚燕居仍是在景阳宫,只是这时的景阳宫已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邱灵身着凤冠霞帔,自是喜欢又紧张。喜欢的是终于嫁了自己喜欢的人,紧张的是这皇家的媳妇真是难做,一言一行都要规规矩矩。
朱瞻基高兴的说道:“灵儿,你可欢喜?”
邱灵道:“灵儿十分欢喜,殿下可也欢喜?”
朱瞻基看着邱灵水汪汪的眼眸,不觉痴了。
邱灵见他不说话,抬头看时却见朱瞻基如此模样,不由得轻笑出声。
朱瞻基见邱灵笑时又是平添几分娇俏,更是让人着迷,便握住邱灵双手温柔道:“我和灵儿一样的欢喜。”
当下二人自是一夜温柔缠绵。
原本胡猛就是一直为汉王在监视着皇太孙的,如今有了朱棣的旨意,这种监视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这胡猛原是一名儒生,由于品行不好而遭罢黜。胡猛在燕军起兵攻打南京路过济阳时叩马投效,得到朱棣信用。
胡猛其人虽品行不好,但善骑射,很聪明,被朱棣视作人才。朱棣登基后任命胡猛为锦衣卫指挥使,典亲军、司诏狱。朱棣曾密旨胡猛:“广布校尉,日摘臣民阴事”,把胡猛视为心腹,胡猛更是极为效忠朱棣,将大批校尉派出,监视官吏的一举一动,并及时禀报。
胡猛之所以投靠汉王朱高煦也是有原因的。胡猛大兴私狱,构陷忠臣,太子仁孝极度不满胡猛残暴,这胡猛知道要是太子继位,恐其不得善果,遂结交汉王共同对付太子。
这一日锦衣卫镇抚使庞英密报胡猛:“胡大人,汉王差人送来密信,请您过目。”
胡猛接过信一看原是汉王叮嘱其密切关注京师百官动向,尤其是太子及皇太孙一举一动。胡猛看后道:“如今汉王还以为自己是汉王吗?”
庞英听后大惑不解问道:“大人的意思是?”
胡猛哈哈一笑道:“汉王自己已是自顾不暇,倒还要指挥着胡某人做东做西,他已到了小小乐州,又怎么能再与太子相夺呢?”
庞英以为胡猛要投靠太子忙道:“可是,大人我们一直是与汉王合作的,太子也是知道的,如今我们要是投靠太子,恐怕太子和汉王都不会放过我们呀。”
胡猛轻叱一声道:“投靠太子?哈哈,我胡猛为什么就不能自己打出一番天地呢?”
庞英顿时大悟,原来这胡猛已有谋逆之心了。
胡猛又道:“我现在掌握着锦衣卫,皇上又让我们严密保护皇太孙的安全,呵呵,那是对皇太孙起了疑心,如今这朝中大臣看到如此情况,心下也是惶惶,不知该投靠哪一派,汉王被封到小小的乐州,大臣们知其是很难东山再起了,可这皇太孙也被皇上起了疑心,大臣们就不知如何是好了,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把那些不忠于我们的人全部打到,等到这朝中都是我们的人了,哈哈,黄袍加身指日可待。”
庞英听后随声附和道:“大人高明。”
原来这胡猛见汉王封国到乐州,便以为汉王不太可能东山再起,而自己曾与汉王狼狈为奸,若是太子继位,必将重处自己,为了自保,胡猛便有了谋反之心。
胡猛手中掌握着近万锦衣卫,又暗自在家中私养了大批亡命之徒,并暗中修建隧道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刀枪、盔甲和弓箭,不臣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朝中大臣多半害怕胡猛,因为胡猛是锦衣卫指挥使,他的职责就是监视百官,要是胡猛随便给谁安个罪名,下了锦衣卫大狱,那可是必死无疑了。
兵部侍郎蓝成曾与胡猛在路上相遇,蓝成不肯让路,胡猛便以贪污受贿一名杀了蓝成。
如今胡猛见朱棣让自己监视着皇太孙,心下也是十分高兴,因为他知道只有局势混乱他才能混水摸鱼。这胡猛也知道朝中大臣多半惧怕自己,但究竟是哪些人害怕自己哪些人对自己有异心,胡猛心中也是没底,当下便想测验一下群臣。
胡猛对庞英接着说道:“这朝中大臣有多少是表面附和我们的,我们也不清楚,庞英,明天我们就做个试验,来看看有哪些大臣对我们有贰心,我们也好及早做防范。”
庞英回道:“谨听大人吩咐。”
胡猛想了想道:“明天我们就邀上几个大臣到家中一聚,到时我拿弓箭去射那柳枝,我故意射不准,你把柳枝折下来,大声呼喊说我射中了,看看众人有没有敢出来纠正的。”
庞英道:“大人,莫不是也想来一场指鹿为马的好戏。”
胡猛哈哈大笑道:“对,就是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是个故事,据说在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胡猛就是要通过这个方法来测验一下朝中大臣到底谁对自己不满。
第二天,庞英便按照胡猛的吩咐邀请了一些大臣到胡猛官邸饮酒。
酒过三巡,大臣们犹是不知来为何事,心中大都惴惴不安。
胡猛看了看那些不知所措的大臣笑着说道:“胡猛感谢各位大臣的到来,胡猛蒙皇上不弃拜为锦衣卫指挥使,多年来也深受各位大人教导,胡猛无以为谢,便邀请诸位大人到家中一聚,我们都是同朝为官,应同心同力为皇上效命,来,饮了此杯。”
众大臣纷纷起身饮酒。
胡猛又接着说道:“饮酒怎能无乐,胡猛愿献一雕虫小技以娱众位大人。庞英,将我的弓箭拿来。”
庞英递过弓箭,胡猛拿着弓箭走出殿外,指着前面一棵柳树道:“我来为各位大人射上一支柳枝,各位大人,请看。”
说着引弓拉箭,却见箭轻飘飘的掉落地上,那庞英快速奔过去,从柳树上折下一支柳枝大声道:“大人,好剑法。”
众大臣面面相觑,不知这胡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胡猛接过柳枝哈哈一笑:“雕虫小技,何足道哉,众位大人,你们说呢?”
有的大臣突然醒悟,这不是过去指鹿为马的事吗,顿时明白这是在试探我们呀,遂附和道:“大人,好箭法。”
胡猛见众位大臣如此说道自是十分高兴,待宴会散后,庞英来报:“大人,杨士奇、杨荣、金忠、邱福、夏元吉几位大臣没来。”
胡猛听后冷冷的笑着道:“他们本就不该来的。”
庞英问道:“那大人,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胡猛说道:“下一步,就让这些人尝尝锦衣卫大狱的滋味。”
两人对视一笑,自是阴冷无比。
但汉王也看到了,朱棣是极偏袒这个皇太孙的,那么在朱棣在世时要扳倒皇太孙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朱高煦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人,就算再难他也要做,毕竟皇位是很多人的梦想,而且现在自己的儿子又被皇太孙害死了,所以朱高煦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如何对付皇太孙。
于是他便暗中与锦衣卫指挥使胡猛、内侍太监黄俨等取得联系,吩咐他们务必盯住皇太孙,一举一动都要向他汇报。
皇太孙朱瞻基也觉得这次的事情办的有些仓促了,就是由于仓促才使得朱棣对自己起了疑心,而且还派胡猛寸步不离的保护自己,名为保护实为监视,朱瞻基是明白这一点的。
有个人在身边盯着总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不过,这种不舒服仅仅维持了几天,因为朱瞻基和邱灵成婚了。
皇室婚姻的排场总是一般人所不能想象的,礼部早已为皇太孙安排好了婚礼的仪仗、服饰和新婚的燕居,皇太孙和邱灵的服饰和仪仗与亲王和王妃的相同,新婚燕居仍是在景阳宫,只是这时的景阳宫已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邱灵身着凤冠霞帔,自是喜欢又紧张。喜欢的是终于嫁了自己喜欢的人,紧张的是这皇家的媳妇真是难做,一言一行都要规规矩矩。
朱瞻基高兴的说道:“灵儿,你可欢喜?”
邱灵道:“灵儿十分欢喜,殿下可也欢喜?”
朱瞻基看着邱灵水汪汪的眼眸,不觉痴了。
邱灵见他不说话,抬头看时却见朱瞻基如此模样,不由得轻笑出声。
朱瞻基见邱灵笑时又是平添几分娇俏,更是让人着迷,便握住邱灵双手温柔道:“我和灵儿一样的欢喜。”
当下二人自是一夜温柔缠绵。
原本胡猛就是一直为汉王在监视着皇太孙的,如今有了朱棣的旨意,这种监视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这胡猛原是一名儒生,由于品行不好而遭罢黜。胡猛在燕军起兵攻打南京路过济阳时叩马投效,得到朱棣信用。
胡猛其人虽品行不好,但善骑射,很聪明,被朱棣视作人才。朱棣登基后任命胡猛为锦衣卫指挥使,典亲军、司诏狱。朱棣曾密旨胡猛:“广布校尉,日摘臣民阴事”,把胡猛视为心腹,胡猛更是极为效忠朱棣,将大批校尉派出,监视官吏的一举一动,并及时禀报。
胡猛之所以投靠汉王朱高煦也是有原因的。胡猛大兴私狱,构陷忠臣,太子仁孝极度不满胡猛残暴,这胡猛知道要是太子继位,恐其不得善果,遂结交汉王共同对付太子。
这一日锦衣卫镇抚使庞英密报胡猛:“胡大人,汉王差人送来密信,请您过目。”
胡猛接过信一看原是汉王叮嘱其密切关注京师百官动向,尤其是太子及皇太孙一举一动。胡猛看后道:“如今汉王还以为自己是汉王吗?”
庞英听后大惑不解问道:“大人的意思是?”
胡猛哈哈一笑道:“汉王自己已是自顾不暇,倒还要指挥着胡某人做东做西,他已到了小小乐州,又怎么能再与太子相夺呢?”
庞英以为胡猛要投靠太子忙道:“可是,大人我们一直是与汉王合作的,太子也是知道的,如今我们要是投靠太子,恐怕太子和汉王都不会放过我们呀。”
胡猛轻叱一声道:“投靠太子?哈哈,我胡猛为什么就不能自己打出一番天地呢?”
庞英顿时大悟,原来这胡猛已有谋逆之心了。
胡猛又道:“我现在掌握着锦衣卫,皇上又让我们严密保护皇太孙的安全,呵呵,那是对皇太孙起了疑心,如今这朝中大臣看到如此情况,心下也是惶惶,不知该投靠哪一派,汉王被封到小小的乐州,大臣们知其是很难东山再起了,可这皇太孙也被皇上起了疑心,大臣们就不知如何是好了,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把那些不忠于我们的人全部打到,等到这朝中都是我们的人了,哈哈,黄袍加身指日可待。”
庞英听后随声附和道:“大人高明。”
原来这胡猛见汉王封国到乐州,便以为汉王不太可能东山再起,而自己曾与汉王狼狈为奸,若是太子继位,必将重处自己,为了自保,胡猛便有了谋反之心。
胡猛手中掌握着近万锦衣卫,又暗自在家中私养了大批亡命之徒,并暗中修建隧道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刀枪、盔甲和弓箭,不臣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朝中大臣多半害怕胡猛,因为胡猛是锦衣卫指挥使,他的职责就是监视百官,要是胡猛随便给谁安个罪名,下了锦衣卫大狱,那可是必死无疑了。
兵部侍郎蓝成曾与胡猛在路上相遇,蓝成不肯让路,胡猛便以贪污受贿一名杀了蓝成。
如今胡猛见朱棣让自己监视着皇太孙,心下也是十分高兴,因为他知道只有局势混乱他才能混水摸鱼。这胡猛也知道朝中大臣多半惧怕自己,但究竟是哪些人害怕自己哪些人对自己有异心,胡猛心中也是没底,当下便想测验一下群臣。
胡猛对庞英接着说道:“这朝中大臣有多少是表面附和我们的,我们也不清楚,庞英,明天我们就做个试验,来看看有哪些大臣对我们有贰心,我们也好及早做防范。”
庞英回道:“谨听大人吩咐。”
胡猛想了想道:“明天我们就邀上几个大臣到家中一聚,到时我拿弓箭去射那柳枝,我故意射不准,你把柳枝折下来,大声呼喊说我射中了,看看众人有没有敢出来纠正的。”
庞英道:“大人,莫不是也想来一场指鹿为马的好戏。”
胡猛哈哈大笑道:“对,就是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是个故事,据说在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胡猛就是要通过这个方法来测验一下朝中大臣到底谁对自己不满。
第二天,庞英便按照胡猛的吩咐邀请了一些大臣到胡猛官邸饮酒。
酒过三巡,大臣们犹是不知来为何事,心中大都惴惴不安。
胡猛看了看那些不知所措的大臣笑着说道:“胡猛感谢各位大臣的到来,胡猛蒙皇上不弃拜为锦衣卫指挥使,多年来也深受各位大人教导,胡猛无以为谢,便邀请诸位大人到家中一聚,我们都是同朝为官,应同心同力为皇上效命,来,饮了此杯。”
众大臣纷纷起身饮酒。
胡猛又接着说道:“饮酒怎能无乐,胡猛愿献一雕虫小技以娱众位大人。庞英,将我的弓箭拿来。”
庞英递过弓箭,胡猛拿着弓箭走出殿外,指着前面一棵柳树道:“我来为各位大人射上一支柳枝,各位大人,请看。”
说着引弓拉箭,却见箭轻飘飘的掉落地上,那庞英快速奔过去,从柳树上折下一支柳枝大声道:“大人,好剑法。”
众大臣面面相觑,不知这胡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胡猛接过柳枝哈哈一笑:“雕虫小技,何足道哉,众位大人,你们说呢?”
有的大臣突然醒悟,这不是过去指鹿为马的事吗,顿时明白这是在试探我们呀,遂附和道:“大人,好箭法。”
胡猛见众位大臣如此说道自是十分高兴,待宴会散后,庞英来报:“大人,杨士奇、杨荣、金忠、邱福、夏元吉几位大臣没来。”
胡猛听后冷冷的笑着道:“他们本就不该来的。”
庞英问道:“那大人,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胡猛说道:“下一步,就让这些人尝尝锦衣卫大狱的滋味。”
两人对视一笑,自是阴冷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