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燕从玉便被下人带了过来,一进门,他便看到了坐在堂上一脸严肃的父母和父亲怀中心虚的小妹,很快反应过来,给了小妹一个安心的眼神,让她放心之后才向父母行礼,
只见燕从玉身形端正,右膝半跪,说道,“ 从玉请父亲安,请母亲安,不知父母叫从玉过来是何原因?”
燕母看着堂下装的一脸疑惑的儿子和还在丈夫怀中撒娇的女儿,更是气愤,眉目一挑,直接问道,“呵,你会不知道,要我亲自来问你,还是你主动坦白?那一万三千两。”
看到母亲这个样子,燕父怀中的燕冰文更是心虚,她悄悄的摇了摇燕父的衣袖,一脸乞求的看向他。
燕父感受到了女儿的不安,但看到妻子那么气愤,也不敢直接开口,又把目光转移到跪着的儿子身上,动了动嘴唇,才开口说道,“无妨,我和你母亲没其他意思,你只需要把昨天的事情说清楚便好”。
一旁的燕母听了这话,也没有丝毫反驳,但她气任然没消,也没让跪在地上的儿子起来。
但燕从玉似乎早就料到了这样的情况,看了一眼盛怒的母亲和看不出表情的父亲,然后才开始组织语言,挑挑拣拣,把那一万三千两的事情和父母一一叙述了,可全程他都没提到小妹差点遇害的事情,害怕父母担心,也没说小妹和王怜花之间的任何事情。
燕母听后,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了兄妹二人花这两万两是为了救人,心里先是一松,但接着又劈头盖脸的训斥下来,
“好啊!两万两啊!你二人,怎么如此愚蠢,真当这钱是大风刮来的啊?两万两,就买了个孤女?你们两个真是……”
说着说着,燕母越来越激动,一拍桌子,就从位置上站起来,指着堂下的燕从玉,“你这哥哥,可真好了,你妹妹说什么就是什么,她蠢,你也跟着没脑子吗?”
一旁的燕冰文先是被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毕竟那么多年,母亲从来都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哪里看到过她这个样子,但她看到母亲直接站起来训斥三哥时,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她直接从父亲的怀里挣脱出来,说道, “不关三哥的事,是我自作主张,你怪我就好了”说完,也提起裙摆跪在了三哥旁边。
燕母被女儿这一连串的动作气得顿时哑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跪着的燕从玉吓得吞了屯口水,惶恐的看了看愤怒的母亲,然后又把目光转向身边跪的一脸自豪的妹妹。
心里只有一句话,完了!
画面停顿了几秒,燕母才反应过来,一袖子便把桌上摆着的茶杯掀翻在地上,“嘭”的一声,房间里的下人便乌压压的跪在了地上。
“好啊!好啊!……你……你们兄妹二人,反了,上家法”。
都到了这副样子,燕父也赶忙起来打圆场,他先去一旁安慰燕母,“别,别生气了,就那么一点事情,气坏了不值当”。
燕母听到丈夫的安慰,有些难过,又看了看堂下一脸歉疚地儿子和有些自责的女子,更是心酸,微微抽泣,“你……你以为我是为什么生气,还不是,为了这两个不省心的冤家,我……我……”
本来刚刚还觉得自己为了救人事出有因的燕冰文此时看到了在燕父怀中抽泣的母亲,也是有些后悔了,有些自责,又是难过。
“母亲容禀,这一切都是女儿的错,要打要骂,只求母亲责罚我便好,切不可气坏了身子,那孤女年岁了和女儿差不多,女儿看到她命运坎坷,一时不忍,便硬求着三哥买下她,三哥见我苦苦哀求这才同意的,不关三哥的事,母亲不要生气了”。
燕从玉听到小妹一人揽下所有事情,连忙向父母求情,“不,是儿子的错,妹妹年幼,是我作为哥哥没起到规劝的作用,这才会花了那么多钱,不关她的事,要发就罚我好了 ”,说完,一脸急切地看向父母。
燕母看到跪在地上争着认错的女儿了儿子,赶忙把他二人支开,“你二人,既然知道错了,还不快走,回去院子闭门思过”。
燕冰文和燕从玉听到燕父这样说,一时面色由阴转晴,惊奇的望向堂上的父亲,看到父亲给他们使了一个眼色,立马反应过来,赶紧从地上爬起来,行了个礼,就匆匆忙忙往屋外跑。
看到兄妹二人往外跑的动作,燕母想拦住他们,但才伸手就被燕父打断了。
“算了,算了,你先坐下喝杯水吧!”说着便要扶妻子坐下,接着,又让跪着的仆人起身。
燕母看着燕父这一副从容淡泊的样子,更是生气,“你啊,你啊!指望你有什么用”,说着,有看向刚刚跪着的兄妹二人,发现二人早已连个影子都不见了,没了办法,只得坐了下来,接过燕父递过来的茶杯,喝了几口。
过了一会,燕父估摸着燕母心里的气差不多消了,才慢悠悠的开口,
“芸娘贤惠,多年来为子平(燕父的字)操持内宅,养育三子一女,劳苦功高,子平不甚感激,子平也知道,此番贤妻大怒,也并非仅仅只是为了那两万两,不过是忧心从玉、冰文二人为人所欺”。
“不过,钱财乃身外之物,博施济众谓之仁,冰文品行良善,有严植遗风,虽天真懵懂,不过这也不正是她的可爱之处吗?”
“而从玉,则更简单了,他本来就是家中幼子,性格虽鲁莽但为人热忱,自小便喜欢和三教九流之人打交道,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而此次他肯定也清楚那孤女不值那么多钱,只不过因为有妹妹在身边苦苦哀求,这才救下了她,不过,我们做父母的,不就希望他们兄友弟恭,兄妹和蔼吗?”
“我还要谢谢芸娘呢?为了生了那么优秀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还把他们教育得那么优秀,这些年来,芸娘跟着我在四处漂泊,我实在辜负芸娘许多”。
燕母看到丈夫亏欠得眼神,内心也是一片柔软,“官人别说了,妾身哪有官人说得那样好,这辈子,自妾身嫁与官人后,妾身就没有后悔过,钟鼓馔玉也好,靡衣婾食也罢,只要和官人在一起,哪怕陋巷箪食我也心甘情愿,跟别说还有那么那么优秀的子女们”。
“而且,作为官人的妻子,妾身更是知道官人的才华,如果不是因为我母家的原因,官人有何至于此?”
想到这,燕母反而内心有些自责,如果不是因为杨家是燕王党,丈夫有怎么会被贬出京,十多年郁郁不得志,在各地辗转呢?
不过,幸好,这一切都结束了,燕王胜了,想来丈夫很快就会被召回南京了。
一想到这,燕母也有些激动了,都好些年没见到父亲他们了,也不知道母亲和哥哥他们身体是否康健,“官人,南京那边,可曾说些什么,我们何时能回去?”
看着妻子有些怀念的表情,燕父也知道妻子肯定想到了京中的父母了。
“快了,岳父信中说,南京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了,想来不出几个月,燕王就要登基了,不过我和岳父还有恩师商量之后,准备等到八月,考核政绩出来之后在调回京城,劳烦芸娘在等些时间!”
燕母听到燕父准确的回答后,顿时欣喜万分。
十四年了,自从女儿出生后,她们一家就就外放,现如今算下来已有十四载了,也不知道父母哥嫂安否?京中现如今是何情形?故人还在吗?
一想到这些,燕母就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突然,她想到了女儿如今已经十四了,在过几个月就是她的及笄礼,本来燕母还以为,等到女儿及笄的时候她们应该差不多回到南京了,但现在看来,估计还得留在洛阳,女儿的及笄之礼也得在洛阳过了。
可女子的及笄礼多重要啊!本来燕母还打算在女儿及笄的时候,请大嫂徐氏也就是未来皇后的妹妹给女儿做宾者,为她加笄,但如今看来,行不通了,可宾者的位置那么重要,现如今要请谁能?
一时,燕母脑海中上想到了几个人,洛阳太守的妻子王夫人和承宣布政使司的母亲,但这两个人虽称得上有德之人,但比起京中的大嫂来说,在身份上还是稍显不足……
燕母就这么一个女儿,女孩子家这一辈子就那么一次机会,因此,她总是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女儿。
于是,她只得把目光看向丈夫,说道,“八月才回去,那冰文的及笄礼怎么办,原先我想的是请大嫂来给冰文做宾者,但现在我们不回南京,那请谁呢?”
这个问题,燕父在决定推迟回京的时候就做好了决定,他准备请洛阳的顾大家来给女儿做宾者。
顾大家德高望重,品行高洁,在朝之时多次参与史书、典籍的编纂,辞官回乡之后,更是曾在洛阳当地的书院讲学,在士林之中极具声望,在加上燕冰文幼时还曾受过她的教导,被她称赞有“林下之风”,因此,由他来担任宾者,可谓极为合适。
而燕父也早早的就下定了决心,这次也是准备就着和妻子商量,可没想到,燕母一听,却有些犹豫了。
她停顿了几秒,纠结的看向丈夫,“这……这恐怕不合适吧!自古以来,有那个女子的笄礼是由男子做宾者的?这……这也太荒唐了吧!”
燕父听后,直接反驳道,“无妨,顾大家本就是冰文的老师,再加上他德高望重,实在太合适不过了”。
听了这话,燕母直接反驳,“这古往今来,没听说过那个女子及笄的时候是由男子担任正宾的?”
燕父听后,直接哈哈大笑,“以前没有,可不代表今后没有,我女子自幼聪慧,有咏絮之才,如今不好好培养,只是让她嫁人之后在内宅里消磨一生,那太不值得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燕母看着丈夫这副洋洋得意的模样,好像天底下所有为丈夫打理内宅的女子都是不值得的,顿时有些生气,一把掐在丈夫的腰上,“好啊!听你燕子平的意思,我也是不值得了?”
“别……别别!”燕父很快就怂了,“怎么会不值得呢?芸娘得辛劳,为夫都看在眼里……”
燕夫还想在说些什么却立马被燕母打断了,“得了,你别说了,这天底下得男人,我虽没见过太多,可你们这些狂生秀才的心思我把握的一清二楚,你们那,娶得是那能给你们操持内宅,侍奉双亲的贤惠妻子;求得是那精通诗书,红袖添香的知己,但纳得却是那万般风情、迎风送月的美人”。
“这可真是说一套,做一套”。
一听这话,燕父顿时有些急迫了,说道,“这天底下的读书人有那么多,不可否认,的确有一大部分人像你说得那样,可又不是就没有一心一意的人了,这么多年,你说说,我何曾多看那个女人一样,和他多说过一句话”。
燕母看着燕父气急的样子,也没在多说些什么,反而把话题转移到女儿的教育上,反驳道,“可冰文不一样啊!她未来的丈夫不一定对她一心一意啊!你现在让她学些什么吟诗作赋,君子之道,可她以后在内宅不一定会用得到啊?她现在最重要的是循规蹈矩,学习女则,这样才能在回京的时候改掉那些坏毛病,找个好婆家”。
燕父看到燕母忧心忡忡的样子,劝解道,“你也知道冰文早慧,在读书这方面颇有些天赋,文章写得也不错,若我们加以培养,她未必不能像男子成一代大家,青史留名,而我们做父母的,目光更不能短视啊! ”
燕母听到丈夫的安慰,也不好反驳,只是说道,“那如今,怎么办啊?轻轻松松她就被人骗了两万两?这找那说理去?”
燕父也想到了这,转而眉头紧皱,一言不发,思考半天之后,说道,“无妨,冰文这次花了那么多钱最主要还是因为她对洛阳的物价不怎么熟悉,刚好我最近在看洛阳城这一年的收支情况表,既然如此,那就让她过来书房找我,和我一起吧!我相信,只需要对她多加引导就好了”。
燕母听后,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三言两语,燕父和燕母二人就以想好今后如何教导女儿,也就不在纠结那两万两银子的事了,而另一边,燕冰文思前想后,也找到了了要给王怜花的谢礼。
只见燕从玉身形端正,右膝半跪,说道,“ 从玉请父亲安,请母亲安,不知父母叫从玉过来是何原因?”
燕母看着堂下装的一脸疑惑的儿子和还在丈夫怀中撒娇的女儿,更是气愤,眉目一挑,直接问道,“呵,你会不知道,要我亲自来问你,还是你主动坦白?那一万三千两。”
看到母亲这个样子,燕父怀中的燕冰文更是心虚,她悄悄的摇了摇燕父的衣袖,一脸乞求的看向他。
燕父感受到了女儿的不安,但看到妻子那么气愤,也不敢直接开口,又把目光转移到跪着的儿子身上,动了动嘴唇,才开口说道,“无妨,我和你母亲没其他意思,你只需要把昨天的事情说清楚便好”。
一旁的燕母听了这话,也没有丝毫反驳,但她气任然没消,也没让跪在地上的儿子起来。
但燕从玉似乎早就料到了这样的情况,看了一眼盛怒的母亲和看不出表情的父亲,然后才开始组织语言,挑挑拣拣,把那一万三千两的事情和父母一一叙述了,可全程他都没提到小妹差点遇害的事情,害怕父母担心,也没说小妹和王怜花之间的任何事情。
燕母听后,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了兄妹二人花这两万两是为了救人,心里先是一松,但接着又劈头盖脸的训斥下来,
“好啊!两万两啊!你二人,怎么如此愚蠢,真当这钱是大风刮来的啊?两万两,就买了个孤女?你们两个真是……”
说着说着,燕母越来越激动,一拍桌子,就从位置上站起来,指着堂下的燕从玉,“你这哥哥,可真好了,你妹妹说什么就是什么,她蠢,你也跟着没脑子吗?”
一旁的燕冰文先是被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毕竟那么多年,母亲从来都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哪里看到过她这个样子,但她看到母亲直接站起来训斥三哥时,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她直接从父亲的怀里挣脱出来,说道, “不关三哥的事,是我自作主张,你怪我就好了”说完,也提起裙摆跪在了三哥旁边。
燕母被女儿这一连串的动作气得顿时哑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跪着的燕从玉吓得吞了屯口水,惶恐的看了看愤怒的母亲,然后又把目光转向身边跪的一脸自豪的妹妹。
心里只有一句话,完了!
画面停顿了几秒,燕母才反应过来,一袖子便把桌上摆着的茶杯掀翻在地上,“嘭”的一声,房间里的下人便乌压压的跪在了地上。
“好啊!好啊!……你……你们兄妹二人,反了,上家法”。
都到了这副样子,燕父也赶忙起来打圆场,他先去一旁安慰燕母,“别,别生气了,就那么一点事情,气坏了不值当”。
燕母听到丈夫的安慰,有些难过,又看了看堂下一脸歉疚地儿子和有些自责的女子,更是心酸,微微抽泣,“你……你以为我是为什么生气,还不是,为了这两个不省心的冤家,我……我……”
本来刚刚还觉得自己为了救人事出有因的燕冰文此时看到了在燕父怀中抽泣的母亲,也是有些后悔了,有些自责,又是难过。
“母亲容禀,这一切都是女儿的错,要打要骂,只求母亲责罚我便好,切不可气坏了身子,那孤女年岁了和女儿差不多,女儿看到她命运坎坷,一时不忍,便硬求着三哥买下她,三哥见我苦苦哀求这才同意的,不关三哥的事,母亲不要生气了”。
燕从玉听到小妹一人揽下所有事情,连忙向父母求情,“不,是儿子的错,妹妹年幼,是我作为哥哥没起到规劝的作用,这才会花了那么多钱,不关她的事,要发就罚我好了 ”,说完,一脸急切地看向父母。
燕母看到跪在地上争着认错的女儿了儿子,赶忙把他二人支开,“你二人,既然知道错了,还不快走,回去院子闭门思过”。
燕冰文和燕从玉听到燕父这样说,一时面色由阴转晴,惊奇的望向堂上的父亲,看到父亲给他们使了一个眼色,立马反应过来,赶紧从地上爬起来,行了个礼,就匆匆忙忙往屋外跑。
看到兄妹二人往外跑的动作,燕母想拦住他们,但才伸手就被燕父打断了。
“算了,算了,你先坐下喝杯水吧!”说着便要扶妻子坐下,接着,又让跪着的仆人起身。
燕母看着燕父这一副从容淡泊的样子,更是生气,“你啊,你啊!指望你有什么用”,说着,有看向刚刚跪着的兄妹二人,发现二人早已连个影子都不见了,没了办法,只得坐了下来,接过燕父递过来的茶杯,喝了几口。
过了一会,燕父估摸着燕母心里的气差不多消了,才慢悠悠的开口,
“芸娘贤惠,多年来为子平(燕父的字)操持内宅,养育三子一女,劳苦功高,子平不甚感激,子平也知道,此番贤妻大怒,也并非仅仅只是为了那两万两,不过是忧心从玉、冰文二人为人所欺”。
“不过,钱财乃身外之物,博施济众谓之仁,冰文品行良善,有严植遗风,虽天真懵懂,不过这也不正是她的可爱之处吗?”
“而从玉,则更简单了,他本来就是家中幼子,性格虽鲁莽但为人热忱,自小便喜欢和三教九流之人打交道,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而此次他肯定也清楚那孤女不值那么多钱,只不过因为有妹妹在身边苦苦哀求,这才救下了她,不过,我们做父母的,不就希望他们兄友弟恭,兄妹和蔼吗?”
“我还要谢谢芸娘呢?为了生了那么优秀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还把他们教育得那么优秀,这些年来,芸娘跟着我在四处漂泊,我实在辜负芸娘许多”。
燕母看到丈夫亏欠得眼神,内心也是一片柔软,“官人别说了,妾身哪有官人说得那样好,这辈子,自妾身嫁与官人后,妾身就没有后悔过,钟鼓馔玉也好,靡衣婾食也罢,只要和官人在一起,哪怕陋巷箪食我也心甘情愿,跟别说还有那么那么优秀的子女们”。
“而且,作为官人的妻子,妾身更是知道官人的才华,如果不是因为我母家的原因,官人有何至于此?”
想到这,燕母反而内心有些自责,如果不是因为杨家是燕王党,丈夫有怎么会被贬出京,十多年郁郁不得志,在各地辗转呢?
不过,幸好,这一切都结束了,燕王胜了,想来丈夫很快就会被召回南京了。
一想到这,燕母也有些激动了,都好些年没见到父亲他们了,也不知道母亲和哥哥他们身体是否康健,“官人,南京那边,可曾说些什么,我们何时能回去?”
看着妻子有些怀念的表情,燕父也知道妻子肯定想到了京中的父母了。
“快了,岳父信中说,南京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了,想来不出几个月,燕王就要登基了,不过我和岳父还有恩师商量之后,准备等到八月,考核政绩出来之后在调回京城,劳烦芸娘在等些时间!”
燕母听到燕父准确的回答后,顿时欣喜万分。
十四年了,自从女儿出生后,她们一家就就外放,现如今算下来已有十四载了,也不知道父母哥嫂安否?京中现如今是何情形?故人还在吗?
一想到这些,燕母就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突然,她想到了女儿如今已经十四了,在过几个月就是她的及笄礼,本来燕母还以为,等到女儿及笄的时候她们应该差不多回到南京了,但现在看来,估计还得留在洛阳,女儿的及笄之礼也得在洛阳过了。
可女子的及笄礼多重要啊!本来燕母还打算在女儿及笄的时候,请大嫂徐氏也就是未来皇后的妹妹给女儿做宾者,为她加笄,但如今看来,行不通了,可宾者的位置那么重要,现如今要请谁能?
一时,燕母脑海中上想到了几个人,洛阳太守的妻子王夫人和承宣布政使司的母亲,但这两个人虽称得上有德之人,但比起京中的大嫂来说,在身份上还是稍显不足……
燕母就这么一个女儿,女孩子家这一辈子就那么一次机会,因此,她总是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女儿。
于是,她只得把目光看向丈夫,说道,“八月才回去,那冰文的及笄礼怎么办,原先我想的是请大嫂来给冰文做宾者,但现在我们不回南京,那请谁呢?”
这个问题,燕父在决定推迟回京的时候就做好了决定,他准备请洛阳的顾大家来给女儿做宾者。
顾大家德高望重,品行高洁,在朝之时多次参与史书、典籍的编纂,辞官回乡之后,更是曾在洛阳当地的书院讲学,在士林之中极具声望,在加上燕冰文幼时还曾受过她的教导,被她称赞有“林下之风”,因此,由他来担任宾者,可谓极为合适。
而燕父也早早的就下定了决心,这次也是准备就着和妻子商量,可没想到,燕母一听,却有些犹豫了。
她停顿了几秒,纠结的看向丈夫,“这……这恐怕不合适吧!自古以来,有那个女子的笄礼是由男子做宾者的?这……这也太荒唐了吧!”
燕父听后,直接反驳道,“无妨,顾大家本就是冰文的老师,再加上他德高望重,实在太合适不过了”。
听了这话,燕母直接反驳,“这古往今来,没听说过那个女子及笄的时候是由男子担任正宾的?”
燕父听后,直接哈哈大笑,“以前没有,可不代表今后没有,我女子自幼聪慧,有咏絮之才,如今不好好培养,只是让她嫁人之后在内宅里消磨一生,那太不值得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燕母看着丈夫这副洋洋得意的模样,好像天底下所有为丈夫打理内宅的女子都是不值得的,顿时有些生气,一把掐在丈夫的腰上,“好啊!听你燕子平的意思,我也是不值得了?”
“别……别别!”燕父很快就怂了,“怎么会不值得呢?芸娘得辛劳,为夫都看在眼里……”
燕夫还想在说些什么却立马被燕母打断了,“得了,你别说了,这天底下得男人,我虽没见过太多,可你们这些狂生秀才的心思我把握的一清二楚,你们那,娶得是那能给你们操持内宅,侍奉双亲的贤惠妻子;求得是那精通诗书,红袖添香的知己,但纳得却是那万般风情、迎风送月的美人”。
“这可真是说一套,做一套”。
一听这话,燕父顿时有些急迫了,说道,“这天底下的读书人有那么多,不可否认,的确有一大部分人像你说得那样,可又不是就没有一心一意的人了,这么多年,你说说,我何曾多看那个女人一样,和他多说过一句话”。
燕母看着燕父气急的样子,也没在多说些什么,反而把话题转移到女儿的教育上,反驳道,“可冰文不一样啊!她未来的丈夫不一定对她一心一意啊!你现在让她学些什么吟诗作赋,君子之道,可她以后在内宅不一定会用得到啊?她现在最重要的是循规蹈矩,学习女则,这样才能在回京的时候改掉那些坏毛病,找个好婆家”。
燕父看到燕母忧心忡忡的样子,劝解道,“你也知道冰文早慧,在读书这方面颇有些天赋,文章写得也不错,若我们加以培养,她未必不能像男子成一代大家,青史留名,而我们做父母的,目光更不能短视啊! ”
燕母听到丈夫的安慰,也不好反驳,只是说道,“那如今,怎么办啊?轻轻松松她就被人骗了两万两?这找那说理去?”
燕父也想到了这,转而眉头紧皱,一言不发,思考半天之后,说道,“无妨,冰文这次花了那么多钱最主要还是因为她对洛阳的物价不怎么熟悉,刚好我最近在看洛阳城这一年的收支情况表,既然如此,那就让她过来书房找我,和我一起吧!我相信,只需要对她多加引导就好了”。
燕母听后,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三言两语,燕父和燕母二人就以想好今后如何教导女儿,也就不在纠结那两万两银子的事了,而另一边,燕冰文思前想后,也找到了了要给王怜花的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