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冰文咬了咬嘴唇,下定决心,说道,“好吧!三哥,我想好了,你……我……我不去了,让绿芜和你一起把谢礼给王怜花送去就好了”。
燕从玉听到这话,又看到小妹这犹豫不决的样子,内心又些怜惜,但想了想,还是长痛不如短痛,便答应了。
“好吧!你快些送过来吧!我一个时辰之后便要去赴宴了,你快些吧”。
“一个时辰?”燕冰文听后有些不确定,疑惑的看向三哥“你确定,怎么会那么快?”
燕从玉回答,“没办法,还钱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而刚好几天前宋明他们给我下了帖子,邀我今天下午去松鹤楼喝酒,我顺道把这件事情办了”。
燕冰文想到,也是,去松鹤楼的路刚好路过王府。因此,也不好在说什么,只是恳求的望向三哥,让他等一下,然后就立马往静鸾阁跑去。
刚到院子,燕冰文还未来得及坐下,便连忙让丫鬟去把东边桃树下她来洛阳时埋下的酒挖出来。
听到小姐的吩咐,她的丫鬟先是有些不解,但又不好多问,连忙按照小姐的吩咐去把酒挖了出来。
不一会儿,便把酒摆在了桌案上。
燕冰文看着桌上的那壶酒,有些迟疑,觉得这坛子有些简陋了,想了想,还是决定让红袖她们把库房里珍藏的那把唐代玉壶拿出来。
这把玉壶是唐代定窑产的,叫做白釉刻缠枝春瓶,珍贵无比,是燕冰文五岁时燕父送的,她很喜欢,兴致来了的时候会用它来盛酒,但她平时都舍不得用,放在库房里,交由红袖打理。
因此,红袖听到燕冰文的吩咐,有些不解,但她毕竟受过专门的调教,因此还是很快便吩咐身边的丫鬟把装玉壶的盒子找了出来。
燕冰文打开盒子,看着里面装着的玉壶泛着莹白色的柔光,一时有些纠结,想到这玉壶用来盛酒倒正和了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但有些太贵重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惹人非议。
可一想到王怜花,燕冰文就什么都顾不得了,算了,在试一次吧!
接着,便让丫鬟把酒坛里的酒倒出来,装在玉壶里。
可一旁的秋江听到这样的吩咐,一头雾水,连忙制止了丫鬟,疑惑的看向燕冰文,“小姐,这……”
绿芜看看小姐,又看了看旁边的秋江姑姑,最后把目光转到桌案放着的玉壶上,很快想到小姐要把这酒送给什么人,但还是犹豫的问道道,“小姐,您是要把这壶酒送给别人吧!这玉壶……”
燕冰文听到丫鬟的问话,心里猛然一惊,是啊!她太想当然了,只想到自己要送王怜花一件可以表达心意的东西,却没有考虑这合不合礼数,适不适合!
想到这,她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开口,“这不合礼数吗?昨天王公子拍卖会上帮了我,我想送他一件东西来表达我的感谢之意,刚好想到他喜欢喝酒,但这酒壶不好看,太简陋了,便准备换成这玉壶”,说着,疑惑的看向绿芜和秋江。
秋江听了小姐的话,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还是开口说道,“小姐,您的意思奴婢明白了,可这玉壶太过贵重了,有些不适合”。
燕冰文听到秋江的反驳,有些着急,“那怎么办呢?我这就想到了送这个,三哥都要走了,来不及了”。
这时,一旁的绿芜扫了瓶子一眼,提议到,“这……小姐要不换个瓶子吧!这白釉刻缠枝春瓶确实贵了些,不如换成德化的白瓷瓶吧,虽没有这玉壶那么珍贵,但也比较雅致,而刚好几天前夫人送来了一批,我记得其中的一个好像和这个玉壶长得差不多”。
燕冰文一想,这德化的白瓷瓶虽比不上这白釉刻缠枝春瓶晶莹剔透,却也是洁白无暇,肥腴细润。而且也比较合适,如果被父母知道,也不会被怀疑。
因此,燕冰文也就同意了绿芜的提议,然后,她看向秋江姑姑,说道,“那好吧?”
秋江一听,也点点头。
为什么燕冰文那么听秋江的话呢?那是因为这秋江,原是杨母房里的丫鬟,因为做事稳重,燕冰文搬离杨母院子的时候,特地被杨母分了出来,让她来照顾燕冰文的饮食起居,所以,这燕冰文院子里的大事小事一般都会事先过问一遍她。因此燕冰文和她院子里的丫鬟都十分尊重她,而燕冰文更是要喊她一声“秋江姑姑”。
燕冰文看到秋江姑姑同意了,就知道母亲这一关是过了的,因此很快忙活起来,但想到这种事还是自己亲历亲为的好,便让丫鬟们全都退下。
“我这是要送人的,不好假手于人,你们都下去吧,我亲自来吧!“然后想了想,看到了一旁站着的绿芜,又接着说,“算了,绿芜留下来帮我吧!我怕弄不好”。
旁边的丫鬟们听到小姐的吩咐,连忙退了下去,只剩着一个绿芜。
等到所有人都走了,燕冰文的目光这才转向绿芜,她眼神中带着几分期待,却又显得有些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开口。
而绿芜毕竟侍候了小姐那么多年,又怎么会不明白她的心思,直接 “啪“的一下,跪在地上,坚定的说道,“小姐,绿芜知道,您是要送给王公子,您放心,奴婢一定会把东西送到王公子手上的,谁也不说”。
看着绿芜坚定的样子,燕冰文连忙拉起她,说道,“你伺候了我那么多年,我知道你对我忠心耿耿,肯定不会和别人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单单留下你,我只是有些害怕”。
绿芜感受到燕冰文的信任,立马保证道,“小姐,您放心,奴婢就算死也会把东西交到王公子手上的”。
看到绿芜这样,燕冰文既感到却又有些哭笑不得,想到自己总算是没看错人。
“你呀你,我就是让你和三哥一起给王公子送个东西,怎么就和死扯上关系了,你呀!放宽心,如果出了什么事情,还有我和三哥担着呢!”。
说完这话,燕冰文顿时觉得心里一轻,看着眼前这长相清丽的绿芜,突然内心升起一股自豪的感觉,毕竟这绿芜可是自己亲手救下的。
当年,燕冰文才五岁的时候,陪母亲出去逛街,在街上一眼便看到了跪在路边乞讨的绿芜被其他乞丐欺负,一时不忍心便央求母亲救了她……后来,绿芜便一直跟着燕冰文。
一晃,七八年了。
算下来,虽然燕冰文身边有十多个丫鬟,但最得她重用的就四个,绿芜、秋江、小红、红袖,但比起她们来,她还是最信任绿芜。
因此,一想到要送给王怜花东西,燕冰文的第一反应就是绿芜。
而绿芜也没辜负她,她帮着燕冰文小心翼翼的打开酒坛,顿时一股清冽浓郁的味道传来,燕冰文有些不放心,怕酒坏了,浅唱了一小口。
入口醇和浓郁,饮后干爽味长,果然不错,但细品却发现有一个淡淡的酸味。
燕冰文一惊,连忙就着绿芜递过来的杯子把酒吐了出去。
“完了,酒坏了”。
“那怎么办?小姐”,绿芜着急的问道。
燕冰文略微思索,吩咐道,“算了,你去东边的酒窖取一壶吧!如果管事闻起来,就和他说我要送人”。
绿芜一听,连忙按照小姐的吩咐去取酒,可她才跨出一步,却又折了回来,“小姐,酒窖里有那么多酒,您要什么呢?”
燕冰文听到绿芜的询问,一时也没什么主意,思前想后,说道,“江南春吧!”
听到吩咐后,绿芜连忙往酒窖走去,过了一会,便把酒取来了。
接着,燕冰文打开盖子,瞬间一股糟香便传到了鼻尖,她细细一品,有些呛人但味道还不错,然后迟疑的看向绿芜,“八年份的?”
听到小姐的询问,绿芜点了点头,说道,“小姐,我本来已经拿了年份更长一点的,但想到秋江姑姑说的话,就换成了这一壶,不那么贵重,但也不廉价,刚刚好”。
燕冰文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便也不在关注这酒的年份,转而开始动起手来,亲自把酒换到了白瓷瓶里面,接着又小心翼翼的转到盒子里面,接着才让绿芜捧着盒子去找三哥。
她看着绿芜袅娜的背影,一时间有些走神,喃喃道,“他会喜欢吧!他会明白吗?他……”
确实,这小女儿家的心思,哪里在那一壶酒呀?
另一边,也差不多快到一个时辰了,燕从玉一边坐在椅子,一边等着妹妹把东西送过来。
不一会儿,他就看到了远处有个穿着绿衣服的少女走了过来,他仔细一看,只有绿芜啊!
顿时,觉得这女儿家的心思,可真是千变万化。
玩味一笑,“她这时候到不好意思,装起矜持了”。
等到绿芜走到跟前,燕从玉打量着眼前这个如水葱一般清丽秀雅的少女,顿时知道妹妹为什么妹妹身边那么多丫鬟,却独独让绿芜独自一个人把东西送给王怜花了。
因为那么多丫鬟中,绿芜最像她。
小桃娇俏,红袖灵巧,秋江沉静,虽然各有千秋,但算下来,还是绿芜和她最像。这像说的不是容貌,而是气质,仔细对比,你就会发现虽然绿芜长相普通,远远比不上妹妹,但她的身上,却和燕冰文一样,能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觉,就好像一看到她,内心便能感觉到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因此,作为最了解妹妹的人,燕从玉也想到了妹妹的心思,他眼含笑意,看向面前这个双手捧着盒子的少女,问道,“你知道妹妹送的是什么吗?“
绿芜听到三少爷的询问,犹豫片刻之后却紧闭双唇,什么也没说。而燕从玉也不期望从她口中知晓什么答案,直接上手,准备看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绿芜看到三少爷的动作,绿芜连忙捂住盒子,说道,“酒……酒……”。
燕从玉刚开始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还有些反应不过来,然后才明白原来妹妹给王怜花送了一壶酒。但很显然,这个回答并不能让他满意,他继续看向绿芜,让她继续说。
绿芜看到三少爷的眼神,知道瞒不住了,思考了一下,才缓缓答道,“小姐,小姐送的是一壶八年份的……江南春”,说完,又立马把头埋下了。
听到这个答案,燕从玉有些奇怪了“咦!江南春?你确定”,说着,便把盒子打开了,一看,果然是一壶酒。
顿时有些疑惑,但他稍加思索,还是反应过来了,也知晓了妹妹要表达的心思,“罢了,也算合适吧!”,接着便没在说些什么。
事实上,“江南春“又名“剑南春”,或者叫做“文君酒”,传说汉代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之后,当垆卖酒这个典故中卖的就是剑南春,但这种说法,是来自的乡野小记中,并不被世人认可,而江南春更为出名的典故还是元代宋子藤与友人别离的典故,所以,时人多用这种酒来表达友人送别依依不舍之意。
因此,虽然燕从玉知道妹妹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但也说不出什么问题,所以也就没有拒绝她。
毕竟,燕从玉也想不出哪一件东西比这个更合适了。
罢了,让她在试一次吧!
于是,燕从玉便直接上了马车,吩咐了启程。
绿芜一听,也连忙跟了上去,接着马车便晃晃悠悠的从燕府出发了,而藏在拐角的一个粉色身影看到这一幕,也很快离开了。
“小姐,他们走了”,听到这话,燕冰文这才放下心来,原来躲在拐角偷看的那人是燕冰文的贴身丫鬟小桃。
燕从玉听到这话,又看到小妹这犹豫不决的样子,内心又些怜惜,但想了想,还是长痛不如短痛,便答应了。
“好吧!你快些送过来吧!我一个时辰之后便要去赴宴了,你快些吧”。
“一个时辰?”燕冰文听后有些不确定,疑惑的看向三哥“你确定,怎么会那么快?”
燕从玉回答,“没办法,还钱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而刚好几天前宋明他们给我下了帖子,邀我今天下午去松鹤楼喝酒,我顺道把这件事情办了”。
燕冰文想到,也是,去松鹤楼的路刚好路过王府。因此,也不好在说什么,只是恳求的望向三哥,让他等一下,然后就立马往静鸾阁跑去。
刚到院子,燕冰文还未来得及坐下,便连忙让丫鬟去把东边桃树下她来洛阳时埋下的酒挖出来。
听到小姐的吩咐,她的丫鬟先是有些不解,但又不好多问,连忙按照小姐的吩咐去把酒挖了出来。
不一会儿,便把酒摆在了桌案上。
燕冰文看着桌上的那壶酒,有些迟疑,觉得这坛子有些简陋了,想了想,还是决定让红袖她们把库房里珍藏的那把唐代玉壶拿出来。
这把玉壶是唐代定窑产的,叫做白釉刻缠枝春瓶,珍贵无比,是燕冰文五岁时燕父送的,她很喜欢,兴致来了的时候会用它来盛酒,但她平时都舍不得用,放在库房里,交由红袖打理。
因此,红袖听到燕冰文的吩咐,有些不解,但她毕竟受过专门的调教,因此还是很快便吩咐身边的丫鬟把装玉壶的盒子找了出来。
燕冰文打开盒子,看着里面装着的玉壶泛着莹白色的柔光,一时有些纠结,想到这玉壶用来盛酒倒正和了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但有些太贵重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惹人非议。
可一想到王怜花,燕冰文就什么都顾不得了,算了,在试一次吧!
接着,便让丫鬟把酒坛里的酒倒出来,装在玉壶里。
可一旁的秋江听到这样的吩咐,一头雾水,连忙制止了丫鬟,疑惑的看向燕冰文,“小姐,这……”
绿芜看看小姐,又看了看旁边的秋江姑姑,最后把目光转到桌案放着的玉壶上,很快想到小姐要把这酒送给什么人,但还是犹豫的问道道,“小姐,您是要把这壶酒送给别人吧!这玉壶……”
燕冰文听到丫鬟的问话,心里猛然一惊,是啊!她太想当然了,只想到自己要送王怜花一件可以表达心意的东西,却没有考虑这合不合礼数,适不适合!
想到这,她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开口,“这不合礼数吗?昨天王公子拍卖会上帮了我,我想送他一件东西来表达我的感谢之意,刚好想到他喜欢喝酒,但这酒壶不好看,太简陋了,便准备换成这玉壶”,说着,疑惑的看向绿芜和秋江。
秋江听了小姐的话,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还是开口说道,“小姐,您的意思奴婢明白了,可这玉壶太过贵重了,有些不适合”。
燕冰文听到秋江的反驳,有些着急,“那怎么办呢?我这就想到了送这个,三哥都要走了,来不及了”。
这时,一旁的绿芜扫了瓶子一眼,提议到,“这……小姐要不换个瓶子吧!这白釉刻缠枝春瓶确实贵了些,不如换成德化的白瓷瓶吧,虽没有这玉壶那么珍贵,但也比较雅致,而刚好几天前夫人送来了一批,我记得其中的一个好像和这个玉壶长得差不多”。
燕冰文一想,这德化的白瓷瓶虽比不上这白釉刻缠枝春瓶晶莹剔透,却也是洁白无暇,肥腴细润。而且也比较合适,如果被父母知道,也不会被怀疑。
因此,燕冰文也就同意了绿芜的提议,然后,她看向秋江姑姑,说道,“那好吧?”
秋江一听,也点点头。
为什么燕冰文那么听秋江的话呢?那是因为这秋江,原是杨母房里的丫鬟,因为做事稳重,燕冰文搬离杨母院子的时候,特地被杨母分了出来,让她来照顾燕冰文的饮食起居,所以,这燕冰文院子里的大事小事一般都会事先过问一遍她。因此燕冰文和她院子里的丫鬟都十分尊重她,而燕冰文更是要喊她一声“秋江姑姑”。
燕冰文看到秋江姑姑同意了,就知道母亲这一关是过了的,因此很快忙活起来,但想到这种事还是自己亲历亲为的好,便让丫鬟们全都退下。
“我这是要送人的,不好假手于人,你们都下去吧,我亲自来吧!“然后想了想,看到了一旁站着的绿芜,又接着说,“算了,绿芜留下来帮我吧!我怕弄不好”。
旁边的丫鬟们听到小姐的吩咐,连忙退了下去,只剩着一个绿芜。
等到所有人都走了,燕冰文的目光这才转向绿芜,她眼神中带着几分期待,却又显得有些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开口。
而绿芜毕竟侍候了小姐那么多年,又怎么会不明白她的心思,直接 “啪“的一下,跪在地上,坚定的说道,“小姐,绿芜知道,您是要送给王公子,您放心,奴婢一定会把东西送到王公子手上的,谁也不说”。
看着绿芜坚定的样子,燕冰文连忙拉起她,说道,“你伺候了我那么多年,我知道你对我忠心耿耿,肯定不会和别人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单单留下你,我只是有些害怕”。
绿芜感受到燕冰文的信任,立马保证道,“小姐,您放心,奴婢就算死也会把东西交到王公子手上的”。
看到绿芜这样,燕冰文既感到却又有些哭笑不得,想到自己总算是没看错人。
“你呀你,我就是让你和三哥一起给王公子送个东西,怎么就和死扯上关系了,你呀!放宽心,如果出了什么事情,还有我和三哥担着呢!”。
说完这话,燕冰文顿时觉得心里一轻,看着眼前这长相清丽的绿芜,突然内心升起一股自豪的感觉,毕竟这绿芜可是自己亲手救下的。
当年,燕冰文才五岁的时候,陪母亲出去逛街,在街上一眼便看到了跪在路边乞讨的绿芜被其他乞丐欺负,一时不忍心便央求母亲救了她……后来,绿芜便一直跟着燕冰文。
一晃,七八年了。
算下来,虽然燕冰文身边有十多个丫鬟,但最得她重用的就四个,绿芜、秋江、小红、红袖,但比起她们来,她还是最信任绿芜。
因此,一想到要送给王怜花东西,燕冰文的第一反应就是绿芜。
而绿芜也没辜负她,她帮着燕冰文小心翼翼的打开酒坛,顿时一股清冽浓郁的味道传来,燕冰文有些不放心,怕酒坏了,浅唱了一小口。
入口醇和浓郁,饮后干爽味长,果然不错,但细品却发现有一个淡淡的酸味。
燕冰文一惊,连忙就着绿芜递过来的杯子把酒吐了出去。
“完了,酒坏了”。
“那怎么办?小姐”,绿芜着急的问道。
燕冰文略微思索,吩咐道,“算了,你去东边的酒窖取一壶吧!如果管事闻起来,就和他说我要送人”。
绿芜一听,连忙按照小姐的吩咐去取酒,可她才跨出一步,却又折了回来,“小姐,酒窖里有那么多酒,您要什么呢?”
燕冰文听到绿芜的询问,一时也没什么主意,思前想后,说道,“江南春吧!”
听到吩咐后,绿芜连忙往酒窖走去,过了一会,便把酒取来了。
接着,燕冰文打开盖子,瞬间一股糟香便传到了鼻尖,她细细一品,有些呛人但味道还不错,然后迟疑的看向绿芜,“八年份的?”
听到小姐的询问,绿芜点了点头,说道,“小姐,我本来已经拿了年份更长一点的,但想到秋江姑姑说的话,就换成了这一壶,不那么贵重,但也不廉价,刚刚好”。
燕冰文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便也不在关注这酒的年份,转而开始动起手来,亲自把酒换到了白瓷瓶里面,接着又小心翼翼的转到盒子里面,接着才让绿芜捧着盒子去找三哥。
她看着绿芜袅娜的背影,一时间有些走神,喃喃道,“他会喜欢吧!他会明白吗?他……”
确实,这小女儿家的心思,哪里在那一壶酒呀?
另一边,也差不多快到一个时辰了,燕从玉一边坐在椅子,一边等着妹妹把东西送过来。
不一会儿,他就看到了远处有个穿着绿衣服的少女走了过来,他仔细一看,只有绿芜啊!
顿时,觉得这女儿家的心思,可真是千变万化。
玩味一笑,“她这时候到不好意思,装起矜持了”。
等到绿芜走到跟前,燕从玉打量着眼前这个如水葱一般清丽秀雅的少女,顿时知道妹妹为什么妹妹身边那么多丫鬟,却独独让绿芜独自一个人把东西送给王怜花了。
因为那么多丫鬟中,绿芜最像她。
小桃娇俏,红袖灵巧,秋江沉静,虽然各有千秋,但算下来,还是绿芜和她最像。这像说的不是容貌,而是气质,仔细对比,你就会发现虽然绿芜长相普通,远远比不上妹妹,但她的身上,却和燕冰文一样,能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觉,就好像一看到她,内心便能感觉到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因此,作为最了解妹妹的人,燕从玉也想到了妹妹的心思,他眼含笑意,看向面前这个双手捧着盒子的少女,问道,“你知道妹妹送的是什么吗?“
绿芜听到三少爷的询问,犹豫片刻之后却紧闭双唇,什么也没说。而燕从玉也不期望从她口中知晓什么答案,直接上手,准备看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绿芜看到三少爷的动作,绿芜连忙捂住盒子,说道,“酒……酒……”。
燕从玉刚开始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还有些反应不过来,然后才明白原来妹妹给王怜花送了一壶酒。但很显然,这个回答并不能让他满意,他继续看向绿芜,让她继续说。
绿芜看到三少爷的眼神,知道瞒不住了,思考了一下,才缓缓答道,“小姐,小姐送的是一壶八年份的……江南春”,说完,又立马把头埋下了。
听到这个答案,燕从玉有些奇怪了“咦!江南春?你确定”,说着,便把盒子打开了,一看,果然是一壶酒。
顿时有些疑惑,但他稍加思索,还是反应过来了,也知晓了妹妹要表达的心思,“罢了,也算合适吧!”,接着便没在说些什么。
事实上,“江南春“又名“剑南春”,或者叫做“文君酒”,传说汉代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之后,当垆卖酒这个典故中卖的就是剑南春,但这种说法,是来自的乡野小记中,并不被世人认可,而江南春更为出名的典故还是元代宋子藤与友人别离的典故,所以,时人多用这种酒来表达友人送别依依不舍之意。
因此,虽然燕从玉知道妹妹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但也说不出什么问题,所以也就没有拒绝她。
毕竟,燕从玉也想不出哪一件东西比这个更合适了。
罢了,让她在试一次吧!
于是,燕从玉便直接上了马车,吩咐了启程。
绿芜一听,也连忙跟了上去,接着马车便晃晃悠悠的从燕府出发了,而藏在拐角的一个粉色身影看到这一幕,也很快离开了。
“小姐,他们走了”,听到这话,燕冰文这才放下心来,原来躲在拐角偷看的那人是燕冰文的贴身丫鬟小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