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不识字,纵目看人间。

    站在这些三千两百余年前的青铜巨像前,受栀夏之邀前来的一行人,在无比震撼中,仿佛感知到了那几千年前的文明。

    也终于明白了栀夏此前所说的,远古先民在物质如此匮乏的年代依然怀有仰望星空的勇气和希望,是何意味。

    这浩瀚之意,无垠之感,让人敬畏的神秘,是其他博物馆无法给予的。

    也知道了古蜀人的另一种信仰,对太阳的崇拜。

    从上古时代起,先民们就相信,在天的最东边、最中央和最西边,分别有三棵连通天地的神树,名为扶桑、建木和若木。

    最东边的扶桑神树上,栖息着十只金乌,这十只金乌,就是十个太阳。

    每天黎明时分,其中一只金乌会乘六龙车从扶桑起驾,驶往建木,于是太阳东升;

    当金乌到达建木时,就到了正午时分;

    随后,金乌又从建木驶往若木,太阳西落,白昼由此转入黑夜。

    神树与金乌,共同掌控着昼夜更替,这对于必须依靠太阳进行劳作的先民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本身。

    “这太阳就要去金沙遗址看了,今天我们先观这神秘的青铜神像,夏夏姐已经嘱咐我了,大家叫我小陈就行,请各位确认好耳机是否收音,跟我这边走。”

    栀夏特意找了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小陈同学,恰好今天小陈同学有班,毕竟这一帮自已经算是小团体了,足以自费找专人带领。

    而栀夏即使不去玻璃房里上班,也需要在这后方完成今日份的梦想与现实。

    “大家看右手边,这面石质大璧可以看到石璧表面歪歪斜斜阴刻“燕三太”三字,为何现在字体会出现于此,要从三星堆被发现之初说起。

    1929年春天,广汉市月亮湾村的农民起早溉田,却在挖开的地里发现了玉圭、玉琮、玉璧、石珠和石璧共400余件文物。

    不懂文化的当地人将玉器拿到集市贩卖,文物贩子闻讯一抢而空,后来知情的相关部门着手追回了大部分的文物,而这块最大一块石璧刻下“燕三太”,就是发现者孙辈在上面贪玩刻下的。”

    “因此文物保护需要文化的铺垫,需要文明的传承。”

    小陈同学带着一众听的津津有味的人们,看着这有素质的群体,倍感欣慰。

    “众所周知,在世界古代文明当中,中国是唯一以青铜礼器作为体现王朝统治正统性的国家。

    由此,张光直先生特别指出这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重要特征。三星堆青铜器以尊、罍作为礼器,具有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属性是无可否认的。三星堆所代表的文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也已经成为国内外考吉学家们的共识。”

    随着小陈同学的讲解,众人在这青铜世界里徜徉,还是有些突兀的感觉,好像远古有双眼睛也在注视着今朝。

    “现在我们上二楼……”

    青铜立人像,金杖,玉璋,太阳型器,青铜面具……

    这数以千计的展出,比想象中恢宏太多。

    “请看眼前的这棵通天神树,国家一级文物,1986年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出土时破损严重,共计2479块碎片,文物修复专家花了十余年时间将其修复,修复后残高3.95m,重达500多公斤,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

    众人停在这青铜树前,仰望而视。

    铜树底座呈穹窿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虛块面构成,三面间以内擫势的三足相连属,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饰与云气纹。

    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二十七枚果实,九只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

    “由于树的顶部残缺,现已无法考证是否还有第十只鸟儿,究竟高有几许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这座青铜树也是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之一。”

    小陈同学真心爱这份工作,因为对这文明爱的热切,也对这国家爱的深沉。

    “下面各位可以自由参观~”

    果然这展馆之大,一万余步是打不住了,还好经历过西征之旅,身体倍儿棒。

    “很多媒体传言三星堆是外星文化,臆想无法阻止,但我们国家这么海纳百川,这些外国人也钟爱的铭文纹饰,对他们来讲,无非是中国的青铜技艺多么的登峰造极,但要知道,这每一个符,每一个线条其中蕴含的故事可都是在告诉我们的后人,祖先曾经崇拜什么信仰什么,靠什么活着,这些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

    “真的,很重要。”

    小陈同学的眼中,有着对国家文化的确信感,更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各位,夏夏姐在门口等大家了,午饭后我们再继续这文明之旅。”

    “小陈一起啊。”

    吴妈妈觉得这姑娘有些单薄,怕是每天几万步锻炼出来的。

    “那当然,姐已经邀请了,咱不客气。”

    “……东北孩子?这咋出了讲厅就原形毕露了?”

    余秦听着这刚出门就秒变的语调,觉得这川蜀之地真不愧有变脸这一非遗。

    “文明是传承,乡音也是传承。”

    “说的好。”

    余爸爸相当认同这一点,自己也不算蜀地本土,老家的话自幼时辗转已经记不清了。

    等在门口的栀夏,看着其乐融融的一群人鱼贯而出,可谓是十分慰然不已,这群人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这地是自己毕生挚爱。

    “走吧,馆子就在后面,咱们去尝尝广汉的特色。”

    栀夏牵过吴佳佳,带着这一大家子奔赴新的美食地,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补充体力。

    之后的之后,众人当然去看了修复馆里兢兢业业的文保人们。

    也在文创馆里,流连忘返。

    不过今天是等不到栀夏再陪她下班了,毕竟刚复工的某人有一堆事儿等着处理当然,工作室的同事们也要拉着这位人情味丰富了许多人拉拉家常,毕竟之前只是觉得这清冷美人比较和善,但有距离,如今可以进身,那可不前赴后继。

    栀夏还不知道自己被误解,但凡知道一二,也不会觉得之前这帮人都对自己十分客气。

    因为成长环境的致因,总觉得无处为家,所以只是习惯察言观色。

    习惯了内心不安强装镇定的假象,人不假,却害怕真的面对这世间的熙熙攘攘罢了。

    明天宋南晨他们就要离开,李域这一帮子也要远行,分别就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突然。

    但不论他们人在何处,总会有相聚的希望。

    下班前特意去再次确认了他们的合作事宜进程,又采购了堆纪念品带回去,自己也没什么好拿的出手的伴手礼,这些或许还算过得去。

    好在,剩个余秦给自己当当劳动力,不然送完东西再回家估计那明月就要高挂。

    “夏夏姐,今天和这边文创的负责人聊了很多,果然之前我们的思路有些狭隘了,眼界也不够宽。”

    余秦开着留下的车,这一下午的爱国熏陶真是有点触动。

    实话,深感五内。

    “孩子啊,自省是对的,但不要太过了,过犹不及。”

    “那倒不至于是自卑,只是信息时代脚步太快,我们只关注了新兴产业,虽然不至于忘本,但有些功利了。”

    余秦真的觉得有些ip是一时之兴起,虽然受众也很广泛,但要有根基才走的更远,走的更广。

    “对了夏夏姐,再升华一下呗,我回去好写文案和策划。”

    余秦完全放下栀夏后,心大得丝毫没有什么芥蒂,也庆幸栀夏对自己毫无成见。

    这融洽反而让余秦生出了一种和宋夏一样的感觉,有个靠谱的姐姐有什么不好?况且都认干妈了,那不就是亲姐?!

    既然如此,有事儿咱就求姐姐,栀夏靠谱。

    “你用起人来还真是有领导风范,真是资源无处不在。”栀夏本来拿起的手机就这么在无奈中放下。

    “请你吃饭。”

    “那我可真的谢谢您,回去写好传给你。”

    “哎呦喂,那吃饭是不够了,劳务费给您。”

    “……那我真谢谢您。”

    …………

    果然之前纷繁的杂乱都是自己作的,余秦觉得就是当局者迷。

    当初自己不抓住机会,之后又犹豫不决,已经早就断送了那份可能,活该到对自己有些唾弃。

    还好,结局不错。

    幸好,结局不错。

    回到家的栀夏看到桌上的饭菜,温暖不已,明明不擅长厨艺却依旧大展身手,还真是慰藉到语无伦次。

    “你是不是看错盐和糖了?”

    栀夏看着这盘盐都在柠檬上结块的虾,觉得自己下口不是,不下口有愧对果子的不容易。

    “?!盐?!那不是糖吗?我做的柠檬虾啊,菜谱里要放很多糖!”

    “你的糖是在保鲜盒里找的吗?”

    “……你家糖放饭盒里!”

    果子已然察觉出了真的不对,完犊子了。

    “之前撒了,没地方装,你不说尝尝。”

    “我们这不是想等你回来一起吃嘛。”

    果子委屈,果子委屈自己的智商为何不能多分厨艺一些,为何就是与厨艺无缘。

    一旁的尹言为了安慰果子,筷子还是夹向那盘已然冷却,并结晶出盐的虾……

    “噗。”

    吃不了,真的吃不了,是在下自大了。

    “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这名字不应该叫柠檬虾,应该叫虾……”

    “不,你不要讲!”果子欲哭无泪。

    相视间,不约而同的只有莞尔的笑意,好像这就是家,真好。

    打开电脑,心中有的不只是这顿饭带来的温暖,下午余秦的话更是让栀夏感怀不已,这阔大河山将要跃然纸上。

    不再是不知所措的年纪,也想事事能够尽如人意。

章节目录

向西:路上捡到一个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半沧碎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半沧碎月并收藏向西:路上捡到一个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