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喜骑车载我回家。闵阔送小飘絮,顺便把陈曦带到后爸那里,今天她妈在那边。
龚喜把头盔丢给我,我说:“一定要戴吗?”
龚喜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你坐在谁后座啊?”
“OK,fine。”我乖乖接过头盔。
头盔把夜风挡的沉闷,车水马龙的噪音刷上一层厚漆,被遮蔽得密不透风。龚喜低头开锁,拉下围巾,呼出的热气雪白。
月黑风高,旁若无人,我好奇地抓心挠肝,也不想掩饰了,有话直说:“你又戴戒指了,你是不是真的很喜欢絮姐啊?”
龚喜措手不及地看我一眼:“……同学爱懂不懂?”
他跨上前座,头也不回地回答我:“我的第三杯奶茶就是她的。”
我反应了一会儿才意识到他在说什么。这很难评,依我和他说这话时的语境,意象怎么都逃脱不了一层暧昧。龚喜让过大腹便便的男人开的奔驰,等路口一大家人依次入座前后两辆出租车,城市的灯流像浸染酒渍的玻璃长颈瓶,透着浑浊的光 ,一条一条鞭过他背上。他沉着而友好,情绪稳定,善于思考,我想,龚喜还有点文艺气质在身上的,不管是为叔叔打抱不平,还是对小飘絮十年如一日的怀念,他有一种对“初见”的固执。很多行为看起来复杂,其实逻辑和情感可能都简单地要命。
龚喜说:“对啊,现在当然很难说我喜欢小飘絮——道德意义上也不太正确吧,但我确实喜欢过,我还喜欢那时候的你哥,还喜欢那时候没见过面的你呢。其实是喜欢我自己,喜欢我自己的那一段生命时间而已。”
龚喜的声音闷闷地传来,思想感情和柳桐与我们聊天的中心主旨分毫不差。
“带点小装饰,就当仪式感呗。”龚喜声音很轻松。喜欢当然很难忘啦,最要命的是它是美好的,每个刻意的回溯,都把它神化一次。
“我哥会难过吗?”我感受着风擦过下巴和后背,大声问道。
龚喜静默了很久,我差点怀疑他没听到。“难过什么?”他问。
“我也不知道。”我嘟囔了一句,确定龚喜没听到。“难过自己没答应柳桐姐?难过一切已经成过往?”我喊道。来日苦多,去日方长。
龚喜摇摇头,大声喊回来:“我怎么知道。”
“但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以后不如现在,现在不如以前而已。”
我琢磨了很久,得出一个结论:我之于闵阔,永远比不上小飘絮、龚喜之于他。
得出结论的时候心情还挺平静的,可能我早就接受了对自己重要性的牵强附会。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很早就对照顾我感到疲惫了,那么他对我有关杭风的刺探,到底是阴阳怪气,还是四两拨千斤的简单提醒,不想多管闲事的淡淡警告。我不知道了。
因为——他有他自己的黄金年代。
他只是经过了我的黄金年代,我无从左右他的。我对他当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显而易见并不和他对我而言一样重要。就如同他和我、陈曦、龚喜在一起时亲若一家,但当他和龚喜小飘絮在一起时,我和陈曦理所当然得是外人了。时间的天堑并无从跨越,纵向或者横向。
闵阔没有对柳桐多有亲切,我看得出来,他不像龚喜对过去那么敏感,但我想是因为他还没有完成当下的“过去”。他还没有真正送走我,他的努力还没有到尽头,我看来,他只是还顾不上。待到“照顾我”的阶段结束,他才能真正开始回忆我,并且知道我和代表更远一段时光的柳桐简直无从比较。
当然是这样。自始至终,当局者迷。
我现在知道了,我对闵阔的依赖,与龚喜对叔叔、陈曦对她爹,并没有区别。共同点就是:一点都不重要。
一切该是怎样是怎样,不以是否打破道德的界线而转移。
有无有过挣扎的思考,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很容易灰飞烟灭。太难分清楚,有的执念成为遗憾到底是因为被社会推着走,或者只是选项本身在取舍的漫长拉锯中消散。
闵阔尽了一个哥哥的职责,被我带偏强加了一点有违人伦的喜欢,终归会回到正轨,作惊奇往事,不再有意义——更准确一点,本来就没有意义。
一片落叶活不过枯树。落叶熬不过新春。
不只是对闵阔,对我也是。
而新春已经到了。
“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宋月摸着快递单问。高考很快就结束,一眨眼间的事。班长给大家寄来纪念册,很多人互送礼物。
“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我说。
宋月:“啊?”
我找来笔写了一个草字头,写了一个寻找的寻。
“可能我妈不想让我回家吧。”我说。
有天晚上闵阔回来,对我说黄奶奶死了。
黄奶奶是我们老房子的最后一个邻居,她喜欢织毛线,养过一只可爱的小狗。
他喝了酒,脸上有点微红,眼睛明亮。他深吸了一口气,接着说:“笑死的。”
我不明所以,闵阔咧开嘴笑了:“他们说,黄奶奶洗完澡出来,错穿了爷爷留下的裤子,觉得很好笑,就笑了几下。一口气没喘上来。”
我想象得出这个场景:“那还挺好的,不痛苦。”
闵阔点点头,又深吸一口气。
我只怕他也一口气没喘上来。
“你是想趁着能喘气多喘会儿吗?”我打趣他。
闵阔笑着看我,没说话,只点点头。
我怀疑他看到我清行李了,但他一句话没说。
我最近经常想起离开广州时怂恿我的阿姨,她依旧面目模糊,却意志清楚。我记起她说:“怎么不去看看?”
怎么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总要有时光隔开过往,怀念才显得真诚。不要被困在乌托邦。闵阔也是时候去看看更自由的世界了,我没有理由永远缚住他;我当然也要再一次漂移,去一个更加遥远、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这是我儿时做过的事,我疑心它就要成为我一部分人生底色,或许是诅咒吧。
对此,我心怀感激。
我给陈曦打电话:“老陈,我要走了。”
陈曦一点不惊讶,她“哦”了一声。“去哪?”她问。
我有时只是在想,多年以后我记住的、是和闵阔相伴的这么多年,还是灯火饮食中杭风看来的一眼。
我站在楼下,一手拖行李,一手拿手机,面前是杭风。
“喂!杭风,”我看着他,说,“走吧。”
杭风静静看了我一会儿,淡色的眼眸里倒映橙红的日光。“等我一下。”他跑上楼。
二十分钟后,他拉着两个行李箱下来,笑了:“五点的飞机。老师在那边接我们。”
我们迎着白障般的阳光,朝落日走去。
飞机轰鸣声不绝于耳,打开遮板,橙红的艳丽的夕阳绵延着血线割开蓝天,流光溢彩地嵌在天地之间。
好像飞沙扬尘的旧马路上,同色的火焰烤着同色的红薯,一个女人要在天光将尽时拉我走,一个男生把我拽了回来。他给我五块钱,没有牵我手,带我回了家。那是记忆里一个特别美好的夕阳西下。
我注视着它。
我不在笼罩下。
龚喜把头盔丢给我,我说:“一定要戴吗?”
龚喜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你坐在谁后座啊?”
“OK,fine。”我乖乖接过头盔。
头盔把夜风挡的沉闷,车水马龙的噪音刷上一层厚漆,被遮蔽得密不透风。龚喜低头开锁,拉下围巾,呼出的热气雪白。
月黑风高,旁若无人,我好奇地抓心挠肝,也不想掩饰了,有话直说:“你又戴戒指了,你是不是真的很喜欢絮姐啊?”
龚喜措手不及地看我一眼:“……同学爱懂不懂?”
他跨上前座,头也不回地回答我:“我的第三杯奶茶就是她的。”
我反应了一会儿才意识到他在说什么。这很难评,依我和他说这话时的语境,意象怎么都逃脱不了一层暧昧。龚喜让过大腹便便的男人开的奔驰,等路口一大家人依次入座前后两辆出租车,城市的灯流像浸染酒渍的玻璃长颈瓶,透着浑浊的光 ,一条一条鞭过他背上。他沉着而友好,情绪稳定,善于思考,我想,龚喜还有点文艺气质在身上的,不管是为叔叔打抱不平,还是对小飘絮十年如一日的怀念,他有一种对“初见”的固执。很多行为看起来复杂,其实逻辑和情感可能都简单地要命。
龚喜说:“对啊,现在当然很难说我喜欢小飘絮——道德意义上也不太正确吧,但我确实喜欢过,我还喜欢那时候的你哥,还喜欢那时候没见过面的你呢。其实是喜欢我自己,喜欢我自己的那一段生命时间而已。”
龚喜的声音闷闷地传来,思想感情和柳桐与我们聊天的中心主旨分毫不差。
“带点小装饰,就当仪式感呗。”龚喜声音很轻松。喜欢当然很难忘啦,最要命的是它是美好的,每个刻意的回溯,都把它神化一次。
“我哥会难过吗?”我感受着风擦过下巴和后背,大声问道。
龚喜静默了很久,我差点怀疑他没听到。“难过什么?”他问。
“我也不知道。”我嘟囔了一句,确定龚喜没听到。“难过自己没答应柳桐姐?难过一切已经成过往?”我喊道。来日苦多,去日方长。
龚喜摇摇头,大声喊回来:“我怎么知道。”
“但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以后不如现在,现在不如以前而已。”
我琢磨了很久,得出一个结论:我之于闵阔,永远比不上小飘絮、龚喜之于他。
得出结论的时候心情还挺平静的,可能我早就接受了对自己重要性的牵强附会。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很早就对照顾我感到疲惫了,那么他对我有关杭风的刺探,到底是阴阳怪气,还是四两拨千斤的简单提醒,不想多管闲事的淡淡警告。我不知道了。
因为——他有他自己的黄金年代。
他只是经过了我的黄金年代,我无从左右他的。我对他当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显而易见并不和他对我而言一样重要。就如同他和我、陈曦、龚喜在一起时亲若一家,但当他和龚喜小飘絮在一起时,我和陈曦理所当然得是外人了。时间的天堑并无从跨越,纵向或者横向。
闵阔没有对柳桐多有亲切,我看得出来,他不像龚喜对过去那么敏感,但我想是因为他还没有完成当下的“过去”。他还没有真正送走我,他的努力还没有到尽头,我看来,他只是还顾不上。待到“照顾我”的阶段结束,他才能真正开始回忆我,并且知道我和代表更远一段时光的柳桐简直无从比较。
当然是这样。自始至终,当局者迷。
我现在知道了,我对闵阔的依赖,与龚喜对叔叔、陈曦对她爹,并没有区别。共同点就是:一点都不重要。
一切该是怎样是怎样,不以是否打破道德的界线而转移。
有无有过挣扎的思考,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很容易灰飞烟灭。太难分清楚,有的执念成为遗憾到底是因为被社会推着走,或者只是选项本身在取舍的漫长拉锯中消散。
闵阔尽了一个哥哥的职责,被我带偏强加了一点有违人伦的喜欢,终归会回到正轨,作惊奇往事,不再有意义——更准确一点,本来就没有意义。
一片落叶活不过枯树。落叶熬不过新春。
不只是对闵阔,对我也是。
而新春已经到了。
“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宋月摸着快递单问。高考很快就结束,一眨眼间的事。班长给大家寄来纪念册,很多人互送礼物。
“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我说。
宋月:“啊?”
我找来笔写了一个草字头,写了一个寻找的寻。
“可能我妈不想让我回家吧。”我说。
有天晚上闵阔回来,对我说黄奶奶死了。
黄奶奶是我们老房子的最后一个邻居,她喜欢织毛线,养过一只可爱的小狗。
他喝了酒,脸上有点微红,眼睛明亮。他深吸了一口气,接着说:“笑死的。”
我不明所以,闵阔咧开嘴笑了:“他们说,黄奶奶洗完澡出来,错穿了爷爷留下的裤子,觉得很好笑,就笑了几下。一口气没喘上来。”
我想象得出这个场景:“那还挺好的,不痛苦。”
闵阔点点头,又深吸一口气。
我只怕他也一口气没喘上来。
“你是想趁着能喘气多喘会儿吗?”我打趣他。
闵阔笑着看我,没说话,只点点头。
我怀疑他看到我清行李了,但他一句话没说。
我最近经常想起离开广州时怂恿我的阿姨,她依旧面目模糊,却意志清楚。我记起她说:“怎么不去看看?”
怎么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总要有时光隔开过往,怀念才显得真诚。不要被困在乌托邦。闵阔也是时候去看看更自由的世界了,我没有理由永远缚住他;我当然也要再一次漂移,去一个更加遥远、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这是我儿时做过的事,我疑心它就要成为我一部分人生底色,或许是诅咒吧。
对此,我心怀感激。
我给陈曦打电话:“老陈,我要走了。”
陈曦一点不惊讶,她“哦”了一声。“去哪?”她问。
我有时只是在想,多年以后我记住的、是和闵阔相伴的这么多年,还是灯火饮食中杭风看来的一眼。
我站在楼下,一手拖行李,一手拿手机,面前是杭风。
“喂!杭风,”我看着他,说,“走吧。”
杭风静静看了我一会儿,淡色的眼眸里倒映橙红的日光。“等我一下。”他跑上楼。
二十分钟后,他拉着两个行李箱下来,笑了:“五点的飞机。老师在那边接我们。”
我们迎着白障般的阳光,朝落日走去。
飞机轰鸣声不绝于耳,打开遮板,橙红的艳丽的夕阳绵延着血线割开蓝天,流光溢彩地嵌在天地之间。
好像飞沙扬尘的旧马路上,同色的火焰烤着同色的红薯,一个女人要在天光将尽时拉我走,一个男生把我拽了回来。他给我五块钱,没有牵我手,带我回了家。那是记忆里一个特别美好的夕阳西下。
我注视着它。
我不在笼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