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所说的事情,我可以考虑。”林意把手里的书放到桌上,走到书架旁边,拿来一本厚厚的书,上面写个漂亮的几个字“书目记录,时事记录”。
林意把那本厚厚的书放到了徐宛清的怀里,语重心长地说,“姑娘这几日把这些书全部找齐,我愿意到时雨楼一试。”
徐宛清注视着上面的书目,多数早就淹没在王朝的洪波之中,甚至连她都只曾听闻过名字,但没有真切地看到过那本书。
按照现在余下的资金,只够时雨楼再撑月余。若是不能及时找到这些书,让时雨楼多些识文断字之人,恐怕日后会更加难以经营。
“杜若定会为前辈寻来这些书的,五日内,我定会找来这些书的。”徐宛清把那本书收到了怀中,撑着伞消失在了街道之中。
在街上奔走了半个多个时辰,路上几乎没有看见几个行人。敲响了几家书店的门,只得到了伙计否定的回答。
“姑娘要寻的这书,恐怕在几十年前就销声匿迹了。我这里有几本更好的,推荐给姑娘,这可是当今天子钦点的书籍。”街角最后一家书架的伙计热情地招呼徐宛清,又从柜台里找出来一大叠书,嚷嚷着要给她个折扣。
刚抬头就发现徐宛清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只有细细绵绵的雨丝形成的雨帘飘在眼前。
找遍了整个江南城,几本有些名气的书都找到了,只剩下了那些杂谈,一本都见不到。
雨下的大了,伞身在风雨中摇晃。路上的行人争相要寻个屋檐避雨,一个小童突然就撞到了徐宛清的怀中。人没摔着,怀里的书却洋洋洒洒地掉到了地板上。
书皮渐渐被雨水浸湿,徐宛清扶着那小童,用伞这挡住她湿润的头发,“小姑娘,可有受伤?”
柳儿摇了摇头,从地上捡起一本本书,用她衣服唯一干燥的部分,擦拭着书上的雨水,“柳儿没事,但是姐姐的书可能会有事了。”
擦来擦去,水没有被带走多少,但是那些字已经被擦的模糊不清了。柳儿看到最后一本书的时候,上面的目录唤起了她的记忆,“姐姐,对不起,弄坏了你的书。柳儿可以赔给你,但是柳儿忘记怎么回家了……”
这位名叫“柳儿”的小童,愧疚地低下头,不敢再抬头看徐宛清的眼神,悄悄地伸手把书递给徐宛清。
徐宛清从柳儿手里接着那些书,拿出手绢擦干净她的脸,温柔地说,“无妨,这些书可以再买。你虽然不记得回家的路了,但是可知道你家所在的巷子?”
提到这个,柳儿就想到了经常在她家附近叫卖的那个卖糖人,上面的匾上写着什么来着?裕南街小糖葫芦。
柳儿的眼睛登时就亮了起来,用两根手指轻轻扯了一下徐宛清的衣角,“姐姐,我想起来了,我家在裕南街!姐姐,能不能送我回家,我家有超多书!”
裕南街,徐宛清今日从那里经过,并没有看到任何书店,看着柳儿期待的眼神,她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姐姐送你回家。”
一把小小的伞,在此刻护住了她们两人。走过几条街道,才见着了裕南街的牌匾。
牌匾旁站着一个女人,手里提着一个灯笼,每路过一个行人,她就会那灯去照亮那人的脸,看看那人可是她找了一天的孩子。
“柳儿,柳儿,是你吗,柳儿?”徐宛清和柳儿到达裕南街时,那女人的嗓音已经有些嘶哑了,几乎要消失在空荡的街里。
柳儿见着她娘亲这份模样,飞快地从跑了过去,握住那只手,一滴热泪滴落,“娘亲,柳儿再也不会乱跑了。”
玉娘看着怀中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无声地抽泣。柳儿消失了一日,她变在这里等了一日。
“姑娘,多谢姑娘把柳儿送回家。”玉娘把灯笼放到柳儿的手心,二话不说就要给徐宛清下跪。
徐宛清伸出手,托住了玉娘的手,“夫人不必行此大礼,举手之劳罢了。但是夫人下次不能再让柳儿在街上乱跑了。”
柳儿乖巧地点了点头,然后靠近玉娘的身边,“娘亲,我不小心弄坏了这位姐姐的书。”
玉娘摸了摸柳儿的头,歉意地看着徐宛清,“姑娘,我家中藏书众多。姑娘可以拿几本新的,或者选几本喜欢的带走。”
玉娘还没等徐宛清回话,就已经熟络地带着她走进了家门。空荡的院子里种着一两棵桃树,继续往里走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比那些书店的藏书种类多上几倍。
不过最吸引目光的还是角落的几本杂书,找了一天,没想到机缘巧合竟然在这里发现了。
“姑娘喜欢这些书?我家夫君平日就爱收集这些书,而且早就抄写了几本。姑娘若是喜欢,玉娘把他抄写的几本赠予姑娘。”玉娘开心地从书架上找来了几本誊抄好的书,放到了桌上。
“娘亲,还有这些!”柳儿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在整个房间走动了一周,才终于找齐了她记得名字的几本书。然后艰难地举在头顶,带了过来。
徐宛清看着这对热情的母女,拿出来一个小锦囊,里面装着的是她闲暇时候做的首饰。材料并不难得,但是做成的样式确实特别的。
“多谢玉娘和柳儿,这是我做的一些小玩意,希望你们可以笑纳。”
柳儿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锦鲤簪子,有的是全身通红,有的黄中泛白,有的竟然是一条漆黑的。柳儿没见过这样的小鱼,开心的收下了,“谢谢姐姐!好特别的小鱼。”
徐宛清消失了一天,时雨楼又忙的不可开交。一直等到了晚上,众人才发现一天都没见着徐宛清。
“你们可有见着杜若姐姐,我清晨梳洗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佩兰懊恼地揉了揉头,决心不再去听书了。
“今天我只顾着安排牙人带来的新奴仆了,杜若把这活交给我,我也没见着她了。”
桌上的饭菜一口没动,几人差点就按耐不住,要往外面走了。徐宛清抱着一坨书,走入了大厅,打破了这个氛围,“我找到了一位老师,还有书!以后闲暇的时候,你们就可以跟着她识字了。”
徐宛清把书放到舞台的旁边,再灿烂的笑容此时也遮挡不住她奔波一天带来的些许疲惫之感。
“杜若,你先坐下吃点东西!”泽兰拉着徐宛清的手让她坐下,先给她端来几盘小食,让她垫垫肚子。
茯苓眼看着徐宛清喝下几口水,就往她的嘴里塞了一块糕点,“多吃点!一天没吃饭,肯定饿坏了!”
在她们的一番热情招待之下,徐宛清被塞了几块糕点。
第二日,时雨楼的一角已经改做了女子学堂,不过此时还是只供时雨楼余下的几个姑娘学习。每日林意一来到这里,姑娘们都热情地迎接她。
可一到上课之时,姑娘们无一不是昏昏欲睡,眼皮都已经合上,就差直接趴桌上。
“姑娘们!集中精神,昨日我讲到的章节你们可还记得?”林意握着本书,拿着戒尺扫过姑娘们的桌沿。她们才再次从睡梦中苏醒,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昨日究竟讲的是啥。
徐宛清倚在门前看了几眼,险些就被林意给揪进去了。计划了将近半个月,时雨楼已经焕然一新。
早些年缠上的红绸,已经被金黄色的丝绸所替代,白色的飘带在风中形成美丽的帘幕。阳光偶尔会穿透飘带,洒落到院中。
江南城中已经张贴了时雨楼重新开张的布告,不过上面的文字却另很多人望而却步,“上房一百两一晚,客栈中歌舞,酒水供应不绝。”
“不照样是之前烟花柳巷的手段,价格如此昂贵,定不会有人去住的!”一个男人路过此处,扯下一张布告随意丢到了一边。
后面来的几个人也分分附和,只是在官兵的注目下,不再撕下布告。
燕回看着布告上的几个字,还有上面令人闻之欲醉的香味,价格再昂贵,却总是有人愿意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江南城中几乎回响着一个传说,时雨楼那日游船的女子,琴声乃是一绝,听此琴声才不算枉来江南。
这个传说比昂贵的上方来的更快,也更加深入人心。以至于开业第一天就吸引了不少的人,多数人只是来享受歌舞,没有听到传说中的琴声,却被立马的美人迷住了。
住不起上方,吃饭的钱倒也是拿的出的。
时雨楼的名气愈来愈大,女子学堂的人数也逐渐变多,从最初的六人,增至几十人。而时雨楼入不敷出的日子也不再存在,几乎成了江南最出名的客栈。
直到遭遇百年难遇的水患,江南城虽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但是城外的百姓们种植的庄稼几乎全部被淹没。种子已经被流水带走,只流下了积压的淤泥和在檐下默默流泪的百姓。
这场雨卷走了许多人的房子,城门一次次被开放,一波波身上带着黄泥的百姓挤进了江南城中。此前空荡荡的街道,被一个个外乡人占据,马车完全不能从街道通过。
交通不便,江南水患的消息早早传回了京溪。天灾人祸,往来江南的人比之前更少了,权贵之人更是害怕这场雨,时雨楼的生意也更加萧条。
多数时间,时雨楼的人都到了街上,接济难民。燕回的人也腾出了登云楼的饭菜,免费为难民提供食物。
这些终究不过是救急之策,真正要解决水患,还是得要疏通水道。而京溪也终于传来了消息,不日就会有一位大人过来治理水患。
林意把那本厚厚的书放到了徐宛清的怀里,语重心长地说,“姑娘这几日把这些书全部找齐,我愿意到时雨楼一试。”
徐宛清注视着上面的书目,多数早就淹没在王朝的洪波之中,甚至连她都只曾听闻过名字,但没有真切地看到过那本书。
按照现在余下的资金,只够时雨楼再撑月余。若是不能及时找到这些书,让时雨楼多些识文断字之人,恐怕日后会更加难以经营。
“杜若定会为前辈寻来这些书的,五日内,我定会找来这些书的。”徐宛清把那本书收到了怀中,撑着伞消失在了街道之中。
在街上奔走了半个多个时辰,路上几乎没有看见几个行人。敲响了几家书店的门,只得到了伙计否定的回答。
“姑娘要寻的这书,恐怕在几十年前就销声匿迹了。我这里有几本更好的,推荐给姑娘,这可是当今天子钦点的书籍。”街角最后一家书架的伙计热情地招呼徐宛清,又从柜台里找出来一大叠书,嚷嚷着要给她个折扣。
刚抬头就发现徐宛清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只有细细绵绵的雨丝形成的雨帘飘在眼前。
找遍了整个江南城,几本有些名气的书都找到了,只剩下了那些杂谈,一本都见不到。
雨下的大了,伞身在风雨中摇晃。路上的行人争相要寻个屋檐避雨,一个小童突然就撞到了徐宛清的怀中。人没摔着,怀里的书却洋洋洒洒地掉到了地板上。
书皮渐渐被雨水浸湿,徐宛清扶着那小童,用伞这挡住她湿润的头发,“小姑娘,可有受伤?”
柳儿摇了摇头,从地上捡起一本本书,用她衣服唯一干燥的部分,擦拭着书上的雨水,“柳儿没事,但是姐姐的书可能会有事了。”
擦来擦去,水没有被带走多少,但是那些字已经被擦的模糊不清了。柳儿看到最后一本书的时候,上面的目录唤起了她的记忆,“姐姐,对不起,弄坏了你的书。柳儿可以赔给你,但是柳儿忘记怎么回家了……”
这位名叫“柳儿”的小童,愧疚地低下头,不敢再抬头看徐宛清的眼神,悄悄地伸手把书递给徐宛清。
徐宛清从柳儿手里接着那些书,拿出手绢擦干净她的脸,温柔地说,“无妨,这些书可以再买。你虽然不记得回家的路了,但是可知道你家所在的巷子?”
提到这个,柳儿就想到了经常在她家附近叫卖的那个卖糖人,上面的匾上写着什么来着?裕南街小糖葫芦。
柳儿的眼睛登时就亮了起来,用两根手指轻轻扯了一下徐宛清的衣角,“姐姐,我想起来了,我家在裕南街!姐姐,能不能送我回家,我家有超多书!”
裕南街,徐宛清今日从那里经过,并没有看到任何书店,看着柳儿期待的眼神,她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姐姐送你回家。”
一把小小的伞,在此刻护住了她们两人。走过几条街道,才见着了裕南街的牌匾。
牌匾旁站着一个女人,手里提着一个灯笼,每路过一个行人,她就会那灯去照亮那人的脸,看看那人可是她找了一天的孩子。
“柳儿,柳儿,是你吗,柳儿?”徐宛清和柳儿到达裕南街时,那女人的嗓音已经有些嘶哑了,几乎要消失在空荡的街里。
柳儿见着她娘亲这份模样,飞快地从跑了过去,握住那只手,一滴热泪滴落,“娘亲,柳儿再也不会乱跑了。”
玉娘看着怀中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无声地抽泣。柳儿消失了一日,她变在这里等了一日。
“姑娘,多谢姑娘把柳儿送回家。”玉娘把灯笼放到柳儿的手心,二话不说就要给徐宛清下跪。
徐宛清伸出手,托住了玉娘的手,“夫人不必行此大礼,举手之劳罢了。但是夫人下次不能再让柳儿在街上乱跑了。”
柳儿乖巧地点了点头,然后靠近玉娘的身边,“娘亲,我不小心弄坏了这位姐姐的书。”
玉娘摸了摸柳儿的头,歉意地看着徐宛清,“姑娘,我家中藏书众多。姑娘可以拿几本新的,或者选几本喜欢的带走。”
玉娘还没等徐宛清回话,就已经熟络地带着她走进了家门。空荡的院子里种着一两棵桃树,继续往里走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比那些书店的藏书种类多上几倍。
不过最吸引目光的还是角落的几本杂书,找了一天,没想到机缘巧合竟然在这里发现了。
“姑娘喜欢这些书?我家夫君平日就爱收集这些书,而且早就抄写了几本。姑娘若是喜欢,玉娘把他抄写的几本赠予姑娘。”玉娘开心地从书架上找来了几本誊抄好的书,放到了桌上。
“娘亲,还有这些!”柳儿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在整个房间走动了一周,才终于找齐了她记得名字的几本书。然后艰难地举在头顶,带了过来。
徐宛清看着这对热情的母女,拿出来一个小锦囊,里面装着的是她闲暇时候做的首饰。材料并不难得,但是做成的样式确实特别的。
“多谢玉娘和柳儿,这是我做的一些小玩意,希望你们可以笑纳。”
柳儿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锦鲤簪子,有的是全身通红,有的黄中泛白,有的竟然是一条漆黑的。柳儿没见过这样的小鱼,开心的收下了,“谢谢姐姐!好特别的小鱼。”
徐宛清消失了一天,时雨楼又忙的不可开交。一直等到了晚上,众人才发现一天都没见着徐宛清。
“你们可有见着杜若姐姐,我清晨梳洗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佩兰懊恼地揉了揉头,决心不再去听书了。
“今天我只顾着安排牙人带来的新奴仆了,杜若把这活交给我,我也没见着她了。”
桌上的饭菜一口没动,几人差点就按耐不住,要往外面走了。徐宛清抱着一坨书,走入了大厅,打破了这个氛围,“我找到了一位老师,还有书!以后闲暇的时候,你们就可以跟着她识字了。”
徐宛清把书放到舞台的旁边,再灿烂的笑容此时也遮挡不住她奔波一天带来的些许疲惫之感。
“杜若,你先坐下吃点东西!”泽兰拉着徐宛清的手让她坐下,先给她端来几盘小食,让她垫垫肚子。
茯苓眼看着徐宛清喝下几口水,就往她的嘴里塞了一块糕点,“多吃点!一天没吃饭,肯定饿坏了!”
在她们的一番热情招待之下,徐宛清被塞了几块糕点。
第二日,时雨楼的一角已经改做了女子学堂,不过此时还是只供时雨楼余下的几个姑娘学习。每日林意一来到这里,姑娘们都热情地迎接她。
可一到上课之时,姑娘们无一不是昏昏欲睡,眼皮都已经合上,就差直接趴桌上。
“姑娘们!集中精神,昨日我讲到的章节你们可还记得?”林意握着本书,拿着戒尺扫过姑娘们的桌沿。她们才再次从睡梦中苏醒,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昨日究竟讲的是啥。
徐宛清倚在门前看了几眼,险些就被林意给揪进去了。计划了将近半个月,时雨楼已经焕然一新。
早些年缠上的红绸,已经被金黄色的丝绸所替代,白色的飘带在风中形成美丽的帘幕。阳光偶尔会穿透飘带,洒落到院中。
江南城中已经张贴了时雨楼重新开张的布告,不过上面的文字却另很多人望而却步,“上房一百两一晚,客栈中歌舞,酒水供应不绝。”
“不照样是之前烟花柳巷的手段,价格如此昂贵,定不会有人去住的!”一个男人路过此处,扯下一张布告随意丢到了一边。
后面来的几个人也分分附和,只是在官兵的注目下,不再撕下布告。
燕回看着布告上的几个字,还有上面令人闻之欲醉的香味,价格再昂贵,却总是有人愿意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江南城中几乎回响着一个传说,时雨楼那日游船的女子,琴声乃是一绝,听此琴声才不算枉来江南。
这个传说比昂贵的上方来的更快,也更加深入人心。以至于开业第一天就吸引了不少的人,多数人只是来享受歌舞,没有听到传说中的琴声,却被立马的美人迷住了。
住不起上方,吃饭的钱倒也是拿的出的。
时雨楼的名气愈来愈大,女子学堂的人数也逐渐变多,从最初的六人,增至几十人。而时雨楼入不敷出的日子也不再存在,几乎成了江南最出名的客栈。
直到遭遇百年难遇的水患,江南城虽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但是城外的百姓们种植的庄稼几乎全部被淹没。种子已经被流水带走,只流下了积压的淤泥和在檐下默默流泪的百姓。
这场雨卷走了许多人的房子,城门一次次被开放,一波波身上带着黄泥的百姓挤进了江南城中。此前空荡荡的街道,被一个个外乡人占据,马车完全不能从街道通过。
交通不便,江南水患的消息早早传回了京溪。天灾人祸,往来江南的人比之前更少了,权贵之人更是害怕这场雨,时雨楼的生意也更加萧条。
多数时间,时雨楼的人都到了街上,接济难民。燕回的人也腾出了登云楼的饭菜,免费为难民提供食物。
这些终究不过是救急之策,真正要解决水患,还是得要疏通水道。而京溪也终于传来了消息,不日就会有一位大人过来治理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