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栗苒渐渐习惯了忙碌的生活。不到一个月,她的活页本就已经写满了。她把本子拆开,按照学科分门归类,拿活页圈装订好,放进了教室后的个人物品柜中。
高中资料繁多,附中的课桌太小,大家都把不常用的资料放进物品柜里,拿钥匙锁起来。
秋意渐浓,学生们都换上了秋季校服外套。秋季校服是黑白色的,远看上去像是一群大熊猫。
栗苒原本以为自己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申请停掉竞赛课,但将近一个月的学习让她逐渐习惯了起来。每次去实验楼上课的时候,看着沿路新栽的花草树木,感觉心情能够稍微放松下来。现在的学习强度她尚可接受,张老师的课堂她也舍不得错过。在不得不放弃的时刻到来之前,她想再多坚持一阵子。
国庆假期就要到了。于珊珊很开心,这意味着她能回老家和男朋友重聚了。
栗苒看着桌子上堆得越来越多的卷子,内心竟然没觉得意外。假期的每一天都被作业填满了,各科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发了七张大卷子,并且贴心地给卷子取名为“国庆七天乐“,再加上要为了开学后的月考做准备,算下来整个假期几乎没有休息的事后。
栗苒在家埋头苦干了六天,终于把所有的作业都搞定了。她长舒一口气,紧赶慢赶,好不容易空出了一天时间来复习。
这天晚上,宋瑀城收到了老师的微信。老师们把假期作业的答案发给了他,让他转发给作业已经写完的同学自行订正。
他把消息转发到了群里,不少同学都来找他要答案。他看着栗苒没有任何消息的聊天窗口,心中思考着该怎么把答案发给她。
第七天上午九点,栗苒坐在书桌前,刚打开书,翻盖手机震了震,是宋瑀城的短信:“栗苒,老师把假期作业答案发给我了,你写完了吗?你现在在家吗?”
“昨天刚写完,现在在家。”
“太好了,你方便的话来一趟你家旁边的星云咖啡馆,带上你的作业。”
栗苒惊了,这个人居然为了自己的作业跑这么老远过来。
该说是太负责了呢,还是有点傻了呢?
栗苒背着书包赶到咖啡馆时,宋瑀城正坐在窗边看书。秋日的阳光并不算刺眼,少年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坐得笔直,低头翻着卷子,刘海柔软地垂下来,指尖被阳光镀上了一层浅金色。桌子上放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看来他已经过来有一阵了。
“班长。”栗苒喊了一声,坐在了男生对面。
宋瑀城抬头看向栗苒,指了指桌上支着的iPad,说:“我也正对答案呢,你坐过来一起看吧。”
栗苒起身坐在了男生旁边,边拿东西边问道:“你怎么跑这么远过来?”
“这家咖啡馆氛围很好,人少,音乐声音很小,光线也不错,非常适合学习。”
栗苒觉得班长真是个有品位的人,愿意为了这一份品味费这么大劲。
宋瑀城把一杯伯爵红茶推到栗苒面前:“不知道你爱喝什么,随便点的,尝尝。”
“谢谢,我就爱喝这个。”
栗苒喝了两口茶,推到了一边,掏出来一大堆折得整整齐齐的卷子。
两个人凑在一起看着iPad上的文档,拿着红笔修改了起来。遇到了有疑问的地方,他俩就顺便讨论。大部分作业都没什么争议,但有一道化学题俩人都选错了,讨论了半天也没结果。
宋瑀城盯着卷子沉思许久,又翻出课本来看。
栗苒出主意:“你微信问问任静,她肯定有办法。”
宋瑀城看起来有些为难:“放假期间去打扰同学是不是不太好?”
栗苒不想在这道题上花费更多时间了,说道:“人家是中考市状元,多一个人讨论肯定效率更高。你问问嘛,又不收你咨询费。”
宋瑀城只好拿出手机,把试题拍了个照片发给任静:“学委,你这个题有什么思路吗?”
任静回复得很快:“这题答案给错了。我昨晚问了化学老师。我去班群说一下吧。”
宋瑀城把手机递过去让栗苒看聊天界面:“答案错了。”
栗苒看清了任静的回复,高兴地说道:“我就说嘛,找任静准没错。”
宋瑀城看她笑得一脸灿烂,也不由得一起笑了起来。
忙了一上午,终于把作业都搞定了。栗苒看了时间,快到十二点了。她问宋瑀城:“你还要在这里看书吗?”
“嗯,我天黑了再回去。”
栗苒本打算对完答案就走,但眼下觉得把宋瑀城一个人扔在这里好像不太礼貌。她想了想,伸手拿起桌上的菜单,递给了宋瑀城:“请你吃午饭吧。别拒绝,你帮我很多忙了。”
宋瑀城笑着翻看菜单,问:“你不回家吃饭吗?”
“我妈妈今天和朋友逛街去了。你呢,怎么不回家?”
“我家就我一个人,我不想一个人呆着。”
他转过头来,看着栗苒的眼睛,认真补充道:“我爸妈昨晚回老家去了。他们在平时在卫县工作,家里只有一个钟点工阿姨给我做饭。”语气有些可怜。
栗苒想象着宋大公子一个人孤独地住在丽豪花园的豪宅中凄凉的样子。自己的妈妈林英虽然工作也忙,但好歹每天都能回家。
栗苒换上了一副安慰的口气:“随便点菜,请你吃点好的。”
宋瑀城点了一份焗饭,栗苒给自己要了一份意面。两人把桌子整理干净,坐在一块吃了起来。吃到一半,栗苒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似乎是自己第一次和朋友单独吃饭。
吃完之后,宋瑀城说:“这家的焗饭做得还不错,下次来你可以试试。你的意面怎么样?好吃吗?”
既然豪门少爷说好吃了,那应该就是真的好吃。但栗苒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军训时宋瑀城拿着白馒头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又觉得不能太相信他对食物的评价。
“还行吧,肉酱放了很多。”
饭后,宋瑀城掏出了生物课本,向后靠在沙发靠背上翻看着。
栗苒犹豫着,想说自己该回家了,于是说道:“那个,我没带其他资料过来……”
宋瑀城飞快地掏出了自己的生物笔记本塞给她:“没事,你看这个吧。”说完,把自己的书包放到栗苒这边:“你想看什么资料自己拿,别客气。”
这下子彻底回不了家了。
栗苒认命地翻开了宋瑀城的笔记本。
在哪学不一样呢?她安慰自己。这个咖啡馆氛围好,人少,音乐声音小,光线也不错,非常适合学习……
奇怪,自己在这边住了十几年,都没想着来周边的咖啡馆坐一坐,宋瑀城刚来荣州不到一个月,就摸清了。想来还是自己太宅了。
宋瑀城写字很认真,一笔一画,很少有连笔。栗苒小时候学过书法,书法老师说,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体现在他的字当中。看来,宋瑀城的性格也很认真。
看别人的笔记和看自己的笔记感觉不太一样,看着熟悉的知识点以另一种方式梳理出来,栗苒学到了很多自己平时没有注意的地方。
与此同时,她还学到了另外一些“知识”:
宋瑀城标记重点喜欢在前面画五角星;
宋瑀城是双面写笔记的,但新章节开始时一定会从本子右半边开始记;
宋瑀城的笔记,不光会标注日期,还会标注上课时的天气;
……
不知不觉,华灯初上。一下午,两个人一起喝掉了一壶红茶,吃掉了一盘薯角。栗苒抱着抱枕,靠在沙发靠背上,感觉很是惬意。星云咖啡馆放着低缓的纯音乐,天花板被装饰成绚丽星空的样子。她时不时抬头按摩发酸的脖颈,看着上空的星辰发呆。
两个人效率很快,天黑的时候把带来的资料全部复习完了。他们一起走下楼梯,宋瑀城开了一辆共享单车,扭头对栗苒笑道:“谢谢你今天陪我复习。回家吧。”
栗苒和他挥手告别。她背着书包走进了楼道,无意间回头看,发现宋瑀城握着自行车把,还在看向她这边。
栗苒忽地心中一热,扭头上楼。
国庆节后的第一天课上,人人都很紧张。晚饭时间过后,他们就要布置考场,之前晚自习的时间被用来考第一门语文。
第一次月考的座位是按照姓氏拼音来排的。栗苒看着班级告示栏的座位表,发现自己的考场里除了自己之外都是姓李的同学。
语文没有太多需要复习的东西,栗苒来了考场,一边啃面包,一边掏出来李老师第一天上课时发的古诗文注释翻看。现在,这张纸被她小心叠了起来,塞在古诗文小册子的封皮中间。
考试结束时快晚上十点钟了。这个时间比平时晚自习结束要晚一些,栗苒担心车库会关门,急匆匆地跑出教室,一口气冲进车库。
等她慢悠悠把车子推出来时,街道上走着的都是刚下考的高一考生。栗苒把车头掉转过来跨了上去,刚好看到余琛站在路边在等红绿灯。
眼看着余琛朝自己走过来,栗苒很害怕他找自己对答案。这个人初中时就有这个毛病,一到考试就焦虑,碰到熟人就要拉着问。栗苒心一横,远远地打了个招呼后头也不回地骑远了。
余琛遗憾地看着她远去的背影,不甘心地四处张望,突然看见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宋瑀城,仿佛看到了救星。他跑回去叫住他:“瑀神?瑀神!”
“选择题最后一个,你选的什么?”
宋瑀城不想理他:“不对答案,告辞。”
“你别走啊!这个题我纠结一晚上了。”
“我不想说,你去问其他人吧。”
“刚看到栗苒了,她一看见我,掉头就跑!我有那么吓人吗。”余琛沮丧着脸。
“你要是门门考完都拉着人对答案,谁看你都会掉头就跑的。”
趁余琛不注意,宋瑀城突然迈开长腿奔跑起来:“我跑了,再见!”
“喂!”
余琛愤怒的喊声消散在空中。
第二天晚饭前,第一次月考落下帷幕。
同学们帮值日生把课桌还原,紧张地坐回座位。距离晚自习还有一些时间,栗苒头一次感觉无事可做,她从书包侧面摸出一个巴掌大小的本子,边想边写着。
最近一段时间,她在骑车上下学的时候把感兴趣的歌剧音乐剧听了好几遍,脑海中有了些模模糊糊的灵感。传统歌剧不乏传唱百年的经典片段,但大部分曲子都很晦涩,现代人难以欣赏。她想写一些朗朗上口的旋律,一些人人都能欣赏,都容易唱出来的旋律。
她一边写,一边轻轻哼唱,尝试不同和弦的搭配方式。
可惜,高中生活几乎没有休息可言。晚自习还没开始,任静拿了一个优盘回来,说道:“语文的小分出来了。各科课代表去办公室拿答题卡和答案。”
附中月考是机读阅卷,每一道题的详细得分被大家叫做小分。任静把U盘插在讲桌电脑上,没有丝毫犹豫地点开了一份表格。
讲桌旁边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出现了语文单科按照学号排列的小分,密密麻麻看不到边。
不少同学猛地低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分数被公之于众,也有胆子大些的同学已经拿着本子去抄自己的小分了。
栗苒明显不是胆子大的同学。她没敢去看显示屏,转身出了教室,从张老师桌上拿过物理答题卡和答案,回班分发。她背对着黑板那边,越来越多的同学挤在显示屏那里抄分,时不时发出一些声音:
“啊?为什么我古诗文默写被扣了一分啊?”
“我靠,这位作文54的是哪位神人?刘永安?安哥你好牛啊!”
简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公开处刑。
她栗苒看到于珊珊吃饭回来了。珊珊拿着本子也要挤过去抄分,看到了栗苒忙碌的身影,说道:“栗子,要不要我帮你抄小分?”
栗苒点头道谢。她既不想去挤,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分数夹在其他人之间,听周围的同学指指点点。
栗苒发完答题卡后,于珊珊回来了。她把抄来的分数给栗苒看,说道:“栗子,别去吃食堂一楼的蛋包饭,我居然咬到了蛋壳!”
一个月了,珊珊还在认认真真地吃食堂,把每道菜都形容得难以下咽。
“珊珊,为什么不去学校外面美食街上买饭呢?”
“我胃不好,我妈不让我去小摊上吃东西。唉,明天开始我去食堂二楼,我就不信没有好吃实惠的饭。”
栗苒看着自己的分数,118,选择题错了三个。不知道这个分算是什么水平。
“栗子,咱们啥时候开家长会来着?”
“明天晚上晚自习。咱们班在308。”
“不在咱们班开?那就是说,咱们在教室晚自习,家长们在走廊那头开家长会?”
“看样子是的。”
“靠,附中真是不舍得给学生放一点点假。”
新生报到的那天,林英所在的市人民医院突然来了十几个车祸受伤的急诊病人,她实在没能赶来陪女儿报到。为了参加这次家长会,林英早早就和领导同事商量好了值班时间。
晚自习开始之后,任静又把上午刚考完的数学和英语小分拷过来了。一时间大家要么挤在显示屏前看分,要么在和旁边的同学讨论问题,声音越来越大。
宋瑀城喊了一嗓子:“大家稍微小点声!”
声音低了下去,嗡嗡一片。
数学分数出来之后,栗苒彻底失去的作曲的热情,反反复复地看着自己的答题卡,把做错的题标记出来。她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但还是错了不少题。英语更糟糕,完形填空错了一大片,栗苒不爱背单词的后果非常惨烈。
珊珊问:“栗子,完形填空你看懂了吗?好多生词啊,我几乎全是瞎蒙的。”
“我也看不懂,错了一大堆。”
栗苒垂头丧气,翻出单词册一个个把生词标记出来。看着试卷上红红的一大片,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惨状才能有改善。
进入高中后的每次考试都让她有一种无力感。明明已经很认真地在学习了,但依然不够。
做题不够快,题型见得不够多,单词背得不够。
什么都不够。
到底还要努力到什么程度才算够呢?
栗苒把胳膊圈起来,埋下了头。
高中资料繁多,附中的课桌太小,大家都把不常用的资料放进物品柜里,拿钥匙锁起来。
秋意渐浓,学生们都换上了秋季校服外套。秋季校服是黑白色的,远看上去像是一群大熊猫。
栗苒原本以为自己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申请停掉竞赛课,但将近一个月的学习让她逐渐习惯了起来。每次去实验楼上课的时候,看着沿路新栽的花草树木,感觉心情能够稍微放松下来。现在的学习强度她尚可接受,张老师的课堂她也舍不得错过。在不得不放弃的时刻到来之前,她想再多坚持一阵子。
国庆假期就要到了。于珊珊很开心,这意味着她能回老家和男朋友重聚了。
栗苒看着桌子上堆得越来越多的卷子,内心竟然没觉得意外。假期的每一天都被作业填满了,各科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发了七张大卷子,并且贴心地给卷子取名为“国庆七天乐“,再加上要为了开学后的月考做准备,算下来整个假期几乎没有休息的事后。
栗苒在家埋头苦干了六天,终于把所有的作业都搞定了。她长舒一口气,紧赶慢赶,好不容易空出了一天时间来复习。
这天晚上,宋瑀城收到了老师的微信。老师们把假期作业的答案发给了他,让他转发给作业已经写完的同学自行订正。
他把消息转发到了群里,不少同学都来找他要答案。他看着栗苒没有任何消息的聊天窗口,心中思考着该怎么把答案发给她。
第七天上午九点,栗苒坐在书桌前,刚打开书,翻盖手机震了震,是宋瑀城的短信:“栗苒,老师把假期作业答案发给我了,你写完了吗?你现在在家吗?”
“昨天刚写完,现在在家。”
“太好了,你方便的话来一趟你家旁边的星云咖啡馆,带上你的作业。”
栗苒惊了,这个人居然为了自己的作业跑这么老远过来。
该说是太负责了呢,还是有点傻了呢?
栗苒背着书包赶到咖啡馆时,宋瑀城正坐在窗边看书。秋日的阳光并不算刺眼,少年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坐得笔直,低头翻着卷子,刘海柔软地垂下来,指尖被阳光镀上了一层浅金色。桌子上放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看来他已经过来有一阵了。
“班长。”栗苒喊了一声,坐在了男生对面。
宋瑀城抬头看向栗苒,指了指桌上支着的iPad,说:“我也正对答案呢,你坐过来一起看吧。”
栗苒起身坐在了男生旁边,边拿东西边问道:“你怎么跑这么远过来?”
“这家咖啡馆氛围很好,人少,音乐声音很小,光线也不错,非常适合学习。”
栗苒觉得班长真是个有品位的人,愿意为了这一份品味费这么大劲。
宋瑀城把一杯伯爵红茶推到栗苒面前:“不知道你爱喝什么,随便点的,尝尝。”
“谢谢,我就爱喝这个。”
栗苒喝了两口茶,推到了一边,掏出来一大堆折得整整齐齐的卷子。
两个人凑在一起看着iPad上的文档,拿着红笔修改了起来。遇到了有疑问的地方,他俩就顺便讨论。大部分作业都没什么争议,但有一道化学题俩人都选错了,讨论了半天也没结果。
宋瑀城盯着卷子沉思许久,又翻出课本来看。
栗苒出主意:“你微信问问任静,她肯定有办法。”
宋瑀城看起来有些为难:“放假期间去打扰同学是不是不太好?”
栗苒不想在这道题上花费更多时间了,说道:“人家是中考市状元,多一个人讨论肯定效率更高。你问问嘛,又不收你咨询费。”
宋瑀城只好拿出手机,把试题拍了个照片发给任静:“学委,你这个题有什么思路吗?”
任静回复得很快:“这题答案给错了。我昨晚问了化学老师。我去班群说一下吧。”
宋瑀城把手机递过去让栗苒看聊天界面:“答案错了。”
栗苒看清了任静的回复,高兴地说道:“我就说嘛,找任静准没错。”
宋瑀城看她笑得一脸灿烂,也不由得一起笑了起来。
忙了一上午,终于把作业都搞定了。栗苒看了时间,快到十二点了。她问宋瑀城:“你还要在这里看书吗?”
“嗯,我天黑了再回去。”
栗苒本打算对完答案就走,但眼下觉得把宋瑀城一个人扔在这里好像不太礼貌。她想了想,伸手拿起桌上的菜单,递给了宋瑀城:“请你吃午饭吧。别拒绝,你帮我很多忙了。”
宋瑀城笑着翻看菜单,问:“你不回家吃饭吗?”
“我妈妈今天和朋友逛街去了。你呢,怎么不回家?”
“我家就我一个人,我不想一个人呆着。”
他转过头来,看着栗苒的眼睛,认真补充道:“我爸妈昨晚回老家去了。他们在平时在卫县工作,家里只有一个钟点工阿姨给我做饭。”语气有些可怜。
栗苒想象着宋大公子一个人孤独地住在丽豪花园的豪宅中凄凉的样子。自己的妈妈林英虽然工作也忙,但好歹每天都能回家。
栗苒换上了一副安慰的口气:“随便点菜,请你吃点好的。”
宋瑀城点了一份焗饭,栗苒给自己要了一份意面。两人把桌子整理干净,坐在一块吃了起来。吃到一半,栗苒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似乎是自己第一次和朋友单独吃饭。
吃完之后,宋瑀城说:“这家的焗饭做得还不错,下次来你可以试试。你的意面怎么样?好吃吗?”
既然豪门少爷说好吃了,那应该就是真的好吃。但栗苒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军训时宋瑀城拿着白馒头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又觉得不能太相信他对食物的评价。
“还行吧,肉酱放了很多。”
饭后,宋瑀城掏出了生物课本,向后靠在沙发靠背上翻看着。
栗苒犹豫着,想说自己该回家了,于是说道:“那个,我没带其他资料过来……”
宋瑀城飞快地掏出了自己的生物笔记本塞给她:“没事,你看这个吧。”说完,把自己的书包放到栗苒这边:“你想看什么资料自己拿,别客气。”
这下子彻底回不了家了。
栗苒认命地翻开了宋瑀城的笔记本。
在哪学不一样呢?她安慰自己。这个咖啡馆氛围好,人少,音乐声音小,光线也不错,非常适合学习……
奇怪,自己在这边住了十几年,都没想着来周边的咖啡馆坐一坐,宋瑀城刚来荣州不到一个月,就摸清了。想来还是自己太宅了。
宋瑀城写字很认真,一笔一画,很少有连笔。栗苒小时候学过书法,书法老师说,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体现在他的字当中。看来,宋瑀城的性格也很认真。
看别人的笔记和看自己的笔记感觉不太一样,看着熟悉的知识点以另一种方式梳理出来,栗苒学到了很多自己平时没有注意的地方。
与此同时,她还学到了另外一些“知识”:
宋瑀城标记重点喜欢在前面画五角星;
宋瑀城是双面写笔记的,但新章节开始时一定会从本子右半边开始记;
宋瑀城的笔记,不光会标注日期,还会标注上课时的天气;
……
不知不觉,华灯初上。一下午,两个人一起喝掉了一壶红茶,吃掉了一盘薯角。栗苒抱着抱枕,靠在沙发靠背上,感觉很是惬意。星云咖啡馆放着低缓的纯音乐,天花板被装饰成绚丽星空的样子。她时不时抬头按摩发酸的脖颈,看着上空的星辰发呆。
两个人效率很快,天黑的时候把带来的资料全部复习完了。他们一起走下楼梯,宋瑀城开了一辆共享单车,扭头对栗苒笑道:“谢谢你今天陪我复习。回家吧。”
栗苒和他挥手告别。她背着书包走进了楼道,无意间回头看,发现宋瑀城握着自行车把,还在看向她这边。
栗苒忽地心中一热,扭头上楼。
国庆节后的第一天课上,人人都很紧张。晚饭时间过后,他们就要布置考场,之前晚自习的时间被用来考第一门语文。
第一次月考的座位是按照姓氏拼音来排的。栗苒看着班级告示栏的座位表,发现自己的考场里除了自己之外都是姓李的同学。
语文没有太多需要复习的东西,栗苒来了考场,一边啃面包,一边掏出来李老师第一天上课时发的古诗文注释翻看。现在,这张纸被她小心叠了起来,塞在古诗文小册子的封皮中间。
考试结束时快晚上十点钟了。这个时间比平时晚自习结束要晚一些,栗苒担心车库会关门,急匆匆地跑出教室,一口气冲进车库。
等她慢悠悠把车子推出来时,街道上走着的都是刚下考的高一考生。栗苒把车头掉转过来跨了上去,刚好看到余琛站在路边在等红绿灯。
眼看着余琛朝自己走过来,栗苒很害怕他找自己对答案。这个人初中时就有这个毛病,一到考试就焦虑,碰到熟人就要拉着问。栗苒心一横,远远地打了个招呼后头也不回地骑远了。
余琛遗憾地看着她远去的背影,不甘心地四处张望,突然看见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宋瑀城,仿佛看到了救星。他跑回去叫住他:“瑀神?瑀神!”
“选择题最后一个,你选的什么?”
宋瑀城不想理他:“不对答案,告辞。”
“你别走啊!这个题我纠结一晚上了。”
“我不想说,你去问其他人吧。”
“刚看到栗苒了,她一看见我,掉头就跑!我有那么吓人吗。”余琛沮丧着脸。
“你要是门门考完都拉着人对答案,谁看你都会掉头就跑的。”
趁余琛不注意,宋瑀城突然迈开长腿奔跑起来:“我跑了,再见!”
“喂!”
余琛愤怒的喊声消散在空中。
第二天晚饭前,第一次月考落下帷幕。
同学们帮值日生把课桌还原,紧张地坐回座位。距离晚自习还有一些时间,栗苒头一次感觉无事可做,她从书包侧面摸出一个巴掌大小的本子,边想边写着。
最近一段时间,她在骑车上下学的时候把感兴趣的歌剧音乐剧听了好几遍,脑海中有了些模模糊糊的灵感。传统歌剧不乏传唱百年的经典片段,但大部分曲子都很晦涩,现代人难以欣赏。她想写一些朗朗上口的旋律,一些人人都能欣赏,都容易唱出来的旋律。
她一边写,一边轻轻哼唱,尝试不同和弦的搭配方式。
可惜,高中生活几乎没有休息可言。晚自习还没开始,任静拿了一个优盘回来,说道:“语文的小分出来了。各科课代表去办公室拿答题卡和答案。”
附中月考是机读阅卷,每一道题的详细得分被大家叫做小分。任静把U盘插在讲桌电脑上,没有丝毫犹豫地点开了一份表格。
讲桌旁边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出现了语文单科按照学号排列的小分,密密麻麻看不到边。
不少同学猛地低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分数被公之于众,也有胆子大些的同学已经拿着本子去抄自己的小分了。
栗苒明显不是胆子大的同学。她没敢去看显示屏,转身出了教室,从张老师桌上拿过物理答题卡和答案,回班分发。她背对着黑板那边,越来越多的同学挤在显示屏那里抄分,时不时发出一些声音:
“啊?为什么我古诗文默写被扣了一分啊?”
“我靠,这位作文54的是哪位神人?刘永安?安哥你好牛啊!”
简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公开处刑。
她栗苒看到于珊珊吃饭回来了。珊珊拿着本子也要挤过去抄分,看到了栗苒忙碌的身影,说道:“栗子,要不要我帮你抄小分?”
栗苒点头道谢。她既不想去挤,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分数夹在其他人之间,听周围的同学指指点点。
栗苒发完答题卡后,于珊珊回来了。她把抄来的分数给栗苒看,说道:“栗子,别去吃食堂一楼的蛋包饭,我居然咬到了蛋壳!”
一个月了,珊珊还在认认真真地吃食堂,把每道菜都形容得难以下咽。
“珊珊,为什么不去学校外面美食街上买饭呢?”
“我胃不好,我妈不让我去小摊上吃东西。唉,明天开始我去食堂二楼,我就不信没有好吃实惠的饭。”
栗苒看着自己的分数,118,选择题错了三个。不知道这个分算是什么水平。
“栗子,咱们啥时候开家长会来着?”
“明天晚上晚自习。咱们班在308。”
“不在咱们班开?那就是说,咱们在教室晚自习,家长们在走廊那头开家长会?”
“看样子是的。”
“靠,附中真是不舍得给学生放一点点假。”
新生报到的那天,林英所在的市人民医院突然来了十几个车祸受伤的急诊病人,她实在没能赶来陪女儿报到。为了参加这次家长会,林英早早就和领导同事商量好了值班时间。
晚自习开始之后,任静又把上午刚考完的数学和英语小分拷过来了。一时间大家要么挤在显示屏前看分,要么在和旁边的同学讨论问题,声音越来越大。
宋瑀城喊了一嗓子:“大家稍微小点声!”
声音低了下去,嗡嗡一片。
数学分数出来之后,栗苒彻底失去的作曲的热情,反反复复地看着自己的答题卡,把做错的题标记出来。她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但还是错了不少题。英语更糟糕,完形填空错了一大片,栗苒不爱背单词的后果非常惨烈。
珊珊问:“栗子,完形填空你看懂了吗?好多生词啊,我几乎全是瞎蒙的。”
“我也看不懂,错了一大堆。”
栗苒垂头丧气,翻出单词册一个个把生词标记出来。看着试卷上红红的一大片,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惨状才能有改善。
进入高中后的每次考试都让她有一种无力感。明明已经很认真地在学习了,但依然不够。
做题不够快,题型见得不够多,单词背得不够。
什么都不够。
到底还要努力到什么程度才算够呢?
栗苒把胳膊圈起来,埋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