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满落,兰都入了隆冬。
朱灵伯冠礼那天也飘着雪,他院中那棵泡桐树,木叶早已凋零尽落,枯枝直直地往墙外伸,枝上落了一指厚的雪。
十一岁入宋府,他没来之前,西边院子一直空着,这棵泡桐树已不知是谁人何时种下的,年岁一长,看着早就是齐天之势了。
他刚沐浴完,仅着内里素衣站在窗边。窗外有一石桌,就立在泡桐树树荫之下,他夏日常坐在那儿乘凉下棋。如今望过去,素净一片,只有正上一树梢雪受不住重压塌了下来,雪块散在石桌上,四分五裂,悄无声息。
程风是踩着自己的声音进屋的,
“冠礼之日皆是卜筮吉日,我加冠之时虽仓促却也是依礼办事,你为何非要定在生辰当天?”
朱灵伯循声转过身去,还未及开口,程风已两步走上前来。
“瞧瞧这漫天大雪,你不冷吗?”
朱灵伯摊开两手,低着头看自己身上的单薄衣物,哑然一笑,这才觉到了冷意,便抬脚朝内里衣架走去。
他一早便散了屋内服侍的人,程风倚在垂了帷帐的柱子上看他,一番要讨个说法的样子。朱灵伯伸手拿下衣袍,垂眸不缓不急地系着腰带,片刻后他才出声。
“生恩难忘,借礼祭母罢了。”
程风未曾想过是这般缘由,抱在胸前的双臂登时放了下来,眼底也起了一层无措。
朱灵伯知他好意,不再多说什么。理了理衣领,从他身侧穿过,仍停在那扇窗前。他伸出手去,细密的雪花一片片落在他温热的手掌之上,立时就化成了水,凉凉的。
“母亲说,她当年生我之时,也是这样的大雪。”
深冬严寒,北风呼啸,一场无头无尾的雪一下就是二十年。
门外的宋玉琅听见此话脚步一顿,而后才转了语气向屋内喊:“我倒要看看是谁竟比我还早!”
程风偏了身子探头去看,十七岁的少女拥着厚厚的兔毛斗篷,手上还揣了一个小小的汤婆子,带着一身的冷气踱步进来。
“二哥,今日冠礼,玉琅以此为贺。”
宋玉琅解了厚厚的斗篷,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小巧的物件来,还不及朱灵伯伸手去接,程风便先夺了去。
“你怎么也送玉?是不是事先知道我要送,自己想不出什么好东西了……”
程风高高捏着串绳扣的一端,微抬着头打量,透着光,那玉佩晕出的红光映在他半张脸颊上,忽明忽暗。宋玉琅往前凑了凑,一把夺过,转头塞进了朱灵伯手中。
手中红玉温润至极,被细细地雕刻成了麒麟的纹样。整个虽为立体圆雕,却以神兽形态巧妙合成一圆,细看又密密浮雕了一层鳞片纹饰。麒麟呈昂首之状,双耳后抿,双目赤赤,髭须状如火焰,脚踩火球,大有升腾之意。
朱灵伯握在手中,火球下坠着的缨络须子扫着他手侧的皮肤,像一下一下轻轻地挠着他的心。
“二哥麒麟之命,自有天佑!”
听完此言朱灵伯身躯一动,抬眼看宋玉琅。宋玉琅满眼春光,一张笑脸灿若桃花,可他的眼底却不觉氲了一层水汽。
“不就是一个火麒麟!”程风伸手要去夺,被朱灵伯反手藏进了袖中。他翻开他另外一只手,将自己准备的贺礼重重地放了上去。
宋玉琅见状,立马出声道:“好你个程风!我二哥冠礼如此大事,你竟送他一块不周有缺的玉玦!”
“什么叫不周有缺?如今他的字便是我取的,我送此礼恰如其分。且君子佩玉,无故不去身,我送此玦,意为刚毅果敢有决断,是好兆头!”
话毕,程风扭头看向朱灵伯,“是吧,长玦?”
朱灵伯显然还未回过神来。
他出生的那个雪夜,母亲孤身一人卧于柴草堆之上,咬牙挣扎,满身血污,一室苦寒。
因为身份、血脉种种原因,他不被允父姓。母亲取单字“麟”为名,希望他麒麟之命,得天庇佑。
初学话识字之时,他总是“lin”和“ling”说不清楚,“麟”字笔画太多,他记了这一笔忘了那一撇,他撇下手中的树枝,生气地说要换个名字。他母亲笑着说,早知如此艰难,不如就叫“灵”好了。她把他抱在怀里,靠着他小小的脑袋,给他讲麒麟的故事和对自己麟儿的期望……
他都记得。
否则不会自顾自起这个名字:朱灵伯。
“灵”乃“麟”化音化字,“伯”是因为这个字十一年前救了自己一命,而“朱”……是父姓,是私心。
麒麟之命,自有天佑……
程风瞧见朱灵伯神色不对,不解地问他:“怎么了?”
朱灵伯一顿,思绪从塞外的风雪拉回到现今的暖阁之中,面前的程风和宋玉琅一脸关切地看着他。
一时语塞。
正巧屋内又有人来,才截过了话头。
是宋英和程若。
“看来,我们来晚了。”
程若笑着迈步子进来,宋英隔了有两步的距离,不远不近地跟着。
“大哥!若若姐!”
“阿姐!英大哥!”
“大哥,程若姐。”
乱糟糟叫作一团,三个人声音混在一起,逗得程若拿帕子捂着嘴笑。
她为贺朱灵伯成人之礼做了根新的腰带,上面绣的是南归大雁,如今朱灵伯已金榜题名,将来必是要走仕途之路,雁行有序,也是为他之后为官之路讨个彩头。刚一拿出来宋玉琅和程风便都抢着要看,宋玉琅看的是绣工,程风怨的则是自己为何没有。
站在一旁的宋英则是递了把短刀过来,他口舌粗笨,只说是给他防身的,还是程若接过去交到朱灵伯手上,说道:“前几日听小风说你和玉琅要学刀,你大哥便为你寻了这柄来。”
宋英挠了挠头,上前一步,说:“塞外少年成人捕猎,猎刀都是家中人亲手打的,就想着借外族成人之意也送你把刀。可我这双手舞刀可以,但要想做一把刀还真有点困难……”
朱灵伯笑着接过,如今他也是有猎刀的人了。
宋玉琅凑过来扒着宋英的胳膊撒娇,“大哥,同是要学刀,为何二哥有我却没有?”
“有大哥在,你要刀有何用?”宋英拍了拍她的头,“程风说他为你备了一把,无需我操心。”
宋玉琅扭头,撇着眼睛觑程风:“你——说!你在打什么鬼主意!”
程风蓦地涨红了脸,支吾了半天:“英大哥,你怎么全给我说出来了!”
他精心挑了一把弯月短刀,刀柄刀鞘皆是象牙制的,轻巧又不失精致,刀刃却锋利,伤人必见血。刀身仅有手掌大小,方便携带又极易隐藏,程风初见便觉得十分适合宋玉琅。不过,那是他打算之后才送出去的礼物。
宋英哈哈一笑,还是转头看向朱灵伯,嘱咐他道:“年后你便要动身去乌楚,虽说一路皆有军中之人随行,但塞外不比京中,身上备把刀总是好的。”
案件审结之后,朱灵伯进宫面圣,正巧碰上了乌楚派来的使臣,上表前朝远去乌楚和亲的允成公主病重,思乡心切,希望可以叶落归根,骨肉还故国。
当时殿中站着的除了乌楚大使之外,还有一个明显兆人模样的婢女,始终低着头,交握在胸前的双手却不安地来回搓动,身形也微微摇摆,看着像是有些迫切的紧急事要说。
朱灵伯垂眸思考片刻,向崇明帝低头行礼示意,而后向前一步,开口道:“使臣千里来兆想必颇为劳累,先行休息吧。烦请这位姑姑留下,详细为太后娘娘讲一下公主近况,以宽太后忧思。”
他是用乌楚话说的,话毕,乌楚使臣未加怀疑,回了一礼便离开了。
朱灵伯是多年前漠北战场捡回来的孤儿,这一点崇明帝是清楚的。他会说乌楚话并不稀奇,也并未打算隐瞒。
使臣刚刚离殿,那位随行的婢女便跪了下来,直呼“陛下”。她将一封书信从内里衣衫中小心取出,双手奉上。
原来允成公主本意是借病重向大兆发出信号,自从景宁十三年中羯战败后,便已无力对抗大兆,然邻国乌楚趁机扰乱中羯内政,大有吞并之势。若不加以干涉,乌楚吞下中羯成为漠北霸主,再与其余小国结盟,西北边境十年稳固将毁于一旦。
崇明帝一惊,不知何时已扶着龙椅站了起来,他手中颤巍巍拿着自己亲姑姑的血书,句句惊心。
他当即决定先派人去乌楚探一下虚实,允成公主不仅送来了消息还铺好了路,朱灵伯这个在边关生活了十一年的新晋探花郎便成了眼前的最佳人选。
大兆最年轻的使节,若是能平安归来,没人能预料他今后在礼部的分量会有多重。
宋英拍了拍朱灵伯的肩,宽慰他道:“莫怕!父亲镇安侯的威名在漠北还是有几分震慑力的,没人敢动你!”
崇明帝应当也是考虑到了这一层才决定用他,但他此行目的若是被乌楚知道,宋慈的身份于他而言尚不知是福是祸。
朱灵伯抿唇轻笑算是回应。
出使只说是看望允成公主,若遇不测,带公主遗骨归家。旁的一概未提,消息捂得严实,崇明帝下了死命令,传不出金銮殿。不过寻常邦交哪里有人阻拦,可其中凶险,大概只有朱灵伯自己知道。
程风大跨步过来,搂住朱灵伯的肩,话却是对着其余人说的,“正好我年后便要回苍州,有我作伴,必保长玦无虞!”
宋玉琅在一旁听着,踟蹰不定,她有些话还不知要不要说。
程若和宋英走后,他们三人又爬上了屋顶。自那次弘文馆檐上见初雪之后,少年人困在兰都楼宇间的眼睛便忍不住往远处的座座青山望去。
程风迎着风,快意地讲着自己在苍州的经历,眼睛里全是江湖浩荡侠义无边。
宋玉琅听着耳边的话,抬头望了望前方,淡淡问道:“漠北好玩吗?”
程风一拍大腿,声音都提高了些:“好玩啊!苍州城外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那里的马儿跑起来可快了,像在飞一样!苍州有这世上最甜的美酒和最好吃的羊肉!马厩里的胡老伯日日躺在马背上喝酒,眯着眼睛摇着头,见到人就问:‘我的美人去哪儿了?’……”
像个江洋大盗一样摇摆又猖狂,吹着哨子扬着马鞭,举起酒壶嘴巴大张着。迎着风美酒倒不进去,有几滴溅到脚背上,其余全流到风里,风中听到呼喊:“我的美人去哪了?”
“那他的美人呢?”
“他的美人啊……”程风侧身靠着屋脊上立起来的鸱尾,顺势向后一躺,两手交叉枕在头下,“他的美人是个外族的姑娘,骑着白马跑到沙漠里头去了。”
朱灵伯并不言语,他只是在心中想,程风有一句话说错了,这世上最甜的美酒和最好吃的羊肉,不在苍州,在中羯。
朱灵伯冠礼那天也飘着雪,他院中那棵泡桐树,木叶早已凋零尽落,枯枝直直地往墙外伸,枝上落了一指厚的雪。
十一岁入宋府,他没来之前,西边院子一直空着,这棵泡桐树已不知是谁人何时种下的,年岁一长,看着早就是齐天之势了。
他刚沐浴完,仅着内里素衣站在窗边。窗外有一石桌,就立在泡桐树树荫之下,他夏日常坐在那儿乘凉下棋。如今望过去,素净一片,只有正上一树梢雪受不住重压塌了下来,雪块散在石桌上,四分五裂,悄无声息。
程风是踩着自己的声音进屋的,
“冠礼之日皆是卜筮吉日,我加冠之时虽仓促却也是依礼办事,你为何非要定在生辰当天?”
朱灵伯循声转过身去,还未及开口,程风已两步走上前来。
“瞧瞧这漫天大雪,你不冷吗?”
朱灵伯摊开两手,低着头看自己身上的单薄衣物,哑然一笑,这才觉到了冷意,便抬脚朝内里衣架走去。
他一早便散了屋内服侍的人,程风倚在垂了帷帐的柱子上看他,一番要讨个说法的样子。朱灵伯伸手拿下衣袍,垂眸不缓不急地系着腰带,片刻后他才出声。
“生恩难忘,借礼祭母罢了。”
程风未曾想过是这般缘由,抱在胸前的双臂登时放了下来,眼底也起了一层无措。
朱灵伯知他好意,不再多说什么。理了理衣领,从他身侧穿过,仍停在那扇窗前。他伸出手去,细密的雪花一片片落在他温热的手掌之上,立时就化成了水,凉凉的。
“母亲说,她当年生我之时,也是这样的大雪。”
深冬严寒,北风呼啸,一场无头无尾的雪一下就是二十年。
门外的宋玉琅听见此话脚步一顿,而后才转了语气向屋内喊:“我倒要看看是谁竟比我还早!”
程风偏了身子探头去看,十七岁的少女拥着厚厚的兔毛斗篷,手上还揣了一个小小的汤婆子,带着一身的冷气踱步进来。
“二哥,今日冠礼,玉琅以此为贺。”
宋玉琅解了厚厚的斗篷,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小巧的物件来,还不及朱灵伯伸手去接,程风便先夺了去。
“你怎么也送玉?是不是事先知道我要送,自己想不出什么好东西了……”
程风高高捏着串绳扣的一端,微抬着头打量,透着光,那玉佩晕出的红光映在他半张脸颊上,忽明忽暗。宋玉琅往前凑了凑,一把夺过,转头塞进了朱灵伯手中。
手中红玉温润至极,被细细地雕刻成了麒麟的纹样。整个虽为立体圆雕,却以神兽形态巧妙合成一圆,细看又密密浮雕了一层鳞片纹饰。麒麟呈昂首之状,双耳后抿,双目赤赤,髭须状如火焰,脚踩火球,大有升腾之意。
朱灵伯握在手中,火球下坠着的缨络须子扫着他手侧的皮肤,像一下一下轻轻地挠着他的心。
“二哥麒麟之命,自有天佑!”
听完此言朱灵伯身躯一动,抬眼看宋玉琅。宋玉琅满眼春光,一张笑脸灿若桃花,可他的眼底却不觉氲了一层水汽。
“不就是一个火麒麟!”程风伸手要去夺,被朱灵伯反手藏进了袖中。他翻开他另外一只手,将自己准备的贺礼重重地放了上去。
宋玉琅见状,立马出声道:“好你个程风!我二哥冠礼如此大事,你竟送他一块不周有缺的玉玦!”
“什么叫不周有缺?如今他的字便是我取的,我送此礼恰如其分。且君子佩玉,无故不去身,我送此玦,意为刚毅果敢有决断,是好兆头!”
话毕,程风扭头看向朱灵伯,“是吧,长玦?”
朱灵伯显然还未回过神来。
他出生的那个雪夜,母亲孤身一人卧于柴草堆之上,咬牙挣扎,满身血污,一室苦寒。
因为身份、血脉种种原因,他不被允父姓。母亲取单字“麟”为名,希望他麒麟之命,得天庇佑。
初学话识字之时,他总是“lin”和“ling”说不清楚,“麟”字笔画太多,他记了这一笔忘了那一撇,他撇下手中的树枝,生气地说要换个名字。他母亲笑着说,早知如此艰难,不如就叫“灵”好了。她把他抱在怀里,靠着他小小的脑袋,给他讲麒麟的故事和对自己麟儿的期望……
他都记得。
否则不会自顾自起这个名字:朱灵伯。
“灵”乃“麟”化音化字,“伯”是因为这个字十一年前救了自己一命,而“朱”……是父姓,是私心。
麒麟之命,自有天佑……
程风瞧见朱灵伯神色不对,不解地问他:“怎么了?”
朱灵伯一顿,思绪从塞外的风雪拉回到现今的暖阁之中,面前的程风和宋玉琅一脸关切地看着他。
一时语塞。
正巧屋内又有人来,才截过了话头。
是宋英和程若。
“看来,我们来晚了。”
程若笑着迈步子进来,宋英隔了有两步的距离,不远不近地跟着。
“大哥!若若姐!”
“阿姐!英大哥!”
“大哥,程若姐。”
乱糟糟叫作一团,三个人声音混在一起,逗得程若拿帕子捂着嘴笑。
她为贺朱灵伯成人之礼做了根新的腰带,上面绣的是南归大雁,如今朱灵伯已金榜题名,将来必是要走仕途之路,雁行有序,也是为他之后为官之路讨个彩头。刚一拿出来宋玉琅和程风便都抢着要看,宋玉琅看的是绣工,程风怨的则是自己为何没有。
站在一旁的宋英则是递了把短刀过来,他口舌粗笨,只说是给他防身的,还是程若接过去交到朱灵伯手上,说道:“前几日听小风说你和玉琅要学刀,你大哥便为你寻了这柄来。”
宋英挠了挠头,上前一步,说:“塞外少年成人捕猎,猎刀都是家中人亲手打的,就想着借外族成人之意也送你把刀。可我这双手舞刀可以,但要想做一把刀还真有点困难……”
朱灵伯笑着接过,如今他也是有猎刀的人了。
宋玉琅凑过来扒着宋英的胳膊撒娇,“大哥,同是要学刀,为何二哥有我却没有?”
“有大哥在,你要刀有何用?”宋英拍了拍她的头,“程风说他为你备了一把,无需我操心。”
宋玉琅扭头,撇着眼睛觑程风:“你——说!你在打什么鬼主意!”
程风蓦地涨红了脸,支吾了半天:“英大哥,你怎么全给我说出来了!”
他精心挑了一把弯月短刀,刀柄刀鞘皆是象牙制的,轻巧又不失精致,刀刃却锋利,伤人必见血。刀身仅有手掌大小,方便携带又极易隐藏,程风初见便觉得十分适合宋玉琅。不过,那是他打算之后才送出去的礼物。
宋英哈哈一笑,还是转头看向朱灵伯,嘱咐他道:“年后你便要动身去乌楚,虽说一路皆有军中之人随行,但塞外不比京中,身上备把刀总是好的。”
案件审结之后,朱灵伯进宫面圣,正巧碰上了乌楚派来的使臣,上表前朝远去乌楚和亲的允成公主病重,思乡心切,希望可以叶落归根,骨肉还故国。
当时殿中站着的除了乌楚大使之外,还有一个明显兆人模样的婢女,始终低着头,交握在胸前的双手却不安地来回搓动,身形也微微摇摆,看着像是有些迫切的紧急事要说。
朱灵伯垂眸思考片刻,向崇明帝低头行礼示意,而后向前一步,开口道:“使臣千里来兆想必颇为劳累,先行休息吧。烦请这位姑姑留下,详细为太后娘娘讲一下公主近况,以宽太后忧思。”
他是用乌楚话说的,话毕,乌楚使臣未加怀疑,回了一礼便离开了。
朱灵伯是多年前漠北战场捡回来的孤儿,这一点崇明帝是清楚的。他会说乌楚话并不稀奇,也并未打算隐瞒。
使臣刚刚离殿,那位随行的婢女便跪了下来,直呼“陛下”。她将一封书信从内里衣衫中小心取出,双手奉上。
原来允成公主本意是借病重向大兆发出信号,自从景宁十三年中羯战败后,便已无力对抗大兆,然邻国乌楚趁机扰乱中羯内政,大有吞并之势。若不加以干涉,乌楚吞下中羯成为漠北霸主,再与其余小国结盟,西北边境十年稳固将毁于一旦。
崇明帝一惊,不知何时已扶着龙椅站了起来,他手中颤巍巍拿着自己亲姑姑的血书,句句惊心。
他当即决定先派人去乌楚探一下虚实,允成公主不仅送来了消息还铺好了路,朱灵伯这个在边关生活了十一年的新晋探花郎便成了眼前的最佳人选。
大兆最年轻的使节,若是能平安归来,没人能预料他今后在礼部的分量会有多重。
宋英拍了拍朱灵伯的肩,宽慰他道:“莫怕!父亲镇安侯的威名在漠北还是有几分震慑力的,没人敢动你!”
崇明帝应当也是考虑到了这一层才决定用他,但他此行目的若是被乌楚知道,宋慈的身份于他而言尚不知是福是祸。
朱灵伯抿唇轻笑算是回应。
出使只说是看望允成公主,若遇不测,带公主遗骨归家。旁的一概未提,消息捂得严实,崇明帝下了死命令,传不出金銮殿。不过寻常邦交哪里有人阻拦,可其中凶险,大概只有朱灵伯自己知道。
程风大跨步过来,搂住朱灵伯的肩,话却是对着其余人说的,“正好我年后便要回苍州,有我作伴,必保长玦无虞!”
宋玉琅在一旁听着,踟蹰不定,她有些话还不知要不要说。
程若和宋英走后,他们三人又爬上了屋顶。自那次弘文馆檐上见初雪之后,少年人困在兰都楼宇间的眼睛便忍不住往远处的座座青山望去。
程风迎着风,快意地讲着自己在苍州的经历,眼睛里全是江湖浩荡侠义无边。
宋玉琅听着耳边的话,抬头望了望前方,淡淡问道:“漠北好玩吗?”
程风一拍大腿,声音都提高了些:“好玩啊!苍州城外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那里的马儿跑起来可快了,像在飞一样!苍州有这世上最甜的美酒和最好吃的羊肉!马厩里的胡老伯日日躺在马背上喝酒,眯着眼睛摇着头,见到人就问:‘我的美人去哪儿了?’……”
像个江洋大盗一样摇摆又猖狂,吹着哨子扬着马鞭,举起酒壶嘴巴大张着。迎着风美酒倒不进去,有几滴溅到脚背上,其余全流到风里,风中听到呼喊:“我的美人去哪了?”
“那他的美人呢?”
“他的美人啊……”程风侧身靠着屋脊上立起来的鸱尾,顺势向后一躺,两手交叉枕在头下,“他的美人是个外族的姑娘,骑着白马跑到沙漠里头去了。”
朱灵伯并不言语,他只是在心中想,程风有一句话说错了,这世上最甜的美酒和最好吃的羊肉,不在苍州,在中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