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批蛮夷被清缴,街道上重新恢复了安静,只是这时候没有人能睡得着了。
蛮夷入城就意味着城门失守,谁也不知道蛮夷会什么时候来这片街区掠夺,会来多少人,大周的军队能不能制止他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砸声在这片街区变得明显,其中还夹杂着哭泣声,叫喊声......各种凄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不敢细听。
瑶光几人面露悲哀,他们都清楚这些声音代表着什么,只是他们不能出去,他们的能力有限,只能偏居一隅,保全自己的安全。
许是怕吓到女儿,刘翠花抱着沈尧红,双手捂着她的耳朵不停地说道,“别听,我们会没事的。”
刘翠花自己的身体都在颤抖,但却不停安慰害怕的女儿。
“先吃点东西吧。”瑶光不知从哪里那处来的馕饼分给几人。
然而沈家几人只是拿着食物,没有吃的想法。
瑶光叹了口气,“不管是反抗还是逃跑,我们都要力气,还是先填饱肚子吧。”她又看向沈大壮父子三人,“沈伯父,尧明,尧亮,你们还要保护伯娘和尧红。”
闻言父子三人具是一震,同步的拿起馕饼没有任何感情的往嘴里塞。
馕饼又硬又冷还很噎人,并不好吃,但外面情况危险,瑶光几人是万万不敢生火的生怕将蛮夷引过来,几人就着冷水将馕饼囫囵的吃了下去,虽然胃里难受但好歹是填报了肚子。
忽然外面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瑶光心神一凛,对着坐在客厅的母女两人道,“你们先去地窖躲起来,我们不叫你们千万别出来。”
“可......”
“快去。”刘翠花想说什么却被沈大壮打断。
沈大壮的话在家里就是权威,刘翠花当即带着女儿往地窖的方向走去。
待他们走后没多久,瑶光能听到隔壁发出一声巨响,像是门板倒塌的声音,与此同时她的院门外也发出了撞击的声音。
只听哐当一声,两扇门板直挺挺的往里面倒,外面站着十来个蛮夷穿着的人。
瑶光毫不犹豫的举弓射箭,在那几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射杀了三人。
烧杀抢掠惯了的蛮夷见还有人敢抵抗当即大怒,抄起弯刀就要砍罪魁祸首。
沈大壮父子三人立即阻拦,距离太近瑶光放下弓箭改用匕首,身姿潇洒的在蛮夷之中游走,她像是阎王一般,所经之处鲜血四溅。
剩下两人见形势不妙连忙呼喊,霎时间,就引起了周围蛮夷的注意。
瑶光想要制止却已经来不及了。
解决完两人,瑶光家门口聚拢了一群蛮夷士兵,数量足有三十余人。
沈家父子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伤痕,战斗力骤减,对上数量剧增又训练有素的士兵无异于送死。
瑶光站在三人面前,四人都没想过退缩,他们都清楚争是死,不争也是死,与其憋屈的死不如战一场,能带走一个都是赚的。
聚拢而来的蛮夷显然没打算给瑶光几人休息的时间,看到门口和院子里躺着的同类的尸体,他们毫不犹豫的拿起弯刀。
瑶光瞬间被包围,她的武器是匕首,但是匕首太短,她需要近身才能对敌人造成伤害,对方人数又太多,回防速度太快,她一时间有些捉襟见肘。
几次试探下来虽然取了几人的性命,可她身上已经遍布血迹,只是伤口避开了要害部分所以还有战斗的能力。
沈大壮父子三人见状捡起地上的弯刀,见缝插针的帮瑶光解决了三人。
原本对他们视若无睹的蛮夷瞬间盯上了他们,分出六人准备先解决了他们。
沈大壮三人本就不如这些士兵,对弯刀的熟练度也不如蛮夷,只有抵挡的份。
几次下来,沈大壮三人只有躲避的份,那群蛮夷似乎以逗弄三人为乐,每次都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却不急于取他们性命。
听着三人痛苦的闷哼声,瑶光的心里不由的着急起来。
“玩够了就解决掉。”一个蛮夷对六人说道。
六人应是,举起刀对着沈家父子。
瑶光的心一沉,想要突破包围去帮忙,然而似乎早预料她会有所动作的蛮夷瞬间拦住了她。
瑶光一个不注意肩膀被弯刀刺穿,鲜血顺着她的手臂留下来。
瑶光握着匕首的手止不住的颤抖,她已经拿不住匕首了。
就在她以为今天要交代在这里的时候,一杆长枪从天而降生生止住了六人。
一身泛着冷芒甲胄的顾梓陵从天而降,挡住了刺向沈家父子的致命一击。
随着他来的还有几个身穿甲胄的士兵,形势瞬间翻转。
瑶光松了一口气,
只是看到有人帮忙,蛮夷士兵下手变得更加狠厉,瑶光没有了反击的能力,只能小心的避让伤口。
“哈古尔已经伏诛,劝你们缴械投降。”
闻言蛮夷士兵对视一眼,依旧不肯放下手中的武器,他们发了狠似的将目标放到顾梓陵身上。
只是三两下的功夫顾梓陵就将这些蛮夷士兵解决。
瑶光刚想道谢,阵阵眩晕感袭来,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好在顾梓陵及时扶住了她。
“没事吧。”顾梓陵担忧的问道。
“无事上点药就好了。”瑶光说着将目光看向沈大壮父子。
“烦请扶我去一下后面的地窖。”瑶光说道。
这不是她逞强,而是现在外面风声鹤唳,若是让陌生人打开地窖口,她怕会让沈尧红和刘翠花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将刘翠花和沈尧红母女从地窖带上来后,顾梓陵简单叮嘱了几句,带了一部分士兵继续清缴蛮夷,留下一对士兵在这处街上巡逻以防万一。
十天后,城内参与的蛮夷被清剿干净,沈大壮父子三人的伤口也好的七七八八了,于是主动提出了告辞。
见他们坚持瑶光便没多做挽留。
只是第二天中午沈大壮又满脸忧心的找上门来,带来的是有一个重磅消息。
“尧光,沈福宝一家死了。”
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沈大壮已经知道瑶光和他的关系,若不是出了意外,他会心照不宣的将这件事情隐瞒下来,但现在为了瑶光的未来他只能点明。
只是当事人瑶光十分不解,她不认为沈福宝一家死了对自己的生活会有影响。
沈大壮见瑶光没什么特别的反应,想到之前听书肆老板说过的话,“尧光你是要靠科举的吧。”
瑶光点头,沈家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她看书的时候也没瞒着沈家人。
“我知你不想认回沈家,可大周注重孝道,若是入仕之后被人知道你连在亲祖父的葬礼上都不出现,怕是不好。”
“现在你祖父已经去世,你只要意思意思到场便是,不会对你日后的生活有所影响。”
瑶光知道沈大壮这是在为自己考虑,可自己是冒充沈尧光的身份,并不是他的亲侄儿,若是真认下这门亲事将来出了意外沈大壮一家也会跟着受牵连。
可若是不去,她入仕之后,万一有人去查她,知道她在庆安县连亲祖父的葬礼都不参加,少不得会被上位者所厌弃。
权衡再三之后瑶光还是决定去参加沈来福的葬礼。
庆安县里一片素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去世,城内一片愁云惨淡。
瑶光到上河街的时候,沈来福一家的尸体已经被收敛进了棺材,三口棺材里躺着六口人。
沈大壮一家到的整整齐齐,连瑶光没见过面的沈尧慧和她的丈夫也在这里。
沈尧慧一家住在泗回镇,因为清缴及时他们镇上还算太平。
看到瑶光,沈大壮的几个子女皆是一惊。
“这是你们二叔的儿子,沈尧光。”
既然事情都到了这一步,沈大壮也没打算瞒着自家人,索性大大方方的介绍瑶光。
沈翠红不知从哪里拿出的孝衣让瑶光换上。
每个人都做着自己应做的事情,相较于外面的哭声震天,沈来福的葬礼显得格外安静。
在座的每一个人对于沈来福的死都无动于衷,甚至隐隐松了口气,就连身为儿子的沈大壮都没有为之流泪。
沈家的几个孩子对瑶光的身份转变尤为好奇,只是因为在丧期大家都按捺下了好奇。
也不知是不是沈来福一家的人缘太差,三天的吊唁时间,除了沈大壮一家竟然无人上门吊唁。
三天时间一过,沈来福一家下葬,日子又恢复了平常,只是瑶光多了一门亲戚。
六月中旬,外面传来顾梓陵大败蛮夷,将蛮夷驱逐至八百里外的草原。
整个凤翔府都为之欣喜,鞭炮声震天,那架势好比过年。
与此同时顾梓陵收到了朝廷的调令,他本就是世家子弟,上战场是为了建功立业,如今功成名就,也该回到应去的地方。
只是他的脑海里蓦然出现那日瑶光醉酒的画面,心中为之一动,出了营帐,朝着城内奔去。
“我要回京了。”瑶光打开门迎接她的是顾梓陵劈头盖脸的话。
她愣了片刻道,“恭喜。”
“你可要跟我一起回京?”似乎觉得自己的话里有些歧义他又补充道,“你的医术很好,去京城能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瑶光忽然笑了,她看着顾梓陵认真的说道,“多谢顾将军的好意,我还有未尽之事。”
顾梓陵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看他落寞的神情,瑶光的心里有些闷闷的,话脱口而出,“请顾将军在京城等我些时日。”
顾梓陵猛然抬头,他飞快的从腰间拿出一枚玉佩道,“你到了京城拿着这玉佩来顾府找我。”
蛮夷入城就意味着城门失守,谁也不知道蛮夷会什么时候来这片街区掠夺,会来多少人,大周的军队能不能制止他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砸声在这片街区变得明显,其中还夹杂着哭泣声,叫喊声......各种凄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不敢细听。
瑶光几人面露悲哀,他们都清楚这些声音代表着什么,只是他们不能出去,他们的能力有限,只能偏居一隅,保全自己的安全。
许是怕吓到女儿,刘翠花抱着沈尧红,双手捂着她的耳朵不停地说道,“别听,我们会没事的。”
刘翠花自己的身体都在颤抖,但却不停安慰害怕的女儿。
“先吃点东西吧。”瑶光不知从哪里那处来的馕饼分给几人。
然而沈家几人只是拿着食物,没有吃的想法。
瑶光叹了口气,“不管是反抗还是逃跑,我们都要力气,还是先填饱肚子吧。”她又看向沈大壮父子三人,“沈伯父,尧明,尧亮,你们还要保护伯娘和尧红。”
闻言父子三人具是一震,同步的拿起馕饼没有任何感情的往嘴里塞。
馕饼又硬又冷还很噎人,并不好吃,但外面情况危险,瑶光几人是万万不敢生火的生怕将蛮夷引过来,几人就着冷水将馕饼囫囵的吃了下去,虽然胃里难受但好歹是填报了肚子。
忽然外面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瑶光心神一凛,对着坐在客厅的母女两人道,“你们先去地窖躲起来,我们不叫你们千万别出来。”
“可......”
“快去。”刘翠花想说什么却被沈大壮打断。
沈大壮的话在家里就是权威,刘翠花当即带着女儿往地窖的方向走去。
待他们走后没多久,瑶光能听到隔壁发出一声巨响,像是门板倒塌的声音,与此同时她的院门外也发出了撞击的声音。
只听哐当一声,两扇门板直挺挺的往里面倒,外面站着十来个蛮夷穿着的人。
瑶光毫不犹豫的举弓射箭,在那几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射杀了三人。
烧杀抢掠惯了的蛮夷见还有人敢抵抗当即大怒,抄起弯刀就要砍罪魁祸首。
沈大壮父子三人立即阻拦,距离太近瑶光放下弓箭改用匕首,身姿潇洒的在蛮夷之中游走,她像是阎王一般,所经之处鲜血四溅。
剩下两人见形势不妙连忙呼喊,霎时间,就引起了周围蛮夷的注意。
瑶光想要制止却已经来不及了。
解决完两人,瑶光家门口聚拢了一群蛮夷士兵,数量足有三十余人。
沈家父子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伤痕,战斗力骤减,对上数量剧增又训练有素的士兵无异于送死。
瑶光站在三人面前,四人都没想过退缩,他们都清楚争是死,不争也是死,与其憋屈的死不如战一场,能带走一个都是赚的。
聚拢而来的蛮夷显然没打算给瑶光几人休息的时间,看到门口和院子里躺着的同类的尸体,他们毫不犹豫的拿起弯刀。
瑶光瞬间被包围,她的武器是匕首,但是匕首太短,她需要近身才能对敌人造成伤害,对方人数又太多,回防速度太快,她一时间有些捉襟见肘。
几次试探下来虽然取了几人的性命,可她身上已经遍布血迹,只是伤口避开了要害部分所以还有战斗的能力。
沈大壮父子三人见状捡起地上的弯刀,见缝插针的帮瑶光解决了三人。
原本对他们视若无睹的蛮夷瞬间盯上了他们,分出六人准备先解决了他们。
沈大壮三人本就不如这些士兵,对弯刀的熟练度也不如蛮夷,只有抵挡的份。
几次下来,沈大壮三人只有躲避的份,那群蛮夷似乎以逗弄三人为乐,每次都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却不急于取他们性命。
听着三人痛苦的闷哼声,瑶光的心里不由的着急起来。
“玩够了就解决掉。”一个蛮夷对六人说道。
六人应是,举起刀对着沈家父子。
瑶光的心一沉,想要突破包围去帮忙,然而似乎早预料她会有所动作的蛮夷瞬间拦住了她。
瑶光一个不注意肩膀被弯刀刺穿,鲜血顺着她的手臂留下来。
瑶光握着匕首的手止不住的颤抖,她已经拿不住匕首了。
就在她以为今天要交代在这里的时候,一杆长枪从天而降生生止住了六人。
一身泛着冷芒甲胄的顾梓陵从天而降,挡住了刺向沈家父子的致命一击。
随着他来的还有几个身穿甲胄的士兵,形势瞬间翻转。
瑶光松了一口气,
只是看到有人帮忙,蛮夷士兵下手变得更加狠厉,瑶光没有了反击的能力,只能小心的避让伤口。
“哈古尔已经伏诛,劝你们缴械投降。”
闻言蛮夷士兵对视一眼,依旧不肯放下手中的武器,他们发了狠似的将目标放到顾梓陵身上。
只是三两下的功夫顾梓陵就将这些蛮夷士兵解决。
瑶光刚想道谢,阵阵眩晕感袭来,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好在顾梓陵及时扶住了她。
“没事吧。”顾梓陵担忧的问道。
“无事上点药就好了。”瑶光说着将目光看向沈大壮父子。
“烦请扶我去一下后面的地窖。”瑶光说道。
这不是她逞强,而是现在外面风声鹤唳,若是让陌生人打开地窖口,她怕会让沈尧红和刘翠花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将刘翠花和沈尧红母女从地窖带上来后,顾梓陵简单叮嘱了几句,带了一部分士兵继续清缴蛮夷,留下一对士兵在这处街上巡逻以防万一。
十天后,城内参与的蛮夷被清剿干净,沈大壮父子三人的伤口也好的七七八八了,于是主动提出了告辞。
见他们坚持瑶光便没多做挽留。
只是第二天中午沈大壮又满脸忧心的找上门来,带来的是有一个重磅消息。
“尧光,沈福宝一家死了。”
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沈大壮已经知道瑶光和他的关系,若不是出了意外,他会心照不宣的将这件事情隐瞒下来,但现在为了瑶光的未来他只能点明。
只是当事人瑶光十分不解,她不认为沈福宝一家死了对自己的生活会有影响。
沈大壮见瑶光没什么特别的反应,想到之前听书肆老板说过的话,“尧光你是要靠科举的吧。”
瑶光点头,沈家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她看书的时候也没瞒着沈家人。
“我知你不想认回沈家,可大周注重孝道,若是入仕之后被人知道你连在亲祖父的葬礼上都不出现,怕是不好。”
“现在你祖父已经去世,你只要意思意思到场便是,不会对你日后的生活有所影响。”
瑶光知道沈大壮这是在为自己考虑,可自己是冒充沈尧光的身份,并不是他的亲侄儿,若是真认下这门亲事将来出了意外沈大壮一家也会跟着受牵连。
可若是不去,她入仕之后,万一有人去查她,知道她在庆安县连亲祖父的葬礼都不参加,少不得会被上位者所厌弃。
权衡再三之后瑶光还是决定去参加沈来福的葬礼。
庆安县里一片素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去世,城内一片愁云惨淡。
瑶光到上河街的时候,沈来福一家的尸体已经被收敛进了棺材,三口棺材里躺着六口人。
沈大壮一家到的整整齐齐,连瑶光没见过面的沈尧慧和她的丈夫也在这里。
沈尧慧一家住在泗回镇,因为清缴及时他们镇上还算太平。
看到瑶光,沈大壮的几个子女皆是一惊。
“这是你们二叔的儿子,沈尧光。”
既然事情都到了这一步,沈大壮也没打算瞒着自家人,索性大大方方的介绍瑶光。
沈翠红不知从哪里拿出的孝衣让瑶光换上。
每个人都做着自己应做的事情,相较于外面的哭声震天,沈来福的葬礼显得格外安静。
在座的每一个人对于沈来福的死都无动于衷,甚至隐隐松了口气,就连身为儿子的沈大壮都没有为之流泪。
沈家的几个孩子对瑶光的身份转变尤为好奇,只是因为在丧期大家都按捺下了好奇。
也不知是不是沈来福一家的人缘太差,三天的吊唁时间,除了沈大壮一家竟然无人上门吊唁。
三天时间一过,沈来福一家下葬,日子又恢复了平常,只是瑶光多了一门亲戚。
六月中旬,外面传来顾梓陵大败蛮夷,将蛮夷驱逐至八百里外的草原。
整个凤翔府都为之欣喜,鞭炮声震天,那架势好比过年。
与此同时顾梓陵收到了朝廷的调令,他本就是世家子弟,上战场是为了建功立业,如今功成名就,也该回到应去的地方。
只是他的脑海里蓦然出现那日瑶光醉酒的画面,心中为之一动,出了营帐,朝着城内奔去。
“我要回京了。”瑶光打开门迎接她的是顾梓陵劈头盖脸的话。
她愣了片刻道,“恭喜。”
“你可要跟我一起回京?”似乎觉得自己的话里有些歧义他又补充道,“你的医术很好,去京城能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瑶光忽然笑了,她看着顾梓陵认真的说道,“多谢顾将军的好意,我还有未尽之事。”
顾梓陵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看他落寞的神情,瑶光的心里有些闷闷的,话脱口而出,“请顾将军在京城等我些时日。”
顾梓陵猛然抬头,他飞快的从腰间拿出一枚玉佩道,“你到了京城拿着这玉佩来顾府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