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的三省六部,九人缺了三人,如今礼部的江正初被下大狱了,三省只有门下省的侍中褚师行还在。
晏主挺头疼的,尚书省与中书省的工作都交给了殿中省,这是刘命长的势力,她没道理去触碰这一块的利益。
这些人精有意无意都在暗示自己,刘命长不除,天下百姓难安。
晏主只觉得,要是刘命长不在了,门阀再度卷土,不仅百姓不安,她这个皇帝也要到头了。
坐在这个位置上,晏主只觉得如坐针毡,怪不得各朝各代的皇帝都短寿。
“陛下,巡游乃是大事,万万不可儿戏啊!”
刚说出这话,褚师行便站了出来。明明他自己眼底都是一片青黑,还要奋力劝诫女帝。
晏主看得感动,关心地问道:“褚卿,你多久没休沐了?”
褚师行毫不在乎自己的身体状况,慷慨陈词:“陛下,如今各部空虚,春闱将至,陛下这时候离京,殿试可如何是好?”
殿试一般在四月末,两个月时间折返西南,时间确实很紧了。可晏主又有什么办法,她又不能说服刘命长!
“无碍,朕会在殿试之前回来的。”
“陛下放心去吧,京中臣等会替陛下好好守着的!”
陆壑见缝插针。
“陛下久居京城,也是该去西南地界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姬玉和淡然开口。
他从前在墨州做过的官,知晓那究竟是何等困苦之地,欣然同意天子亲眼瞧上一瞧。
“朕正是有此意。”晏主一顿,朗诵般的开口了:“若帝子只知阁中坐,只知皇城繁华,不知民间疾苦,和井底之蛙有何区别?”
“陛下此志向,令微臣惭愧。只是陛下即便要巡游,也该备好仪仗,配兵士千百,带着大臣一同巡游,既不耽误朝政,不误陛下观天下,也能保证陛下的安全。”云慈温和地说着,口吻并不严肃,像是轻轻的建议。
“哼。”晏主还没吭声,郁丰羽便带着怒气开口了,“云大人这话说的轻松,等陛下的仪仗走到哪,哪不是安居乐业?”
完了,要吵起来了。
云慈慢悠悠的看向郁丰羽,“微臣哪里敢有这等心思,只是想寻个两全的法子替陛下分忧罢了。郁大人这话,真叫在下有苦难言。”
“这方法固然也行。”褚师行道,他认真思考,“朝政不会被耽误,但京中之事傍身,臣怕是不能同陛下一起了。”
“难不成春闱也要跟着走?”
“大臣都离京,这叫什么话?”
“呵,就算全离京了,这里也照常转的起来!”
他们七嘴八舌地吵了起来,晏主坐在上头看着,有点想吃糕点。
北宸殿乱作一团,因这不是常朝,没有纠察礼仪的官员坐镇,他们吵的不可开交,晏主试图让他们安静下来,但她微弱的声音淹没在争吵中。
她干脆叫绿巧拿点吃的来,给大臣们备上茶水,就这么看戏。
吵得正是火热时,门“哐”地一声被撞开了,摇摇欲坠地挂在门框上。
突如其来的声响终于让在座的高官们安静下来了。
蟒靴踏入,晏主忙端正身姿。
刘命长先是扫视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晏主身上。晏主有些心虚,连嘴里的糕点都不敢咽下去。
“诸位可是早上吃太饱了?”
殿下鸦雀无声。
晏主紧忙把嘴里的糕点咽下去,高声道:“来——来人,赐座!”
差点呛住。
“陛下,何事如此喧哗?”刘命长一落座,便直奔主题。
晏主:“……爱卿们担心朕微服出访不安全?”
刘命长:“有内臣作伴,陛下自然万无一失。”
几个人头想要抬起来,又低下了。事先可没说这位会跟着一起去啊!
晏主:“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众大臣非常统一的开口:“恭送陛下与阁首。”
都想把刘命长赶出京城的是吧……
晏主不知道刘命长为何这么强硬要她离宫,但该安排的还是要安排好。
“朕下月才出巡,新的律令务必在本月发行完毕。推行之事循序渐进即可,但若有王公或是百姓违背,必要严令执行。”
说起律令,现在唯一还未商讨完全的,就只剩下农商税这一条了。
姬玉和先前据理力争,已经将徭役缩减,刘命长怕是不会同意减农税了。
“减农税为三十税一,商税增十五税一。”
在殿上发愣的晏主听到这一句,眼睛都睁大了,刘命长只是静静坐在原位,若非熟悉他的声音,晏主都以为这话是别人说的了。
姬玉和似乎并不惊讶,起身拜谢他:“多谢阁首。”
他正身又朝晏主一拜:“多谢陛下。”
晏主不知自己做了什么,只能微笑点头。
他们私下肯定有交易!
不仅晏主这么想,其他大臣也这么想着。
退朝后,晏主同刘命长一起往璇玑殿走,几欲开口,又不知开从何说起。
“陛下可是方才的糕点还没咽下去,噎着了?”
晏主赶紧摸了摸嘴角,明明没有糕点残渣,她有些心虚,不敢狡辩,只是说:“没,朕其实想问阁首,怎么忽然改变主意了?”
刘命长见她掩耳盗铃的动作,阴恻恻地笑了一声,反问:“陛下觉得,内臣为何会先把江正初关起来?”
晏主一愣。
江正初是抚海郡姑阳的大士族,世代经商,就算是过去以商为末之时,这个大家族也未受多少影响。
江正初是江家的嫡次子,父母本是不同意他从政的,千辛万苦来考取功名,十年攀爬,位至尚书,一份折子不对,刘命长就将他打入大牢。
江氏虽是豪族,但从政者稀少,即便有所怨言,也无路伸冤。刘命长在朝中只手遮天,连个替江正初辩驳之人都没有。以至于现在,也无人到晏主这里求情。
晏主有些猜测,但说的还是比较委婉:“江家在京城也有商会,他们看来是支持增商税的吧?”
刘命长微微颔首,“江氏商会遍布兖华,与其他大商会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晏主为他这一计感到心惊,“商税从涨了五个点,大商会虽会有不满,但这点肉还是割得了的。”
刘命长眸中难掩叵测,“小商会那点税收内臣还瞧不上,不如让他们回家种田,农税减五个点,即便是灾害年,也能过得丰足。”
“……倒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晏主心里暗自琢磨,这倒是可以学习的手段,想起还在牢里的江正初,又有些疑惑,“那江正初真是推崇玄学道术吗?”
自那玄道院一行,见识了那些因玄学道术变得枯干之人,晏主本能对玄学道术有了些抵触。
刘命长对上她的目光,道:“商人都是拜财神的。”
“……”
看来江正初是个冤大头了。
“阁首这种四面树敌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叫朕大开眼界。”
“他们还算不得敌人。”
晏主知他狂傲,原本是不打算劝诫,但见他眼中若隐若现的癫狂,又忍住想说上几句。
“现在这些人看起来微不足道,不能与您匹敌,但风起于萍末之间,树大而招风,阁首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刘命长垂目看她颇为认真的脸庞,脸上浮起淡淡的笑意,不甚在乎地说:“陛下知道这些道理就行了。”
晏主无话可说,他看起来什么道理都懂,还要这般做,她又干什么来干涉。
“朕还有事要忙,劳烦阁首陪朕走到这里。”
不远处就是璇玑殿了,晏主敛了表情,自行离开了。
刘命长在原地站了一会,目送她走进殿门,才似自言自语一般,低声说了一句:“为何生气了……?”
晏主挺头疼的,尚书省与中书省的工作都交给了殿中省,这是刘命长的势力,她没道理去触碰这一块的利益。
这些人精有意无意都在暗示自己,刘命长不除,天下百姓难安。
晏主只觉得,要是刘命长不在了,门阀再度卷土,不仅百姓不安,她这个皇帝也要到头了。
坐在这个位置上,晏主只觉得如坐针毡,怪不得各朝各代的皇帝都短寿。
“陛下,巡游乃是大事,万万不可儿戏啊!”
刚说出这话,褚师行便站了出来。明明他自己眼底都是一片青黑,还要奋力劝诫女帝。
晏主看得感动,关心地问道:“褚卿,你多久没休沐了?”
褚师行毫不在乎自己的身体状况,慷慨陈词:“陛下,如今各部空虚,春闱将至,陛下这时候离京,殿试可如何是好?”
殿试一般在四月末,两个月时间折返西南,时间确实很紧了。可晏主又有什么办法,她又不能说服刘命长!
“无碍,朕会在殿试之前回来的。”
“陛下放心去吧,京中臣等会替陛下好好守着的!”
陆壑见缝插针。
“陛下久居京城,也是该去西南地界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姬玉和淡然开口。
他从前在墨州做过的官,知晓那究竟是何等困苦之地,欣然同意天子亲眼瞧上一瞧。
“朕正是有此意。”晏主一顿,朗诵般的开口了:“若帝子只知阁中坐,只知皇城繁华,不知民间疾苦,和井底之蛙有何区别?”
“陛下此志向,令微臣惭愧。只是陛下即便要巡游,也该备好仪仗,配兵士千百,带着大臣一同巡游,既不耽误朝政,不误陛下观天下,也能保证陛下的安全。”云慈温和地说着,口吻并不严肃,像是轻轻的建议。
“哼。”晏主还没吭声,郁丰羽便带着怒气开口了,“云大人这话说的轻松,等陛下的仪仗走到哪,哪不是安居乐业?”
完了,要吵起来了。
云慈慢悠悠的看向郁丰羽,“微臣哪里敢有这等心思,只是想寻个两全的法子替陛下分忧罢了。郁大人这话,真叫在下有苦难言。”
“这方法固然也行。”褚师行道,他认真思考,“朝政不会被耽误,但京中之事傍身,臣怕是不能同陛下一起了。”
“难不成春闱也要跟着走?”
“大臣都离京,这叫什么话?”
“呵,就算全离京了,这里也照常转的起来!”
他们七嘴八舌地吵了起来,晏主坐在上头看着,有点想吃糕点。
北宸殿乱作一团,因这不是常朝,没有纠察礼仪的官员坐镇,他们吵的不可开交,晏主试图让他们安静下来,但她微弱的声音淹没在争吵中。
她干脆叫绿巧拿点吃的来,给大臣们备上茶水,就这么看戏。
吵得正是火热时,门“哐”地一声被撞开了,摇摇欲坠地挂在门框上。
突如其来的声响终于让在座的高官们安静下来了。
蟒靴踏入,晏主忙端正身姿。
刘命长先是扫视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晏主身上。晏主有些心虚,连嘴里的糕点都不敢咽下去。
“诸位可是早上吃太饱了?”
殿下鸦雀无声。
晏主紧忙把嘴里的糕点咽下去,高声道:“来——来人,赐座!”
差点呛住。
“陛下,何事如此喧哗?”刘命长一落座,便直奔主题。
晏主:“……爱卿们担心朕微服出访不安全?”
刘命长:“有内臣作伴,陛下自然万无一失。”
几个人头想要抬起来,又低下了。事先可没说这位会跟着一起去啊!
晏主:“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众大臣非常统一的开口:“恭送陛下与阁首。”
都想把刘命长赶出京城的是吧……
晏主不知道刘命长为何这么强硬要她离宫,但该安排的还是要安排好。
“朕下月才出巡,新的律令务必在本月发行完毕。推行之事循序渐进即可,但若有王公或是百姓违背,必要严令执行。”
说起律令,现在唯一还未商讨完全的,就只剩下农商税这一条了。
姬玉和先前据理力争,已经将徭役缩减,刘命长怕是不会同意减农税了。
“减农税为三十税一,商税增十五税一。”
在殿上发愣的晏主听到这一句,眼睛都睁大了,刘命长只是静静坐在原位,若非熟悉他的声音,晏主都以为这话是别人说的了。
姬玉和似乎并不惊讶,起身拜谢他:“多谢阁首。”
他正身又朝晏主一拜:“多谢陛下。”
晏主不知自己做了什么,只能微笑点头。
他们私下肯定有交易!
不仅晏主这么想,其他大臣也这么想着。
退朝后,晏主同刘命长一起往璇玑殿走,几欲开口,又不知开从何说起。
“陛下可是方才的糕点还没咽下去,噎着了?”
晏主赶紧摸了摸嘴角,明明没有糕点残渣,她有些心虚,不敢狡辩,只是说:“没,朕其实想问阁首,怎么忽然改变主意了?”
刘命长见她掩耳盗铃的动作,阴恻恻地笑了一声,反问:“陛下觉得,内臣为何会先把江正初关起来?”
晏主一愣。
江正初是抚海郡姑阳的大士族,世代经商,就算是过去以商为末之时,这个大家族也未受多少影响。
江正初是江家的嫡次子,父母本是不同意他从政的,千辛万苦来考取功名,十年攀爬,位至尚书,一份折子不对,刘命长就将他打入大牢。
江氏虽是豪族,但从政者稀少,即便有所怨言,也无路伸冤。刘命长在朝中只手遮天,连个替江正初辩驳之人都没有。以至于现在,也无人到晏主这里求情。
晏主有些猜测,但说的还是比较委婉:“江家在京城也有商会,他们看来是支持增商税的吧?”
刘命长微微颔首,“江氏商会遍布兖华,与其他大商会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晏主为他这一计感到心惊,“商税从涨了五个点,大商会虽会有不满,但这点肉还是割得了的。”
刘命长眸中难掩叵测,“小商会那点税收内臣还瞧不上,不如让他们回家种田,农税减五个点,即便是灾害年,也能过得丰足。”
“……倒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晏主心里暗自琢磨,这倒是可以学习的手段,想起还在牢里的江正初,又有些疑惑,“那江正初真是推崇玄学道术吗?”
自那玄道院一行,见识了那些因玄学道术变得枯干之人,晏主本能对玄学道术有了些抵触。
刘命长对上她的目光,道:“商人都是拜财神的。”
“……”
看来江正初是个冤大头了。
“阁首这种四面树敌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叫朕大开眼界。”
“他们还算不得敌人。”
晏主知他狂傲,原本是不打算劝诫,但见他眼中若隐若现的癫狂,又忍住想说上几句。
“现在这些人看起来微不足道,不能与您匹敌,但风起于萍末之间,树大而招风,阁首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刘命长垂目看她颇为认真的脸庞,脸上浮起淡淡的笑意,不甚在乎地说:“陛下知道这些道理就行了。”
晏主无话可说,他看起来什么道理都懂,还要这般做,她又干什么来干涉。
“朕还有事要忙,劳烦阁首陪朕走到这里。”
不远处就是璇玑殿了,晏主敛了表情,自行离开了。
刘命长在原地站了一会,目送她走进殿门,才似自言自语一般,低声说了一句:“为何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