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为默然良久。
“我应。”
两人对视了片刻,但从彼此的眼中都没有看到自己。他们绝非同路人,唯一相似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的性命并不在意。
“殿下,”张无为上前一步,面色阴沉,“还在犹豫吗?”
晏泠音的目光越过他,望向阴云密布的夜空。夏日过去得悄无声息,入秋后的北地夜晚黑而冷,她在风里坐了许久,脸已被冻得僵硬发痛。
如果计划顺利,宋齐和陈桉两个时辰前应已到了泾州,谢朗便是再迟钝,也该觉出不对了。她同谢朗有约在先,蔚州城内、城外,都不缺接应她的人,那是两条连宋齐也不知道的暗线。她明白,不到万不得已,这两条线是动不了的,张无为性格谨慎,一旦被他发现,就很难再安插人进来。
时已至此,谢朗那里依旧毫无动静。要么是他们遇到了麻烦,要么是谢朗权衡之下,选择了放弃晏泠音。
她更希望是后者。
“最后一件事,”晏泠音扬起唇角,“我要如何保证,知州告诉我的都是有用的话?”
平心而论,这场谈判她不亏,光是那本账册就已足够有分量,若用得好,定能重创安氏。况且,从账册里还能挖出不少官官相护的线索,要肃清大梁朝局,它也是个绝佳的切入口。这样的东西,晏泠音自认,抵得过她轻薄的性命。
“我知道殿下想问什么,”张无为了然地点头,“那些事情,我会写成短信,随账册一同转寄给江少卿。”他见晏泠音微张了口要说什么,便又补充了一句,“信上盖我的私章。”
偶人被烧得只剩下小半截,隐约的哭泣声低了下去,灯笼的光也有些暗了。院里下了寒露,晏泠音冷得手脚发麻,用微僵的手从袖中摸出了短刀。拔刀出鞘前,她又一次抬眼望向东边的天空,仍然是一片黑暗。
“好。”她轻声说,“我答应你。”
话音刚落,晏泠音手起刀落,划开了早已愈合的手腕。鲜血涌出时,她倒抽了一口凉气,失血带来的更浓重的晕眩感缠绕上来,令她有些窒息。
一刀不够,等血液凝固了,她便会补上第二刀,随后是第三、第四……就和三年前一样。
“灯笼……”
不用她提醒,张无为早已上前解下了纸灯,连带着里面即将燃尽的偶人。晏泠音的血浇上了偶人残破的身体,几乎是一瞬间,原本矮下去的火苗忽然高高窜起,格外兴奋地燃烧起来。
血偶,已非偶术的正道,而是真正入了邪门。
“盟约已成。”张无为也割开了手,让自己的血滴进了火中。他双眸发亮,紧盯着燃起的火光,似在自语,“这还是第一次……阿洵有救了。”
晏泠音向后仰靠在廊柱上,手在发抖,身上越来越冷。她喘息着,尽力稳住虚弱的声线:“谁教你的偶术?”
以血缔结的盟约轻易不得断裂,这是术师之间不成文的定规,祖祖辈辈代代相传,张无为没必要在此时骗她。
“一位老者。”张无为说得言简意赅,“梁国的术师分为两派,多年前便已决裂,在陛下那场清洗后不论是死是活都销声匿迹,因而殿下与他们并不相识。”
晏泠音阖上了眼:“那安漼之呢?”
“空口无凭,”张无为没有直接回答,“殿下要证据,我拿不出。”
“知州就是证据。”
张无为笑了。
“没有那么容易的,殿下。”他的语气里带了一点自嘲,“即便这本账册拿出去,即便我今日说的所有话都公诸天下,安氏依旧不会倒台,殿下可信?”
晏泠音已经不觉得疼痛,只觉得冷。她半撑开眼皮,见火光又已暗了下去,便再次将刀刃抵上了手腕。
“东云台的案子,知州知道多少?”
灼烧的噼啪声里,晏泠音听见张无为叹了口气。真是讽刺,她想,此情此景之下,他们是相互胁迫相互利用的关系,却不知为何比平日更能交心。
“我奉劝殿下,”张无为委婉道,“别再查了。”
“安氏背后还有旁人?”晏泠音强打起精神追问,“我不在乎他有多位高权重,是朝中大臣?还是……”
轰的一声,半边天被骤然映亮,燥气扑面。她和张无为同时抬头,望向不远处的乐山。今日的山路边挂满了红色灯笼,像暗夜里的红色眼睛,盘曲数十里绕上了山顶。但此刻,那些灯笼都已挣扎在火中,夜风卷过时山林低咽,反而让山火燃得更加猛烈。
“啧。”晏泠音还未收回目光,便觉手腕上传来刺痛,张无为握住了她手中的短刃,在仍淋漓不尽的伤口上补了第三刀,深可见骨。晏泠音晕得厉害,头咚的一声磕在了廊柱上,她的血愈流愈多,而张无为松开刀柄,捡起她手边的账册后退两步,冷眼俯视着她。
“我没有想到,殿下还有后招。”
乐山上藏了秘密,葛芜已同她隐晦提及。整个蔚州再没有更加合适的地方,能长久地藏下一具棺椁而不为人所察。饥肠辘辘的流民也不会将之翻出来分而食之,毕竟乐山是山匪的聚集所,是禁地,寻常百姓为了保命,都想着离它越远越好。
要中止换命,烧山是最便捷的办法。山火易起难灭,又能迅速蔓延,即便是活物都很难逃出来,更别说一具不会动的尸体。一来,用以布设邪阵的灯笼被焚毁,施术不得不被打断,二来,尽管不知道张无为将陈洵藏在了何处,但山火烧开之后,倒也无所谓具体的位置了。陈洵的尸骨若是受损,便再无起死回生的可能。
只是,乐山上除了山匪,亦有被掳去的无辜百姓,所谓山匪也并不都是恶贯满盈之人。火势若控制不好,还会波及到山脚的蔚州。晏泠音握不住刀,任它当啷掉在地下,她倚着廊柱疲惫地想,放火的会是谁?
葛芜?谢朗?
……苏觅。
“张知州,”晏泠音低声道,“我并不知情。”
张无为冷笑一声:“殿下放心,阿洵不会出事的。倒是殿下……”他转过了身,只丢下一句,“我定会妥善安置。”
血偶已经燃尽,空气里还飘着奇异的血的香气。很快,她会因失血过多而死,咽气的那一刻,就是陈洵回来之时。
不知是不是受术法影响,晏泠音的头越来越晕。她在朦胧间想,烧了乐山会如何?
蔚州会生乱,整座城的秩序会被打破重组,这对城内城外的不少人而言都是良机。不破不立,那人既然敢下手,定已思虑周全,绝不会无功而返。
而张无为还要分心去管陈洵的事,从一开始便落了下风。
好一个渔翁得利的妙计。晏泠音看着张无为往院门走去,无端地有些好笑。她同他都身在局中而不自知,走着自己的路,却入了他人的网。
她怎么又一次相信了苏觅呢?
把她用性命换来的东西拱手让给那个人,她不甘心。
院墙上忽然滚下一个人影,扑通一声,四肢摊开地仰躺在地。一颗脑袋骨碌碌地滚到了张无为脚边,迫得他停了步。
晏泠音瞳孔骤缩。
火折被瞬间擦亮,张无为矮身避过凌空袭来的长剑,将手中的账册往火上递。不可,晏泠音想高声叫喊却没有力气,必须要留下账册!
火光照出了张无为阴鸷的面容。长剑停在他胸前三寸之处,却没有再进一步。张无为似是有恃无恐,沉声道:“若是再靠近,我会烧掉它。”
院墙外的护卫都被无声无息地解决了,甚至没有惊扰到院内的两人,足见来者剑术之高。他没有收剑,只是偏头看了眼晏泠音,目光里毫无情绪。
是他。
晏泠音认出来了,是几个时辰前闯入百花窟的陌生男子。但他怎么会在这里?
张无为退一步,男子便跟着进一步,剑尖始终悬在他胸前三寸之处。张无为又退了几步,坚持道:“我和殿下有约在先,你若伤我,殿下只会被千百倍地反噬,永远不得逃脱咒……”
张无为手中的火折掉了下来,嘴巴微张,一双眼睛瞪得很大,喉间嗬嗬有声。
一柄长剑将他穿胸而过。
很小的时候晏泠音就知道,血盟是术师之间最牢固的誓约,唯一的破解之法便是死亡。可极少有缔约者出手杀害另一方,因为对于蓄意破坏盟约的人而言,死亡会以更残忍的方式同时降临在他的身上。
术师自古以来便讲求诚信。维系着这种诚信的,是对天命和天罚的恐惧。
长剑被拔出时带出了滚热的喷溅的血。张无为倒在地上抽搐着,再没发出声音。男子捡起那本沾了血污的账册,提着剑缓步朝晏泠音走来。她太累了,已经睁不开眼,在陷入彻底的昏眠之前,她隐约听见男子低声道:
“晏主……不过如此而已。”
“我应。”
两人对视了片刻,但从彼此的眼中都没有看到自己。他们绝非同路人,唯一相似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的性命并不在意。
“殿下,”张无为上前一步,面色阴沉,“还在犹豫吗?”
晏泠音的目光越过他,望向阴云密布的夜空。夏日过去得悄无声息,入秋后的北地夜晚黑而冷,她在风里坐了许久,脸已被冻得僵硬发痛。
如果计划顺利,宋齐和陈桉两个时辰前应已到了泾州,谢朗便是再迟钝,也该觉出不对了。她同谢朗有约在先,蔚州城内、城外,都不缺接应她的人,那是两条连宋齐也不知道的暗线。她明白,不到万不得已,这两条线是动不了的,张无为性格谨慎,一旦被他发现,就很难再安插人进来。
时已至此,谢朗那里依旧毫无动静。要么是他们遇到了麻烦,要么是谢朗权衡之下,选择了放弃晏泠音。
她更希望是后者。
“最后一件事,”晏泠音扬起唇角,“我要如何保证,知州告诉我的都是有用的话?”
平心而论,这场谈判她不亏,光是那本账册就已足够有分量,若用得好,定能重创安氏。况且,从账册里还能挖出不少官官相护的线索,要肃清大梁朝局,它也是个绝佳的切入口。这样的东西,晏泠音自认,抵得过她轻薄的性命。
“我知道殿下想问什么,”张无为了然地点头,“那些事情,我会写成短信,随账册一同转寄给江少卿。”他见晏泠音微张了口要说什么,便又补充了一句,“信上盖我的私章。”
偶人被烧得只剩下小半截,隐约的哭泣声低了下去,灯笼的光也有些暗了。院里下了寒露,晏泠音冷得手脚发麻,用微僵的手从袖中摸出了短刀。拔刀出鞘前,她又一次抬眼望向东边的天空,仍然是一片黑暗。
“好。”她轻声说,“我答应你。”
话音刚落,晏泠音手起刀落,划开了早已愈合的手腕。鲜血涌出时,她倒抽了一口凉气,失血带来的更浓重的晕眩感缠绕上来,令她有些窒息。
一刀不够,等血液凝固了,她便会补上第二刀,随后是第三、第四……就和三年前一样。
“灯笼……”
不用她提醒,张无为早已上前解下了纸灯,连带着里面即将燃尽的偶人。晏泠音的血浇上了偶人残破的身体,几乎是一瞬间,原本矮下去的火苗忽然高高窜起,格外兴奋地燃烧起来。
血偶,已非偶术的正道,而是真正入了邪门。
“盟约已成。”张无为也割开了手,让自己的血滴进了火中。他双眸发亮,紧盯着燃起的火光,似在自语,“这还是第一次……阿洵有救了。”
晏泠音向后仰靠在廊柱上,手在发抖,身上越来越冷。她喘息着,尽力稳住虚弱的声线:“谁教你的偶术?”
以血缔结的盟约轻易不得断裂,这是术师之间不成文的定规,祖祖辈辈代代相传,张无为没必要在此时骗她。
“一位老者。”张无为说得言简意赅,“梁国的术师分为两派,多年前便已决裂,在陛下那场清洗后不论是死是活都销声匿迹,因而殿下与他们并不相识。”
晏泠音阖上了眼:“那安漼之呢?”
“空口无凭,”张无为没有直接回答,“殿下要证据,我拿不出。”
“知州就是证据。”
张无为笑了。
“没有那么容易的,殿下。”他的语气里带了一点自嘲,“即便这本账册拿出去,即便我今日说的所有话都公诸天下,安氏依旧不会倒台,殿下可信?”
晏泠音已经不觉得疼痛,只觉得冷。她半撑开眼皮,见火光又已暗了下去,便再次将刀刃抵上了手腕。
“东云台的案子,知州知道多少?”
灼烧的噼啪声里,晏泠音听见张无为叹了口气。真是讽刺,她想,此情此景之下,他们是相互胁迫相互利用的关系,却不知为何比平日更能交心。
“我奉劝殿下,”张无为委婉道,“别再查了。”
“安氏背后还有旁人?”晏泠音强打起精神追问,“我不在乎他有多位高权重,是朝中大臣?还是……”
轰的一声,半边天被骤然映亮,燥气扑面。她和张无为同时抬头,望向不远处的乐山。今日的山路边挂满了红色灯笼,像暗夜里的红色眼睛,盘曲数十里绕上了山顶。但此刻,那些灯笼都已挣扎在火中,夜风卷过时山林低咽,反而让山火燃得更加猛烈。
“啧。”晏泠音还未收回目光,便觉手腕上传来刺痛,张无为握住了她手中的短刃,在仍淋漓不尽的伤口上补了第三刀,深可见骨。晏泠音晕得厉害,头咚的一声磕在了廊柱上,她的血愈流愈多,而张无为松开刀柄,捡起她手边的账册后退两步,冷眼俯视着她。
“我没有想到,殿下还有后招。”
乐山上藏了秘密,葛芜已同她隐晦提及。整个蔚州再没有更加合适的地方,能长久地藏下一具棺椁而不为人所察。饥肠辘辘的流民也不会将之翻出来分而食之,毕竟乐山是山匪的聚集所,是禁地,寻常百姓为了保命,都想着离它越远越好。
要中止换命,烧山是最便捷的办法。山火易起难灭,又能迅速蔓延,即便是活物都很难逃出来,更别说一具不会动的尸体。一来,用以布设邪阵的灯笼被焚毁,施术不得不被打断,二来,尽管不知道张无为将陈洵藏在了何处,但山火烧开之后,倒也无所谓具体的位置了。陈洵的尸骨若是受损,便再无起死回生的可能。
只是,乐山上除了山匪,亦有被掳去的无辜百姓,所谓山匪也并不都是恶贯满盈之人。火势若控制不好,还会波及到山脚的蔚州。晏泠音握不住刀,任它当啷掉在地下,她倚着廊柱疲惫地想,放火的会是谁?
葛芜?谢朗?
……苏觅。
“张知州,”晏泠音低声道,“我并不知情。”
张无为冷笑一声:“殿下放心,阿洵不会出事的。倒是殿下……”他转过了身,只丢下一句,“我定会妥善安置。”
血偶已经燃尽,空气里还飘着奇异的血的香气。很快,她会因失血过多而死,咽气的那一刻,就是陈洵回来之时。
不知是不是受术法影响,晏泠音的头越来越晕。她在朦胧间想,烧了乐山会如何?
蔚州会生乱,整座城的秩序会被打破重组,这对城内城外的不少人而言都是良机。不破不立,那人既然敢下手,定已思虑周全,绝不会无功而返。
而张无为还要分心去管陈洵的事,从一开始便落了下风。
好一个渔翁得利的妙计。晏泠音看着张无为往院门走去,无端地有些好笑。她同他都身在局中而不自知,走着自己的路,却入了他人的网。
她怎么又一次相信了苏觅呢?
把她用性命换来的东西拱手让给那个人,她不甘心。
院墙上忽然滚下一个人影,扑通一声,四肢摊开地仰躺在地。一颗脑袋骨碌碌地滚到了张无为脚边,迫得他停了步。
晏泠音瞳孔骤缩。
火折被瞬间擦亮,张无为矮身避过凌空袭来的长剑,将手中的账册往火上递。不可,晏泠音想高声叫喊却没有力气,必须要留下账册!
火光照出了张无为阴鸷的面容。长剑停在他胸前三寸之处,却没有再进一步。张无为似是有恃无恐,沉声道:“若是再靠近,我会烧掉它。”
院墙外的护卫都被无声无息地解决了,甚至没有惊扰到院内的两人,足见来者剑术之高。他没有收剑,只是偏头看了眼晏泠音,目光里毫无情绪。
是他。
晏泠音认出来了,是几个时辰前闯入百花窟的陌生男子。但他怎么会在这里?
张无为退一步,男子便跟着进一步,剑尖始终悬在他胸前三寸之处。张无为又退了几步,坚持道:“我和殿下有约在先,你若伤我,殿下只会被千百倍地反噬,永远不得逃脱咒……”
张无为手中的火折掉了下来,嘴巴微张,一双眼睛瞪得很大,喉间嗬嗬有声。
一柄长剑将他穿胸而过。
很小的时候晏泠音就知道,血盟是术师之间最牢固的誓约,唯一的破解之法便是死亡。可极少有缔约者出手杀害另一方,因为对于蓄意破坏盟约的人而言,死亡会以更残忍的方式同时降临在他的身上。
术师自古以来便讲求诚信。维系着这种诚信的,是对天命和天罚的恐惧。
长剑被拔出时带出了滚热的喷溅的血。张无为倒在地上抽搐着,再没发出声音。男子捡起那本沾了血污的账册,提着剑缓步朝晏泠音走来。她太累了,已经睁不开眼,在陷入彻底的昏眠之前,她隐约听见男子低声道:
“晏主……不过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