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泠音又在做梦。
对部分术师而言,梦是通灵的一种方式。编织那些回溯过去、昭示未来,亦或直接与当下相关的梦境,正是他们的天赋所在。可做梦太多也不是好事,无数优秀的术师因为迷失在虚无的梦境里,再也没能醒来。
温敏曾提醒过她,无论何时都要谨记,梦是假的。
但此刻,眼前的一切都那样真实,有着鲜妍的色彩和触手可及的温度。她站在一条熙攘喧闹的街上,身边有来来往往的行人和沿街叫卖的小贩。她能嗅到热腾腾的蒸糕的香气,听见毛发亮丽的翠鸟婉转的啼鸣。从一位卖冰糖葫芦的老伯身旁走过时,她被那明亮讨喜的红色吸引,不由得回头多看了一眼。
“想吃么?”身旁的人忽然开口,“我去买。”
原来她一直和另一个人并肩走着,晏泠音感到惊讶。她向来不喜欢和陌生人靠得太近。难道这是位友人?可怪异的是,她看不清他的样子,也辨不出他的嗓音。
街上清晰鲜活的一切里,只有他被蒙上了雾气。
冰糖葫芦很快便被买来了。晏泠音怕吃酸,咬掉第一只山楂后便皱起了眉。身旁的人瞥了她一眼,闷声笑了起来。
他语气柔和,明明是在取笑,却因为声音好听,并不让人反感:“怕酸还这么馋。”
晏泠音听见“自己”在嘟哝:“明明是你不会挑,每次都买到最酸的那根。”
真是稀奇,她边说边纳闷地想,她怎么不知道自己这么会耍赖?
身旁的人闻言,又闷闷地笑了一声,笑完了,仍用那好听的嗓音道:“把糖衣吃了罢,山楂给我——我爱吃酸的。”
“晏泠音”的语气忽然变了,听着颇有些生气:“你不是爱吃酸,你只是喜欢骗人。如果那天没被我发现,你还想骗我到什么时候?”
“我不是有意骗你,”那人沉默片刻,声音低了下来,“我……抱歉。”
他服软服得太轻易,以至于晏泠音不好再多说什么。她手中那串酸不拉几的山楂被取走了,碎掉的冰糖还咯吱咯吱地蹦跳在齿尖。
走到街道尽头时,两人都停了步,不约而同地。晏泠音隐隐感觉到,这是要告别。
“明天,”那人偏过头来看她,问得小心翼翼,“你还来吗?”
好奇怪,晏泠音想,这明明只是一个梦而已。可那人的声音无端令她觉得忧伤,有什么沉重窒闷的东西压在她心头,像一团吸饱了水的陈年棉花。梦里没有痛觉,但晏泠音的胸口却毫无预兆地抽痛起来,疼得她脑中竟有一霎空白。
这不是属于她的情感。
“你以为谁都像你这样闲啊。”“晏泠音”还在赌气。那种骄纵的、近于无理取闹的口吻实在太过陌生,同待人冷淡、沉默寡言的惠和公主完全是两个人,“不过,今天玩得真开心。哎,不管怎么说,多谢你。”
她仰脸冲身旁的人灿烂一笑:“再见啦。”
雾气太浓了,晏泠音看得双目生痛,却依旧看不清那人的脸。只有他手上那串艳红的山楂穿透灰雾,如赤色的针狠狠扎进了她眼中。眼眶酸胀,她竟生出一股流泪的冲动。
“姑娘!”那人被她那一笑看呆了,立在原地许久,等她已走出数丈,他才忽然疾走几步,仓促抬高了声音,“我为姑娘谱了一首琴曲,若姑娘得了闲想听,可以来陟岵亭外寻我。每日酉时我都在那里,姑娘循着琴音,便可找到我!”
晏泠音闻声回首。她想说这段日子都忙得很,让他莫要白费功夫,却觉自己已因哽咽而气堵,一时发不出声音。雾气漫涌,不只淹没了那人,还淹没了整条街道,淹没了街上的她。她的手脚皆在融化,眼看着就要被雾气吞噬,散成飞灰。
晏泠音咳嗽起来。
原来不是雾,是烟,滚烫的烟将她埋在下面,触目即是,避无可避。太烫了,晏泠音想,她要被烧死了。
好在还有水。
触感温凉的液体在她指间流动,耳畔有潺湲轻响。她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只小木筏上,漂在湖泊的中心。思绪还混沌着,她下意识动了动手指,将手举到眼前。左腕有几道极深的伤口,看着颇有些狰狞,但血已经止住了。
她还活着。
晏泠音猛然翻身坐起。周围是黑黝黝的陡峭岩壁,高耸入云,而她似乎身在谷底。头顶的天仍是阴沉沉的,可她没见到火光。她弄不清现在的时辰,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周围太静了,除了风声便是水声,天地之间,仿佛只有她一个活人。
……不对。
像是被什么牵引着一样,晏泠音垂眼望向木筏的另一端,呼吸一滞。苏觅就躺在那里,穿了一身单薄的白衣,双目紧闭。他左手搭在小腹上,右手则垂在木筏边,和方才的晏泠音一样,半边袖子都浸在湖水里,指.尖已被冻得发青。
总不至于是她还在做梦。现在的苏觅应该在乱作一团的蔚州城里四处添火,怎么会和她一起被流放到与世隔绝的谷底?
晏泠音对他还存有戒心,但见苏觅毫无醒转的迹象,而木筏正随着水浪微微颠簸,快要把他晃下去了。这片湖看着不浅,淹死一个意识不清的人绰绰有余,此刻情况未明,两个人总比一个人有办法。她这样想着,便伸出手去,把苏觅往木筏中心拽了一把。
他身上很烫。
又在发烧。从她遇到苏觅的那一日起,他就一直在生病。但今时不同往日,她手边没有药物,荒郊野岭也不可能找到大夫。
“苏觅。”晏泠音唤了他一声,又推了一下他的身子,略微抬高了声音,“醒醒。”
他像是睡着了,对她的呼唤毫无反应,面色潮红,嘴唇却被烧得干裂,苍白得可怕。
又一阵风吹来,晏泠音觉到了冷。她的衣服半干不湿,也不知是沾了湖上的水汽,还是在昏迷中淋了雨。她刚死过一次,此时求生的意志很强,本能地渴望温暖。继续待在湖上是不行的,寒气太重,对她和苏觅来说都很危险。
木筏上没有桨,她将手探进湖水,一点一点地往岸边划去。
*
“还没寻到?”魏收忍了又忍,还是一拳砸上了面前的桌案,杯盘摇撼,哗啦声响成一片,“你是怎么找的人?”
屋内没人说话。几位将领刚从守城战里歇下来,饭还没吃上一口,此时又困又饿,心里正烦着,听魏收语气不好,眼中不由得都压了火。但他们也明白,此刻能发火的只有魏收。下落不明的惠和公主是他的主子,是他一路从宛京护送来的人,就这样无端消失在了蔚州,任谁都会心中焦灼。
“没见到尸首,就还有活着的希望。”谢朗对屋内紧张的气氛似无所察,只又翻了一页手上的军报,从蔚州飞来送信的鸽子就停在他手边,毫无眼力地咕咕叫着,“宅子被火烧了个干净,显然是有人想隐瞒线索,若公主真出了意外,自可不必这般大费周折。”
众人都坐着,只有魏收从进门起便站得笔直,一脸不耐。他知道谢朗说的不是全无道理,但那种口吻太过冷酷,没压下他的火,反而让他的怒气越窜越高。
“幽国已经退兵了。”魏收把字咬得很重,“泾州危机已解,将军却仍把我强留此处,只派些不能办事的人去蔚州打探消息,不知是何居心?”
“幽军刚退,还没有走远,”不知是不是屋内光线暗淡的缘故,谢朗的脸色有些发暗,“随时可能发动下一场突袭,魏兄若贸然出城,怕是会落入他们的包围。况且,我留在蔚州的人也绝非无能之辈,我信她的能力。”
“幽国人拦不住我。”魏收冷笑,“找了两日都毫无消息,我看你那位能人未免也太窝囊。”
宋齐想起身,却被宋贤在桌下按住了手。这场架天下人都能劝,但宋齐不行。他“抛下”晏泠音跑回泾州,魏收没把他大卸八块,已是给了极大的面子了。他不必,也不该去撞这个枪口。
宋贤偏头瞥了眼谢朗的神色,无声地叹了口气。
此前庸山一役,谢朗救出了谢初原,自己却背部中剑,受伤不轻。宋贤这次南下走茶,沿途也买了药,和不少郎中都打听过,深知谢朗如今的伤势不宜再上战场。但谢初原无法主事,整个泾州的大小事务都落在谢朗肩上,他没资格闲下来休养。近日落了雨,天气陡凉,那处剑伤本就没愈合完全,被雨水一泡,只怕又要复发。
该怪他思虑不周、调度不够及时吗?
但换做旁人处在谢朗的境地,未必能做得比他更好。他愧对魏收,只是因为在不得已铤而走险的那一步里,搁下了晏泠音。
“公主入蔚州的前一日,将军便在蔚州城外安排了一支军队,就是为了防备不测。但两日前,有人谎报军情,调大军离开了蔚州,”宋贤不只说给魏收听,也说给在座的每一位将领听,“事虽败露,可我们的人也受了牵累,遭到偷袭。有脱身回来的兵士说,偷袭者做山匪打扮,却拿着幽国特制的刀具。”
方才屋内只是安静,此刻却完全落入一片死寂。无人开口,甚至无人动弹。谢朗又不急不缓地翻了一张军报,纸页的沙啦声落在将领们耳中,不啻一声巨雷。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一个留络腮胡子的高大将领,姓凌名堪。他一推茶盏,怒目圆睁,暴喝道:“狗日的奸细!”
“不止如此。”宋齐也低声开口。宋贤按住了弟弟的动作,却堵不住他的嘴,“我和陈老离开蔚州不久,就遭到了追杀。他们来者不善,且对我的剑法十分熟悉,几次拿住了我的破绽,只怕是……自己人。”
他的右耳被削掉了半片耳垂,上面的银环已不知所踪。若非极其清楚他的招式路数,绝没有盯着耳朵攻击的道理。
屋内响起了嗡嗡的低语,众人互相交换着眼色,既觉惊疑,亦觉愤怒。许久没出声的谢朗终于搁下军报,咳了两声。他动作不重,却引得满屋在一瞬间复归于寂静。
“将军可是染了风寒?”高介景上身微微前倾,语声关切,“这几日总听将军咳嗽。泾州入秋了,天凉,将军该保重身子。”
他用的是长辈关心晚辈的口吻,谢朗冲他颔首致意:“多谢高伯。许是前两日淋了雨,着了寒气,并不碍事。”
他说话间又咳了两声,除了魏收,在座者尽皆变色。
谢朗是什么人?从小就被谢初原养野了,在山林溪谷间摸爬滚打,冰冻三尺的天气里还能下河摸鱼。凭他的体魄,别说是淋雨,就是淋雪、淋冰雹,都不至于让他受一点寒气。他又素来不肯服输,若是当众露出病态,怎么可能是“不碍事”的小病?
高介景灰白的瞎眼微微颤动,望着谢朗欲言又止。
“魏兄,坐罢,此刻心急也无益。”谢朗平复了喘息,和颜悦色地对魏收道,“半个时辰后,蔚州还会有信来。若此次还是没有公主的消息,我不会再阻拦魏兄出城。但在那之前,要请你帮我一个忙。”
魏收心中狐疑,顺着谢朗的视线环视了一遍屋内诸将。
“幽军此次能够突袭成功,是因为他们手中有泾州的城防图,又摸清了巡城士兵的换防时间,提前端掉了内外的岗哨。”谢朗转动着手中的杯盏,递到唇边饮了一口,里面是北地的粗茶,“巡防安排一日一换,连各营主将都不知晓第二日的巡防布置,泄露消息的那个人,有地位,也有手段。”
凌堪涨红了脸。高介景垂首看着面前的凉茶,双唇紧抿。罗从舟后仰着靠上椅背,闭了闭眼。
“我本想等幽国彻底退兵后再处理此事,但见那人着实心急,”谢朗叹了口气,轻晃了下手中的茶盏,“我便不想等了。”
从魏收的角度,正好能看到谢朗端着的杯盏。他心中巨震,抬眼对上了谢朗毫无波澜的视线。
杯盏里黄绿色的茶水上,分明洇开了一团血色。
对部分术师而言,梦是通灵的一种方式。编织那些回溯过去、昭示未来,亦或直接与当下相关的梦境,正是他们的天赋所在。可做梦太多也不是好事,无数优秀的术师因为迷失在虚无的梦境里,再也没能醒来。
温敏曾提醒过她,无论何时都要谨记,梦是假的。
但此刻,眼前的一切都那样真实,有着鲜妍的色彩和触手可及的温度。她站在一条熙攘喧闹的街上,身边有来来往往的行人和沿街叫卖的小贩。她能嗅到热腾腾的蒸糕的香气,听见毛发亮丽的翠鸟婉转的啼鸣。从一位卖冰糖葫芦的老伯身旁走过时,她被那明亮讨喜的红色吸引,不由得回头多看了一眼。
“想吃么?”身旁的人忽然开口,“我去买。”
原来她一直和另一个人并肩走着,晏泠音感到惊讶。她向来不喜欢和陌生人靠得太近。难道这是位友人?可怪异的是,她看不清他的样子,也辨不出他的嗓音。
街上清晰鲜活的一切里,只有他被蒙上了雾气。
冰糖葫芦很快便被买来了。晏泠音怕吃酸,咬掉第一只山楂后便皱起了眉。身旁的人瞥了她一眼,闷声笑了起来。
他语气柔和,明明是在取笑,却因为声音好听,并不让人反感:“怕酸还这么馋。”
晏泠音听见“自己”在嘟哝:“明明是你不会挑,每次都买到最酸的那根。”
真是稀奇,她边说边纳闷地想,她怎么不知道自己这么会耍赖?
身旁的人闻言,又闷闷地笑了一声,笑完了,仍用那好听的嗓音道:“把糖衣吃了罢,山楂给我——我爱吃酸的。”
“晏泠音”的语气忽然变了,听着颇有些生气:“你不是爱吃酸,你只是喜欢骗人。如果那天没被我发现,你还想骗我到什么时候?”
“我不是有意骗你,”那人沉默片刻,声音低了下来,“我……抱歉。”
他服软服得太轻易,以至于晏泠音不好再多说什么。她手中那串酸不拉几的山楂被取走了,碎掉的冰糖还咯吱咯吱地蹦跳在齿尖。
走到街道尽头时,两人都停了步,不约而同地。晏泠音隐隐感觉到,这是要告别。
“明天,”那人偏过头来看她,问得小心翼翼,“你还来吗?”
好奇怪,晏泠音想,这明明只是一个梦而已。可那人的声音无端令她觉得忧伤,有什么沉重窒闷的东西压在她心头,像一团吸饱了水的陈年棉花。梦里没有痛觉,但晏泠音的胸口却毫无预兆地抽痛起来,疼得她脑中竟有一霎空白。
这不是属于她的情感。
“你以为谁都像你这样闲啊。”“晏泠音”还在赌气。那种骄纵的、近于无理取闹的口吻实在太过陌生,同待人冷淡、沉默寡言的惠和公主完全是两个人,“不过,今天玩得真开心。哎,不管怎么说,多谢你。”
她仰脸冲身旁的人灿烂一笑:“再见啦。”
雾气太浓了,晏泠音看得双目生痛,却依旧看不清那人的脸。只有他手上那串艳红的山楂穿透灰雾,如赤色的针狠狠扎进了她眼中。眼眶酸胀,她竟生出一股流泪的冲动。
“姑娘!”那人被她那一笑看呆了,立在原地许久,等她已走出数丈,他才忽然疾走几步,仓促抬高了声音,“我为姑娘谱了一首琴曲,若姑娘得了闲想听,可以来陟岵亭外寻我。每日酉时我都在那里,姑娘循着琴音,便可找到我!”
晏泠音闻声回首。她想说这段日子都忙得很,让他莫要白费功夫,却觉自己已因哽咽而气堵,一时发不出声音。雾气漫涌,不只淹没了那人,还淹没了整条街道,淹没了街上的她。她的手脚皆在融化,眼看着就要被雾气吞噬,散成飞灰。
晏泠音咳嗽起来。
原来不是雾,是烟,滚烫的烟将她埋在下面,触目即是,避无可避。太烫了,晏泠音想,她要被烧死了。
好在还有水。
触感温凉的液体在她指间流动,耳畔有潺湲轻响。她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只小木筏上,漂在湖泊的中心。思绪还混沌着,她下意识动了动手指,将手举到眼前。左腕有几道极深的伤口,看着颇有些狰狞,但血已经止住了。
她还活着。
晏泠音猛然翻身坐起。周围是黑黝黝的陡峭岩壁,高耸入云,而她似乎身在谷底。头顶的天仍是阴沉沉的,可她没见到火光。她弄不清现在的时辰,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周围太静了,除了风声便是水声,天地之间,仿佛只有她一个活人。
……不对。
像是被什么牵引着一样,晏泠音垂眼望向木筏的另一端,呼吸一滞。苏觅就躺在那里,穿了一身单薄的白衣,双目紧闭。他左手搭在小腹上,右手则垂在木筏边,和方才的晏泠音一样,半边袖子都浸在湖水里,指.尖已被冻得发青。
总不至于是她还在做梦。现在的苏觅应该在乱作一团的蔚州城里四处添火,怎么会和她一起被流放到与世隔绝的谷底?
晏泠音对他还存有戒心,但见苏觅毫无醒转的迹象,而木筏正随着水浪微微颠簸,快要把他晃下去了。这片湖看着不浅,淹死一个意识不清的人绰绰有余,此刻情况未明,两个人总比一个人有办法。她这样想着,便伸出手去,把苏觅往木筏中心拽了一把。
他身上很烫。
又在发烧。从她遇到苏觅的那一日起,他就一直在生病。但今时不同往日,她手边没有药物,荒郊野岭也不可能找到大夫。
“苏觅。”晏泠音唤了他一声,又推了一下他的身子,略微抬高了声音,“醒醒。”
他像是睡着了,对她的呼唤毫无反应,面色潮红,嘴唇却被烧得干裂,苍白得可怕。
又一阵风吹来,晏泠音觉到了冷。她的衣服半干不湿,也不知是沾了湖上的水汽,还是在昏迷中淋了雨。她刚死过一次,此时求生的意志很强,本能地渴望温暖。继续待在湖上是不行的,寒气太重,对她和苏觅来说都很危险。
木筏上没有桨,她将手探进湖水,一点一点地往岸边划去。
*
“还没寻到?”魏收忍了又忍,还是一拳砸上了面前的桌案,杯盘摇撼,哗啦声响成一片,“你是怎么找的人?”
屋内没人说话。几位将领刚从守城战里歇下来,饭还没吃上一口,此时又困又饿,心里正烦着,听魏收语气不好,眼中不由得都压了火。但他们也明白,此刻能发火的只有魏收。下落不明的惠和公主是他的主子,是他一路从宛京护送来的人,就这样无端消失在了蔚州,任谁都会心中焦灼。
“没见到尸首,就还有活着的希望。”谢朗对屋内紧张的气氛似无所察,只又翻了一页手上的军报,从蔚州飞来送信的鸽子就停在他手边,毫无眼力地咕咕叫着,“宅子被火烧了个干净,显然是有人想隐瞒线索,若公主真出了意外,自可不必这般大费周折。”
众人都坐着,只有魏收从进门起便站得笔直,一脸不耐。他知道谢朗说的不是全无道理,但那种口吻太过冷酷,没压下他的火,反而让他的怒气越窜越高。
“幽国已经退兵了。”魏收把字咬得很重,“泾州危机已解,将军却仍把我强留此处,只派些不能办事的人去蔚州打探消息,不知是何居心?”
“幽军刚退,还没有走远,”不知是不是屋内光线暗淡的缘故,谢朗的脸色有些发暗,“随时可能发动下一场突袭,魏兄若贸然出城,怕是会落入他们的包围。况且,我留在蔚州的人也绝非无能之辈,我信她的能力。”
“幽国人拦不住我。”魏收冷笑,“找了两日都毫无消息,我看你那位能人未免也太窝囊。”
宋齐想起身,却被宋贤在桌下按住了手。这场架天下人都能劝,但宋齐不行。他“抛下”晏泠音跑回泾州,魏收没把他大卸八块,已是给了极大的面子了。他不必,也不该去撞这个枪口。
宋贤偏头瞥了眼谢朗的神色,无声地叹了口气。
此前庸山一役,谢朗救出了谢初原,自己却背部中剑,受伤不轻。宋贤这次南下走茶,沿途也买了药,和不少郎中都打听过,深知谢朗如今的伤势不宜再上战场。但谢初原无法主事,整个泾州的大小事务都落在谢朗肩上,他没资格闲下来休养。近日落了雨,天气陡凉,那处剑伤本就没愈合完全,被雨水一泡,只怕又要复发。
该怪他思虑不周、调度不够及时吗?
但换做旁人处在谢朗的境地,未必能做得比他更好。他愧对魏收,只是因为在不得已铤而走险的那一步里,搁下了晏泠音。
“公主入蔚州的前一日,将军便在蔚州城外安排了一支军队,就是为了防备不测。但两日前,有人谎报军情,调大军离开了蔚州,”宋贤不只说给魏收听,也说给在座的每一位将领听,“事虽败露,可我们的人也受了牵累,遭到偷袭。有脱身回来的兵士说,偷袭者做山匪打扮,却拿着幽国特制的刀具。”
方才屋内只是安静,此刻却完全落入一片死寂。无人开口,甚至无人动弹。谢朗又不急不缓地翻了一张军报,纸页的沙啦声落在将领们耳中,不啻一声巨雷。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一个留络腮胡子的高大将领,姓凌名堪。他一推茶盏,怒目圆睁,暴喝道:“狗日的奸细!”
“不止如此。”宋齐也低声开口。宋贤按住了弟弟的动作,却堵不住他的嘴,“我和陈老离开蔚州不久,就遭到了追杀。他们来者不善,且对我的剑法十分熟悉,几次拿住了我的破绽,只怕是……自己人。”
他的右耳被削掉了半片耳垂,上面的银环已不知所踪。若非极其清楚他的招式路数,绝没有盯着耳朵攻击的道理。
屋内响起了嗡嗡的低语,众人互相交换着眼色,既觉惊疑,亦觉愤怒。许久没出声的谢朗终于搁下军报,咳了两声。他动作不重,却引得满屋在一瞬间复归于寂静。
“将军可是染了风寒?”高介景上身微微前倾,语声关切,“这几日总听将军咳嗽。泾州入秋了,天凉,将军该保重身子。”
他用的是长辈关心晚辈的口吻,谢朗冲他颔首致意:“多谢高伯。许是前两日淋了雨,着了寒气,并不碍事。”
他说话间又咳了两声,除了魏收,在座者尽皆变色。
谢朗是什么人?从小就被谢初原养野了,在山林溪谷间摸爬滚打,冰冻三尺的天气里还能下河摸鱼。凭他的体魄,别说是淋雨,就是淋雪、淋冰雹,都不至于让他受一点寒气。他又素来不肯服输,若是当众露出病态,怎么可能是“不碍事”的小病?
高介景灰白的瞎眼微微颤动,望着谢朗欲言又止。
“魏兄,坐罢,此刻心急也无益。”谢朗平复了喘息,和颜悦色地对魏收道,“半个时辰后,蔚州还会有信来。若此次还是没有公主的消息,我不会再阻拦魏兄出城。但在那之前,要请你帮我一个忙。”
魏收心中狐疑,顺着谢朗的视线环视了一遍屋内诸将。
“幽军此次能够突袭成功,是因为他们手中有泾州的城防图,又摸清了巡城士兵的换防时间,提前端掉了内外的岗哨。”谢朗转动着手中的杯盏,递到唇边饮了一口,里面是北地的粗茶,“巡防安排一日一换,连各营主将都不知晓第二日的巡防布置,泄露消息的那个人,有地位,也有手段。”
凌堪涨红了脸。高介景垂首看着面前的凉茶,双唇紧抿。罗从舟后仰着靠上椅背,闭了闭眼。
“我本想等幽国彻底退兵后再处理此事,但见那人着实心急,”谢朗叹了口气,轻晃了下手中的茶盏,“我便不想等了。”
从魏收的角度,正好能看到谢朗端着的杯盏。他心中巨震,抬眼对上了谢朗毫无波澜的视线。
杯盏里黄绿色的茶水上,分明洇开了一团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