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泠音在睡梦中觉到了冷。那不是被淋湿后黏腻的阴冷,它更细微,更飘忽,沿着她的皮肤寸寸滑过,却一触即散,没有半刻停留。
是蛇。是一条行动灵活、头脑聪慧的蛇,贴住她的身体在游走。每当她想要攥住它的身躯,便会发现它已乖巧地蜷起,在她的掌心软下身子,化作了青烟。
晏泠音睁眼前睫毛轻颤,嗅到了药香。
“殿下,”苏觅温声道,“你醒了。”
他的反应不够及时,或许是因为凝望太过专注的缘故。睁眼的一霎,晏泠音对上了他漂亮的双眸,捕捉到了其中一闪而逝的、残留的冷意。
那是杀意吗?亦或是某种更为森寒的情绪?
晏泠音原本出了薄汗。山洞里不漏风,洞口挡着藤蔓,她睡着前又生了火。此刻那火堆已被苏觅拨亮了,还被他贴心地移到了她的身边。
但在和苏觅对视的一瞬间,被烘出的薄汗尽数成了冷汗,晏泠音几乎要惊叫起来,撑坐着想要往后退。
火光明灭,苏觅眼中的冰凉尽散,没有留下一星半点。他望着晏泠音,眸光和嗓音一样柔和:“做了噩梦么?”
心跳在围拢而来的药香里逐渐平定,其中混杂着松香,那是她捡来引火的松针松果的气味。这个山洞干燥、温暖又安静,是那样和谐,以至于她疑心方才的一眼只是错觉。
这里怎么会有蛇呢?
晏泠音仰面靠上岩壁,感受着那坚硬粗糙的触感。她开口时声音是哑的,此前的一天一夜里,她只吃了几颗小小的野果:“你是何时醒的?”
“半个时辰前。”苏觅观察着她的神色,抬袖想替她擦拭额间的汗,却被她偏头避过了。他的手就那样悬在半空,好一会儿才慢慢放下。
“苏公子,”晏泠音正色道,“你可知我们现下在哪里?”
找这处避风所花了她不少精力,要生火取暖,还要把昏迷的苏觅背上岸,着实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四处探查。但她能隐约感觉到,自己还没有远离蔚州。附近生长着的树木花草,与她远眺乐山时所见极为相似,或许,她就在乐山山中。
“受生谷,”苏觅说得轻巧却笃定,“在乐山北面。此谷极深,又常年云雾缭绕,旁人难见真容,唯有在天气晴好时登上观诸崖,才能居高望远眺得全貌。”
晏泠音盯着他波澜不惊的眼眸看了一会儿,赞道:“公子无所不知。”
“我确知殿下有许多事想问。”苏觅拨了下快要熄灭的火堆,松果在火舌舔舐下爆裂开来,整个山洞里松香浓郁,“出去走走罢?”
他的神色语气都这样镇定,便叫人时常忘记他有病在身。晏泠音坐了太久,站起时踉跄了一下,苏觅抬手虚扶,指尖滑过晏泠音的手臂,凉得透骨。他已经不烧了,只面色白得发灰,晏泠音撩开藤蔓时,见他下意识伸手挡在了眼前,以避过那遽然照进来的明亮阳光。
天放晴了。
谷内有鸟雀啁啾。浓阴蔽目,花香氤氲,走几步便能看到一嘟噜一嘟噜的野果,红得鲜艳欲滴。偶有抱着松果的松鼠蹦跳着经过,也不怕人,就那样睁着黑溜溜的小眼睛打量他们,似在好奇两人的来处。
这里没有受山火波及,更确切地说,它像是从未受过天灾人祸的影响,它静谧、安宁、与世隔绝,在无人知晓处自在生长。
“大德曰生,”苏觅轻声道,“‘受生’二字是女帝晏无怀所赐。其时干戈方止,她要以天地之名护佑万姓生生不息,这是个好名字。”
晏泠音仰首,在耀目的阳光里试图辨认出观诸崖的影子:“她做到了。”
“昙花一现。”苏觅平静摇头,“不过短短十数年。她的尸骨如今就葬在这里,这是她替自己择选的墓地。”
晏泠音停了脚步。她回身望向苏觅,在他眼中却找不到谎言的痕迹:“女帝病逝后便归葬皇陵,她的尸骨怎会埋在此处?”
“皇陵太冷了,”苏觅半真半假地说了句玩笑,“很多人都不喜欢睡在那里。”
晏泠音抿唇看着他,不肯放过这个话题,苏觅在她的目光里眼尾微挑:“我只是猜测,苏澹心当年愿意退兵,或许就是为了这方山谷,他和梁皇有约,要梁国交出晏无怀的尸骸,由他替晏无怀完成归葬受生谷的遗愿。”
“这话奇怪,”晏泠音边继续往前走,边皱眉道,“他身在幽国王室,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地插手梁国之事?”
“殿下就没有想过,”苏觅替她拂开面前的松枝,“女帝死时还那般年轻,正当壮年,为何在太医院的记载里,连她得了什么病都写得含糊不清?”
晏泠音有片刻沉默。她早知道晏无怀死得蹊跷,十二卫被打压、玉玺下落不明就是旁证。但苏澹心背弃与梁国的盟誓,不惜在严冬时节举兵南下,又在势如破竹时遽然收兵,其动机成谜,她一直没有想透。
会是这么简单吗?倾举国之力、甚至压上了自己的性命南伐梁国,只是为了埋葬敌国帝王的尸骨吗?
未免有些太荒谬了。
“公子是怎么知道的?”晏泠音反问他,“即便是猜测,也该有些风声和影子才对。”
“差事是逐风阁办的,”苏觅若有所思,“我看过阁里的录事簿。苏澹心死后数十年,他的心腹年年都会来一趟受生谷,以祭奠女帝。后来两国再度开战,逐风阁内部也生了变数,那处坟茔才慢慢荒废了。”他顿了顿,又道,“换言之,再没有人知道女帝的葬处,也没有人知道入谷和出谷的办法。”
他们同时抬头,环顾身周高耸的岩壁。太高了,也太陡太险了,哪怕轻功再好,也不可能从谷底攀爬出谷。逐风阁妙绝天下的归云步在这里派不上用场,能自由进出的只有飞鸟——甚至稍笨重一些的都不行。
当年的逐风卫是如何来、如何走的,录事簿中并无记载。其人既死,那条通道便成了永远的秘密。
……这样也好。
晏泠音很轻地打了个寒噤。
乐山是幽国与蔚州之间的天然屏障。幽兵之所以一直集中兵力攻打泾州,就是因蔚州为山所蔽,易守难攻。如果幽国知道有另一条进出乐山的通道,能直达乐山腹地,后果不堪设想。
“但若真如公子所说,已无人知晓出入山谷的方法,”晏泠音侧眸看他,“我和公子,又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苏觅迎着她的目光,没有眨动眼睫:“我告诉过殿下,逐风阁被分裂了。”
晏泠音凝了神。
“阁中之人不能尽为我所用,为我所用者也不能尽信。”苏觅说到这里,唇边露出意味不明的笑,“詹士伦,是个人才。”
詹士伦出身蔚州,在匪患严重时逃难去了幽国,又在奄奄一息时为老阁主上官越所救。其时逐风阁已伤了元气,人才凋敝,上官越要保苏觅安危,便需放一个懂察言观色的人在王宫里,而他挑中了并非逐风卫的詹士伦。
这一招很险,因为无法确认詹士伦忠诚与否,上官越敢赌。他看到詹士伦的第一眼便明白,这个人恨梁国,恨到欲其灭而后快。
“詹士伦为人低调,初入宫时做的是杂役的活,但他干事勤恳,慢慢就开始往上升。”苏觅回忆幼年之事时总是没有表情,至多带一丝似有若无的讥笑,“后来他得了我大哥的信任,一举平步青云,帮了我不少忙。”
“他不是逐风卫,但有老阁主特许,能出入阁中阅书习武。或许就是在那时,他知道了受生谷的密道。”苏觅缓缓道,“他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让我惊讶的是,老阁主没有阻止。”
晏泠音将碎发拢至耳后,没吭声。
“他会讨苏自膺欢心,让苏自膺愿意放权,把许多事都交给他处理,尤其是两国之间的黑市贸易。因而他能自由往返于幽梁两地,我想,梁国内部应当也有他的人。”
“公子信他吗?”晏泠音问道,“他信公子吗?”
“人太聪明便会惹出问题。”苏觅笑意不减,语气却有些发凉,“老阁主离世,阿承又陪着我待在宛京,这些年,北部几乎是他的天下了。他进可与夫人联手,退还有苏自膺作保,自然不再需要仰我鼻息。”
“夫人,”这是晏泠音第二次听苏觅提到此人,“为什么会认得詹士伦?”
“她有野心,在幽在梁都花了心思,”苏觅转头望向远处如镜的湖水,“我看不透她。”
湖上有鸥鸟飞掠而过,长腿摇晃,踩出一串细碎的水花。
“既如此,”晏泠音没被说服。她只觉真相还在朦胧间,有什么事没被想透,“他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你,还要大费周折地送你入谷?我与他素不相识,他又为何把我也放到了此地?”
砾石在他们脚下沙沙作响,这条路快走到头了。
“毕竟他受过老阁主的恩,”苏觅平静道,“老阁主给他的第一道,也是唯一一道命令,就是保我不死。若他良心尚在,当不会亲自动手杀我。将我放逐,让我永远困在某处,倒是个两全的妙计。”
“至于殿下……”
苏觅没立刻说下去。他们曾一同漂浮其上的湖水已近在眼前。今日天气极好,湖面有粼粼波光,像是被风揉皱的细滑锦缎。
他凝视了一会儿湖水,忽然叹了口气。
“我已说了这么多,殿下就没什么要告诉我的?”
是蛇。是一条行动灵活、头脑聪慧的蛇,贴住她的身体在游走。每当她想要攥住它的身躯,便会发现它已乖巧地蜷起,在她的掌心软下身子,化作了青烟。
晏泠音睁眼前睫毛轻颤,嗅到了药香。
“殿下,”苏觅温声道,“你醒了。”
他的反应不够及时,或许是因为凝望太过专注的缘故。睁眼的一霎,晏泠音对上了他漂亮的双眸,捕捉到了其中一闪而逝的、残留的冷意。
那是杀意吗?亦或是某种更为森寒的情绪?
晏泠音原本出了薄汗。山洞里不漏风,洞口挡着藤蔓,她睡着前又生了火。此刻那火堆已被苏觅拨亮了,还被他贴心地移到了她的身边。
但在和苏觅对视的一瞬间,被烘出的薄汗尽数成了冷汗,晏泠音几乎要惊叫起来,撑坐着想要往后退。
火光明灭,苏觅眼中的冰凉尽散,没有留下一星半点。他望着晏泠音,眸光和嗓音一样柔和:“做了噩梦么?”
心跳在围拢而来的药香里逐渐平定,其中混杂着松香,那是她捡来引火的松针松果的气味。这个山洞干燥、温暖又安静,是那样和谐,以至于她疑心方才的一眼只是错觉。
这里怎么会有蛇呢?
晏泠音仰面靠上岩壁,感受着那坚硬粗糙的触感。她开口时声音是哑的,此前的一天一夜里,她只吃了几颗小小的野果:“你是何时醒的?”
“半个时辰前。”苏觅观察着她的神色,抬袖想替她擦拭额间的汗,却被她偏头避过了。他的手就那样悬在半空,好一会儿才慢慢放下。
“苏公子,”晏泠音正色道,“你可知我们现下在哪里?”
找这处避风所花了她不少精力,要生火取暖,还要把昏迷的苏觅背上岸,着实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四处探查。但她能隐约感觉到,自己还没有远离蔚州。附近生长着的树木花草,与她远眺乐山时所见极为相似,或许,她就在乐山山中。
“受生谷,”苏觅说得轻巧却笃定,“在乐山北面。此谷极深,又常年云雾缭绕,旁人难见真容,唯有在天气晴好时登上观诸崖,才能居高望远眺得全貌。”
晏泠音盯着他波澜不惊的眼眸看了一会儿,赞道:“公子无所不知。”
“我确知殿下有许多事想问。”苏觅拨了下快要熄灭的火堆,松果在火舌舔舐下爆裂开来,整个山洞里松香浓郁,“出去走走罢?”
他的神色语气都这样镇定,便叫人时常忘记他有病在身。晏泠音坐了太久,站起时踉跄了一下,苏觅抬手虚扶,指尖滑过晏泠音的手臂,凉得透骨。他已经不烧了,只面色白得发灰,晏泠音撩开藤蔓时,见他下意识伸手挡在了眼前,以避过那遽然照进来的明亮阳光。
天放晴了。
谷内有鸟雀啁啾。浓阴蔽目,花香氤氲,走几步便能看到一嘟噜一嘟噜的野果,红得鲜艳欲滴。偶有抱着松果的松鼠蹦跳着经过,也不怕人,就那样睁着黑溜溜的小眼睛打量他们,似在好奇两人的来处。
这里没有受山火波及,更确切地说,它像是从未受过天灾人祸的影响,它静谧、安宁、与世隔绝,在无人知晓处自在生长。
“大德曰生,”苏觅轻声道,“‘受生’二字是女帝晏无怀所赐。其时干戈方止,她要以天地之名护佑万姓生生不息,这是个好名字。”
晏泠音仰首,在耀目的阳光里试图辨认出观诸崖的影子:“她做到了。”
“昙花一现。”苏觅平静摇头,“不过短短十数年。她的尸骨如今就葬在这里,这是她替自己择选的墓地。”
晏泠音停了脚步。她回身望向苏觅,在他眼中却找不到谎言的痕迹:“女帝病逝后便归葬皇陵,她的尸骨怎会埋在此处?”
“皇陵太冷了,”苏觅半真半假地说了句玩笑,“很多人都不喜欢睡在那里。”
晏泠音抿唇看着他,不肯放过这个话题,苏觅在她的目光里眼尾微挑:“我只是猜测,苏澹心当年愿意退兵,或许就是为了这方山谷,他和梁皇有约,要梁国交出晏无怀的尸骸,由他替晏无怀完成归葬受生谷的遗愿。”
“这话奇怪,”晏泠音边继续往前走,边皱眉道,“他身在幽国王室,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地插手梁国之事?”
“殿下就没有想过,”苏觅替她拂开面前的松枝,“女帝死时还那般年轻,正当壮年,为何在太医院的记载里,连她得了什么病都写得含糊不清?”
晏泠音有片刻沉默。她早知道晏无怀死得蹊跷,十二卫被打压、玉玺下落不明就是旁证。但苏澹心背弃与梁国的盟誓,不惜在严冬时节举兵南下,又在势如破竹时遽然收兵,其动机成谜,她一直没有想透。
会是这么简单吗?倾举国之力、甚至压上了自己的性命南伐梁国,只是为了埋葬敌国帝王的尸骨吗?
未免有些太荒谬了。
“公子是怎么知道的?”晏泠音反问他,“即便是猜测,也该有些风声和影子才对。”
“差事是逐风阁办的,”苏觅若有所思,“我看过阁里的录事簿。苏澹心死后数十年,他的心腹年年都会来一趟受生谷,以祭奠女帝。后来两国再度开战,逐风阁内部也生了变数,那处坟茔才慢慢荒废了。”他顿了顿,又道,“换言之,再没有人知道女帝的葬处,也没有人知道入谷和出谷的办法。”
他们同时抬头,环顾身周高耸的岩壁。太高了,也太陡太险了,哪怕轻功再好,也不可能从谷底攀爬出谷。逐风阁妙绝天下的归云步在这里派不上用场,能自由进出的只有飞鸟——甚至稍笨重一些的都不行。
当年的逐风卫是如何来、如何走的,录事簿中并无记载。其人既死,那条通道便成了永远的秘密。
……这样也好。
晏泠音很轻地打了个寒噤。
乐山是幽国与蔚州之间的天然屏障。幽兵之所以一直集中兵力攻打泾州,就是因蔚州为山所蔽,易守难攻。如果幽国知道有另一条进出乐山的通道,能直达乐山腹地,后果不堪设想。
“但若真如公子所说,已无人知晓出入山谷的方法,”晏泠音侧眸看他,“我和公子,又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苏觅迎着她的目光,没有眨动眼睫:“我告诉过殿下,逐风阁被分裂了。”
晏泠音凝了神。
“阁中之人不能尽为我所用,为我所用者也不能尽信。”苏觅说到这里,唇边露出意味不明的笑,“詹士伦,是个人才。”
詹士伦出身蔚州,在匪患严重时逃难去了幽国,又在奄奄一息时为老阁主上官越所救。其时逐风阁已伤了元气,人才凋敝,上官越要保苏觅安危,便需放一个懂察言观色的人在王宫里,而他挑中了并非逐风卫的詹士伦。
这一招很险,因为无法确认詹士伦忠诚与否,上官越敢赌。他看到詹士伦的第一眼便明白,这个人恨梁国,恨到欲其灭而后快。
“詹士伦为人低调,初入宫时做的是杂役的活,但他干事勤恳,慢慢就开始往上升。”苏觅回忆幼年之事时总是没有表情,至多带一丝似有若无的讥笑,“后来他得了我大哥的信任,一举平步青云,帮了我不少忙。”
“他不是逐风卫,但有老阁主特许,能出入阁中阅书习武。或许就是在那时,他知道了受生谷的密道。”苏觅缓缓道,“他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让我惊讶的是,老阁主没有阻止。”
晏泠音将碎发拢至耳后,没吭声。
“他会讨苏自膺欢心,让苏自膺愿意放权,把许多事都交给他处理,尤其是两国之间的黑市贸易。因而他能自由往返于幽梁两地,我想,梁国内部应当也有他的人。”
“公子信他吗?”晏泠音问道,“他信公子吗?”
“人太聪明便会惹出问题。”苏觅笑意不减,语气却有些发凉,“老阁主离世,阿承又陪着我待在宛京,这些年,北部几乎是他的天下了。他进可与夫人联手,退还有苏自膺作保,自然不再需要仰我鼻息。”
“夫人,”这是晏泠音第二次听苏觅提到此人,“为什么会认得詹士伦?”
“她有野心,在幽在梁都花了心思,”苏觅转头望向远处如镜的湖水,“我看不透她。”
湖上有鸥鸟飞掠而过,长腿摇晃,踩出一串细碎的水花。
“既如此,”晏泠音没被说服。她只觉真相还在朦胧间,有什么事没被想透,“他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你,还要大费周折地送你入谷?我与他素不相识,他又为何把我也放到了此地?”
砾石在他们脚下沙沙作响,这条路快走到头了。
“毕竟他受过老阁主的恩,”苏觅平静道,“老阁主给他的第一道,也是唯一一道命令,就是保我不死。若他良心尚在,当不会亲自动手杀我。将我放逐,让我永远困在某处,倒是个两全的妙计。”
“至于殿下……”
苏觅没立刻说下去。他们曾一同漂浮其上的湖水已近在眼前。今日天气极好,湖面有粼粼波光,像是被风揉皱的细滑锦缎。
他凝视了一会儿湖水,忽然叹了口气。
“我已说了这么多,殿下就没什么要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