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二月份,空袭渐缓,随着春天一同到来的还有霍格沃茨通知开学的信件,这一次猫头鹰被施了防护咒。
信中说,「霍格沃兹已在魔法部与在校老师一同努力下建立了坚固的防护屏障,家长学生不用担心在校安全问题。」
尽管如此,当他们坐着火车返回霍格沃茨时,副校长兼格兰芬多院长邓布利多在开学宴会上宣布,有十多个学生永久离开了学校,有人退学,有人举家搬迁美国,有人失联,或许死于轰炸。迪佩特校长并没有出席晚会。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猎场看守赫克离开了学校,至于为什么离开,没有人知道,也没人关心。这位沉默寡言的老人像是霍格沃茨的背景板,如果不是被罚去禁林巡逻,或是自己在禁林里迷路,普通学生几乎不会与他有交集。
然而开学两周后,赫克的离开却变成了同学们暗中讨论的焦点,休息室、走廊里,学生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流言是这样的,校方对猎场看守的离开并不知情,他突然消失了,失踪日期正是霍格沃茨被轰炸那天。于是这位德国血统的猎场看守与德军轰|炸|机之间有关联的猜想在霍格沃茨蔓延开来。
据里德尔说,流言的源头是斯莱特林一个纯血高年级学生。
消息流出的三天后,也就是第三周周三傍晚,上百只猫头鹰飞进礼堂,它们被雨水淋湿的翅膀在学生头顶降下水雾,上百份施了防水咒的加急印刷的预言家日报翻飞着落在礼堂的长桌上,巨大的照片占据着首页将近一半的版面,上百张一模一样的脸正在无声地嘶吼。
照片上的男人,面部与脖颈有大面积烧伤,身着囚服,似乎被魔法束缚着,正激烈地挣扎,面孔扭曲狰狞。他身后是几位荷枪实弹的军人。
标题加粗,漆黑醒目,《教授,纵火犯还是间谍?格林德沃势力渗透霍格沃茨》
(Professor, Arsonist, or Spy? Grindelwald's Influence Infiltrates Hogwarts)
人群被震摄,窸窣低语渐渐汇成巨浪席卷整个礼堂。
整整两个版面的文章提到一桩二十年前的旧案。
罪犯埃里希·卢登多夫(Erich Ludendorff)原在德姆斯特朗任教黑魔法,1918年秋季,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协约国在德国境内推进,一些城市和地区被占领。埃里希的家人被麻瓜士兵侮辱杀害。
远在学校的他得知消息赶到时,房屋已被焚毁,家人不知所踪。埃里希·卢登多夫对驻扎在当地的军营放出厉火,几百位协约国士兵全部死亡。复仇后他没有离开,而是留在火焰中意图自尽,被赶到的协约国(英法俄)魔法部傲罗逮捕。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轰动,绝大多数德国巫师都向当局呼吁无罪释放此人。但此时恰逢德军战败,在英法俄三国魔法部的施压下,德国魔法部很快判处其死刑。
所以公开文件都表明,埃里希·卢登多夫已于1920年1月被执行死刑。
这张照片是他庭审时拍摄的。
按理来说,卢登多夫在21年前就已经死了,但据一位德国内部线人的情报称,卢登多夫在行刑前被格林德沃援救,之后便以海因茨·赫克的身份游荡欧洲,于1930年成为霍格沃茨猎场看守。
格林德沃主张“更伟大的利益”“巫师统治麻瓜”,其势力遍布至整个欧洲,二战以来愈发活跃激进,德国魔法部已被架空。
他的思想在英国不受拥簇,很大原因在于英国的政|治|权|柄牢牢把握在以纯血家族为中心的利益集团手里,他们不愿意让渡权力,所以并不支持格林德沃。
这篇报导符合当局一贯风格,一个纵火犯潜伏霍格沃茨十余年,又与轰炸、校长遇袭事件直接相关,这表明格林德沃暗中勾结纳|粹,威胁到英国巫师界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这引发了公众的极端愤怒。
「你怎么看?」凯瑟林问。新印的报纸散发着油墨味,封面上的男人依旧在咆哮着挣扎。
「预言家日报一向是魔法部喉舌,真实性存疑。」里德尔正翻看其他报社的报纸,“不管海因茨是不是卢登多夫,魔法部都在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以掩盖自己的失职 —— 战争打了整整一年,又有对角巷轰炸在先,霍格沃茨竟然还没有进行防护。”
外面是狂风骤雨,风挤进有求必应屋的窗缝,发出尖锐的啸鸣。
「有一点说不通。 」凯瑟林仔细观察照片里的男人,他的烧伤尚未愈合,在激烈的拉扯下不断渗出血液,她的手臂也有种被撕扯的痛感。
「什么?」
「他的脸,如果他想彻底改变身份,为什么不藏起脸上的疤痕?」
里德尔没有说话,烛火的光线在他的脸上明暗不定,一双眼睛黑沉沉地望着她。
外面的雨下得更大了,狂风把树枝拍在窗户上,闪电照亮黑夜,树影在墙上招摇,雷鸣炸响。
过往点滴串连成线,唯一的真相被雪亮的电光照得雪亮。
她僵在那里,冷汗涔涔。
正式认识赫克是那次被罚去禁林巡逻,汤姆·里德尔也在。
禁林空地上,他们都看到了夜骐,海因茨说起只有见过死亡的人才能看见夜骐,而他的家人死于一战。
月光下,凯瑟林看到他侧脸和脖子上烧伤的瘢痕,从口音推测出他是德国人,而德国在一战战败,可以解释家人在战争中去世。
作为附和,她提起自己父母同样因为火灾去世,海因茨·赫克邀于是邀请她去木屋做客,她当时以为是相似的遭遇为她赢得了好感。
那晚分别时,汤姆·里德尔试探似地说自己是蛇佬腔。
如今看来,那天在场的三个人,海因茨·赫克,汤姆·里德尔,凯瑟林,看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如果按照预言家日报的故事版本进行推演,海因茨·赫克,或者说埃里希·卢登多夫,被格林德沃安插在霍格沃茨,名字,年龄,外貌,都与过去不同。
那天晚上,面对那只诡异的白化夜骐,他说起自己家人死于一战,一战后有太多人离开战败的德国,而他只是千千万万人中最平凡普通的那一个。
她接话自己父母死于火灾。
火灾?目光交汇间凯瑟林的思维暴露无遗,她能看到他的伤疤,那片厉火造成的,唯一能将他与过去身份联系起来的痕迹。魔法掩盖的疤痕是看不到的,可她偏偏看到了——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只有自己能看到。
——那时是1938年十月,二战爆发前一年,局势暗流涌动,海因茨·赫克此时虽然面临身份暴露却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所以当时他邀约凯瑟林,大概是想找机会除掉她。
1939年1月,布莱克家发疯的小儿子在禁林边被发现,凯瑟林在交谈时引起怀疑,被读取记忆——她应该不止一次被读心,只是没有察觉 。
或许是看到他们合谋毒害布莱克,或许是看到凯瑟林手臂的烧伤,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那次事件的结果是,他既没有揭穿也没有杀害她,只是隐晦地提醒她保管好自己的秘密。
之后,他开始引导他们,关于魔法,关于生存。他要他们学习幻影移行,屏蔽术,混淆咒,一些必要的进攻咒语。
如今想来,一些言语早有暗示。
「邓布利多?他可没功夫天天盯着你们,只要别再搞出大事。」
「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暴风雨要来了。」
听到这些话的几个月后,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欧洲被卷入战火。
凯瑟林一直很想知道,赫克的帮助她动机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他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吗?
但是这个人彻底消失了,成为凯瑟林生命里众多谜团中的一个。
当下的威胁只来自在场第三人 —— 汤姆·里德尔。
从他的视角审视整个事件,凯瑟林的身上的确疑点重重。
禁林里,凯瑟林说起父母死于火灾,禁林看守随即邀请她。在场三个人都见过死亡,邀约却将里德尔排除在外,这很奇怪。
投毒,走私,都证明她绝非善类。
所有来霍格沃茨以前认识她的人都叫她“莉莉丝”。
她说过自己杀了人也有办法逃脱。
“火灾”,化名,与报纸上纵火犯相似的烧伤瘢痕,目无法纪 —— 或许朦胧的猜想已经在他心中成型。
他只是在等她露出破绽。
而刚才,她的话证明她一直都能看到卢登多夫的疤痕,于是禁林里那段莫名其妙的对话得以解释——那是有相似秘密的人的的暗语。
逻辑的最后一环扣上,答案呼之欲出。
原来里德尔一直都疑心她,如今总算有了送到眼前的破绽。
完了。她在心底苦笑。
她看着里德尔张开嘴,口型拉扯,声音传入她耳中 ——
「他脸上没有疤痕,至少,我们看不到。」
如果他问下去,她该怎么解释,能怎么解释,又为什么要解释。
「是吗?那真是有趣。」她说,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今晚的天气。
她站起来,把书一本一本装进包里,连同那卷正在嘶吼的报纸。
「我回去了,陪室友,你知道吧,父母去世的那个。」
她没看里德尔的脸,背起包,径直向门口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对方的目光似乎钉在她背上,但她没有回头。
根本不需要一步步推导,她一直以来早有怀疑,猎场看守突然的善意,汤姆·里德尔细节处探寻的目光......千头万绪,只差一线灵光。
但她如何也预料不到魔法的随机性,为什么她能看到?为什么偏偏是她?人真的不能抛开过往重新生活吗?
这些年她穿行于大街小巷,总觉得路人眼里带着监视,从一处阴影里走到另一处,好像寻找藏身之处的猎物。
她与光明,总错开十三个身位。
十三,十三 ......十三个女巫聚在一起预言麦克白将成为苏格兰的王;十三个人的晚餐,第十三使徒犹大背叛耶.稣;卡巴拉(Kabbalah)说有十三种邪.灵;启示录第十三章讲敌基.督者和野兽,象征撒旦的龙出现十三次;耶.稣名单上有十三种罪过,十三个以色列部落,十三次饥荒,十三个反叛上帝的政府,十三年的叛逆和起义......
她虔诚信仰基.督的父亲啊,杀害了他的妻。
塔罗牌的第十三张是死神牌,预示结束和转变。
她在燃烧着十三具尸体的大火中毁灭与诞生,从此便离了伊甸园,成为黑夜的恶魔,她叫莉莉丝(Lilith)。
信中说,「霍格沃兹已在魔法部与在校老师一同努力下建立了坚固的防护屏障,家长学生不用担心在校安全问题。」
尽管如此,当他们坐着火车返回霍格沃茨时,副校长兼格兰芬多院长邓布利多在开学宴会上宣布,有十多个学生永久离开了学校,有人退学,有人举家搬迁美国,有人失联,或许死于轰炸。迪佩特校长并没有出席晚会。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猎场看守赫克离开了学校,至于为什么离开,没有人知道,也没人关心。这位沉默寡言的老人像是霍格沃茨的背景板,如果不是被罚去禁林巡逻,或是自己在禁林里迷路,普通学生几乎不会与他有交集。
然而开学两周后,赫克的离开却变成了同学们暗中讨论的焦点,休息室、走廊里,学生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流言是这样的,校方对猎场看守的离开并不知情,他突然消失了,失踪日期正是霍格沃茨被轰炸那天。于是这位德国血统的猎场看守与德军轰|炸|机之间有关联的猜想在霍格沃茨蔓延开来。
据里德尔说,流言的源头是斯莱特林一个纯血高年级学生。
消息流出的三天后,也就是第三周周三傍晚,上百只猫头鹰飞进礼堂,它们被雨水淋湿的翅膀在学生头顶降下水雾,上百份施了防水咒的加急印刷的预言家日报翻飞着落在礼堂的长桌上,巨大的照片占据着首页将近一半的版面,上百张一模一样的脸正在无声地嘶吼。
照片上的男人,面部与脖颈有大面积烧伤,身着囚服,似乎被魔法束缚着,正激烈地挣扎,面孔扭曲狰狞。他身后是几位荷枪实弹的军人。
标题加粗,漆黑醒目,《教授,纵火犯还是间谍?格林德沃势力渗透霍格沃茨》
(Professor, Arsonist, or Spy? Grindelwald's Influence Infiltrates Hogwarts)
人群被震摄,窸窣低语渐渐汇成巨浪席卷整个礼堂。
整整两个版面的文章提到一桩二十年前的旧案。
罪犯埃里希·卢登多夫(Erich Ludendorff)原在德姆斯特朗任教黑魔法,1918年秋季,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协约国在德国境内推进,一些城市和地区被占领。埃里希的家人被麻瓜士兵侮辱杀害。
远在学校的他得知消息赶到时,房屋已被焚毁,家人不知所踪。埃里希·卢登多夫对驻扎在当地的军营放出厉火,几百位协约国士兵全部死亡。复仇后他没有离开,而是留在火焰中意图自尽,被赶到的协约国(英法俄)魔法部傲罗逮捕。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轰动,绝大多数德国巫师都向当局呼吁无罪释放此人。但此时恰逢德军战败,在英法俄三国魔法部的施压下,德国魔法部很快判处其死刑。
所以公开文件都表明,埃里希·卢登多夫已于1920年1月被执行死刑。
这张照片是他庭审时拍摄的。
按理来说,卢登多夫在21年前就已经死了,但据一位德国内部线人的情报称,卢登多夫在行刑前被格林德沃援救,之后便以海因茨·赫克的身份游荡欧洲,于1930年成为霍格沃茨猎场看守。
格林德沃主张“更伟大的利益”“巫师统治麻瓜”,其势力遍布至整个欧洲,二战以来愈发活跃激进,德国魔法部已被架空。
他的思想在英国不受拥簇,很大原因在于英国的政|治|权|柄牢牢把握在以纯血家族为中心的利益集团手里,他们不愿意让渡权力,所以并不支持格林德沃。
这篇报导符合当局一贯风格,一个纵火犯潜伏霍格沃茨十余年,又与轰炸、校长遇袭事件直接相关,这表明格林德沃暗中勾结纳|粹,威胁到英国巫师界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这引发了公众的极端愤怒。
「你怎么看?」凯瑟林问。新印的报纸散发着油墨味,封面上的男人依旧在咆哮着挣扎。
「预言家日报一向是魔法部喉舌,真实性存疑。」里德尔正翻看其他报社的报纸,“不管海因茨是不是卢登多夫,魔法部都在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以掩盖自己的失职 —— 战争打了整整一年,又有对角巷轰炸在先,霍格沃茨竟然还没有进行防护。”
外面是狂风骤雨,风挤进有求必应屋的窗缝,发出尖锐的啸鸣。
「有一点说不通。 」凯瑟林仔细观察照片里的男人,他的烧伤尚未愈合,在激烈的拉扯下不断渗出血液,她的手臂也有种被撕扯的痛感。
「什么?」
「他的脸,如果他想彻底改变身份,为什么不藏起脸上的疤痕?」
里德尔没有说话,烛火的光线在他的脸上明暗不定,一双眼睛黑沉沉地望着她。
外面的雨下得更大了,狂风把树枝拍在窗户上,闪电照亮黑夜,树影在墙上招摇,雷鸣炸响。
过往点滴串连成线,唯一的真相被雪亮的电光照得雪亮。
她僵在那里,冷汗涔涔。
正式认识赫克是那次被罚去禁林巡逻,汤姆·里德尔也在。
禁林空地上,他们都看到了夜骐,海因茨说起只有见过死亡的人才能看见夜骐,而他的家人死于一战。
月光下,凯瑟林看到他侧脸和脖子上烧伤的瘢痕,从口音推测出他是德国人,而德国在一战战败,可以解释家人在战争中去世。
作为附和,她提起自己父母同样因为火灾去世,海因茨·赫克邀于是邀请她去木屋做客,她当时以为是相似的遭遇为她赢得了好感。
那晚分别时,汤姆·里德尔试探似地说自己是蛇佬腔。
如今看来,那天在场的三个人,海因茨·赫克,汤姆·里德尔,凯瑟林,看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如果按照预言家日报的故事版本进行推演,海因茨·赫克,或者说埃里希·卢登多夫,被格林德沃安插在霍格沃茨,名字,年龄,外貌,都与过去不同。
那天晚上,面对那只诡异的白化夜骐,他说起自己家人死于一战,一战后有太多人离开战败的德国,而他只是千千万万人中最平凡普通的那一个。
她接话自己父母死于火灾。
火灾?目光交汇间凯瑟林的思维暴露无遗,她能看到他的伤疤,那片厉火造成的,唯一能将他与过去身份联系起来的痕迹。魔法掩盖的疤痕是看不到的,可她偏偏看到了——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只有自己能看到。
——那时是1938年十月,二战爆发前一年,局势暗流涌动,海因茨·赫克此时虽然面临身份暴露却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所以当时他邀约凯瑟林,大概是想找机会除掉她。
1939年1月,布莱克家发疯的小儿子在禁林边被发现,凯瑟林在交谈时引起怀疑,被读取记忆——她应该不止一次被读心,只是没有察觉 。
或许是看到他们合谋毒害布莱克,或许是看到凯瑟林手臂的烧伤,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那次事件的结果是,他既没有揭穿也没有杀害她,只是隐晦地提醒她保管好自己的秘密。
之后,他开始引导他们,关于魔法,关于生存。他要他们学习幻影移行,屏蔽术,混淆咒,一些必要的进攻咒语。
如今想来,一些言语早有暗示。
「邓布利多?他可没功夫天天盯着你们,只要别再搞出大事。」
「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暴风雨要来了。」
听到这些话的几个月后,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欧洲被卷入战火。
凯瑟林一直很想知道,赫克的帮助她动机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他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吗?
但是这个人彻底消失了,成为凯瑟林生命里众多谜团中的一个。
当下的威胁只来自在场第三人 —— 汤姆·里德尔。
从他的视角审视整个事件,凯瑟林的身上的确疑点重重。
禁林里,凯瑟林说起父母死于火灾,禁林看守随即邀请她。在场三个人都见过死亡,邀约却将里德尔排除在外,这很奇怪。
投毒,走私,都证明她绝非善类。
所有来霍格沃茨以前认识她的人都叫她“莉莉丝”。
她说过自己杀了人也有办法逃脱。
“火灾”,化名,与报纸上纵火犯相似的烧伤瘢痕,目无法纪 —— 或许朦胧的猜想已经在他心中成型。
他只是在等她露出破绽。
而刚才,她的话证明她一直都能看到卢登多夫的疤痕,于是禁林里那段莫名其妙的对话得以解释——那是有相似秘密的人的的暗语。
逻辑的最后一环扣上,答案呼之欲出。
原来里德尔一直都疑心她,如今总算有了送到眼前的破绽。
完了。她在心底苦笑。
她看着里德尔张开嘴,口型拉扯,声音传入她耳中 ——
「他脸上没有疤痕,至少,我们看不到。」
如果他问下去,她该怎么解释,能怎么解释,又为什么要解释。
「是吗?那真是有趣。」她说,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今晚的天气。
她站起来,把书一本一本装进包里,连同那卷正在嘶吼的报纸。
「我回去了,陪室友,你知道吧,父母去世的那个。」
她没看里德尔的脸,背起包,径直向门口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对方的目光似乎钉在她背上,但她没有回头。
根本不需要一步步推导,她一直以来早有怀疑,猎场看守突然的善意,汤姆·里德尔细节处探寻的目光......千头万绪,只差一线灵光。
但她如何也预料不到魔法的随机性,为什么她能看到?为什么偏偏是她?人真的不能抛开过往重新生活吗?
这些年她穿行于大街小巷,总觉得路人眼里带着监视,从一处阴影里走到另一处,好像寻找藏身之处的猎物。
她与光明,总错开十三个身位。
十三,十三 ......十三个女巫聚在一起预言麦克白将成为苏格兰的王;十三个人的晚餐,第十三使徒犹大背叛耶.稣;卡巴拉(Kabbalah)说有十三种邪.灵;启示录第十三章讲敌基.督者和野兽,象征撒旦的龙出现十三次;耶.稣名单上有十三种罪过,十三个以色列部落,十三次饥荒,十三个反叛上帝的政府,十三年的叛逆和起义......
她虔诚信仰基.督的父亲啊,杀害了他的妻。
塔罗牌的第十三张是死神牌,预示结束和转变。
她在燃烧着十三具尸体的大火中毁灭与诞生,从此便离了伊甸园,成为黑夜的恶魔,她叫莉莉丝(Lil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