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陆闻砚重新站起来这件事,黎蔓早已知晓,是以现在最高兴的当属陆明德和陆闻墨。相比起他们,王氏欣喜之余更平添几分微妙。
她当然也不是打着“希望砚哥儿因为残废不得不一辈子都待在轮椅上”的念头,但眼见着这位继子身着朝服,气度超然,而自己的亲生儿子裹得浑圆地围着自己二哥转悠,兴高采烈到显出些许傻气。
说到底,“望子成龙”是人们再常见不过的盼望。
陆闻砚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科考前夫子赞扬其“非池中之物”。果不其然,他十七及第名满京城,如今不过二十出头便已官至御史大夫。如此经历,任谁来了都要说句人中龙凤。
偏偏陆闻墨没有这样的天分。
陆闻墨的课业其实不算差,怎么说也是中等水准。但小少年正处于贪玩的年纪,哪里愿意分出那么多心神去刻苦钻研。但陆闻砚天分太高——珠玉在前,是以夫子批改起陆家三少爷的功课总忍不住叹气。
王氏也很想叹气,意识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不如继子聪慧,自然不是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但这种心绪在陆闻砚意外坠马后消减了太多,转变为常人对天才陨落的扼腕,以及母亲对孩子的慈爱疼惜。
眼下陆闻砚身着朝服还得以站起,王氏又惊又喜的同时,无可避免地替自己贪玩好动的小儿子操心一瞬——本来就比不过砚哥儿,看来是更比不过了。
罢了,妇人在心底劝慰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闻墨天资虽差些,但夫子也说他近来对课业认真许多。左右他同砚哥儿关系好,都是一家人,后者多少会照拂些。陆府家底殷实,也不怕短了小儿子的吃穿。
她敛了心思,上前站到陆明德身侧。妇人心细,叫来白管事赶紧去请出府上铺子收租的陆闻谦和李翩然,传信给嫁到外地的陆淼淼,又让嬷嬷让厨房备吃食——二少爷腿疾痊愈的大喜事,自然是该阖府上下好好庆贺一番的。
“多谢母亲,”见黎蔓走过来,陆闻砚伸手拉了她一下,指节轻搭片刻,松开后又摇摇头道,“但我这腿其实现在还站不了太久,往后能不能完全大好也是说不准的。”
他低着头向陆明德和王氏赔罪:“这等大事,闻砚原不该瞒着爹娘,奈何近来……”
陆明德和王氏虽然并未入过朝堂,但自家孩子回京后多少也听过外头的消息。二人不大了解其间内幕,不过也隐约猜到二儿子目前官居要职,行事动身难免有为难之处,一些话兴许不是那么方便说明。
“不妨事,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陆明德了拍陆闻砚的肩膀,显然更关心陆闻砚的腿,“既是站不了太久……来福,还不快把少爷的轮椅搬来!”他忍不住又问,“所以闻砚你这腿……”
小厮手脚麻利,很快搬来轮椅——其实就放在马车上。他的腿并未完全痊愈,站立走动时会隐隐作痛,时间久了会更不自然。因此越千山建议他走走停停,原是打算回府时下了马车就坐上轮椅的,但稍稍思忖后决定顺势坦白。
“此事说来话长,原本依着宫中太医的说法,我要想能勉强行走,尚且需再治个半年。幸而遇见了郡主的友人,妙手回春,”陆闻砚说着,又别过脸拉住黎蔓的手,“不过此事也非十拿九准,是以我连郡主也瞒着,就怕大伙儿空欢喜一场。”
这是连理由都给我找好了,甚至直接免除自己“身为晚辈却欺瞒长辈”的不妥之处。刚从前世谜团里回过神的黎蔓略略低头,另一只手攀上陆闻砚的肩膀,既觉得某人体贴细致,又感慨对方实在人精。
听到连黎蔓都是此刻才得知此事,陆明德失笑道,“你这孩子,实在瞒得太紧,”他心中仍有疑问,但见陆闻砚朝服未褪,摆摆手说,“你这刚从官府回来想必也累了,先去换身衣服歇会儿,正好等你大哥大嫂回来一起吃饭。”
陆闻砚依言颔首,行过礼带着黎蔓离开。
陆父抚了抚正替自己二哥欢欣雀跃的陆闻墨,满心感慨地看向自己的妻子:“这等好事,只可惜淼淼不在京城。”
“我让白管事给她捎了信,”王氏笑道,“等过了年,干脆让淼淼带着姑爷和几个孩子回京来住。”
“还是晓姝想得周全,”陆明德拉着王氏的手拍了拍,笑起来,“这样正好,到时候咱们一家热热闹闹的!”
……
“蔓蔓可是身子不舒服?”回能蔽轩的路上,陆闻砚突然关切地问,“适才见你脸色不大对,请越姑娘来给你看看?”刚刚短暂地给她把了下脉,没发觉什么异常,但大有可能是他学艺不精,“还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惹你不痛快了?”
“大虞里当属二郎眼睛尖,”黎蔓怔楞一瞬,真实原因不便在此刻提起,她琢磨片刻,“没有不高兴也没有不舒服。只是想到你今日上奏让重查旧案,既觉得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平,又觉得他们那些人就该遭报应。”
她向来快意恩仇,为着那几个尸位裹餐的人生气也是正常。陆闻砚心下了然,“他们确实罪有应得,”青年温和地宽慰,“但蔓蔓别为着他们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合该是他们睡不好才对。”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他们那般丧心病狂,哪里能指望他们会良心不安?”黎蔓思考半晌,试探性地说,“咱们想着先下手为强,只怕他们狗急跳墙……”她让跟着伺候的人们离远些,压低声音,显得担忧又迟疑,“我觉着咱们府上……”
因着家大业大,陆府的家丁和护院本就不少。在自己京郊坠马后,陆闻砚就雇佣了更多人手,也着意培养了几位死士;和黎蔓被丫鬟下毒谋害后,更是家里的仆从们排查一遍,又从严智文那儿找来不少从金吾卫退下来的兵士。
“蔓蔓担心他们铤而走险,要对咱们家下手?” 陆闻砚何其敏锐,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他停顿片刻,觉得这种可能性不算太高,“我今日上奏,若是陆家跟着出事,反倒会坐实他们的罪行。”
而且端王、冯廷等人既是要谋反,则更要寻个合适的由头——可不能小瞧“师出有名”的分量,不然为何前朝古人在召集反军时要么说自己是勤王,要么说当朝皇帝昏聩无状、自己要救百姓于水火?
端王图谋天子的身份,选择和冯家合作其实不难理解:既是看重冯廷位高权重,也是为着在自己登基后能顺利拉拢大量文臣,尽力避免“得位不正”。那么届时用来作为“靶子”的冯家,不能担上“杀人灭口”的恶名——不然何以服众?
“若我是冯廷,便会让端王快些动作,再尽力拖延大理寺的人,”食指在轮椅把手上轻点,陆闻砚轻轻巧巧地说,“若大理寺那边走不通,便将汪存推出去就是。”
义学堂确实是由冯家出资建的,但冯太傅早就逝世,冯廷已经老了,有心无力,便将事情都交由自己的得意门生汪存打理,这是何其正常的事。
至于汪存竟然敢滥用职权,经由义学堂行那结党营私、科举舞弊之事……身为老师的冯廷自然也只得感慨半句“知人知面不知心”了。
他说得有理,黎蔓心想,目前冯廷确实没必要孤注一掷到行那穷凶极恶之事。
但是……
“可咱们对端王的杀手锏还是不够清楚,阿武不是也说‘武曲星’藏得太深,连关永任都不知道端王藏着什么,”她想了想,只得换个路子,蹙着眉拉起陆闻砚的手,“二郎,父亲母亲和兄嫂他们全然不知,闻墨、茵茵年纪又那么小……”
他们确实还没想明白端王的杀手锏是什么。
要谋反,自是真刀真枪才定乾坤。她虽提出过端王同大宛借兵,但说到底这只是猜测的一种。再者大宛离京城太远,大量异邦人混入中原也需时间。黎蔓出身将门,在她看来,端王有极大的可能选择“里应外合”。
若大宛是“外”,那是谁作为“里”?
这也是永和帝和太子近来探查的事情。
守护皇城的禁军分为十二卫和东宫六率,领军卫和严智文所统领的金吾卫是轮换着在天子前伺候的两支。严智文的父亲严广即为整个禁军统领,但除开自家儿子,他也无法担保底下的指挥使全然齐心。
守卫京城的京营又称为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营各有统领,皆驻扎在城外。再远些,还有东边的东阳军营,西北的燕北军营,南边的南朔军营……
结合阿武替关永任传的话,端王对“武曲星”很是看重,且后者隐藏极深,兴许只有端王和冯廷才知晓真身。
黎蔓和陆闻砚盘算个人身份时发现,北斗七星的名号和他们各自在这盘棋里的位置密切相关。所以他们推测,那个隐藏的“武曲星”,有极大可能就是端王所倚仗的、谋反的杀手锏。
那上述种种,究竟哪方会成为“里应外合”的“里”?
虽然陆闻砚内里性子和“谦逊”两个字毫无关联,但他更深知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是以碰上军营、兵士之类的事,文人出身的御史大夫还是会相信武将们说的话,何况对方是自家蔓蔓。又是为着自家人着想?
某人已被说服大半,开始思考起“端王胸有成竹到完全撕破脸”的可能性,下意识道,“嗯……”他也不愿意看黎蔓皱眉的样子,“蔓蔓所言有理,那……我再找些人,若爹娘兄嫂他们要出门,叫他们跟上护着些。”
黎蔓眉头松开不少,轻轻颔首。
她不知前世王氏为何对陆闻砚说出“杀人偿命”之语——陆闻砚虽外表温和内里疏离,但对自己人向来不错。王氏与端王等人毫无关联,她实在想不到为何两人会水火不相容到那般地步。
陆家阖府上下其乐融融,加上没有完全的把握,黎蔓不愿破坏这份安宁。
除非……除非王氏在意的人出事。
有一种可能,便是前世陆闻砚与端王、冯廷等人相斗时,陆家被卷了进去,使得陆明德、陆闻墨、陆茵茵之中有人遭了毒手。
不知是否准确,但黎蔓打定主意,定要尽力阻止这种猜想的发生。
眼下旁敲侧击使得陆闻砚派遣手下保护几人,黎蔓稍稍安定了些。她又想起适才越千山同自己说的烦恼,顺势和对方提起。
“这事不难,”陆闻砚爽快地应了下来,“回头我和殿下说一声就成。”
……
然而在大虞存的药材种类最多的太医院,越千山也没能找到那两种毒物。
年老的太医不可置信地捻着胡子:“真的没有?”
她当然也不是打着“希望砚哥儿因为残废不得不一辈子都待在轮椅上”的念头,但眼见着这位继子身着朝服,气度超然,而自己的亲生儿子裹得浑圆地围着自己二哥转悠,兴高采烈到显出些许傻气。
说到底,“望子成龙”是人们再常见不过的盼望。
陆闻砚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科考前夫子赞扬其“非池中之物”。果不其然,他十七及第名满京城,如今不过二十出头便已官至御史大夫。如此经历,任谁来了都要说句人中龙凤。
偏偏陆闻墨没有这样的天分。
陆闻墨的课业其实不算差,怎么说也是中等水准。但小少年正处于贪玩的年纪,哪里愿意分出那么多心神去刻苦钻研。但陆闻砚天分太高——珠玉在前,是以夫子批改起陆家三少爷的功课总忍不住叹气。
王氏也很想叹气,意识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不如继子聪慧,自然不是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但这种心绪在陆闻砚意外坠马后消减了太多,转变为常人对天才陨落的扼腕,以及母亲对孩子的慈爱疼惜。
眼下陆闻砚身着朝服还得以站起,王氏又惊又喜的同时,无可避免地替自己贪玩好动的小儿子操心一瞬——本来就比不过砚哥儿,看来是更比不过了。
罢了,妇人在心底劝慰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闻墨天资虽差些,但夫子也说他近来对课业认真许多。左右他同砚哥儿关系好,都是一家人,后者多少会照拂些。陆府家底殷实,也不怕短了小儿子的吃穿。
她敛了心思,上前站到陆明德身侧。妇人心细,叫来白管事赶紧去请出府上铺子收租的陆闻谦和李翩然,传信给嫁到外地的陆淼淼,又让嬷嬷让厨房备吃食——二少爷腿疾痊愈的大喜事,自然是该阖府上下好好庆贺一番的。
“多谢母亲,”见黎蔓走过来,陆闻砚伸手拉了她一下,指节轻搭片刻,松开后又摇摇头道,“但我这腿其实现在还站不了太久,往后能不能完全大好也是说不准的。”
他低着头向陆明德和王氏赔罪:“这等大事,闻砚原不该瞒着爹娘,奈何近来……”
陆明德和王氏虽然并未入过朝堂,但自家孩子回京后多少也听过外头的消息。二人不大了解其间内幕,不过也隐约猜到二儿子目前官居要职,行事动身难免有为难之处,一些话兴许不是那么方便说明。
“不妨事,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陆明德了拍陆闻砚的肩膀,显然更关心陆闻砚的腿,“既是站不了太久……来福,还不快把少爷的轮椅搬来!”他忍不住又问,“所以闻砚你这腿……”
小厮手脚麻利,很快搬来轮椅——其实就放在马车上。他的腿并未完全痊愈,站立走动时会隐隐作痛,时间久了会更不自然。因此越千山建议他走走停停,原是打算回府时下了马车就坐上轮椅的,但稍稍思忖后决定顺势坦白。
“此事说来话长,原本依着宫中太医的说法,我要想能勉强行走,尚且需再治个半年。幸而遇见了郡主的友人,妙手回春,”陆闻砚说着,又别过脸拉住黎蔓的手,“不过此事也非十拿九准,是以我连郡主也瞒着,就怕大伙儿空欢喜一场。”
这是连理由都给我找好了,甚至直接免除自己“身为晚辈却欺瞒长辈”的不妥之处。刚从前世谜团里回过神的黎蔓略略低头,另一只手攀上陆闻砚的肩膀,既觉得某人体贴细致,又感慨对方实在人精。
听到连黎蔓都是此刻才得知此事,陆明德失笑道,“你这孩子,实在瞒得太紧,”他心中仍有疑问,但见陆闻砚朝服未褪,摆摆手说,“你这刚从官府回来想必也累了,先去换身衣服歇会儿,正好等你大哥大嫂回来一起吃饭。”
陆闻砚依言颔首,行过礼带着黎蔓离开。
陆父抚了抚正替自己二哥欢欣雀跃的陆闻墨,满心感慨地看向自己的妻子:“这等好事,只可惜淼淼不在京城。”
“我让白管事给她捎了信,”王氏笑道,“等过了年,干脆让淼淼带着姑爷和几个孩子回京来住。”
“还是晓姝想得周全,”陆明德拉着王氏的手拍了拍,笑起来,“这样正好,到时候咱们一家热热闹闹的!”
……
“蔓蔓可是身子不舒服?”回能蔽轩的路上,陆闻砚突然关切地问,“适才见你脸色不大对,请越姑娘来给你看看?”刚刚短暂地给她把了下脉,没发觉什么异常,但大有可能是他学艺不精,“还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惹你不痛快了?”
“大虞里当属二郎眼睛尖,”黎蔓怔楞一瞬,真实原因不便在此刻提起,她琢磨片刻,“没有不高兴也没有不舒服。只是想到你今日上奏让重查旧案,既觉得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平,又觉得他们那些人就该遭报应。”
她向来快意恩仇,为着那几个尸位裹餐的人生气也是正常。陆闻砚心下了然,“他们确实罪有应得,”青年温和地宽慰,“但蔓蔓别为着他们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合该是他们睡不好才对。”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他们那般丧心病狂,哪里能指望他们会良心不安?”黎蔓思考半晌,试探性地说,“咱们想着先下手为强,只怕他们狗急跳墙……”她让跟着伺候的人们离远些,压低声音,显得担忧又迟疑,“我觉着咱们府上……”
因着家大业大,陆府的家丁和护院本就不少。在自己京郊坠马后,陆闻砚就雇佣了更多人手,也着意培养了几位死士;和黎蔓被丫鬟下毒谋害后,更是家里的仆从们排查一遍,又从严智文那儿找来不少从金吾卫退下来的兵士。
“蔓蔓担心他们铤而走险,要对咱们家下手?” 陆闻砚何其敏锐,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他停顿片刻,觉得这种可能性不算太高,“我今日上奏,若是陆家跟着出事,反倒会坐实他们的罪行。”
而且端王、冯廷等人既是要谋反,则更要寻个合适的由头——可不能小瞧“师出有名”的分量,不然为何前朝古人在召集反军时要么说自己是勤王,要么说当朝皇帝昏聩无状、自己要救百姓于水火?
端王图谋天子的身份,选择和冯家合作其实不难理解:既是看重冯廷位高权重,也是为着在自己登基后能顺利拉拢大量文臣,尽力避免“得位不正”。那么届时用来作为“靶子”的冯家,不能担上“杀人灭口”的恶名——不然何以服众?
“若我是冯廷,便会让端王快些动作,再尽力拖延大理寺的人,”食指在轮椅把手上轻点,陆闻砚轻轻巧巧地说,“若大理寺那边走不通,便将汪存推出去就是。”
义学堂确实是由冯家出资建的,但冯太傅早就逝世,冯廷已经老了,有心无力,便将事情都交由自己的得意门生汪存打理,这是何其正常的事。
至于汪存竟然敢滥用职权,经由义学堂行那结党营私、科举舞弊之事……身为老师的冯廷自然也只得感慨半句“知人知面不知心”了。
他说得有理,黎蔓心想,目前冯廷确实没必要孤注一掷到行那穷凶极恶之事。
但是……
“可咱们对端王的杀手锏还是不够清楚,阿武不是也说‘武曲星’藏得太深,连关永任都不知道端王藏着什么,”她想了想,只得换个路子,蹙着眉拉起陆闻砚的手,“二郎,父亲母亲和兄嫂他们全然不知,闻墨、茵茵年纪又那么小……”
他们确实还没想明白端王的杀手锏是什么。
要谋反,自是真刀真枪才定乾坤。她虽提出过端王同大宛借兵,但说到底这只是猜测的一种。再者大宛离京城太远,大量异邦人混入中原也需时间。黎蔓出身将门,在她看来,端王有极大的可能选择“里应外合”。
若大宛是“外”,那是谁作为“里”?
这也是永和帝和太子近来探查的事情。
守护皇城的禁军分为十二卫和东宫六率,领军卫和严智文所统领的金吾卫是轮换着在天子前伺候的两支。严智文的父亲严广即为整个禁军统领,但除开自家儿子,他也无法担保底下的指挥使全然齐心。
守卫京城的京营又称为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营各有统领,皆驻扎在城外。再远些,还有东边的东阳军营,西北的燕北军营,南边的南朔军营……
结合阿武替关永任传的话,端王对“武曲星”很是看重,且后者隐藏极深,兴许只有端王和冯廷才知晓真身。
黎蔓和陆闻砚盘算个人身份时发现,北斗七星的名号和他们各自在这盘棋里的位置密切相关。所以他们推测,那个隐藏的“武曲星”,有极大可能就是端王所倚仗的、谋反的杀手锏。
那上述种种,究竟哪方会成为“里应外合”的“里”?
虽然陆闻砚内里性子和“谦逊”两个字毫无关联,但他更深知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是以碰上军营、兵士之类的事,文人出身的御史大夫还是会相信武将们说的话,何况对方是自家蔓蔓。又是为着自家人着想?
某人已被说服大半,开始思考起“端王胸有成竹到完全撕破脸”的可能性,下意识道,“嗯……”他也不愿意看黎蔓皱眉的样子,“蔓蔓所言有理,那……我再找些人,若爹娘兄嫂他们要出门,叫他们跟上护着些。”
黎蔓眉头松开不少,轻轻颔首。
她不知前世王氏为何对陆闻砚说出“杀人偿命”之语——陆闻砚虽外表温和内里疏离,但对自己人向来不错。王氏与端王等人毫无关联,她实在想不到为何两人会水火不相容到那般地步。
陆家阖府上下其乐融融,加上没有完全的把握,黎蔓不愿破坏这份安宁。
除非……除非王氏在意的人出事。
有一种可能,便是前世陆闻砚与端王、冯廷等人相斗时,陆家被卷了进去,使得陆明德、陆闻墨、陆茵茵之中有人遭了毒手。
不知是否准确,但黎蔓打定主意,定要尽力阻止这种猜想的发生。
眼下旁敲侧击使得陆闻砚派遣手下保护几人,黎蔓稍稍安定了些。她又想起适才越千山同自己说的烦恼,顺势和对方提起。
“这事不难,”陆闻砚爽快地应了下来,“回头我和殿下说一声就成。”
……
然而在大虞存的药材种类最多的太医院,越千山也没能找到那两种毒物。
年老的太医不可置信地捻着胡子:“真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