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智文说,到寺中祈福,要心诚则灵。
心诚则灵。
心诚……则灵?
不过短短四字,于陆闻砚而言,却与世间最晦涩难懂的诗文无异。
因着自信又自负,是以不曾弯曲半分的脊骨,在午夜梦回、瞥见枕边人脸庞之际,自灵魂深处发出些微震颤。
陆闻砚回想起被自己随手搁置的佛家经文,被自己不屑一顾的家庙宗祠,被自己无声嗤笑的赌咒发誓……
家境殷实、少年及第,功名利禄都不缺的青年才俊,狂悖不羁到亲自为自己买下葬身之处,亲自躺到棺材里以试大小。
是了,身边人谁不知道——他向来不信鬼神之说,“敬畏”二字更是无从谈起。
可这些以往被他分外笃定的事情在近来纷纷破碎崩塌,历经“招魂复魄”的黎蔓提及“前世”,此间种种在今生要么随之灵验,要么有迹可循。
所以每个人在生老病死后都会历经轮回?
所以这世间真的有那高高在上、掌管万事的鬼神?
陆闻砚重新读起了佛经。
《正法念处经》里说:“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简而言之,便是“自业自得”。
“自作自受”于陆闻砚来说无甚威慑,他知道自己的手并不干净,而今得知死后可能会下些劳什子地狱也浑不在意,落子无悔才契合他的秉性。
可青年又不得不在意起来。
若前世的种种在今生皆可印证,那我的蔓蔓,我的卿卿,我的妻子——
她前世不过二十出头便香消玉殒……若这是鬼神为她选择的定数,今生我是否能和她同挽命运之车?
我能做到吗?
向来顺风顺水的青年对自己诘问。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该和黎蔓商议此事,怕让她平添忧思还要反过来安慰自己。按理说这个问题其实好像不是没有答案——从退婚到如今为除去端王等人献计献策,他的蔓蔓一直在积极地改变己身命运,也并非全无结果。
这也是他喜欢的,她那始终坚韧的模样。
可每每将那零星字眼与黎蔓联系起来,青年借着昏暗的烛火,细细描绘枕边人的清丽眉眼,恍惚发觉:自己一丝一毫都不愿赌,也不敢赌。
真是新奇啊,之前“死亡”一词于他而言,明明并非这般可怖的字眼。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当初在齐谷县矮山脚下、床榻之侧明白的佛家偈语,在黎蔓口中的“前世”和“今生”环环相扣后,再次如影随形地萦绕在陆闻砚身侧。
佛家讲自业自得,世人都说积善行德,严智文说要心诚则灵。
他开始矛盾起来:御史台的陆大人将一个个人名归到需斩草除根的行列,出身富商的陆家二郎近来变得越发乐善好施——
护国寺依山而建,有三重山门。
这世间真有神佛鬼怪……真有六道轮回么?
陆闻砚怕是仍旧回答不了。
他在第一重山门的第一级阶梯前伏身跪拜,于月下一步一叩首。
彼时护国寺里只余僧人,见此情形,和尚们纷纷震动,有小沙弥大着胆子去知会住持。看到那阶上的身影,与人辩经完还未完全摆脱头疼的方丈并不意外,只忽而合掌长叹。
心诚则灵……
心诚则灵。
陆闻砚确有所求。
僧人说凡事皆有因果,想得永乐注定要在苦厄中修行。
这实在不公平,陆闻砚心想,蔓蔓早丧双亲,孤苦伶仃地一路走来,前世所嫁非人早早地香消玉殒,今生也不止一次的陷入危险的境地……世间恶人千千万,神佛不去磋磨他们,为什么反倒要叫他家蔓蔓吃这么多苦?
若世间真有神明在上,若冥冥之中总有定数……他不求前程锦绣,不求扬名立万,甚至不求先前总是说与黎蔓的“往后只看我一人”。
他甘愿抛却功名利禄,抛却己身福泽。
他欲强求,求她岁岁无虞,求她世世平安。若总要有人在罪业里修行,他愿从此世世替她承担。
但这些话无需同她言明,是以陆闻砚眨了眨眼睛,掩去所有暗色, “这不是想着世上既有招魂复魄,那六道轮回兴许也是真的。”他停顿片刻,半真半假道,“……我去求那和尚,问他往后我们能不能每一世都结为夫妻。”
黎蔓怔愣片刻,旋即失笑,“怪不得住持见着大哥他们,和三弟说你执念太深,”她弯起眼睛,几乎能想到寺中住持被这要求问住的情形,“二郎要是想求这个,合该去月老庙啊!住持既遁入空门,本就是断绝了七情六欲的。”
“他们出家人是断了七情六欲,但佛祖不是讲究普度众生?”陆闻砚轻轻巧巧地反问一句,复又道,“只是听严大哥说去护国寺祈福很灵验,所以才选的它。是我考虑不周,没想到月老庙。”
如此看来,觉得护国寺灵验的不止严小将军,还有每年都会在元日前带三弟去祈福的陆闻谦——二弟不信这些,惯常是叫不动的。
“大哥和三弟他们都以为你是仕途不顺所以想去拜拜,”黎蔓抿嘴笑,一边说一边故意摇头,“谁曾想与真相南辕北辙。”
“谁去求那些。”陆闻砚看上去对自己兄弟的担忧很是不屑。
实在失策,他想,自己前日同那住持辩完经时天色已晚,寺里只零星几个香客。谁曾想住持竟还会和人提上一嘴——主要是让人觉得自己是为着功名利禄去拜佛,叫青年实在有些不快。
他忽觉不对:“太子前日抱恙,我也是前日去的护国寺、昨日挨的板子。何来为着仕途不顺一说?不会满京城都这么猜吧?”
住持不至于什么都往外说,大抵只是知晓陆闻谦也是陆家人时,浅浅提及陆闻砚来过。但俗话说得好,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嗯……大抵是他们猜的?毕竟也再没别的由头了,”见陆闻砚几乎眼前一黑,黎蔓明白他不高兴的缘由,颇觉好笑地宽慰,“纵使叫旁人知道了也无妨,这般病急乱投医的举动,还能让端王他们更相信太子是真的抱恙。”
“而且京城里传的应该不是这个,”身为书坊掌柜的黎蔓小道消息不少,她揶揄道,“早知道你那天会在寺里待到那么晚,就不让你给我带板栗回来了……眼下满京城都知道陆大人大晚上买板栗的事儿。”
“你买就买,非要说不够糯的我不爱吃,”女子斜了某人一眼,没好气道,“你挨打前铺子里的伙计都来问我吃没吃上。不过你挨完板子,我装出副不高兴的样子,他们也就不敢再问了。”
“那天从寺里出来的时候实在太晚,铺子里的伙计说你已经回府上了,我就想着买好板栗就回去,”陆闻砚继续解释,“快到元日,马行街越晚越热闹,人太多我听不清那摊主的声音,想着左右是吆喝叫卖的话,就说你不爱吃不糯的。”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陆闻砚所乘马车还没驶出去多远,半条马行街的人都听说了“陆大人晚上给乐安郡主买板栗,还说买不到好吃的郡主会不高兴”的消息。
他知道黎蔓脸皮薄,许是不喜欢太多打趣的,正想开口说自己回头差人让外头不再乱传,却听到对方忽而开口。
“不过呢,你挑糖炒栗子的眼光确实不错,剥板栗的手艺也越发好了,”黎蔓坐在他身侧若有其事地夸完,眼珠骨碌碌地一转,“陆大人既如此能干,我想拜托大人一件事。”
“嗯?”陆闻砚弯起眼睛,“当然可以。”
然后他就被要求先闭上眼睛。
五官中的一员暂且失了差事,剩下的几个在黑暗中更机敏起来。听得耳边衣料窸窣,脚步由近及远,尽力压低的开门声仍旧清晰地传入耳朵。陆闻砚猜测:应是她小跑出了屋子。
这是要做什么?
“可以睁开了!”黎蔓语调轻快。
入眼是一块眼熟的、流云式样的玉佩。
“当初有人给了我这块玉,说‘凡有所命,莫不遵从’——还算不算话?”
是他们成亲没多久时的事情。
不太明白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陆闻砚利落应下:“自是算数。”
“那……”站在他身前的姝丽美人微微弯腰,素白的面庞上飞过云霞,她眼底透出几分讨人喜欢的狡黠,“以此玉佩为证——”
“我要二郎往后……生生世世都只喜欢我一个。”
世间真有鬼神吗?黎蔓也说不清楚。但若人都需历经六道轮回,那神明能不能让自己和陆闻砚永远都在一处?
……何需信物?
青年怔了一瞬。
他接过玉佩,一手揽住对方的腰肢,吻上她的唇,郑重许诺。
“好。”
……
元日。
护国寺的住持合掌而立,难得地体会到近似百姓们所说的“烦恼”的心绪:“……出家人不打诳语。”
“我知道此事会让方丈为难,但都说我佛慈悲,我还是想着来试试,”黎蔓拿着匣子抿抿唇,大着胆子道,“要不届时方丈一言不发,交由我来说,您点头就好,打诳语这事便算我的。”
先不说这样做可不可以……你家郎君真的不见得信佛。
想到月下一步一叩拜的青年,住持仿佛又回到了那日与人辩经的情形里,深深意识到这夫妻有着相同的固执——
有人诘问世间是否真有神佛,若是真有,那高高在上的他们是否真的做到了“众生平等”?若是真有,那修炼佛法后是否能替他人承担罪业。眼下他的妻子更出格些:交给自己一块玉石,希望自己帮着佐证其具有“牵定姻缘”的作用。
两人一个赛一个的执念深重,闹得住持头疼。
僧人接过那匣子,无奈地叹气,没再说话。
见他默认,好不容易得出法子想诓骗着让某人安心些的黎蔓总算满意,毫不犹豫地捐了一大笔香火钱当作回报。
护国寺建在郊外,黎蔓走出山门,忽而生出别的兴致,想去陆闻砚买下的那块地,那块自己与对方日后的葬身之处看看,遂指挥着车夫往那儿赶。
虽然地是买了,但后来某人不急着把自己埋进去,是以也没怎么请人打理。空地延伸至山脚,几乎能想见开春后此处长满野草的样子。生得密集的草木遮挡了视线,叫人看不清山林里的情形。
京郊周遭多山,大部分土地又于太祖建国后被分封给了功臣,是以基本上都在皇室或世家手中。黎蔓心想,像后面那块地的主人那样不肯卖的才是多数,前面这块空地也不知道陆闻砚是从哪户人家手中买的。
她百无聊赖地站着望,同秋月和苏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阿晟忽而掏出册子草草写了几笔,也加入闲谈。
“你觉得这儿有些眼熟?”辩清上头的字迹,黎蔓有些惊讶,“是不是先前来过。”
阿晟解释,他觉得这附近很熟悉。不过他先是街头乞儿,又不知道被人抓到什么地方。好不容易逃出来,就撞到了远州那个画师,受人之托后护着画赶回京城。
先前怕触及对方的伤心处,是以黎蔓对他原先的经历未曾多问。眼下对方主动提起,她便顺嘴问道:“可知道抓你去当苦力的是谁?”
阿晟下笔飞快。
不清楚,那时我整日不是喂马就是砍柴。
黎蔓想起初次见面时对方的骨瘦如柴,觉得抓他的人家实在黑心。
天色不早了,陆闻砚身为朝臣已经进宫赴宴,黎蔓准备打道回府,同陆父王氏等人吃饭。
登上马车前黎蔓回头望了一眼,山林间有炊烟袅袅升起。她心下清楚,今日宫宴上的“将计就计”后,怕是要折腾好一阵子。
心诚则灵。
心诚……则灵?
不过短短四字,于陆闻砚而言,却与世间最晦涩难懂的诗文无异。
因着自信又自负,是以不曾弯曲半分的脊骨,在午夜梦回、瞥见枕边人脸庞之际,自灵魂深处发出些微震颤。
陆闻砚回想起被自己随手搁置的佛家经文,被自己不屑一顾的家庙宗祠,被自己无声嗤笑的赌咒发誓……
家境殷实、少年及第,功名利禄都不缺的青年才俊,狂悖不羁到亲自为自己买下葬身之处,亲自躺到棺材里以试大小。
是了,身边人谁不知道——他向来不信鬼神之说,“敬畏”二字更是无从谈起。
可这些以往被他分外笃定的事情在近来纷纷破碎崩塌,历经“招魂复魄”的黎蔓提及“前世”,此间种种在今生要么随之灵验,要么有迹可循。
所以每个人在生老病死后都会历经轮回?
所以这世间真的有那高高在上、掌管万事的鬼神?
陆闻砚重新读起了佛经。
《正法念处经》里说:“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简而言之,便是“自业自得”。
“自作自受”于陆闻砚来说无甚威慑,他知道自己的手并不干净,而今得知死后可能会下些劳什子地狱也浑不在意,落子无悔才契合他的秉性。
可青年又不得不在意起来。
若前世的种种在今生皆可印证,那我的蔓蔓,我的卿卿,我的妻子——
她前世不过二十出头便香消玉殒……若这是鬼神为她选择的定数,今生我是否能和她同挽命运之车?
我能做到吗?
向来顺风顺水的青年对自己诘问。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该和黎蔓商议此事,怕让她平添忧思还要反过来安慰自己。按理说这个问题其实好像不是没有答案——从退婚到如今为除去端王等人献计献策,他的蔓蔓一直在积极地改变己身命运,也并非全无结果。
这也是他喜欢的,她那始终坚韧的模样。
可每每将那零星字眼与黎蔓联系起来,青年借着昏暗的烛火,细细描绘枕边人的清丽眉眼,恍惚发觉:自己一丝一毫都不愿赌,也不敢赌。
真是新奇啊,之前“死亡”一词于他而言,明明并非这般可怖的字眼。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当初在齐谷县矮山脚下、床榻之侧明白的佛家偈语,在黎蔓口中的“前世”和“今生”环环相扣后,再次如影随形地萦绕在陆闻砚身侧。
佛家讲自业自得,世人都说积善行德,严智文说要心诚则灵。
他开始矛盾起来:御史台的陆大人将一个个人名归到需斩草除根的行列,出身富商的陆家二郎近来变得越发乐善好施——
护国寺依山而建,有三重山门。
这世间真有神佛鬼怪……真有六道轮回么?
陆闻砚怕是仍旧回答不了。
他在第一重山门的第一级阶梯前伏身跪拜,于月下一步一叩首。
彼时护国寺里只余僧人,见此情形,和尚们纷纷震动,有小沙弥大着胆子去知会住持。看到那阶上的身影,与人辩经完还未完全摆脱头疼的方丈并不意外,只忽而合掌长叹。
心诚则灵……
心诚则灵。
陆闻砚确有所求。
僧人说凡事皆有因果,想得永乐注定要在苦厄中修行。
这实在不公平,陆闻砚心想,蔓蔓早丧双亲,孤苦伶仃地一路走来,前世所嫁非人早早地香消玉殒,今生也不止一次的陷入危险的境地……世间恶人千千万,神佛不去磋磨他们,为什么反倒要叫他家蔓蔓吃这么多苦?
若世间真有神明在上,若冥冥之中总有定数……他不求前程锦绣,不求扬名立万,甚至不求先前总是说与黎蔓的“往后只看我一人”。
他甘愿抛却功名利禄,抛却己身福泽。
他欲强求,求她岁岁无虞,求她世世平安。若总要有人在罪业里修行,他愿从此世世替她承担。
但这些话无需同她言明,是以陆闻砚眨了眨眼睛,掩去所有暗色, “这不是想着世上既有招魂复魄,那六道轮回兴许也是真的。”他停顿片刻,半真半假道,“……我去求那和尚,问他往后我们能不能每一世都结为夫妻。”
黎蔓怔愣片刻,旋即失笑,“怪不得住持见着大哥他们,和三弟说你执念太深,”她弯起眼睛,几乎能想到寺中住持被这要求问住的情形,“二郎要是想求这个,合该去月老庙啊!住持既遁入空门,本就是断绝了七情六欲的。”
“他们出家人是断了七情六欲,但佛祖不是讲究普度众生?”陆闻砚轻轻巧巧地反问一句,复又道,“只是听严大哥说去护国寺祈福很灵验,所以才选的它。是我考虑不周,没想到月老庙。”
如此看来,觉得护国寺灵验的不止严小将军,还有每年都会在元日前带三弟去祈福的陆闻谦——二弟不信这些,惯常是叫不动的。
“大哥和三弟他们都以为你是仕途不顺所以想去拜拜,”黎蔓抿嘴笑,一边说一边故意摇头,“谁曾想与真相南辕北辙。”
“谁去求那些。”陆闻砚看上去对自己兄弟的担忧很是不屑。
实在失策,他想,自己前日同那住持辩完经时天色已晚,寺里只零星几个香客。谁曾想住持竟还会和人提上一嘴——主要是让人觉得自己是为着功名利禄去拜佛,叫青年实在有些不快。
他忽觉不对:“太子前日抱恙,我也是前日去的护国寺、昨日挨的板子。何来为着仕途不顺一说?不会满京城都这么猜吧?”
住持不至于什么都往外说,大抵只是知晓陆闻谦也是陆家人时,浅浅提及陆闻砚来过。但俗话说得好,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嗯……大抵是他们猜的?毕竟也再没别的由头了,”见陆闻砚几乎眼前一黑,黎蔓明白他不高兴的缘由,颇觉好笑地宽慰,“纵使叫旁人知道了也无妨,这般病急乱投医的举动,还能让端王他们更相信太子是真的抱恙。”
“而且京城里传的应该不是这个,”身为书坊掌柜的黎蔓小道消息不少,她揶揄道,“早知道你那天会在寺里待到那么晚,就不让你给我带板栗回来了……眼下满京城都知道陆大人大晚上买板栗的事儿。”
“你买就买,非要说不够糯的我不爱吃,”女子斜了某人一眼,没好气道,“你挨打前铺子里的伙计都来问我吃没吃上。不过你挨完板子,我装出副不高兴的样子,他们也就不敢再问了。”
“那天从寺里出来的时候实在太晚,铺子里的伙计说你已经回府上了,我就想着买好板栗就回去,”陆闻砚继续解释,“快到元日,马行街越晚越热闹,人太多我听不清那摊主的声音,想着左右是吆喝叫卖的话,就说你不爱吃不糯的。”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陆闻砚所乘马车还没驶出去多远,半条马行街的人都听说了“陆大人晚上给乐安郡主买板栗,还说买不到好吃的郡主会不高兴”的消息。
他知道黎蔓脸皮薄,许是不喜欢太多打趣的,正想开口说自己回头差人让外头不再乱传,却听到对方忽而开口。
“不过呢,你挑糖炒栗子的眼光确实不错,剥板栗的手艺也越发好了,”黎蔓坐在他身侧若有其事地夸完,眼珠骨碌碌地一转,“陆大人既如此能干,我想拜托大人一件事。”
“嗯?”陆闻砚弯起眼睛,“当然可以。”
然后他就被要求先闭上眼睛。
五官中的一员暂且失了差事,剩下的几个在黑暗中更机敏起来。听得耳边衣料窸窣,脚步由近及远,尽力压低的开门声仍旧清晰地传入耳朵。陆闻砚猜测:应是她小跑出了屋子。
这是要做什么?
“可以睁开了!”黎蔓语调轻快。
入眼是一块眼熟的、流云式样的玉佩。
“当初有人给了我这块玉,说‘凡有所命,莫不遵从’——还算不算话?”
是他们成亲没多久时的事情。
不太明白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陆闻砚利落应下:“自是算数。”
“那……”站在他身前的姝丽美人微微弯腰,素白的面庞上飞过云霞,她眼底透出几分讨人喜欢的狡黠,“以此玉佩为证——”
“我要二郎往后……生生世世都只喜欢我一个。”
世间真有鬼神吗?黎蔓也说不清楚。但若人都需历经六道轮回,那神明能不能让自己和陆闻砚永远都在一处?
……何需信物?
青年怔了一瞬。
他接过玉佩,一手揽住对方的腰肢,吻上她的唇,郑重许诺。
“好。”
……
元日。
护国寺的住持合掌而立,难得地体会到近似百姓们所说的“烦恼”的心绪:“……出家人不打诳语。”
“我知道此事会让方丈为难,但都说我佛慈悲,我还是想着来试试,”黎蔓拿着匣子抿抿唇,大着胆子道,“要不届时方丈一言不发,交由我来说,您点头就好,打诳语这事便算我的。”
先不说这样做可不可以……你家郎君真的不见得信佛。
想到月下一步一叩拜的青年,住持仿佛又回到了那日与人辩经的情形里,深深意识到这夫妻有着相同的固执——
有人诘问世间是否真有神佛,若是真有,那高高在上的他们是否真的做到了“众生平等”?若是真有,那修炼佛法后是否能替他人承担罪业。眼下他的妻子更出格些:交给自己一块玉石,希望自己帮着佐证其具有“牵定姻缘”的作用。
两人一个赛一个的执念深重,闹得住持头疼。
僧人接过那匣子,无奈地叹气,没再说话。
见他默认,好不容易得出法子想诓骗着让某人安心些的黎蔓总算满意,毫不犹豫地捐了一大笔香火钱当作回报。
护国寺建在郊外,黎蔓走出山门,忽而生出别的兴致,想去陆闻砚买下的那块地,那块自己与对方日后的葬身之处看看,遂指挥着车夫往那儿赶。
虽然地是买了,但后来某人不急着把自己埋进去,是以也没怎么请人打理。空地延伸至山脚,几乎能想见开春后此处长满野草的样子。生得密集的草木遮挡了视线,叫人看不清山林里的情形。
京郊周遭多山,大部分土地又于太祖建国后被分封给了功臣,是以基本上都在皇室或世家手中。黎蔓心想,像后面那块地的主人那样不肯卖的才是多数,前面这块空地也不知道陆闻砚是从哪户人家手中买的。
她百无聊赖地站着望,同秋月和苏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阿晟忽而掏出册子草草写了几笔,也加入闲谈。
“你觉得这儿有些眼熟?”辩清上头的字迹,黎蔓有些惊讶,“是不是先前来过。”
阿晟解释,他觉得这附近很熟悉。不过他先是街头乞儿,又不知道被人抓到什么地方。好不容易逃出来,就撞到了远州那个画师,受人之托后护着画赶回京城。
先前怕触及对方的伤心处,是以黎蔓对他原先的经历未曾多问。眼下对方主动提起,她便顺嘴问道:“可知道抓你去当苦力的是谁?”
阿晟下笔飞快。
不清楚,那时我整日不是喂马就是砍柴。
黎蔓想起初次见面时对方的骨瘦如柴,觉得抓他的人家实在黑心。
天色不早了,陆闻砚身为朝臣已经进宫赴宴,黎蔓准备打道回府,同陆父王氏等人吃饭。
登上马车前黎蔓回头望了一眼,山林间有炊烟袅袅升起。她心下清楚,今日宫宴上的“将计就计”后,怕是要折腾好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