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薄毛短,还有鬃尾……”黎蔓下意识地看向越千山求证,“越姐姐,我怎么听着这么像大宛良驹?”
越千山以点头证实了黎蔓的猜测:“鬃尾本就稀少,大宛良驹却是每一匹都有。”她看向阿晟,又问了些细节。
“把你抓去当哑奴的那户人家,府上养的都是这种马?”许是与“大宛”两字牵扯,黎蔓下意识地多问几句,“大抵养了多少?”
阿晟一笔一划地写,他在府上见过的基本上都是这类马匹,至于总数有多少,他不是很清楚。
他思索片刻,又继续补充,说他自己当时一日大抵要喂四五十匹,府上好像还有十多二十个和他干相同差事的仆从。但管事把规矩定得很严,每日等他们干完活,都会不由分说地将人赶回哑奴住的屋子。
见黎蔓脸色凝重,阿晟抖了下身子,迟疑地顿住笔,询问是不是自己说错了什么。
越千山惯常是在军营待的,而今也因为间接发现太子被暗害一事,知晓端王与大宛勾结一事:“一人喂四五十匹,二十人的话就是近千匹,还都是大宛良驹……”
她越想越觉着心惊。
昔日汉武帝欲以金马换大宛良驹而不得,遂令李广利率军征伐,可见大宛良驹之宝贵。何况不光是需要钱财的问题,还需有门路,也需有人细心喂养。
塔干力两次出使大虞,代表大宛所呈贡的马匹,加起来都没到两百。
究竟是什么人能弄来这么多大宛良驹?又是什么人需要养这么多马?
“你可曾见过那府上的主人?”
阿晟摇头。
那庄子里不止他一个被抓去灌了药当哑奴的,管事的联合起家丁将他们这些人牢牢看住。平日除开干活儿就是待在矮屋里,不让随意走动,更别说想见到庄子真正的主人了。
一旦那管事发现他们之中想要逃跑的,都会令家丁将其打个半死。阿晟能逃出来是因为他那几日病得很重,管事以为他染了疫病,也不请什么郎中来诊治,索性叫人将他丢了出去等死。
他发觉黎蔓的神色越来越难看,阿晟意识到不对,绞尽脑汁地想回忆起更多内容。他捂着脑袋思索了好一阵,却只想得起些零星碎片,不敢隐瞒,忙草草地写出全部——
那管事教训我们的时候经常会说,能替那位庄子的贵人办事,是我们这些几辈子修来的福分;等日后贵人得偿夙愿,我们这些也会跟着鸡犬升天。
我在那里面待了近小半个月吧,平时白天干活的时候,那管事还会叫我们用棉花把耳朵塞上。但如果有人借此偷懒,就会被他用鞭子狠狠抽打一番。他说那贵人对这些马很看重。
黎蔓心中大骇,身形不由自主地一晃,越千山眼疾手快地起身将她扶住。阿晟被吓了一跳,眼底透出惶急。
“没事,没事,”黎蔓胸口不住起伏,思绪在脑中凝成风暴,她哑声开口,“继续。”
阿晟惴惴不安,忙不迭加快了手上速度,字迹更乱。
郡主记不记得上次到那京郊的时候,我说那地儿眼熟?我刚刚才想起来,因为当时我被扔出庄子后,就是在那儿附近醒的。我不认路,又怕被抓回去,只能拼了命地跑,越跑越远,最后到了远州,碰上了那个画师和他夫人。
那庄子进出管得极严,不过有次另一个哑奴试图逃跑被抓回来后,说他在庄子里见到了好些个铁匠,还见过不少像是西域长相的男子,说的话好多听不懂。
啊,我,我还记得我当初负责喂的那些马里,有几匹特殊些的,叫什么雪里红……
郡主一看就是想知道那庄子的主人是谁,自己却只记得这么些鸡零狗碎的东西,好像根本帮不上什么。想到这儿,阿晟心生羞愧,低着头正要再写。
“我知道了……”黎蔓面色煞白,反手紧紧地抓住越千山的胳膊,“越姐姐,”她目光空茫,嘴上不由自主地喃喃,“原是如此,怪不得……他们如此胆大包天!我竟是没料到此处……”
昔日承恩伯一案的源头,便是因为那匹对不上的,名唤“雪里红”的大宛良驹,以及黎举飞回京述职时,同永和帝提起大宛第二批贡马的怠慢。
以上二者引得天子生疑,遂将此事交给陆闻砚探查。而后者一番追寻后发现,除开送到天子行宫的八匹大宛马外,其余被大宛朝贡进来的马匹尽皆被人替换,不知所踪。
不知所踪……
当时陆闻砚和她提及此事,两人交谈时还有些不解:尽管大宛良驹确实很是难得,但承恩伯若想敛财,为何偏生要选这么条险之又险的路子?
可如果此间种种并非是承恩伯想要以马换金,而是他背后的人盯上了那些良驹呢?
什么人需要秘密养着这么多马匹?
将抓到乞儿灌之以哑药,将他们严格看管起来,干活儿时要这些人在耳里塞上棉花,甚至千般提防万般警惕他们逃走……那庄子为何如此见不得人?
庄子里还有铁匠……铁匠能做的事太多太多,打造兵器、制作甲胄……寻常的富贵人家大多只有相熟的匠人,或是聘之为短工、长工。那个“贵人”为着什么才需要秘密找到“好些个铁匠”?
当时关永任托他义子阿武送来的血书上写:端王与大宛勾结,反。
大宛地处大虞西北边境,离京城隔着三个州。永和帝和他们对杜光严步步紧逼,已经使得后者提前谋反,若端王想要同大宛借兵,军队也不能朝发暮至。纵使大宛人再骁勇善战,塔干力一行不过近百人,无法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契机。
她和陆闻砚到现在都还未能完全厘清两人勾结的手段,因着太医院院使和越千山都说毒香丸里有一种毒物并非中原之物——两人一直以为这就是塔干力除开借兵对端王的助力,觉得兴许此类毒药就是大宛那边的东西。
可眼下看来,塔干力等人兴许不单单只在毒物上对杜光严有所助力。
“怪不得……”
“是我轻率,以至错漏此事……”黎蔓气血翻涌,抬手捂住自己的心口,胸膛剧烈起伏着。她毫不犹豫地狠命掐了自己一下,低头伸手摊开置于面前案几上的卷轴,是陆闻砚怕她在狱中无聊送来的京城及其邻近州县的地图。
越千山大抵猜到了七八分,陪着她凝神细看那图册。
京城北面和西面环山,其中主峰自西向北分别为天长山,天池山、青崖山和龙首山。其中天长山为天子行宫所在之地,护国寺则是在建在青崖山脚下。天池山和青崖山交界之处,便是陆闻砚买下的风水宝地所在。
而三大营,因为时常需要合而练之,也为着能及时拱卫京畿重地,是以尽皆驻扎在离京师最近的龙首山中。
“怪不得……”
怪不得去陆闻砚买下的那块风水宝地时,提及后面那片山林的主子说什么都不肯卖,甚至稍稍谈价都要翻脸。陆家何等富有?陆闻砚惯常是一掷千金的,尽管京郊之地多为太祖赐予于国有功的世家,但态度其实也不必那般坚决的……
那处山林生得密密丛丛,从外头根本看不清里面的情形。庄子里的管事对待哑奴极尽严苛,还叫他们耳中塞上棉花确保无知无觉,哪里会允旁人瞧清里头的情形?
“如此狂悖之事,他杜光严竟真干得出来!蛰伏这么多年……”手掌紧攥成拳,指尖嵌进掌心,黎蔓用力地闭了闭眼,“我想过他可能会向大宛借兵,但引狼入室至此……”
昔日的狐疑在此刻得到答案,浩大的阴谋露出狰狞的笑容。
先帝晚年贪逸享乐,多地驻军冗余繁杂,各级官员无心正务满眼媚上。今上登基以来,虽有心整治以革除弊病,而今看来,文官武将各自抱团,蛇鼠之辈实在太多……冯廷扎根多年,又与端王联手,竟是偷天换日,做了胡人进京的内应!
越千山迅速捕捉到其中的骇人之语,她跟着神色大变,侧过脸望向黎蔓:“蔓蔓的意思……是觉得端王意欲联合胡人行刺?!”
黎蔓让自己强行镇定下来,复又睁开眼,信手指向掌下的地图,三言两语地解释了自己为何得出这一推论。
她心尖绞痛:“先帝驾崩那年,毗邻大虞的大宛趁京中之乱举兵进犯,扬言要与我大虞以黄河为界,分而治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后今上登基,先父临危受命,率军将其狠命痛击,几乎直逼王都……”
“永和四年,大宛战败求和;永和六年,塔干力第一次出使我朝,两国遂定邦交。原以为已经打散了他们的心性……”身形清瘦的女子撑着案几,气息不稳,“而今看来,其意图染指中原的野心丝毫未改。”
说到此处,黎蔓想到前世的“边疆异动”,心下明了:塔干力一行人,及其这支潜伏在京郊的胡人,便是大宛的先锋军。她咬牙切齿道:“杜光严更了不起,没准儿是真要把咱们大虞的土地拱手让人!”
“贪心不足的狼崽子,吃里扒外的狗东西!” 越千山猛地一击案几,怒骂,“他们难道没有想过,若是让胡人进城,他们究竟能干出多少丧尽天良的事!”
黎家和燕北军世代镇守燕北,见过、听过,更正面遇上过太多胡人。深知他们的铁蹄踏上中原的土地时,会干出何等暴虐之事:昔日燕北城破,横行抢掠,□□妇人,甚至以杀人为乐……
卖国求荣者在世间横行,叫魂归地下的将士们如何安息?
“不可让他们的阴谋得逞!”黎蔓的手紧紧地攥着桌子,胸间怒火越旺,脑袋却越发冷静下来,“绝对不能让他们杀入城中!”
陆闻砚给黎蔓捎来的地形图很是详尽,标注了不少东西。
指尖搭上图册,落于天池山所在之处,此地离京城不过十里。
纵使能估出骑兵数目,但还是难以断定这支兵会有多少人……黎蔓眉头紧皱。
适才陆闻砚叫人捎了消息,说端王今日递了牌子入宫探望太后,应会选在明日寅时前后动手,只是不知是什么时辰。依着永和帝的探子所查,负责守卫皇城的禁军中也有端王的人。
是以他们原先觉得,今日要对付的主要是两处:一是皇城禁卫里的叛军,二是由端王岳丈执掌的神机营。前者交由严氏父子和东宫六率,后者便令三千营和五军营进行牵制。
至于身处驿站的塔干力,则是让永和帝身边的部分暗卫前去处理。
……这些都抽不开身。
端王已无路可退,定会孤注一掷同永和帝一战。若这支兵真的存在……那它会有多少人?又该由谁来挡?!
越千山很显然想到了什么,她抿着唇俯身看向图册:“除开三大营,离京城最近的驻军便是康将军所驻守的开平卫,七十多里……若令之赶往京师,急行军快马加鞭……兴许一夜可至。”
“又或是等!等神机营被解决,让三千营和五军营即刻再动身,”黎蔓垂眼注视着案几上的地图,“若欲从天池山出发奇袭京城,从芳林门或是秋德门是为最佳,不过芳林门离皇宫更近……”
那么这支军会选择何处进攻,不难推断。
黎蔓豁然抬头。
“越姐姐!你去找陆闻砚,让他即刻进宫去找陛下,派探子分别向两营和我大舅传信,”黎蔓思忖片刻,斩钉截铁地说,“我去找方守中,想法子看能不能在援军抵达之前守住城门!”
越千山以点头证实了黎蔓的猜测:“鬃尾本就稀少,大宛良驹却是每一匹都有。”她看向阿晟,又问了些细节。
“把你抓去当哑奴的那户人家,府上养的都是这种马?”许是与“大宛”两字牵扯,黎蔓下意识地多问几句,“大抵养了多少?”
阿晟一笔一划地写,他在府上见过的基本上都是这类马匹,至于总数有多少,他不是很清楚。
他思索片刻,又继续补充,说他自己当时一日大抵要喂四五十匹,府上好像还有十多二十个和他干相同差事的仆从。但管事把规矩定得很严,每日等他们干完活,都会不由分说地将人赶回哑奴住的屋子。
见黎蔓脸色凝重,阿晟抖了下身子,迟疑地顿住笔,询问是不是自己说错了什么。
越千山惯常是在军营待的,而今也因为间接发现太子被暗害一事,知晓端王与大宛勾结一事:“一人喂四五十匹,二十人的话就是近千匹,还都是大宛良驹……”
她越想越觉着心惊。
昔日汉武帝欲以金马换大宛良驹而不得,遂令李广利率军征伐,可见大宛良驹之宝贵。何况不光是需要钱财的问题,还需有门路,也需有人细心喂养。
塔干力两次出使大虞,代表大宛所呈贡的马匹,加起来都没到两百。
究竟是什么人能弄来这么多大宛良驹?又是什么人需要养这么多马?
“你可曾见过那府上的主人?”
阿晟摇头。
那庄子里不止他一个被抓去灌了药当哑奴的,管事的联合起家丁将他们这些人牢牢看住。平日除开干活儿就是待在矮屋里,不让随意走动,更别说想见到庄子真正的主人了。
一旦那管事发现他们之中想要逃跑的,都会令家丁将其打个半死。阿晟能逃出来是因为他那几日病得很重,管事以为他染了疫病,也不请什么郎中来诊治,索性叫人将他丢了出去等死。
他发觉黎蔓的神色越来越难看,阿晟意识到不对,绞尽脑汁地想回忆起更多内容。他捂着脑袋思索了好一阵,却只想得起些零星碎片,不敢隐瞒,忙草草地写出全部——
那管事教训我们的时候经常会说,能替那位庄子的贵人办事,是我们这些几辈子修来的福分;等日后贵人得偿夙愿,我们这些也会跟着鸡犬升天。
我在那里面待了近小半个月吧,平时白天干活的时候,那管事还会叫我们用棉花把耳朵塞上。但如果有人借此偷懒,就会被他用鞭子狠狠抽打一番。他说那贵人对这些马很看重。
黎蔓心中大骇,身形不由自主地一晃,越千山眼疾手快地起身将她扶住。阿晟被吓了一跳,眼底透出惶急。
“没事,没事,”黎蔓胸口不住起伏,思绪在脑中凝成风暴,她哑声开口,“继续。”
阿晟惴惴不安,忙不迭加快了手上速度,字迹更乱。
郡主记不记得上次到那京郊的时候,我说那地儿眼熟?我刚刚才想起来,因为当时我被扔出庄子后,就是在那儿附近醒的。我不认路,又怕被抓回去,只能拼了命地跑,越跑越远,最后到了远州,碰上了那个画师和他夫人。
那庄子进出管得极严,不过有次另一个哑奴试图逃跑被抓回来后,说他在庄子里见到了好些个铁匠,还见过不少像是西域长相的男子,说的话好多听不懂。
啊,我,我还记得我当初负责喂的那些马里,有几匹特殊些的,叫什么雪里红……
郡主一看就是想知道那庄子的主人是谁,自己却只记得这么些鸡零狗碎的东西,好像根本帮不上什么。想到这儿,阿晟心生羞愧,低着头正要再写。
“我知道了……”黎蔓面色煞白,反手紧紧地抓住越千山的胳膊,“越姐姐,”她目光空茫,嘴上不由自主地喃喃,“原是如此,怪不得……他们如此胆大包天!我竟是没料到此处……”
昔日承恩伯一案的源头,便是因为那匹对不上的,名唤“雪里红”的大宛良驹,以及黎举飞回京述职时,同永和帝提起大宛第二批贡马的怠慢。
以上二者引得天子生疑,遂将此事交给陆闻砚探查。而后者一番追寻后发现,除开送到天子行宫的八匹大宛马外,其余被大宛朝贡进来的马匹尽皆被人替换,不知所踪。
不知所踪……
当时陆闻砚和她提及此事,两人交谈时还有些不解:尽管大宛良驹确实很是难得,但承恩伯若想敛财,为何偏生要选这么条险之又险的路子?
可如果此间种种并非是承恩伯想要以马换金,而是他背后的人盯上了那些良驹呢?
什么人需要秘密养着这么多马匹?
将抓到乞儿灌之以哑药,将他们严格看管起来,干活儿时要这些人在耳里塞上棉花,甚至千般提防万般警惕他们逃走……那庄子为何如此见不得人?
庄子里还有铁匠……铁匠能做的事太多太多,打造兵器、制作甲胄……寻常的富贵人家大多只有相熟的匠人,或是聘之为短工、长工。那个“贵人”为着什么才需要秘密找到“好些个铁匠”?
当时关永任托他义子阿武送来的血书上写:端王与大宛勾结,反。
大宛地处大虞西北边境,离京城隔着三个州。永和帝和他们对杜光严步步紧逼,已经使得后者提前谋反,若端王想要同大宛借兵,军队也不能朝发暮至。纵使大宛人再骁勇善战,塔干力一行不过近百人,无法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契机。
她和陆闻砚到现在都还未能完全厘清两人勾结的手段,因着太医院院使和越千山都说毒香丸里有一种毒物并非中原之物——两人一直以为这就是塔干力除开借兵对端王的助力,觉得兴许此类毒药就是大宛那边的东西。
可眼下看来,塔干力等人兴许不单单只在毒物上对杜光严有所助力。
“怪不得……”
“是我轻率,以至错漏此事……”黎蔓气血翻涌,抬手捂住自己的心口,胸膛剧烈起伏着。她毫不犹豫地狠命掐了自己一下,低头伸手摊开置于面前案几上的卷轴,是陆闻砚怕她在狱中无聊送来的京城及其邻近州县的地图。
越千山大抵猜到了七八分,陪着她凝神细看那图册。
京城北面和西面环山,其中主峰自西向北分别为天长山,天池山、青崖山和龙首山。其中天长山为天子行宫所在之地,护国寺则是在建在青崖山脚下。天池山和青崖山交界之处,便是陆闻砚买下的风水宝地所在。
而三大营,因为时常需要合而练之,也为着能及时拱卫京畿重地,是以尽皆驻扎在离京师最近的龙首山中。
“怪不得……”
怪不得去陆闻砚买下的那块风水宝地时,提及后面那片山林的主子说什么都不肯卖,甚至稍稍谈价都要翻脸。陆家何等富有?陆闻砚惯常是一掷千金的,尽管京郊之地多为太祖赐予于国有功的世家,但态度其实也不必那般坚决的……
那处山林生得密密丛丛,从外头根本看不清里面的情形。庄子里的管事对待哑奴极尽严苛,还叫他们耳中塞上棉花确保无知无觉,哪里会允旁人瞧清里头的情形?
“如此狂悖之事,他杜光严竟真干得出来!蛰伏这么多年……”手掌紧攥成拳,指尖嵌进掌心,黎蔓用力地闭了闭眼,“我想过他可能会向大宛借兵,但引狼入室至此……”
昔日的狐疑在此刻得到答案,浩大的阴谋露出狰狞的笑容。
先帝晚年贪逸享乐,多地驻军冗余繁杂,各级官员无心正务满眼媚上。今上登基以来,虽有心整治以革除弊病,而今看来,文官武将各自抱团,蛇鼠之辈实在太多……冯廷扎根多年,又与端王联手,竟是偷天换日,做了胡人进京的内应!
越千山迅速捕捉到其中的骇人之语,她跟着神色大变,侧过脸望向黎蔓:“蔓蔓的意思……是觉得端王意欲联合胡人行刺?!”
黎蔓让自己强行镇定下来,复又睁开眼,信手指向掌下的地图,三言两语地解释了自己为何得出这一推论。
她心尖绞痛:“先帝驾崩那年,毗邻大虞的大宛趁京中之乱举兵进犯,扬言要与我大虞以黄河为界,分而治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后今上登基,先父临危受命,率军将其狠命痛击,几乎直逼王都……”
“永和四年,大宛战败求和;永和六年,塔干力第一次出使我朝,两国遂定邦交。原以为已经打散了他们的心性……”身形清瘦的女子撑着案几,气息不稳,“而今看来,其意图染指中原的野心丝毫未改。”
说到此处,黎蔓想到前世的“边疆异动”,心下明了:塔干力一行人,及其这支潜伏在京郊的胡人,便是大宛的先锋军。她咬牙切齿道:“杜光严更了不起,没准儿是真要把咱们大虞的土地拱手让人!”
“贪心不足的狼崽子,吃里扒外的狗东西!” 越千山猛地一击案几,怒骂,“他们难道没有想过,若是让胡人进城,他们究竟能干出多少丧尽天良的事!”
黎家和燕北军世代镇守燕北,见过、听过,更正面遇上过太多胡人。深知他们的铁蹄踏上中原的土地时,会干出何等暴虐之事:昔日燕北城破,横行抢掠,□□妇人,甚至以杀人为乐……
卖国求荣者在世间横行,叫魂归地下的将士们如何安息?
“不可让他们的阴谋得逞!”黎蔓的手紧紧地攥着桌子,胸间怒火越旺,脑袋却越发冷静下来,“绝对不能让他们杀入城中!”
陆闻砚给黎蔓捎来的地形图很是详尽,标注了不少东西。
指尖搭上图册,落于天池山所在之处,此地离京城不过十里。
纵使能估出骑兵数目,但还是难以断定这支兵会有多少人……黎蔓眉头紧皱。
适才陆闻砚叫人捎了消息,说端王今日递了牌子入宫探望太后,应会选在明日寅时前后动手,只是不知是什么时辰。依着永和帝的探子所查,负责守卫皇城的禁军中也有端王的人。
是以他们原先觉得,今日要对付的主要是两处:一是皇城禁卫里的叛军,二是由端王岳丈执掌的神机营。前者交由严氏父子和东宫六率,后者便令三千营和五军营进行牵制。
至于身处驿站的塔干力,则是让永和帝身边的部分暗卫前去处理。
……这些都抽不开身。
端王已无路可退,定会孤注一掷同永和帝一战。若这支兵真的存在……那它会有多少人?又该由谁来挡?!
越千山很显然想到了什么,她抿着唇俯身看向图册:“除开三大营,离京城最近的驻军便是康将军所驻守的开平卫,七十多里……若令之赶往京师,急行军快马加鞭……兴许一夜可至。”
“又或是等!等神机营被解决,让三千营和五军营即刻再动身,”黎蔓垂眼注视着案几上的地图,“若欲从天池山出发奇袭京城,从芳林门或是秋德门是为最佳,不过芳林门离皇宫更近……”
那么这支军会选择何处进攻,不难推断。
黎蔓豁然抬头。
“越姐姐!你去找陆闻砚,让他即刻进宫去找陛下,派探子分别向两营和我大舅传信,”黎蔓思忖片刻,斩钉截铁地说,“我去找方守中,想法子看能不能在援军抵达之前守住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