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大三的寒假,林梢都没有回老家,到了大四这一年,父母态度强硬,让她必须回家过年。
“要不然我们过来陪你也行。”郑鸿这样说。
林梢只好赶紧买票,赶在大年三十之前回到了家——不是省城的家,而是宝枢镇的家。
家里在镇上的房子租出去过一段时间,不知道租客是什么妖魔鬼怪,竟然在这楼房住宅里养殖家禽,弄得满墙满地都是污垢,郑鸿用铁铲在地板上刮了很久,才把那些家禽粪便给清理干净。瓷砖也被刮破了。
不过,尽管如此,租客退租的时候,郑鸿依旧是客客气气,好声好气,连一句重话都没有说——她笑着回答对方,都是老乡,哎呀,没事,别往心里去。
林梢推开家门,发现防盗门也松动了,门框连接处掉下大块的墙皮,走进家门,室内的墙壁发黄,天花板低矮逼仄,已经不再是童年记忆里的样子。
林梢不愿意回老家过年,就和此时不想见到这陈旧破败的房屋一样,隔得远一些,还能保留一点美好的记忆,离得近了,就会发现其中的丑陋之处。
林梢和父母的关系不咸不淡,不算糟糕,也不算亲密,就是很平常的传统家庭相处模式,似有若无的亲情。
不过,随着林梢年纪增长,父母对她的态度越发客气起来,毕竟她即将要变成家里的顶梁柱,家庭中的权力重心发生了偏移,从父母身上,转移到了她的身上。
父母之爱是也有条件的,这很正常。但这种现实却和人们在年幼时被告知的观念完全相反。
在童年时期,大家接收到的信息始终是“父母天然爱你,无论你是谁”,等到逐渐长大,才发现并非如此。难免会有心里落差。
林梢在青春期的时候对父母有很多怨愤,那些情绪到了现在也慢慢淡化了。
她逐步接受了亲情的本质,亲情和其他没有血缘作为纽带的感情一样,都是复杂而幽微的,没有那么神圣,也没有那么纯粹。
不要把它神化,也就不会对它感到失望。
林梢走进自己的卧室,不幸中的万幸,她的卧室没有被荼毒的痕迹,应该是被那家租客拿来当了仓库。
床边紧挨着的墙上有些斑驳痕迹,远远看去,林梢还以为是没清理干净的灰尘,伸手一摸才发现,那是大头贴从墙上撕下来时残留的不干胶——林梢和好朋友在小学时拍的大头贴照。
林梢把卧室简单收拾了一下,放下东西,去厨房择菜,家里三人的年夜饭很简单,是一顿火锅,把食材处理好就可以开饭了。
小镇的除夕夜很热闹,烟花爆竹的声音把春晚的声音都盖过了——以前的老电视机坏了,林梢拿平板出来给父母看实时直播。
鞭炮声直到凌晨一点才慢慢消失,林梢戴着耳机听着歌睡觉,在梦里见到了爷爷。
*
大年初一,林梢又跟着妈妈去到外婆家,一路上听见郑鸿和无数个人招呼寒暄,一段短短的路,硬生生延长了三倍时间。
延宕半天,终于到了外婆家,外婆依旧站在院子门口等候,院子里的地面刚清扫过,但还是有零星的鞭炮碎片遗漏在石板缝隙。
大年初一,大家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就连舅舅舅妈,见到林梢一家人,明明不开心,也挤出一脸的笑容。
午饭是一大桌人一起吃,林梢坐在方桌的长条凳旁,对面是好几年年不见,陌生了不少的表弟。
郑子浩读完高中就没有再继续读了,他成绩不好,有一个电竞梦想,最后在他爸爸的资助下开了一家电脑维修店。
郑军对此很得意,在饭桌上也忍不住炫耀,“哎呀,也发不了大财,就赚点小钱,买房买车这不是最基本的嘛。”
或许是没得到足够的反应,郑军又就着这一话题说了好半天。
这一顿饭,郑军都在不断输出“读书没用,学历是狗屁,赚钱才是大爷”……一系列大道理。
林梢把舅舅的话当做饭桌上的噪音,尽力忍耐,不打算理会,但郑军不依不饶,在铺垫了一长串之后,转过头问她:“悄悄,你读书这么厉害,有什么用啊,到底能挣几个钱?”
自从林梢考上名校,她就成了老家的名人,大家议论的都是郑鸿的教育方法如何如何,孩子如何如何,郑军家里的“小康生活”已经很久没有被人提起,他急于想找出一个新的评判标准,要站上新的高峰。
林梢其实不想和他多说话,但是,她也实在没有胃口再吃下去,她放下筷子,对郑军说:“舅舅,你真可怜。”
林梢原本有其他的话要说,但又觉得只是白费口舌,舅舅的认知太贫乏,他是真的无法理解。
郑军愣住了,林梢就这么离席而去,他有些茫然,又有点无助,他扭头看向郑鸿与林俊峰,大概是希望他们能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但这对夫妻头也没抬,只顾埋头吃菜。
没人理他,就连他自己的儿子也没有理他。
*
林梢走到院子后面的山丘,站在地势高的地方,试图找个信号好的角落打电话。
这一片区域的通讯信号一直都不好,听妈妈说,她从前在家里接电话总是断线,收音机也常常收不到信号,她抱着收音机,举着天线在山丘上奔跑,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电台声音。
郑鸿喜欢听电台,喜欢外面新鲜的世界。
以前还听爸爸说,当时他妈妈突然倒在了老屋的大堂里,镇上的车开不进小路,林俊峰当时只有十七岁,身板单薄,背着昏迷的妈妈在山路里狂奔,一刻不停地跑到了镇上的医院——他跑得不够快,耽误了时间,他妈妈的一条腿再也站不起来。
林梢听到这样的往事,仿佛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父母,他们的青春年代像一页旧书,记载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传奇故事,鲜活而莽撞,而不是像日常生活呈现出的那样沉默庸碌。
也是在长大之后,林梢才意识到,这里其实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地方。时代飞快发展,但这片村庄一直被遗落在后面。
林梢转了几圈也没找到信号,不知道怎么想的,忽然也奔跑起来,天色很暗,暮色昏冥,她只仰头看着天空,时不时就被脚下的草丛绊一跤。
跑了几圈,依然没有信号,但她的心情好了不少,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准备回去了。
新年电话也不一定非得现在打,林梢在心里遥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刚走下山坡,林梢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是江临予的电话,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在一片被屏蔽的地区里找到一个破口,这通电话竟然成功接通了。
“要不然我们过来陪你也行。”郑鸿这样说。
林梢只好赶紧买票,赶在大年三十之前回到了家——不是省城的家,而是宝枢镇的家。
家里在镇上的房子租出去过一段时间,不知道租客是什么妖魔鬼怪,竟然在这楼房住宅里养殖家禽,弄得满墙满地都是污垢,郑鸿用铁铲在地板上刮了很久,才把那些家禽粪便给清理干净。瓷砖也被刮破了。
不过,尽管如此,租客退租的时候,郑鸿依旧是客客气气,好声好气,连一句重话都没有说——她笑着回答对方,都是老乡,哎呀,没事,别往心里去。
林梢推开家门,发现防盗门也松动了,门框连接处掉下大块的墙皮,走进家门,室内的墙壁发黄,天花板低矮逼仄,已经不再是童年记忆里的样子。
林梢不愿意回老家过年,就和此时不想见到这陈旧破败的房屋一样,隔得远一些,还能保留一点美好的记忆,离得近了,就会发现其中的丑陋之处。
林梢和父母的关系不咸不淡,不算糟糕,也不算亲密,就是很平常的传统家庭相处模式,似有若无的亲情。
不过,随着林梢年纪增长,父母对她的态度越发客气起来,毕竟她即将要变成家里的顶梁柱,家庭中的权力重心发生了偏移,从父母身上,转移到了她的身上。
父母之爱是也有条件的,这很正常。但这种现实却和人们在年幼时被告知的观念完全相反。
在童年时期,大家接收到的信息始终是“父母天然爱你,无论你是谁”,等到逐渐长大,才发现并非如此。难免会有心里落差。
林梢在青春期的时候对父母有很多怨愤,那些情绪到了现在也慢慢淡化了。
她逐步接受了亲情的本质,亲情和其他没有血缘作为纽带的感情一样,都是复杂而幽微的,没有那么神圣,也没有那么纯粹。
不要把它神化,也就不会对它感到失望。
林梢走进自己的卧室,不幸中的万幸,她的卧室没有被荼毒的痕迹,应该是被那家租客拿来当了仓库。
床边紧挨着的墙上有些斑驳痕迹,远远看去,林梢还以为是没清理干净的灰尘,伸手一摸才发现,那是大头贴从墙上撕下来时残留的不干胶——林梢和好朋友在小学时拍的大头贴照。
林梢把卧室简单收拾了一下,放下东西,去厨房择菜,家里三人的年夜饭很简单,是一顿火锅,把食材处理好就可以开饭了。
小镇的除夕夜很热闹,烟花爆竹的声音把春晚的声音都盖过了——以前的老电视机坏了,林梢拿平板出来给父母看实时直播。
鞭炮声直到凌晨一点才慢慢消失,林梢戴着耳机听着歌睡觉,在梦里见到了爷爷。
*
大年初一,林梢又跟着妈妈去到外婆家,一路上听见郑鸿和无数个人招呼寒暄,一段短短的路,硬生生延长了三倍时间。
延宕半天,终于到了外婆家,外婆依旧站在院子门口等候,院子里的地面刚清扫过,但还是有零星的鞭炮碎片遗漏在石板缝隙。
大年初一,大家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就连舅舅舅妈,见到林梢一家人,明明不开心,也挤出一脸的笑容。
午饭是一大桌人一起吃,林梢坐在方桌的长条凳旁,对面是好几年年不见,陌生了不少的表弟。
郑子浩读完高中就没有再继续读了,他成绩不好,有一个电竞梦想,最后在他爸爸的资助下开了一家电脑维修店。
郑军对此很得意,在饭桌上也忍不住炫耀,“哎呀,也发不了大财,就赚点小钱,买房买车这不是最基本的嘛。”
或许是没得到足够的反应,郑军又就着这一话题说了好半天。
这一顿饭,郑军都在不断输出“读书没用,学历是狗屁,赚钱才是大爷”……一系列大道理。
林梢把舅舅的话当做饭桌上的噪音,尽力忍耐,不打算理会,但郑军不依不饶,在铺垫了一长串之后,转过头问她:“悄悄,你读书这么厉害,有什么用啊,到底能挣几个钱?”
自从林梢考上名校,她就成了老家的名人,大家议论的都是郑鸿的教育方法如何如何,孩子如何如何,郑军家里的“小康生活”已经很久没有被人提起,他急于想找出一个新的评判标准,要站上新的高峰。
林梢其实不想和他多说话,但是,她也实在没有胃口再吃下去,她放下筷子,对郑军说:“舅舅,你真可怜。”
林梢原本有其他的话要说,但又觉得只是白费口舌,舅舅的认知太贫乏,他是真的无法理解。
郑军愣住了,林梢就这么离席而去,他有些茫然,又有点无助,他扭头看向郑鸿与林俊峰,大概是希望他们能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但这对夫妻头也没抬,只顾埋头吃菜。
没人理他,就连他自己的儿子也没有理他。
*
林梢走到院子后面的山丘,站在地势高的地方,试图找个信号好的角落打电话。
这一片区域的通讯信号一直都不好,听妈妈说,她从前在家里接电话总是断线,收音机也常常收不到信号,她抱着收音机,举着天线在山丘上奔跑,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电台声音。
郑鸿喜欢听电台,喜欢外面新鲜的世界。
以前还听爸爸说,当时他妈妈突然倒在了老屋的大堂里,镇上的车开不进小路,林俊峰当时只有十七岁,身板单薄,背着昏迷的妈妈在山路里狂奔,一刻不停地跑到了镇上的医院——他跑得不够快,耽误了时间,他妈妈的一条腿再也站不起来。
林梢听到这样的往事,仿佛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父母,他们的青春年代像一页旧书,记载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传奇故事,鲜活而莽撞,而不是像日常生活呈现出的那样沉默庸碌。
也是在长大之后,林梢才意识到,这里其实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地方。时代飞快发展,但这片村庄一直被遗落在后面。
林梢转了几圈也没找到信号,不知道怎么想的,忽然也奔跑起来,天色很暗,暮色昏冥,她只仰头看着天空,时不时就被脚下的草丛绊一跤。
跑了几圈,依然没有信号,但她的心情好了不少,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准备回去了。
新年电话也不一定非得现在打,林梢在心里遥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刚走下山坡,林梢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是江临予的电话,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在一片被屏蔽的地区里找到一个破口,这通电话竟然成功接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