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的帖子是一早就送了过去。
江南贪污案发,江南的官员像割韭菜一般被撸了一大批,朱琳的父亲朱理山因根基尚浅胆子不大,不敢入马文安的局,竟硕果仅存成为江南少数未被撤职查办的官员之一,不仅如此,圣上还认为他出淤泥而不染,是个立身存正的好官,竟越级擢升为布政司参议,待吏部文书一到就要带着妻女往杭州就职。
朱琳南往,章岚北去,所以这场生辰宴,实际上是两位闺中密友的告别之宴。
朱琳哭得稀里哗啦,难以接受好友分别的事实,还孩子气地打算去找朱太太闹,要不让她也跟着章岚回京算了,反正自家哥哥和舅舅家都在京城。
章岚安慰她,“咱们还可以通信嘛,你在京城长大,可是我还没去过杭州府呢,你去替我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来信告诉我;况且朱伯父简在圣心,说不定哪天就高升回京了,那咱们就可以在京城相聚了。。。。。。”
章岚让白芷从房里书桌上拿来一本册子,双手递给朱琳,“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朱琳擦擦眼泪,注意力转到册子上,“这是什么?”
册子不大,封面画着一株兰叶,旁边用簪花小楷写着四个字“琳岚画册”。
翻开画册,里面每一页都有两个形态可掬的小女孩,有春天一起坐船的,夏日一起坐在窗下绣花的,秋阳里一起赏菊的,冬日里围炉烤火的,都是闺阁少女的日常生活场景,“这是我画的我们,纪念册,以后你看着画册就像看到我,”
朱琳纯真可爱,对待章岚更是真诚,这样像金子一样难得的朋友去了京城可能就再难遇见,章岚一直想着送朱琳一件离别礼物,认真想了许久。她想起现代学生毕业时,好友们都喜欢一起去找各种大头贴或艺术照,放在一本相册里再写上祝福话语互赠对方,以作留念。这里不能拍照,她就用画画代替照相,把她们一起共渡的美好时光用画笔记录下来,
朱琳又惊喜又感动,刚擦干的眼泪又滚了出来,“啪”一下把画册抱在怀里,“岚姐姐,你送我的礼物我太喜欢了,谢谢你,呜呜呜,岚姐姐,我真舍不得你,呜呜呜。。。。。。”,又扑到章岚怀里哭,把章岚的衣裙揉成一团,鼻涕眼泪都抹在了上面,章岚哭笑不得,只好拍拍她的背,继续安慰她。
宴上亲友们得知章家不日上京反应不一,有人表示不舍,也有人觉得京城居大不易,劝章老太太三思,更多的是表示了艳羡,甚至不少与章家产业有生意来往的人家还开始考虑是不是也紧跟章家的步伐上京开拓新的商业版图。
热闹的生辰宴过后,收拾行李准备上京就正式提上日程。
在征得章老太太的同意后,温氏早已选定留守湖州照管章家产业的管事,并誊抄了一份这几年章府田产出息花用的账本,预备带上京去给大房章承定和马氏夫妻过目。虽然年年都按例送产业分红上京,不过亲兄弟明算账,她作为二房给家里照管产业,账目总该给大房交代清楚,表明二房没有借着管家中饱私囊的立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章老太爷虽已故去,章老太太健在,章家没有分家,照理家中产业应该是长房打理,在婆母跟前尽孝的也该是长房媳妇马氏。不过章家二子,虽都在官场,但走的路子却不同,一武一文,承定行武承安走文。早年章承定一直在边关打仗,马氏带着一双儿女在湖州老家服侍婆母,夫妻两地分居多年,后来章承定调任京官,章老太太不是磋磨儿媳妇的恶婆婆,让马氏带着儿女上京与大儿子团聚。后来章承安的继室怀胎回湖州备产,因故一直没回四川与丈夫团聚,带着孩子照顾婆母顺带照管家里产业。
温氏心胸不比一般锱铢必较的闺阁妇人,她心中自有一本账。丈夫要调任回京,儿子上京进学,这些都得仰仗大伯从中周旋,况且她自己娘家不在京城,一家子在那里生活,以后少不了要大房关照,跟丈夫儿子的前程比起来,其他的实在算不得什么。
章岚虽除了收拾行李还要处理已故母亲的嫁妆,但她这次上京,母亲的嫁妆暂不带去,日后她成亲出嫁,再安排送去。因此她需要做的其实并不多。瓷器木料衣料首饰这些锁在库房里,章家一年两次安排下人清扫保养,章岚出嫁前安排照旧。至于田亩商铺,则一直由宋连城派信得过且得力的管事照管着,以后管事一年一次上京给章岚送红利和报账。
章府众人一气忙了快2个月,直到中秋节前总算是基本准备停当了,要跟着上京伺候或留守湖州照管产业老宅的的下人已择定,大件行李和土仪都已打包送至漕运码头货仓,只待出发前一日装船。
大家这才舒一口气,安下心来过中秋节。
剥蟹,吃饼,赏月,这个中秋节似乎同以往的中秋节没什么不同,却是章府上京前在湖州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众人皆是万般滋味在心头。
长途出行,要么陆路要么水路。老太太上了年纪受不得颠簸,陆路不在考虑。湖州去往京城,有两条水路,一是海运,从湖州坐小船到海运港口,再换大船北上,顺风时可日夜行船,但若遇上台风,则船翻人溺,风险极大;一是河运,走京杭大运河,直接从湖州漕运码头上船,虽船程较长,好处是较为平稳安全。
章府上京,自然选择河船,安全为上。
章承定也数次来信,切切告诫不必心急赶路,务必以章老太太安全舒适为上,并提前打发了管家带人南下接迎众人,并负责沿途打点。
出发前一日,章府众人先到码头客栈住一晚,候船。
八月二十二,出行大吉。
巳时一刻,众人登船,扬帆起航。
温氏担心章老太太和章槿不适应,上了船就带着她们到安排好的舱房休息。
章岚没有进舱,而是站在船尾,眺望着码头。
章柘走过来,看看章岚的神情,问她,“姐姐,你是不是舍不得湖州?我也舍不得,”
章岚视线不动,答道:“嗯,舍不得,这是我们的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回来。。。。。。”
姐弟二人没有再说话,默默地站在船尾,风带起二人的衣角。
湖州城渐渐远去。
京杭大运河河道不宽,南来北往的漕运交通繁忙,为避免碰撞事故,官府规定只能日间行船。从湖州登船,途径苏州、镇江、扬州、淮安、淮阴、徐州、台儿庄、济宁、聊城、临清、德州、沧州、天津等地,在通州下船,前后花费至少20日。
船上除了用膳、休息,发呆看景,与人交谈外并无其他娱乐,一开始的离愁很快就被无聊取代。其他人还好,章槿可被憋疯了,奶娘担心她在船上乱跑落水,天天拘着她在狭小的舱房里。
章岚只好绞尽脑汁想些可以不需要太大活动空间的游戏陪她玩,丢沙包,盲人摸象,翻绳,用手帕叠小老鼠什么的把章岚所能想到的花样儿都玩了个遍。
船到济宁,困守船舱已有十数日,章槿是无论如何不肯再呆在船上了,哭着闹着要下船。
正遇上众多船只排队过闸,章承定派来的管家有经验,禀明章老太太起码得耽搁个一、二日。众人坐船坐得骨头都酥了,都极想松散松散。索性上岸逛逛,住一晚客栈,也开开眼界看看此地的风物。
济宁在山东境内,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众人下得船来,便看见码头上人来人往,卖河鲜的,卖吃食的,各种买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贩夫走卒,既有敞着上怀的搬货的漕帮苦力,也有不少像她们这样上岸看光景的坐船过客,真是好一副《济宁上河图》。
章岚犹自可,章柘和章槿早已兴奋得要去逛逛。
温氏担心这码头鱼龙混杂,又人生地不熟的,不肯放他们随意走动。
管家上前禀告,“老太太,二太太,小姐少爷们,小的已经打发人订好了客栈,正在前头的大通街,这大通街上店铺众多,好吃的好玩的多着呢,又不似码头这般混杂不堪,咱们到客栈梳洗一二,出门就可逛街,便利得很,”
章老太太赞许地点头,“真是辛苦你了,想得这般周到,”
管家忙道:“这都是小的职责所在,不敢当老太太的辛苦。”
温氏就对章柘和章槿说,“那咱们就陪着祖母先到客栈落脚,回头再让人带你们出门逛。”
到得客栈一看,“四方客栈”,洒金大字的牌匾,上下三层,相当气派的客栈。门前果然是商贸繁盛的一条商业街。
温氏赞叹一句:“没想到这个地方竟不比我们湖州差上几分,”
章老太太说:“可见人呐,不能坐井观天,不出门看看焉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众人受教。
江南贪污案发,江南的官员像割韭菜一般被撸了一大批,朱琳的父亲朱理山因根基尚浅胆子不大,不敢入马文安的局,竟硕果仅存成为江南少数未被撤职查办的官员之一,不仅如此,圣上还认为他出淤泥而不染,是个立身存正的好官,竟越级擢升为布政司参议,待吏部文书一到就要带着妻女往杭州就职。
朱琳南往,章岚北去,所以这场生辰宴,实际上是两位闺中密友的告别之宴。
朱琳哭得稀里哗啦,难以接受好友分别的事实,还孩子气地打算去找朱太太闹,要不让她也跟着章岚回京算了,反正自家哥哥和舅舅家都在京城。
章岚安慰她,“咱们还可以通信嘛,你在京城长大,可是我还没去过杭州府呢,你去替我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来信告诉我;况且朱伯父简在圣心,说不定哪天就高升回京了,那咱们就可以在京城相聚了。。。。。。”
章岚让白芷从房里书桌上拿来一本册子,双手递给朱琳,“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朱琳擦擦眼泪,注意力转到册子上,“这是什么?”
册子不大,封面画着一株兰叶,旁边用簪花小楷写着四个字“琳岚画册”。
翻开画册,里面每一页都有两个形态可掬的小女孩,有春天一起坐船的,夏日一起坐在窗下绣花的,秋阳里一起赏菊的,冬日里围炉烤火的,都是闺阁少女的日常生活场景,“这是我画的我们,纪念册,以后你看着画册就像看到我,”
朱琳纯真可爱,对待章岚更是真诚,这样像金子一样难得的朋友去了京城可能就再难遇见,章岚一直想着送朱琳一件离别礼物,认真想了许久。她想起现代学生毕业时,好友们都喜欢一起去找各种大头贴或艺术照,放在一本相册里再写上祝福话语互赠对方,以作留念。这里不能拍照,她就用画画代替照相,把她们一起共渡的美好时光用画笔记录下来,
朱琳又惊喜又感动,刚擦干的眼泪又滚了出来,“啪”一下把画册抱在怀里,“岚姐姐,你送我的礼物我太喜欢了,谢谢你,呜呜呜,岚姐姐,我真舍不得你,呜呜呜。。。。。。”,又扑到章岚怀里哭,把章岚的衣裙揉成一团,鼻涕眼泪都抹在了上面,章岚哭笑不得,只好拍拍她的背,继续安慰她。
宴上亲友们得知章家不日上京反应不一,有人表示不舍,也有人觉得京城居大不易,劝章老太太三思,更多的是表示了艳羡,甚至不少与章家产业有生意来往的人家还开始考虑是不是也紧跟章家的步伐上京开拓新的商业版图。
热闹的生辰宴过后,收拾行李准备上京就正式提上日程。
在征得章老太太的同意后,温氏早已选定留守湖州照管章家产业的管事,并誊抄了一份这几年章府田产出息花用的账本,预备带上京去给大房章承定和马氏夫妻过目。虽然年年都按例送产业分红上京,不过亲兄弟明算账,她作为二房给家里照管产业,账目总该给大房交代清楚,表明二房没有借着管家中饱私囊的立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章老太爷虽已故去,章老太太健在,章家没有分家,照理家中产业应该是长房打理,在婆母跟前尽孝的也该是长房媳妇马氏。不过章家二子,虽都在官场,但走的路子却不同,一武一文,承定行武承安走文。早年章承定一直在边关打仗,马氏带着一双儿女在湖州老家服侍婆母,夫妻两地分居多年,后来章承定调任京官,章老太太不是磋磨儿媳妇的恶婆婆,让马氏带着儿女上京与大儿子团聚。后来章承安的继室怀胎回湖州备产,因故一直没回四川与丈夫团聚,带着孩子照顾婆母顺带照管家里产业。
温氏心胸不比一般锱铢必较的闺阁妇人,她心中自有一本账。丈夫要调任回京,儿子上京进学,这些都得仰仗大伯从中周旋,况且她自己娘家不在京城,一家子在那里生活,以后少不了要大房关照,跟丈夫儿子的前程比起来,其他的实在算不得什么。
章岚虽除了收拾行李还要处理已故母亲的嫁妆,但她这次上京,母亲的嫁妆暂不带去,日后她成亲出嫁,再安排送去。因此她需要做的其实并不多。瓷器木料衣料首饰这些锁在库房里,章家一年两次安排下人清扫保养,章岚出嫁前安排照旧。至于田亩商铺,则一直由宋连城派信得过且得力的管事照管着,以后管事一年一次上京给章岚送红利和报账。
章府众人一气忙了快2个月,直到中秋节前总算是基本准备停当了,要跟着上京伺候或留守湖州照管产业老宅的的下人已择定,大件行李和土仪都已打包送至漕运码头货仓,只待出发前一日装船。
大家这才舒一口气,安下心来过中秋节。
剥蟹,吃饼,赏月,这个中秋节似乎同以往的中秋节没什么不同,却是章府上京前在湖州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众人皆是万般滋味在心头。
长途出行,要么陆路要么水路。老太太上了年纪受不得颠簸,陆路不在考虑。湖州去往京城,有两条水路,一是海运,从湖州坐小船到海运港口,再换大船北上,顺风时可日夜行船,但若遇上台风,则船翻人溺,风险极大;一是河运,走京杭大运河,直接从湖州漕运码头上船,虽船程较长,好处是较为平稳安全。
章府上京,自然选择河船,安全为上。
章承定也数次来信,切切告诫不必心急赶路,务必以章老太太安全舒适为上,并提前打发了管家带人南下接迎众人,并负责沿途打点。
出发前一日,章府众人先到码头客栈住一晚,候船。
八月二十二,出行大吉。
巳时一刻,众人登船,扬帆起航。
温氏担心章老太太和章槿不适应,上了船就带着她们到安排好的舱房休息。
章岚没有进舱,而是站在船尾,眺望着码头。
章柘走过来,看看章岚的神情,问她,“姐姐,你是不是舍不得湖州?我也舍不得,”
章岚视线不动,答道:“嗯,舍不得,这是我们的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回来。。。。。。”
姐弟二人没有再说话,默默地站在船尾,风带起二人的衣角。
湖州城渐渐远去。
京杭大运河河道不宽,南来北往的漕运交通繁忙,为避免碰撞事故,官府规定只能日间行船。从湖州登船,途径苏州、镇江、扬州、淮安、淮阴、徐州、台儿庄、济宁、聊城、临清、德州、沧州、天津等地,在通州下船,前后花费至少20日。
船上除了用膳、休息,发呆看景,与人交谈外并无其他娱乐,一开始的离愁很快就被无聊取代。其他人还好,章槿可被憋疯了,奶娘担心她在船上乱跑落水,天天拘着她在狭小的舱房里。
章岚只好绞尽脑汁想些可以不需要太大活动空间的游戏陪她玩,丢沙包,盲人摸象,翻绳,用手帕叠小老鼠什么的把章岚所能想到的花样儿都玩了个遍。
船到济宁,困守船舱已有十数日,章槿是无论如何不肯再呆在船上了,哭着闹着要下船。
正遇上众多船只排队过闸,章承定派来的管家有经验,禀明章老太太起码得耽搁个一、二日。众人坐船坐得骨头都酥了,都极想松散松散。索性上岸逛逛,住一晚客栈,也开开眼界看看此地的风物。
济宁在山东境内,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众人下得船来,便看见码头上人来人往,卖河鲜的,卖吃食的,各种买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贩夫走卒,既有敞着上怀的搬货的漕帮苦力,也有不少像她们这样上岸看光景的坐船过客,真是好一副《济宁上河图》。
章岚犹自可,章柘和章槿早已兴奋得要去逛逛。
温氏担心这码头鱼龙混杂,又人生地不熟的,不肯放他们随意走动。
管家上前禀告,“老太太,二太太,小姐少爷们,小的已经打发人订好了客栈,正在前头的大通街,这大通街上店铺众多,好吃的好玩的多着呢,又不似码头这般混杂不堪,咱们到客栈梳洗一二,出门就可逛街,便利得很,”
章老太太赞许地点头,“真是辛苦你了,想得这般周到,”
管家忙道:“这都是小的职责所在,不敢当老太太的辛苦。”
温氏就对章柘和章槿说,“那咱们就陪着祖母先到客栈落脚,回头再让人带你们出门逛。”
到得客栈一看,“四方客栈”,洒金大字的牌匾,上下三层,相当气派的客栈。门前果然是商贸繁盛的一条商业街。
温氏赞叹一句:“没想到这个地方竟不比我们湖州差上几分,”
章老太太说:“可见人呐,不能坐井观天,不出门看看焉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众人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