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浓深,凉风渐起,窗外树动蝉鸣。
雀琴守着空落落的房间,心中生出几分忐忑。
太子已差人来问了两回,任女史仍未回宫。眼看着宫门快要下钥,虽说女史的身份特殊,但是终归是宫里的女官,入夜不归,不知道太子会不会怪罪下来。
殿外传来声响,掌灯内侍在前引路,太子如芝兰松柏一般的身影出现在门外。
“还未回来?”
雀琴屏住呼吸,以极轻的声音回道,“晌午的时候,女史回来收拾了些东西。”
“什么东西?”
雀琴低着头,“任女史收拾了几件进宫时带来的衣物,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宫灯中透出的昏黄光束,落在青玉地砖上,形成一道圆圆的光晕,将他的身影笼在其中。
光影交错,衬得卫枢神色晦暗不明,辨不出情绪。
“备匹马!”
清淡的声音让内侍微微恍惚了一下,“殿下要出宫?”
“嗯!”
内侍一下子清醒过来,赶忙提灯,追上卫枢的脚步。
--
因为任知宜被卫枢带回宫中,林四和林七也暂时回到暗卫营中待命。
未料到,二更刚过,东宫传信过来。
借着月色,林四见太子立于文正门前,神色淡静无波,周身却透出几分肃然,无端让他生出几分惶惑。
“去任知宜的宅子。”
林四领命,驾上马车。
谁料到,任知宜未回皇宫,却也不在家中。
听到宝珠一句“小姐不在”,林四感觉头皮都在发麻。
从皇宫到石方街,奔了大半个京城,却没找到任知宜。
林四回复太子时,感觉周遭的空气都冷了下来。
平日里太子虽然人清冷了些,但是赏罚分明,御下宽和,像今日这等动怒,倒是第一次见。
卫枢撩起车帷,“为何不跟着她?”
宝珠神色茫然,“小姐说,她去的地方很安全,有朝廷的人在守着。”
车帷落下,清越的声音从内里传出来。
“去贡士院。”
…………
门房来报,有人要入院。
伍主事披上中衣,连连打着哈欠道,“这都什么时辰了!谁啊?”
“一个姑娘,说是来寻人的,又说不出个名字,赶也赶不走。”
伍主事气道,“让她明早再来。”
“说了!可那姑娘看起来不太好惹。”
伍主事无奈地叹气,“带我去看看吧,院里已是一团乱麻,别再惹出什么事来。”
院门外的左侧石狮子旁边坐着一个抱剑的年轻姑娘,右侧停着一辆马车,站着一个执剑的黑衣男子。
伍主事怔怔瞧着,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走到年轻姑娘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
这姑娘粗衣裹身,头发随意地挽着,肤色透着健康的黑,浓眉英挺,一双眼睛异常明亮。
与伍主事想象中举子家眷的样子不同,他有些不确定道,“姑娘有何贵干?”
那姑娘大咧咧地翘起右腿,不耐烦道,“林老头儿说你们非我不请,我这才连夜从怀县赶回来,怎么连门都不让人进?”
伍主事听得费解,又转向马车前的男子,“你与这位姑娘是一道的?”
林四掏出东宫腰牌,“任知宜是不是在里面?”
伍主事朝着马车望了一眼,浑身一震,躬身道,“任女史正在勘验溺死举子高期的房间,贵人请进。”
“嗬!真是巧了!”那姑娘闻言,撇着嘴笑道,“我也是来勘察死人房间的!”
——
高期的房间在贡士院最偏僻的西北角,月色照不进来,漆黑一片。
窗前突地闪过一道黑影。
林四厉声一喝,那道影子倏地跳下门阶,钻进一丛矮林中。
房内,他们找到任知宜时,她正蹲在书案下面,手执烛台,环抱双臂,一张小脸惨白兮兮的。
烛火燃起,满室华亮。
任知宜的面容渐渐恢复了血色,镇定下来。
沉默了半晌,卫枢面色不太好看,“你不想住在宫中也可以,但是日后出来查案,带上林四,或者你那个丫鬟。”
任知宜连忙点头称是。
刚才的一幕,的确是吓到她了!
她翻查着案上的书稿,突然感觉后脊一阵发凉,好似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她。
烛台的光映在窗上,现出一道暗黑的人影。
那影子贴着窗纸望向屋内,双眸的幽芒似乎要穿透进来。
她惊地浑身一颤,一口气吹熄了烛火,躲到书案之下,紧接着便听到林四的喝声。
任知宜望着眼前陌生的姑娘,问道,“殿下,这位姑娘是……”
姑娘抱拳,“大理寺,唐橘!”
看来是林大人推荐的那位擅长刑名的捕快,没想到是个姑娘。
任知宜礼貌笑笑,“唐姑娘好,我叫任知宜。”
唐橘摆摆手道,“唐姑娘听着别扭!叫我唐橘行了,橘树的橘!庄户人家起名没你们官家那么讲究。”
任知宜莞尔一笑,“我爹为我起名时,希望我宜室宜家,这么看来,也不太讲究。”
唐橘侧眼望去,臻首娥眉,肤如凝脂,举手投足都是官家小姐的仪范,但又好像和京城的贵女不太一样。
房间六尺见方,书案置于黄漆胡床旁边。
“这些是什么?”唐橘翻开书案上的东西,拧着眉头道。
“左边的书稿是高期的诗作,右边那一摞是家书。”
“可有发现什么?”
任知宜摇摇头,“我看不出来,都是些寻常东西。”
“这是什么?”唐橘发现地上有一块儿黑色的东西,她拿起来放在鼻下闻了闻,一股子墨香味儿。
“是砚台!”卫枢轻声道,“这个房间有书案,却没有砚台。”
着实有些奇怪。
“这应该是砚台磕坏的一角。”唐橘凝神细看,缓缓道。
任知宜凝视着她,这位唐姑娘刚才还是一脸倦意,开始查案之后便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满眼都是神采。
“这砚台有何紧要?”
唐橘指着书案道,“你看这些诗作和家书,放得井井有条,甚至按照时间顺序做了归整;地面纤尘不染,连衣物的摆放都有既定的顺序,可以知道高期这个人应是一个极爱整洁,做事情喜欢循规蹈矩之人。”
“那又如何?”
“这种人为什么没有打扫地上的碎块儿?”
任知宜沉眉深思,“你的意思是,他是死的那日打翻了砚台。可是贡士院的举子说,他那夜一直醉酒至深夜。”
“院中举子的话,不可尽信。”卫枢淡淡道。
“关键是,这砚台去了哪儿?”
任知宜猜测,“有没有可能是被凶手拿走了?”
“砚台又不是凶器!来之前我去验过他的尸身,身上没有半分重物击打的伤痕。”
卫枢沉思片刻,“或许,是高期自己拿走去修补了。”
任知宜心中一动,“我们明日可以去城中书坊问问。”
“等等!”唐橘若有所思道,“你说他在什么情况下会打翻砚台?”
三人相视对望。
任知宜先开口,“他每隔一日要作诗两首,这个习惯从未变过。”
唐橘继续道,“每月初十,他会写家书寄回,然后月底收到回信,这个习惯也从未变过。”
“所以……”,任知宜抿唇道,“三月初十那日,高期很有可能是在写家书时不慎将砚台打破。”
她突然顿了一下,自言自语道,“那他写的家书呢?”
唐橘闻言,眸色一变。
此时,林四回来了。
“属下未能追上人,那个黑影极熟悉贡士院的环境,属下担心惊扰到举子,未敢继续追下去。”
任知宜心中揣测,高期之死,贡士院中的举子最为可疑,只可惜苦无证据,不能轻举妄动。
外面锣梆之声响起,已是四更天。
唐橘轻声道,“走吧!”
“去哪儿?”
“致行街有一驿站,离贡士院最近,那里经常出没一些为赶考举子送家书的信客。”
…………
一壶清茶,两碟桂花糕。
“二位姑娘,请慢用。”
早朝将开,卫枢先行回宫,将林四留给二人。
“呵……华而不实。”唐橘淡淡地瞥了一眼,塞了个花糕进口,囫囵着吞咽下去,“其实,查案最重要的是填饱肚子。”
任知宜一顿,问道,“要不换去隔壁的玉春楼?”
“玉春楼那个位置不方便蹲人!”唐橘不以为然道。
一夜未睡,任知宜掩唇微欠,流露出几分困意,“若那人今日不来,我们岂不是白等?”
“这算什么!”唐橘的视线一直锁在对面的驿站,嘴里塞得鼓鼓囊囊,“我前夜在怀县的墙头上趴了整整一宿,也没逮到人!做捕快这行,得沉得住气。”
她突然瞥了任知宜一眼,笑容染上三分兴味,“有没有想过做捕快?”
“没想过。”
“刚才在驿站,我瞧你三两下就把话套了出来,资质不错!”,唐橘咂了咂嘴,略带遗憾道,“就是这身子骨柔弱了些。”
“多谢抬举,志不在此!”任知宜淡定地抿了口茶。
二人一见如故,交浅言深。唐橘早已知晓她在为太子做事,笑着揶揄道,“你不会想说,你的志向是做东宫第一幕僚吧!”
“非也!是成为灵州首富!”
“咳咳……”,唐橘被茶水呛到,不敢置信道,“首富!!”
她啧啧一叹,果然是人不可貌相。
纵使长得再仙姿玉貌,清雅出尘,也未必没有一颗世俗的心啊!
任知宜看看手中的画像,突然指着楼下一人道,“唐橘你看!”
“就是这小子!等他半天了!”
唐橘右手借力,倏地从凭栏处飞跳而下,追了过去。
雀琴守着空落落的房间,心中生出几分忐忑。
太子已差人来问了两回,任女史仍未回宫。眼看着宫门快要下钥,虽说女史的身份特殊,但是终归是宫里的女官,入夜不归,不知道太子会不会怪罪下来。
殿外传来声响,掌灯内侍在前引路,太子如芝兰松柏一般的身影出现在门外。
“还未回来?”
雀琴屏住呼吸,以极轻的声音回道,“晌午的时候,女史回来收拾了些东西。”
“什么东西?”
雀琴低着头,“任女史收拾了几件进宫时带来的衣物,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宫灯中透出的昏黄光束,落在青玉地砖上,形成一道圆圆的光晕,将他的身影笼在其中。
光影交错,衬得卫枢神色晦暗不明,辨不出情绪。
“备匹马!”
清淡的声音让内侍微微恍惚了一下,“殿下要出宫?”
“嗯!”
内侍一下子清醒过来,赶忙提灯,追上卫枢的脚步。
--
因为任知宜被卫枢带回宫中,林四和林七也暂时回到暗卫营中待命。
未料到,二更刚过,东宫传信过来。
借着月色,林四见太子立于文正门前,神色淡静无波,周身却透出几分肃然,无端让他生出几分惶惑。
“去任知宜的宅子。”
林四领命,驾上马车。
谁料到,任知宜未回皇宫,却也不在家中。
听到宝珠一句“小姐不在”,林四感觉头皮都在发麻。
从皇宫到石方街,奔了大半个京城,却没找到任知宜。
林四回复太子时,感觉周遭的空气都冷了下来。
平日里太子虽然人清冷了些,但是赏罚分明,御下宽和,像今日这等动怒,倒是第一次见。
卫枢撩起车帷,“为何不跟着她?”
宝珠神色茫然,“小姐说,她去的地方很安全,有朝廷的人在守着。”
车帷落下,清越的声音从内里传出来。
“去贡士院。”
…………
门房来报,有人要入院。
伍主事披上中衣,连连打着哈欠道,“这都什么时辰了!谁啊?”
“一个姑娘,说是来寻人的,又说不出个名字,赶也赶不走。”
伍主事气道,“让她明早再来。”
“说了!可那姑娘看起来不太好惹。”
伍主事无奈地叹气,“带我去看看吧,院里已是一团乱麻,别再惹出什么事来。”
院门外的左侧石狮子旁边坐着一个抱剑的年轻姑娘,右侧停着一辆马车,站着一个执剑的黑衣男子。
伍主事怔怔瞧着,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走到年轻姑娘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
这姑娘粗衣裹身,头发随意地挽着,肤色透着健康的黑,浓眉英挺,一双眼睛异常明亮。
与伍主事想象中举子家眷的样子不同,他有些不确定道,“姑娘有何贵干?”
那姑娘大咧咧地翘起右腿,不耐烦道,“林老头儿说你们非我不请,我这才连夜从怀县赶回来,怎么连门都不让人进?”
伍主事听得费解,又转向马车前的男子,“你与这位姑娘是一道的?”
林四掏出东宫腰牌,“任知宜是不是在里面?”
伍主事朝着马车望了一眼,浑身一震,躬身道,“任女史正在勘验溺死举子高期的房间,贵人请进。”
“嗬!真是巧了!”那姑娘闻言,撇着嘴笑道,“我也是来勘察死人房间的!”
——
高期的房间在贡士院最偏僻的西北角,月色照不进来,漆黑一片。
窗前突地闪过一道黑影。
林四厉声一喝,那道影子倏地跳下门阶,钻进一丛矮林中。
房内,他们找到任知宜时,她正蹲在书案下面,手执烛台,环抱双臂,一张小脸惨白兮兮的。
烛火燃起,满室华亮。
任知宜的面容渐渐恢复了血色,镇定下来。
沉默了半晌,卫枢面色不太好看,“你不想住在宫中也可以,但是日后出来查案,带上林四,或者你那个丫鬟。”
任知宜连忙点头称是。
刚才的一幕,的确是吓到她了!
她翻查着案上的书稿,突然感觉后脊一阵发凉,好似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她。
烛台的光映在窗上,现出一道暗黑的人影。
那影子贴着窗纸望向屋内,双眸的幽芒似乎要穿透进来。
她惊地浑身一颤,一口气吹熄了烛火,躲到书案之下,紧接着便听到林四的喝声。
任知宜望着眼前陌生的姑娘,问道,“殿下,这位姑娘是……”
姑娘抱拳,“大理寺,唐橘!”
看来是林大人推荐的那位擅长刑名的捕快,没想到是个姑娘。
任知宜礼貌笑笑,“唐姑娘好,我叫任知宜。”
唐橘摆摆手道,“唐姑娘听着别扭!叫我唐橘行了,橘树的橘!庄户人家起名没你们官家那么讲究。”
任知宜莞尔一笑,“我爹为我起名时,希望我宜室宜家,这么看来,也不太讲究。”
唐橘侧眼望去,臻首娥眉,肤如凝脂,举手投足都是官家小姐的仪范,但又好像和京城的贵女不太一样。
房间六尺见方,书案置于黄漆胡床旁边。
“这些是什么?”唐橘翻开书案上的东西,拧着眉头道。
“左边的书稿是高期的诗作,右边那一摞是家书。”
“可有发现什么?”
任知宜摇摇头,“我看不出来,都是些寻常东西。”
“这是什么?”唐橘发现地上有一块儿黑色的东西,她拿起来放在鼻下闻了闻,一股子墨香味儿。
“是砚台!”卫枢轻声道,“这个房间有书案,却没有砚台。”
着实有些奇怪。
“这应该是砚台磕坏的一角。”唐橘凝神细看,缓缓道。
任知宜凝视着她,这位唐姑娘刚才还是一脸倦意,开始查案之后便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满眼都是神采。
“这砚台有何紧要?”
唐橘指着书案道,“你看这些诗作和家书,放得井井有条,甚至按照时间顺序做了归整;地面纤尘不染,连衣物的摆放都有既定的顺序,可以知道高期这个人应是一个极爱整洁,做事情喜欢循规蹈矩之人。”
“那又如何?”
“这种人为什么没有打扫地上的碎块儿?”
任知宜沉眉深思,“你的意思是,他是死的那日打翻了砚台。可是贡士院的举子说,他那夜一直醉酒至深夜。”
“院中举子的话,不可尽信。”卫枢淡淡道。
“关键是,这砚台去了哪儿?”
任知宜猜测,“有没有可能是被凶手拿走了?”
“砚台又不是凶器!来之前我去验过他的尸身,身上没有半分重物击打的伤痕。”
卫枢沉思片刻,“或许,是高期自己拿走去修补了。”
任知宜心中一动,“我们明日可以去城中书坊问问。”
“等等!”唐橘若有所思道,“你说他在什么情况下会打翻砚台?”
三人相视对望。
任知宜先开口,“他每隔一日要作诗两首,这个习惯从未变过。”
唐橘继续道,“每月初十,他会写家书寄回,然后月底收到回信,这个习惯也从未变过。”
“所以……”,任知宜抿唇道,“三月初十那日,高期很有可能是在写家书时不慎将砚台打破。”
她突然顿了一下,自言自语道,“那他写的家书呢?”
唐橘闻言,眸色一变。
此时,林四回来了。
“属下未能追上人,那个黑影极熟悉贡士院的环境,属下担心惊扰到举子,未敢继续追下去。”
任知宜心中揣测,高期之死,贡士院中的举子最为可疑,只可惜苦无证据,不能轻举妄动。
外面锣梆之声响起,已是四更天。
唐橘轻声道,“走吧!”
“去哪儿?”
“致行街有一驿站,离贡士院最近,那里经常出没一些为赶考举子送家书的信客。”
…………
一壶清茶,两碟桂花糕。
“二位姑娘,请慢用。”
早朝将开,卫枢先行回宫,将林四留给二人。
“呵……华而不实。”唐橘淡淡地瞥了一眼,塞了个花糕进口,囫囵着吞咽下去,“其实,查案最重要的是填饱肚子。”
任知宜一顿,问道,“要不换去隔壁的玉春楼?”
“玉春楼那个位置不方便蹲人!”唐橘不以为然道。
一夜未睡,任知宜掩唇微欠,流露出几分困意,“若那人今日不来,我们岂不是白等?”
“这算什么!”唐橘的视线一直锁在对面的驿站,嘴里塞得鼓鼓囊囊,“我前夜在怀县的墙头上趴了整整一宿,也没逮到人!做捕快这行,得沉得住气。”
她突然瞥了任知宜一眼,笑容染上三分兴味,“有没有想过做捕快?”
“没想过。”
“刚才在驿站,我瞧你三两下就把话套了出来,资质不错!”,唐橘咂了咂嘴,略带遗憾道,“就是这身子骨柔弱了些。”
“多谢抬举,志不在此!”任知宜淡定地抿了口茶。
二人一见如故,交浅言深。唐橘早已知晓她在为太子做事,笑着揶揄道,“你不会想说,你的志向是做东宫第一幕僚吧!”
“非也!是成为灵州首富!”
“咳咳……”,唐橘被茶水呛到,不敢置信道,“首富!!”
她啧啧一叹,果然是人不可貌相。
纵使长得再仙姿玉貌,清雅出尘,也未必没有一颗世俗的心啊!
任知宜看看手中的画像,突然指着楼下一人道,“唐橘你看!”
“就是这小子!等他半天了!”
唐橘右手借力,倏地从凭栏处飞跳而下,追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