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万里,纤凝无迹。
乌压压的人群聚于大理寺堂前,百姓个个伸长了脖子朝内里望去。
这是大胤建国百余年来的第一次科举舞弊大案,太子监察,三司会审,称得上是举国震动。
大理寺卿林居正端坐正中,太子卫枢于左,刑部尚书席白、监察御史蔡崇华和翰林院姚大学士分坐于右。
司直得令,走到五人面前,将手中案卷一一展开,供词一目了然。狱丞押解一干人等到堂。
“本官乃大理寺卿林居正,奉陛下之命审科举舞弊之案,今已查实,特昭示于天下。”
林居正立于堂前,高声道:“礼部尚书肖显秀身为进士科主考官,私泄考题,贪墨罔利,混淆圣听,罪处极刑,因其自尽身死,着抄没家产,全家十五岁以上男子流放南州。”
人群中,百姓一片惊呼。
极刑!
任知宜于堂前侧目,心中泛起波澜,这些年朝官贪墨,蔚然成风,轻易不能入罪。大胤重文,文臣无死罪,乃是多年来不成文的规矩。
这是第一个因为贪墨而被处极刑的三品文臣。曾经高高在上,如坐云端的权臣,一朝贪墨,同样跌落神坛,祸及全家。
朝廷借此重立威信,大胤朝堂才能稳固。
“大家快看!”人群之中,有人指着跪在堂前的霍思修道:“那位就是敲响登闻鼓的霍举子,玉树兰芝,仪表不凡,这才是敢为天下先的君子啊。”
任知宜掩唇微笑。
一眼望去,霍思修面色如常,衣衫齐整。
她心下宽慰,想来这位义兄没有在狱中受什么磋磨。如今他在坊间盛名已聚,只要在下月会试中得中进士,未来的仕途定然一路平顺。
林居正的声音再度响起:“礼部侍郎于文崇父子,笞四十杖,抄没家产,流放靖州三十年;中书舍人裴宜官降四级,裴复与解州举子宫北楼、郭放等十一人,舞弊之行罪证确凿,革除功名,永不录士。”
一直默不作声的宫北楼遽然抬头,“学生不服!”
林居正板着脸,“这个结果,是三司会审一致通过的。你有何不服?”
宫北楼倏地直起身来,不甘道:“于靳在天香阁主动游说,学生一时糊涂,才误信了他的鬼话!”
“本官查案,重在证据!众人皆已招认,当日你也同样买过那份考题,还有什么好说的!”
宫北楼再叩首,“林大人,学生本就是三甲之才,若能重新参加下月会试,当可证明……”
“不必了!”卫枢出声打断!
他阔步而下,青衣锦袍,气韵华然。
冷漠中带着三分凛冽,“才学过人又如何!朝廷不需要你们这等苟营之辈!”
“殿下!”宫北楼身旁的举子突然将头磕得咚咚作响,“学生能不能要一个悔过的机会?如果我就这么回去了,难见父母亲朋,恳请殿下垂怜!”
卫枢冷冷道:“若是一句真心悔过便既往不咎,对落榜的举子可算公平?你是将大胤律疏当成了儿戏!”
求情无望,宫北楼拍着那举子的肩膀,落下几滴泪来,“怪我无能,未能看穿他们的阴谋,这是有人在拿我们解州开刀!”
那举子茫然若失地望着周围的人群,那么多双眼睛望着他,其中有鄙夷,有愤恨,还有畅快。
他双眼发直,呆呆地望着宫北楼。
“事到如今,还要矫词强辩!毫无气节可言。”卫枢拧眉拂袖,连看都不愿意再看宫北楼一眼,“难怪仅是输了一场无足轻重的曲水流觞便睚眦必报,去害霍思修的性命!”
“……”
一丝狠戾自宫北楼眼中一闪而过,他突然朝着人群高声大喊:“北楼无话可说,惟有一死以证清白!”
话音甫落,他整个人朝着堂前抱柱撞去。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宫北楼身上,未防范有人突然跃起,袖中银光一闪,刺向卫枢。
“殿下小心!”任知宜惊喊。
卫枢侧身一避,那人眼见失手,丢下利刃,随手抓住旁边的任知宜,拉紧缠绕在指间的铁丝线,环勒住她的脖颈。
情势急转直下,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出手之人叫韦尚,正是刚才跪地求情的举子。
“韦尚,你疯了!”林居正慌张喝道。
韦尚挟着人后退几步,双手剧颤不止。
那铁丝是用特殊的生铁精铸而成,如发丝一样细,极具韧性,轻轻一使力,便能够嵌入人的皮肉之中。
卫枢面如阴云,一双眸子紧紧地盯着他的手,其中的冷意似能凝结成冰。
“你放开她!”
宫北楼站在抱柱旁边,声音阴恻恻的,“为兄死便死了!你何苦要做这种傻事。我们不是约好要一起还乡!”
韦尚一听“还乡”,浑身抖得愈加厉害,双眸猩红,“我不能回去……”
任知宜被勒得快呼吸不动,“你,松开……我快,喘不动……气了!”
卫枢欺身上前,沉静的眸子现出一丝焦灼,“你有何要求?孤都答应你!”
韦尚好似没听懂他的话,眼神乱飘,样子带着几分癫狂,“宫兄说得对,就是你们害我!就是你们害我!”
疯狂之下,他控制不住手上的力道,铁丝箍得更紧,嫩白肌肤上的红色深痕愈加刺目惊心。
卫枢双眸森然。
此时,任知宜勉力挣扎着朝他眨动了两下双眼,眼神飘向宫北楼的方向,卫枢心念一动,渐渐地冷静下来,朝着韦尚走近了几步。
“殿下,不要靠近贼人!”刑部尚书席白忧心太子安危,失声喊道。
“都退下!谁都不要过来!”太子厉声大喝,吓得席白浑身一颤,不敢再轻举妄动。
卫枢直视韦尚,声音沉静而和缓:“你放开她,不要连累你的父母亲族。”
韦尚短暂地沉默了一下,木着一张脸道:“他们会懂我的!”
“他们不会懂!”卫枢盯着他的手,缓缓问道:“刺杀储君乃是夷族之大罪。是不是宫北楼蛊惑了你?”
韦尚脑子木木的,茫然四顾,却找不到宫北楼的身影,一时之间慌乱不已,六神无主。
“宫兄……宫兄,你在哪儿?”
方才卫枢看懂了任知宜的眼神,着人偷偷带走了宫北楼。
果然,宫北楼一走,韦尚的心绪大乱。
韦尚茫然之下,四处张望,手下不自觉地失了力道。
任知宜得了片刻的喘息空档,拼命地大口呼吸。
卫枢缓缓靠近,轻声道:“宫北楼撞柱自尽是假,此刻已逃了!”
一番说辞搅得韦尚心神俱乱,他面皮扭曲地嘶吼道,“你骗我,你们都骗我……我为了凑一万两银子,把祖上的田产都卖了!一场空啊,一场空……”
他一时哭,一时笑,愈发地癫狂。
悄无声息之间,围墙上架起一整排弓弩,蓄势待发。
只听嗖嗖两声,一对儿石子打在韦尚的髌骨上,他吃痛跪地,身子倒向一旁。
刹那间,一支羽箭划破长空,正中韦尚的眉心,箭矢直穿入骨。
“小姐,你没事儿吧?”宝珠哭着奔向任知宜,扶着她靠在怀里,“吓死我了!”
卫枢立在原地,松开紧握的双拳,神色渐渐平复。
任知宜重重地咳了几下,感觉颈间皮肤兀自火辣辣地疼,微微张口,却说不出话来。
她手抚脖颈,双目闪过一丝惊惶。
“别急!”卫枢走过来,握着她手臂,“许是伤了喉骨,先不要乱动。”
任知宜忍着疼,眸间禁不住泛红。
“你放心!我先带你回太医院。”卫枢的声音清缓,宛若山涧松雪摇落,徐徐入耳,没来由地令她心下稍安。
出了行刺之事,公堂之外的百姓皆被遣散。
任知宜口不能言,指着韦尚的尸体,蹙着眉摇了摇头。
霍思修已回来,关切道:“知宜在说什么?”
卫枢缓缓道:“她大概是说,北衙卫把韦尚射死了,要找谁来指证宫北楼!”
众人恍然。
卫枢不以为然,“此人行止失常,供词做不得准!”
听到“供词”,任知宜想起昨日景随说的话,眼皮微动,示意卫枢伸出手掌。
细白的手指落在宽大的掌心处,写下几个字,卫枢忽略掉心头细密的痒意,呼吸微促:“孤知晓了!”
任知宜又在他掌间写下两个字——“尽快”。
卫枢拧眉,第一次觉得幕僚过于尽责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你这几日不要查案了,专心养伤。”
任知宜摇了摇头,伸出两根手指,表示还有两日便是大理寺堂审之日,高期之案迫在眉睫。
“殿下!”席白走过来行礼,“请殿下与臣一同进宫,向陛下复命。”
“大人先行一步!”卫枢道,“任女史受伤,孤要先送她去太医院诊治。”
“这……”,刑部尚书席白面露难色。
“有何不妥?”
席白颔首道:“刚刚宫里内侍传信,说应国使臣团今日将抵达京城。陛下传令,请殿下立刻到城门前迎接使臣一行。”
卫枢一怔,应国使臣到得比他预想得要早,今年靖州流民作乱,靖南道节度使白坚以军费不足为由,任流民窜扰应国边界。
应国对此极之不满,今日若再怠慢使臣,恐伤两国邦交。
卫枢不再迟疑,沉声道:“回宫。”
任知宜目送卫枢快马而去,抚着伤口的指腹微收,心绪重重。
乌压压的人群聚于大理寺堂前,百姓个个伸长了脖子朝内里望去。
这是大胤建国百余年来的第一次科举舞弊大案,太子监察,三司会审,称得上是举国震动。
大理寺卿林居正端坐正中,太子卫枢于左,刑部尚书席白、监察御史蔡崇华和翰林院姚大学士分坐于右。
司直得令,走到五人面前,将手中案卷一一展开,供词一目了然。狱丞押解一干人等到堂。
“本官乃大理寺卿林居正,奉陛下之命审科举舞弊之案,今已查实,特昭示于天下。”
林居正立于堂前,高声道:“礼部尚书肖显秀身为进士科主考官,私泄考题,贪墨罔利,混淆圣听,罪处极刑,因其自尽身死,着抄没家产,全家十五岁以上男子流放南州。”
人群中,百姓一片惊呼。
极刑!
任知宜于堂前侧目,心中泛起波澜,这些年朝官贪墨,蔚然成风,轻易不能入罪。大胤重文,文臣无死罪,乃是多年来不成文的规矩。
这是第一个因为贪墨而被处极刑的三品文臣。曾经高高在上,如坐云端的权臣,一朝贪墨,同样跌落神坛,祸及全家。
朝廷借此重立威信,大胤朝堂才能稳固。
“大家快看!”人群之中,有人指着跪在堂前的霍思修道:“那位就是敲响登闻鼓的霍举子,玉树兰芝,仪表不凡,这才是敢为天下先的君子啊。”
任知宜掩唇微笑。
一眼望去,霍思修面色如常,衣衫齐整。
她心下宽慰,想来这位义兄没有在狱中受什么磋磨。如今他在坊间盛名已聚,只要在下月会试中得中进士,未来的仕途定然一路平顺。
林居正的声音再度响起:“礼部侍郎于文崇父子,笞四十杖,抄没家产,流放靖州三十年;中书舍人裴宜官降四级,裴复与解州举子宫北楼、郭放等十一人,舞弊之行罪证确凿,革除功名,永不录士。”
一直默不作声的宫北楼遽然抬头,“学生不服!”
林居正板着脸,“这个结果,是三司会审一致通过的。你有何不服?”
宫北楼倏地直起身来,不甘道:“于靳在天香阁主动游说,学生一时糊涂,才误信了他的鬼话!”
“本官查案,重在证据!众人皆已招认,当日你也同样买过那份考题,还有什么好说的!”
宫北楼再叩首,“林大人,学生本就是三甲之才,若能重新参加下月会试,当可证明……”
“不必了!”卫枢出声打断!
他阔步而下,青衣锦袍,气韵华然。
冷漠中带着三分凛冽,“才学过人又如何!朝廷不需要你们这等苟营之辈!”
“殿下!”宫北楼身旁的举子突然将头磕得咚咚作响,“学生能不能要一个悔过的机会?如果我就这么回去了,难见父母亲朋,恳请殿下垂怜!”
卫枢冷冷道:“若是一句真心悔过便既往不咎,对落榜的举子可算公平?你是将大胤律疏当成了儿戏!”
求情无望,宫北楼拍着那举子的肩膀,落下几滴泪来,“怪我无能,未能看穿他们的阴谋,这是有人在拿我们解州开刀!”
那举子茫然若失地望着周围的人群,那么多双眼睛望着他,其中有鄙夷,有愤恨,还有畅快。
他双眼发直,呆呆地望着宫北楼。
“事到如今,还要矫词强辩!毫无气节可言。”卫枢拧眉拂袖,连看都不愿意再看宫北楼一眼,“难怪仅是输了一场无足轻重的曲水流觞便睚眦必报,去害霍思修的性命!”
“……”
一丝狠戾自宫北楼眼中一闪而过,他突然朝着人群高声大喊:“北楼无话可说,惟有一死以证清白!”
话音甫落,他整个人朝着堂前抱柱撞去。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宫北楼身上,未防范有人突然跃起,袖中银光一闪,刺向卫枢。
“殿下小心!”任知宜惊喊。
卫枢侧身一避,那人眼见失手,丢下利刃,随手抓住旁边的任知宜,拉紧缠绕在指间的铁丝线,环勒住她的脖颈。
情势急转直下,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出手之人叫韦尚,正是刚才跪地求情的举子。
“韦尚,你疯了!”林居正慌张喝道。
韦尚挟着人后退几步,双手剧颤不止。
那铁丝是用特殊的生铁精铸而成,如发丝一样细,极具韧性,轻轻一使力,便能够嵌入人的皮肉之中。
卫枢面如阴云,一双眸子紧紧地盯着他的手,其中的冷意似能凝结成冰。
“你放开她!”
宫北楼站在抱柱旁边,声音阴恻恻的,“为兄死便死了!你何苦要做这种傻事。我们不是约好要一起还乡!”
韦尚一听“还乡”,浑身抖得愈加厉害,双眸猩红,“我不能回去……”
任知宜被勒得快呼吸不动,“你,松开……我快,喘不动……气了!”
卫枢欺身上前,沉静的眸子现出一丝焦灼,“你有何要求?孤都答应你!”
韦尚好似没听懂他的话,眼神乱飘,样子带着几分癫狂,“宫兄说得对,就是你们害我!就是你们害我!”
疯狂之下,他控制不住手上的力道,铁丝箍得更紧,嫩白肌肤上的红色深痕愈加刺目惊心。
卫枢双眸森然。
此时,任知宜勉力挣扎着朝他眨动了两下双眼,眼神飘向宫北楼的方向,卫枢心念一动,渐渐地冷静下来,朝着韦尚走近了几步。
“殿下,不要靠近贼人!”刑部尚书席白忧心太子安危,失声喊道。
“都退下!谁都不要过来!”太子厉声大喝,吓得席白浑身一颤,不敢再轻举妄动。
卫枢直视韦尚,声音沉静而和缓:“你放开她,不要连累你的父母亲族。”
韦尚短暂地沉默了一下,木着一张脸道:“他们会懂我的!”
“他们不会懂!”卫枢盯着他的手,缓缓问道:“刺杀储君乃是夷族之大罪。是不是宫北楼蛊惑了你?”
韦尚脑子木木的,茫然四顾,却找不到宫北楼的身影,一时之间慌乱不已,六神无主。
“宫兄……宫兄,你在哪儿?”
方才卫枢看懂了任知宜的眼神,着人偷偷带走了宫北楼。
果然,宫北楼一走,韦尚的心绪大乱。
韦尚茫然之下,四处张望,手下不自觉地失了力道。
任知宜得了片刻的喘息空档,拼命地大口呼吸。
卫枢缓缓靠近,轻声道:“宫北楼撞柱自尽是假,此刻已逃了!”
一番说辞搅得韦尚心神俱乱,他面皮扭曲地嘶吼道,“你骗我,你们都骗我……我为了凑一万两银子,把祖上的田产都卖了!一场空啊,一场空……”
他一时哭,一时笑,愈发地癫狂。
悄无声息之间,围墙上架起一整排弓弩,蓄势待发。
只听嗖嗖两声,一对儿石子打在韦尚的髌骨上,他吃痛跪地,身子倒向一旁。
刹那间,一支羽箭划破长空,正中韦尚的眉心,箭矢直穿入骨。
“小姐,你没事儿吧?”宝珠哭着奔向任知宜,扶着她靠在怀里,“吓死我了!”
卫枢立在原地,松开紧握的双拳,神色渐渐平复。
任知宜重重地咳了几下,感觉颈间皮肤兀自火辣辣地疼,微微张口,却说不出话来。
她手抚脖颈,双目闪过一丝惊惶。
“别急!”卫枢走过来,握着她手臂,“许是伤了喉骨,先不要乱动。”
任知宜忍着疼,眸间禁不住泛红。
“你放心!我先带你回太医院。”卫枢的声音清缓,宛若山涧松雪摇落,徐徐入耳,没来由地令她心下稍安。
出了行刺之事,公堂之外的百姓皆被遣散。
任知宜口不能言,指着韦尚的尸体,蹙着眉摇了摇头。
霍思修已回来,关切道:“知宜在说什么?”
卫枢缓缓道:“她大概是说,北衙卫把韦尚射死了,要找谁来指证宫北楼!”
众人恍然。
卫枢不以为然,“此人行止失常,供词做不得准!”
听到“供词”,任知宜想起昨日景随说的话,眼皮微动,示意卫枢伸出手掌。
细白的手指落在宽大的掌心处,写下几个字,卫枢忽略掉心头细密的痒意,呼吸微促:“孤知晓了!”
任知宜又在他掌间写下两个字——“尽快”。
卫枢拧眉,第一次觉得幕僚过于尽责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你这几日不要查案了,专心养伤。”
任知宜摇了摇头,伸出两根手指,表示还有两日便是大理寺堂审之日,高期之案迫在眉睫。
“殿下!”席白走过来行礼,“请殿下与臣一同进宫,向陛下复命。”
“大人先行一步!”卫枢道,“任女史受伤,孤要先送她去太医院诊治。”
“这……”,刑部尚书席白面露难色。
“有何不妥?”
席白颔首道:“刚刚宫里内侍传信,说应国使臣团今日将抵达京城。陛下传令,请殿下立刻到城门前迎接使臣一行。”
卫枢一怔,应国使臣到得比他预想得要早,今年靖州流民作乱,靖南道节度使白坚以军费不足为由,任流民窜扰应国边界。
应国对此极之不满,今日若再怠慢使臣,恐伤两国邦交。
卫枢不再迟疑,沉声道:“回宫。”
任知宜目送卫枢快马而去,抚着伤口的指腹微收,心绪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