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姨娘这玄乎话说得人心直颤,骇得一干人等窃窃私语,场面一瞬间嘈乱起来。
旁人犹可,不过偷摸着使个眼色、嘀咕两声,那平王一听便着急嚷叫起来,左顾右盼的,急慌慌道:“那我们阿灵呢?我那样大一个女郎呢?”
罗姨娘不敢去上头拉扯,就一骨碌坐在地下,趁势抱着傅嘉宜的腿,哭个没完。
“我说你这没气运的女郎,自打娘胎里就没个好出身,眼看着就要改命了,怎么偏偏受不住这泼天的福分呢?”
“先别急着哭。”
平王妃见这两人一唱一和的,也不怕人多口杂坏了事,“阿宜那原是听来的消息,未必就能准的。眼下既没有上京使臣来传信说和亲一事作罢,也没人叫咱们家去接孩子,阿灵定然还是在宫中安生待嫁。”
强按下心中疑惑与不耐,平王妃严肃说道:“多说多错,禁苑中事向来干系甚大,岂容我等轻易品评,一哭二闹的,这是为了嘉灵好吗?”
平王当即就不嚎了,顺便闭上了嘴。
傅嘉笙留意到,他似乎特意往座下她这方向看了一眼。
既是有意而为,那必然不是在寻她了。
傅嘉笙虽无法正眼瞧见身侧燕行的神色,但她明显察觉到,在燕行不知给予了何种反馈后,平王的呼吸恰好急促了那么一瞬。
母妃曾与她说,那是父王急剧惊骇之后发觉可以安心时才会有的举动。她竟不知,父王对他才认下的八郎已到了这等放心程度。
嘉笙极安静地看着这一切。
罗姨娘一番撒泼没起到大效用,又看见平王都熄了火,再找不着人来帮腔,只得捂着帕子哀泣。
大娘傅嘉宜总算松了口气,忙去扶她,宽慰道:“姨娘这是做什么?姨娘快起来……”
罗氏没了非要往大声里闹腾的动静,平王妃便也容得下她爱女心切的悲愁举止。
紧跟着就有心肠稍软乎些的,譬如嫁了女郎万事足的佟姨娘,虽是为了女儿圆场,好歹还能出言劝导一二:“我说你才是想多了,妹妹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吗?在平京都格外招人喜爱的,去了上京那还得了?你且安心,咱们二娘最是个有主意的,你细想想看,向来她想做的,哪一件没能办成呢?”
也有趁机看好戏的,譬如那杜氏,就柔声慢语道:“我虽没去过上京、进过宫城,也晓得那里的人纷纷生着十一二倍的机灵脑仁儿,二娘再聪慧,也只是在平京这等乡下地界卖弄小巧博出彩而已,且她姊妹们都是极明白事理的,才犯不着为了那点子虚名跟这做姐姐的计较。”
二娘嘉灵处处压姐妹们一头的事,她亲生的四娘五娘为此抱怨过不止一回,做母亲的自然心疼,杜姨娘势必要为了嘉宝嘉玉讨回场子,这时节那装得十分公允的说辞便露了藏不住的幸灾乐祸痕迹。
“若真在上京遇着什么事,她那些个小心思在贵人眼里够看么?姐姐也别怪妹妹把话说得太直白,要我说,好好一个女郎家安分守己些还罢了……”
杜氏想到自己那一双女儿,原本娇柔的声调蓦地尖利,“非得纵容着养出个有心气儿的,一味的钻营拔尖,成日家踩着别个专显出自家来,登高跌重也是迟早的事啊……”
杜姨娘在平王妃的怒视下果断住嘴。
余者见状,各自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咽在了肚腹里。
杜姨娘更是提前一步,按住了自己那两个同样以伶牙俐齿闻名的女儿。
她虽刻薄,却极懂得示弱。此时借故痛骂两句,已然抒发够了往日存够的郁结,便犯不着再去人前现眼,白费了口舌不说,没准儿还会替自己娘仨招来平王妃的厌恶。
果然,她当时看人眼色,立马住了嘴,平王妃就暂且放过,不大理会她了。回头她再安分守己一段时日,不在王妃跟前对罗氏咬住不饶,今儿这一出便不会有人同她计较了。
至于平王……他眼里早没了那几个老姐姐,不过看在孩子们的面上才容忍她们几分,这些私下里的事情她可都知道。
杜姨娘特特寡淡着一张俏脸给人看,借着喝茶的功夫,才抽空眯了眼,满足地笑了笑。
而罗姨娘在那头听来听去,反倒让人说得没了主见。她的二娘打小聪颖,她这亲娘却平平,自是万事依靠女儿惯了。如今嘉灵不在身边,没了替她做主掌事的,罗姨娘就什么都不会了。
春晖堂上便只闻得慈母悲鸣。
平王妃由着那罗氏狠哭了一阵,见她仍没有停下的意思,原预备开口震慑,又见傅嘉笙在座下冲着她极隐晦的摇了摇头,纵然一时不解其意,也足够信任这提醒,就按捺住要插手的冲动,放着罗姨娘在那里哭去了。
自从把独生女儿当成个小郎君来养,后面又替她请封了世子,平王妃多年来也习惯了在大事小事上听一听嘉笙的意见。
傅嘉笙倒不是不为这番慈母心肠动容,可罗姨娘虽愚笨,却不能算是个好相与的。
放在以前有二娘看顾着还好,至少能把她时不时就作兴的歪念头压制住。自从二娘离开她身边,她又面情软,经受不住小人的撺掇,就时常做出些糊涂不自知的事情来。
傅嘉笙不由得回想起前世。
为着二娘嘉灵代陛下亲女和亲邬郓,且宫中后妃并未有收其为养女的表现,平郡王府的公主生母亦有幸荣封侧妃。
而这位挨到中年才算得意的罗侧妃恰便是害她母妃亡故的最后一根稻草。那罗氏没有真要去害人的心眼,却实实在在做了伤人的帮凶。
而罗侧妃对平王妃心存怨恨的缘由,便是那年二娘嘉灵奉旨和亲,平王妃等人明明一早就得了消息,却没派人给她说,害得她这亲娘满府里最后一个才知道。
罗氏爱女如命,最见不得心尖尖上的傅嘉灵有一丝一毫不好。
遑论嘉灵这一嫁便是死局。
罗氏错过了别人没放在眼里的一次送别,从此就错过了再见女儿嘉灵最后一面的机会。
为人母者,不能弃儿女不顾,纵低如尘埃,焉能不心生怨怼。
所以后来平王夫妇离心,平王妃久居床榻病重之际,这位怀恨已久的罗侧妃可算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便故意错开了人手,未将平王心有悔意的传话替他带到平王妃面前,本也想让她们尝尝悔恨抱憾滋味,岂料阴差阳错间,致使她母妃幽愤而亡。
傅嘉笙那时候费心费力查了几年,就查出这么一个让人啼笑皆非断不清案由的缘故,心内不是不感慨。
且不说罗氏那时只是个最寻常不过的姨娘,平王府对二娘嘉灵和亲之事本就不大赞同,想方设法阻拦还来不及,如何会特意告知她。而罗氏不去恨最先瞒着她的平王,反而钻了牛角尖,惦记上承办这件事的平王妃,称不上是世俗所谓的恶毒,委实也算不得太聪明。
傅嘉笙顾忌罗氏心结,此前派人以平王妃的名义给她透了二娘即将和亲的消息,这一世的罗氏虽然也是在嘉灵离开平京之后才知道的详情,仍旧感念平王妃知会之情,倒是避免了前世一场风波。
可母妃一向以公允处世,若在这个要紧关头说些在罗姨娘耳朵里不见得中听的中立话语,便是眼前面上不显,说不得还是会被她暗自放在心里,后边哪一日再想起来要生事就不好了。
而今的嘉笙既做不到将父母之间累积多年的恩怨完全归咎于当年的罗侧妃一人,也做不到眼看现在的罗姨娘因女坐大而无动于衷。
稻草过柔,犹有覆重之患。鸿毛再轻,岂可视若无睹。
傅嘉笙早拿定了主意,此刻不过当众道出:“为着二姐和亲一事,宫中已降下不世体面,多少富贵都说不尽的。我便想着,那等煊赫权势我们这些人虽不及,到底是血缘上亲近的,我们府上如何不替二姐做脸,也可稍微熨贴她心思。”
众人因这话一静。
嘉笙接着道:“邬郓是漠北各族之首,这一回遣使往上京,要求娶的本也是陛下嫡女。朝中搪塞他们一个异姓郡王的女儿,邬郓现下虽然接受了,谁知道等二姐真被封了公主嫁去,他们又是何等面孔?”
平王冲着她这处倾身,“世子的意思是?”
嘉笙与平王妃对视片刻,“不若由父王做主,将二姐记入母妃名下。如此,二姐有了嫡出的体面,我们也有了与上京通信的由头。父王大可借着更动族谱的借口,亲自修书一封与上京,既算臣属禀告,也是郑重恳请。”
平王妃不是那平王,才不会让嘉笙在人前下不来台,这等她说做就做的大事,做母亲的也分外帮衬着,道:“若征得上京同意,将阿灵的嫡女身份过了明路,一则是给她婚前略略添彩,究竟内里人都清楚,不过图个外面人念叨起来像样的好意头而已,不是真要从罗妹妹那里抢女儿……”
罗姨娘的眼泪又开始哗哗流淌,却不是伤怀,而是欢喜得跟什么似的,“不怕抢的!不怕抢的!二娘若真得了这样记在嫡母名下的好机缘,便有了她最在意的好名声,婢妾都不知该如何感谢世子、感谢王妃。”
罗姨娘伏跪在地,把头叩得直响,“婢妾倒情愿嘉灵就是王妃亲生的,便让我这一世再不认她都使得的!可惜我养下的女郎终究不及咱们世子出落的好,倘或能在王妃名下侥幸沾染些微灵气,也算不负当年王爷王妃赠给这女郎的名字了。”
傅嘉笙紧跟着道:“二则这样的好消息,上京诸人再没有瞒着的道理,必得知会二姐一声……”
她在平王亮晶晶的眼神里补完了最后的话, “自然二姐这时好与不好的境况,我们也有地方探知一二了。”
旁人犹可,不过偷摸着使个眼色、嘀咕两声,那平王一听便着急嚷叫起来,左顾右盼的,急慌慌道:“那我们阿灵呢?我那样大一个女郎呢?”
罗姨娘不敢去上头拉扯,就一骨碌坐在地下,趁势抱着傅嘉宜的腿,哭个没完。
“我说你这没气运的女郎,自打娘胎里就没个好出身,眼看着就要改命了,怎么偏偏受不住这泼天的福分呢?”
“先别急着哭。”
平王妃见这两人一唱一和的,也不怕人多口杂坏了事,“阿宜那原是听来的消息,未必就能准的。眼下既没有上京使臣来传信说和亲一事作罢,也没人叫咱们家去接孩子,阿灵定然还是在宫中安生待嫁。”
强按下心中疑惑与不耐,平王妃严肃说道:“多说多错,禁苑中事向来干系甚大,岂容我等轻易品评,一哭二闹的,这是为了嘉灵好吗?”
平王当即就不嚎了,顺便闭上了嘴。
傅嘉笙留意到,他似乎特意往座下她这方向看了一眼。
既是有意而为,那必然不是在寻她了。
傅嘉笙虽无法正眼瞧见身侧燕行的神色,但她明显察觉到,在燕行不知给予了何种反馈后,平王的呼吸恰好急促了那么一瞬。
母妃曾与她说,那是父王急剧惊骇之后发觉可以安心时才会有的举动。她竟不知,父王对他才认下的八郎已到了这等放心程度。
嘉笙极安静地看着这一切。
罗姨娘一番撒泼没起到大效用,又看见平王都熄了火,再找不着人来帮腔,只得捂着帕子哀泣。
大娘傅嘉宜总算松了口气,忙去扶她,宽慰道:“姨娘这是做什么?姨娘快起来……”
罗氏没了非要往大声里闹腾的动静,平王妃便也容得下她爱女心切的悲愁举止。
紧跟着就有心肠稍软乎些的,譬如嫁了女郎万事足的佟姨娘,虽是为了女儿圆场,好歹还能出言劝导一二:“我说你才是想多了,妹妹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吗?在平京都格外招人喜爱的,去了上京那还得了?你且安心,咱们二娘最是个有主意的,你细想想看,向来她想做的,哪一件没能办成呢?”
也有趁机看好戏的,譬如那杜氏,就柔声慢语道:“我虽没去过上京、进过宫城,也晓得那里的人纷纷生着十一二倍的机灵脑仁儿,二娘再聪慧,也只是在平京这等乡下地界卖弄小巧博出彩而已,且她姊妹们都是极明白事理的,才犯不着为了那点子虚名跟这做姐姐的计较。”
二娘嘉灵处处压姐妹们一头的事,她亲生的四娘五娘为此抱怨过不止一回,做母亲的自然心疼,杜姨娘势必要为了嘉宝嘉玉讨回场子,这时节那装得十分公允的说辞便露了藏不住的幸灾乐祸痕迹。
“若真在上京遇着什么事,她那些个小心思在贵人眼里够看么?姐姐也别怪妹妹把话说得太直白,要我说,好好一个女郎家安分守己些还罢了……”
杜氏想到自己那一双女儿,原本娇柔的声调蓦地尖利,“非得纵容着养出个有心气儿的,一味的钻营拔尖,成日家踩着别个专显出自家来,登高跌重也是迟早的事啊……”
杜姨娘在平王妃的怒视下果断住嘴。
余者见状,各自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咽在了肚腹里。
杜姨娘更是提前一步,按住了自己那两个同样以伶牙俐齿闻名的女儿。
她虽刻薄,却极懂得示弱。此时借故痛骂两句,已然抒发够了往日存够的郁结,便犯不着再去人前现眼,白费了口舌不说,没准儿还会替自己娘仨招来平王妃的厌恶。
果然,她当时看人眼色,立马住了嘴,平王妃就暂且放过,不大理会她了。回头她再安分守己一段时日,不在王妃跟前对罗氏咬住不饶,今儿这一出便不会有人同她计较了。
至于平王……他眼里早没了那几个老姐姐,不过看在孩子们的面上才容忍她们几分,这些私下里的事情她可都知道。
杜姨娘特特寡淡着一张俏脸给人看,借着喝茶的功夫,才抽空眯了眼,满足地笑了笑。
而罗姨娘在那头听来听去,反倒让人说得没了主见。她的二娘打小聪颖,她这亲娘却平平,自是万事依靠女儿惯了。如今嘉灵不在身边,没了替她做主掌事的,罗姨娘就什么都不会了。
春晖堂上便只闻得慈母悲鸣。
平王妃由着那罗氏狠哭了一阵,见她仍没有停下的意思,原预备开口震慑,又见傅嘉笙在座下冲着她极隐晦的摇了摇头,纵然一时不解其意,也足够信任这提醒,就按捺住要插手的冲动,放着罗姨娘在那里哭去了。
自从把独生女儿当成个小郎君来养,后面又替她请封了世子,平王妃多年来也习惯了在大事小事上听一听嘉笙的意见。
傅嘉笙倒不是不为这番慈母心肠动容,可罗姨娘虽愚笨,却不能算是个好相与的。
放在以前有二娘看顾着还好,至少能把她时不时就作兴的歪念头压制住。自从二娘离开她身边,她又面情软,经受不住小人的撺掇,就时常做出些糊涂不自知的事情来。
傅嘉笙不由得回想起前世。
为着二娘嘉灵代陛下亲女和亲邬郓,且宫中后妃并未有收其为养女的表现,平郡王府的公主生母亦有幸荣封侧妃。
而这位挨到中年才算得意的罗侧妃恰便是害她母妃亡故的最后一根稻草。那罗氏没有真要去害人的心眼,却实实在在做了伤人的帮凶。
而罗侧妃对平王妃心存怨恨的缘由,便是那年二娘嘉灵奉旨和亲,平王妃等人明明一早就得了消息,却没派人给她说,害得她这亲娘满府里最后一个才知道。
罗氏爱女如命,最见不得心尖尖上的傅嘉灵有一丝一毫不好。
遑论嘉灵这一嫁便是死局。
罗氏错过了别人没放在眼里的一次送别,从此就错过了再见女儿嘉灵最后一面的机会。
为人母者,不能弃儿女不顾,纵低如尘埃,焉能不心生怨怼。
所以后来平王夫妇离心,平王妃久居床榻病重之际,这位怀恨已久的罗侧妃可算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便故意错开了人手,未将平王心有悔意的传话替他带到平王妃面前,本也想让她们尝尝悔恨抱憾滋味,岂料阴差阳错间,致使她母妃幽愤而亡。
傅嘉笙那时候费心费力查了几年,就查出这么一个让人啼笑皆非断不清案由的缘故,心内不是不感慨。
且不说罗氏那时只是个最寻常不过的姨娘,平王府对二娘嘉灵和亲之事本就不大赞同,想方设法阻拦还来不及,如何会特意告知她。而罗氏不去恨最先瞒着她的平王,反而钻了牛角尖,惦记上承办这件事的平王妃,称不上是世俗所谓的恶毒,委实也算不得太聪明。
傅嘉笙顾忌罗氏心结,此前派人以平王妃的名义给她透了二娘即将和亲的消息,这一世的罗氏虽然也是在嘉灵离开平京之后才知道的详情,仍旧感念平王妃知会之情,倒是避免了前世一场风波。
可母妃一向以公允处世,若在这个要紧关头说些在罗姨娘耳朵里不见得中听的中立话语,便是眼前面上不显,说不得还是会被她暗自放在心里,后边哪一日再想起来要生事就不好了。
而今的嘉笙既做不到将父母之间累积多年的恩怨完全归咎于当年的罗侧妃一人,也做不到眼看现在的罗姨娘因女坐大而无动于衷。
稻草过柔,犹有覆重之患。鸿毛再轻,岂可视若无睹。
傅嘉笙早拿定了主意,此刻不过当众道出:“为着二姐和亲一事,宫中已降下不世体面,多少富贵都说不尽的。我便想着,那等煊赫权势我们这些人虽不及,到底是血缘上亲近的,我们府上如何不替二姐做脸,也可稍微熨贴她心思。”
众人因这话一静。
嘉笙接着道:“邬郓是漠北各族之首,这一回遣使往上京,要求娶的本也是陛下嫡女。朝中搪塞他们一个异姓郡王的女儿,邬郓现下虽然接受了,谁知道等二姐真被封了公主嫁去,他们又是何等面孔?”
平王冲着她这处倾身,“世子的意思是?”
嘉笙与平王妃对视片刻,“不若由父王做主,将二姐记入母妃名下。如此,二姐有了嫡出的体面,我们也有了与上京通信的由头。父王大可借着更动族谱的借口,亲自修书一封与上京,既算臣属禀告,也是郑重恳请。”
平王妃不是那平王,才不会让嘉笙在人前下不来台,这等她说做就做的大事,做母亲的也分外帮衬着,道:“若征得上京同意,将阿灵的嫡女身份过了明路,一则是给她婚前略略添彩,究竟内里人都清楚,不过图个外面人念叨起来像样的好意头而已,不是真要从罗妹妹那里抢女儿……”
罗姨娘的眼泪又开始哗哗流淌,却不是伤怀,而是欢喜得跟什么似的,“不怕抢的!不怕抢的!二娘若真得了这样记在嫡母名下的好机缘,便有了她最在意的好名声,婢妾都不知该如何感谢世子、感谢王妃。”
罗姨娘伏跪在地,把头叩得直响,“婢妾倒情愿嘉灵就是王妃亲生的,便让我这一世再不认她都使得的!可惜我养下的女郎终究不及咱们世子出落的好,倘或能在王妃名下侥幸沾染些微灵气,也算不负当年王爷王妃赠给这女郎的名字了。”
傅嘉笙紧跟着道:“二则这样的好消息,上京诸人再没有瞒着的道理,必得知会二姐一声……”
她在平王亮晶晶的眼神里补完了最后的话, “自然二姐这时好与不好的境况,我们也有地方探知一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