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陈锦端的信中只提些慰问身体、多加衣物的话,派长秋宫的侍卫登雍送出去。
这登雍是前朝的宫中侍卫,萧凭入主京城后,他本是要被打发出宫的,彼时陈锦端遇上他看他手上有道疤,便问了缘由,才知是曾经跟随陈老将军打仗时落下的,后来因伤转入禁卫军在宫中当点闲差,那疤天气凉了便会疼。
陈锦端觉着他为国尽忠才落下的伤,不该就如此打发了,调查清楚他身世清白后就留他在长秋宫当差。
他自觉身上有疤,怕丢了皇后的脸,每当长秋宫有宫外人拜访时,他便跳上房檐去蹲着。他功夫好,倒是从未被发现过。
如今倒是用上了这么一个人才。
连送了三封信后,陈锦端终于问登雍:“当真没人盘问你?”
“回娘娘,没有。”
“也没人查阅信件?”
“没有,属下出示长秋宫的令牌,说明自己是替皇后娘娘送家书后,宫门卫就放行了。”
陈锦端沉吟道:“那你一路上可有觉得哪里奇怪?”
登雍细细回想一番,回答道:“并无,一路畅通无阻。”
陈锦端挥挥手让他下去了。
难道萧凭真能让她随意地和家中通信?还是说他已经有信心,陈家永无东山再起之日了,所以才不再限制她与家中来往?
自萧凭登基以来,即使是两人仍如胶似漆、浓情蜜意的那段时间,陈锦端送出的家书也依旧是要经宫门卫翻阅后才能出宫的,当初不觉得,现在才知道萧凭怕得是陈家能阻止前朝五皇子登基,自然也就能把他从皇位上拉下来。
如今陈家彻底倒了,他倒是全然放下心来了。
陈锦端自嘲一笑,不知萧凭是否对陈家还有忌惮,若还有,下一步岂不就是废后。
她也不是舍不得这些荣华富贵,只是当初他亲到陈府与父亲说钦慕陈家女、愿守其一生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已是物是人非。
“事到如今,什么都无所谓,我只想表哥平安离京。”
素兰担忧地看着陈锦端攥紧茶盏的手。
如今朝臣命妇都三催四请,逼着萧凭选秀,而萧凭的后宫只有陈锦端一人,萧凭回绝朝臣们的理由,只怕就是她陈锦端。
萧凭是皇帝,手里握着权力,一句话就可以叫人掉了脑袋,朝臣们对他终究还是怕的,而她陈锦端如今除了有个皇后的名头,什么也没有。
她陈家本就已成为众矢之的,若她再被扣上一顶善妒的帽子,只怕还在京都的陈家女儿们,日子都不好过。
“他虽已大权在握,可也不得不顾虑百官的想法,若非他觉得必不能做的,其余的顺水推舟又有何妨。”
园中树上,新芽生机勃勃,池中锦鲤在水中稳稳地游着,陈锦端洒下一把鱼食,垂眉说。
素兰眉头紧皱,低声说:“可娘娘与陛下本就有了嫌隙,若再有新人入宫,只怕娘娘日子会过得艰难。”
“没有新人便不艰难了么?我如今无依无靠,他要杀我,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反正我是罪臣之女,前朝有几个臣子为我说话又如何,在宫里把人杀了,人已死,身后事如烟云飘散,没人会为了死人得罪皇帝的。”
“娘娘”,素兰想否认陈锦端的话,却又发觉她的话确是事实,于是顿了一顿,一鼓作气道,“若娘娘心中真的对陛下再无信任,那倒不如再送一个陈家的姑娘进来,自家的人总亲近些,日后也好为娘娘打算、为陈家打算。”
陈锦端是没想到这上面去的,如今听了素兰这一句,却是惊了一惊,扭头盯着素兰,一字一句道:“这是火坑!”
素兰却一点也不怕,只道:“娘娘不就是在火坑中救陈家吗。”
这下轮到陈锦端顿住了。
送陈家姑娘入宫这事暂时搁置了下来,素兰看陈锦端面上脸色不好,即使心中仍想着这事也没有再提,陈锦端状似无意,却是把这话听进去了。
待过了半月有余,陈锦端终于忍不住,在信中告知陈老将军自己的信件不会被查阅的消息,并隐晦地提了太后希望皇帝选秀的事。
陈老将军如今精气神大不如前,上马的时间都少了,整日除了上朝就是呆在府里赏花养鱼,所以每每登雍去送信时都能见到他。
他读了信,沉吟片刻,便立即提笔回信,托登雍带回去给陈锦端。
长秋宫内,素兰看着陈锦端用烛火点燃信纸,有些忧虑。
“父亲让你我在宫中多谨慎,一时不查不代表一世不查。还说,若陛下选人入宫,我应当宽容大度,有国母之仪,他知晓我的性子,让我不要横生是非,既已嫁作人妇,很多事就不是他这个父亲能插手的了。”
“娘娘……”
陈锦端看素兰脸色越来越难看,“还有好消息呢,父亲说我们带回来那小孩陈夷,已经习惯京都的物候了,身上的伤也都养好了,如今在陈府小院里住着,日日陪父亲说话,父亲可喜欢他了。”
素兰一听也高兴起来,道:“这陈夷也当真是神,那时娘娘应召回京,伤还没好又这么一折腾,刚动身就发起烧来,随行的医士说娘娘恐怕凶多吉少,正巧那陈夷突然从旁边树林里冲出来倒在了我们车前,侍卫上前去看,只听他说了白茶退热等语他便晕了过去,医士没办法,只能一试,娘娘的热立时便退了大半,娘娘你让好好医治他,他被救回来时,娘娘也被救了回来。说不准他真是咱们的福星呢。”
陈锦端也记得,这小少年醒来后不说话,也不记得名姓,陈锦端觉得与他有缘,便请了父亲让他随陈姓,让他自己起个名字,他却跪下开口说了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求陈姑娘赐名。”
小少年的声音如清泉敲在石壁上,清脆又悦耳,看来几日没说话也并未影响到他的一把好嗓子。
陈锦端恢复得没有这小少年快,歪靠在椅背上不能起身,只忙让他起来,小少年却只低眉跪着,不再吭声。
陈锦端没办法,细细想了一会儿,道:“你我因重伤结缘,差点命丧黄泉,可见都不是命途顺遂之人,如今还能化险为夷在此对谈,你不若就叫陈夷,愿你次次都能化险为夷。”
陈夷重重地磕了一头,说:“我当尽我所能,也助姑娘化险为夷。”
“快起来吧,我并未要你做什么,不用给我如此承诺,你大病初愈,别又跪坏了,起来好好养着。”
陈锦端回京途中反复病重,因着萧凭的两道回京诏令,心情也极为沉重,给陈夷取名这日算是她这一路上为数不多的轻松日子。
“他如今住在归竹园,就在我的院子旁边,若我还住在陈府,定日日去寻他玩。”陈锦端笑道。
素兰一愣。
陈锦端又自言自语道:“若我还是陈府的姑娘就好了……”
这时,门外传来一道硬朗的声音,“为何想回去做陈姑娘?”
这登雍是前朝的宫中侍卫,萧凭入主京城后,他本是要被打发出宫的,彼时陈锦端遇上他看他手上有道疤,便问了缘由,才知是曾经跟随陈老将军打仗时落下的,后来因伤转入禁卫军在宫中当点闲差,那疤天气凉了便会疼。
陈锦端觉着他为国尽忠才落下的伤,不该就如此打发了,调查清楚他身世清白后就留他在长秋宫当差。
他自觉身上有疤,怕丢了皇后的脸,每当长秋宫有宫外人拜访时,他便跳上房檐去蹲着。他功夫好,倒是从未被发现过。
如今倒是用上了这么一个人才。
连送了三封信后,陈锦端终于问登雍:“当真没人盘问你?”
“回娘娘,没有。”
“也没人查阅信件?”
“没有,属下出示长秋宫的令牌,说明自己是替皇后娘娘送家书后,宫门卫就放行了。”
陈锦端沉吟道:“那你一路上可有觉得哪里奇怪?”
登雍细细回想一番,回答道:“并无,一路畅通无阻。”
陈锦端挥挥手让他下去了。
难道萧凭真能让她随意地和家中通信?还是说他已经有信心,陈家永无东山再起之日了,所以才不再限制她与家中来往?
自萧凭登基以来,即使是两人仍如胶似漆、浓情蜜意的那段时间,陈锦端送出的家书也依旧是要经宫门卫翻阅后才能出宫的,当初不觉得,现在才知道萧凭怕得是陈家能阻止前朝五皇子登基,自然也就能把他从皇位上拉下来。
如今陈家彻底倒了,他倒是全然放下心来了。
陈锦端自嘲一笑,不知萧凭是否对陈家还有忌惮,若还有,下一步岂不就是废后。
她也不是舍不得这些荣华富贵,只是当初他亲到陈府与父亲说钦慕陈家女、愿守其一生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已是物是人非。
“事到如今,什么都无所谓,我只想表哥平安离京。”
素兰担忧地看着陈锦端攥紧茶盏的手。
如今朝臣命妇都三催四请,逼着萧凭选秀,而萧凭的后宫只有陈锦端一人,萧凭回绝朝臣们的理由,只怕就是她陈锦端。
萧凭是皇帝,手里握着权力,一句话就可以叫人掉了脑袋,朝臣们对他终究还是怕的,而她陈锦端如今除了有个皇后的名头,什么也没有。
她陈家本就已成为众矢之的,若她再被扣上一顶善妒的帽子,只怕还在京都的陈家女儿们,日子都不好过。
“他虽已大权在握,可也不得不顾虑百官的想法,若非他觉得必不能做的,其余的顺水推舟又有何妨。”
园中树上,新芽生机勃勃,池中锦鲤在水中稳稳地游着,陈锦端洒下一把鱼食,垂眉说。
素兰眉头紧皱,低声说:“可娘娘与陛下本就有了嫌隙,若再有新人入宫,只怕娘娘日子会过得艰难。”
“没有新人便不艰难了么?我如今无依无靠,他要杀我,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反正我是罪臣之女,前朝有几个臣子为我说话又如何,在宫里把人杀了,人已死,身后事如烟云飘散,没人会为了死人得罪皇帝的。”
“娘娘”,素兰想否认陈锦端的话,却又发觉她的话确是事实,于是顿了一顿,一鼓作气道,“若娘娘心中真的对陛下再无信任,那倒不如再送一个陈家的姑娘进来,自家的人总亲近些,日后也好为娘娘打算、为陈家打算。”
陈锦端是没想到这上面去的,如今听了素兰这一句,却是惊了一惊,扭头盯着素兰,一字一句道:“这是火坑!”
素兰却一点也不怕,只道:“娘娘不就是在火坑中救陈家吗。”
这下轮到陈锦端顿住了。
送陈家姑娘入宫这事暂时搁置了下来,素兰看陈锦端面上脸色不好,即使心中仍想着这事也没有再提,陈锦端状似无意,却是把这话听进去了。
待过了半月有余,陈锦端终于忍不住,在信中告知陈老将军自己的信件不会被查阅的消息,并隐晦地提了太后希望皇帝选秀的事。
陈老将军如今精气神大不如前,上马的时间都少了,整日除了上朝就是呆在府里赏花养鱼,所以每每登雍去送信时都能见到他。
他读了信,沉吟片刻,便立即提笔回信,托登雍带回去给陈锦端。
长秋宫内,素兰看着陈锦端用烛火点燃信纸,有些忧虑。
“父亲让你我在宫中多谨慎,一时不查不代表一世不查。还说,若陛下选人入宫,我应当宽容大度,有国母之仪,他知晓我的性子,让我不要横生是非,既已嫁作人妇,很多事就不是他这个父亲能插手的了。”
“娘娘……”
陈锦端看素兰脸色越来越难看,“还有好消息呢,父亲说我们带回来那小孩陈夷,已经习惯京都的物候了,身上的伤也都养好了,如今在陈府小院里住着,日日陪父亲说话,父亲可喜欢他了。”
素兰一听也高兴起来,道:“这陈夷也当真是神,那时娘娘应召回京,伤还没好又这么一折腾,刚动身就发起烧来,随行的医士说娘娘恐怕凶多吉少,正巧那陈夷突然从旁边树林里冲出来倒在了我们车前,侍卫上前去看,只听他说了白茶退热等语他便晕了过去,医士没办法,只能一试,娘娘的热立时便退了大半,娘娘你让好好医治他,他被救回来时,娘娘也被救了回来。说不准他真是咱们的福星呢。”
陈锦端也记得,这小少年醒来后不说话,也不记得名姓,陈锦端觉得与他有缘,便请了父亲让他随陈姓,让他自己起个名字,他却跪下开口说了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求陈姑娘赐名。”
小少年的声音如清泉敲在石壁上,清脆又悦耳,看来几日没说话也并未影响到他的一把好嗓子。
陈锦端恢复得没有这小少年快,歪靠在椅背上不能起身,只忙让他起来,小少年却只低眉跪着,不再吭声。
陈锦端没办法,细细想了一会儿,道:“你我因重伤结缘,差点命丧黄泉,可见都不是命途顺遂之人,如今还能化险为夷在此对谈,你不若就叫陈夷,愿你次次都能化险为夷。”
陈夷重重地磕了一头,说:“我当尽我所能,也助姑娘化险为夷。”
“快起来吧,我并未要你做什么,不用给我如此承诺,你大病初愈,别又跪坏了,起来好好养着。”
陈锦端回京途中反复病重,因着萧凭的两道回京诏令,心情也极为沉重,给陈夷取名这日算是她这一路上为数不多的轻松日子。
“他如今住在归竹园,就在我的院子旁边,若我还住在陈府,定日日去寻他玩。”陈锦端笑道。
素兰一愣。
陈锦端又自言自语道:“若我还是陈府的姑娘就好了……”
这时,门外传来一道硬朗的声音,“为何想回去做陈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