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从团部到师部就需要漫长的颠簸,早上不到六点,唯一的班车就会发车启程。
而要到达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师部,常常需要耗费3到4个时辰,那条崎岖不平的道路,让每一次的旅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晚上从师部前往省城,只能依赖那班绿皮火车,七百多公里的距离,要历经13个小时还要多的漫长旅行。
而从省城再往北去京城,那更是一次几乎可以算是跨越半个国家的远征。
如果真要计划这样一趟行程,恐怕整个年节都得在路途中度过。
那个时候的人们,出门远行,确实是一次充满考验的壮举,每一个身影,都是那个时代最深刻的印记。
如此艰难的出行条件,让人们更加珍惜团聚的时刻。
每一次的别离和相聚都充满了情感的重量,因为在那个时候,每一次的旅途,都不仅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时间与心灵的远行。
“没事的,现在回去学校也是放寒假,毕竟不像政府部门,不着急报到过了年再走。”此刻有通知书在手,方卫国确实也不用着急,再过最后一个年吧。
“行,今天开心,我去把下屋的飞龙给炖上,顺便再把冻饺子煮上一些。”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这里天上的龙肉其实说的就是飞龙(东北又有“树鸡“、“树榛鸡“之称),体形很象鸽子,体重在六两到九两之间,前胸肌脯硕大。
它的颈骨长而弯曲,犹如龙骨,腿短有羽毛,爪面有鳞,就象龙爪一般,故取名“飞龙鸟”。
雌雄成双成对,形影不离,有“林中鸳鸯”的美称,古时是著名菜肴,被誉为八珍之一。
当然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经不能随便捕捉与宰杀了。
今晚有饺子就酒,还有美味飞龙,定当又是一个开心的夜晚。
姜秀芝则忙碌在厨房的一角,她将事先包好的冻饺子从冰箱中取出,准备煮上一锅。
这些饺子是她亲手制作的,皮薄馅儿多,每一个都包含着她的心意和对家庭的祝福。
厨房里弥漫着温暖的气息,她的身影在其中穿梭,忙着各种工序。
锅里的水开始沸腾,饺子在水中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而那道飞龙也在一旁的炖锅中慢慢炖煮,飘出的香气让人垂涎。
方卫国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舍。
他知道,这个年是他在第二故乡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接下来他将开始全新的生活。
手中握着录取通知书,方卫国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仿佛有了它,时间都变得宽裕起来。
方卫国坐在餐桌旁,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激。
他知道,这样的时光是难能可贵的,是他即将离开北大荒前的宝贵记忆。
他想要好好珍惜这一刻,好好享受大家的陪伴,以及这一顿丰盛的晚饭。
夜色渐浓,灯光下的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酒杯中倒满了属于东北的小烧。
几人围坐在一起,举杯祝福,共同迎接崭新一年的到来。
第二日的早晨,东方的第一缕晨光刚刚破晓,梁思成就从温暖的被窝中爬了出来。
他和三位父亲快速地吃过早餐,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今天他们的任务是赶着家里的爬犁,一起前往场部的邮局。
他们想要查清楚,为何一周前的信件至今没有收到具体原因。
寒风凛冽,爬犁在雪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梁思成几人裹紧了厚厚的棉衣,到达邮局,却发现邮差正好不在,外出送信去了。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
既然来了,四人决定索性趁此机会到市场逛一逛,毕竟还要置办一些过年必备的年货。
市场上已经挤满了准备过年的人们,吆喝声、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四人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着那些卖红纸、糖果等年货的摊位。
很快,他们就采购到了需要的东西:鲜艳的红纸用来贴窗花和制作灯笼,甜蜜的糖果则是为了晚上守岁时能有个好口福。
老三方卫国是个书法爱好者,每年家里的对联和喜字都是由他亲手书写。
因此,李建军他们并不需要额外购买这些装饰品,只需要买些红纸回来即可。
方卫国总是能巧妙地将对联和喜字融入自己独特的风格中,使得每一年的春节都有新的期待和惊喜。
市场上弥漫起一股温馨和谐的气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尽管外面的世界依旧寒冷,但新年的气氛却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节日的色彩。
在那寒冷的冬日里,市场上热闹非凡,人们穿梭在摊位间,选购年货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几位身着厚重棉衣的人格外显眼,他们的目光不时落在地摊上色彩斑斓的对联和璀璨夺目的装饰品上。
“哎呦!几位领导,这是选年货呢?”一道熟悉的声音从人群之中传来,带着几分戏谑。
随着声音,众人的视线便转向了来人,只见一个中等身材,脸庞圆润的男人笑意盈盈地走了过来。
他穿着一件笔挺的军大衣,这在当时可是时髦而不可多得的衣服,说话的人正是团部组织部的刘部长。
农场本是早期兵团的建制,后逐渐演变为类似农业管理机构的存在,师部便是如今的管理局,团部依旧维持着农场的核心职能,而下属的砖厂则作为连队的生产单元继续运作。
张红旗一向性子直爽,听到刘部长的调侃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原来是刘部长,在您面前,我们算哪门子领导啊。”言语中透出一股子豪迈和不拘小节。
“哎呀,可别抬举我了,我这一个小地方的小部长连个九品都算不上,你看方领导回了京大,李领导又回了部队…”刘部长摆摆手,语气谦虚,但话语中却不乏自嘲。
确实,地方组织部虽然权力有限,但却是个信息通达之处,所有人的组织关系无一不经过他的手,谁要返城安排工作,谁要调任新的岗位,刘部长这里总是第一手的消息来源。
周围几人听刘部长这么一说,李建军等人都忍不住互相对望了一眼。
而要到达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师部,常常需要耗费3到4个时辰,那条崎岖不平的道路,让每一次的旅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晚上从师部前往省城,只能依赖那班绿皮火车,七百多公里的距离,要历经13个小时还要多的漫长旅行。
而从省城再往北去京城,那更是一次几乎可以算是跨越半个国家的远征。
如果真要计划这样一趟行程,恐怕整个年节都得在路途中度过。
那个时候的人们,出门远行,确实是一次充满考验的壮举,每一个身影,都是那个时代最深刻的印记。
如此艰难的出行条件,让人们更加珍惜团聚的时刻。
每一次的别离和相聚都充满了情感的重量,因为在那个时候,每一次的旅途,都不仅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时间与心灵的远行。
“没事的,现在回去学校也是放寒假,毕竟不像政府部门,不着急报到过了年再走。”此刻有通知书在手,方卫国确实也不用着急,再过最后一个年吧。
“行,今天开心,我去把下屋的飞龙给炖上,顺便再把冻饺子煮上一些。”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这里天上的龙肉其实说的就是飞龙(东北又有“树鸡“、“树榛鸡“之称),体形很象鸽子,体重在六两到九两之间,前胸肌脯硕大。
它的颈骨长而弯曲,犹如龙骨,腿短有羽毛,爪面有鳞,就象龙爪一般,故取名“飞龙鸟”。
雌雄成双成对,形影不离,有“林中鸳鸯”的美称,古时是著名菜肴,被誉为八珍之一。
当然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经不能随便捕捉与宰杀了。
今晚有饺子就酒,还有美味飞龙,定当又是一个开心的夜晚。
姜秀芝则忙碌在厨房的一角,她将事先包好的冻饺子从冰箱中取出,准备煮上一锅。
这些饺子是她亲手制作的,皮薄馅儿多,每一个都包含着她的心意和对家庭的祝福。
厨房里弥漫着温暖的气息,她的身影在其中穿梭,忙着各种工序。
锅里的水开始沸腾,饺子在水中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而那道飞龙也在一旁的炖锅中慢慢炖煮,飘出的香气让人垂涎。
方卫国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舍。
他知道,这个年是他在第二故乡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接下来他将开始全新的生活。
手中握着录取通知书,方卫国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仿佛有了它,时间都变得宽裕起来。
方卫国坐在餐桌旁,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激。
他知道,这样的时光是难能可贵的,是他即将离开北大荒前的宝贵记忆。
他想要好好珍惜这一刻,好好享受大家的陪伴,以及这一顿丰盛的晚饭。
夜色渐浓,灯光下的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酒杯中倒满了属于东北的小烧。
几人围坐在一起,举杯祝福,共同迎接崭新一年的到来。
第二日的早晨,东方的第一缕晨光刚刚破晓,梁思成就从温暖的被窝中爬了出来。
他和三位父亲快速地吃过早餐,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今天他们的任务是赶着家里的爬犁,一起前往场部的邮局。
他们想要查清楚,为何一周前的信件至今没有收到具体原因。
寒风凛冽,爬犁在雪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梁思成几人裹紧了厚厚的棉衣,到达邮局,却发现邮差正好不在,外出送信去了。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
既然来了,四人决定索性趁此机会到市场逛一逛,毕竟还要置办一些过年必备的年货。
市场上已经挤满了准备过年的人们,吆喝声、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四人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着那些卖红纸、糖果等年货的摊位。
很快,他们就采购到了需要的东西:鲜艳的红纸用来贴窗花和制作灯笼,甜蜜的糖果则是为了晚上守岁时能有个好口福。
老三方卫国是个书法爱好者,每年家里的对联和喜字都是由他亲手书写。
因此,李建军他们并不需要额外购买这些装饰品,只需要买些红纸回来即可。
方卫国总是能巧妙地将对联和喜字融入自己独特的风格中,使得每一年的春节都有新的期待和惊喜。
市场上弥漫起一股温馨和谐的气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尽管外面的世界依旧寒冷,但新年的气氛却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节日的色彩。
在那寒冷的冬日里,市场上热闹非凡,人们穿梭在摊位间,选购年货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几位身着厚重棉衣的人格外显眼,他们的目光不时落在地摊上色彩斑斓的对联和璀璨夺目的装饰品上。
“哎呦!几位领导,这是选年货呢?”一道熟悉的声音从人群之中传来,带着几分戏谑。
随着声音,众人的视线便转向了来人,只见一个中等身材,脸庞圆润的男人笑意盈盈地走了过来。
他穿着一件笔挺的军大衣,这在当时可是时髦而不可多得的衣服,说话的人正是团部组织部的刘部长。
农场本是早期兵团的建制,后逐渐演变为类似农业管理机构的存在,师部便是如今的管理局,团部依旧维持着农场的核心职能,而下属的砖厂则作为连队的生产单元继续运作。
张红旗一向性子直爽,听到刘部长的调侃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原来是刘部长,在您面前,我们算哪门子领导啊。”言语中透出一股子豪迈和不拘小节。
“哎呀,可别抬举我了,我这一个小地方的小部长连个九品都算不上,你看方领导回了京大,李领导又回了部队…”刘部长摆摆手,语气谦虚,但话语中却不乏自嘲。
确实,地方组织部虽然权力有限,但却是个信息通达之处,所有人的组织关系无一不经过他的手,谁要返城安排工作,谁要调任新的岗位,刘部长这里总是第一手的消息来源。
周围几人听刘部长这么一说,李建军等人都忍不住互相对望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