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姜禾按部就班地摆了几天的摊子后,如愿将孙姨家剩下的马蹄粉全都搬回家了。
端午将近,像杨瑞棠这样相熟的监生,也开始向姜禾打听起了端午的去处。
“出东边城门,往码头的南边走,有一条江。因为靠着码头的缘故,沿江两岸有酒楼茶肆也有街头摊贩,热闹得很。”杨瑞棠倚着桌子,手里端着一碗豆花和姜禾闲聊着。
姜禾和青杨也各自捧着红糖豆花,边喝着边听杨瑞棠讲话。
其实这个点,国子监的早课已经开始了。但是杨瑞棠不知道怎么回事,慢悠悠在门口晃荡不说,还去买了豆花来找姜禾聊天,那白花花的豆花浇上一勺红糖浆,看着冰冰凉凉的不知道得有多好吃。姜禾被馋到了,立刻指挥青杨也去买了两碗。
“我昨天还跟我爹去了那最大的茶楼,好看是好看,就是没什么烟火气,还不如旁边的摊子呢。”
青杨瞥了他一眼。听着不屑的口气,不会是昨天和家里吵架了,今天才磨磨唧唧不进去上早课吧。
杨瑞棠像是完全没有察觉到青杨的视线,他眉飞色舞地给姜禾出主意:“你若是要摆摊,就得早些过去沿着那江边占个好位置,价格也可以比现在略提高些。”
瞧他说得头头是道的,姜禾笑了一声道:“我不卖饭团,到时候准备卖粽子。”
“粽子好啊!你若是要卖粽子,肯定也不是一般粽子。”杨瑞棠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道:“到时候京城达官贵人们,到时候可都往江边去看龙舟。摄政王殿下不喜铺张,所以朝中上下都是轻装出行,到时候碰到个出手阔绰的,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这怎么还替她操心上赚上一笔的事情了。姜禾乐呵呵地谢过,这些信息对她来说,也确实有用。
粽子谁家都能做,但这让京城有钱人全往一个地方扎堆地机会可不多。
姜禾这次打算赚得,就是这些达官贵人们的钱!
“好了好了,我得走了。再不走那学正就要找到府上找我爹去了。”
杨瑞棠喝下最后一口豆花,朝着姜禾笑着拱手道:“舍妹刚从北边回来,到时候带她来捧姜姑娘的场。”
这杨家大少爷,倒是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官宦子弟。
姜禾有打听过,以他的家世,在国子监的监生中也当是排在前面的。
有这少爷能来捧场,到时候也算是一条宣传的门路了。
青杨喝完豆花,把碗还回到豆花摊子上。回来后又坐在桂花树下,拿着匕首开始削起了竹片。
竹片是姜禾要的,要削出类似于榫卯的卡扣。拼接成一个倒三角的样子。
虽然看起来也像个粽子的形状,但是比寻常粽子要小得多。
而且,这包粽子又不是什么多难的事情,连小榆都勉勉强强能上手折个圆锥的样子出来。
何故多此一举,要做个磨具出来。
但是青杨也没多说什么,因为姜禾答应他,做一个模具出来就给他一文钱。
若是从前,青杨定要和她理论一下,一家人还要提这钱不钱的,实在是太见外了。
但是姜禾最近很喜欢用这“金钱鼓励法”,尤其是对小榆,连声称赞加上金钱鼓励,小榆现在抱着狗走在路上都自信许多了。
想到来日可能会因为进京城的事情和大家起冲突。青杨就不再拒绝了,他掏出顾沛留给他的小匕首,开始削起了竹片。
这时候,他不得不承认,姜禾说得是对的,有时候吃饱饭并不能给人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得捏一点钱在手里才行。
对姜禾来说,花上几文钱,换青杨能安静干活,也是很值得。
她已经有点摸透和这几个孩子相处的方式了,反正别当他们是小孩,把他们当同龄人来对待。
——
青杨虽然不情不愿,但是效率还是很高的,他这几天做了二十多个模具出来,足够用了。
明日就是端午,姜禾这几天已经陆陆续续做好准备了。
虽然姜禾自己不打算卖饭团,但是她不打算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梁燕儿在端午节前一天,来给姜禾帮忙,顺便取走了一罐肉松。
按照他们的计划,姜禾会在靠近茶楼的地方卖粽子。那里是要上茶楼的必经之路。
端午这两日,想要在茶楼有一张茶位,可不便宜。能进茶楼消费得起的人,绝对买得起姜禾的粽子。
而梁燕儿会在更靠近码头的地方支饭团摊。
那里本就有很多商贩,不打算进茶楼酒肆消费的人,自然会往平日里就买得到吃食的地方走去。
姜禾还特意和梁生打好招呼了,要他那天一早就把她们送到江边,好提前占个好位置。
而家里的蒸笼太小,姜禾还和梁姨借了。
梁姨来送蒸笼的时候,姜禾家正忙成一团。
锅碗瓢盆四处摊开,雨桑在院子里守着火,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绛紫色的泡泡,香甜的味道散开来,配合着眼前绚丽的晚霞,让这场面看起来非常地不真实。
青杨则坐在一旁,面无表情、动作机械地削着竹子。小榆则跟着姜禾在清洗、裁剪粽叶。
看见梁姨过来,姜禾忙迎上去,接过蒸笼后连声道谢。
梁姨还要去帮着梁燕儿准备卖饭团的东西,聊了几句后,便也走了。
梁姨前脚刚走,张婶子后脚就担着牛乳走进了院子里。
“新鲜的,刚上隔壁村提回来的。”张婶子放下牛乳,环顾了一圈四周,啧啧称奇道:“这么大架势啊。”
姜禾笑着道:“没有没有,这不是第一回干,不熟练嘛!”
她担心自己弄错不同口味粽子的配方和比例,索性全都拿出来,摆在碗里,到时候随用随取。
也因此,看起来有些杂乱。
同时,这院子里的氛围也是有点不一样了。
比起姜禾第一次去卖饭团的忐忑,这一次,更像是他们一家主动出击,每个人脸上都斗志满满的,或多或少都带着些紧张和激动。
见姜禾边招呼她,手上还忙着活,张婶子啧啧称奇。
村子里从前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姜禾,现在居然这么能干了。而且还能把三个孩子都发动起来,实在是难以想象。
姜禾并不知道自己在村里人心中的口碑又好转了一些。
她感觉自己像个陀螺,忙得脚不沾地。
这一次的准备工作,也是将她手里攒下的钱花得七七八八了。
可千万不能出问题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姜禾就起来了。
虽然没有睡多久,但是她异常地清醒。
生火烧水,将粽叶叠放进三角模具里,确保底部交叠后,再小心将调好的浆糊舀到模具里
第一屉,姜禾就打算试试火候,她没有做很多,只是在每一个模具里舀进一小勺的糖桂花,做个简单的桂花口味。
在送上锅蒸的时候,姜禾又开始调配起了其他的口味。
青杨就是在这个时候推门而出的,他惦记着杨瑞棠说过的,会碰到很多达官贵人的事情。
一而再再而三的惊醒后,他索性起来看看这要摆摊的东西还缺点什么。
只是没想到,姜禾已经在厨房里了。
昏黄的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看起来格外的孤寂落寞。
青杨愣了一瞬,许是天色未亮,黑夜之下有些平日里从不袒露的情绪作祟。
他放轻了步子,走到姜禾身边。
“你怎么也醒这么早。”姜禾正在搅着加了牛乳的粉浆,她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青杨。
青杨指了指那冒着丝丝烟气的蒸笼:“怎么样?”
提起这个,姜禾眼前一亮,她得意地扬起嘴角:“特别好!今天肯定大赚特赚!”
能赚钱,自然是高兴的。青杨跟着扬起嘴角,但心里却又泛起一丝苦涩。他忍不住问道:“你这么努力赚钱,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啊。”
他的声音很轻很轻,若不是私下寂静,姜禾怕是真的听不见。
“我?”她搅粉浆的手一顿,坦诚道:“当然是想过好日子了。”
青杨应了一声,他侧过身去,眸色晦暗。
——
端午的前一天,龙舟便已经停在了江边,纸鸢飘荡在了碧蓝天空上。
天色晴朗,大团大团的白云悠闲地在天边舒展变幻着形状。摊贩们已经支起了摊子,酒楼茶肆也是开门迎客,京城外的码头,已经许久未曾这样热闹了。
出城的人络绎不绝,齐齐朝着江边而去。
“这怎么这么早就那么多人了。”
杨瑞棠走在人群中,皱着眉和身边的妹妹抱怨着。
杨温梨手持小扇,身着精致娇嫩的粉白色襦裙,颇有兴致的东张西望着,一点也没有要搭理杨瑞棠的意思。
眼看着四周的摆的摊子多了起来,杨瑞棠嘟囔了一句:“也不知道小姜姑娘的摊子摆在哪里了。”
杨温梨夸张地睁大了眼睛:“你不跟爹爹一起坐马车来,大清早拽着我过来,不会就是为了给小姑娘捧场吧。”
话音刚落,杨瑞棠抬手便在她脑袋上敲了一记。
“胡说八道些什么呢!”
“好啊,你敢打我!”杨温梨瞪了他一眼:“我倒要看看,是个什么摊子,把你迷成这样!”
杨瑞棠不甘示弱地瞪了回来:“你可别胡说八道了!”
兄妹二人便拌嘴便往前走着,眼看着那江边最大的茶楼就要出现在眼前了。四周的摊子是一个接着一个,看得人眼花缭乱的。
杨温梨兴致勃勃,眼看就要准备逛起来了,还是杨瑞棠眼见,远远看见了姜禾的身影,忙拽着杨温梨。穿过人群,直奔姜禾的摊位而去。
姜禾今日身着淡青色衣裙,看着格外素净。她正从蒸笼里取出玲珑的小粽子,摆到桌子上。
“不就是寻常的粽子吗?”杨温梨小声嘟囔着。
那粽子不过半个掌心大小,除去玲珑些,并未有和其他摊贩任何不同的地方。
杨瑞棠正捉摸着,姜禾刚好抬眼看见了他。忙停下手上动作,笑着招呼道:“杨公子来的好早,来尝尝水晶粽子吧!”
“水晶粽子?”
端午将近,像杨瑞棠这样相熟的监生,也开始向姜禾打听起了端午的去处。
“出东边城门,往码头的南边走,有一条江。因为靠着码头的缘故,沿江两岸有酒楼茶肆也有街头摊贩,热闹得很。”杨瑞棠倚着桌子,手里端着一碗豆花和姜禾闲聊着。
姜禾和青杨也各自捧着红糖豆花,边喝着边听杨瑞棠讲话。
其实这个点,国子监的早课已经开始了。但是杨瑞棠不知道怎么回事,慢悠悠在门口晃荡不说,还去买了豆花来找姜禾聊天,那白花花的豆花浇上一勺红糖浆,看着冰冰凉凉的不知道得有多好吃。姜禾被馋到了,立刻指挥青杨也去买了两碗。
“我昨天还跟我爹去了那最大的茶楼,好看是好看,就是没什么烟火气,还不如旁边的摊子呢。”
青杨瞥了他一眼。听着不屑的口气,不会是昨天和家里吵架了,今天才磨磨唧唧不进去上早课吧。
杨瑞棠像是完全没有察觉到青杨的视线,他眉飞色舞地给姜禾出主意:“你若是要摆摊,就得早些过去沿着那江边占个好位置,价格也可以比现在略提高些。”
瞧他说得头头是道的,姜禾笑了一声道:“我不卖饭团,到时候准备卖粽子。”
“粽子好啊!你若是要卖粽子,肯定也不是一般粽子。”杨瑞棠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道:“到时候京城达官贵人们,到时候可都往江边去看龙舟。摄政王殿下不喜铺张,所以朝中上下都是轻装出行,到时候碰到个出手阔绰的,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这怎么还替她操心上赚上一笔的事情了。姜禾乐呵呵地谢过,这些信息对她来说,也确实有用。
粽子谁家都能做,但这让京城有钱人全往一个地方扎堆地机会可不多。
姜禾这次打算赚得,就是这些达官贵人们的钱!
“好了好了,我得走了。再不走那学正就要找到府上找我爹去了。”
杨瑞棠喝下最后一口豆花,朝着姜禾笑着拱手道:“舍妹刚从北边回来,到时候带她来捧姜姑娘的场。”
这杨家大少爷,倒是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官宦子弟。
姜禾有打听过,以他的家世,在国子监的监生中也当是排在前面的。
有这少爷能来捧场,到时候也算是一条宣传的门路了。
青杨喝完豆花,把碗还回到豆花摊子上。回来后又坐在桂花树下,拿着匕首开始削起了竹片。
竹片是姜禾要的,要削出类似于榫卯的卡扣。拼接成一个倒三角的样子。
虽然看起来也像个粽子的形状,但是比寻常粽子要小得多。
而且,这包粽子又不是什么多难的事情,连小榆都勉勉强强能上手折个圆锥的样子出来。
何故多此一举,要做个磨具出来。
但是青杨也没多说什么,因为姜禾答应他,做一个模具出来就给他一文钱。
若是从前,青杨定要和她理论一下,一家人还要提这钱不钱的,实在是太见外了。
但是姜禾最近很喜欢用这“金钱鼓励法”,尤其是对小榆,连声称赞加上金钱鼓励,小榆现在抱着狗走在路上都自信许多了。
想到来日可能会因为进京城的事情和大家起冲突。青杨就不再拒绝了,他掏出顾沛留给他的小匕首,开始削起了竹片。
这时候,他不得不承认,姜禾说得是对的,有时候吃饱饭并不能给人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得捏一点钱在手里才行。
对姜禾来说,花上几文钱,换青杨能安静干活,也是很值得。
她已经有点摸透和这几个孩子相处的方式了,反正别当他们是小孩,把他们当同龄人来对待。
——
青杨虽然不情不愿,但是效率还是很高的,他这几天做了二十多个模具出来,足够用了。
明日就是端午,姜禾这几天已经陆陆续续做好准备了。
虽然姜禾自己不打算卖饭团,但是她不打算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梁燕儿在端午节前一天,来给姜禾帮忙,顺便取走了一罐肉松。
按照他们的计划,姜禾会在靠近茶楼的地方卖粽子。那里是要上茶楼的必经之路。
端午这两日,想要在茶楼有一张茶位,可不便宜。能进茶楼消费得起的人,绝对买得起姜禾的粽子。
而梁燕儿会在更靠近码头的地方支饭团摊。
那里本就有很多商贩,不打算进茶楼酒肆消费的人,自然会往平日里就买得到吃食的地方走去。
姜禾还特意和梁生打好招呼了,要他那天一早就把她们送到江边,好提前占个好位置。
而家里的蒸笼太小,姜禾还和梁姨借了。
梁姨来送蒸笼的时候,姜禾家正忙成一团。
锅碗瓢盆四处摊开,雨桑在院子里守着火,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绛紫色的泡泡,香甜的味道散开来,配合着眼前绚丽的晚霞,让这场面看起来非常地不真实。
青杨则坐在一旁,面无表情、动作机械地削着竹子。小榆则跟着姜禾在清洗、裁剪粽叶。
看见梁姨过来,姜禾忙迎上去,接过蒸笼后连声道谢。
梁姨还要去帮着梁燕儿准备卖饭团的东西,聊了几句后,便也走了。
梁姨前脚刚走,张婶子后脚就担着牛乳走进了院子里。
“新鲜的,刚上隔壁村提回来的。”张婶子放下牛乳,环顾了一圈四周,啧啧称奇道:“这么大架势啊。”
姜禾笑着道:“没有没有,这不是第一回干,不熟练嘛!”
她担心自己弄错不同口味粽子的配方和比例,索性全都拿出来,摆在碗里,到时候随用随取。
也因此,看起来有些杂乱。
同时,这院子里的氛围也是有点不一样了。
比起姜禾第一次去卖饭团的忐忑,这一次,更像是他们一家主动出击,每个人脸上都斗志满满的,或多或少都带着些紧张和激动。
见姜禾边招呼她,手上还忙着活,张婶子啧啧称奇。
村子里从前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姜禾,现在居然这么能干了。而且还能把三个孩子都发动起来,实在是难以想象。
姜禾并不知道自己在村里人心中的口碑又好转了一些。
她感觉自己像个陀螺,忙得脚不沾地。
这一次的准备工作,也是将她手里攒下的钱花得七七八八了。
可千万不能出问题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姜禾就起来了。
虽然没有睡多久,但是她异常地清醒。
生火烧水,将粽叶叠放进三角模具里,确保底部交叠后,再小心将调好的浆糊舀到模具里
第一屉,姜禾就打算试试火候,她没有做很多,只是在每一个模具里舀进一小勺的糖桂花,做个简单的桂花口味。
在送上锅蒸的时候,姜禾又开始调配起了其他的口味。
青杨就是在这个时候推门而出的,他惦记着杨瑞棠说过的,会碰到很多达官贵人的事情。
一而再再而三的惊醒后,他索性起来看看这要摆摊的东西还缺点什么。
只是没想到,姜禾已经在厨房里了。
昏黄的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看起来格外的孤寂落寞。
青杨愣了一瞬,许是天色未亮,黑夜之下有些平日里从不袒露的情绪作祟。
他放轻了步子,走到姜禾身边。
“你怎么也醒这么早。”姜禾正在搅着加了牛乳的粉浆,她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青杨。
青杨指了指那冒着丝丝烟气的蒸笼:“怎么样?”
提起这个,姜禾眼前一亮,她得意地扬起嘴角:“特别好!今天肯定大赚特赚!”
能赚钱,自然是高兴的。青杨跟着扬起嘴角,但心里却又泛起一丝苦涩。他忍不住问道:“你这么努力赚钱,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啊。”
他的声音很轻很轻,若不是私下寂静,姜禾怕是真的听不见。
“我?”她搅粉浆的手一顿,坦诚道:“当然是想过好日子了。”
青杨应了一声,他侧过身去,眸色晦暗。
——
端午的前一天,龙舟便已经停在了江边,纸鸢飘荡在了碧蓝天空上。
天色晴朗,大团大团的白云悠闲地在天边舒展变幻着形状。摊贩们已经支起了摊子,酒楼茶肆也是开门迎客,京城外的码头,已经许久未曾这样热闹了。
出城的人络绎不绝,齐齐朝着江边而去。
“这怎么这么早就那么多人了。”
杨瑞棠走在人群中,皱着眉和身边的妹妹抱怨着。
杨温梨手持小扇,身着精致娇嫩的粉白色襦裙,颇有兴致的东张西望着,一点也没有要搭理杨瑞棠的意思。
眼看着四周的摆的摊子多了起来,杨瑞棠嘟囔了一句:“也不知道小姜姑娘的摊子摆在哪里了。”
杨温梨夸张地睁大了眼睛:“你不跟爹爹一起坐马车来,大清早拽着我过来,不会就是为了给小姑娘捧场吧。”
话音刚落,杨瑞棠抬手便在她脑袋上敲了一记。
“胡说八道些什么呢!”
“好啊,你敢打我!”杨温梨瞪了他一眼:“我倒要看看,是个什么摊子,把你迷成这样!”
杨瑞棠不甘示弱地瞪了回来:“你可别胡说八道了!”
兄妹二人便拌嘴便往前走着,眼看着那江边最大的茶楼就要出现在眼前了。四周的摊子是一个接着一个,看得人眼花缭乱的。
杨温梨兴致勃勃,眼看就要准备逛起来了,还是杨瑞棠眼见,远远看见了姜禾的身影,忙拽着杨温梨。穿过人群,直奔姜禾的摊位而去。
姜禾今日身着淡青色衣裙,看着格外素净。她正从蒸笼里取出玲珑的小粽子,摆到桌子上。
“不就是寻常的粽子吗?”杨温梨小声嘟囔着。
那粽子不过半个掌心大小,除去玲珑些,并未有和其他摊贩任何不同的地方。
杨瑞棠正捉摸着,姜禾刚好抬眼看见了他。忙停下手上动作,笑着招呼道:“杨公子来的好早,来尝尝水晶粽子吧!”
“水晶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