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是来国子监找祭酒谈事情的。

    谈的是想要加场乡试和会试的事情。今年的院试马上就要举行了,国子监也要准备再接收一批各地的秀才。

    但是这样的话,乡试和会试的时间又需要再等上一年。

    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缺人。

    打了几年仗,是真的培养出了一批武将来,但是就显得文官的稀缺了。

    朝中情况还好,关键是刚将南边那么大一块骠国的领土打下来,暂时用的交由武将镇守,扶持了一些在当地有威望的小贵族或士绅接手管理。

    一味的因俗而治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并不是长远的手段。若是这一块地域的文化并不能很好的和中原文化交融,一旦发生什么动荡,顾不上去交好治理,便又会成为一块独立的疆土。

    骠国此次来犯,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实在是触目惊心。

    摄政王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在十年百年之后再度发生,必须得从根源上杜绝这种情况。

    除去鼓励开垦,迁徙民众,更重要的是朝中要派官员过去。

    照着原本的地方行政制度进行划分,一切依照中原律法管理。

    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比较艰难,但是儒法并施,兼修书院。想来只需要用上十年,便可彻底安定下来。

    所以朝中有官员提出想要扩大科举规模,在几年之内将三年一度的春闱、秋闱改为两年一次。三年两次的童生试改为一年一次。

    只要程序和难度不变,不过是增加几次机会,更快地筛选出朝廷所需要的人才来。

    但是!这套方案,朝中是有人反对的!

    以杨瑞棠的父亲杨陵和李墨的父亲李德文为代表的“李党”,是主张扩张科举规模,同时对南方疆土采取文治。

    而朝中,薛承道和刘丛父亲为代表的“刘党”,则反对扩大科举,对南方采取武力镇压的方式。

    想到这里,摄政王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要是把祭酒叫进宫来,只要国子监的马车穿过宫门,这两党的官员在一刻钟内便会闻风而来。

    然后在议事堂吵个没完没了。

    所以,摄政王特意自己跑一趟国子监找祭酒,图的就是一个清净。

    他甚至没有泄露风声,只贴身带了一个侍卫,坐的也是宫里最不起眼的马车。

    还特意把小皇帝一个人撇下了,就怕朝臣找不到人,打听着寻出来。

    为了避免国子监也有耳目,摄政王提前和祭酒打好招呼,只是找了一个学正出来迎摄政王。

    低低调调的,谁也不知道。

    这国子监,是有宅邸改建的。

    亭台楼阁,连廊浅池,伴随着朗朗书声,行走在花草拥簇的小径间,不用抬头都能看见那缀在青瓦上的团团白云。

    实在是个修身养性、读圣贤书的好地方!

    摄政王心情愉悦,这路过的应该是广业堂,里面都是些半大的孩子,齐齐诵读的声音颇有节奏感。听得人不由放慢步伐,跟上那音律的节奏。

    鬓边斑白的博士一脸严肃的端坐在书案前,他只是抬了抬手,读书声便戛然而止。

    摄政王会心一笑,这是要抽背了。

    果不其然,博士一手持着书卷,然后微微抬眼,指了指其中一个学生。

    那少年瞬间垮了嘴角,满眼的不情愿,但是动作上丝毫不敢怠慢,恭顺地走到了博士面前。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国子监的抽背,向来就是这样的直白。博士随口点一句刚刚诵读过的文章,就要立刻接上。

    若是背得不熟,很难招架得住。

    而每每这个时候,博士的手边就会放着一把黝黑厚重的戒尺。这威慑力可不是一般的强。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那学生艰难开口,晦涩地背诵着。他偷偷瞥了一眼戒尺,顿时变得更紧张了。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为政……”

    这是卡住了。

    摄政王微微摇头,伴随着那戒尺落在掌心的声音和紧随而来压抑的呼痛声,他在心中默念着。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有一道很轻很轻的声音自月桂树下响起,像是恰好念出来摄政王心中所想。

    若是旁人,定以为会是错觉,就连摄政王身边的侍卫都并未有所反应。

    但是摄政王在还是闲散王爷的时候,就有一项格外出挑的能力。

    他对声音格外敏感,不仅精通音律,对那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也听得格外清晰。

    所以他下意识朝着月桂树下看去。

    一个半大的男孩站在月桂树后,看着比屋子里坐着的孩子们稍稍要小上几岁的样子。正满脸惊恐地抬眼看过来。

    出乎预料的是,那孩子根本没有上来行礼的意思。而是转身就跑,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

    领路的学正和摄政王都愣在了原地,只不过摄政王转瞬便收回了目光。

    这孩子是逃了课业还是从哪里溜出来的,这都是国子内部的事情,他并不想插手干涉。

    就在摄政王准备抬起脚步要走的时候,他身边的侍卫凑上前来,轻声道:“殿下,这好像是端午那日送粽子的那个姜姑娘的长子、那个叫小榆的孩子的兄长。”

    小榆的兄长?

    华阳长公主对小榆格外偏爱,摄政王也是起过别的心思的,虽然没有真的去实施,但他也派人简单查过这一家子。

    他虽未见过青杨,但清楚记得小榆的兄长并没有入学国子监的。

    看来那孩子是自己偷偷溜进来的。

    有点意思。

    摄政王冲着身边的侍卫微微抬手,后者立刻迈步,朝着青杨逃跑的方向追去。

    而后他朝着学正道:“借一个可以安静说话的地方。”

    ——

    青杨被押着跪倒在地上的时候,心中满是懊恼。

    他没想到这个点,路上会有人经过。照他前几日观察下来,这个时间点,不应该会有人出现的。

    而且他已经把地势摸得很熟悉的,那个不起眼的小洞已经就在眼前了。他只要能钻出去,一墙之隔的国子监外的街上人来人往,他有足够的把握可以脱身。

    但是架不住身边的人动作实在是太快了。

    几乎是在察觉到身后有人的一瞬,手臂就箍住了,任他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

    在被拽着走的路上,青杨的脑子里混沌一片。

    他溜进国子监的时候,有想过会被发现,但没想过对方的态度是这样的强硬,几乎都没给他开口的机会,便像押犯人一般。

    会被送去衙门,还是直接开始审问他?

    这件事情是不是瞒不住姜禾了,她要是知道了又会怎么想?

    紧随而来的,是更可怕的一个事实。

    要是真的被定罪了,他就不能考科举了!

    一想到这里,青杨就头皮发麻,后脑勺疼得几乎要炸开来。

    虽然已经打算放弃科举入仕,但这种被拿捏了前途未来的情况,叫他觉得非常非常地痛苦难熬。

    这条不知道通向哪里的路,像是走了一辈子,又像是一瞬间就到了。

    没等青杨反应过来,他们已经进了屋子,侍卫合上门,动作并不温柔地摁着他跪下了。

    “偷溜进来的?”

    这个声音很年轻,语气并不严肃,倒还有些轻松。

    青杨偷偷抬头他一眼,在看见摄政王那年轻的面容时,眼前一亮。

    这般年轻,那定不是司业和祭酒。年轻官员总是会宽容开明些把,事情似乎还有转机!

    私自溜进国子监里,这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是私闯朝廷最高学府和办事部门,若真是要计较,送去衙门估计都要关上几日再挨一顿板子。

    但若是碰上能通融一下的人,说不定能看在他一心求学的份上,饶他一次。

    暂时算是看到了机会和希望,青杨强迫自己忘却被摁在地上的难堪和羞愧,恭恭敬敬应了一声:“是”。

    小孩子总以为自己把情绪掩藏得很好,即使青杨确实是比同龄人更加早慧些,但在摄政王这般大小在勾心斗角中长大的人来说,青杨就跟今日出门忘了穿衣裳,只披了一件袍子似的,脑子里想得什么,是看得清清楚楚。

    摄政王轻哼了一声,道:“说说为何吧。”

    短短的几吸之间,青杨已经措好了辞。他朝着摄政王拜了拜,跪得笔直,不卑不亢地开口。

    “学生家住京郊,偶路过国子监,实在是向往读书。平日里苦读经书,却无人讲解指点,已觉到达能做到的极限。只是学生家贫寒,我爹尚且还在战场上,生死未卜。我娘一人还要养我弟妹,实在是不忍开口提起。但日日隔着围墙听见诵读声,实在太过渴望,一时做了糊涂事,还恳请大人饶过学生这一回。”

    青杨说完便又朝着摄政王弯腰拜了下去。

    若不是真的已经到了这让他想不出办法的一步,他断不会将家中只有姜禾一人养家、顾沛还在战场上的事情说出来的。

    他的话半真半假,但这种要将家中难处说出来博取同情的感觉,叫他觉得有些难堪且压抑。

    再联想到那和他同父异母的薛虹,却可以享受恩荫,年纪到了就可以直接入学国子监。心里更是谁不出的难受,不免就沾染上了几分真情实感,语气之间也不受控制地带上些许哭腔。

    低低的啜泣声响起在这空荡的屋中。只可惜,守在门口的侍卫面无表情,丝毫不为所动。而摄政王的嘴角甚至勾起了玩味的笑。

    在摄政王看来,青杨的反应确实堪称一绝。

    态度恭顺,积极认错,看他的衣着确实是家境不好。但是临场反应,甚至比刚刚那个抽起来背书的孩子还要沉稳。

    只可惜,他的话里有漏洞。

    摄政王亲自看着姜禾收下他给的银锞子,又听见华阳长公主说过,姜禾特意感谢了她给女人争取了读书的机会,说是等书院开了,一定把女儿送去。

    她都要把女儿送去读书,又怎么会落下这个长子。

    摄政王单手撑着下巴,看向青杨的目光逐渐冷了下来。

    胆大包天就算了,虽然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想要做什么,但到这个时候,居然还敢满口胡话,妄图欺瞒过去。

    看来不吃点苦头,是不会说实话的。

    “渴望读书算是什么糊涂事。本……我倒是很想看看你说的极限到底是什么。”

    摄政王朝着守在屋内的侍卫抬手,指了指博古架上的戒尺,示意他拿过来。

    青杨惊恐盯着那和博士案桌上一模一样的黝黑戒尺,然后看着摄政王微微勾起嘴角,语气轻松道:“也算是给你一个机会,希望你能把握住。”

章节目录

种田养大三个崽后,大佬上门认亲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七叶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叶亭并收藏种田养大三个崽后,大佬上门认亲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