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家里种了菜的感觉确实不一样。
姜禾每天最享受的时候,就是收摊回家后,提着菜篮子冲进菜地里摘菜。
山脚下的气温比起京城,总要低上一些的。
傍晚的风带着些暖意,阳光也是不灼人的。
姜禾带着草帽,兴致勃勃地穿梭在小菜地里,拨开土豆的叶片检查颜色,思索着差不多到了可以挖土豆的时候了。
草帽是柳长歌编的,轻盈又透气,宽大的帽檐甚至可以遮住脖子。
姜禾非常喜欢,已经拜托了雨桑传达去了感谢。
雨桑这几日还是扎在山里,带回来的果子,从桃儿、枇杷再到杨梅,甚至能做到不重样。
也不知道是野生的还是柳长歌有意栽种的,这一小篮杨梅,红到发黑,一口下去,汁水四溅,闭上眼睛,就好像漫游在杨梅汁水的海洋中,整个人都被充盈的酸甜围住了。
小菜篮子里搭着两根黄瓜,还有几颗脆嫩的小青菜、和挂着泥土的胡萝卜。
风一吹,带来经过阳光烘烤过的土地的奇特味道。
姜禾直起腰杆,放眼看着绿油油的菜地,感到非常满足。
在绿油油之中,还有浅黄色的小鸡穿行其间。
小鸡长得很快,已经不再是刚出壳时那样鲜嫩的鹅黄色了,身上的羽毛已经开始发白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长成大鸡了。
每天早上去鸡窝捡鸡蛋的生活,指日可待。
只是,在期待之余,看着小鸡逐渐长成和“可爱”不沾边的模样,姜禾还是觉得有些惋惜。
还好小鸡们都是小榆一手在照料,要不然姜禾还真没法跟他解释,这毛茸茸的一团团是怎么变成雄赳赳气昂昂、不好惹的模样的。
提着沉甸甸的菜篮子往厨房走去,姜禾又顺手薅了一把小葱。
小狗粽子绕着小榆在院子里玩,小鸡琢着丢在地上的杨梅核,时不时兴奋地煽动一下翅膀。
只是他们玩的时候都齐齐避开了雨桑。
因为雨桑在练功,手持着一把木头削的短剑,她随手一挥,那破空声能把小榆吓得一激灵,一人一狗生怕不小心被波及,躲得远远的。
雨桑的眼睛很亮,一招一式却不似之前的熟练,有些生疏,倒像是新学来的剑法。
天气热了,就叫人不想做饭。
姜禾偷懒,买了红豆饼和烧饼回来,一会热一热就能吃。
绿豆已经用小火炖煮上了,姜禾掀开盖子搅拌了一下,抓了一小把冰糖进去。
夏季就是应该喝煮出沙的绿豆汤!
“娘!这两个大铁盘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啊!”
小榆顶着一脑门的汗冲进厨房,抓起放凉的水仰头就喝。罢了也没忘记往厨房角落里的小碗倒上一些,叫小狗也喝上凉水解解渴。
“这个啊……”
把这个铁盘搬回家也有几日了,姜禾一直腾不出时间来收拾。
刚好今日得闲,又买了一块准备熬油的肥肉,干脆就把锅开了好了。
“娘,为什么要往锅里刷了油之后,不下菜直接洗了啊。”
小榆捧着脸,蹲在一旁看得认真。
“这叫开锅,铁锅会不那么容易生锈,这个锅也会更好用,不容易沾。”
说话间,姜禾已经切好了肥肉,在确定铁盘烤干了之后,稍稍往盘子里刷上一层油,然后将肥肉贴进了铁盘里。
火不大,也没有炙烤出什么很浓烈的香味,只在小范围飘散。
小榆一个劲地吸着鼻子,企图尽可能捕捉住这香味。
等到铁盘被刷得油亮,放凉后再来烘烤一次,如此往复三次,天色已经变暗了。
去了孙姨家一趟的青杨在姜禾开锅的时候已经回来了。
见姜禾腾不出空来,他便将那饼子都拿去热了,又盛了绿豆汤出来放凉。
等到姜禾开完锅,也就可以吃饭了。
“孙姨今天做了六罐,钱都给她了。”
青杨掰了一半手里的红豆饼,递给雨桑,和她手里咸口的烧饼做了一个交换。
他有些操心地微微皱眉,道:“这两天根本没有卖出去肉松,真的不用叫他们少做一点吗?这放不久吧。”
“谁说没有卖出去啊。”姜禾没急着吃饼,她捧着绿豆汤小口抿着:“你跑出去溜达的时候,卖出去两罐呢,只不过不是为了卖饭团,是西域的商人买的,还是个熟人呢。”
雨桑闻言抬起头来问:“养了两只小狗的那个人?”
“对,他买了饭团回去后,他儿子挖了肉松,非还用来夹饼子、配粥。一次买一个就怎么吃也遭不住浪费,他就去饭团摊子问了。”
这后半段的事情,雨桑并不在现场,于是姜禾将目光转向了青杨:“罗文的娘本就对我们把肉松卖给他们的事情心存感激,就告诉他可以直接来我这里卖肉松。”
西域商人这一来一往,做的都是大生意。
尤其是本朝将京城地处南方,离着西域更远了,往来更不便利,商人们在京城会停留更久,确保带回去的货物能赚到钱。
所以他不缺钱,一口气买走了两罐。
“听他的意思,有了肉松之后,罗婶子应该是改了一下配方,加上有肉松,生意还不错。我想她明日就会再来买肉松了。”
青杨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孩子最近真的对她的生意很上心,除了摆摊的时候还是要消失一段时间外,几乎是逮着机会就要追问各种细节和安排。
姜禾嚼着红豆饼,思索着。
这么好个读书的苗子,不能沉浸在摆摊里。明天就得去问问,那书院什么时候开始招纳学生。
而且,青杨虽然说自己在绕着国子监兜圈。这国子监周围有什么值得每天都转悠的吗?
虽然姜禾相信青杨是个有分寸的孩子,但是这毕竟是京城,身不由己的事情太多了。
还是早点给他送进去读书好,能早安下心来。
——
就如同他们所猜测的那样,第二天一早,罗婶子就来找姜禾了。
西市人流最多的时间段和国子监门口有些不一样,会比监生们上早课的时间稍微晚些。
她是刻意赶早过来的。
而且还给姜禾带来了新的客人。
“有了肉松之后,真的好卖很多了。”
罗婶子笑着道:“这生意真的是眼看着一天好过一天。”
有过一次买卖,罗婶子一点也没有犹豫,爽快地买了两罐。
她身边的妇人满脸错愕地看着这无比顺利地交易,她惊呼道:“真卖啊!”
姜禾忍不住笑出了声,忙道:“真卖真卖!”
她还特意抱出来一罐,给那妇人看。
都是昨日刚做出来的,酥散金黄。
“还得是你的肉松才对,我之前还想着看看怎么做,那里脊买回来炸也不行、炒也不行,就是做不成这样。想着再做也是浪费,就干脆问了罗梅,叫她带我来买了。”
对摆摊的人来说,七十文也不是什么小钱。
姜禾相信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会心疼这个钱,想着自己先试试,说不定能省下来这个钱。
只是姜禾没想到的是,这个婶子就这样干脆直接的说出来了。
她的语气利落,中气十足,看起来是真的没在介意这个的。
和这样性格直爽的人做生意,不用玩心眼子,很舒服。
甚至不用姜禾问,她就已经把自己摆摊的地方也说出来了。
“道理我懂的,我的摊子绝对不会靠近这国子监半点,小姜你只管放心好了。”
姜禾哭笑不得,只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什么占地盘的地头蛇了。
一上午卖出去四罐肉松,姜禾看着那钱匣子,嘴角忍不住的就扬了起来。
青杨自从对姜禾的生意感兴趣之后,也是不再心不在焉了。
由他帮着招呼客人数钱,姜禾就感觉这摊子越摆越顺了。
是时候安排点别的吃食了,这早餐摊子可不能太单一了!
在摊子前的人逐渐散去后,青杨也是消失不见了。
这已经在姜禾的意料之中了,她从竹背篓里摸出黄澄澄的李子。对着阳光观赏了一下那轻薄果皮下半透明的脉络,然后心满意足地塞进嘴里。
李子很甜,果肉非常饱满,那清甜甚至能让人感觉到,李子是沐浴在阳光下长大的。果核也很小,基本上可以直接剥离下来。
怎么会有这么懂事好吃的水果!
就在姜禾感慨之际,她听见马车缓缓停下的声音,而后有个熟悉的声音喊了她一声:“姜姑娘。”
“嗯?”
姜禾随手拿起一旁的布,边擦着手边抬起头来。
眼前的年轻姑娘一身浅淡的烟青色襦裙,发髻间簪着一支玉簪子,只略施粉黛,气质温雅。若不是她笑起来还是和姜禾记忆里一模一样,姜禾差点没认出来她。
“温梨姑娘!”
“怎么样,没认出来吧!”
杨温梨显然也很少这样打扮,她得意地朝着姜禾笑了笑。
姜禾忙把桃子李子拿出来分享给她。
谈笑间,她也知道了杨温梨来国子监的目的。
她是为了书院招生的事情来的。
书院确定是要开的,只是女子入学一事虽然板上钉钉,但也是从未有过的,她也因此得了长公主的授意多盯着些进展。
免得进去之后又是学什么《女戒》,倒时候再起争执,耽误的是大家的时间,不如从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杨温梨特意打扮一番,也是为了显得更沉稳可靠些。
姜禾本就在意书院招生的事情,听杨温梨似是知道不少消息,她忙两眼放光,在确定杨温梨不赶时间后,询问其细节来。
——
姜禾为了能将青杨和雨桑送进书院,属实是上了心。
而她不知道的是,此时消失不见的青杨,就身处在国子监里。
青杨此时猝不及防地只是路过,但无意中扭头看过来的摄政王对视上了。
他几乎没有犹豫,转身就跑。
摄政王:?
姜禾每天最享受的时候,就是收摊回家后,提着菜篮子冲进菜地里摘菜。
山脚下的气温比起京城,总要低上一些的。
傍晚的风带着些暖意,阳光也是不灼人的。
姜禾带着草帽,兴致勃勃地穿梭在小菜地里,拨开土豆的叶片检查颜色,思索着差不多到了可以挖土豆的时候了。
草帽是柳长歌编的,轻盈又透气,宽大的帽檐甚至可以遮住脖子。
姜禾非常喜欢,已经拜托了雨桑传达去了感谢。
雨桑这几日还是扎在山里,带回来的果子,从桃儿、枇杷再到杨梅,甚至能做到不重样。
也不知道是野生的还是柳长歌有意栽种的,这一小篮杨梅,红到发黑,一口下去,汁水四溅,闭上眼睛,就好像漫游在杨梅汁水的海洋中,整个人都被充盈的酸甜围住了。
小菜篮子里搭着两根黄瓜,还有几颗脆嫩的小青菜、和挂着泥土的胡萝卜。
风一吹,带来经过阳光烘烤过的土地的奇特味道。
姜禾直起腰杆,放眼看着绿油油的菜地,感到非常满足。
在绿油油之中,还有浅黄色的小鸡穿行其间。
小鸡长得很快,已经不再是刚出壳时那样鲜嫩的鹅黄色了,身上的羽毛已经开始发白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长成大鸡了。
每天早上去鸡窝捡鸡蛋的生活,指日可待。
只是,在期待之余,看着小鸡逐渐长成和“可爱”不沾边的模样,姜禾还是觉得有些惋惜。
还好小鸡们都是小榆一手在照料,要不然姜禾还真没法跟他解释,这毛茸茸的一团团是怎么变成雄赳赳气昂昂、不好惹的模样的。
提着沉甸甸的菜篮子往厨房走去,姜禾又顺手薅了一把小葱。
小狗粽子绕着小榆在院子里玩,小鸡琢着丢在地上的杨梅核,时不时兴奋地煽动一下翅膀。
只是他们玩的时候都齐齐避开了雨桑。
因为雨桑在练功,手持着一把木头削的短剑,她随手一挥,那破空声能把小榆吓得一激灵,一人一狗生怕不小心被波及,躲得远远的。
雨桑的眼睛很亮,一招一式却不似之前的熟练,有些生疏,倒像是新学来的剑法。
天气热了,就叫人不想做饭。
姜禾偷懒,买了红豆饼和烧饼回来,一会热一热就能吃。
绿豆已经用小火炖煮上了,姜禾掀开盖子搅拌了一下,抓了一小把冰糖进去。
夏季就是应该喝煮出沙的绿豆汤!
“娘!这两个大铁盘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啊!”
小榆顶着一脑门的汗冲进厨房,抓起放凉的水仰头就喝。罢了也没忘记往厨房角落里的小碗倒上一些,叫小狗也喝上凉水解解渴。
“这个啊……”
把这个铁盘搬回家也有几日了,姜禾一直腾不出时间来收拾。
刚好今日得闲,又买了一块准备熬油的肥肉,干脆就把锅开了好了。
“娘,为什么要往锅里刷了油之后,不下菜直接洗了啊。”
小榆捧着脸,蹲在一旁看得认真。
“这叫开锅,铁锅会不那么容易生锈,这个锅也会更好用,不容易沾。”
说话间,姜禾已经切好了肥肉,在确定铁盘烤干了之后,稍稍往盘子里刷上一层油,然后将肥肉贴进了铁盘里。
火不大,也没有炙烤出什么很浓烈的香味,只在小范围飘散。
小榆一个劲地吸着鼻子,企图尽可能捕捉住这香味。
等到铁盘被刷得油亮,放凉后再来烘烤一次,如此往复三次,天色已经变暗了。
去了孙姨家一趟的青杨在姜禾开锅的时候已经回来了。
见姜禾腾不出空来,他便将那饼子都拿去热了,又盛了绿豆汤出来放凉。
等到姜禾开完锅,也就可以吃饭了。
“孙姨今天做了六罐,钱都给她了。”
青杨掰了一半手里的红豆饼,递给雨桑,和她手里咸口的烧饼做了一个交换。
他有些操心地微微皱眉,道:“这两天根本没有卖出去肉松,真的不用叫他们少做一点吗?这放不久吧。”
“谁说没有卖出去啊。”姜禾没急着吃饼,她捧着绿豆汤小口抿着:“你跑出去溜达的时候,卖出去两罐呢,只不过不是为了卖饭团,是西域的商人买的,还是个熟人呢。”
雨桑闻言抬起头来问:“养了两只小狗的那个人?”
“对,他买了饭团回去后,他儿子挖了肉松,非还用来夹饼子、配粥。一次买一个就怎么吃也遭不住浪费,他就去饭团摊子问了。”
这后半段的事情,雨桑并不在现场,于是姜禾将目光转向了青杨:“罗文的娘本就对我们把肉松卖给他们的事情心存感激,就告诉他可以直接来我这里卖肉松。”
西域商人这一来一往,做的都是大生意。
尤其是本朝将京城地处南方,离着西域更远了,往来更不便利,商人们在京城会停留更久,确保带回去的货物能赚到钱。
所以他不缺钱,一口气买走了两罐。
“听他的意思,有了肉松之后,罗婶子应该是改了一下配方,加上有肉松,生意还不错。我想她明日就会再来买肉松了。”
青杨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孩子最近真的对她的生意很上心,除了摆摊的时候还是要消失一段时间外,几乎是逮着机会就要追问各种细节和安排。
姜禾嚼着红豆饼,思索着。
这么好个读书的苗子,不能沉浸在摆摊里。明天就得去问问,那书院什么时候开始招纳学生。
而且,青杨虽然说自己在绕着国子监兜圈。这国子监周围有什么值得每天都转悠的吗?
虽然姜禾相信青杨是个有分寸的孩子,但是这毕竟是京城,身不由己的事情太多了。
还是早点给他送进去读书好,能早安下心来。
——
就如同他们所猜测的那样,第二天一早,罗婶子就来找姜禾了。
西市人流最多的时间段和国子监门口有些不一样,会比监生们上早课的时间稍微晚些。
她是刻意赶早过来的。
而且还给姜禾带来了新的客人。
“有了肉松之后,真的好卖很多了。”
罗婶子笑着道:“这生意真的是眼看着一天好过一天。”
有过一次买卖,罗婶子一点也没有犹豫,爽快地买了两罐。
她身边的妇人满脸错愕地看着这无比顺利地交易,她惊呼道:“真卖啊!”
姜禾忍不住笑出了声,忙道:“真卖真卖!”
她还特意抱出来一罐,给那妇人看。
都是昨日刚做出来的,酥散金黄。
“还得是你的肉松才对,我之前还想着看看怎么做,那里脊买回来炸也不行、炒也不行,就是做不成这样。想着再做也是浪费,就干脆问了罗梅,叫她带我来买了。”
对摆摊的人来说,七十文也不是什么小钱。
姜禾相信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会心疼这个钱,想着自己先试试,说不定能省下来这个钱。
只是姜禾没想到的是,这个婶子就这样干脆直接的说出来了。
她的语气利落,中气十足,看起来是真的没在介意这个的。
和这样性格直爽的人做生意,不用玩心眼子,很舒服。
甚至不用姜禾问,她就已经把自己摆摊的地方也说出来了。
“道理我懂的,我的摊子绝对不会靠近这国子监半点,小姜你只管放心好了。”
姜禾哭笑不得,只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什么占地盘的地头蛇了。
一上午卖出去四罐肉松,姜禾看着那钱匣子,嘴角忍不住的就扬了起来。
青杨自从对姜禾的生意感兴趣之后,也是不再心不在焉了。
由他帮着招呼客人数钱,姜禾就感觉这摊子越摆越顺了。
是时候安排点别的吃食了,这早餐摊子可不能太单一了!
在摊子前的人逐渐散去后,青杨也是消失不见了。
这已经在姜禾的意料之中了,她从竹背篓里摸出黄澄澄的李子。对着阳光观赏了一下那轻薄果皮下半透明的脉络,然后心满意足地塞进嘴里。
李子很甜,果肉非常饱满,那清甜甚至能让人感觉到,李子是沐浴在阳光下长大的。果核也很小,基本上可以直接剥离下来。
怎么会有这么懂事好吃的水果!
就在姜禾感慨之际,她听见马车缓缓停下的声音,而后有个熟悉的声音喊了她一声:“姜姑娘。”
“嗯?”
姜禾随手拿起一旁的布,边擦着手边抬起头来。
眼前的年轻姑娘一身浅淡的烟青色襦裙,发髻间簪着一支玉簪子,只略施粉黛,气质温雅。若不是她笑起来还是和姜禾记忆里一模一样,姜禾差点没认出来她。
“温梨姑娘!”
“怎么样,没认出来吧!”
杨温梨显然也很少这样打扮,她得意地朝着姜禾笑了笑。
姜禾忙把桃子李子拿出来分享给她。
谈笑间,她也知道了杨温梨来国子监的目的。
她是为了书院招生的事情来的。
书院确定是要开的,只是女子入学一事虽然板上钉钉,但也是从未有过的,她也因此得了长公主的授意多盯着些进展。
免得进去之后又是学什么《女戒》,倒时候再起争执,耽误的是大家的时间,不如从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杨温梨特意打扮一番,也是为了显得更沉稳可靠些。
姜禾本就在意书院招生的事情,听杨温梨似是知道不少消息,她忙两眼放光,在确定杨温梨不赶时间后,询问其细节来。
——
姜禾为了能将青杨和雨桑送进书院,属实是上了心。
而她不知道的是,此时消失不见的青杨,就身处在国子监里。
青杨此时猝不及防地只是路过,但无意中扭头看过来的摄政王对视上了。
他几乎没有犹豫,转身就跑。
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