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鸣春带兵冲击寒雪关外伊兰天阙留守的五百狼骑。他要金簪知道,深入西六府三城会面临什么。
但是,惊喜像是在英雄大道上白捡粮草一样。
金簪的力量是恶犬大狼的克星。
她的面容艳丽,却能一枪封喉,将狼死死地抛向身材高大的摩尔人,砸的摩尔人血溅沙土。
她杀狼杀人的速度,比凤凰连弩放血杀都要快。
寒雪关的将士从来没见过一个人可以凭一己之力杀死一头狼和狼上的狼兵,就是当年年富力强的楚甲子也做不到如此。
但是,轩辕金簪做到了。
不明所以的将士不知道她是谁,甚至忽视她的性别,只知道寒雪关出现一名可以枪挑饿狼的神人。
将军唤她:陛下。
陛下是谁?这天下还有陛下吗?管她呢,反正是战神。
这就是大周军备的现实,底层士兵根本不认陛下,只认可以杀死摩尔人的英雄。
此战得胜,振奋寒雪关守关将士的军心。石鸣春带兵围攻狼骑出路,留下一个活口。
金簪握枪近前,一身白色鳞甲沾满鲜血。
头盔下的她冷肃如铁,朝赤目欲裂的狼兵大声道:“回去告诉伊兰天阙。今日,本将带大军攻打天都、天机两城。
若是他回来,识相就往天阙山逃。那里才是他该去的地方。”
寒雪关将士听得热血奔涌,“哦哦哦……”的喊阵。
狼兵见周人士兵打开缺口,狼狈地向外逃,沿长墙草道直奔北地方向。
铁焱看着敌人逃跑的模样,笑道:“我都替他想好词:大周出了女战神,大汗快回城见驾。哈哈哈哈……”
士兵闻言跟着笑,间或夹杂两字:“战神,战神……”
金簪转身上马,驾马绕士兵围拢的圈子走一趟。
她看向一众热血男儿、袁珠等人,心中鼓荡一股壮志情仇。
“将士们,今日只是小胜,待我归来,我们必将马踏西土,夺回失去的旧地。”她手中的长/枪耸天,众将士一愣后随石鸣春的响应纷纷正式吆喝。
“战神,战神……”
石鸣春的心情激荡,多年来未曾有过如此痛快。上一次还是楚甲子带人杀出城,那时候面对狼骑主力,楚甲子差点回不来。
这一次,轩辕氏重新站出来,如此伟力,收复失地有望。
金簪打马来到石鸣春跟前,示意铁焱和石毗骨分军出发。
她朝石鸣春抱拳,言道:“将军,保重。”语罢,她调转马头,带领袁珠、袁纲、柏山,以及五千人西行,向坡地凹口奔袭而去。
石鸣春下马,以周氏礼跪送帝王西征。与他一起的将士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他们愿意跪送战神和西进先锋骑兵,纷纷跪下践行。
石鸣春环顾四周跪行的将士,畅怀一笑:“陛下,待你归来,将士只会认您。”
他目送大队骑兵远行,暗中计算他们带的粮草,又不免咬紧牙,朝手下副将道:“墙上安排的人让逃走的摩尔士兵看清大军去向吗?”
“已经安排普通箭矢,绝对让他可以活着找到伊兰天阙,而且必死无疑。”副将狠辣道,语气中充满对摩尔人的仇恨。
石鸣春颔首,退回关内:“遣三个小队,往三个方向巡视,随时注意狼骑主力的动向,绝对要迎回陛下他们。”
“是,将军。”副将应下,即刻带队前去巡视。
金簪的队伍马不停歇,奔跑至半夜,依据孙忠谋和行如教的星相选择方向。
黎民前,大队终于到达坡地凹口。
铁焱的三千骑将会留在这里接应,并且他会遣人换装去四处勘察地形,校对舆图。
金簪和石毗骨带两千骑,直奔天都城的方向。
至于对逃跑的摩尔士兵放出攻打天机城的话,也是为拖延伊兰天阙回来的速度。
轻骑日夜奔袭,渴了就在马上喝自带的水,饿了啃干馍充饥。
若是遇到零星的摩尔族群,金簪二话不说,火速偷袭斩杀。但凡有摩尔人的血统特征,只行走无能的老幼不杀,其余一个不留。摩尔人欺辱周人,金簪以血还以颜色。
途中,骑兵队救下几名受尽摩尔贵族欺辱的周奴,当中有人会讲周朝官话,愿意替大军做向导,也有周奴按金簪的指示向东逃往寒雪关。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金簪此行开始变得顺畅起来。
*学海道府,余阳县*
“哥,你回来了。大伯升任郡守,我爹现在是余阳县令。”玲珑已经是大姑娘,一把挽上凌云的手臂。
凌云赶紧松开她,回避到一旁,让兴奋的陆鱼儿走在中间。
“哥,怎么了?怪怪的。”玲珑再去拉凌云,又被他躲过。
陆鱼儿看不下去。头儿办事不含糊就是闷葫芦。
“头儿在外娶媳妇,哦,不是,嫁媳妇。媳妇要求他不可以同别的姑娘,包括妹妹,有过于亲密的接触。”【以女帝陛下的霸道程度,应该会这么交待。嗯!】
玲珑愣怔,猛地停下脚步。她见凌云望来,目光露出期待:哥,告诉我是假的,我不信。
凌云瞧入妹妹可怜的眼神,点头承认陆鱼儿一半的话。
他又道:“玲珑,不是她的要求。而是,你已经成年,你我兄妹理应避嫌。我们快些回家,叔父叔母定在家中等你。”
玲珑的嘴一下子瘪掉,跺脚向海边跑。
凌云追出一步,转身望着瞧热闹的陆鱼儿。
陆鱼儿指自己,又指向玲珑跑走的方向,明白道:“行,我去追。我保证将她送回小张大人的府上。”
凌云见他追去,浅吸口气,快步向张府走去。
他入张廷玉的府内,直奔院落,正见叔母山栀给坚空竹的花盆浇水。
山栀看向呆看坚空竹的凌云,惊喜入眸,上下打量他:“云儿,回来了。此次出去没事吧?”
凌云回神,向她拜道:“叔母。”
“哎,回来就好,无事平安就好。啊……你这竹子……自你离开就这么大,回来还是这么大。我也没辙,山里的普通竹子,像是秋山那边的竹子,开春后串得老高。
这些海归的竹子,跟吃矮药一样,怎么都不长个。我问了懂行的农人,说是水土不服。我还说你的土是从青阳山来,人家越发说是水土不服。”
山栀叹了口气,又道,“不说竹子了。你叔父刚好回府,人在书房,快去见他。”
凌云心下沉重,挑拣坚空竹盆里的土壤,湿润度和青阳山相似,该实竹子本身的生长周期问题。
他向山栀拜谢,前去寻找曾经的义父、如今的叔父张廷玉。
张廷玉见他归来,兴奋相迎。
他拍在凌云的臂膀,赞道:“好小子,出去一趟结实了。你回来正好,府君要对隔壁的海辰道府金月城动兵,派你义父、我的兄长为先锋。
哎,几位郡守都劝府君,还是没劝住。
府君特意点你的名,让兄长出兵时务必带上你。”
凌云蹙眉道:“为何府君要打海辰道府?”
“如今,除东山道府境内一片祥和,南边、附近的几大道府,哪个府君没野心。海辰道府一直被天师道侵扰,前些年楚将军在时平定过一段时间,道府内的官员上任一个被刺杀一个,官民乱成一团,民不聊生。
如今,听说海宁大营拔营,海辰道府的新任府君自立为王,搞个李云起在时……类似的名号,叫擎天大将军王,真是乱来。”
张廷玉又道,“咱们的府君也动心思,寻思这是个称雄称王的机会,已经召集境内郡守兵马前去汇合,连我们小余阳县的衙役都被喊去参军。大军在府城外的沿海沙场上日夜操练,势头强劲,恐怕是拦不住。
说起来,若非兄长及时提拔我为县府,恐怕我也得去参军。其实,道府有自备军队也好,不掠夺他人土地,但能保护我们学海道府。哎,我都想去,可……嘿。”
凌云瞧着叔父的挣扎、纠结,目光落在他的脚踝,心中翻过暖流和惭愧。
他抿唇,颔首道:“叔父,我现在去义父的郡府衙门了解情况。云儿在外奔波,劳叔父叔母挂心,多谢叔父大恩。”
“你这孩子,客套什么……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我们、你义父义母担心你是应该的,别谢不谢的,啊。”张廷玉看着高大的凌云,老怀欣慰。他想起这孩子过年十九,“你啊,年纪不小,该成亲了。玲珑她……”
凌云压下心中热流,轻咳一声打断:“叔父,其实此次外出,我已经在外同娘子成婚。而且,我一直将玲珑当做亲妹妹,多谢叔父爱重。”
张廷玉懵圈,随即大声道:“不可能。叔母和我都看出来你的心思。你房里一箱人偶,我们都清楚你雕得是谁。那人……不可能,不是那人……也不可能啊。
你的眼光不低,除玲珑,能喜欢别人?玲珑她……”
“叔父,我真得已经成婚。多谢叔父抬爱,现在我先回郡府。”凌云再次拜谢,快步离开书房。
这个家亲厚、甚至远胜寻常的父母人家。但是,长大后也有许多困扰。
山栀碰上出门的凌云,留他吃饭,还是没留住人。
她看向追出来的夫君,拍他一记,怪道:“你是不是同云儿说玲珑的婚事?你这人,老糊涂。两人是兄妹,玲珑拎不清,你也跟着瞎掺和。”
“这又不是亲兄妹。云儿多好一个小伙子,能从传闻中的仁智岛归来,如今又被府君点名……”
“行了行了。”山栀不耐道,“云儿是好,但也要他喜欢玲珑。云儿自小失亲,性情略有些孤僻。本来玲珑活泼,是好……”
“你看你看……你也动这心思嘛。”张廷玉直接顺杆爬,又挨妻子一记。
“你别打岔,云儿是有主意的人,喜欢谁,谁能喜欢,他拎得清。何况,现在他是大伯家的孩子,大伯母会给他操心。”
“别操心了。这小子刚说,他在外娶媳妇了,却是有主意。
不行,我还不知道他娶谁呢。既然娶了,得将人带回家看看啊。”
张廷玉看着愣怔的妻子,心里颇有几分得意:瞧吧,你也懵了。他口中念叨“不行,得见见侄媳妇”,直接追出门,往郡府赶。
山栀回过神拍手,瞧着无人的院子,叹道:“得。义子变侄子,现在侄子变成人家的女婿。呵……这孩子,真是会给人‘惊喜’。”
当年凌云独自出海,差点丢性命,给张家人好大一个惊吓。万幸人回来,被张廷逸看中,强夺去做义子。如今这孩子不声不响,却是平地一声雷,竟然娶亲了!?
山栀想起往事,一拍手:“完了,玲珑这丫头得闹啊。”
她赶紧去寻人,得给自家丫头铺个垫。
然而,玲珑被陆鱼儿寻回来后,朝山栀哭诉:“娘啊,我哥……嫁人了。”
山栀没听清,又问:“你哥咋了?”
“嫁人了,呜呜呜……”玲珑哭得妆都花了,委屈极了,“他能嫁给别人,为何不能嫁给我啊。呜呜呜……”
山栀哭笑不得,心疼地安抚女儿,以眼神询问陆鱼儿发生啥事。
陆鱼儿也委屈,添油加醋将南蜀发生的故事又讲一遍。
**
凌云快马冲入郡府,在郡府衙门前将马儿扔给下人。
他快步入堂,在门口见脸生的两门神,刚要入堂就被这两人拦道。
张家两兄弟,大哥张廷逸习文,弟弟张廷玉习武。
张廷逸是儒雅人,一张精明的儒生面,一身青袍,尽显文官气质。
他这一生干得最出格的事是知道弟弟家的义子从儒生向往的仁智岛学海无涯阁归来,二话不说就要认为义子。凌云不愿意,他甚至答应凌云可以不入祖庙上名册,但是得喊“爹娘”。
此刻,听到厅外的动静,张廷逸出来见是凌云。
惊喜的目光如山栀一样打量他全身,他再一把揽住儿子,激动道:“云儿,你可回来了。以前你出海,片字不留。这趟出门倒是学会留书信,还同师爷说是领我的命,带余阳县的人出去。
我不过提一嘴天下大势,你倒直接,害你母亲好生担忧,日夜记挂你的安危。”
“爹,云儿……不孝,扰母亲担心。”凌云向他行礼,目光穿过张廷逸,望见堂内坐着的白发老者,看年纪有七八十却精神矍铄。
张廷逸朝门口两门神解释:“这是我张府公子。”
他拉凌云入堂,站在老者的面前:“云儿,这是孙忠谋孙太傅,两朝帝师。你快拜见孙老。孙老是特意为你而来。”
孙忠谋看向陛下信中所提的故人之孙,目光在他人中龙凤的脸上流转,抚须微笑。
凌云的心思百转,上前拜道:“孙老先生。”
【原来孙老先生是金簪的太傅。】
张廷逸觉得儿子冷漠,刚要找补几句,孙忠谋开口。
“小兄弟,老夫没想到是你啊。青阳山竹林,你我有过一面之缘。”孙忠谋笑道,朝张廷逸道,“张郡守,请行个方便,老夫与贵公子是旧相识,有几句话相谈。”
张廷逸心下微紧,好不容易抢来的顺眼、勇武的儒生儿子,别被拐跑了。
他朝孙忠谋躬身,言说安排饭菜,走出大厅。
孙忠谋扶椅起身,推却凌云伸来搀扶的手,向凌云行礼,掀袍下跪。
凌云受惊,上一次在竹林偶遇,也没这么突然行礼。
他赶紧将屈了一半膝弯的孙忠谋扶起:“孙老先生这是作什么,折煞晚辈,万万使不得。”
孙忠谋笑了下,红光满面的脸上有喜色和欣慰。
“你在秋山救陛下于死局,又在胜城救楚将军于危难,当得老夫三拜。”
凌云要说这也是两拜,但他没敢,不礼貌。
孙忠谋何等眼毒,从袖中抽出一封明黄卷轴,递给凌云。
“第三拜,源于此。”
凌云接过后打开圣旨,赫然见到上面书写:“赐诏凌氏凌云为东暹王,统管东南两方十二道府司马、司空两职,御批建军三十万,镇守江南。”
孙忠谋道:“老夫拜东暹王,理所当然。”
他又要跪下,被眼疾手快的凌云扶起后送回椅子。
“孙老先生,这……诏书。”凌云有些莫名生气,还有些无法言述的难堪。
难堪在祖父为陛下而死,如今自己却要做周朝的东暹王。
这令他一时间难以过心里关。
这和金簪在一起时的感觉不同。东暹王是周朝封王,与金簪个人间的情感是两码事。一时间,他充满无法理清的混乱。
“陛下信中说,敕造黄卷上的印玺是太女玺。如今,陛下为帝,也做数。上面的落款是陛下亲自提写。这封空白诏是当年老夫辞官返乡,陛下赐给老夫,希望老夫在乡野建学教书用。
不过,胜在老夫有些名望,此卷一直没用上也办起府学。如今,老夫给陛下代笔,写成敕封诏书,正当用上。”
孙忠谋将前因后果解释清楚,观凌云无言的面色,缓缓道,“凌少保若知道你今日为国所做的大事,必会与有荣焉。”
凌云张双空茫的眼神,望入孙忠谋了然的智慧双眸,喃喃道:“他会吗?”
孙忠谋轻叹:“老夫此来还有一事,乃是受陛下第二请。”
“呵……轩辕金簪,到底安排多少事?”凌云咬牙。在马车上与她分别时,她一字未露。
“难道她……”认为这次去西六府回不来吗?
“老夫知你是凌少保孙儿,幼时遭逢罹难。天下纷乱,各有颠沛,后来可有好好为学?老夫此来是做王爷的先生,不知王爷可应承?”
孙忠谋为金簪的胸怀大略感怀,试问轩辕氏几代人,谁有此格局,为天下人奔赴险境,为天下人将江山让给其他人,甚至亲自为他择师铺路。
凌云不理解、不明白,好像被一片树叶挡在眼前。
“她……究竟是什么意思?嫌弃我……配不上她?”
孙忠谋呆下,思维尚且敏捷得他恍然一笑。
“陛下托老夫教你得是帝王心术、察人观势之能。但是,老夫……明白该教王爷什么了。”
“什么?”凌云眨眼,心里乱成一锅。
他自认为不笨,却被金簪此招打得措不及防。
“悟道、权术。”孙忠谋笑道,“啊……饿了。年纪大,不经饿。”
一脑子浆糊的凌云将他扶起来,一起向亭外走去。
孙忠谋边走边道:“老夫听说凌少保的事,你与陛下有心结吧。若想从混沌中自省而出,就得悟道,拜访一人。”
“谁?”凌云没想到孙老的眼睛这般毒,只能说姜是老得辣,尤其是一块有智慧的老姜。
“学海山儒,闲云派儒家掌教,一位以儒法参悟自身与世道、人心和天意间关系的大儒。
凌云,容老夫这般喊你。”孙忠谋老怀欣慰地看着少年人,算算他的年纪才十八出头,若是为学治世正是初绽锋芒、四海求学的时间段。
陛下观人,甚妙。
“若你想读懂陛下的用意,甚至明白你的心意和天下大势间的衔接,老夫与你一起上山求学。”
凌云突然理解金簪那句话:楚太保虽没有正式教过我,却在朝堂上为我上一课。他用行动上了名为“国之大义”的课。
此时,凌云听孙忠谋这番话,有一种被上一课的感觉。
老先生是两朝帝师,天下官儒之首。东山道府至今不乱,正是因为有孙老太傅和他的门生镇守。
他这般博学,面对山野闲儒,用“求学”二字。谦逊之德,融在孙忠谋的骨血。
凌云的心清明了一瞬:“面对老先生,凌云深感惭愧。于……金簪……陛下而言,凌云差得很远。”
“错了。”孙忠谋口说错,眸里是赞许。良玉可雕,只缺名师。
他老神在在道,“王爷有陛下没有的才能,甚至与陛下的聪慧不相伯仲。
老夫手上有你雕刻的小件,凌少保入都后遣人送往东山府赠老夫。
……当日,你在竹林雕刻陛下的木偶,老夫一眼认出陛下的小像,找你攀谈讨要,那时还真没认出来你是凌飞的孙儿。如今,陛下的人偶还在老夫的学堂,帝王长生牌前,日日享学子拜礼。
老夫的不孝子啊,现在还跪在像前反省。”
凌云想起孙裴此人。孙老的胸襟当真是大,忠义之心不亚于楚太保、祖父等人。这就是儒士的风范吗?
他在厅口向孙老拜道:“请孙老教我。”
“好好。为学可以立德,为学可以增智,学以致用才是为学之道。
走吧,坐大半天,老夫真饿了。哈哈哈……”孙忠谋领同行的一文一武两位学生,朝过来的张廷逸颔首,一起去花厅用膳。
饭后,张廷逸亲自奉茶,询问孙老:“府君欲出兵海辰道府金月城,此事是否不妥?”隔壁就是东山道府,孙老坐镇治下,律法严明、百姓有德。学海的府君这么一出,怕遭非议。
孙老心下轻叹:陛下好谋。这东暹王的圣旨来得恰是时候。以学海道府现在的势头,必然出兵金月城。若凌云在此时上阵,以他才能久经磨砺,必会出头。届时再封东暹王,意思就差了。如今,正当时候。
“无妨,不过,不是学海府君出兵。他师出无名,必遭非议。但是,东暹王出兵,过程、结局必将不同。”
张廷逸懵了:“这……哪里来东暹王啊?”他接过凌云递来的黄轴,打开后差点呆住。
“云儿……你……这次出门……到底去做什么?”
“他承先祖志,救出陛下。”孙忠谋替沉默的凌云回道。
张廷逸微动思绪,起身道:“这般说来,学海府君行事无德,我们以此圣旨为名,调拨军士,将府君拉下马,再重建……三十挽大军?”
他的心猛地跳几下,这封圣旨来得正当时候,至于这三十万大军的归属权……他的目光落在凌云处:我张氏也有一争天下的机会。
孙忠谋看着张廷逸泛红的面,朝凌云笑笑,喝了一口茶。“张郡守,调拨学海兵马一事就拜托你。”
“哎……”张廷逸又懵下,随即儒雅地笑,“自然。我大周朝封异姓王屈指可数,这……得造一波势,才能让十二府百姓、不断自立的县府认可此诏,认可凌云这位东暹王。”
“不错不错。有旗才能凝聚人心。”孙忠谋绽开笑脸,“贵公子有事未悟,老夫得带他出一趟门。至于招兵、府君之事交给张郡守。”
“孙老太傅放心,下官一定办妥此事。”张廷逸信誓旦旦道。他朝凌云颔首,拍在他的肩头,“吾儿,一会同孙太傅出门,先去看望你的母亲。父亲一定为你铺好此为王之路。”
语罢,他再次向孙太傅行礼,握圣旨出门。半道上他碰上张廷玉,两兄弟携手前往沙场大营。
孙忠谋看向遥望门口的凌云,笑道:“王爷有何感慨?”
“我从不知父亲会这般激动兴奋,不像往日我认识得他。”凌云理解人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心情,但不理解张廷逸这样的儒生也有这份称霸动兵的心志,反倒张廷玉走在认命和徘徊的道上,“究竟什么选择才是正确?”
“常人随波逐流,悟人生如萍,还须大智慧。文人志士言:青萍之末风乍起,于无声处听惊雷,乃是人生境界。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乃是生逢乱世之辈终生尽心尽力该行的事。
凌云,见你母亲去吧。老夫在府外马车上等你,你我一起寻闲野山儒,悟一番人生道理。”孙忠谋招来两位弟子,一起动身离开张郡守府。
凌云垂礼送孙老出府,目送他的背影,喃喃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幼年时,我就同祖父说:朽木已殇,何言新生。
若想要在故土上重新发芽生根,就得学农人重新翻土播种。
这是胡青史教给我的道理。金簪,我的妻子、陛下……你所做一切对于大周是徒劳。来日百姓若不认你周朝轩辕氏,你要承受得又是什么?”
凌云抚在心口,见穿廊有一夫人款款而来,上前道:“母亲,你怎么来了,云儿刚要去给你行礼。”
张廷逸的夫人花萝同家里其他人一样,仔细打量凌云的眉眼,轻拍在凌云伸来的手背。
她柔声道:“午膳时,娘在帘后看了你,在外没受伤就好,只是,瘦了。
午间吃得也不多,你眉峰不散,心里有事。待你出门回来讲给娘听听,帮你找找方向。”
“谢谢母亲。”凌云是真心爱重花萝夫人。
花萝与山栀不同,山栀叔母爽朗,花萝却是心细如发、情感细腻。
凌云出海归来,大病一场。花萝在病床前寸步不离地照顾他,一直细心呵护,常常喊“可怜的孩子,”她将一种对孩子的渴望和爱意,投射给凌云。
这也是山栀愿意放手凌云这位养了多年的义子,劝他认花萝作母亲的原因。
花萝接过丫鬟手里的衣衫,递给凌云:“我见你爹出门,担心你也要出去。为不耽误你们父子的事,你在花厅将旧衣换了吧。出门在外,衣冠整洁,总是能让人愉悦几分。”
“好,多谢母亲。”凌云捧着衣衫,独自入花厅换好。
他出来后在花萝面前走一圈。
花萝满意地点头,身边的大丫鬟也是读过书,开口就赞:“咱家公子不蓄大胡子啊,真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花萝含笑点头,夸丫鬟赞得好。
凌云感怀:“母亲的衣衫做得好,午间的青蟹煮得也好。”
丫鬟就道:“公子贫嘴,中午夫人瞧了,你只食半只青蟹。”
花萝便道:“午间有客,青蟹食用不便,不吃也罢。云儿,快去快回吧。”
凌云的心间暖融,拜别花萝,快步而去,又转头跑回来:“母亲,我在外……嫁一女子。来日有机会,我们一起见见她。”
花萝一整个被他阳光般的笑容照地傻眼,询问丫鬟:“我听到什么?公子说什么?”
丫鬟看着快跑而去的公子,呆呆道:“公子,嫁人了!?”
但是,惊喜像是在英雄大道上白捡粮草一样。
金簪的力量是恶犬大狼的克星。
她的面容艳丽,却能一枪封喉,将狼死死地抛向身材高大的摩尔人,砸的摩尔人血溅沙土。
她杀狼杀人的速度,比凤凰连弩放血杀都要快。
寒雪关的将士从来没见过一个人可以凭一己之力杀死一头狼和狼上的狼兵,就是当年年富力强的楚甲子也做不到如此。
但是,轩辕金簪做到了。
不明所以的将士不知道她是谁,甚至忽视她的性别,只知道寒雪关出现一名可以枪挑饿狼的神人。
将军唤她:陛下。
陛下是谁?这天下还有陛下吗?管她呢,反正是战神。
这就是大周军备的现实,底层士兵根本不认陛下,只认可以杀死摩尔人的英雄。
此战得胜,振奋寒雪关守关将士的军心。石鸣春带兵围攻狼骑出路,留下一个活口。
金簪握枪近前,一身白色鳞甲沾满鲜血。
头盔下的她冷肃如铁,朝赤目欲裂的狼兵大声道:“回去告诉伊兰天阙。今日,本将带大军攻打天都、天机两城。
若是他回来,识相就往天阙山逃。那里才是他该去的地方。”
寒雪关将士听得热血奔涌,“哦哦哦……”的喊阵。
狼兵见周人士兵打开缺口,狼狈地向外逃,沿长墙草道直奔北地方向。
铁焱看着敌人逃跑的模样,笑道:“我都替他想好词:大周出了女战神,大汗快回城见驾。哈哈哈哈……”
士兵闻言跟着笑,间或夹杂两字:“战神,战神……”
金簪转身上马,驾马绕士兵围拢的圈子走一趟。
她看向一众热血男儿、袁珠等人,心中鼓荡一股壮志情仇。
“将士们,今日只是小胜,待我归来,我们必将马踏西土,夺回失去的旧地。”她手中的长/枪耸天,众将士一愣后随石鸣春的响应纷纷正式吆喝。
“战神,战神……”
石鸣春的心情激荡,多年来未曾有过如此痛快。上一次还是楚甲子带人杀出城,那时候面对狼骑主力,楚甲子差点回不来。
这一次,轩辕氏重新站出来,如此伟力,收复失地有望。
金簪打马来到石鸣春跟前,示意铁焱和石毗骨分军出发。
她朝石鸣春抱拳,言道:“将军,保重。”语罢,她调转马头,带领袁珠、袁纲、柏山,以及五千人西行,向坡地凹口奔袭而去。
石鸣春下马,以周氏礼跪送帝王西征。与他一起的将士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他们愿意跪送战神和西进先锋骑兵,纷纷跪下践行。
石鸣春环顾四周跪行的将士,畅怀一笑:“陛下,待你归来,将士只会认您。”
他目送大队骑兵远行,暗中计算他们带的粮草,又不免咬紧牙,朝手下副将道:“墙上安排的人让逃走的摩尔士兵看清大军去向吗?”
“已经安排普通箭矢,绝对让他可以活着找到伊兰天阙,而且必死无疑。”副将狠辣道,语气中充满对摩尔人的仇恨。
石鸣春颔首,退回关内:“遣三个小队,往三个方向巡视,随时注意狼骑主力的动向,绝对要迎回陛下他们。”
“是,将军。”副将应下,即刻带队前去巡视。
金簪的队伍马不停歇,奔跑至半夜,依据孙忠谋和行如教的星相选择方向。
黎民前,大队终于到达坡地凹口。
铁焱的三千骑将会留在这里接应,并且他会遣人换装去四处勘察地形,校对舆图。
金簪和石毗骨带两千骑,直奔天都城的方向。
至于对逃跑的摩尔士兵放出攻打天机城的话,也是为拖延伊兰天阙回来的速度。
轻骑日夜奔袭,渴了就在马上喝自带的水,饿了啃干馍充饥。
若是遇到零星的摩尔族群,金簪二话不说,火速偷袭斩杀。但凡有摩尔人的血统特征,只行走无能的老幼不杀,其余一个不留。摩尔人欺辱周人,金簪以血还以颜色。
途中,骑兵队救下几名受尽摩尔贵族欺辱的周奴,当中有人会讲周朝官话,愿意替大军做向导,也有周奴按金簪的指示向东逃往寒雪关。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金簪此行开始变得顺畅起来。
*学海道府,余阳县*
“哥,你回来了。大伯升任郡守,我爹现在是余阳县令。”玲珑已经是大姑娘,一把挽上凌云的手臂。
凌云赶紧松开她,回避到一旁,让兴奋的陆鱼儿走在中间。
“哥,怎么了?怪怪的。”玲珑再去拉凌云,又被他躲过。
陆鱼儿看不下去。头儿办事不含糊就是闷葫芦。
“头儿在外娶媳妇,哦,不是,嫁媳妇。媳妇要求他不可以同别的姑娘,包括妹妹,有过于亲密的接触。”【以女帝陛下的霸道程度,应该会这么交待。嗯!】
玲珑愣怔,猛地停下脚步。她见凌云望来,目光露出期待:哥,告诉我是假的,我不信。
凌云瞧入妹妹可怜的眼神,点头承认陆鱼儿一半的话。
他又道:“玲珑,不是她的要求。而是,你已经成年,你我兄妹理应避嫌。我们快些回家,叔父叔母定在家中等你。”
玲珑的嘴一下子瘪掉,跺脚向海边跑。
凌云追出一步,转身望着瞧热闹的陆鱼儿。
陆鱼儿指自己,又指向玲珑跑走的方向,明白道:“行,我去追。我保证将她送回小张大人的府上。”
凌云见他追去,浅吸口气,快步向张府走去。
他入张廷玉的府内,直奔院落,正见叔母山栀给坚空竹的花盆浇水。
山栀看向呆看坚空竹的凌云,惊喜入眸,上下打量他:“云儿,回来了。此次出去没事吧?”
凌云回神,向她拜道:“叔母。”
“哎,回来就好,无事平安就好。啊……你这竹子……自你离开就这么大,回来还是这么大。我也没辙,山里的普通竹子,像是秋山那边的竹子,开春后串得老高。
这些海归的竹子,跟吃矮药一样,怎么都不长个。我问了懂行的农人,说是水土不服。我还说你的土是从青阳山来,人家越发说是水土不服。”
山栀叹了口气,又道,“不说竹子了。你叔父刚好回府,人在书房,快去见他。”
凌云心下沉重,挑拣坚空竹盆里的土壤,湿润度和青阳山相似,该实竹子本身的生长周期问题。
他向山栀拜谢,前去寻找曾经的义父、如今的叔父张廷玉。
张廷玉见他归来,兴奋相迎。
他拍在凌云的臂膀,赞道:“好小子,出去一趟结实了。你回来正好,府君要对隔壁的海辰道府金月城动兵,派你义父、我的兄长为先锋。
哎,几位郡守都劝府君,还是没劝住。
府君特意点你的名,让兄长出兵时务必带上你。”
凌云蹙眉道:“为何府君要打海辰道府?”
“如今,除东山道府境内一片祥和,南边、附近的几大道府,哪个府君没野心。海辰道府一直被天师道侵扰,前些年楚将军在时平定过一段时间,道府内的官员上任一个被刺杀一个,官民乱成一团,民不聊生。
如今,听说海宁大营拔营,海辰道府的新任府君自立为王,搞个李云起在时……类似的名号,叫擎天大将军王,真是乱来。”
张廷玉又道,“咱们的府君也动心思,寻思这是个称雄称王的机会,已经召集境内郡守兵马前去汇合,连我们小余阳县的衙役都被喊去参军。大军在府城外的沿海沙场上日夜操练,势头强劲,恐怕是拦不住。
说起来,若非兄长及时提拔我为县府,恐怕我也得去参军。其实,道府有自备军队也好,不掠夺他人土地,但能保护我们学海道府。哎,我都想去,可……嘿。”
凌云瞧着叔父的挣扎、纠结,目光落在他的脚踝,心中翻过暖流和惭愧。
他抿唇,颔首道:“叔父,我现在去义父的郡府衙门了解情况。云儿在外奔波,劳叔父叔母挂心,多谢叔父大恩。”
“你这孩子,客套什么……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我们、你义父义母担心你是应该的,别谢不谢的,啊。”张廷玉看着高大的凌云,老怀欣慰。他想起这孩子过年十九,“你啊,年纪不小,该成亲了。玲珑她……”
凌云压下心中热流,轻咳一声打断:“叔父,其实此次外出,我已经在外同娘子成婚。而且,我一直将玲珑当做亲妹妹,多谢叔父爱重。”
张廷玉懵圈,随即大声道:“不可能。叔母和我都看出来你的心思。你房里一箱人偶,我们都清楚你雕得是谁。那人……不可能,不是那人……也不可能啊。
你的眼光不低,除玲珑,能喜欢别人?玲珑她……”
“叔父,我真得已经成婚。多谢叔父抬爱,现在我先回郡府。”凌云再次拜谢,快步离开书房。
这个家亲厚、甚至远胜寻常的父母人家。但是,长大后也有许多困扰。
山栀碰上出门的凌云,留他吃饭,还是没留住人。
她看向追出来的夫君,拍他一记,怪道:“你是不是同云儿说玲珑的婚事?你这人,老糊涂。两人是兄妹,玲珑拎不清,你也跟着瞎掺和。”
“这又不是亲兄妹。云儿多好一个小伙子,能从传闻中的仁智岛归来,如今又被府君点名……”
“行了行了。”山栀不耐道,“云儿是好,但也要他喜欢玲珑。云儿自小失亲,性情略有些孤僻。本来玲珑活泼,是好……”
“你看你看……你也动这心思嘛。”张廷玉直接顺杆爬,又挨妻子一记。
“你别打岔,云儿是有主意的人,喜欢谁,谁能喜欢,他拎得清。何况,现在他是大伯家的孩子,大伯母会给他操心。”
“别操心了。这小子刚说,他在外娶媳妇了,却是有主意。
不行,我还不知道他娶谁呢。既然娶了,得将人带回家看看啊。”
张廷玉看着愣怔的妻子,心里颇有几分得意:瞧吧,你也懵了。他口中念叨“不行,得见见侄媳妇”,直接追出门,往郡府赶。
山栀回过神拍手,瞧着无人的院子,叹道:“得。义子变侄子,现在侄子变成人家的女婿。呵……这孩子,真是会给人‘惊喜’。”
当年凌云独自出海,差点丢性命,给张家人好大一个惊吓。万幸人回来,被张廷逸看中,强夺去做义子。如今这孩子不声不响,却是平地一声雷,竟然娶亲了!?
山栀想起往事,一拍手:“完了,玲珑这丫头得闹啊。”
她赶紧去寻人,得给自家丫头铺个垫。
然而,玲珑被陆鱼儿寻回来后,朝山栀哭诉:“娘啊,我哥……嫁人了。”
山栀没听清,又问:“你哥咋了?”
“嫁人了,呜呜呜……”玲珑哭得妆都花了,委屈极了,“他能嫁给别人,为何不能嫁给我啊。呜呜呜……”
山栀哭笑不得,心疼地安抚女儿,以眼神询问陆鱼儿发生啥事。
陆鱼儿也委屈,添油加醋将南蜀发生的故事又讲一遍。
**
凌云快马冲入郡府,在郡府衙门前将马儿扔给下人。
他快步入堂,在门口见脸生的两门神,刚要入堂就被这两人拦道。
张家两兄弟,大哥张廷逸习文,弟弟张廷玉习武。
张廷逸是儒雅人,一张精明的儒生面,一身青袍,尽显文官气质。
他这一生干得最出格的事是知道弟弟家的义子从儒生向往的仁智岛学海无涯阁归来,二话不说就要认为义子。凌云不愿意,他甚至答应凌云可以不入祖庙上名册,但是得喊“爹娘”。
此刻,听到厅外的动静,张廷逸出来见是凌云。
惊喜的目光如山栀一样打量他全身,他再一把揽住儿子,激动道:“云儿,你可回来了。以前你出海,片字不留。这趟出门倒是学会留书信,还同师爷说是领我的命,带余阳县的人出去。
我不过提一嘴天下大势,你倒直接,害你母亲好生担忧,日夜记挂你的安危。”
“爹,云儿……不孝,扰母亲担心。”凌云向他行礼,目光穿过张廷逸,望见堂内坐着的白发老者,看年纪有七八十却精神矍铄。
张廷逸朝门口两门神解释:“这是我张府公子。”
他拉凌云入堂,站在老者的面前:“云儿,这是孙忠谋孙太傅,两朝帝师。你快拜见孙老。孙老是特意为你而来。”
孙忠谋看向陛下信中所提的故人之孙,目光在他人中龙凤的脸上流转,抚须微笑。
凌云的心思百转,上前拜道:“孙老先生。”
【原来孙老先生是金簪的太傅。】
张廷逸觉得儿子冷漠,刚要找补几句,孙忠谋开口。
“小兄弟,老夫没想到是你啊。青阳山竹林,你我有过一面之缘。”孙忠谋笑道,朝张廷逸道,“张郡守,请行个方便,老夫与贵公子是旧相识,有几句话相谈。”
张廷逸心下微紧,好不容易抢来的顺眼、勇武的儒生儿子,别被拐跑了。
他朝孙忠谋躬身,言说安排饭菜,走出大厅。
孙忠谋扶椅起身,推却凌云伸来搀扶的手,向凌云行礼,掀袍下跪。
凌云受惊,上一次在竹林偶遇,也没这么突然行礼。
他赶紧将屈了一半膝弯的孙忠谋扶起:“孙老先生这是作什么,折煞晚辈,万万使不得。”
孙忠谋笑了下,红光满面的脸上有喜色和欣慰。
“你在秋山救陛下于死局,又在胜城救楚将军于危难,当得老夫三拜。”
凌云要说这也是两拜,但他没敢,不礼貌。
孙忠谋何等眼毒,从袖中抽出一封明黄卷轴,递给凌云。
“第三拜,源于此。”
凌云接过后打开圣旨,赫然见到上面书写:“赐诏凌氏凌云为东暹王,统管东南两方十二道府司马、司空两职,御批建军三十万,镇守江南。”
孙忠谋道:“老夫拜东暹王,理所当然。”
他又要跪下,被眼疾手快的凌云扶起后送回椅子。
“孙老先生,这……诏书。”凌云有些莫名生气,还有些无法言述的难堪。
难堪在祖父为陛下而死,如今自己却要做周朝的东暹王。
这令他一时间难以过心里关。
这和金簪在一起时的感觉不同。东暹王是周朝封王,与金簪个人间的情感是两码事。一时间,他充满无法理清的混乱。
“陛下信中说,敕造黄卷上的印玺是太女玺。如今,陛下为帝,也做数。上面的落款是陛下亲自提写。这封空白诏是当年老夫辞官返乡,陛下赐给老夫,希望老夫在乡野建学教书用。
不过,胜在老夫有些名望,此卷一直没用上也办起府学。如今,老夫给陛下代笔,写成敕封诏书,正当用上。”
孙忠谋将前因后果解释清楚,观凌云无言的面色,缓缓道,“凌少保若知道你今日为国所做的大事,必会与有荣焉。”
凌云张双空茫的眼神,望入孙忠谋了然的智慧双眸,喃喃道:“他会吗?”
孙忠谋轻叹:“老夫此来还有一事,乃是受陛下第二请。”
“呵……轩辕金簪,到底安排多少事?”凌云咬牙。在马车上与她分别时,她一字未露。
“难道她……”认为这次去西六府回不来吗?
“老夫知你是凌少保孙儿,幼时遭逢罹难。天下纷乱,各有颠沛,后来可有好好为学?老夫此来是做王爷的先生,不知王爷可应承?”
孙忠谋为金簪的胸怀大略感怀,试问轩辕氏几代人,谁有此格局,为天下人奔赴险境,为天下人将江山让给其他人,甚至亲自为他择师铺路。
凌云不理解、不明白,好像被一片树叶挡在眼前。
“她……究竟是什么意思?嫌弃我……配不上她?”
孙忠谋呆下,思维尚且敏捷得他恍然一笑。
“陛下托老夫教你得是帝王心术、察人观势之能。但是,老夫……明白该教王爷什么了。”
“什么?”凌云眨眼,心里乱成一锅。
他自认为不笨,却被金簪此招打得措不及防。
“悟道、权术。”孙忠谋笑道,“啊……饿了。年纪大,不经饿。”
一脑子浆糊的凌云将他扶起来,一起向亭外走去。
孙忠谋边走边道:“老夫听说凌少保的事,你与陛下有心结吧。若想从混沌中自省而出,就得悟道,拜访一人。”
“谁?”凌云没想到孙老的眼睛这般毒,只能说姜是老得辣,尤其是一块有智慧的老姜。
“学海山儒,闲云派儒家掌教,一位以儒法参悟自身与世道、人心和天意间关系的大儒。
凌云,容老夫这般喊你。”孙忠谋老怀欣慰地看着少年人,算算他的年纪才十八出头,若是为学治世正是初绽锋芒、四海求学的时间段。
陛下观人,甚妙。
“若你想读懂陛下的用意,甚至明白你的心意和天下大势间的衔接,老夫与你一起上山求学。”
凌云突然理解金簪那句话:楚太保虽没有正式教过我,却在朝堂上为我上一课。他用行动上了名为“国之大义”的课。
此时,凌云听孙忠谋这番话,有一种被上一课的感觉。
老先生是两朝帝师,天下官儒之首。东山道府至今不乱,正是因为有孙老太傅和他的门生镇守。
他这般博学,面对山野闲儒,用“求学”二字。谦逊之德,融在孙忠谋的骨血。
凌云的心清明了一瞬:“面对老先生,凌云深感惭愧。于……金簪……陛下而言,凌云差得很远。”
“错了。”孙忠谋口说错,眸里是赞许。良玉可雕,只缺名师。
他老神在在道,“王爷有陛下没有的才能,甚至与陛下的聪慧不相伯仲。
老夫手上有你雕刻的小件,凌少保入都后遣人送往东山府赠老夫。
……当日,你在竹林雕刻陛下的木偶,老夫一眼认出陛下的小像,找你攀谈讨要,那时还真没认出来你是凌飞的孙儿。如今,陛下的人偶还在老夫的学堂,帝王长生牌前,日日享学子拜礼。
老夫的不孝子啊,现在还跪在像前反省。”
凌云想起孙裴此人。孙老的胸襟当真是大,忠义之心不亚于楚太保、祖父等人。这就是儒士的风范吗?
他在厅口向孙老拜道:“请孙老教我。”
“好好。为学可以立德,为学可以增智,学以致用才是为学之道。
走吧,坐大半天,老夫真饿了。哈哈哈……”孙忠谋领同行的一文一武两位学生,朝过来的张廷逸颔首,一起去花厅用膳。
饭后,张廷逸亲自奉茶,询问孙老:“府君欲出兵海辰道府金月城,此事是否不妥?”隔壁就是东山道府,孙老坐镇治下,律法严明、百姓有德。学海的府君这么一出,怕遭非议。
孙老心下轻叹:陛下好谋。这东暹王的圣旨来得恰是时候。以学海道府现在的势头,必然出兵金月城。若凌云在此时上阵,以他才能久经磨砺,必会出头。届时再封东暹王,意思就差了。如今,正当时候。
“无妨,不过,不是学海府君出兵。他师出无名,必遭非议。但是,东暹王出兵,过程、结局必将不同。”
张廷逸懵了:“这……哪里来东暹王啊?”他接过凌云递来的黄轴,打开后差点呆住。
“云儿……你……这次出门……到底去做什么?”
“他承先祖志,救出陛下。”孙忠谋替沉默的凌云回道。
张廷逸微动思绪,起身道:“这般说来,学海府君行事无德,我们以此圣旨为名,调拨军士,将府君拉下马,再重建……三十挽大军?”
他的心猛地跳几下,这封圣旨来得正当时候,至于这三十万大军的归属权……他的目光落在凌云处:我张氏也有一争天下的机会。
孙忠谋看着张廷逸泛红的面,朝凌云笑笑,喝了一口茶。“张郡守,调拨学海兵马一事就拜托你。”
“哎……”张廷逸又懵下,随即儒雅地笑,“自然。我大周朝封异姓王屈指可数,这……得造一波势,才能让十二府百姓、不断自立的县府认可此诏,认可凌云这位东暹王。”
“不错不错。有旗才能凝聚人心。”孙忠谋绽开笑脸,“贵公子有事未悟,老夫得带他出一趟门。至于招兵、府君之事交给张郡守。”
“孙老太傅放心,下官一定办妥此事。”张廷逸信誓旦旦道。他朝凌云颔首,拍在他的肩头,“吾儿,一会同孙太傅出门,先去看望你的母亲。父亲一定为你铺好此为王之路。”
语罢,他再次向孙太傅行礼,握圣旨出门。半道上他碰上张廷玉,两兄弟携手前往沙场大营。
孙忠谋看向遥望门口的凌云,笑道:“王爷有何感慨?”
“我从不知父亲会这般激动兴奋,不像往日我认识得他。”凌云理解人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心情,但不理解张廷逸这样的儒生也有这份称霸动兵的心志,反倒张廷玉走在认命和徘徊的道上,“究竟什么选择才是正确?”
“常人随波逐流,悟人生如萍,还须大智慧。文人志士言:青萍之末风乍起,于无声处听惊雷,乃是人生境界。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乃是生逢乱世之辈终生尽心尽力该行的事。
凌云,见你母亲去吧。老夫在府外马车上等你,你我一起寻闲野山儒,悟一番人生道理。”孙忠谋招来两位弟子,一起动身离开张郡守府。
凌云垂礼送孙老出府,目送他的背影,喃喃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幼年时,我就同祖父说:朽木已殇,何言新生。
若想要在故土上重新发芽生根,就得学农人重新翻土播种。
这是胡青史教给我的道理。金簪,我的妻子、陛下……你所做一切对于大周是徒劳。来日百姓若不认你周朝轩辕氏,你要承受得又是什么?”
凌云抚在心口,见穿廊有一夫人款款而来,上前道:“母亲,你怎么来了,云儿刚要去给你行礼。”
张廷逸的夫人花萝同家里其他人一样,仔细打量凌云的眉眼,轻拍在凌云伸来的手背。
她柔声道:“午膳时,娘在帘后看了你,在外没受伤就好,只是,瘦了。
午间吃得也不多,你眉峰不散,心里有事。待你出门回来讲给娘听听,帮你找找方向。”
“谢谢母亲。”凌云是真心爱重花萝夫人。
花萝与山栀不同,山栀叔母爽朗,花萝却是心细如发、情感细腻。
凌云出海归来,大病一场。花萝在病床前寸步不离地照顾他,一直细心呵护,常常喊“可怜的孩子,”她将一种对孩子的渴望和爱意,投射给凌云。
这也是山栀愿意放手凌云这位养了多年的义子,劝他认花萝作母亲的原因。
花萝接过丫鬟手里的衣衫,递给凌云:“我见你爹出门,担心你也要出去。为不耽误你们父子的事,你在花厅将旧衣换了吧。出门在外,衣冠整洁,总是能让人愉悦几分。”
“好,多谢母亲。”凌云捧着衣衫,独自入花厅换好。
他出来后在花萝面前走一圈。
花萝满意地点头,身边的大丫鬟也是读过书,开口就赞:“咱家公子不蓄大胡子啊,真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花萝含笑点头,夸丫鬟赞得好。
凌云感怀:“母亲的衣衫做得好,午间的青蟹煮得也好。”
丫鬟就道:“公子贫嘴,中午夫人瞧了,你只食半只青蟹。”
花萝便道:“午间有客,青蟹食用不便,不吃也罢。云儿,快去快回吧。”
凌云的心间暖融,拜别花萝,快步而去,又转头跑回来:“母亲,我在外……嫁一女子。来日有机会,我们一起见见她。”
花萝一整个被他阳光般的笑容照地傻眼,询问丫鬟:“我听到什么?公子说什么?”
丫鬟看着快跑而去的公子,呆呆道:“公子,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