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来往往的人多,她们这活儿还未开张,暂且保密。
顾珏和秦月背着背篓往回走,路过河边不时有村民同她们打招呼,有的还要问一下背篓看着挺沉,装的是啥,秦月聪慧,应付起这些很轻松,插诨打科就将话揭过去。
每当这时候顾珏就站在一旁工具人含笑,她对这些热情的过了头的婶娘还是挺招架不住的。
秦月笑她脸皮薄,那些婶娘还能吃了她不成。
二人回去后,将地黄的根茎倒出来,洗去泥沙后,铺在院子里晾晒。
将地黄叶清洗了一小部分,焯水后用作凉菜。
秦婶晚上回来对她俩采药卖钱这事将信将疑,总觉得是俩小丫头瞎折腾贪玩儿,不过也没什么损失就随她们去了。
次日,二人又坐上牛车,不同的是这回都背了个大大的背篓,上面还裹上一层叶子,瞧不出里面是什么。
到了济善堂,李掌柜没有为难她们,吩咐伙计验收成品,称重后给了九十文,本来正常价是八十文,但是顾珏她们把地黄叶免费送来,而且地黄处理的也干干净净,没有泥沙压秤,掌柜对她们印象不错,添了十文。
说是要继续合作,以后她俩有什么药材,送来即可。
二人道了谢,高高兴兴离开。
刚走出济善堂左边路口,秦月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兴奋地直蹦跶,“天哪!叶秋,我们赚钱了。”,她拽着顾珏在原地蹦蹦跳跳。
景国官方规定,七百文可兑一两银,相当于普通百姓一个月的开销。普通劳工一天三十文已经是很高的工钱了,而她们卖药材这一下挣了快三天的钱,这对于秦月来说是一笔巨款。
顾觉也很高兴,但她没有秦月表现的那么欣喜。
几十文钱对于从前的她来说,打赏都不好意拿出手。
但现阶段于她而言,却是不可或缺的。
她要分一半钱给秦月,秦月推拒说不要。
“这个法子是你想出来的,我不能要。”
顾珏不同意,“你我一同采药、一同挖土、一同清洗、一同背着药材来到镇上卖,更何况,我在你家吃,你家住,也没有给钱,你若不收下,才是见外。”
秦月被她一通说的哑口无言,找不到理由反驳,见顾珏坚持要同她分账,只好收下。
两人揣着刚出炉的铜板,没有在镇上多逗留。趁着赚钱的新鲜劲还没过去,打算直接走回村儿,毕竟牛车还要等人,她们可没有耐心等下去。
等到家里时,也近晌午了,家里没人,二人烧火煮饭,已经配合地很默契。
中午秦婶问她俩情况,秦月在一边等的早就绷不住了,洋洋得意道:“九十文!九十文啊,娘!”
“真的?”秦婶吃惊,有些不敢置信,她看向顾珏等着她确认。
顾珏点点头,淡淡解释道:“嗯,确实卖了九十文,本来是八十文,济善堂掌柜人好,把叶子也算上了,多给了十文钱。”
秦婶对她们俩的采药事业一下子改观,不过到底不放心两个丫头,又嘱咐她们到镇上拿到钱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周围,看见情况不好就跑,到人多的地方。
又批评她俩不要着急回来,万一路上被人盯上抢了怎么办,还是要等牛车上人齐了一起回来。
二人点头应是,今天确实着急了。
吃完饭秦婶自己去给秦叔和秦阳送饭去了,让她俩在家好好睡个午觉,上午也该跑累了。
—
就这样,顾珏和秦月开始了她们的采药生涯,下午去山脚附近采药,第二日背到镇上去卖,如此过了半个月,那附近的地黄也被挖的差不多了。
而且村里的人常常见俩人背着背篓来来去去,每次回去好像里面都挺沉的,越发好奇。
顾珏是知道地黄能够根茎繁殖的,于是她将一些留作种子,折断重新种到地里去,等到来年又会一茬一茬长出来。
地黄没货了,她找了决明子、荆芥、独行菜来代替。
这些药材都是多需求的常规种类,不愁药铺不收。
不过顾珏也知道,卖药材给药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这半个多月来,她也不过堪堪卖了一千两百多文,同秦月一分,她忙活大半月,还没够一两银。
对别人来说,半个月就能挣一两已经很厉害了,但对当下的顾珏来说,太少了,太慢了,她等不起。
一两银的启动资金能做什么,连一个铺面都租不下来,这不禁让她有些挫败。
长此以往,她攒几年都不够去京城的路费钱,更不要说什么查明真相,找到凶手之类的。
离了家族,她好像也没有很厉害。
连续几日,顾珏心事重重的,她本来平日里就不大爱说话,现在话更少了,整日里干完活儿的空隙,一个人就静静立在那儿发呆,好似有无形的重压在挤压着她的背脊。
秦月担心,但也不好多问,她看的出顾珏是那种藏事的人,她不想告诉你时,谁也别想撬动她的嘴。
顾珏思索了几日,最终决定摆摊。
她记得第一天秦月带她去镇上的闹市区闲逛时,卖糕点的摊位上卖的都不怎么样,她还吐槽过品相丑陋,味道粗糙。
既然如此,那就从小生意做起,她自己做糕点卖,她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从前,因为齐淮川喜欢吃甜食,为了少男少女那点心思,她跟着厨娘学过制作糕点。
厨娘是南方人,很擅长做一些精巧的马蹄糕、绿豆糕、芙蓉糕之类的点心。
她只是大致学了一下,厨娘就夸她厉害。
不过她也不是自卖自夸,根据其他的人反馈,她确实做的不错,但并不多做,毕竟那时她是养尊处优的娇滴滴侯府小姐,怎能忍受芊芊玉手变得粗糙。
顾珏不自觉抚上自己的手,这些日子都在外面采药了,春日的阳光不晒人,但原本白嫩如葱段的手还是黑了一些。
她叹了口气,勿自蹲下身,捡了一支细长的木棍,拿在手里在泥地上写写画画。
秦家没人写字读书,就算秦叔有时会记账,纸张对他们来说依旧是稀有的珍贵之物,她只能以土为墨替之。
她拿着树枝写写画画,将脑中想到的糕点种类一一罗列,最后选定了老少皆宜的桂花糕、绿豆糕和米糕这三类,一是这三样材料简单、二是外观精巧别致,口感皆软糯清甜,受众广泛。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顾珏对糕点的外观和味道的质量把控严格,味道只要精确食材的比例倒也不难,但是外观要想做到一模一样光靠手工显然是不够的。
顾珏想了想,让秦叔给她用木头做一些模具,秦叔以前学过木匠,手艺还不错,只是后来打猎更赚钱,才没干了,不过村里平时谁家要打一些床、柜子也会找他。
顾珏画了些简单的样式纹路,给秦叔对照着刻在木块的凹槽里,这样只要在凹槽里抹上一层薄薄的油脂,再将点心放到凹槽里压实,把边缘多余的边角料去除,一个精致讨巧的圆形点心就成形了。
简易的模具做好后,她和秦月在家里研究了两天,做出来的糕点才像模像样。
为了让她们的糕点一开始就走上高雅路线,顾珏下了血本,去镇上买了牛皮纸,不过糕点放在牛皮纸并没有显出不凡来,糕点易碎,牛皮纸包好后稍不留意,经过重压里面的糕点就会碎掉,瞧着平平无奇。
她扫过厨房墙上悬挂的竹篓子,来了灵感。
让秦婶编一些小篓子,形状简单,只要显得整齐就行。
将牛皮纸裁剪后垫在小竹篓里,她们去田间、河边采一些野花、绿植做点缀,中间放上五块糕点,既美观又方便。
客人可以直观看到糕点的模样又不会将其压碎,最主要的是竹篓子成本低,不要钱;野花随意采,不要钱。
而且比起之前要用牛皮纸将糕点细细包裹一圈,这样只需垫一张裁剪后的纸,明显材料用的少,又可以省下一笔,控制成本。
不过编制小竹篓子这活儿,只能由秦婶来做。秦叔会,但是秦叔要打猎,可不会陪着她们捣鼓这些。
秦婶倒是很痛快,主要是她们要的竹篓子小,堪堪装得下五个小点心,秦婶手麻利,不到一刻钟能编出四五个。
将一切准备好后,顾珏和秦月两人小心把一个个迷你小竹篓放进大背篓,背上背篓坐着牛车一早又出发了。
她们在集市寻了一个地方,顾珏讲究,将好几张牛皮纸拼接铺在地上,然后才放上她们的竹篓糕点。
一竹篓五块儿,她定价二十文。
这个价格老实说不便宜,较之于市面上其他糕点铺子卖的多了两倍,但是她们要走高端客人群体,就得奇货可居,不然怎么做到“奇”呢。
一大早来赶集的人不少,看到她们这特别的造型的糕点,倒是吸引了不少人。
“姑娘,你这糕点怎么卖?”
“二十文一篓。”顾珏淡声回道。
“二十文?你怎么不去抢!”
“是啊,是啊,这也太贵了。”有人跟着附和。
“这两个姑娘瞧着模样好,但这心肠也太黑了。”
还有的直接开始谩骂,讥讽。
但任凭这些人怎么说,顾珏一贯淡然处之,并不理会他们。
等到问价的人一波一波从顾珏那儿铩羽而归,而顾珏她们一块糕点都没有卖出去。
很多人问完价格后,试图讲价让顾珏便宜卖出,但是顾珏油盐不进,分文不让。
有的人恼了,直接就站在原地,等着看她们二人的笑话,并扬言道:“这二人脑子不好,咱们等着瞧到底哪个冤大头会买。”
顾珏和秦月背着背篓往回走,路过河边不时有村民同她们打招呼,有的还要问一下背篓看着挺沉,装的是啥,秦月聪慧,应付起这些很轻松,插诨打科就将话揭过去。
每当这时候顾珏就站在一旁工具人含笑,她对这些热情的过了头的婶娘还是挺招架不住的。
秦月笑她脸皮薄,那些婶娘还能吃了她不成。
二人回去后,将地黄的根茎倒出来,洗去泥沙后,铺在院子里晾晒。
将地黄叶清洗了一小部分,焯水后用作凉菜。
秦婶晚上回来对她俩采药卖钱这事将信将疑,总觉得是俩小丫头瞎折腾贪玩儿,不过也没什么损失就随她们去了。
次日,二人又坐上牛车,不同的是这回都背了个大大的背篓,上面还裹上一层叶子,瞧不出里面是什么。
到了济善堂,李掌柜没有为难她们,吩咐伙计验收成品,称重后给了九十文,本来正常价是八十文,但是顾珏她们把地黄叶免费送来,而且地黄处理的也干干净净,没有泥沙压秤,掌柜对她们印象不错,添了十文。
说是要继续合作,以后她俩有什么药材,送来即可。
二人道了谢,高高兴兴离开。
刚走出济善堂左边路口,秦月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兴奋地直蹦跶,“天哪!叶秋,我们赚钱了。”,她拽着顾珏在原地蹦蹦跳跳。
景国官方规定,七百文可兑一两银,相当于普通百姓一个月的开销。普通劳工一天三十文已经是很高的工钱了,而她们卖药材这一下挣了快三天的钱,这对于秦月来说是一笔巨款。
顾觉也很高兴,但她没有秦月表现的那么欣喜。
几十文钱对于从前的她来说,打赏都不好意拿出手。
但现阶段于她而言,却是不可或缺的。
她要分一半钱给秦月,秦月推拒说不要。
“这个法子是你想出来的,我不能要。”
顾珏不同意,“你我一同采药、一同挖土、一同清洗、一同背着药材来到镇上卖,更何况,我在你家吃,你家住,也没有给钱,你若不收下,才是见外。”
秦月被她一通说的哑口无言,找不到理由反驳,见顾珏坚持要同她分账,只好收下。
两人揣着刚出炉的铜板,没有在镇上多逗留。趁着赚钱的新鲜劲还没过去,打算直接走回村儿,毕竟牛车还要等人,她们可没有耐心等下去。
等到家里时,也近晌午了,家里没人,二人烧火煮饭,已经配合地很默契。
中午秦婶问她俩情况,秦月在一边等的早就绷不住了,洋洋得意道:“九十文!九十文啊,娘!”
“真的?”秦婶吃惊,有些不敢置信,她看向顾珏等着她确认。
顾珏点点头,淡淡解释道:“嗯,确实卖了九十文,本来是八十文,济善堂掌柜人好,把叶子也算上了,多给了十文钱。”
秦婶对她们俩的采药事业一下子改观,不过到底不放心两个丫头,又嘱咐她们到镇上拿到钱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周围,看见情况不好就跑,到人多的地方。
又批评她俩不要着急回来,万一路上被人盯上抢了怎么办,还是要等牛车上人齐了一起回来。
二人点头应是,今天确实着急了。
吃完饭秦婶自己去给秦叔和秦阳送饭去了,让她俩在家好好睡个午觉,上午也该跑累了。
—
就这样,顾珏和秦月开始了她们的采药生涯,下午去山脚附近采药,第二日背到镇上去卖,如此过了半个月,那附近的地黄也被挖的差不多了。
而且村里的人常常见俩人背着背篓来来去去,每次回去好像里面都挺沉的,越发好奇。
顾珏是知道地黄能够根茎繁殖的,于是她将一些留作种子,折断重新种到地里去,等到来年又会一茬一茬长出来。
地黄没货了,她找了决明子、荆芥、独行菜来代替。
这些药材都是多需求的常规种类,不愁药铺不收。
不过顾珏也知道,卖药材给药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这半个多月来,她也不过堪堪卖了一千两百多文,同秦月一分,她忙活大半月,还没够一两银。
对别人来说,半个月就能挣一两已经很厉害了,但对当下的顾珏来说,太少了,太慢了,她等不起。
一两银的启动资金能做什么,连一个铺面都租不下来,这不禁让她有些挫败。
长此以往,她攒几年都不够去京城的路费钱,更不要说什么查明真相,找到凶手之类的。
离了家族,她好像也没有很厉害。
连续几日,顾珏心事重重的,她本来平日里就不大爱说话,现在话更少了,整日里干完活儿的空隙,一个人就静静立在那儿发呆,好似有无形的重压在挤压着她的背脊。
秦月担心,但也不好多问,她看的出顾珏是那种藏事的人,她不想告诉你时,谁也别想撬动她的嘴。
顾珏思索了几日,最终决定摆摊。
她记得第一天秦月带她去镇上的闹市区闲逛时,卖糕点的摊位上卖的都不怎么样,她还吐槽过品相丑陋,味道粗糙。
既然如此,那就从小生意做起,她自己做糕点卖,她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从前,因为齐淮川喜欢吃甜食,为了少男少女那点心思,她跟着厨娘学过制作糕点。
厨娘是南方人,很擅长做一些精巧的马蹄糕、绿豆糕、芙蓉糕之类的点心。
她只是大致学了一下,厨娘就夸她厉害。
不过她也不是自卖自夸,根据其他的人反馈,她确实做的不错,但并不多做,毕竟那时她是养尊处优的娇滴滴侯府小姐,怎能忍受芊芊玉手变得粗糙。
顾珏不自觉抚上自己的手,这些日子都在外面采药了,春日的阳光不晒人,但原本白嫩如葱段的手还是黑了一些。
她叹了口气,勿自蹲下身,捡了一支细长的木棍,拿在手里在泥地上写写画画。
秦家没人写字读书,就算秦叔有时会记账,纸张对他们来说依旧是稀有的珍贵之物,她只能以土为墨替之。
她拿着树枝写写画画,将脑中想到的糕点种类一一罗列,最后选定了老少皆宜的桂花糕、绿豆糕和米糕这三类,一是这三样材料简单、二是外观精巧别致,口感皆软糯清甜,受众广泛。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顾珏对糕点的外观和味道的质量把控严格,味道只要精确食材的比例倒也不难,但是外观要想做到一模一样光靠手工显然是不够的。
顾珏想了想,让秦叔给她用木头做一些模具,秦叔以前学过木匠,手艺还不错,只是后来打猎更赚钱,才没干了,不过村里平时谁家要打一些床、柜子也会找他。
顾珏画了些简单的样式纹路,给秦叔对照着刻在木块的凹槽里,这样只要在凹槽里抹上一层薄薄的油脂,再将点心放到凹槽里压实,把边缘多余的边角料去除,一个精致讨巧的圆形点心就成形了。
简易的模具做好后,她和秦月在家里研究了两天,做出来的糕点才像模像样。
为了让她们的糕点一开始就走上高雅路线,顾珏下了血本,去镇上买了牛皮纸,不过糕点放在牛皮纸并没有显出不凡来,糕点易碎,牛皮纸包好后稍不留意,经过重压里面的糕点就会碎掉,瞧着平平无奇。
她扫过厨房墙上悬挂的竹篓子,来了灵感。
让秦婶编一些小篓子,形状简单,只要显得整齐就行。
将牛皮纸裁剪后垫在小竹篓里,她们去田间、河边采一些野花、绿植做点缀,中间放上五块糕点,既美观又方便。
客人可以直观看到糕点的模样又不会将其压碎,最主要的是竹篓子成本低,不要钱;野花随意采,不要钱。
而且比起之前要用牛皮纸将糕点细细包裹一圈,这样只需垫一张裁剪后的纸,明显材料用的少,又可以省下一笔,控制成本。
不过编制小竹篓子这活儿,只能由秦婶来做。秦叔会,但是秦叔要打猎,可不会陪着她们捣鼓这些。
秦婶倒是很痛快,主要是她们要的竹篓子小,堪堪装得下五个小点心,秦婶手麻利,不到一刻钟能编出四五个。
将一切准备好后,顾珏和秦月两人小心把一个个迷你小竹篓放进大背篓,背上背篓坐着牛车一早又出发了。
她们在集市寻了一个地方,顾珏讲究,将好几张牛皮纸拼接铺在地上,然后才放上她们的竹篓糕点。
一竹篓五块儿,她定价二十文。
这个价格老实说不便宜,较之于市面上其他糕点铺子卖的多了两倍,但是她们要走高端客人群体,就得奇货可居,不然怎么做到“奇”呢。
一大早来赶集的人不少,看到她们这特别的造型的糕点,倒是吸引了不少人。
“姑娘,你这糕点怎么卖?”
“二十文一篓。”顾珏淡声回道。
“二十文?你怎么不去抢!”
“是啊,是啊,这也太贵了。”有人跟着附和。
“这两个姑娘瞧着模样好,但这心肠也太黑了。”
还有的直接开始谩骂,讥讽。
但任凭这些人怎么说,顾珏一贯淡然处之,并不理会他们。
等到问价的人一波一波从顾珏那儿铩羽而归,而顾珏她们一块糕点都没有卖出去。
很多人问完价格后,试图讲价让顾珏便宜卖出,但是顾珏油盐不进,分文不让。
有的人恼了,直接就站在原地,等着看她们二人的笑话,并扬言道:“这二人脑子不好,咱们等着瞧到底哪个冤大头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