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重九,按照计划,便要开始收拾行李,预备启程。

    可不知是否那夜吹了太久东风的缘故,流光回去后就病倒。

    她素来虽体弱,但习武健体多年,大病小灾的一般也不会找上她。

    这回却病情凶猛,喝了好几副药不见好转,急的玄倾直恼那晚没守在她身边。

    因病情拖延,又恰逢秋雨连绵,说好了一道同行,谢青城一行人也没有要先走的打算,反正

    行程并不急躁,在青州多留些时日也不是不行。

    这日流光正看着金陵的奏报,谢青城从外进来,身后的碧砚端了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药。

    谢青城见她虽双颊绯红,但精神不错,俨然见好的模样。

    “殿下气色不错,看来恢复良好。”他笑道。

    流光放下了手中的奏报。

    “还要多谢少主开的药方,确有奇效。”

    这事说来话长。

    府外请来的大夫虽也开了药,但流光喝了几剂还不见好,谢青城便过来替她把了脉。

    众人这才知道这位谢少主竟然还有一手好医术。

    谢青城在案侧落座,又替她把了把脉。

    和初时察觉的一样,她的脉象有些奇怪,却又令人说不出奇怪在哪儿。

    但她此番病症的确是风寒所致,喝了汤药有所起色也说明了这一点。

    流光见他仔细查了片刻,眉心微皱,似有疑问的模样。

    似想到什么,她手腕微动。

    谢青城回神,收了手,笑道:“殿下身子已然大好,今日再喝一副安神静气的汤药,睡上一觉便无碍了。”

    碧砚将手上已煎好的汤药递了过去,流光道了谢意,接过药碗喝了干净。

    她喝药喝的痛快。

    谢青城见她放下药碗后又拿起案上奏报,俨然要继续批阅的样子,他神色微顿,伸手夺了过来。

    “殿下贵体抱恙,不宜伤神,这些奏报还是待精力好些再看吧。”他神色十分温和,语气却不容违逆。

    谢青城将夺来的奏报递于抱剑守在一侧的玄倾。

    玄倾愣了一下。

    他不是没有劝过,可殿下听不进去,谢青城此举倒是帮了大忙。

    他没看殿下的眼色,伸手接过奏报,又将案上堆叠的其它公文也一并收拾抱了出去。

    流光见状,无奈又好笑,但谢青城一腔善意,她不能怪罪。

    好在那药药效发的极快,她神思倦怠,不过片刻便倚着榻边抚额睡了过去。

    或许睡得不舒服的缘故,她眉心微蹙。

    玄倾离开,碧砚也端着药碗退了出去,阁内只剩他们两个人。

    谢青城迟疑片刻,俯身抱起她,送至了内间的榻上,那黛眉间的轻褶这才逐渐舒缓。

    他轻笑,下意识抚了抚那秾秀干净的眉眼,却又不敢唐突,轻轻地,指尖似摩挲又像刻画。

    分别日久,不思量,难相忘。

    此意昭然,恐怕瞒也瞒不住了。

    他此刻什么也不求了,只觉得这一瞬要再漫长些就好。

    隔壁客房,眼看着谢青城进了北苑,苏明微收回目光,看向一旁正无聊地拿着竹筷拨弄桂花糕的妹妹。

    “那日不便问你,现在总该说了吧,那是谁?”

    她问得是谁不言而喻。

    苏知微拨弄着桂花糕的动作一顿,杏眼滴溜溜转了一圈。

    “我怎知道你问的是谁?”她装的十分无辜。

    “少来。”

    苏明微白了她一眼。

    两人是同胞姐妹,对方是否撒谎还能看不出来?

    不想和她过多周旋,苏明微看了眼四周,凑过去。

    “她就是大魏的那位殿下?”她放低了声音,俨然是心中早有猜测。

    苏知微手上的动作再次一顿。

    她看了一眼姐姐身边正低着头专心打络子的曲玉凝,眼尖地瞧见姐姐问出话时那灵活地翻着丝线的指尖微滞,动作明显慢了下来。

    那转变非常细微,姐姐明微并未察觉。

    其实,这事本也瞒不过去。

    毕竟好好的三个大活人出现在队伍里,且周身气度并不像寻常人,谁都会寻根究底。

    谢青城之所以未曾引荐,就是因为元徽身份特殊,他多有保护,不便明说。

    可现下看姐姐明微一脸你要再不说实话就要挨揍的威胁之色,她到底是点了头。

    苏明微既有猜测,便已笃定几分,此刻见妹妹点头也不讶异。

    她想了想初见时,那女子云锦素衣,如黑白色烟柳画桥的美丽眉眼,由衷赞道:“果然一幅天人模样。”

    于是青城的一见倾心,妹妹不加掩饰的孺慕、雁飞的疏离与恭敬......似乎都有了答案。

    风邪既去,流光恢复的很快。

    不过几日,北行又提上日程。

    这夜天色将晚,府宅各处隐有动静,小厮忙着清点车马,仆妇忙着整理行装,反倒流光所居的北苑,因她风寒初愈,仆妇得了吩咐不敢相扰,倒是安静的紧。

    一场秋雨后,青州的天冷了下来,夜间下起清霜,天上的明月只透出稀薄的光,暗淡的很,连中庭的桂花树都绿肥红瘦起来。

    金陵来了书信,玄倾送进阁中,便见殿下只披了一件单衣,负手立在轩窗前,不知在思虑什么,盯着一轮明月,背影纤弱。而她身后的案几上也放了一轮素色的月亮,民间常见的纱灯,由手工艺人纸糊而成,并不贵重。

    那纱灯放在那儿许久了,谁也没动过,里面的灯火早就熄了。如今灯火燃起,光觑着棉纱布和油纸透出来,筛得灯色素净,十分明亮。

    重九那夜殿下回来的迟,手上还捧了一盏花灯。

    金枝玉叶出生,元宸武帝亲自教养长大的皇女,上至皇室宗亲,下至文武百官,有谁见过她捧着花灯的一面呢。

    最起码自打相识,玄倾从未见过。

    是以那晚他瞧见了,很是讶异,却也不便多问什么。

    他把书信放在阁中的案上,移步走了过去。

    “更深露重,外面起了霜,还请殿下爱惜身体。”

    他温言提醒。

    流光轻应了一声,也不知听没听进去。

    “殿下有何心事吗?”

    他犹豫半晌,还是问了一句。

    那边没有回音。

    许久,流光转身,神色若寻常。

    “玄倾,你去帮我办件事。”

    她忽而道,语气淡淡的,无甚起伏。

    次日启程,一路通畅地出了青州,之后路途却并不平顺。

    也不知他们何处露了马脚,刚进大燕的和州,身后便缠上了人。

    其实被发现也正常,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否则偌大的大燕若真能任他们来去自如,京都的天子座也该换了人。

    小尾巴不多,只两个人,跟了他们三四日了,也不见任何动作,倒让他们对背后之人多了几分考量。

    见二人没有伤人的意思,众人戒备之心放下大半,也就放任不管了。

    这日,一行人翻过一座山,于山涧中饮马生火,暂作休整。

    流光坐在溪边的石上,翻阅金陵递来的奏报,脸色低沉似水。

    奏报玄倾事先看过,自然明白殿下脸色为何这般难看。

    殿下离朝日久,朝中各派心思浮动,日前大皇子元机携治水之功返朝,原本渐趋明朗的金陵朝局又变得云遮雾绕。

    朝中魏氏一党已占得后位,太傅的重心如今皆在小魏后肚中的皇嗣上,他们已逐渐放弃平庸无能的大皇子,谁知道大皇子偏偏就在此时携功归朝。

    一个是已成年、有功仗身的皇帝长子,一个是还不知男女的腹中嫡嗣,这其中的两厢抉择就足够令魏氏党派内部不得安宁了。

    至于成国公一党,大皇子此次所携之“功”,功在何处,他们心中自是透亮。

    这件事折损了两方利益,自然谁都坐不住。

    于是前日早朝,魏成二派皆有人上书,言此次岑河水患,错在选官不力,任免不当,其中矛头直指吏部尚书陆舒窈。

    圣上当时在朝上未说什么,但之后太傅、成国公频频出入长安殿,不过两日,陆大人便被禁足府邸,连早朝都不再参与,闹得朝中人心惶惶。

    流光阖上奏报,眉眼微凉。

    “传信陆舒窈,我已至燕,该动手了。”

    “陆大人如今被禁足,恐见不到圣上。”

    玄倾担心道,却见殿下冷笑。

    “她总有办法的,递话过去便是。”

    玄倾应下。

    远山明净,而云雾迭起。

    流光的视线落在山外,那里天空澄澈,飞鸟集聚。

    他们行程很快,过了这座山,还有不到半月便可抵达大燕的京都,比预计的时间要早上许多。

    而在那儿之前,她要见一个人。

章节目录

徽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向意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向意晚并收藏徽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