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繁华如往,集市上嘈杂的人声裹挟着的车马的喧闹,满目人间烟火。
流光二人在城中客栈休息一日,翌日两人两匹快马,直冲宫城而去。
到了宫城前,意料之中被守卫拦下。
那守卫见他二人玄服裹身,皆戴着幕离,皇城重地,容不得车马莽撞,当即拦下查验身份。
玄倾亮出腰牌,那守卫近前看清,立即色变。
“殿”
“噤声!”
那守卫闭嘴,却恭谨地拱手低首,直到那两匹快马从身侧疾驰而过。
畅通无阻地进了宫城,一路往望舒宫而去,金吾卫指挥使杨行已侯在殿前长阶下,同行的还有芳蕤。
因早前得到消息,他二人便早早侯在殿前。
流光和玄倾下马,杨行芳蕤二人见状,近前见礼:“殿下!”
“免礼。”
流光轻应一声,将手中马鞭丢给芳蕤,吩咐玄倾:“传陆舒窈,立刻觐见,不得有误。”
“是。”
玄倾应声离去。
流光踏上长阶,杨行等人见状,也随同而上。
芳蕤抱着马鞭,跟在殿下身侧,脚步匆匆,却掩不住步伐中的局促与欢悦。
“一别半年,殿下可算回来。”
流光闻声,也笑了一下,抬首瞧了一眼已近在咫尺的望舒宫,门匾上那狂介十分的三个字,还是熟悉中的样子,便连宫廊前的那树海棠,亭亭如盖一如当初。
可不是?一别半载,的确是久违了。
“望舒宫如何,安然否?”她问。
“一切安然。只是想念她的主人已久,难免落寞。”芳蕤语气温和,虽依旧笑着,却已红了眼睛。
此情此景,就是杨行一个七尺男儿也有些动容,他拱手,温声道:“乌州行宫一别,听闻殿下在燕受刺,臣等挂念非常,殿下无恙否?”
“无恙。有劳牵挂,本宫无碍。”
流光温言,却见芳蕤又红了眼睛。
这二人皆她心腹,当初北上也曾极力要求同往,是流光以人多不便为由,将他们强行留下,同守王都。前些时日凶险,她避居苍梧没有与他们传音,让他们为此焦虑担忧,到底是她这做主子的对不住。
“芳蕤,杨行,本宫回来了。”
她温和却明亮的眸光落在二人身上,语气虽淡,却有信服人心的力量。
杨行芳蕤闻言,俯首合袖,齐声道了一句“是。”
流光道:“重逢之喜,他日再叙。跟本宫说说,近日朝中都在忙什么?早朝还未散吗?”
......
早朝的确未散。
以致玄倾要找陆舒窈还要找到前朝去。他还不清楚,今日早朝格外地剑拔弩张。
因着北境战乱,流州军需耗费巨大,营中虽有库存,但与燕之战耗费长久,早早补上消耗之数也能备不时之需。为此户部筹集一批粮草,配给了必要的物资份额,可万事俱备,找谁运送粮草却犯了难。
当初大燕兵力南下,流州军北境迎战,虽都知道暻王骁勇,但大燕兵强马壮,铁骑雄风在诸国是出了名的。战事难打,朝中许多大臣便对此战没怎么抱有期望,想着只要不输得太难看就好,没想到这一疏忽,沈寒时就已拿下首战之捷,还赢得的极为漂亮。
圣上为此大宴百官,还宣召臣工家眷十五进宫为北境众将士放灯祈福。
圣上如此欣慰,再加上这位沈将军还是圣上亲自调去流州的人,众臣便也隐约嗅出了,这位沈将军也许就是圣上的人。
闻弦知雅意,于是这送粮一事便成了香饽饽,无论是魏氏一党还是成国公一派皆为此争得脸红脖子粗。
陆舒窈身为吏部尚书,官员任免、差遣之事自然交由她负责,按照近日朝中风向,她拟了三个人名,洋洋洒洒写了一道折子呈交上去。
呈上去不过两日,元昭帝似乎也对这三人有些迟疑,犹豫再三,拿捏不定,索性放于早朝让众臣商讨,于是今日早朝便成了角斗场。
“圣上,北境作战,粮草紧要,轻易马虎不得,臣以为江统领武功盖世,是此番运粮不二人选。”
“不妥。江统领虽骁勇,但身负宫防重担,无暇出京,臣以为兵部侍郎薛晁要更稳妥。”
“非也。臣以为御史大人宋前更适合。”
......
争论到最后也不知到底是在给朝廷选人还是纯粹斗嘴,朝上乌嘈嘈一片,烦得元昭帝脑袋都快炸掉。
正耐心欠佳,殿外传来一声嘹亮的通传,殿中霎时安静下来。
早朝乃商讨朝政要事之地,自古如此,这个时辰,一般没有人会来肆意扰乱。
众臣好奇,循声去看,见圣上身侧的常内侍从殿外急急跑了进来。
“何事喧哗?”元昭帝沉声问。
常内侍合袖,恭敬回道:“禀圣上,殿下急宣陆大人前往望舒宫。”
“谁?”元昭帝皱眉。
不止众臣工,就是昭帝也以为自己听错了。
殿下?
殿下不是还在回朝途中,今日通传使还通传,殿下的銮驾刚到泗水河岸边?
萧太师有些不敢相信,在身侧官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问内监:“殿...殿下回朝了?”
“是”常内侍如实回答。
萧太师一时激动,差点儿就背过身去,幸亏身后的几个御史眼疾手快,伸手及时扶住了他。
“哟~太师哟,您可得当心吶。”众人安抚,朝堂一时又有些乱。
不止萧太师,萧太师身后一众朝臣顿时也跟打了鸡血般精神。
袖手旁观半载有余,整天冷眼看成魏两党掐架,他们做为历朝历代最能掐架的一群人,已要闲出毛病来了。如今终于盼得殿下回归,就意味可以在朝堂上大展雄风,顺带教训一下这群连架都不会掐的无知小儿,他们已看不惯许久了。
沉稳如陆舒窈,闻言也不由眸光泛亮,盯着常内侍急急问:“外面传召的是谁?”
常内侍:“殿下亲卫——玄倾。”
玄倾!
众臣哗然。
玄倾乃殿下心腹,一直跟随殿下身侧,轻易与殿下不会分离,殿外通传的既是他,那想必殿下是真的回朝了。
陆舒窈喜不自禁,她从众官员的队伍中站出来,对着天子座上的元昭帝合袖作揖。
“圣上,殿下急宣,恐有要事,臣先行退下。”她恭敬请示。
元昭帝神色倒也温和,闻言笑道:
“去吧。殿下回朝,朕尚未来得及拜访,代朕问候殿下安康。”
“微臣领命。”
眼见着陆大人在内侍引领下脚步匆匆出了殿门,朝堂再次安静下来,众官员你看我我看你,有的还摸了一下脑门,摸了一手心的汗。
接下来早朝散得尤其快。
元昭帝又问了一句谁人可当监粮官,众臣安静如鸡,整个朝堂连一丝水花都没再冒。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皆十分乖巧。
此事元昭帝便没再提,暂且搁置,从长计议,便散了朝。
望舒宫中,流光已梳洗完,换了身干净的衣物,坐在殿中。
芳蕤沏上热茶,往殿下腿上搭了一块温暖的薄毯。
陆舒窈自出了长安殿,迎面撞上玄倾,两人彼此见礼,一路同行。
到了望舒宫,亲眼见到上座之上那锦衣玄服的人,那一颗摇摇欲坠的心才算落了地。
“臣陆舒窈,拜见殿下。”她手执臣子礼,眉目沉稳,却刻意压制着声音中的不平静。
流光从奏疏中抬眸,目光落在她身上,微微笑了笑:
“舒窈,别来无恙?”
“殿下”
她温声柔和,陆舒窈霎时双目盈盈。
她合袖,欠身,秀致的眉眼微抬,与上方殿下的目光相对。
“陆舒窈等殿下许久,整个金陵也等候殿下许久。”
她语声郎朗,一双眼睛却见红。
流光见状,放下手中奏疏,面上泛起轻微的笑意,比外头的冬日暖阳还要柔和。
“一别半载,朝中诸事繁忙,幸苦你和闻远了。”
“殿下客气,为大魏尽忠是陆舒窈的本分。”
她一如既往地谦逊稳重,聪慧机敏却远胜天下男儿。
流光是了解她的,此事上也不再多言,便谈起其它。
“方才听芳蕤说,圣上这几日正为一事忧心,所谓何?”她问。
陆舒窈:“此番往北境运粮,朝廷需选派一名监粮官,圣上不知该派遣谁,正为此忧心?”
她所言与芳蕤一致,流光倒也没有为此惊讶。
“你给圣上拟了几个名字?”
“三个。禁军统领江澄、兵部侍郎薛晁以及御史朗行”
三个?那就有意思了。
流光笑了:“一个魏党,一个成派,剩下一个隶属都察院,这也是朝中风向?”
陆舒窈没否认。
她道:“粮草运送事关重大,臣以为不应受朝中党派倾轧所左右。此番特意选取三方推荐的人选,是考虑到折子呈上去圣上必定犹豫不决,由此便可拖到殿下回来。此事,还需殿下做主。”陆舒窈合袖垂首。
殿中安静片刻。
流光眉目微淡:“既然朝中为此争论不休,说明这三人无论哪个都不能堵住悠悠众口,那便也无需考虑了。”
“那殿下可有心仪人选?”陆舒窈问。
“就让元机去。”
“大殿下?”
流光颔首,倒也给出了理由。
“岑河水患,元机曾带兵治理,公务办得极为漂亮,便是宋前也对他大加赞赏,论身份他也最适合。”
陆舒窈应下。
流光二人在城中客栈休息一日,翌日两人两匹快马,直冲宫城而去。
到了宫城前,意料之中被守卫拦下。
那守卫见他二人玄服裹身,皆戴着幕离,皇城重地,容不得车马莽撞,当即拦下查验身份。
玄倾亮出腰牌,那守卫近前看清,立即色变。
“殿”
“噤声!”
那守卫闭嘴,却恭谨地拱手低首,直到那两匹快马从身侧疾驰而过。
畅通无阻地进了宫城,一路往望舒宫而去,金吾卫指挥使杨行已侯在殿前长阶下,同行的还有芳蕤。
因早前得到消息,他二人便早早侯在殿前。
流光和玄倾下马,杨行芳蕤二人见状,近前见礼:“殿下!”
“免礼。”
流光轻应一声,将手中马鞭丢给芳蕤,吩咐玄倾:“传陆舒窈,立刻觐见,不得有误。”
“是。”
玄倾应声离去。
流光踏上长阶,杨行等人见状,也随同而上。
芳蕤抱着马鞭,跟在殿下身侧,脚步匆匆,却掩不住步伐中的局促与欢悦。
“一别半年,殿下可算回来。”
流光闻声,也笑了一下,抬首瞧了一眼已近在咫尺的望舒宫,门匾上那狂介十分的三个字,还是熟悉中的样子,便连宫廊前的那树海棠,亭亭如盖一如当初。
可不是?一别半载,的确是久违了。
“望舒宫如何,安然否?”她问。
“一切安然。只是想念她的主人已久,难免落寞。”芳蕤语气温和,虽依旧笑着,却已红了眼睛。
此情此景,就是杨行一个七尺男儿也有些动容,他拱手,温声道:“乌州行宫一别,听闻殿下在燕受刺,臣等挂念非常,殿下无恙否?”
“无恙。有劳牵挂,本宫无碍。”
流光温言,却见芳蕤又红了眼睛。
这二人皆她心腹,当初北上也曾极力要求同往,是流光以人多不便为由,将他们强行留下,同守王都。前些时日凶险,她避居苍梧没有与他们传音,让他们为此焦虑担忧,到底是她这做主子的对不住。
“芳蕤,杨行,本宫回来了。”
她温和却明亮的眸光落在二人身上,语气虽淡,却有信服人心的力量。
杨行芳蕤闻言,俯首合袖,齐声道了一句“是。”
流光道:“重逢之喜,他日再叙。跟本宫说说,近日朝中都在忙什么?早朝还未散吗?”
......
早朝的确未散。
以致玄倾要找陆舒窈还要找到前朝去。他还不清楚,今日早朝格外地剑拔弩张。
因着北境战乱,流州军需耗费巨大,营中虽有库存,但与燕之战耗费长久,早早补上消耗之数也能备不时之需。为此户部筹集一批粮草,配给了必要的物资份额,可万事俱备,找谁运送粮草却犯了难。
当初大燕兵力南下,流州军北境迎战,虽都知道暻王骁勇,但大燕兵强马壮,铁骑雄风在诸国是出了名的。战事难打,朝中许多大臣便对此战没怎么抱有期望,想着只要不输得太难看就好,没想到这一疏忽,沈寒时就已拿下首战之捷,还赢得的极为漂亮。
圣上为此大宴百官,还宣召臣工家眷十五进宫为北境众将士放灯祈福。
圣上如此欣慰,再加上这位沈将军还是圣上亲自调去流州的人,众臣便也隐约嗅出了,这位沈将军也许就是圣上的人。
闻弦知雅意,于是这送粮一事便成了香饽饽,无论是魏氏一党还是成国公一派皆为此争得脸红脖子粗。
陆舒窈身为吏部尚书,官员任免、差遣之事自然交由她负责,按照近日朝中风向,她拟了三个人名,洋洋洒洒写了一道折子呈交上去。
呈上去不过两日,元昭帝似乎也对这三人有些迟疑,犹豫再三,拿捏不定,索性放于早朝让众臣商讨,于是今日早朝便成了角斗场。
“圣上,北境作战,粮草紧要,轻易马虎不得,臣以为江统领武功盖世,是此番运粮不二人选。”
“不妥。江统领虽骁勇,但身负宫防重担,无暇出京,臣以为兵部侍郎薛晁要更稳妥。”
“非也。臣以为御史大人宋前更适合。”
......
争论到最后也不知到底是在给朝廷选人还是纯粹斗嘴,朝上乌嘈嘈一片,烦得元昭帝脑袋都快炸掉。
正耐心欠佳,殿外传来一声嘹亮的通传,殿中霎时安静下来。
早朝乃商讨朝政要事之地,自古如此,这个时辰,一般没有人会来肆意扰乱。
众臣好奇,循声去看,见圣上身侧的常内侍从殿外急急跑了进来。
“何事喧哗?”元昭帝沉声问。
常内侍合袖,恭敬回道:“禀圣上,殿下急宣陆大人前往望舒宫。”
“谁?”元昭帝皱眉。
不止众臣工,就是昭帝也以为自己听错了。
殿下?
殿下不是还在回朝途中,今日通传使还通传,殿下的銮驾刚到泗水河岸边?
萧太师有些不敢相信,在身侧官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问内监:“殿...殿下回朝了?”
“是”常内侍如实回答。
萧太师一时激动,差点儿就背过身去,幸亏身后的几个御史眼疾手快,伸手及时扶住了他。
“哟~太师哟,您可得当心吶。”众人安抚,朝堂一时又有些乱。
不止萧太师,萧太师身后一众朝臣顿时也跟打了鸡血般精神。
袖手旁观半载有余,整天冷眼看成魏两党掐架,他们做为历朝历代最能掐架的一群人,已要闲出毛病来了。如今终于盼得殿下回归,就意味可以在朝堂上大展雄风,顺带教训一下这群连架都不会掐的无知小儿,他们已看不惯许久了。
沉稳如陆舒窈,闻言也不由眸光泛亮,盯着常内侍急急问:“外面传召的是谁?”
常内侍:“殿下亲卫——玄倾。”
玄倾!
众臣哗然。
玄倾乃殿下心腹,一直跟随殿下身侧,轻易与殿下不会分离,殿外通传的既是他,那想必殿下是真的回朝了。
陆舒窈喜不自禁,她从众官员的队伍中站出来,对着天子座上的元昭帝合袖作揖。
“圣上,殿下急宣,恐有要事,臣先行退下。”她恭敬请示。
元昭帝神色倒也温和,闻言笑道:
“去吧。殿下回朝,朕尚未来得及拜访,代朕问候殿下安康。”
“微臣领命。”
眼见着陆大人在内侍引领下脚步匆匆出了殿门,朝堂再次安静下来,众官员你看我我看你,有的还摸了一下脑门,摸了一手心的汗。
接下来早朝散得尤其快。
元昭帝又问了一句谁人可当监粮官,众臣安静如鸡,整个朝堂连一丝水花都没再冒。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皆十分乖巧。
此事元昭帝便没再提,暂且搁置,从长计议,便散了朝。
望舒宫中,流光已梳洗完,换了身干净的衣物,坐在殿中。
芳蕤沏上热茶,往殿下腿上搭了一块温暖的薄毯。
陆舒窈自出了长安殿,迎面撞上玄倾,两人彼此见礼,一路同行。
到了望舒宫,亲眼见到上座之上那锦衣玄服的人,那一颗摇摇欲坠的心才算落了地。
“臣陆舒窈,拜见殿下。”她手执臣子礼,眉目沉稳,却刻意压制着声音中的不平静。
流光从奏疏中抬眸,目光落在她身上,微微笑了笑:
“舒窈,别来无恙?”
“殿下”
她温声柔和,陆舒窈霎时双目盈盈。
她合袖,欠身,秀致的眉眼微抬,与上方殿下的目光相对。
“陆舒窈等殿下许久,整个金陵也等候殿下许久。”
她语声郎朗,一双眼睛却见红。
流光见状,放下手中奏疏,面上泛起轻微的笑意,比外头的冬日暖阳还要柔和。
“一别半载,朝中诸事繁忙,幸苦你和闻远了。”
“殿下客气,为大魏尽忠是陆舒窈的本分。”
她一如既往地谦逊稳重,聪慧机敏却远胜天下男儿。
流光是了解她的,此事上也不再多言,便谈起其它。
“方才听芳蕤说,圣上这几日正为一事忧心,所谓何?”她问。
陆舒窈:“此番往北境运粮,朝廷需选派一名监粮官,圣上不知该派遣谁,正为此忧心?”
她所言与芳蕤一致,流光倒也没有为此惊讶。
“你给圣上拟了几个名字?”
“三个。禁军统领江澄、兵部侍郎薛晁以及御史朗行”
三个?那就有意思了。
流光笑了:“一个魏党,一个成派,剩下一个隶属都察院,这也是朝中风向?”
陆舒窈没否认。
她道:“粮草运送事关重大,臣以为不应受朝中党派倾轧所左右。此番特意选取三方推荐的人选,是考虑到折子呈上去圣上必定犹豫不决,由此便可拖到殿下回来。此事,还需殿下做主。”陆舒窈合袖垂首。
殿中安静片刻。
流光眉目微淡:“既然朝中为此争论不休,说明这三人无论哪个都不能堵住悠悠众口,那便也无需考虑了。”
“那殿下可有心仪人选?”陆舒窈问。
“就让元机去。”
“大殿下?”
流光颔首,倒也给出了理由。
“岑河水患,元机曾带兵治理,公务办得极为漂亮,便是宋前也对他大加赞赏,论身份他也最适合。”
陆舒窈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