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谈着话玄倾从殿外走了进来。
“殿下,萧太师及众官员求见,已在殿外恭候。”
流光闻言挑了眉。
“比本宫预料的早,今日早朝散的这般快吗?”
“请进来吧。”
她简单吩咐。玄倾闻声,拱手退了出去。
须臾,众官员陆陆续续从外进来,不消片刻就充斥了偌大的宫殿。
“臣等参见殿下。”
“众卿免礼。”
流光高座主位,淡笑道:“本宫北上半载有余,朝中诸事皆系于尔等,诸位辛苦。”
“殿下过誉,臣等不辛苦。”
萧太师率先出列,合袖道:“听闻殿下赴燕受刺,躬安否?”
流光闻言眉眼微扬,笑道:“本宫无恙,劳太师牵挂。一别半载,太师身体安泰否?”
“臣无恙,有劳殿下挂念。”
与诸臣简单一番寒暄,便聊起政事,自然就提及今日早朝争论之事。
流光倒也没迂回,言简意赅说了任命元机之意。
众官员不由一愣。
虽心中已猜到依着殿下对北境军事的重视程度,此事上望舒宫必定插手,但没想到殿下最终选定的人选竟然不在那三人之列,更没想到殿下选定的人会是大殿下元机。
众臣之中,即便还对此事抱有些心思的,此刻也无可奈何地散了。
大皇子元机也在众臣之列,自岑州治水归来,由陆舒窈举荐,圣上批奏,他在朝中任职正三品,并逐渐显露头角。此番运粮之事,他本欲自动请缨,但朝中党派之争激烈,他轻易不想沾身,且姑姑远在北方,他不知她对此事的看法,便也没敢冲动行事。
倒是没想到姑姑一回朝,定下的人却是自己。
“殿下青睐,元机定不辱命。”少年人眸光锐亮,显然对这个差事十分满意。
流光只笑着,道:“记住你的话。”
此事便算揭过。众臣又简单谈及朝中其它政事,流光听了一耳朵,除去一些不甚重要的,其余的倒与陆舒窈飞鸽递送的别无二致。
倒是萧太师问及阿挚去处,流光只道北上途中遭遇凶险,为防意外将小皇子送去了安全之所,至于把人送去了哪儿并没有提及。
殿中议事又持续许久。
须臾,望舒宫的大宫女芳蕤从外进来,侯在殿门处恭声询问是否传膳。众臣这才惊觉在殿中已久,不知不觉已至晌午,再看殿下,只见殿下面色疲惫,唇色亦苍白,当是日夜兼程所致,却还是打起精神听他们奏报政事。众臣皆意识到这点,在最后一个官员口沫横飞地讲完后,识趣地告了辞。
流光盯着一群人离去,看了眼走在末尾的魏锦书,她把陆舒窈和闻远留了下来。
“殿下”
陆闻二人相视一眼,合袖唤了殿下。
流光揉着微微有些发疼眉心,淡淡道:“晌午了,你们二人便留在本宫这里用膳吧。”
那便是有要事商谈了。
二人应下。
芳蕤传了膳食,侍女们捧着玉盘瓷器,上列珍馐美食,因考虑到殿下一路兼程,难免脾胃虚弱,所有的饮食比往日清谈了一些。
品尝久违的熟悉味道,即便在异国也思念非常,流光心中温暖,便连脸色也柔和了几分。
用完膳,芳蕤带人撤下残羹冷炙,又命人上了茶水。
侍女们手脚麻利,妥帖地倒完茶,又有条不紊地退了下去。
殿中安静下来,流光问陆舒窈:“让你查的事情如何了?”
陆舒窈放下手中茶盏,回道:“禀殿下。按照殿下书信中的要求,吏部遍查了朝中所有秋姓和沈姓官员,皆身家清白,并无疑点。”
无所收获。这在流光的意料之中。
“无妨,本来也抱着试试看的希望。秋南河、沈淮,这二人既背井离乡,那保有旧姓的可能便十分微小。接下来,你们需查证朝中所有出访过江南的官员,尤其是到访过青莲的,仔细查证有无与天仙楼接触过,包括前朝。”
“是。”
流光又看向右侧的闻远。
“王贽敬入狱后,可吐出什么?”
闻远摇头,回道:“此人嘴硬,用尽刑讯,并不开口。”
流光眉眼微淡。
“既然用了刑都不撬不开他的嘴,说明此人还有底牌,而这个底牌足以他保命,继续审。”
“是。”闻远应声。
流光:“岑河水难后,圣上下旨彻查江东贪腐案,徐智和周武明既落狱,可有招供?”
当时一道被革职查办的还有内阁大学士赵玉,而赵玉在被革职的当庭便畏罪咬舌,自杀而亡。
此事流光知情,但人既死,她便没有提。
闻远拱手道:“禀殿下,周武明拒不招拱,且屡有自杀倾向,如今大理寺已派人将其监管。倒是徐智,受不住刑讯,吐了不少人出来,那位也在其中,具体口供已呈交圣上。”
那位是谁,不言而喻。
“圣上怎么说?”流光问。
“圣上之意,此事暂押,等殿下回朝再议。如今殿下既已回朝,那此事”
“只有口供,可有凭据?”
闻远:“其他人皆有,只有那位...那位做事小心,并不留有把柄,依着我朝律例,尚且无法定罪。且三殿下还在北境作战,若此时动了那位,怕是与战事有碍。”说到最后,闻远语气有些迟疑。
殿中安静须臾。
流光淡道:“既有口供,禁足待查也在情理之中,便如此办吧。至于贪腐案涉及的其他人,论罪量刑,严惩不贷。”
“是。”
流光沉吟片刻,道:“元奇那方先瞒着,消息不要透出去”
闻言,闻远与陆舒窈相视一眼,陆舒窈拱手道:“国公爷在军中有不少旧部,此事要瞒恐怕不容易。”
她的意思流光自然懂,此事上她也不是非要强求。
“无妨,尽人事知天命”她简单道。
陆舒窈和闻远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莫纤纤如今关押在何处?”流光问闻远。
“在暗牢。”
“你安排一下,本宫要再审莫纤纤。”
“是。”
等到政事谈完,晌午已过了大半。
吏部和大理寺还有公务,陆舒窈和闻远见殿下没了问话,便要起身告辞。
流光本欲应允,谁知话到唇边,倒是想起一事来。
“如今的禁军统领江澄,是何底细?”她问。
当初在北地初次提及此人,玄倾只说乃魏党,碍于当时的情况更为具体的也没有多说。
陆舒窈合袖,回道:“禀殿下。此人旧名江奴,曾是魏氏家仆,五年前离开魏府,投奔江东军,此次也是因为江东贪腐案中他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被圣上下旨调回了京。”
“又是江东军?有意思”
她低声喃喃道了一句,眉目微沉,却也没再多问什么,只示意陆闻二人退了下去。
他们二人走后没多久,流光喝了盏碧吟端来的药汤,刚窝在殿中翻了两页奏疏,长极殿的内侍造访,言圣上有请。
长极殿离着望舒宫并不是很远,徒步走过去也不过一炷香的时辰。
流光由宫侍牵引,到了长极殿外,正巧撞上圣上身侧贴身伺候的常内侍从里面出来,见了她,立即恭敬地行了礼。
“圣上呢?”
“圣上在殿内,让殿下一个人进去。”
流光闻言,看了眼玄倾,玄倾会意,后退一步,候在了殿外。
流光便抬步跨入了殿门。
正殿中果然清静,偌大的殿中只有她和书案后侧对着身着明黄帝王袍的人。
听见动静,元昭帝执着画笔的手未停,抬眸看过来,许知道是她,也没见讶异,只笑了笑:
“来了?”
“圣上”她淡淡唤了一声,眉眼沉着,神色寡淡。
元昭帝手下一顿,笔尖青墨滴落,霎时在纸上洇开,顿时令整幅画如白玉微瑕。
他回过神,不紧不慢在那墨滴上勾了一笔,缓缓绘成一支青羽,栩栩如生。
“殿下上前来,看看朕今日的这幅画。”
流光依言上前,瞧了一眼案几上摊开的画纸。
夜落乌啼,明月别枝,画纸上是一只周身翠绿的青鸟,朱红的喙衔着一株悬肠草。
而悬肠草,民间又称思子蔓。
“半载未见,圣上的画功更为精进了。”她语气淡淡。
元昭帝却笑,放下墨笔,他从案上拎起整幅画,吹了吹上面未干的墨迹。
“殿下盛赞。朕痛失太子,画不成一片伤心,也只能借青鸟衔草,遥寄朕一番思念之情。”
太子?
流光挑了眉。
她不过行了一夜的水路,堂堂大魏金陵便已有一个腹中胎封了太子了?
不知是不是又提起伤心事的缘故,元昭帝脸色黯了黯,伤叹:“朕之嫡子元捷,本来这个时候该降世了,却不幸遭遇妇人毒手,连这个世间的第一面也没能睁眼看到。朕伤心非常,特追为太子,以慰朕拳拳思子之心。”
帝王面上神伤不像作假,流光见状,淡道:“圣上节哀。”
元昭帝摆摆手,背过了身,流光见此便闭了口。
殿中安静。
须臾,元昭帝情绪似终于平复下来。
他转身,神色已恢复如常,只一双眼微红,可见神伤。
“闻殿下北上犯险,朕十分担忧。”
“劳圣上牵挂,流光无碍。”流光合袖欠身。
她进退有仪,禀礼持重,丝毫不失一国殿下的风范与威仪。
元昭帝侧身看向窗外,突然道:“流光,你有多久没有叫朕‘皇兄’了?”
身后人静默一瞬。
许久。
“皇兄”她欠身,执礼唤了一声。
元昭帝面上这才露出一抹温和的笑。
“你在北境逗留许久,北境战况如何?”
“北境首战大魏已胜,接下来怕是不好打。”她实话实说。
“怎么说?”元昭帝问。
流光:“大燕首战失利,已动摇燕帝在朝中威信,燕帝特遣沈琼楼为监军,派其前赴北境,协军作战。”
“沈琼楼?大燕首辅沈琼楼?”元昭帝皱眉。
“不错。”
元昭帝紧蹙的眉心没有半分舒展。
身为一国之帝,对敌国不能说了若指掌,但沈琼楼此人几斤几两他再清楚不过。
“此人的确不好对付啊。那眼下之际,我们当如何?”他问。
流光道:“等。”
“等?”
“不错。静观其变虽为下策,但有实效,可为长久之计。”
她既有成算,元昭帝便算放了心,此事上便也没再多问。
外政既已谈完,那内政......
内政涉及多面,但其中有一事此刻却不得不提。
元昭帝斟酌半晌,笑道:
“禁军一事”
“禁军一事圣上既已做了决定,旁人便没有置喙的余地。”流光道。
元昭帝闻声抬目,但见她侧脸如玉,神色一如往常寡淡。
“殿下如此想?”
流光偏头,对上帝王不遮不掩的目光,笑了笑:
“不然呢?皇兄以为我会作何想?”
两厢对视,各自眸光皆有深意。
元昭帝龙目渐深,却笑道:
“那便好。”
“殿下,萧太师及众官员求见,已在殿外恭候。”
流光闻言挑了眉。
“比本宫预料的早,今日早朝散的这般快吗?”
“请进来吧。”
她简单吩咐。玄倾闻声,拱手退了出去。
须臾,众官员陆陆续续从外进来,不消片刻就充斥了偌大的宫殿。
“臣等参见殿下。”
“众卿免礼。”
流光高座主位,淡笑道:“本宫北上半载有余,朝中诸事皆系于尔等,诸位辛苦。”
“殿下过誉,臣等不辛苦。”
萧太师率先出列,合袖道:“听闻殿下赴燕受刺,躬安否?”
流光闻言眉眼微扬,笑道:“本宫无恙,劳太师牵挂。一别半载,太师身体安泰否?”
“臣无恙,有劳殿下挂念。”
与诸臣简单一番寒暄,便聊起政事,自然就提及今日早朝争论之事。
流光倒也没迂回,言简意赅说了任命元机之意。
众官员不由一愣。
虽心中已猜到依着殿下对北境军事的重视程度,此事上望舒宫必定插手,但没想到殿下最终选定的人选竟然不在那三人之列,更没想到殿下选定的人会是大殿下元机。
众臣之中,即便还对此事抱有些心思的,此刻也无可奈何地散了。
大皇子元机也在众臣之列,自岑州治水归来,由陆舒窈举荐,圣上批奏,他在朝中任职正三品,并逐渐显露头角。此番运粮之事,他本欲自动请缨,但朝中党派之争激烈,他轻易不想沾身,且姑姑远在北方,他不知她对此事的看法,便也没敢冲动行事。
倒是没想到姑姑一回朝,定下的人却是自己。
“殿下青睐,元机定不辱命。”少年人眸光锐亮,显然对这个差事十分满意。
流光只笑着,道:“记住你的话。”
此事便算揭过。众臣又简单谈及朝中其它政事,流光听了一耳朵,除去一些不甚重要的,其余的倒与陆舒窈飞鸽递送的别无二致。
倒是萧太师问及阿挚去处,流光只道北上途中遭遇凶险,为防意外将小皇子送去了安全之所,至于把人送去了哪儿并没有提及。
殿中议事又持续许久。
须臾,望舒宫的大宫女芳蕤从外进来,侯在殿门处恭声询问是否传膳。众臣这才惊觉在殿中已久,不知不觉已至晌午,再看殿下,只见殿下面色疲惫,唇色亦苍白,当是日夜兼程所致,却还是打起精神听他们奏报政事。众臣皆意识到这点,在最后一个官员口沫横飞地讲完后,识趣地告了辞。
流光盯着一群人离去,看了眼走在末尾的魏锦书,她把陆舒窈和闻远留了下来。
“殿下”
陆闻二人相视一眼,合袖唤了殿下。
流光揉着微微有些发疼眉心,淡淡道:“晌午了,你们二人便留在本宫这里用膳吧。”
那便是有要事商谈了。
二人应下。
芳蕤传了膳食,侍女们捧着玉盘瓷器,上列珍馐美食,因考虑到殿下一路兼程,难免脾胃虚弱,所有的饮食比往日清谈了一些。
品尝久违的熟悉味道,即便在异国也思念非常,流光心中温暖,便连脸色也柔和了几分。
用完膳,芳蕤带人撤下残羹冷炙,又命人上了茶水。
侍女们手脚麻利,妥帖地倒完茶,又有条不紊地退了下去。
殿中安静下来,流光问陆舒窈:“让你查的事情如何了?”
陆舒窈放下手中茶盏,回道:“禀殿下。按照殿下书信中的要求,吏部遍查了朝中所有秋姓和沈姓官员,皆身家清白,并无疑点。”
无所收获。这在流光的意料之中。
“无妨,本来也抱着试试看的希望。秋南河、沈淮,这二人既背井离乡,那保有旧姓的可能便十分微小。接下来,你们需查证朝中所有出访过江南的官员,尤其是到访过青莲的,仔细查证有无与天仙楼接触过,包括前朝。”
“是。”
流光又看向右侧的闻远。
“王贽敬入狱后,可吐出什么?”
闻远摇头,回道:“此人嘴硬,用尽刑讯,并不开口。”
流光眉眼微淡。
“既然用了刑都不撬不开他的嘴,说明此人还有底牌,而这个底牌足以他保命,继续审。”
“是。”闻远应声。
流光:“岑河水难后,圣上下旨彻查江东贪腐案,徐智和周武明既落狱,可有招供?”
当时一道被革职查办的还有内阁大学士赵玉,而赵玉在被革职的当庭便畏罪咬舌,自杀而亡。
此事流光知情,但人既死,她便没有提。
闻远拱手道:“禀殿下,周武明拒不招拱,且屡有自杀倾向,如今大理寺已派人将其监管。倒是徐智,受不住刑讯,吐了不少人出来,那位也在其中,具体口供已呈交圣上。”
那位是谁,不言而喻。
“圣上怎么说?”流光问。
“圣上之意,此事暂押,等殿下回朝再议。如今殿下既已回朝,那此事”
“只有口供,可有凭据?”
闻远:“其他人皆有,只有那位...那位做事小心,并不留有把柄,依着我朝律例,尚且无法定罪。且三殿下还在北境作战,若此时动了那位,怕是与战事有碍。”说到最后,闻远语气有些迟疑。
殿中安静须臾。
流光淡道:“既有口供,禁足待查也在情理之中,便如此办吧。至于贪腐案涉及的其他人,论罪量刑,严惩不贷。”
“是。”
流光沉吟片刻,道:“元奇那方先瞒着,消息不要透出去”
闻言,闻远与陆舒窈相视一眼,陆舒窈拱手道:“国公爷在军中有不少旧部,此事要瞒恐怕不容易。”
她的意思流光自然懂,此事上她也不是非要强求。
“无妨,尽人事知天命”她简单道。
陆舒窈和闻远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莫纤纤如今关押在何处?”流光问闻远。
“在暗牢。”
“你安排一下,本宫要再审莫纤纤。”
“是。”
等到政事谈完,晌午已过了大半。
吏部和大理寺还有公务,陆舒窈和闻远见殿下没了问话,便要起身告辞。
流光本欲应允,谁知话到唇边,倒是想起一事来。
“如今的禁军统领江澄,是何底细?”她问。
当初在北地初次提及此人,玄倾只说乃魏党,碍于当时的情况更为具体的也没有多说。
陆舒窈合袖,回道:“禀殿下。此人旧名江奴,曾是魏氏家仆,五年前离开魏府,投奔江东军,此次也是因为江东贪腐案中他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被圣上下旨调回了京。”
“又是江东军?有意思”
她低声喃喃道了一句,眉目微沉,却也没再多问什么,只示意陆闻二人退了下去。
他们二人走后没多久,流光喝了盏碧吟端来的药汤,刚窝在殿中翻了两页奏疏,长极殿的内侍造访,言圣上有请。
长极殿离着望舒宫并不是很远,徒步走过去也不过一炷香的时辰。
流光由宫侍牵引,到了长极殿外,正巧撞上圣上身侧贴身伺候的常内侍从里面出来,见了她,立即恭敬地行了礼。
“圣上呢?”
“圣上在殿内,让殿下一个人进去。”
流光闻言,看了眼玄倾,玄倾会意,后退一步,候在了殿外。
流光便抬步跨入了殿门。
正殿中果然清静,偌大的殿中只有她和书案后侧对着身着明黄帝王袍的人。
听见动静,元昭帝执着画笔的手未停,抬眸看过来,许知道是她,也没见讶异,只笑了笑:
“来了?”
“圣上”她淡淡唤了一声,眉眼沉着,神色寡淡。
元昭帝手下一顿,笔尖青墨滴落,霎时在纸上洇开,顿时令整幅画如白玉微瑕。
他回过神,不紧不慢在那墨滴上勾了一笔,缓缓绘成一支青羽,栩栩如生。
“殿下上前来,看看朕今日的这幅画。”
流光依言上前,瞧了一眼案几上摊开的画纸。
夜落乌啼,明月别枝,画纸上是一只周身翠绿的青鸟,朱红的喙衔着一株悬肠草。
而悬肠草,民间又称思子蔓。
“半载未见,圣上的画功更为精进了。”她语气淡淡。
元昭帝却笑,放下墨笔,他从案上拎起整幅画,吹了吹上面未干的墨迹。
“殿下盛赞。朕痛失太子,画不成一片伤心,也只能借青鸟衔草,遥寄朕一番思念之情。”
太子?
流光挑了眉。
她不过行了一夜的水路,堂堂大魏金陵便已有一个腹中胎封了太子了?
不知是不是又提起伤心事的缘故,元昭帝脸色黯了黯,伤叹:“朕之嫡子元捷,本来这个时候该降世了,却不幸遭遇妇人毒手,连这个世间的第一面也没能睁眼看到。朕伤心非常,特追为太子,以慰朕拳拳思子之心。”
帝王面上神伤不像作假,流光见状,淡道:“圣上节哀。”
元昭帝摆摆手,背过了身,流光见此便闭了口。
殿中安静。
须臾,元昭帝情绪似终于平复下来。
他转身,神色已恢复如常,只一双眼微红,可见神伤。
“闻殿下北上犯险,朕十分担忧。”
“劳圣上牵挂,流光无碍。”流光合袖欠身。
她进退有仪,禀礼持重,丝毫不失一国殿下的风范与威仪。
元昭帝侧身看向窗外,突然道:“流光,你有多久没有叫朕‘皇兄’了?”
身后人静默一瞬。
许久。
“皇兄”她欠身,执礼唤了一声。
元昭帝面上这才露出一抹温和的笑。
“你在北境逗留许久,北境战况如何?”
“北境首战大魏已胜,接下来怕是不好打。”她实话实说。
“怎么说?”元昭帝问。
流光:“大燕首战失利,已动摇燕帝在朝中威信,燕帝特遣沈琼楼为监军,派其前赴北境,协军作战。”
“沈琼楼?大燕首辅沈琼楼?”元昭帝皱眉。
“不错。”
元昭帝紧蹙的眉心没有半分舒展。
身为一国之帝,对敌国不能说了若指掌,但沈琼楼此人几斤几两他再清楚不过。
“此人的确不好对付啊。那眼下之际,我们当如何?”他问。
流光道:“等。”
“等?”
“不错。静观其变虽为下策,但有实效,可为长久之计。”
她既有成算,元昭帝便算放了心,此事上便也没再多问。
外政既已谈完,那内政......
内政涉及多面,但其中有一事此刻却不得不提。
元昭帝斟酌半晌,笑道:
“禁军一事”
“禁军一事圣上既已做了决定,旁人便没有置喙的余地。”流光道。
元昭帝闻声抬目,但见她侧脸如玉,神色一如往常寡淡。
“殿下如此想?”
流光偏头,对上帝王不遮不掩的目光,笑了笑:
“不然呢?皇兄以为我会作何想?”
两厢对视,各自眸光皆有深意。
元昭帝龙目渐深,却笑道:
“那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