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是一座极为古老的梵刹,位于金陵东南,若问它的年岁有多大,那就要问一问大魏的年史有多长。它受着金陵百姓的香火,供奉着诸天神佛。它还是大魏的皇家寺庙,庙宇里供奉着大魏无数的先帝神主,每一个皇家人对这里都不陌生。
流光不意惊动寺中僧人,只带了玄倾过来。向小沙弥报了名姓,后者先是一愣,旋即惊慌地跑进寺中通传,最后竟将大明寺的高僧菩一大师给请了出来。
对方见了她,犹见故人,眸光隐隐有些闪动。
“阿弥陀佛,不知殿下亲临,大明寺有失远迎,还请殿下见谅。”
菩一大师打了个佛偈,九十高龄的他,一身袈裟,胡发皆白。
他乃世间少有的得道高僧,自避居大明寺,已很多年不问外事了。
如今出来相见,盖因故人缘故。
他虽是方外人,却也是先帝旧友。
元宸帝自幼礼佛,盛年时结识菩一,之后二人便时常谈论佛法。流光长在元宸帝膝下,与菩一自然熟识。只是她那时小儿心性,调皮得紧,听经时不甚专心,不是摔断了父皇笔砚,就是弄脏菩一的袈裟,往往会引得父皇训斥,每当那时菩一大师总会在其中讲和......
仔细想来,真是太久远的事了。
流光眸光柔和了些许,欠身道:“大师言重了。元徽无意惊扰佛祖,今日来只为见故人。”
“老衲愚钝,不知殿下要见哪一位故人?”菩一打了个佛偈。
“本宫想见明悟法师。”
她言明来意,菩一叹了一口气:“既是故人,便牵连往事。时光匆匆,已过多载,殿下难道还没有放下吗?”
流光却笑:“并非元徽放不下,只是一切都还没有过去。”
是啊,那风云诡谲,几乎跌宕了整个帝国的一切怎么会那么轻易地就过去呢?
深知当年内情的菩一大师再也说不出慈悲为怀的话。
“也罢。明悟在静心殿,殿下请。”
菩一大师示意两个小沙弥带路,请流光两人去了静心殿。
到了静心殿外,抬目便见一金刚怒目、威武凛然的菩萨被高高供奉在殿中,一个单薄瘦削的和尚正背对着殿门跪坐在佛前。
玄倾见殿下盯着那个背影久久没有说话。
“明悟,有客来访。”菩一大师合掌道,低了眉。
背对的那人出了声,中年男子的嗓音,低低道了句请进。
见状,菩一大师转而看向流光,道了声阿弥陀佛。
“想必殿下与明悟有要事要谈,老衲不便在此,暂且告退了。”
“大师慢走。”
两个小沙弥跟在菩一大师身后走远。
流光看向大殿,沉默片刻,她抬起脚步,玄倾却守在了殿门外。
她迈入殿门的脚步声落到背对着跪着的人耳里,那人闭着的眼睛并未因此睁开。
“施主找明悟有何事?”
流光没答话,只抬目看向殿中央那尊手持降魔杵的菩萨。
“金刚怒目,韦驮降魔。你以前从来不信这些的。”
听见她的声音,那人捻动佛珠的动作一顿,又恢复如常。
“都说韦驮菩萨的金刚杵可降服世间一切妖魔,你在佛前虔诚地供奉了他七年,自己的心魔也已经被降服了吗?”她问。
佛前的明悟法师缓缓睁开了双眼。
那是一张已渐渐走向暮年的脸,可那细微褶皱下的明朗五官依稀可让人窥见他年轻时的俊秀风雅,必当是惊为天人的。
“明悟已是方外人,早已不问外事。施主若为俗事而来便请回吧。”
“方外人?那有关上官府之事也不再过问了吗,舅舅。”她忽而冷了脸色。
都说上官府闭府,家主青云退隐,不知所踪。
可谁又会想到眼前这个虔诚供佛的布衣和尚就是曾叱咤一朝的上官氏家主上官青云呢?
不知是听到了上官府还是那声舅舅,明悟捻着佛珠的动作戛然而止。
流光冷笑:“我本不欲相扰,但奈何上官一族太没有眼色。先帝已经放过上官府一次,但本宫不会。去问问外面的小沙弥,近日上官府是否来了人,又说了什么吧舅舅,如果你还念着你的宗族。”
她款步而出。
不去听可能会有的回应,她走出殿门,直到立在殿门外,对着天空深深吞吐了一口气。
等候在法殿外的玄倾提剑走了过来,他并未问流光殿中谈话如何,只温柔道:“殿下,晚上还有宫宴,该回去了。”
“是啊,倒忘了今日已是除夕了。”
流光抬目看了看,即便是寺庙,白日里也渐渐有了新年的喜庆与喧嚣。
不知怎么的,郁结的心情忽然就释然了。
“走吧,想必如今的宫中当是华灯初上了吧。”
宫中,元昭帝看了一天的折子,正疲惫非常,想起往日这些事皆由流光处理,不由问一旁侍候的常内侍:“殿下还在太庙吗?何时回来?”
常内侍答:“殿下在大明寺。”
元昭帝龙眉蹙起。
“大明寺?她去大明寺做什么?”
“说是要将亲手抄写的一卷佛经供奉在先帝的牌位前。”
这是元徽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因着先帝礼佛,就是元昭帝有时也会亲手抄写几篇佛经派人送过去,这本无不妥。
只是今日除夕,晚上还有阖家宫宴,眼看着时辰不早了。
“那今晚宫宴”
他迟疑间,常内侍已会意,笑道:“圣上放宽心,殿下会准时入席。”
等到月上枝头,宫灯绚烂,元徽果然回来。
她换了一身极明丽的新衣,挽的整齐的发髻上罕见地簪了珠翠,姣好的面容比起往日要温和许多,尤其是对前来问安的皇子王孙,眉眼难得带了几分笑意。阖宫都知道,一年到头,唯独除夕这夜的殿下最有人情味儿,一时之间,宴席上人人笑意盈盈。
因着北方打仗,宫宴不便奢靡,但皇室宗族子嗣繁多,又有后妃参宴,纵无歌舞也是极为热闹的。念着除夕佳节,不便有太多拘束,元昭帝按着惯例说了几句话,待到庆乐奏响,他放声一笑,众人便放开了吃喝。
待到酒过半巡,流光已有几分醉意。
芳蕤在旁察觉,待过来问安的最后一批小王孙走了,元昭帝也因为不胜酒力被后妃簇拥着扶去了后殿,她俯身夺过殿下的杯盏,低低哄道:“殿下有些醉了,去偏殿休息片刻吧。这里妾替殿下看着,殿下先去养些精力,今夜要守岁的。”
说着,也不等流光有何反应,她便招来在旁侍奉的侍女,示意她扶着殿下去偏殿。
流光倒也不曾反抗,那侍女将她扶至偏殿榻上,方进去她便蹙了眉:“这里烛光太亮,扶本宫去屏风后吧。”
点灯的侍女太不珍惜灯烛,以致这方天地的烛光太亮,刺的流光本就昏沉的脑袋更加地痛。
到了屏风后,侍女将她安置在榻上,又见她闭着双目十分不舒服的样子,四周瞧了瞧,竟没见到一件像样的茶盏,料想应当被准备宫宴的内侍拿去了前殿。
“殿下稍等,妾去取些茶水来。”
流光抚着额点了点头,那侍女见状便退了下去。
不过片刻,有脚步踏入偏殿,以为是取茶的侍女回来,流光睁开有些沉重的眼皮,却发现进来是两个宫装的女子。
许是圣上的哪个妃嫔也吃醉了带了侍女过来醒酒,待一待便会走,流光便没有出声。
但进来的那两个人明显有些聒噪。
“圣上在后殿,娘娘不去陪着圣上怎么反倒往偏殿来?”
“圣上身侧一群如花的姐妹,今日本宫就不去挡别人的好路了。”
那侍女扶着盛装女子坐在铜镜前,她们的位置正好侧对屏风后,以至于流光一抬眼就能从铜镜中看清那妃嫔的脸,但摄政殿下醉酒太过,明显是没有这个兴致了。
那主仆二人的对话还在继续。
那侍女劝道:“她区区一介美人,又是贫苦出身,不过机缘巧合得了圣上亲眼,才飞上了半截的枝头。您是中宫之后,尊贵无匹,不必与她计较。”
原来是那位魏氏的小皇后。
流光头昏脑胀中倒是弄清楚了这对主仆的身份。
然而没等她琢磨完这些拈酸吃醋的话,便听一声惊呼。
“呀,娘娘指甲怎么断了!”侍女嗓门尖细,这声惊呼刺得流光整个人都有几分清明。
她抬了眸。
原来魏后对着铜镜整理妆容,指甲不小心刮到了发上的镂空金步摇,以致保养精致的指甲生生裂开,直接断了小半截。
那侍女忙跪在她跟前查看。
“无碍,未见血,不必惊慌。”
魏后淡淡道,举着双手对着宫灯的方向看了看,这一幕恰巧落在流光眼里,竟与她记忆中的某个画面乍然重合,以致她怀疑是否是自己酒意太盛,脑袋昏沉才导致的错觉。
是错觉吗?
她歪在榻上,睡意席卷上来,支着脑袋渐渐闭了眼睛。
等到取茶的婢女回来,偏殿已空荡。
魏后主仆二人不知何时走了,侍女并不知有人在她走后进过偏殿,端着茶水绕去屏风后,却见本该抚额乖乖等她回来的殿下正睡得酣然。
流光不意惊动寺中僧人,只带了玄倾过来。向小沙弥报了名姓,后者先是一愣,旋即惊慌地跑进寺中通传,最后竟将大明寺的高僧菩一大师给请了出来。
对方见了她,犹见故人,眸光隐隐有些闪动。
“阿弥陀佛,不知殿下亲临,大明寺有失远迎,还请殿下见谅。”
菩一大师打了个佛偈,九十高龄的他,一身袈裟,胡发皆白。
他乃世间少有的得道高僧,自避居大明寺,已很多年不问外事了。
如今出来相见,盖因故人缘故。
他虽是方外人,却也是先帝旧友。
元宸帝自幼礼佛,盛年时结识菩一,之后二人便时常谈论佛法。流光长在元宸帝膝下,与菩一自然熟识。只是她那时小儿心性,调皮得紧,听经时不甚专心,不是摔断了父皇笔砚,就是弄脏菩一的袈裟,往往会引得父皇训斥,每当那时菩一大师总会在其中讲和......
仔细想来,真是太久远的事了。
流光眸光柔和了些许,欠身道:“大师言重了。元徽无意惊扰佛祖,今日来只为见故人。”
“老衲愚钝,不知殿下要见哪一位故人?”菩一打了个佛偈。
“本宫想见明悟法师。”
她言明来意,菩一叹了一口气:“既是故人,便牵连往事。时光匆匆,已过多载,殿下难道还没有放下吗?”
流光却笑:“并非元徽放不下,只是一切都还没有过去。”
是啊,那风云诡谲,几乎跌宕了整个帝国的一切怎么会那么轻易地就过去呢?
深知当年内情的菩一大师再也说不出慈悲为怀的话。
“也罢。明悟在静心殿,殿下请。”
菩一大师示意两个小沙弥带路,请流光两人去了静心殿。
到了静心殿外,抬目便见一金刚怒目、威武凛然的菩萨被高高供奉在殿中,一个单薄瘦削的和尚正背对着殿门跪坐在佛前。
玄倾见殿下盯着那个背影久久没有说话。
“明悟,有客来访。”菩一大师合掌道,低了眉。
背对的那人出了声,中年男子的嗓音,低低道了句请进。
见状,菩一大师转而看向流光,道了声阿弥陀佛。
“想必殿下与明悟有要事要谈,老衲不便在此,暂且告退了。”
“大师慢走。”
两个小沙弥跟在菩一大师身后走远。
流光看向大殿,沉默片刻,她抬起脚步,玄倾却守在了殿门外。
她迈入殿门的脚步声落到背对着跪着的人耳里,那人闭着的眼睛并未因此睁开。
“施主找明悟有何事?”
流光没答话,只抬目看向殿中央那尊手持降魔杵的菩萨。
“金刚怒目,韦驮降魔。你以前从来不信这些的。”
听见她的声音,那人捻动佛珠的动作一顿,又恢复如常。
“都说韦驮菩萨的金刚杵可降服世间一切妖魔,你在佛前虔诚地供奉了他七年,自己的心魔也已经被降服了吗?”她问。
佛前的明悟法师缓缓睁开了双眼。
那是一张已渐渐走向暮年的脸,可那细微褶皱下的明朗五官依稀可让人窥见他年轻时的俊秀风雅,必当是惊为天人的。
“明悟已是方外人,早已不问外事。施主若为俗事而来便请回吧。”
“方外人?那有关上官府之事也不再过问了吗,舅舅。”她忽而冷了脸色。
都说上官府闭府,家主青云退隐,不知所踪。
可谁又会想到眼前这个虔诚供佛的布衣和尚就是曾叱咤一朝的上官氏家主上官青云呢?
不知是听到了上官府还是那声舅舅,明悟捻着佛珠的动作戛然而止。
流光冷笑:“我本不欲相扰,但奈何上官一族太没有眼色。先帝已经放过上官府一次,但本宫不会。去问问外面的小沙弥,近日上官府是否来了人,又说了什么吧舅舅,如果你还念着你的宗族。”
她款步而出。
不去听可能会有的回应,她走出殿门,直到立在殿门外,对着天空深深吞吐了一口气。
等候在法殿外的玄倾提剑走了过来,他并未问流光殿中谈话如何,只温柔道:“殿下,晚上还有宫宴,该回去了。”
“是啊,倒忘了今日已是除夕了。”
流光抬目看了看,即便是寺庙,白日里也渐渐有了新年的喜庆与喧嚣。
不知怎么的,郁结的心情忽然就释然了。
“走吧,想必如今的宫中当是华灯初上了吧。”
宫中,元昭帝看了一天的折子,正疲惫非常,想起往日这些事皆由流光处理,不由问一旁侍候的常内侍:“殿下还在太庙吗?何时回来?”
常内侍答:“殿下在大明寺。”
元昭帝龙眉蹙起。
“大明寺?她去大明寺做什么?”
“说是要将亲手抄写的一卷佛经供奉在先帝的牌位前。”
这是元徽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因着先帝礼佛,就是元昭帝有时也会亲手抄写几篇佛经派人送过去,这本无不妥。
只是今日除夕,晚上还有阖家宫宴,眼看着时辰不早了。
“那今晚宫宴”
他迟疑间,常内侍已会意,笑道:“圣上放宽心,殿下会准时入席。”
等到月上枝头,宫灯绚烂,元徽果然回来。
她换了一身极明丽的新衣,挽的整齐的发髻上罕见地簪了珠翠,姣好的面容比起往日要温和许多,尤其是对前来问安的皇子王孙,眉眼难得带了几分笑意。阖宫都知道,一年到头,唯独除夕这夜的殿下最有人情味儿,一时之间,宴席上人人笑意盈盈。
因着北方打仗,宫宴不便奢靡,但皇室宗族子嗣繁多,又有后妃参宴,纵无歌舞也是极为热闹的。念着除夕佳节,不便有太多拘束,元昭帝按着惯例说了几句话,待到庆乐奏响,他放声一笑,众人便放开了吃喝。
待到酒过半巡,流光已有几分醉意。
芳蕤在旁察觉,待过来问安的最后一批小王孙走了,元昭帝也因为不胜酒力被后妃簇拥着扶去了后殿,她俯身夺过殿下的杯盏,低低哄道:“殿下有些醉了,去偏殿休息片刻吧。这里妾替殿下看着,殿下先去养些精力,今夜要守岁的。”
说着,也不等流光有何反应,她便招来在旁侍奉的侍女,示意她扶着殿下去偏殿。
流光倒也不曾反抗,那侍女将她扶至偏殿榻上,方进去她便蹙了眉:“这里烛光太亮,扶本宫去屏风后吧。”
点灯的侍女太不珍惜灯烛,以致这方天地的烛光太亮,刺的流光本就昏沉的脑袋更加地痛。
到了屏风后,侍女将她安置在榻上,又见她闭着双目十分不舒服的样子,四周瞧了瞧,竟没见到一件像样的茶盏,料想应当被准备宫宴的内侍拿去了前殿。
“殿下稍等,妾去取些茶水来。”
流光抚着额点了点头,那侍女见状便退了下去。
不过片刻,有脚步踏入偏殿,以为是取茶的侍女回来,流光睁开有些沉重的眼皮,却发现进来是两个宫装的女子。
许是圣上的哪个妃嫔也吃醉了带了侍女过来醒酒,待一待便会走,流光便没有出声。
但进来的那两个人明显有些聒噪。
“圣上在后殿,娘娘不去陪着圣上怎么反倒往偏殿来?”
“圣上身侧一群如花的姐妹,今日本宫就不去挡别人的好路了。”
那侍女扶着盛装女子坐在铜镜前,她们的位置正好侧对屏风后,以至于流光一抬眼就能从铜镜中看清那妃嫔的脸,但摄政殿下醉酒太过,明显是没有这个兴致了。
那主仆二人的对话还在继续。
那侍女劝道:“她区区一介美人,又是贫苦出身,不过机缘巧合得了圣上亲眼,才飞上了半截的枝头。您是中宫之后,尊贵无匹,不必与她计较。”
原来是那位魏氏的小皇后。
流光头昏脑胀中倒是弄清楚了这对主仆的身份。
然而没等她琢磨完这些拈酸吃醋的话,便听一声惊呼。
“呀,娘娘指甲怎么断了!”侍女嗓门尖细,这声惊呼刺得流光整个人都有几分清明。
她抬了眸。
原来魏后对着铜镜整理妆容,指甲不小心刮到了发上的镂空金步摇,以致保养精致的指甲生生裂开,直接断了小半截。
那侍女忙跪在她跟前查看。
“无碍,未见血,不必惊慌。”
魏后淡淡道,举着双手对着宫灯的方向看了看,这一幕恰巧落在流光眼里,竟与她记忆中的某个画面乍然重合,以致她怀疑是否是自己酒意太盛,脑袋昏沉才导致的错觉。
是错觉吗?
她歪在榻上,睡意席卷上来,支着脑袋渐渐闭了眼睛。
等到取茶的婢女回来,偏殿已空荡。
魏后主仆二人不知何时走了,侍女并不知有人在她走后进过偏殿,端着茶水绕去屏风后,却见本该抚额乖乖等她回来的殿下正睡得酣然。